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学案(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7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学案(含答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学案(含答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班别姓名序号评分
一、具体内容
(一)燃烧热
1.概念
2.注意事项
3.表示意义
4.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二)能源
1.能源
2.能源的分类
3.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
4.如何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二、过关作业(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
2.(双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能是二级能源B.水力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D.水煤气是一级能源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稀溶液中,1mol酸和1mol碱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B.在101kPa时,1mol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C.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
D.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则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4.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5.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
Δ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6.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实现了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航天梦。航天飞船可用肼(N2H4)和过氧化氢(H2O2)为动力源。已知1g液态肼和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0.05kJ的热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肼作还原剂
B.液态肼的燃烧热为-20.05kJ/mol
C.该动力源的突出优点之一是反应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D.肼和过氧化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kJ/mol
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ΔH>-192.9kJmol-1
8.甲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能正确表示甲醇燃烧热的是:
A.
B.
C.
D.
9.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H=-2878kJ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H=-2869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数值能表示可燃烧热的是
A.H2(g)+Cl2(g)=2HCl(g)ΔH=-184.6kJ/mol
B.CH4(g)+2O2(g)=CO2(g)+2H2O(g)ΔH=-802.3kJ/mol
C.2H2(g)+O2(g)=2H2O(l)ΔH=-571.6kJ/mol
D.CO(g)+1/2O2(g)=CO2(g)ΔH=-283kJ/mol
11.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又知:H2O(l)==H2O(g)△H=+44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B2H6(g)+O2(g)==B2O3(g)+H2O(g)△H=-677.7kJmol-1
B.B2H6(g)+3O2(g)==B2O3(s)+3H2O(g)△H=-2165kJmol-1
C.B2H6(g)+3O2(g)==B2O3(s)+3H2O(g)△H=-2033kJmol-1
D.B2H6(g)+3O2(g)==B2O3(s)+3H2O(l)△H=-2033kJmol-1
12.已知(1)H2O(g)==H2O(l)ΔH1=-Q1kJmol-1
(2)CH3OH(g)==CH3OH(l)△H2=-Q2kJmol-1
(3)2CH3OH(g)+3O2(g)==2CO2(g)+4H2O(g)△H3=-Q3kJmol-1(Q1、Q2、Q3均大于0)若要使32g液态甲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放出的热量为(单位:kJ)
A.Q1+Q2+Q3B.0.5Q3+Q2-2Q1C.0.5Q3-Q2+2Q1D.0.5(Q1+Q2+Q3)
13.25℃、1.01×105Pa,下列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表示乙炔的燃烧热(单位:kJ/mol)()
A.2C2H2(g)+5O2(g)===4CO2(g)+2H2O(g)ΔH=akJmol-1
B.C2H2(g)+52O2(g)===2CO2(g)+H2O(l)ΔH=bkJmol-1
C.C2H2(g)+32O2(g)===2CO(g)+H2O(g)ΔH=ckJmol-1
D.C2H2(g)+32O2(g)===2CO(g)+H2O(l)ΔH=dkJmol-1
1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12O2(g)===H2O(g) ΔH=-241.8kJ/mol
②2H2(g)+O2(g)===2H2O(g) ΔH=-483.6kJ/mol
③H2(g)+12O2(g)===H2O(l) ΔH=-285.8kJ/mol
④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
则H2的燃烧热为()
A.241.8kJ/mol B.483.6kJ/molC.285.8kJ/molD.571.6kJ/mol
15.已知3.0g乙烷在常温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55.98kJ,则下列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C2H6(g)+7O2(g)===4CO2(g)+6H2O(l)ΔH=-2119.6kJ/mol
B.C2H6(g)+52O2(g)===2CO(g)+3H2O(l)ΔH=-1559.8kJ/mol
C.C2H6(g)+72O2(g)===2CO2(g)+3H2O(g)ΔH=-1559.8kJ/mol
D.C2H6(g)+72O2(g)===2CO2(g)+3H2O(l)ΔH=-1559.8kJ/mol
16.(1)在101kPa时,4.0g硫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放出27kJ的热量,硫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1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kJ,则氢气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

题号12345678
答案
题号9101112131415
答案

题号12345678
答案AACCCBBDB
题号9101112131415
答案ADCCBCD

16. (1)-216kJ/mol
S(s)+O2(g)===SO2(g) ΔH=-216kJ/mol
(2)H2(g)+12O2(g)===H2O(g) ΔH=-241.8kJ/mol 
-285.8kJ/mol

相关阅读

高二物理第一章电流导学案(附答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物理第一章电流导学案(附答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1.电荷库仑定律
学习目标
1.认识电荷,了解点电荷、元电荷、感应起电。
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3.探究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库仑定律。
自主学习
【问题1】自然界存在几种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
【问题2】摩擦可以产生静电,你能找出一两件通过摩擦带上电的物体吗?说说它们分别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

【问题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
元电荷e=

【问题4】甲、乙两同学各拿一带电小球做实验,不小心两小球接触了一下,结果两小球都没电了!电荷哪里去了呢?消失了?你能帮他们解释一下原因吗?

【问题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呢?

【问题6】如图1.1-1,长为L的绝缘轻质杆两端分别固定一个带电小球A和B(可看作点电荷),A球带电量为+Q,B球带电量为-Q。试画出B球受到的库仑力示意图。并求该力的大小。

合作探究
【问题1】①请你自制一个简易验电器。器材准备:一小段金属丝,两条长约2cm、宽约4mm的金属箔,一个带有塑料瓶盖的透明玻璃瓶。

②摩擦过的物体一定会带电吗?摩擦身边的物体,并用做好的验电器判定它们在摩擦后是否都带上了电。

【问题2】①如图所示,两个互相接触的导体A和B不带电,
现将带正电的导体C靠近A端放置,三者均有绝缘支架。请
判断A、B带电情况如何?
若先将A、B分开再移走C,则A,B;
若先将C移走再把A、B分开,则A,B。

②讨论交流: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什么?总的电荷量满足什么样的规律?

③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问题3】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变量)
①相互作用力F与两点电荷间的距离r

②相互作用力F与两点电荷的电量Q1、Q2

③演示实验

【问题4】认识库仑定律(类比万有引力定律)
①内容:

②库仑力(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条件:
④静电力常量k=

【问题5】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若它们的带电量都增加为原来的2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
A.F/4B.F/2C.2FD.4F

【问题6】A、B两个点电荷间距离恒定,当其它电荷移到A、B附近时,A、B之间的库仑力将()
A.可能变大B.可能变小C.一定不变D.不能确定
【问题7】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电量相等,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1.0×10-3N。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10cm,求其中一个电荷的电荷量。
课堂检测
A
1.关于对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D.元电荷是带电荷量最小的带电粒子。
2.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若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3倍,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
A.F/9B.F/3C.3FD.9F
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作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
C.点电荷一定是电荷量很小的电荷;
D.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两个带电体才可看成点电荷。
4.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哪一个?()
A.6.2×10-19CB.6.4×10-19CC.6.6×10-19CD.6.8×10-19C
B
5.A、B、C三个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相互吸引,如果A带正电,则()
A.B、C两球均带负电;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D.B、C都不带电。
6.已知氢核质量mH=1.67×10-27kg,电子质量me=9.1×10-31kg,氢原子中氢核与电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r=5.3×10-11m,试求
(1)它们之间的库仑力。
(2)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
(3)库仑力是万有引力的多小倍?

学有所得

高二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


高二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第一节焓变与反应热
一、焓变与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化学反应,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理解反应热应注意几点:
单位:kJ/mol或kJ?mol-1
描述的对象: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
测定条件:一定条件(温度、压强)下
概念适用范围:任何反应;反应热的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2.焓:用于描述物质内能的物理量。用H表示。
3.物质不同,内能不同,焓(H)的值也不同。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发生变化时,焓(H)也在变化,物质焓(H)的变化称为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用△H表示。单位:kJ/mol或kJ?mol-1.(mol-1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的系数相同.)
△H=H(反应物)-H(生成物)
4.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若反应在恒温、恒压(敞口容器)的条件下进行,此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焓变。高中化学一般认为:反应热=焓变。
5.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两种形式:
当?H为“-”(△H0)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H0)时,为吸热反应
记住:正吸负放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从微观或宏观两个角度认识)
(1)从键能的变化来认识
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②旧键断裂需要能量,新键形成会能量。
③放热反应: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能量△H为“—”或△H0
吸热反应: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能量△H为“+”或△H0
④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例析:实验测得有如下键能数据:H-H436kJ/mol;Cl-Cl243kJ/mol;H-Cl431kJ/mol
又知1molH2与1molCl2反应生成2molHCl时放出184.6kJ的热量,从微观角度应如何解释?
(2)从内能的变化来认识:
①反应物的总能量高,生成物的总能量低,当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反应体系能量降低,反应放热
《化学反应原理》中段考试复习提纲(有些表格图片贴不上,稍后整理)-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
△H=∑E生成物—∑E反应ΔH<0
②反应物的总能量低,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当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反应吸热
注意:①加热是反应的条件,与反应吸放热无直接关系
②反应热由化学键破坏与形成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能量决定
③温度决定物质的存在状态影响物质的键能,反应热与外界条件有关.
《化学反应原理》中段考试复习提纲(有些表格图片贴不上,稍后整理)-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
△H=∑E生成物—∑E反应物ΔH>0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而常温、常压可以不注明,即不注明则是常温、常压。
为何要注明外在条件?
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
常温、常压指101kPa和25℃。
(2)标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
固体一s液体一l气体一g
为何要注明各物质的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所含的能量也不同。
(3)写出了反应热,还注明了“+”,“-”(正吸负放)
(4)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
在方程式中?H它表示了什么意义?
△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H的值与什么有关系?
△H它的值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有关,即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一、燃烧热
定义:在25℃,101kPa时,l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
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
物质燃烧放出的热=该物质的量X该物质的燃烧热
概念要点:
(1)在25℃,101kPa时,生成稳定的化合物。
(2)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3)可燃物以1mol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4)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常以分数表示。
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概念分析:
(1)条件:稀溶液。
(2)反应物:酸与碱。(中学阶段,只讨论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3)生成物及其物质的量:1molH+与1molOH-反应生成1molH2O。
(4)放出的热量:57.3kJ/mol
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我们利用什么原理来测定酸、碱反应的反应热(也称中和热)呢?
Q=mcΔt?①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m的质量为所用酸、碱的质量和,测出参加反应的酸、碱质量相加即可;c需要查阅,Δt可用温度计测出反应前后的温度相减得到。
酸、碱反应时,我们用的是它的稀溶液,它们的质量应怎样得到?
量出它们的体积,再乘以它们的密度即可。
Q=(V酸ρ酸+V碱ρ碱)·c·(t2-t1)②
本实验中,我们所用一元酸、一元碱的体积均为50mL,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50mol/L和0.55mol/L。由于是稀溶液,且为了计算简便,我们近似地认为,所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且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为4.18J/(g·℃)
已知V酸=V碱=50mL。
c酸=0.50mol/Lc碱=0.55mol/L。
ρ酸=ρ碱=1g/cm3
c=4.18J/(g·℃)
请把以上数据代入式②,得出Q的表示式。其中热量的单位用kJ。得出结果。
Q=0.418(t2-t1)kJ③
③式表示的是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是中和热吗?为什么?
③式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因为反应热是有正负的,中和反应放热,故其ΔH为“-”。中和热是稀的酸、碱中和生成1mol水的反应热,而50mL0.50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的水只有0.025mol,故③式表示的也不是中和热。
该反应的中和热应怎样表示呢?
《化学反应原理》中段考试复习提纲(有些表格图片贴不上,稍后整理)-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
实验仪器与药品:
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mol/L盐酸、0.55mol/LNaOH溶液
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

问: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对此装置,你有何更好的建议?
两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若换用隔热、密封性能更好的装置(如保温杯)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用一个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问: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
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问: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问: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何不是1∶1而是NaOH过量?若用HCl过量行吗?
为了保证0.50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mol/L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若使盐酸过量,亦可。
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化学反应原理》中段考试复习提纲(有些表格图片贴不上,稍后整理)-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
你所测得的数据是否为57.3kJ/mol,若不是,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
①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mL的酸、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mL或小于50mL都会造成误差)
②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③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④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
⑤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
⑥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问:本实验中若把50mL0.50mol/L的盐酸改为50mL0.50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
会有所变化。因为醋酸为弱电解质,其电离时要吸热,故将使测得结果偏小。
问:若改用100mL0.50mol/L的盐酸和100mL0.55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否。因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其数值与反应物的量的多少无关,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次实验结果相同(若所有操作都准确无误,且无热量损失,则二者结果相同)。
四、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燃烧热
中和热
相同点
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H
△H<0
不同点
反应物的量
可燃物为1mol
(O2的量不限)
可能多种情况
生成物的量
不限量
H2O是1mol
反应热的含义
1mol反应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燃烧热不同。
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的中和热大致相同,均约为57.3kJ/mol。
二.能源
1.定义: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朝汐以及柴草等.
2.能源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别
定义
举例
按转换
过程分
一次能源
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自然资源
煤、原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获得的能源
各种石油制品、煤气、蒸汽、电力、氢能、沼气等
按性质分
可再生
能源
可持续再生,永远利用的一次能源
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潮汐能等
不可再
生能源
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
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核能
按利用
历史分
常规能源
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下,已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能源
石油、煤、天然气、水能、生物质能等
新能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才开始被人类用先进的方法加以利用的古老能源及新发展的利用先进技术所获得的能源
地热能、氢能、核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
3.中国现在的能源构成
煤:76.2%;石油:16.6%;水电:5.1%;天然气:2.1%
4.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状况
①目前使用最多的能源是化石能源,但它有限、不再生,开采、运输、加工、利用效率都很低;
②煤作燃料浪费大,可用清洁煤技术,液化,汽化,烟气除尘,脱硫防污染,或做深加工,作化工原料;
5.能源危机的解决办法
①开源节流,提高利用效率;
②开发新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因为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此时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教学案


使用理科方向选修班教学案编号421
课型学案课题(选4)二单元课题1化学反应速率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会设计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知识梳理】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物理量,通常用
来表示。
表达式:。其常用的单位是或。
2.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
可以用反应体系中单位时间内任一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度。
例如:340K时,N2O5的分解2N2O5=4NO2+O2
表示反应速率v(N2O5)=v(NO2)=v(O2)=
其中△t表示时间间隔,△C=/C始-C末/,表示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消耗的浓度或生成物增加的浓度的绝对值,常用单位mol/L。v表示平均速率,因为大部分反应不等速进行,随着各组分浓度的变化,反应速率也会变。开始时,速率快,随着反应的进行速率会减慢。所以我们在表示反应速率使用的是平均速度,我们定义也是平均速率。
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注意:①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以何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
②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③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
④化学反应速率都是正值。
⑤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相同,但其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如:aA+bB=cC+dD
则:v(A)∶v(B)∶v(C)∶v(D)=a∶b∶c∶d或v(A)/a=v(B)/b=v(C)/c=v(D)/d
3.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
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参与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在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大小时不能只看数值大小,要把二者换算成用同一物质表示,再进行比较。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意:①仅限于同一反应的各种速率(不同条件或不同时段)之间进行比较。②比较时要注意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③比较时反应速率的单位要统一。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1.根据颜色变化
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产物本身有较明显的颜色时,人们常利用和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
2.根据释放出气体的体积
现有如课本第20页的图2-1的装置两套A、B,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1molL-1和40mL4molL-1的硫酸后都立即产生气泡,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A、B两套装置的反应速率大小?
【例1】温度为500℃时,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为
A、v(O2)=0.01mol/(Ls)B、v(NO)=0.08mol/(Ls)
C、v(H2O)=0.003mol/(Ls)D、v(NH3)=0.002mol/(Ls)
【例2】对于反应A2+3B2=2AB3来说,下列速率表示该反应最快的是,最慢的是,快慢程度相同的是。
A.v(A2)=0.6mol/(LS)B.v(B2)=2.6mol/(Lmin)
C.v(AB3)=12mol/(Lmin)D.v(A2)=6mol/(Lmin)
【例3】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
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达标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是指1秒钟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2.甲乙两容器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2molA,则甲容器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要
A.快B.慢C.相等D.无法确定
3.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02mol/(Lmin)B.1.8mol/(Lmin)
C.1.2mol/(Lmin)D.0.18mol/(Lmin)
4.在10℃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Ls),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1.6mol/(Ls),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A.30℃B.40℃C.50℃D.60℃
5.在mA+nB=p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mol/L,B每分钟减少1.5amol/L,A每分钟减少0.5amol/L,则m:n:p为
A.2:3:2B.2:3:3C.1:3:2D.3:1:2
6.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1的两种气体,X2、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时c(X2)=0.4molL-1、c(Y2)=0.8molL-1、c(Z)=0.4mol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是
A.X2+2Y2=2XY2B.2X2+Y2=2X2Y
C.3X2+Y2=2X3YD.X2+3Y2=2XY3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υ(A)、υ(B)、υ(C)(molL-1s-1)表示,且υ(A)、υ(B)、υ(C)之间有如下所示的关系:υ(B)=3υ(A);3υ(C)=2υ(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2CB、A+3B2CC、3A+B2CD、A+BC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章末复习学案(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章末复习学案(人教版选修3)
 1.掌握旅游的发展进程及现代旅游的特点。2.掌握现代旅游六要素在旅游活动中的地位。3.学会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专题一 旅游业促进社会进步

作用表现原因
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旅游业带来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货币流、商品流、科技流、信息流和人才流,对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旅游地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旅游业具有涉外性,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可以推动对外开放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旅游业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旅游业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而且促进了社会进步旅游业属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具有劳动力需求量大、技术限制性小、人员培训期短等特点
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为适应旅游业发展,旅游接待地区的基础设施会得以改善,生活服务设施和其他方便旅游者的设施也会有所增加,旅游环境会不断美化,从而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方便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通过旅游活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直接交往,有助于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并对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产生积极影响。我国加强海外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旅游活动是异地性的物质文化生活。旅游业具有涉外性特点,是一种跨国界、跨地区的广泛的社会交往活动
专题专练1 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目前已经开通了北京、广州、上海、兰州、重庆至拉萨五条铁路客运线。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 图1反映了西藏1980~2005年国内旅游者数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材料二 图2反映了入藏游客量变化的季节性特征。
图1
图2
(1)下列对西藏地区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
B.北部降水丰富,强风雪天气多
C.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
D.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
E.气温年较差大
F.高原湖泊多
G.空气稀薄缺氧
(2)西藏1980~2005年的国内旅游者人次数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藏游客量的年内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专题二 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良好的环境对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
1.独立关系:旅游和环境保护各自发展,互相没有接触和干扰,保持独立,这种情况一般不会维持太长时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对环境将会产生深刻影响。
2.共生关系:旅游与环境保护相互支持,彼此受益。从环境保护学家的观点来看,环境特征和条件保存得越接近原生状态越好。与此同时,良好的环境给旅游者提供了游览内容。但是,世界上能达到这种关系的地方不多。
3.冲突关系:当旅游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旅游与环境就发生冲突。在某些情况下,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会刺激和促进旅游目的地采取措施,以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但常常是当人们意识到要保护环境时,损害已经到了难以挽救的程度。
专题专练2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大陆居民赴台游人次达150万,首超日本居冠。而随着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的开放,台湾将迎来旅游业的“黄金十年”。
材料二 大陆居民赴台游为台湾旅游业带来巨大商机。截至2011年5月,赴台观光的大陆居民已达到336万人,创造新台币1958亿的收入。
(1)相对大陆地区而言,台湾地区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试阐述台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2)台湾地区对大陆开放旅游市场,对台湾地区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1.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阳朔农村老太太徐秀珍,年近60岁,会说英、德、法等近10种外语,被外国游客亲切地称为“月亮妈妈”。此事反映出旅游活动的作用是()
A.满足人类需求
B.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C.旅游业带动农业的发展
D.扩大交流
阅读材料和图,完成2~3题。
材料 旅游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的新兴产业。西藏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新奇感、神秘感、粗犷感和原始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这是西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优势所在。
2.在现代旅游中,就目的性来讲,占绝对优势的是()
A.探亲访友B.娱乐、消遣C.科学研究D.调研采风
3.西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①气候高寒缺氧 ②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低 ③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 ④旅游环境的承载量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当前最热门的旅游为“乡村游”,关于乡村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背景环境无影响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严重
C.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D.不属于生态旅游
5.下列旅游形式主要由新加坡推出的是()
A.地震模拟旅游B.保健旅游C.怀旧旅游D.“中药之旅”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泸沽湖像一颗熠熠生辉的绿宝石,镶嵌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万山丛中。是丽江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专家誉为“中国西南的一片净土”“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资源”。
早在2000多年前,摩梭人就在湖边聚居生活,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居住在建筑风格独特的木楞房子中。古代摩梭人信奉“女神教”。后来,又接受由西藏传入的佛教,此外,还信仰本民族的“达巴教”。长期以来,这里素有“女儿国”之美称。以母系家庭以及阿夏婚姻(即走婚)为主要特征的摩梭风情,是现代社会罕见的原始母系社会婚姻形态的“活化石”。优美的自然风景、独特的人文风情构成了泸沽湖地区的“情、水、山”为主题的旅游特色,磁铁般吸引着国内外游客。1989年泸沽湖景区旅游人数为6120人,到1991年猛增至10万人左右,目前每年的游客已超过20万人,2011年将超过35万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人数的逐年增加,威胁环境的各种因素也随之而来,再加上环境保护措施相对滞后,当地民众和游客的环保意识淡薄,旅游污水、旅游垃圾和一些新建的旅游设施对原有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
由于地域偏僻和交通不便,故摩梭人文化保存完好,并具有较高的人文科研价值。但随着旅游业的开发,摩梭人的文化将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同时传统的耕作型的自然经济结构也在逐渐向旅游服务型转变。
(1)泸沽湖地区旅游人数的增加体现了现代旅游的哪些特征?

(2)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3)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当地文化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4)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专题专练
1.(1)ACDFG
(2)逐年增长,增长速度加快 集中在4~9月(或夏季或夏半年或夏秋季)
(3)①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或推动旅游产品开发或创建西藏旅游新形象);②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③有利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或投资环境);④有利于加强西藏与其它各省区旅游客源地的联系;⑤有利于改善交通条件;⑥有利于同其他区域建立经济联系;⑦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1)西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湖泊多,且多为咸水湖;位于板块交界处和阶梯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2)可结合图表进行分析。(3)青藏铁路通车使西藏与内地联系更加方便,有利于发挥西藏的优势并加强与内地的联系。
2.(1)台湾海岛风光、山地风光、热带亚热带风光秀美,民风民俗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经济较为发达,旅游基础设施完备,具有较强的地区接待能力;交通比较便利;旅游景区多,旅游线路可选择性强,环境承载量较大(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扩大了台湾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提高了该地区的旅游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文化交流。
课时作业
1.D
2.B 3.C [第2题,古代旅游一般是事务性出游,而现代旅游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的占绝对优势。第3题,西藏位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自然条件不适合人的活动。西藏离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远,也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4.C [本题主要考查“乡村游”的概况,这是一种新兴旅游,主要是进行农村生活、生产景观的旅游,对象虽然不是文物古迹,也会带来一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整体上属于生态旅游的一部分,具备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5.D [美国推出地震模拟旅游;泰国推出保健旅游;西方一些国家推出怀旧旅游;新加坡推出“中药之旅”。]
6.(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一方面有利于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对当地文化起同化作用,可能对本民族文化造成冲击,从而不利于摩梭风情的保护和保存。 (4)政策扶持,加强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规模,环境整治。
解析 泸沽湖地区离人口密集区远,旅游人数大幅增加,体现了旅游的大众化和空间的扩大化特征。该地区风景独特,走婚更独具文化特色,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会对其独特的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