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4.1人口与环境 3

小学环境教育教案

发表时间:2022-02-03

4.1人口与环境 3。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4.1人口与环境 3”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一.人口再生产

人口再生产是指一个国际或地区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并由此可划分为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即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和现代型,整个世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使是今天,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存在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并不同步,各自具有一些特点。

例1.读我国人口再生产的发展变化图,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三条曲线间的相互关系,表示我国人口出生率状况的是_____________曲线,表示死亡率的是___________曲线,表示自然增长率的是____________曲线。

(2)_______年前后,三条曲线间出现了反常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延伸阅读

4.11人口素质与环境 3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4.11人口素质与环境 3”,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口素质与环境

[复习目标]

①人口素质的概念和影响人口素质的因素

②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③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要点]

人口素质:指人口群体适应地理环境的条件和能力。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身体素质:指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

科学文化素质:指人口群体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以及人口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思想道德素质:指人口群体平均的思想意识形态及其社会行为。

一、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4.11人口数量与环境 2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4.11人口数量与环境 2”,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口数量与环境

[复习目标]

①人口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以及生育率的含义

②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③环境因素对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表现

④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表现

⑤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知识要点]

一、人口数量的变化:

1.人口增长方式:

(1)人口的自然增长--指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变动。

(2)人口的机械增长--指人口的迁移引起的变动。

2.数量变化原因: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的原因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及机械增长。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口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人口迁移仅影响局部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动。

二、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1.环境的含义: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等属于自然环境;政策、经济、交通、科技、教育等属于社会环境。

2.影响途径:环境主要是通过影响人的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指15岁到49岁妇女)数之比,它决定出生率的大小;出生率是指出生人数与全体人口之间的比率。)

3.4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7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3.4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7”,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考纲要求

一、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进。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4.3人口、文化与发展 6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4.3人口、文化与发展 6”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口、文化与发展

一基本点

(一)人口

1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域和社会范围内人群的总体,是社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社会再生产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两个方面。物质资料再生产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人口再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2人口的分布与增长:①人口算术密度=人口数/总面积,人口生理密度=人口数/耕地面积

②人口增长率=(现有人口-原有人口)/原有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注: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数,其余指标类似,单位通常为‰)。一般情况下,人口增长率指的是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0‰(平均为5‰,我国1998年人口增长率首次低于10‰),发展中国家平均为21‰,以非洲最高,拉美居次。生育率=出生人数/育龄妇女(15-49岁女性)数,生育率越高,出生率越高。对一个社会来说,总和生育率为2.1时,才能维持人口更替水平(零增长)。很多国家生育率持续降低,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3人口移动(迁移、流动):①人口迁移指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的改变。国内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形式是由于城市化而导致的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以及由于国土开发、新兴地区的发展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如美国人口向西部和南部"阳光地带"的迁移,俄罗斯人口向东部西伯利亚的迁移,等等);近代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全球殖民主义的扩张,人口大量由旧大陆(欧、亚、非)涌向新大陆(南北美洲、澳洲),中国则有大量华人迁到东南亚(下南洋)。二战后,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口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入发达国家。②人口流动指居住地处于不断变动过程中,只是暂时在某地居留。国际人口流动主要形式为劳务输出,西欧、北欧、中东地区是主要的劳工输入地,发达国家也输出高级技术人员承包各种工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务输出的潜力很大。我国的人口迁移与流动(见教材,重点掌握)。国内新的经济格局的形成和重心的转移是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因素(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差距),耕地减少,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是民工潮的内在因素,户籍政策的松动提供了契机。流动人口为迁入城市与地区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城镇化步伐,当然流动人口对城市化也有负面影响(环境、交通、居住、就业、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