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G1-08环境问题要点

小学环境教育教案

发表时间:2021-12-27

G1-08环境问题要点。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G1-08环境问题要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要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1.人类与环境?

(1)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2)相互影响: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造成生态破坏。

当人们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环境污染影响甚至危及人类健康与生存。?

2.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污染。

①产生的原因: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②主要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

③危害: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71366

扩展阅读

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课题:8.1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特点

2、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发展、变化过程的考察,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正确认识环境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3、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1、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这是本单元知识的基础.重点要落在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即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

2、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3、通过对不同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世界上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差异

难点: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的内涵

2、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3.4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3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3.4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3”,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一.本周教学内容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3.生态农业

(二)难点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发展观

三.复习要点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分布

1.表现

(1)人与环境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2)表现

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固体废弃物、有毒物品扩散、海洋污染

②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等

3.4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4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趋势展望

本专题是对高一地理知识的概括总结和人地关系的理论升华。时代的要求,决定了本专题在高考中的份量和地位,它将结合许多人类生存的问题,联系区域的、自然的、人文的地理知识在高考试题中占相当的份额。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对本专题的考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问题。当今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发达国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为了使人们对此了解,有深刻的认识,从我做起,近年来,在高考中多次考查这方面的内容。如2000年、2002年高考中,以读图、分析题的形式出现。(2)上海市的人口城市化问题。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近年来,表现出的人口城市化问题更为严重:如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上海市人口问题成了高考出现的重点。如2000年、2001年、2002年,上海市在高考中考查了这方面内容,多以读图分析题出现。(3)城市化进程的考查从90年代起,注重读图分析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2000年广东卷第12题以地图形式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2000年上海卷第24题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都进行了比较考查,这也反映了高考不回避重点问题的原则。城市化问题及解决途径这一问题目前反映在高考试题中,城市环境问题的考查已不再将城市工业的布局作为重点,而注重于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上。如2000年广东卷第26题、2002年全国卷第13~14题。

1.2环境问题概述学案(湘教版选修6)


1.2环境问题概述学案(湘教版选修6)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能够分析某种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①_________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
(1)依据:②____________。
(2)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③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④____________导致人类索取的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⑤________和生态环境恶化。
(2)⑥________________对环境的冲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⑦____________加剧。
(3)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危害威胁⑧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⑩____________、臭氧层破坏等。
(2)全球变暖导致南、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导致____________。
(3)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________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世界三大酸雨区主要集中在欧洲、________和我国________。我国酸雨主要的分布地区有四川、________、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市)。
(4)臭氧层处于大气________中,自1958年以来,人们发现全球臭氧总量呈现________的趋势,而且在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向大气排放了大量能够显著消耗臭氧的物质——________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1)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______________等。
(2)目前,对全球生态有重要影响的____________的损失尤为严重。
(3)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世界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其次是亚洲。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事故带有________,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二是事故污染________,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自然原因
B.环境问题只存在于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
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考查点2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环境问题按产生的原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A.地方病B.土壤次生盐碱化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D.公害病
3.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①滑坡、泥石流 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④火山爆发、台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考查点3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下列属于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的是()
A.噪声污染和水土流失
B.臭氧层破坏和地震频繁发生
C.水体污染和湖面缩小
D.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5.关于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不属于突发性污染事件
B.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污染范围往往很小
C.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危害较轻,经济损失较小
D.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很难预防
方法技巧练
图示法记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危害
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述两幅图,完成下列填空。
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A处,则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
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C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3)分析导致图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

方法技巧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自然原因 ②产生原因 ③生态破坏 ④工业生产 ⑤枯竭 ⑥人口急剧膨胀 ⑦环境污染 ⑧生态平衡 ⑨经济 ⑩酸雨污染 海平面上升 5.6 北美洲 南方 重庆 平流层 减少 氟氯烃 土地荒漠化 热带雨林 黄土高原 非洲 突发性 范围大
基础达标练
1.D [当今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分布上由区域性向全球性发展,而环境对废弃物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2.A [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①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②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人们长期饮用这种水,或食用这类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会导致地方病的产生。而公害病是工业排放的有害物质(如汞、镉等),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属于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如破坏地表植被),以后者为主。次生盐碱化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措施而引起的土壤盐碱化。]
3.B [滑坡、泥石流的成因是斜坡重力作用,主要是自然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火山爆发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台风是气象灾害,它们都是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现代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面塌陷、森林火灾都可能由人为因素造成。]
4.D [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对大范围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5.D [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的特点就是事故带有突发性,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重,经济损失大。]
方法技巧练
(1)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土地退化(荒漠化) 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
(2)气温低,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3)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讯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 第(1)题,A处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处位于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第(2)题,B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第(3)题,D处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均较差,当地经济发展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