高中历史选修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6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教学案。
使用理科方向选修班教学案编号421课型学案课题(选4)二单元课题1化学反应速率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会设计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知识梳理】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物理量,通常用
来表示。
表达式:。其常用的单位是或。
2.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
可以用反应体系中单位时间内任一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度。
例如:340K时,N2O5的分解2N2O5=4NO2+O2
表示反应速率v(N2O5)=v(NO2)=v(O2)=
其中△t表示时间间隔,△C=/C始-C末/,表示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消耗的浓度或生成物增加的浓度的绝对值,常用单位mol/L。v表示平均速率,因为大部分反应不等速进行,随着各组分浓度的变化,反应速率也会变。开始时,速率快,随着反应的进行速率会减慢。所以我们在表示反应速率使用的是平均速度,我们定义也是平均速率。
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注意:①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以何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
②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③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
④化学反应速率都是正值。
⑤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相同,但其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如:aA+bB=cC+dD
则:v(A)∶v(B)∶v(C)∶v(D)=a∶b∶c∶d或v(A)/a=v(B)/b=v(C)/c=v(D)/d
3.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
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参与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在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大小时不能只看数值大小,要把二者换算成用同一物质表示,再进行比较。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意:①仅限于同一反应的各种速率(不同条件或不同时段)之间进行比较。②比较时要注意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③比较时反应速率的单位要统一。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1.根据颜色变化
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产物本身有较明显的颜色时,人们常利用和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
2.根据释放出气体的体积
现有如课本第20页的图2-1的装置两套A、B,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1molL-1和40mL4molL-1的硫酸后都立即产生气泡,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A、B两套装置的反应速率大小?
【例1】温度为500℃时,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为
A、v(O2)=0.01mol/(Ls)B、v(NO)=0.08mol/(Ls)
C、v(H2O)=0.003mol/(Ls)D、v(NH3)=0.002mol/(Ls)
【例2】对于反应A2+3B2=2AB3来说,下列速率表示该反应最快的是,最慢的是,快慢程度相同的是。
A.v(A2)=0.6mol/(LS)B.v(B2)=2.6mol/(Lmin)
C.v(AB3)=12mol/(Lmin)D.v(A2)=6mol/(Lmin)
【例3】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
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达标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是指1秒钟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2.甲乙两容器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2molA,则甲容器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要
A.快B.慢C.相等D.无法确定
3.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02mol/(Lmin)B.1.8mol/(Lmin)
C.1.2mol/(Lmin)D.0.18mol/(Lmin)
4.在10℃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Ls),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1.6mol/(Ls),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A.30℃B.40℃C.50℃D.60℃
5.在mA+nB=p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mol/L,B每分钟减少1.5amol/L,A每分钟减少0.5amol/L,则m:n:p为
A.2:3:2B.2:3:3C.1:3:2D.3:1:2
6.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1的两种气体,X2、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时c(X2)=0.4molL-1、c(Y2)=0.8molL-1、c(Z)=0.4mol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是
A.X2+2Y2=2XY2B.2X2+Y2=2X2Y
C.3X2+Y2=2X3YD.X2+3Y2=2XY3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υ(A)、υ(B)、υ(C)(molL-1s-1)表示,且υ(A)、υ(B)、υ(C)之间有如下所示的关系:υ(B)=3υ(A);3υ(C)=2υ(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2CB、A+3B2CC、3A+B2CD、A+BC
扩展阅读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学案(含答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学案(含答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班别姓名序号评分
一、具体内容
(一)燃烧热
1.概念
2.注意事项
3.表示意义
4.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二)能源
1.能源
2.能源的分类
3.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
4.如何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二、过关作业(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
2.(双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能是二级能源B.水力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D.水煤气是一级能源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稀溶液中,1mol酸和1mol碱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B.在101kPa时,1mol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C.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
D.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则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4.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5.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
Δ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6.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实现了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航天梦。航天飞船可用肼(N2H4)和过氧化氢(H2O2)为动力源。已知1g液态肼和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0.05kJ的热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肼作还原剂
B.液态肼的燃烧热为-20.05kJ/mol
C.该动力源的突出优点之一是反应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D.肼和过氧化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kJ/mol
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ΔH>-192.9kJmol-1
8.甲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能正确表示甲醇燃烧热的是:
A.
B.
C.
D.
9.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H=-2878kJ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H=-2869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数值能表示可燃烧热的是
A.H2(g)+Cl2(g)=2HCl(g)ΔH=-184.6kJ/mol
B.CH4(g)+2O2(g)=CO2(g)+2H2O(g)ΔH=-802.3kJ/mol
C.2H2(g)+O2(g)=2H2O(l)ΔH=-571.6kJ/mol
D.CO(g)+1/2O2(g)=CO2(g)ΔH=-283kJ/mol
11.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又知:H2O(l)==H2O(g)△H=+44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B2H6(g)+O2(g)==B2O3(g)+H2O(g)△H=-677.7kJmol-1
B.B2H6(g)+3O2(g)==B2O3(s)+3H2O(g)△H=-2165kJmol-1
C.B2H6(g)+3O2(g)==B2O3(s)+3H2O(g)△H=-2033kJmol-1
D.B2H6(g)+3O2(g)==B2O3(s)+3H2O(l)△H=-2033kJmol-1
12.已知(1)H2O(g)==H2O(l)ΔH1=-Q1kJmol-1
(2)CH3OH(g)==CH3OH(l)△H2=-Q2kJmol-1
(3)2CH3OH(g)+3O2(g)==2CO2(g)+4H2O(g)△H3=-Q3kJmol-1(Q1、Q2、Q3均大于0)若要使32g液态甲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放出的热量为(单位:kJ)
A.Q1+Q2+Q3B.0.5Q3+Q2-2Q1C.0.5Q3-Q2+2Q1D.0.5(Q1+Q2+Q3)
13.25℃、1.01×105Pa,下列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表示乙炔的燃烧热(单位:kJ/mol)()
A.2C2H2(g)+5O2(g)===4CO2(g)+2H2O(g)ΔH=akJmol-1
B.C2H2(g)+52O2(g)===2CO2(g)+H2O(l)ΔH=bkJmol-1
C.C2H2(g)+32O2(g)===2CO(g)+H2O(g)ΔH=ckJmol-1
D.C2H2(g)+32O2(g)===2CO(g)+H2O(l)ΔH=dkJmol-1
1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12O2(g)===H2O(g) ΔH=-241.8kJ/mol
②2H2(g)+O2(g)===2H2O(g) ΔH=-483.6kJ/mol
③H2(g)+12O2(g)===H2O(l) ΔH=-285.8kJ/mol
④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
则H2的燃烧热为()
A.241.8kJ/mol B.483.6kJ/molC.285.8kJ/molD.571.6kJ/mol
15.已知3.0g乙烷在常温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55.98kJ,则下列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C2H6(g)+7O2(g)===4CO2(g)+6H2O(l)ΔH=-2119.6kJ/mol
B.C2H6(g)+52O2(g)===2CO(g)+3H2O(l)ΔH=-1559.8kJ/mol
C.C2H6(g)+72O2(g)===2CO2(g)+3H2O(g)ΔH=-1559.8kJ/mol
D.C2H6(g)+72O2(g)===2CO2(g)+3H2O(l)ΔH=-1559.8kJ/mol
16.(1)在101kPa时,4.0g硫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放出27kJ的热量,硫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1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kJ,则氢气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
题号12345678
答案
题号9101112131415
答案
题号12345678
答案AACCCBBDB
题号9101112131415
答案ADCCBCD
16. (1)-216kJ/mol
S(s)+O2(g)===SO2(g) ΔH=-216kJ/mol
(2)H2(g)+12O2(g)===H2O(g) ΔH=-241.8kJ/mol
-285.8kJ/mol
高二物理第二章磁场导学案(有答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二物理第二章磁场导学案(有答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学习目标
1、了解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作用,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磁学基础知识。
2、知道磁感线,知道磁感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了解磁感线描述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的磁场分布情况。
4、了解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南北极反向并且不重合,知道磁偏角。
自主学习
1.我国是最早在航海上使用指南针的国家,导航时兼用_______和_______,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修正。用罗盘指引航向,探索航道,将船只航向的变动与_________的变动的关系总结出来,画出的航线在古代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
2.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环球航行,通过这次航行,人类更加认识到地球是______。
3.磁体是通过______对铁一类物质发生作用的,磁场和电场一样,是______存在的另一种形式,是客观存在.
4.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______,同名磁极______,异名磁极_______。
5.规定:在磁场中的任意一点,小磁针____________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6.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画出一些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亦即该点的____________方向,。磁感线的________表示磁场强弱。
7.地球在周围空间会产生磁场,叫________。地磁场的分布大致上就像一个________磁体。
8.地球具有磁场,宇宙中的许多_____都具有磁场。月球也有______。火星不象地球那样有一个_______的磁场,因此______不能在火星上工作。
9.分别用字母在图中空白处标出磁体的南北极
合作探究
【问题1】如何确定磁场方向?
【问题2】放在地面上的小磁针静止时为什么指南指北?
【问题3】磁感线与电场线的联系与区别:
电场线磁感线
1.电场线从_________出发,终止于_____.1.在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______极指向极,外部是从______出发从______进去.
2.____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电场力的方向与该点的_____方向一致,也与该点所在电场线的______方向一致.2.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_________极的受力方向与该点的______方向一致,也与该点所在磁感线的_______方向一致.
3.电场中任何两条电场线都_____相交.3.磁场中任何两条磁感线都______相交.
4.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________.4.磁场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__________.
【问题4】磁偏角指什么?地面附近的地磁场磁性强吗?
课堂检测
A组
1.关于磁感线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真实存在于磁场中的有方向的曲线
B.磁感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磁场的方向相同
C.磁铁的磁感线从磁铁的北极出发,终止于磁铁的南极
D.磁感线有可能出现相交的情况
2.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
A.该点磁场的方向
B.小磁针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C.小磁针静止时N极在该点的指向
D.小磁针静止时S极在该点的指向
3.对磁感线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终止于磁体的南极
B.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与放在该点小磁针南极的受力方向相同
C.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的强弱
D.磁感线是磁场中客观存在的线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B.磁场和电场一样不是客观存在的
C.磁感线是实际存在的线,可由实验得到
D.磁感线类似于电场线,它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终止于S极
5.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磁感应强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B.磁感线密的地方,磁感应强度大
C.空间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D.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
B组
6.某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如图21-1所示,则a、b两点磁场强弱是()
A.a点强
B.b点强
C.a.b点一样强
D.无法确定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B.磁场和电场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的物质
C.磁感线是实际存在的线,可由实验得到
D.磁感线类似于电场线,它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终止于S极
8.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闭合曲线且互不相交
B.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
C.磁感线不是磁场中实际存在的线
D.磁感线是小磁针受磁场力后运动的轨迹
学有所得
【自主学习】:1、罗盘、观星,指南针指向,针路、针径。2、球形。3、磁场,物质。4.磁极,相互排斥,相互吸引。5、静止时N极所指。6、磁场,分布疏密。7、地磁场,条形。8、天体、磁场、全球性、指南针。9、略
【合作探究】问题1方法一是:将一不受外力的小磁针放入磁场中需测定的位置,当小磁针在该位置静止时,小磁针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方法二:磁感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问题2:因为地球是有磁性的。
问题3:磁感线与电场线的联系与区别:
电场线磁感线
1.电场线从__正电荷_______出发,终止于__负电荷___.1.在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___S___极指向N极,外部是从___N极___出发从___S极___进去.
2.___正_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电场力的方向与该点的__场强___方向一致,也与该点所在电场线的_切线__方向一致.2.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___N______极的受力方向与该点的__场强____方向一致,也与该点所在磁感线的____切线___方向一致.
3.电场中任何两条电场线都__不___相交.3.磁场中任何两条磁感线都___不___相交.
4.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___强弱_____.4.磁场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__强弱________.
问题4: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其间有一个交角,这个角就叫磁偏角。地面附近地磁场的磁性不强
【课堂检测】1.B2.AC3.C4.A5.D6.B7.AB8.D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组成元素及基本组成单位(A)
2、说明核酸的种类及功能(A)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核酸的种类及功能。
比较DNA和RNA的异同。
合作探究、自主归纳
回顾初中所学DNA的相关内容,初步了解核酸的功能。
知识点一:核酸的结构
P22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A级1、组成元素核酸是由、、、、5种元素组成。
2、基本组成单位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画出核苷酸的分子结构示意图:。
一分子核苷酸=一分子+一分子+一分子。
(1)根据的不同,核苷酸分为和。
(2)每种核苷酸依据的不同,又各分为四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A级1、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各有几种?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种类各有几种?
A级2、核苷酸的种类有几种?核酸的碱基种类有几种?
知识点二:核酸的种类、分布和功能
A级1、种类:核酸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有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有种)。
名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简称
元素组成等
基本单位(种)(种)
成分磷酸仅一种
五碳糖
含氮碱基A、G、C、A、G、C、
结构绝大部分为双链
存在主要存在于,少量存
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主要存在于中。
2、分布:DNA主要集中在中,RNA主要分布在中。
3、功能: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的作用。
是绝大多数生物的,是遗传信息的。少数病毒只含RNA,它们的遗传信息储存在中。
B级1、比较DNA和RNA的异同
A级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酸可分为DNA和RNA两种B.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C.除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含有核酸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A级2.下列糖类中属于单糖的是()
A.蔗糖B.核糖C.糖原D.淀粉
A级3.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多少种()
A.5、2、8B.4、2、2C.5、2、2D.4、4、8
A级4.所有的核苷酸分子中都含有()
A.核糖B.含氮碱基C.脱氧核糖D.氨基酸
A级5.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不同,取决于()
A.五碳糖不同B.含氮碱基的种类
C.磷酸分子的多少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级6.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核糖、碱基、磷酸D.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A级7.下列哪一组物质是DNA的组成成分()
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 D.核苷、碱基和磷酸
B级8.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A.DNAB.RNAC.DNA或RNAD.DNA和RNA
第二章磁场(复习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二章磁场(复习学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二章磁场(复习学案)
第一节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例1、把一条导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针的上方,给导线中通入电流。问将发生什么现象?
例2、如图所示,在通有恒定电流的螺线管内有一点P,过P点的磁感线方向一定是:()
A.从螺线管的N极指向S极;
B.放在P点的小磁针S极受力的方向;
C.静止在P点的小磁针N极指的方向;
一、选择题
1、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A.安培B.奥斯特C.库仑D.麦克斯韦
2、正在通电的条形电磁铁的铁心突然断成两截,则两截铁心将()
A.互相吸引.B.互相排斥.C.不发生相互作用.D.无法判断.
3、如图,一束带电粒子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飞过磁针上方时,磁针的S极向纸内偏转,这一束带电粒子可能是()
A.向右飞行的正离子.B.向左飞行的正离子.
C.向右飞行的负离子.D.向左飞行的负离子.
1、如图所示,环形导线的A、B处另用导线与直导线ab相连,图中标出了环形电流磁场的方向,则C和D接电源正极的是______,放在ab下方的小磁针的________极转向纸外.
2、如图所示所在通电螺丝管内部中间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右端,则电源的c端为________极,螺线管的a端为_________极.
3、如图所示,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不动时,靠近螺线管的是小磁针_________极,若将小磁针放到该通电螺线管内部,小磁针指向与图示位置时的指向相___________(填“同”或“反”).
3、在下面如图所示的各图中画出导线中通电电流方向或通电导线周围磁感线的方向.其中(a)、(b)为平面图,(c)、(d)为立体图.
第三节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场中某处磁感强度的大小,等于长为L,通以电流I的一小段导线放在该处时所受磁场力F与乘积IL的比值.
B.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某处如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
C.因为B=F/IL,所以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放在该处的导线所受磁场力F的大小成正比,与IL的大小成反比.
D.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放在磁场中的通电导线长度、电流大小及所受磁场力的大小均无关.
2.两条导线AB和CD互相垂直,如图所示,其中的AB固定,CD可自由活动,两者相隔一小段距离,当两条导线分别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时,垂直纸面向里看导线CD将()
A.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靠近AB.
B.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靠近AB.
C.顺时外方向转动,同时远离AB.
D.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远离AB.
5.如图所示,一根有质量的金属棒MN,两端用细软导线连接后悬挂于a、b两点.棒的中部处于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句强磁场中,棒中通有电流,方向从M流向N,此时是线上有拉力.为了使拉力等于零,可以:()
A.适当减小感应强度.
B.使磁场反向.
C.适当增大电流强度.
D.使电流反向.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________的作用,它受力的方向跟________方向和________方向有关,而且这个力的方向既跟________方向垂直,又跟________方向垂直.
第四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第五节、磁性材料
典型例题
例1、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叫做。
例2、试判断下图中所示的带电粒子刚进入磁场时所受的洛伦兹力的方向.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中表示磁场B,正电荷运动方向和磁场对电荷作用力F的相互关系图,这四个图中画得正确的图是(其中B、F、V两两垂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电荷在磁感应强度不为零的地方,一定受到洛伦兹力作用.
B.运动电荷在某处不受洛伦兹力作用,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
C.洛伦兹力即不能改变带电粒子的动能,也不能改变带电粒子的动量.
D.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永不做功.
3、一束电子从上向下运动,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它将:()
A.向东偏转.B.向西偏转.
C.向南偏转.D.向北偏转.
5、把磁铁靠近铁棒,铁棒会被磁化,这是由于:()
A.铁棒两端出现电荷
B.铁棒受到磁铁的吸引力
C.铁棒内的分子电流取向杂乱无章造成的
D.铁棒内的分子电流取向大致相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