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高中第一节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2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3)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知识要点1区域的主要特征
1、什么是区域?。
2、区域有什么基本特征?
特征表现
界线有虚有实
内部一致差异明显
有一定特色
区域之间联系
1、地势三级阶梯界线
区域之间自然界线:降水量与干湿区的界线800mm600mm200m,
2、气候区域界线
气温与温度带界线1月份0°亚热带与温带
3、水文界线内外流区域长江与黄河长江与珠江
4、四大海域的界线渤海与黄海黄海与东海东海与南海
区域的四个特征记忆法:“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知识要点2区域空间结构
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形成是的结果
影响因素
2、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
地域乡村地域城镇地域

别地域范围
(大或者小)
产业活动
联系
3、地域空间分布形式
项目形状结论
农业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
交通运输
城市和工业
城市群和工业区

知识要点3区域产业结构
1、区域产业结构和影响因素
产业结构:。
影响因素:。
我国三个产业划分:
产业内容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产业比重
传统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低区域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区域
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
3、区域结构的变化
区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
早期
www.JaB88.COM

中期
晚期

延伸阅读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天然气开发建设

主干管道建设

东部用户管网建设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⑵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⑶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煤炭天然气优点①开采成本低②储存、运输方便③价格便宜①清洁②使用方便③燃烧效率高④比较价格低缺点①使用不方便②燃烧效率低③废气、废渣排放量大①开采、储运难度大②技术要求高③投资大、回收周期长思考

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点拨:从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方面思考。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加之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方面思考。

3.2002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点拨:通过比较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预测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⑴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⑵开发利用现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活动: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

1.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点拨:西部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等,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点拨: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3.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

点拨: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较弱,且缺乏作相应研究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

4.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

点拨: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较少,形不成促使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市场动力。四、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2.从具体意义分析

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在西部地区,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3/4都在中西部地区。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②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⑵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②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思考

1.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

点拨:从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高,资源从西部输送到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2.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3/4、同等热值煤气的2/3。你认为是否应该提高天然气的价格,以促进西部的发展。点拨:可以从不同方面分析。

⑷对环境的影响

①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据监测显示,在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长期高度依赖煤炭,例如,上海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

②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③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阅读

通过该材料的阅读,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1.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并输送电力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

2.西电东送工程将形成三大通道。

⑴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

⑵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千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⑶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


板书设计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1.基础:2.目标市场3.主干管道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2.从具体意义分析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⑵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⑷对环境的影响

w.w.w.k.s.5.u.c.o.m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说出区域的含义。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比较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知能点拨
1.区域的基本含义
(1)基本特征
①区域具有区位特征,即区域在空间上有一定的位置、大小、形状和边界,同时还与其他区域之间有相互的联系;②由于区域内各(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故而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而区域之间则有明显的差异性;③区域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④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比如,矿区的矿产资源优势、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特色等。
(2)空间结构
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一般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表现为面状和网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就此而言,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3)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是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一般说来,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2.地理环境影响区域发展
(1)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实质上是区域发展的空间不平衡问题。而区域间之所以发展不平衡,是因为不同的区域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学习本部分内容时,可采用列表比较的方式,对比分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人类活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聚落形态、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对外开放等)的区域差异。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由于不同历史时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存在显著的不同,故而地理环境的影响亦有差异。这实质上是区域发展的时间不平衡问题。

典例鉴析
典例 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区域特征,并回答有关问题:
(1)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比较
相同点:① ② ③ ④ 不同点:① ② ③
(2)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比较
相同点:①②③不同点:① ②
(3)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你认为中国西部开发应采取的措施是: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解析(1)题所考察值试点即不难也不偏,但关键在于从那四个方面比较两国的差。题目中要求比较自然环境特征,而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位置(纬度、海陆)、气候、地形、资源、土壤、植被等方面,只要抓住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就可从容解答。(2)题的思路则在于影响一个区域开发的因素有哪些,即:资源、能源、交通状况和自然特征等,名确诊写,即可得出准确答案。(3)题则要求学生有开阔的思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中国西部开发无外乎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以此为依据并联系美国的经验,即可得出相应的答案。
答案(1)
相同点不同点
美国西部中国西部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相近(或均位于温带、亚热带)濒临海洋地处内陆
地形均以高原山地为主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山脉东西走向为主
气候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西岸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缺失大陆西岸气候类型
资源能源(石油、天然气、煤、水能)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均很丰富缺少稀土、铁等矿产有稀土、铁等矿产
(2)
相同点不同点
美国西部中国西部
开发
条件有利能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西濒太平洋,海运便利利用铁路(或第二亚欧大陆桥)与国际联系
不利多山、气候干旱、水源紧张生态环境更为脆弱
(3)①立法管理:加强国土立法,实行科学管理
②保护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或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③农业:农业走向专业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工业: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能源、冶金工业
⑤交通:利用陆上交通优势,促进对外贸易
⑥城市: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进程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实验安全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实验安全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化学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和实验的规范操作,其核心是实验安全常识,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分类实例入手,让学生掌握一些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和实验正确操作方法,例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等,本节课的内容化学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的规范操作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并加深的。由于它还与以后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起基础的地位,并对以后实验安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本学科化学实验常识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实验安全常识,解决重点的关键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提取实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分类并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
2.目标解析
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就是指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就是要掌握认识实验室危险化学药品标志,懂得出现紧急安全事故时及时妥善处理。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到位,抽象思维及能力上的欠缺,导致学生的实验水平及操作技能参差不齐,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和培养。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因为本节内容较多,大部分学生已在初中接触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的内容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全面掌握。
【教学过程】
(一)教学基本流程
遵守实验室规则了解安全规则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
问题1:谈一谈:在初中化学实验和探究中记忆犹新的一件“囧”事,想一想,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设计意图:从已有经验引入新课,增进彼此了解。激发兴趣,迅速进入课题。
师生活动: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问题2: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实验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应怎么处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师生活动:(1)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等。(着火烫伤时应该先冷敷。浓硫酸灼伤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2)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三不”原则;注意节约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取用量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问题3:药品的取用规则有哪些,常见危险化学药品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师生活动:(1)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取用一定量的固体药品时用托盘天平。
(2)液体药品的取用:少那量时用胶头滴管,多量时采用直接倾倒法,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可用量筒、滴定管等量取。
(3)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4)一些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问题4:在气体的性质实验中,我们经常要制取及收集气体,气体的收集方法有哪些?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气体收集方法。
师生活动:①排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用向下排气法,大于空气的用向上排气法
②排水法:难溶于水的可采用此法。
问题5:实验中的有害气体、废液、固体废弃物应该如何处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培养环保意识。
师生活动:(1)有害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可在通风橱中或在封闭装置中进行,要进行尾气处理。
(2)废液一定要倒入废液缸,经处理之后才能排入下水道。
(3)固体废弃物一定要进行回收,实验时束,要放回到指定的容器中,固体药品取用后没用完的原则上不能放回到原先的试剂瓶中,但如果取出来之后,没有被污染是可以放回到原试剂瓶中的,如金属
【课堂小结】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规则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
【练习】
A组
1.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组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A.爆炸品B.氧化剂C.剧毒品D.腐蚀品
2、给150ml某液体加热的操作中,所需的仪器是()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⑤石棉网⑥泥三角⑦坩埚⑧铁三角架
A.③⑥⑦⑧B.②③⑤⑧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
C组
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B.给试管加热时,先给试管均匀加热,然后固定局部加热
C.大量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抹布抹去
D.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E.在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第一节氯气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一节氯气》,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一节氯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2.氯离子的性质。

●教学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启发、引导、比较、讲解等。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气的化学性质(与水、碱的反应)。

第二课时: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氯离子的检验)。

●教具准备

第一课时:电脑、投影仪、氯气制取装置一套(含净化装置和试剂)、集气瓶、玻璃片、大烧杯、NaOH溶液、水、红纸、两瓶氯气。

第二课时:投影仪、集满氯气的集气瓶、酒精灯、火柴、坩埚钳、尖嘴弯管、制氯气的装置一套、铜丝、镁条、锌粒、稀硫酸、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氯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的有关知识,知道碱金属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本章,我们来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们包括氟、氯、溴、碘、砹五种元素。

[板书]第四章卤素

[讲解]在卤素形成的单质中,最主要的是18世纪70年代的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的氯气。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它的一些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氯气(第一课时)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问]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制取气体的实验问答,一套完整的制取气体装置应包括哪几个环节?

[生]包括气体发生、气体净化、气体收集、尾气吸收四个环节。

[师]回答得很好!现在,就请大学以以上四个环节为依据,结合有关信息,来设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

[投影]已知氯气是一种有毒的、密度比空气大的黄绿色气体。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两体积的Cl2),并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可供选择的试剂:浓盐酸、二氧化锰、水、NaOH溶液、浓H2SO4、饱和食盐水。

仪器:烧瓶、带分液漏斗及导管的双孔橡皮塞、橡皮管、洗气瓶(两个)、集气瓶、烧杯、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

△[学生思考,教师板书]

1.实验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Cl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

3.除杂试剂;

4.收集方法:

5.尾气吸收试剂;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的思考结果回答,Cl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什么?并说出推断的依据。

[生]可能有HCl气体和水蒸气。因反应物中的浓盐酸有挥发性,故可能有HCl;反应体系中有水,且反应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故可能有水蒸气。

[板书]HCl、H2O(g)

[问]水蒸气应该选什么试剂除去?

[生]浓H2SO4

[讲解]对于Cl2中含有的HCl气体,我们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除去。这是因为HCl气体极易溶于水,而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之故。

[板书]饱和食盐水、浓H2SO4

[问]实验室收集Cl2应用什么方法?

[生]向上排空气法!

[板书]向上排空气法

[问]那么,用什么试剂来吸收有毒的尾气呢?

[生]用NaOH溶液

[板书]NaOH液

[把信息中提供仪器在“电脑实验室”中呈现]

[师]好,现在就请一位同学把以上仪器进行有效连结!

[一学生用鼠标在“电脑实验室”中进行模拟安装,另两名学生在实验台上进行实际安装,最终结果如下图所示]

[师]下面,我们就按以上设计装置来制取一瓶纯净干燥的氯气。

[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收集]

[过渡]我们刚刚制得的氯气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把一块红纸分成两片,一片直接投入刚刚制得的氯气中,一片用水润湿后再投入]

[师]叙述你们所看到的现象。

[生]干燥的红纸条不褪色,湿润的红纸褪色。

[师]以上现象可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能使红纸褪色即具有漂白性的新物质。

[板书]1.氯气与水的反应

[设问]那么,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什么呢?

[讲解]实验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

[板书]Cl2+H2O====HCl+HClO

[设问]起漂白作用的到底是盐酸还是次氯酸呢?

[补充实验]把盐酸滴在干燥的红纸片上,不褪色。

[讲解]由上面的实验可知,干燥的氯气与盐酸都不具有漂白性,则具有漂白作用的一定是次氯酸。

[设问]次氯酸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和用途呢?请大家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找出答案。

[学生活动]

[板书](1)HClO的性质

[师]请大家叙述次氯酸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光HClO不稳定,容易分解放出氧气。

2HClO====2HCl+O2↑

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杀菌、消毒。

[讲解]次氯酸在光照的条件下,分解加速,它属于弱酸,在水溶液中仅部分电离:

[板书]HClOH++ClO-

[设问]Cl2溶于水是否全部和水反应?怎样证明?

[补充实验]在上面收集有Cl2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振荡,与另一瓶氯气的颜色相比较,并把所得溶液颜色与纯水的颜色相比较(可在瓶后衬一张白纸,现象更明显)。

[讲解]注入水后,集气瓶中的黄绿色变浅,说明氯气溶于水。溶液为黄绿色,而Cl-、HClO及ClO-无色,所以说明氯水中含有大量的氯气分子。由此可知,氯气溶于水时,仅有少量的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

常温下,1体积的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问]在新制的氯水中,含有哪些粒子。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板书]

(2)新制氯水中所含粒子:

H2O、HClO、Cl2、H+、Cl-、ClO-、OH-

[问]氯水为何要现用现制,并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瓶中?

[生]因氯水中的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而光照时分解加速,从而使次氯酸分子的数目大为减少,故氯水要现用现制,并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瓶中。

[过渡]刚才我们制氯气时,用于吸收尾气的是NaOH碱溶液,说明Cl2是可与碱反应的。

[板书]2.氯气与碱的反应

[补充实验]把少量NaOH溶液注入另一瓶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黄绿色全部消失,所得溶液无色。

[讲解]Cl2可与NaOH溶液充分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NaCl和NaClO。

[板书]Cl2+2NaOH====NaCl+NaClO+H2O

[引导学生从Cl2与H2O的反应来理解该反应]

[教师]请大家根据上式,写出Cl2与Ca(OH)2溶液的反应。

[板书]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讲解]上述反应就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的原理,是通过Cl2与石灰乳作用制成的。其中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思考: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为什么不用HClO直接漂白,而要转换成次氯酸盐?漂白粉漂白的原理是什么?请大家看书后回答。

[学生看书,并回答]

[生]因为次氯酸不稳定,而次氯酸盐较稳定,故不用次氯酸直接漂白,而是把它转化为较稳定的次氯酸盐,次氯酸盐可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次氯酸而漂白。

[师]回答得很正确。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的漂白原理,可用方程式表示如下:

[板书]Ca(ClO)2+CO2+H2O====CaCO3↓+2HClO

[设问]上述反应说明了H2CO3与HClO的酸性强弱顺序如何?Ca(ClO)2能与HCl反应吗?漂白粉应怎样保存才能不很快失效?

[生]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说明碳酸酸性强于次氯酸,因盐酸是强酸,故也能与次氯酸钙反应;因漂白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释放出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容易分解而使漂白粉失效,故漂白粉应密闭保存,并置于阴凉、干燥处。

[师]请同学们写出盐酸与次氯酸钙反应的方程式。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写]

[学生板书]Ca(ClO)2+2HCl====CaCl2+2HClO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气与水、碱的反应。

[投影]课后思考题:

1.实验室制Cl2为何不用Ca(OH)2溶液来吸收尾气?

2.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Cl2时,为何试纸的颜色先变红,后变白?

[答案]1.因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得溶液极稀,不能保证尾气被充分吸收。

2.Cl2与H2O发生反应,有盐酸和HClO生成,变红是因为生成酸的酸性,变白是缘于HClO的漂白性。

[布置作业]习题:一、2.二、3.5.七、1.

[参考练习]

1.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物质是()

A.石灰水B.氯水C.次氯酸钠D.食盐水

解析:能与空气中CO2、O2、H2O反应和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在空气中均不能稳定存在。石灰水中的Ca(OH)2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氯水中的HClO易分解;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O2+H2O+2NaClO====Na2CO3+2HClO而变质。

答案:D

2.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制的氯水中只含有Cl2和H2O分子

B.新制的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白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会变小。

光解析:新制的氯水中含有H2O、Cl2、HClO、H+、Cl-、ClO-等粒子,光照氯水发生反应2HClO=====2HCl+O2↑,故A、C项叙述错误;氯水中的H+可使石蕊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石蕊褪色,前者反应速率较快,后者反应速率较慢,故先变红后褪色;氯水久置,因弱酸(HClO)分解成强酸(盐酸)使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

答案:BD

3.比较次氯酸的漂白作用与活性炭的褪色作用在本质上的区别。

答案: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而使其褪色,是化学变化,漂白后的物质一般不恢复到原色;而活性炭的褪色作用是它的吸附作用引起,因吸附了有色物质而褪色,是物理变化过程。

●板书设计

第四章卤素

第一节氯气(第一课时)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Cl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HCl、H2O(g)

3.除杂试剂:饱和食盐水、浓H2SO4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尾气吸收试剂:NaOH溶液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1.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HClO

(1)HClO的性质

光HClO不稳定,容易分解放出氧气。

2HClO====2HCl+O2↑

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杀菌、消毒。

HClOH++ClO-

(2)新制氯水中所含粒子

H2O、HClO、Cl2、H+、Cl-、ClO-、OH-

2.氯气与碱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a(ClO)2+2HCl====CaCl2+2HClO

●教学说明

把Cl2的实验室制法以信息题的形式提到前面讲,一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二是讲Cl2与水和碱的反应时,可一气呵成;三是对下节课Cl2的物理性质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在讲本节课以前,若能有时间讲一节有关实验设计的专题,效果会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