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8.1~8.2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成因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5

8.1~8.2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成因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8.1~8.2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成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明确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布和成因。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分析说明环境问题上城乡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及其成因。

2.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布和成因的学习,形成科学的环境观与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布和成因。

难点:分析说明环境问题城乡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及其成因。

教学方法

启发性教学方法和讲练结合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设计

新课导入。环境问题是世界的热点问题,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使人口、资源、经济能够共同发展,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人类与环境

多媒体投影右图。

学生读右图讨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总结: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

1.分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2.分析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师提示:在进行具体环境问题的分析时,要对不同区域不同的环境问题和表现进行对比,并针对差异区别对待。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提问: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学生回答:

1.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等。

2.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源枯竭、物种减少、海洋生态失调、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等。

教师进一步启发:根据所学知识,世界性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学生回顾与思考。

学生讨论与回答: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教师提问: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的成因、影响有哪些?

多媒体展示表格。

学生填下表。

大气环

境问题

原因

影响

全球变暖

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

人为原因: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森林破坏。

①海平面上升。

②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农业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臭氧层

空洞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

人为原因:氟氯烃在平流层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酸 雨

人为原因:燃烧化石燃料排放SO2及氮氧化物的酸性气体。

自然原因:南方多山地丘陵,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①河湖水酸化,鱼类生长繁殖受影响以至死亡。

②危害植被和农作物。

③土壤酸化。

④危害人体健康。

⑤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教师解说承接过渡: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很大差异,并且由于各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

学生阅读课本。

教师提出问题:环境问题的分布有何特点?城市和乡村各自面临什么样的环境问题?从人类活动的角度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举例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面对的环境问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并回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环境问题的差异:在城市地区,由于人口多,交通拥挤,工业布局集中,人类的聚居地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等。在乡村地区,由于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以往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多地表现为生态破坏。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普遍。

教师结合实例并总结:环境问题由局部转向全球,形成全球化的分布特征。

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承转过渡:环境问题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

1.人口压力。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教师启发引伸: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这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存在密切联系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课堂练习:

1.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回答:

(1)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2)我国北方一些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A.落叶阔叶树林B.常绿针叶树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

答案:(1)B(2)D

2.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和℃。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A预案 天然气广泛取代煤

B预案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

C预案 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答案:(1)0.30~0.32;1.1~1.5;1.6~2

(2)

(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板书设计

一、人类与环境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污染

2.生态破坏

表格填写

大气环境问题

原因

影响

全球变暖

臭氧层空洞

酸 雨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城乡环境问题的差异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口压力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扩展阅读

第八单元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


1.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特点;

2.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发展、变化过程的考察,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正确认识环境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3.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1)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这是本单元知识的基础.重点要落在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即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

(2)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3)通过对不同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世界上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差异。

(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的内涵。

(2)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学生活动讨论法

课前准备:搜集、阅读世界九大公害的资料;调查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

提问: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根据收集资料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后果?

学生活动:介绍收集的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提问:本地区有哪些存在的环境问题?同周边地区(城市或农村)相比有哪些不同?

学生活动:汇报调查情况

提问:读“环境问题案例”图,分析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工业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地区面对的环境问题有何差异?

讨论:哪些原因造成这种差异?哪些环境问题会影响到全球范围?思考人与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阅读资料:人与自然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分类和特点

比较项目

史前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

时间段

公元前200万年~公元前1万年

公元前1万年~公元18世纪

公元18世纪~今

信息革命之后(近40年)

生产模式

从手到口

简单技术和工具

机械化生产

高科技

经济发展特质

采食渔猎

自给自足

商品经济

协调经济

人与自然的关系

依附自然,对环境无破坏、干扰

半依附,环境缓慢退化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

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

提问:读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和以上材料,讨论该如何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

3.4.1环境问题 1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网络体系总览

●考点目标定位

1.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2.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3.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讲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原因

●知识梳理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环境污染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生态破坏表现为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森林减少、物种减少等。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网络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网络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知识目标

结合福州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如城市、乡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了解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料的阅读,结合观察思考探究、协作交流讨论、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联系实际,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3)德育目标

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言行一致,对环境负责。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1)学习任务

①学习重点:理解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了解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及后果。

②学习难点:分析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2)学习要求

①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学习任务驱动为方式,以人地关系为中心,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在线讨论方式)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②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发现、探究、协作、讨论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③注重本课网页素材和相关网站的学习资源利用,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1.学习特点

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一,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

2.学习习惯

高一学生知识面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

高一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 (2)局域网(3)城域网

(4)校园网(5)Internet(√)(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 (2)工具(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5)案例库 (6)题库

(7)网络课程(√) (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等)

◆《地理教材资源》:人类与环境关系、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和环境问题分布的特点,其文本资源整理在学校网络系统的地理虚拟网站(IP:192.168.66.250)。

◆《地理媒体资源》:人类与环境的动态视频文件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动态视频文件;与教材有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等,收集于学校网络系统的地理虚拟网站(IP:192.168.66.25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址http://www.zhb.gov.cn──自然生态、国际合作、水环境保护、核安全与辐射(文本?图片)。

◆《浙江省地理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gszj.org──资源中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何谓生物多样性。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性情境(√)(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性情境 (4)其它

2.学习情境设计

(1)真实性情境:优美自然景观的视频和遭破坏的恶劣环境的视频。

(2)问题性情境:环境问题的表现:具体体现、原因;城乡环境问题的区别、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区别(视频、图片和文字)。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1)抛锚式(√)

相应内容: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分布特点。

使用资源:地理教材、媒体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相关学习网站。

学生活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整理;问题发现与解答。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学习资源获取路径的指导;问题解答咨询。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1)伙伴(√)

相应内容: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分布特点。

使用资源:地理教材;媒体资源;相关网站。

分组情况:全班分18小组、每3位学生为小组协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问题并发表论述。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作品反馈学习问题

类型:(2)协同(√)

相应内容:从政治、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人定胜天”。

使用资源:地理教材;媒体资源;相关网站。

分组情况:全班分18小组、每组3位学生、全班协同讨论。通过协作讨论区对学习问题发表论述。归纳概括整理得出结论。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首先通过观看“我是一只小小鸟”视频导入,通过FLASH图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观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视频,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通过“树和生物”小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森林对我们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学会多方面的去分析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巩固学习本节知识,之后由学生当场做“在线测试”;为了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由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对比福州出现的环境问题,在留言本中及时阐述自己的治理措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最后在观看“我们美丽的福州”动画中结束本节课。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堂上提问(√) (2)书面练习(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作品(6)其它

2.测试内容

(1)教师堂上提问:分析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具体体现、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学生学习回答,教师总结概括,形成本课的主干知识内容和结构。

(2)教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人定胜天”这一命题反映的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请从政治、历史、地理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认识。教师点评,反馈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当堂完成预先设计的题库。

七、教学板书设计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
 1.环境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自然原因
 4.人为原因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污染
 2.生态破坏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城、乡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3.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G1-08环境问题要点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G1-08环境问题要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要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1.人类与环境?

(1)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2)相互影响: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造成生态破坏。

当人们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环境污染影响甚至危及人类健康与生存。?

2.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污染。

①产生的原因: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②主要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

③危害: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7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