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物理第二章磁场导学案(有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2

高二物理第二章磁场导学案(有答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二物理第二章磁场导学案(有答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学习目标
1、了解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作用,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磁学基础知识。
2、知道磁感线,知道磁感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了解磁感线描述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的磁场分布情况。
4、了解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南北极反向并且不重合,知道磁偏角。
自主学习
1.我国是最早在航海上使用指南针的国家,导航时兼用_______和_______,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修正。用罗盘指引航向,探索航道,将船只航向的变动与_________的变动的关系总结出来,画出的航线在古代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
2.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环球航行,通过这次航行,人类更加认识到地球是______。
3.磁体是通过______对铁一类物质发生作用的,磁场和电场一样,是______存在的另一种形式,是客观存在.
4.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______,同名磁极______,异名磁极_______。
5.规定:在磁场中的任意一点,小磁针____________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6.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画出一些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亦即该点的____________方向,。磁感线的________表示磁场强弱。
7.地球在周围空间会产生磁场,叫________。地磁场的分布大致上就像一个________磁体。
8.地球具有磁场,宇宙中的许多_____都具有磁场。月球也有______。火星不象地球那样有一个_______的磁场,因此______不能在火星上工作。
9.分别用字母在图中空白处标出磁体的南北极

合作探究
【问题1】如何确定磁场方向?
【问题2】放在地面上的小磁针静止时为什么指南指北?

【问题3】磁感线与电场线的联系与区别:

电场线磁感线
1.电场线从_________出发,终止于_____.1.在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______极指向极,外部是从______出发从______进去.
2.____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电场力的方向与该点的_____方向一致,也与该点所在电场线的______方向一致.2.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_________极的受力方向与该点的______方向一致,也与该点所在磁感线的_______方向一致.
3.电场中任何两条电场线都_____相交.3.磁场中任何两条磁感线都______相交.
4.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________.4.磁场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__________.
【问题4】磁偏角指什么?地面附近的地磁场磁性强吗?

课堂检测
A组
1.关于磁感线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真实存在于磁场中的有方向的曲线
B.磁感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磁场的方向相同
C.磁铁的磁感线从磁铁的北极出发,终止于磁铁的南极
D.磁感线有可能出现相交的情况
2.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
A.该点磁场的方向
B.小磁针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C.小磁针静止时N极在该点的指向
D.小磁针静止时S极在该点的指向
3.对磁感线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终止于磁体的南极
B.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与放在该点小磁针南极的受力方向相同
C.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的强弱
D.磁感线是磁场中客观存在的线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B.磁场和电场一样不是客观存在的
C.磁感线是实际存在的线,可由实验得到
D.磁感线类似于电场线,它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终止于S极
5.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磁感应强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B.磁感线密的地方,磁感应强度大
C.空间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D.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
B组
6.某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如图21-1所示,则a、b两点磁场强弱是()
A.a点强
B.b点强
C.a.b点一样强
D.无法确定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B.磁场和电场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的物质
C.磁感线是实际存在的线,可由实验得到
D.磁感线类似于电场线,它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终止于S极
8.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闭合曲线且互不相交
B.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
C.磁感线不是磁场中实际存在的线
D.磁感线是小磁针受磁场力后运动的轨迹
学有所得
【自主学习】:1、罗盘、观星,指南针指向,针路、针径。2、球形。3、磁场,物质。4.磁极,相互排斥,相互吸引。5、静止时N极所指。6、磁场,分布疏密。7、地磁场,条形。8、天体、磁场、全球性、指南针。9、略

【合作探究】问题1方法一是:将一不受外力的小磁针放入磁场中需测定的位置,当小磁针在该位置静止时,小磁针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方法二:磁感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问题2:因为地球是有磁性的。
问题3:磁感线与电场线的联系与区别:

电场线磁感线
1.电场线从__正电荷_______出发,终止于__负电荷___.1.在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___S___极指向N极,外部是从___N极___出发从___S极___进去.
2.___正_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电场力的方向与该点的__场强___方向一致,也与该点所在电场线的_切线__方向一致.2.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___N______极的受力方向与该点的__场强____方向一致,也与该点所在磁感线的____切线___方向一致.
3.电场中任何两条电场线都__不___相交.3.磁场中任何两条磁感线都___不___相交.
4.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___强弱_____.4.磁场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__强弱________.
问题4: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其间有一个交角,这个角就叫磁偏角。地面附近地磁场的磁性不强

【课堂检测】1.B2.AC3.C4.A5.D6.B7.AB8.D

相关知识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教学案


使用理科方向选修班教学案编号421
课型学案课题(选4)二单元课题1化学反应速率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会设计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知识梳理】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物理量,通常用
来表示。
表达式:。其常用的单位是或。
2.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
可以用反应体系中单位时间内任一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度。
例如:340K时,N2O5的分解2N2O5=4NO2+O2
表示反应速率v(N2O5)=v(NO2)=v(O2)=
其中△t表示时间间隔,△C=/C始-C末/,表示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消耗的浓度或生成物增加的浓度的绝对值,常用单位mol/L。v表示平均速率,因为大部分反应不等速进行,随着各组分浓度的变化,反应速率也会变。开始时,速率快,随着反应的进行速率会减慢。所以我们在表示反应速率使用的是平均速度,我们定义也是平均速率。
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注意:①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以何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
②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③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
④化学反应速率都是正值。
⑤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相同,但其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如:aA+bB=cC+dD
则:v(A)∶v(B)∶v(C)∶v(D)=a∶b∶c∶d或v(A)/a=v(B)/b=v(C)/c=v(D)/d
3.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
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参与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在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大小时不能只看数值大小,要把二者换算成用同一物质表示,再进行比较。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意:①仅限于同一反应的各种速率(不同条件或不同时段)之间进行比较。②比较时要注意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③比较时反应速率的单位要统一。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1.根据颜色变化
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产物本身有较明显的颜色时,人们常利用和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
2.根据释放出气体的体积
现有如课本第20页的图2-1的装置两套A、B,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1molL-1和40mL4molL-1的硫酸后都立即产生气泡,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A、B两套装置的反应速率大小?
【例1】温度为500℃时,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为
A、v(O2)=0.01mol/(Ls)B、v(NO)=0.08mol/(Ls)
C、v(H2O)=0.003mol/(Ls)D、v(NH3)=0.002mol/(Ls)
【例2】对于反应A2+3B2=2AB3来说,下列速率表示该反应最快的是,最慢的是,快慢程度相同的是。
A.v(A2)=0.6mol/(LS)B.v(B2)=2.6mol/(Lmin)
C.v(AB3)=12mol/(Lmin)D.v(A2)=6mol/(Lmin)
【例3】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
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达标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是指1秒钟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2.甲乙两容器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2molA,则甲容器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要
A.快B.慢C.相等D.无法确定
3.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02mol/(Lmin)B.1.8mol/(Lmin)
C.1.2mol/(Lmin)D.0.18mol/(Lmin)
4.在10℃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Ls),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1.6mol/(Ls),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A.30℃B.40℃C.50℃D.60℃
5.在mA+nB=p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mol/L,B每分钟减少1.5amol/L,A每分钟减少0.5amol/L,则m:n:p为
A.2:3:2B.2:3:3C.1:3:2D.3:1:2
6.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1的两种气体,X2、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时c(X2)=0.4molL-1、c(Y2)=0.8molL-1、c(Z)=0.4mol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是
A.X2+2Y2=2XY2B.2X2+Y2=2X2Y
C.3X2+Y2=2X3YD.X2+3Y2=2XY3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υ(A)、υ(B)、υ(C)(molL-1s-1)表示,且υ(A)、υ(B)、υ(C)之间有如下所示的关系:υ(B)=3υ(A);3υ(C)=2υ(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2CB、A+3B2CC、3A+B2CD、A+BC

高二物理第一章电流导学案(附答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物理第一章电流导学案(附答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1.电荷库仑定律
学习目标
1.认识电荷,了解点电荷、元电荷、感应起电。
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3.探究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库仑定律。
自主学习
【问题1】自然界存在几种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
【问题2】摩擦可以产生静电,你能找出一两件通过摩擦带上电的物体吗?说说它们分别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

【问题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
元电荷e=

【问题4】甲、乙两同学各拿一带电小球做实验,不小心两小球接触了一下,结果两小球都没电了!电荷哪里去了呢?消失了?你能帮他们解释一下原因吗?

【问题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呢?

【问题6】如图1.1-1,长为L的绝缘轻质杆两端分别固定一个带电小球A和B(可看作点电荷),A球带电量为+Q,B球带电量为-Q。试画出B球受到的库仑力示意图。并求该力的大小。

合作探究
【问题1】①请你自制一个简易验电器。器材准备:一小段金属丝,两条长约2cm、宽约4mm的金属箔,一个带有塑料瓶盖的透明玻璃瓶。

②摩擦过的物体一定会带电吗?摩擦身边的物体,并用做好的验电器判定它们在摩擦后是否都带上了电。

【问题2】①如图所示,两个互相接触的导体A和B不带电,
现将带正电的导体C靠近A端放置,三者均有绝缘支架。请
判断A、B带电情况如何?
若先将A、B分开再移走C,则A,B;
若先将C移走再把A、B分开,则A,B。

②讨论交流: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什么?总的电荷量满足什么样的规律?

③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问题3】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变量)
①相互作用力F与两点电荷间的距离r

②相互作用力F与两点电荷的电量Q1、Q2

③演示实验

【问题4】认识库仑定律(类比万有引力定律)
①内容:

②库仑力(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条件:
④静电力常量k=

【问题5】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若它们的带电量都增加为原来的2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
A.F/4B.F/2C.2FD.4F

【问题6】A、B两个点电荷间距离恒定,当其它电荷移到A、B附近时,A、B之间的库仑力将()
A.可能变大B.可能变小C.一定不变D.不能确定
【问题7】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电量相等,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1.0×10-3N。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10cm,求其中一个电荷的电荷量。
课堂检测
A
1.关于对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D.元电荷是带电荷量最小的带电粒子。
2.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若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3倍,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
A.F/9B.F/3C.3FD.9F
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作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
C.点电荷一定是电荷量很小的电荷;
D.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两个带电体才可看成点电荷。
4.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哪一个?()
A.6.2×10-19CB.6.4×10-19CC.6.6×10-19CD.6.8×10-19C
B
5.A、B、C三个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相互吸引,如果A带正电,则()
A.B、C两球均带负电;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D.B、C都不带电。
6.已知氢核质量mH=1.67×10-27kg,电子质量me=9.1×10-31kg,氢原子中氢核与电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r=5.3×10-11m,试求
(1)它们之间的库仑力。
(2)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
(3)库仑力是万有引力的多小倍?

学有所得

第二章函数学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二章函数学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二章函数
2、1函数的概念
2、1、1函数及其表示法
第一部分走进预习
【预习】教材第29~43页,了解:
1、函数的定义
2、函数的表示法。
第二部分走进课堂
2、1、1函数及其表示
【复习】1、初中函数的定义
2、在初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具体函数?
指出:现在,我们学习了集合的概念,我们想从两集合间的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函数及其表示法。
【探索新知】函数及其表示法
例子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
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
炮弹飞行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
≤≤。
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数集
≤≤。
例子2、如图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1979~2001年的变化情况。
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
臭氧层空洞的面积S的变化范围是数集≤≤。

例子3、下表是“1991年~2001年”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时间(年)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53.852.950.149.949.948.646.444.541.939.237.9
问题:例子1、2、3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知识点一
函数的定义:
知识点二
函数的表示法:

再看例子:
1、下列对应关系是否是函数?

2、下列曲线表示函数吗?

3、用函数的定义解释下列函数,并求出其定义域和值域。
(1),,
(2),,
问题:函数有几个要素?

例子:下列两函数是否相同?
1、

第二章复习(二)


[教学目标]

巩固和应用本章知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1)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也越大。

(2)K值不随浓度的改变而改变,但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化学平衡的移动

(1)勒沙持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其中包含:①影响平衡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三种;②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项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2)平衡移动就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可能发生平衡移动。可总结如下:

(3)平衡移动与转化率的变化: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增大等同起来。具体分析可参考下表:

反应实例

条件变化与平衡移动方向

达新平衡后转化率变化

2SO2+O2

2SO3(气)+热

增大O2浓度,平衡正移

SO2的转化率增大,O2的转化率减小

增大SO3浓度,平衡逆移

从逆反应角度看,SO3的转化率减小

升高温度,平衡逆移

SO2、O2的转化率都减小

增大压强,平衡正移

SO2、O2的转化率都增大

2NO2(气)N2O4

体积不变时,无论是加入NO2或者加入N2O4

NO2的转化率都增大(即新平衡中N2O4的含量都会增大)

2HIH2+I2(气)

增大H2的浓度,平衡逆移

H2的转化率减小,I2的转化率增大

增大HI的浓度,平衡正移

HI的转化率不变

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

转化率不变

例1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2H-Q,若反应物浓度由0.1mol·L-1降到0.06mol·L-1需20s,那么由0.06mol·L-1降到0.024mol·L-1,需反应的时间为()

(A)等于18s(B)等于12s(C)大于18s(D)小于18s

[思路分析]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的变化,同样可以用化学反应速率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这道题无法准确计算,但可以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用数学估算法快速解答。从0.1mol·L-1降到0.06mol·L-1需20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02mol·L-1·s-1)

若由0.06mol/L降到0.024mol·L-1所需时间为t,由于起始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必有:t=18(s)。

[答案]C。

例2为了进一步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益,科研中最有开发价值的是()。

(A)寻求H2的新来源(B)研制耐高温高压的新材料合成塔

(C)研制低温下活性较大的催化剂(D)研制高温下活性较大的催化剂

[思路分析]合成氨反应:N2+3H22NH3+热

大家知道,目前工业上采用的合成氨反应条件是高温(500℃)、高压(200~300atm)、催化剂。选择500℃主要考虑到该温度下催化剂活性最大,有利于合成氨反应保持足够的反应速率,而从转化率角度看,温度越低越有利。选择高压有两方面作用,一是提高反应速率、二是提高转化率。所以从实际生产角度出发,若能找到一种较低温度下就具有催化活性的催化剂,既有利于提高转化率,又可保持较大的反应速率,所以这是一个最有开发价值的科研方向。

[答案]C。

例3已知:氢氧化钙在水中存在下列溶解平衡

Ca(OH)2(固)Ca2++2OH-

在火力发电厂燃烧煤的废气中往往含有SO2、O2、N2、CO2等。为了除去有害气体SO2并变废为宝,常常用粉末状的碳酸钙或熟石灰的悬浊液洗涤废气,反应产物为石膏。

(1)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SO2和CaCO3悬浊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SO2和Ca(OH)2悬浊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用熟石灰的悬浊液(而不用澄清石灰水)洗涤废气的理由:_______________。

(3)在英国进行的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地降低地表面SO2的浓度。在二十世纪的60~70年代的十年间,由发电厂排放出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的结果,地面SO2的浓度降低了30%之多。

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取?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1)题中告诉我们反应产物为“石膏”,所以要注意不能写成产物是亚硫酸钙的反应式。实际上,无论用碳酸钙悬浊液还是熟石灰悬浊液,反应中应包含两个过程:一是SO2与之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再是亚硫酸钙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钙。

(2)这里要注意,工业生产的实际是要吸收大量的SO2废气,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小,不利于吸收大量的SO2。

(3)增加烟囱的高度,只能降低地表面的SO2的浓度,不能消除SO2。

[答案](1)反应式为:

2SO2+2CaCO3+O2+4H2O=2[CaSO4·2H2O]+CO2↑

2SO2+2Ca(OH)2+O2+2H2O=2[CaSO4·2H2O]

(2)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小,不利于吸收大量的SO2。用悬浊液来吸收,由于溶解平衡的移动,可以大量吸收SO2。

(3)不可取,因为SO2的排放总量没有减少,所以进一步形成的酸雨仍会造成对全球环境的危害。

例4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

FeO(固)+CO(气)Fe(固)+CO2(气)-Q。

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O2]/[CO],已知1100℃时K=0.263。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浓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____,平衡常数K值_____(本小题空格均备选: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1,c(CO)=0.1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____(选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υ正___υ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___。

[思路分析](1)反应的正方向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平衡常数K=[CO2]/[CO]要增大。

(2)平衡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浓度比值等于平衡常数,若比值不等于平衡溶液,就处于非平衡状态。将c(CO2)=0.025mol·L-1,c(CO)=0.1mol·L-1代入可得:

==0.250.263

所以此时不是平衡状态,为了使浓度值等于平衡常数,二氧化碳浓度将增大,一氧化碳浓度将减小。所以,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答案](1)增大,增大;(2)否,大于,此时[CO2]/[CO]0.263,因温度不变,K值不变,为增大[CO2]/[CO]比值,需υ正υ逆。

补充练习:

1.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硝酸生产过程中,为消除对大气的污染,并变废为宝,常用于吸收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是()。

(A)水(B)稀硫酸(C)活性炭(D)烧碱溶液

2.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④⑤

3.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为防止催化剂中毒用铜氨液法除去变换后的一氧化碳:

该吸收反应很难进行,则吸收反应的条件应为()。

(A)10000Kpa,-70℃(B)10000Kpa,10℃

(C)10000Kpa,80℃(D)10Kpa,80℃

4.在配制氰化钾溶液时,有挥发性剧毒氢氰酸生成,为了阻止氢氰酸的生成可采用的最佳方法是()。

(A)低温冷冻(B)加入氢氧化钾(C)加入盐酸(D)加热

16.可逆反应2SO2(气)+O2(气)2SO3(气)在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

5.下列反应A+B=C+D反应速率最大的一组是()。

(A)常温下,20mL含A和B各0.001mol

(B)常温下,100mL含A和B各0.01mol

(C)常温下,0.1mol/L的A和B溶液各10mL混合

(D)标准状况下,0.1mol/L的A和B溶液各20mL混合

6.若在透明的圆筒中装入NO2,迅速压缩,就其发生变化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颜色变深(B)颜色变浅

(C)颜色不变(D)先变深后慢慢变浅

7.如图所示,表示反应:

X(气)+Y(气)2Z(气)+Q(Q0)平衡移动的情况。图中时间t2与t3间曲线变化的影响因素是()。

(A)增大压强

(B)降温(C)增大Z的浓度(D)增大Y的浓度

8.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S2Cl2(橙黄色液体)+Cl2(气)2SCl2(鲜红色液体)+61.16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时间里生成nmolS2Cl2的同时也生成nmolCl2

(B)达到平衡时,若升高温度,压强不变,反应混合溶液颜色变浅

(C)达到平衡时,单位时间里消耗nmolS2Cl2的同时也生成nmolCl2

(D)其它条件不变,增加氯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氯气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9.接触法制硫酸中,进入接触室的气体组成为(体积):SO27%,O211%,N28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77%,则平衡时气体总体积是反应前的()。

(A)38.5%(B)77%(C)6.4%(D)97.3%

10.把氮气和氢气以1:1物质的量比混匀后分成四等份,分别同时充入A、B、C、D四种装有催化剂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容器的容积固定),在保持相同温度的条件下,四个容器中的合成氨反应相继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后回答问题(用A、B、C、D填写):

容器代号

A

B

C

D

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分子相对质量

16

17

平衡时N2的转化率

20%

平衡时H2的转化率

30%

(1)都达到平衡时,_____容器中NH3的物质的量所占比例最大。

(2)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最长的容器代号是________。

(3)四个容器容积由小到大的排列次序是_______。

11.在一定条件下,NO2和SO2很容易发生反应生成NO和SO3气体,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现将NO和SO2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100mL的密闭容器中,充满后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密封,再向其中通入氧气,使发生反应(忽略NO2与N2O4的转化式。

(1)欲保持容器中压强不变,则通入氧气的体积V(mL)的大小范围应为______________。

(2)若要使最后容器中只含有NO2和SO3两种气体,则需通入氧气的体积是_______mL。

(3)若向容器中通入40mL氧气后才出现红棕色,且不再褪色,则原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L。

12.在物理和化学中,有些原理、定律具有相似性。如物理中有机械守恒定律,化学中有质量守恒定律。比较它们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1)1834年,物理学家楞次(1804~1865)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得到如下结论: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请写出与楞次定律相似的化学原理或定律:____________,其内容是:_____________。该原理在______________等工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2)在物理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常用图来分析速度、时间和位移的关系。时间t时质点的位移相当于下图甲中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现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某一可逆反应:

A(气)+2B(气)3C(气)

其中B物质的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练习答案:

1D,2C,3B,4B,5C,6D,7BD,8A,9D,

10.(1)A,(2)C,(3)ADBC。

11.(1)0V50mL。(2)50。(3)20。

12.(1)勒沙特列原理(或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合成氨。

(2)图乙中的阴影部分可表示“B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