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313.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2。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一、单元知识框架的构建:
从本单元开始,高中地理转入到人文地理内容,讲述人类的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人类最基本的两类生产活动方式就是农业和工业。因此本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作为下册的开篇,是本册书最重要的学习单元。本单元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1-4节为农业生产活动,第5-10节为工业生产活动。我们来构建一下本单元的知识框架:
从上面知识框架可以看出: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是农业和工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是本单元的概述部分,属于基础知识,主要是相关的概念、特点、生产的投入与产出、生产部门的分类和发展等基本知识;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形成,是区位选择的现实结果,也是区位选择原理的实践应用;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工业的自身发展和空间变化过程,属于中间环节。首先,我们一起归纳一下第一部分也就是有关农业生产的重点学习内容。
二、重点知识的分析、归纳:
§5.1农业生产活动
这是农业生产的概述部分,目的是为后面讲农业区位选择和地域类型内容作知识准备。
相关阅读
3.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3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考纲要求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重点难点分析
1.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巨大的,且是早期农业进行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扩大农作物的区域范围,或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从而削弱了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主要是侧重于研究农业区位的变化,即农民随着各地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重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如商品生产的类型和规模要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城市的新兴工矿区周围会出现郊区农业。再如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使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一、知识结构
二、重难点解析
1、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主要因素"为重点内容,学习时要分三个层次去掌握。
第一层次是要知道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有哪些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等要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人口和劳动力状况、经济地理位置、工业化、科学技术及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
第二层次是理解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怎样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如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最重要的自然条件,不同的光热条件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对复种指数和产量高低的影响很大。地形可以影响垦殖指数,在山区还可形成垂直农业;在城市与工矿区周围多形成乳、蛋、菜生产基地,就与其经济地理位置有关,等等。
第三层次是用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主要因素分析农业生产布局的实例。这些实例,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本之外的。第三层次是掌握"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主要因素"理论的最高层次。学习理论是为了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理论在新情景下运用,使所学的知识变为有用的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下载地址://files.eduu.com/down.php?id=165844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练习答案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练习题
参考答案
1.C
2.(1)D(2)C(3)D
3.(1)B(2)T小(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S小(土壤肥力差,土质不好)
W小(降水较少,较干燥)T小(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3)T大(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W大(降水较多,较为湿润)S大(土质好,土壤肥力高)
(4)发展灌溉农业;进行生态建设,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发展节水农业。
4.(1)种植业乳畜业(2)奶牛市场饲料供应(3)①温带海洋性夏季凉爽,冬季温暖,降水季节分配均匀②温带大陆性高山③经济发达,城市众多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5.(1)"四季如春",降水丰沛(2)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低(3)技术创新(或技术开发、引进技术)(4)C、D
3.2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2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一.本周教学内容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城市的区位因素
2.城市化进程
3.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二)难点:
将各种区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代表性城市一一落实在图上。
三.复习要点
1.聚落:城市和农村
(1)乡村的形成:聚居--分散的乡村--固定乡村
①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
②形成条件:
A.人类的主观需求
B.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原始农业、、畜牧业)
C.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
③乡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制约村落的形态,村落的形态反映地理环境
平原--圆形、多边形;河流--条带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