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1.1环境概述学案

小学环境教育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07

1.1环境概述学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1.1环境概述学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一节 环境概述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环境、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分类。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理解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①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1)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②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③自然现象的总和,如大气环境、④水环境、土壤环境、⑤生物环境等。

(2)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⑥人工环境,如⑦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3.内涵

(1)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环境的⑧内容和形式不同。

(2)发展的概念: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空间上,随⑨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扩张。

思维活动

1.怎样理解环境的内涵?

答案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中心事物),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同时它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2.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面积近50平方千米,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按照其属性,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属哪种环境?

答案 虽然地震遗址公园中的破坏形态是地球内力爆发形成的,但公园的建设和规划必然有人类活动的参与,属于“社会活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因此,该地震遗址按属性划分属于社会环境。

二、环境因素

1.概念:又称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⑩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2.分类: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1)自然环境因素:通常是指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思维活动

3.自然环境因素是纯自然的,人类不能改变吗?

答案 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时,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自然环境(如改变着水、大气的成分,导致生物物种减少,改变着地表形态等)。

三、环境质量

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为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

3.评价

(1)环境质量评价:即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即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4.分类: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探究点一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区别和联系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86年,美国人巴斯为了扩展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区兴建了世界瞩目的“生物圈2号”。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游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

(1)这个小生态系统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请说明理由。

(2)“生物圈2号”的建立,说明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 (1)社会环境。“生物圈2号”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维持它的存在必须有人类介入,因此它是一个社会环境。

(2)二者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

反思归纳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联系

概念特点举例

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总和原始性、自然性,人类没有干预、影响或很少干预、影响,或影响不明显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部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景观上具有相似性,如原生荒漠和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

社会环境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经过长期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迁移应用1 下列环境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A.城市环境B.农田

C.高山草甸D.黄河大堤

答案 C

解析 天然环境的自然性,表现为人类活动没有有意识地去改造或影响它。高山草甸是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分布在高山或高原比较湿润的地方,人类活动很少影响它。

探究点二 环境因素

探究活动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的家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主要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构成了什么环境?

(2)图乙中的组成要素与图甲相比有哪些不同?举例说明。它们构成了什么环境?

(3)图丙与图甲相比又增加了哪些要素?说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如何?

答案 (1)组成要素是阳光、大气、水、土地、生物等,这些都是自然要素,它们构成了自然环境。

(2)图乙中出现了养殖场、房屋、道路等,它们已不再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而是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

(3)增加了高楼大厦、城市风光等,说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

反思归纳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又称为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社会环境因素←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

迁移应用2 影响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最重要的环境要素是()

A.气温B.水源C.土壤D.科技

答案 D

解析 科技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环境概述——环境的概念及分类——概念—分类—环境因素——概念—分类—环境质量——概念—分类

1.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天然环境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C.以人类为中心的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物圈

答案 C

解析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周围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的总和。既包括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然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天然环境,也包括人类经过长期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

2.下列关于环境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环境因素是各自独立、互不联系的

B.黄河口附近的野生大豆属自然环境因素

C.秦陵兵马俑遭到腐蚀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D.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组成了人类环境整体

答案 A

解析 环境因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环境因素是相互联系的。

3.下列事象中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是()

A.科学技术B.生物

C.生产力D.足球场

答案 B

解析 自然环境因素是指人类没有干预、改造,或很少干预、影响,或影响不明显的环境因素。科学技术、生产力、足球场都是人类创造或改造的。

4.现在全球环境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原因B.泥石流等灾害频发

C.人为原因D.大力植树种草

答案 C

解析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到污染影响的程度,现在全球环境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都是环境的一部分?

(2)考察学校所在地周围的环境,分析哪些属于自然环境,哪些属于社会环境。

答案 (1)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是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形成的,可以满足人类了解历史文化、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它们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2)学校周围的楼房、道路、操场、绿地等设施属于社会环境;阳光、空气等则属于自然环境。

解析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即指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情况。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由阳光、空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的;社会环境是指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的环境。按照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或环境的功能,可分为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概念,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这里所指“自然因素的总体”有两个约束条件:一是“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二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即并不泛指人类周围所有的自然因素,比如整个太阳系或宇宙。考察学校周围的环境应全面具体,内容除楼房、道路、操场、绿地等设施外,还应把阳光、空气等自然要素包括在内。

[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环境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与人类相关的所有事物

B.环境是指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

C.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

D.环境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周围的所有事物

答案 D

解析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人类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与人类相关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

2.下列选项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①大漠盐湖 ②农田 ③工厂 ④极地苔原 ⑤岩石 ⑥畜群牧场

A.①②④⑤B.①④⑤

C.②③⑥D.④⑤⑥

答案 B

解析 自然环境是由地球上的自然要素组成,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有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

3.下列属于人类环境的是()

①自然环境 ②社会环境 ③人工环境 ④生物环境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题中的四类环境都属于人类周围事物的范畴。

4.下列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中,属自然环境因素的是()

A.滥挖发菜B.过度抽取地下水

C.开发三江平原D.洪涝灾害

答案 D

解析 洪涝灾害属于自然环境因素。

5.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环境要素的是()

A.土地、岩石、矿物

B.社会、村落、动物园

C.丘陵、缓坡、梯田、水产养殖场

D.阳光、空气、水

答案 B

解析 社会环境又称人工环境,是通过人类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形成的,因此社会、村落、动物园、梯田、水产养殖场属于社会环境。而土地、岩石、矿物、丘陵、缓坡、阳光、空气、水属于自然环境。

6.“水土流失”是()

A.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C.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共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D.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水土流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的产生也与人类社会不合理活动有关,“水土流失”是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合理活动的反作用。

7.下列能降低环境质量的自然原因是()

A.地震、火山爆发

B.煤炭资源的滥采乱挖

C.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围湖造田

答案 A

解析 地震、火山爆发影响环境质量,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自然原因。其他三项都是人为原因。

[能力提升]

读下列图片,完成8~10题。

8.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

A.生物B.人类

C.植被D.水体

10.如果按照空间尺度来划分环境,四幅图中最可能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8.D 9.A 10.D

解析 第8题,图片①②③所示的景观均属于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都属于社会环境;只有图片④所示的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小,属于“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和空间”,是自然环境。第9题,对生态科学而言,“环境”是生物环境。第10题,城镇是人类居住和第二、三产业的空间,是聚落的一部分;农田(包括绿洲)是人类进行农业活动的场所,也是聚落的一部分;人类遗址是古代人类活动的场所,与农田、城镇一样均属于聚落;只有沼泽是自然地理环境。

11.2012年9月22日是第六届“世界无车日”,许多城市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无车日”活动。开展“无车日”活动的目的是()

A.反对私家车,拒绝汽车

B.以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替代所有的机动车辆

C.节省能源,彻底改变我国目前能源短缺的状况

D.旨在通过“无车日”引导人们选择更节约的方式生存和发展,从而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答案 D

解析 汽车作为现代的主要交通工具,已经被广泛接受。“无车日”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提高人们资源紧张的意识,注意资源利用的节约,从而提高环境质量。

12.首都钢铁公司已基本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地区,首钢的搬迁主要是为了改善北京的()

A.大气质量B.交通

C.水质D.水土流失

答案 A

解析 首钢会造成所在地区大气污染,因此首钢搬迁主要是为了改善北京的大气质量。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云南省的哀牢山中,一层层梯田不停息地漫向四野,朝着天际跋涉。它的形象莽然巨大,占据天地,却宁静安详,无声无息,精致到绝美,那磅礴大气与细腻爽洁的点线相谐,堪称真正的世界奇迹。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红河州哈尼族多处于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人民群众遭受着多重压迫和剥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尼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在哈尼梯田(元阳梯田)这个环境中有哪些环境要素?

(2)哈尼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3)哈尼地区的哪些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有利影响?

答案 (1)自然环境要素:阳光、大气、生物、土壤、水和岩石等。社会环境要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

(2)修建梯田的劳动量大,耕作和取水不便;粮食的产量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3)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

解析 第(1)题,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的主要环境要素是土壤、岩石、大气、水、生物等加上阳光,共同构成了环境的自然要素;哈尼梯田是人类活动改造地形要素而成的人工景观,在修建梯田的过程中,不仅有人类的劳动,而且加入了农业生产技术,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规模庞大的梯田是人类群体劳动的结果。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当地为地形崎岖的山区,坡度较陡,修建梯田的劳动量大,耕作和取水不便;云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第(3)题,理论上,坡度较陡的山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但这里长期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为大规模的群体活动(修筑梯田)提供了可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生产力,梯田的建立,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粮食,闭塞的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14.下图是“降低环境质量因素的示意图”,请将备选答案中有关内容的代号与空格内的字母相匹配。

备选答案:①滥伐森林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沙暴盛行 ④气候恶化 ⑤沿海低地被淹 ⑥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⑦水旱灾害增多 ⑧农牧业减产 ⑨风沙侵袭 ⑩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石燃料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H________,I__________,J__________,K__________。

答案 A—① B—⑩ C—② D—⑦ E—⑨ F—③ G—⑥ H—⑧ I—④ J—⑤ K—

解析 从引起CO2含量上升的两个因素:毁林、矿物燃烧入手分析。

延伸阅读

1.2环境问题概述学案(湘教版选修6)


1.2环境问题概述学案(湘教版选修6)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能够分析某种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①_________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
(1)依据:②____________。
(2)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③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④____________导致人类索取的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⑤________和生态环境恶化。
(2)⑥________________对环境的冲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⑦____________加剧。
(3)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危害威胁⑧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⑩____________、臭氧层破坏等。
(2)全球变暖导致南、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导致____________。
(3)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________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世界三大酸雨区主要集中在欧洲、________和我国________。我国酸雨主要的分布地区有四川、________、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市)。
(4)臭氧层处于大气________中,自1958年以来,人们发现全球臭氧总量呈现________的趋势,而且在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向大气排放了大量能够显著消耗臭氧的物质——________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1)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______________等。
(2)目前,对全球生态有重要影响的____________的损失尤为严重。
(3)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世界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其次是亚洲。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事故带有________,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二是事故污染________,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自然原因
B.环境问题只存在于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
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考查点2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环境问题按产生的原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A.地方病B.土壤次生盐碱化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D.公害病
3.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①滑坡、泥石流 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④火山爆发、台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考查点3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下列属于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的是()
A.噪声污染和水土流失
B.臭氧层破坏和地震频繁发生
C.水体污染和湖面缩小
D.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5.关于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不属于突发性污染事件
B.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污染范围往往很小
C.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危害较轻,经济损失较小
D.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很难预防
方法技巧练
图示法记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危害
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述两幅图,完成下列填空。
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A处,则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
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C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3)分析导致图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

方法技巧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自然原因 ②产生原因 ③生态破坏 ④工业生产 ⑤枯竭 ⑥人口急剧膨胀 ⑦环境污染 ⑧生态平衡 ⑨经济 ⑩酸雨污染 海平面上升 5.6 北美洲 南方 重庆 平流层 减少 氟氯烃 土地荒漠化 热带雨林 黄土高原 非洲 突发性 范围大
基础达标练
1.D [当今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分布上由区域性向全球性发展,而环境对废弃物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2.A [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①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②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人们长期饮用这种水,或食用这类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会导致地方病的产生。而公害病是工业排放的有害物质(如汞、镉等),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属于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如破坏地表植被),以后者为主。次生盐碱化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措施而引起的土壤盐碱化。]
3.B [滑坡、泥石流的成因是斜坡重力作用,主要是自然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火山爆发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台风是气象灾害,它们都是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现代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面塌陷、森林火灾都可能由人为因素造成。]
4.D [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对大范围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5.D [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的特点就是事故带有突发性,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重,经济损失大。]
方法技巧练
(1)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土地退化(荒漠化) 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
(2)气温低,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3)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讯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 第(1)题,A处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处位于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第(2)题,B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第(3)题,D处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均较差,当地经济发展十分困难。

3.4.1环境问题 1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网络体系总览

●考点目标定位

1.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2.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3.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讲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原因

●知识梳理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环境污染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生态破坏表现为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森林减少、物种减少等。

G1-08环境问题要点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G1-08环境问题要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要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1.人类与环境?

(1)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2)相互影响: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造成生态破坏。

当人们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环境污染影响甚至危及人类健康与生存。?

2.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污染。

①产生的原因: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②主要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

③危害: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71366

5.2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导学案


5.2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导学案

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环境管理中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表现。

一、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1.国际合作的原因

(1)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①____________的结果。

(2)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②____________。如全球气候变暖、③__________破坏、④________________减少等。

(3)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⑤________________乃至涉及到全球的后果。如⑥________的扩展、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⑦____________等。

(4)根据⑧________的原则,造成全球环境污染份额大的国家应承担⑨________________。

2.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⑩________共同行动。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方面的国际合作。

3.国际合作的层次:联合国三次______________会议是国际最高层次的环境合作。

二、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

1.中国环境管理的国际定位:中国在国际环境舞台上扮演着____________,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中发挥了______的作用。

2.具体成果

(1)批准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________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2)中国是历届联合国环境署________,积极开拓双边环境合作新领域。在环境保护领域与很多国家开展____________。

3.参与国际合作的项目

我国已与10个国家和地区,在环境保护领域总共开展了百余个合作项目。合作领域包括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________________研究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21________________、环保技术合作等。

一、环境管理中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必要性表现及原因

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整体,自然的变化过程和相互影响不受国界和地区界限的限制。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已成为相互依存的整体

由不同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存在着很多利益的冲突主要是由于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些利益的冲突会妨碍各国在国际环保领域中的协调行动

国际合作是国际环境立法和国际环境法实施的必要条件所有国际环境法律文件的形成过程都是国际合作或经过斗争达到合作的过程。只有各国合作,才能克服利益冲突和政治、司法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才能制定出表现为各国协调意志的国际环境法规则,并有效实施国际环境法

关于环境问题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问题是由一个个的国家或地区造成的,没有必要国际合作

B.环境问题不存在普遍性和共同性,无需加强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C.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在保护环境中要实行国际合作

D.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C

二、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

签署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京都议定书》

履行环境保护国际公约签署文件截至2003年3月,我国已与32个国家签署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备忘录、行动计划、公报、声明、议定书等文件53份

合作项目已与挪威、德国、加拿大、韩国、意大利、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及欧盟等10个国家和地区,在环境保护领域总共开展了百余个合作项目

合作领域包括水资源研究与保护、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环保技术合作等

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在环境保护领域,不仅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在解决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方面有寻求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2011年3月,一场巨大的沙尘暴袭击中国。大风甚至将内蒙古自治区干旱的土地上扬起的沙尘吹到数千千米外的中国东南部,最远甚至到达中国台湾和日本。扬沙使得能见度大大降低,北京的空气质量下降到危险水平。此次沙尘暴的肆虐的轨迹同掠过中国大陆的强大冷空气路径是相吻合的,冷空气造成地面大片区域的低气压。图为英国《卫报》近日刊发3月份精彩地球卫星照片中首幅为《肆虐中国沙尘暴》的图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沙尘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2)引起沙尘暴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什么?

(3)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第(1)题,沙尘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危害人体健康、生命财产损失、影响交通安全、生产生活受影响、生态环境恶化等。第(2)题,环境问题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起主要作用。可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3)题,沙尘暴的影响,已跨出国界,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共同解决。材料中的沙尘暴主要来源于我国,因此要在环保国际合作方面承担相应的责任。

(1)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交通、室外作业等。

(2)自然原因:北方春季干旱、多大风、植被稀少、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耕地裸露。

(3)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研究治理荒漠化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合理放牧、定期轮牧、种植人工牧草、退耕还林还草等。

1.我国需加强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是世界上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B.没有国际支持,我国不能进行任何环境保护工作

C.我国是造成环境污染份额最大的国家,应承担最大的责任

D.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

2.不属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重要原因的是()

A.环境保护只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

B.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各国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C.由不同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存在着很多的利益冲突

D.国际合作是国际环境立法和国际环境法实施的必要条件

3.关于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签署《京都议定书》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有关

C.“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无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

D.制定《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是能源措施

4.我国参与的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领域有()

A.环境宣传教育

B.与澳大利亚合作开采铁矿

C.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

D.东风汽车集团与日本本田公司合资组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5.发达国家对全球性环境问题要付更多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

A.消耗的资源少B.排放的污染物多

C.防治技术先进D.用于防治污染的经费充足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5月23日,上海开利空调荣获“第三届节能中国十大应用新技术”金奖,原因之一是它采用了对臭氧层完全无损耗的制冷剂HFC-134a,使其产品环境表现极佳。

(1)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2)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和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选择题

1.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可能性最小的是()

A.澳大利亚化学肥料、欧洲的耕作方式引起农田土壤的明显退化

B.巴西森林大规模被砍伐,野生动物受到威胁

C.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

D.泰国在湄公河岸边建大型化工厂

2.下列做法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最直接的是()

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②推广使用无氟冰箱③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④发展生态型农业和实现清洁生产⑤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⑥认购绿色标志产品

A.① B.③⑤

C.①④⑥D.②④⑤

国外的一些媒体认为近几年影响东亚地区的沙尘暴,其沙源都来自中国。我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影响中国的沙尘暴源地2/3在国外,我国是沙尘暴最大的受害者。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中国东部的沙尘暴的沙源大多在()

A.俄罗斯B.哈萨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D.蒙古

4.沙尘暴出现时,我国南方地区有时会出现泥雨,这主要是因为()

A.含沙气流在南方山地迎风坡上升

B.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气流相遇抬升

C.南方雨水把气流中的沙粒冲刷下来

D.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气流会合,暖湿气流沿锋面上升

5.我国为减少东亚沙尘暴的发生已实施一些积极的措施,下列行为对降低沙尘暴发生有效的是()

①加强国际合作 ②退耕还草 ③建立预报监测系统④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WTO,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日趋复杂。据此回答6~7题。

6.世界贸易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能是()

A.环境污染在国际蔓延

B.重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C.发展中国家过度开发资源密集型产品

D.引起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7.加入WTO后,短期内国际环保标准可能不利于我国()

A.出口更多的产品

B.建立和完善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

C.提高环保技术水平

D.提高环保意识

8.日本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美国人均GDP达到11000美元时,才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但环境治理却投入了巨资,并经过了很长一段时期才改善了环境。目前中国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借鉴美日经验教训,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先投入大量资金治理环境,再发展经济

B.优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

C.发展经济要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D.我国环境问题不严重,不必大力治理环境

二、综合题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因为关系到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等,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人类必须拯救地球,共同制订遏制全球变暖的整体性行动方案。

(1)说明当前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后果。

(2)应对重大环境问题,为什么需要通过国际合作?

10.下面是我国已经签署的一些国际协定,读后回答问题。

①《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②《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 ③《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④《干预公海油类污染突发事故国际公约》 ⑤《国际捕鲸管制公约》

⑥《生物多样性公约》 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⑧《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

(1)这些公约的签署说明我国积极参加________环境保护活动。对于气候________、________蔓延等跨国问题,必须进行________合作,同时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以上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性原则。

(2)上述公约中,属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是________;保护大气的是________;保护海洋的是________;防治固体污染物的是________。

(3)保护生物资源种类,体现了人与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___性原则。

[课前预习]

①共同影响 ②共同性 ③臭氧层 ④生物多样性 ⑤跨国、跨地区 ⑥酸雨区 ⑦越境转移 ⑧公平 ⑨更大的责任 ⑩全球 环境管理 环境与发展 重要角色 建设性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多样性 理事国 合作项目 研究与保护 有害废弃物 ○21环境宣传教育

[基础达标]

1.D2.A3.C4.A5.B

6.(1)使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2)1995年开始把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要求各国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参与国际合作,签署了《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重要文件。我国积极参与了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并制定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拓展提升]

1.A2.A3.D4.D5.D6.D 7.A8.C

9.(1)主要原因: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肆意砍伐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后果:海水温度升高、水体膨胀、极地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会淹没沿海低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将会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重大的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所造成的;有些环境问题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性、跨地区性,甚至会影响到全人类。

10.(1)全球 变暖 酸雨 国际 共同

(2)①⑤⑥ ②⑧ ④ ③ (3)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