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学案分析

种子的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8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学案分析。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学案分析”,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学案分析

学生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

二、完成课后习题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运用抽样检测测定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教学难点

在“种子萌发的关键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三、教材分析

在上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种子结构的内容。这一章,教材对被子植物一生的阐述,就从种子的萌发开始。在“种子的萌发”这一节,教材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再阐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通过探究实验分析掌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得出结果和结论,以及从生活实际讨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是从实验和生活实际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二、教学过程

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学生阅读叙述课文P17,18和图4.1--18,完成P18实验记录表。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还可以补充以下问题:

1、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

2、试验中的问题是什么?

3、实验的假设是什么?

4、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5、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6、你的疑惑是什么?

上述问题有助于理清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去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P20第一题

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自身条件:正常、残缺、干瘪、死亡、休眠

每种种子都在试验中使用,探究种子萌发过程自身条件的影响。

学生分小组讨论萌发的自身条件

注意事项:影响的条件要举例说明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温度、水分、湿度

这一部分的安排需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然后把自己的探究分为几种情况分别实验,从而得出结论,明白种子萌发受什么环境的影响。

学生分小组讨论萌发的环境条件

注意事项:影响的条件要举例说明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种子萌发的过程

阅读课文,讨论种子萌发的生理现象,并比较玉米和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的异同点,思考其中的原因。

1、种子吸水后的变化

2、子叶的作用

3、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4、种子萌发是物质的变化

5、比较种子萌发过程的异同点

1、材料准备

(1)植物种子:小麦、绿豆。

(2)容器:四个大小、容器一样且能盖紧的玻璃瓶。

(3)其他:吸水纸、标签等。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经验和实验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教学中发现:

1.学生思维的指向性有待于加强,学生讨论的有效性,条理性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指导和引导。

2.学生观察时容易走神,对视频中信息不能很好的处理,可能是学生对问题的要点把握不到位。

精选阅读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习惯。

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一、引入

1.出示一个小黑袋,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点出它们都是植物的种子。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外形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观察材料课前已放在学生桌上)

二、浸泡种子

1.(出示一杯黄豆苗)提问:它是什么发育而成的?

2.(出示干的一盆黄豆)提问:这样的黄豆干放着会发芽吗?需要什么条件?(水、温度、氧气等)

3.种子萌发需要水分,为了测量种子萌发到底需要吸收多少水分?不同的种子吸收水分的多少是不是一样?课前,老师做了这么一个实验;(出示准备好的浸泡实验装置)我事先都装了200毫升的水,然后各取了10粒不同的种子,把他们浸泡在水中。

为什么我要装一样多的水?为什么都各选了10粒种子,而不是1粒呢?

刚刚做的这个实验,现在马上能看到结果吗?

那我们就把它放在实验室里,让我们等待两天再来测一下,看还会剩下多少水?

三、种子的构造

刚才,我们看到浸了水的黄豆已经发芽了,那你知道黄豆里面是怎样的吗?想不想看一看?

1.教师提示:

(1)小心地将种皮剥下,尽量保持完整。

(2)小心地将“豆瓣”分开,观察连接处是怎样的?

(3)仔细观察、认真完成记录表。

2.教师做解剖演示。

3.请材料员用刚才的材料来交换新的材料,拿到材料后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请学生上台展示观察记录。(重点交流:我在“豆瓣”的连接处发现了什么?)

5.(投影出示蚕豆结构图)教师点出:像蚕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外面的被我们剥下来的是“种皮”,里面的“豆瓣”我们称它为种子的“胚”。胚还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等。

6.让学生在记录纸上画的蚕豆图,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7..那么其他的种子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构造呢?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浸泡过的其他种子。(师出示装好袋的黄豆、油菜种子)

8.让学生再像刚才那样来剥一剥其他种子,与蚕豆种子比较一下。

9.投影出示这几种种子的解剖实物照片,交流这些种子的构造有哪些共同点?

四、发芽的蚕豆

我们已经知道种子的内部结构,还知道它们会发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有关种子发育成幼苗的视频片段吧!

学生观看种子萌发的视频。

2.刚才我们观看了一颗种子可以长成一株新的植物,那胚的各个部分分别变成了植物的什么呢?

3.学生交流各自的猜测。

4.大家的猜测很丰富!但要想知道结果,有什么好方法?

5.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法。(在一个小盒子里,只要垫上一些棉花,保持棉花湿润,然后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上面就可以了。)

6.教师下发材料,学生操作实验。

这个实验的操作是很简单的,但接下来的观察记录可不轻松。有没有发现盒子上面的记录表?

7.师投影出示记录表与学生讨论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问:我们可以几天观察一次。

老师发给大家的种子已经是浸泡过的了,今天正好是第两天,我们就以两天为间隔,可以吗?

问:那重点应该观察些什么内容呢?

今天“它各个部分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先把它们记录下来吧!

8.学生观察并做好第一次记录。

9.投影展示典型小组的记录纸,明确科学简洁的记录方法。

五、课后延伸

1.课后由小组长负责一起去完成这个实验记录,好吗?

2.播放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中走出教室。

六、板书设计

5.种子的萌发

种皮:保护

种子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根茎和叶养分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浸泡种子”的环节:课文要求“各取10粒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分别放到盛有200毫升水的烧杯里,浸泡1-2天,观察变化,测量一下,种子吸收了多少水”。我包办代替了“浸泡种子”活动,一是油菜籽太小,10粒油菜能吸多少水呢,况且放在盛有200毫升水的烧杯里,就是在50毫升的量筒也难正确测出吸水量,获取数据的难度系数大;二是学生家里即使有蚕豆、油菜、黄豆种子,但家里、学校里有刻度的容器少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所以我就为学生浸泡了50颗黄豆,20颗蚕豆,上百颗油菜籽。包办代替了,上课只简单讨论怎样获取数据。不知这样的做法是否可取。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课堂实录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课堂实录

师: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许多农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而且在播种前,人们往往还要疏松土壤、适当浇水。请你根据这些现象,推测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外界的环境条件。这些条件有哪些?

生1: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生2:种子的萌发还需要土壤。

生3:我觉得种子的萌发需要温度和阳光。

生4: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还需要肥料。

师:这么多的条件,哪些师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

生:水、空气和土壤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生1:我觉得温度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师:刚才同学们说种子萌发需要肥料,为什么它又不是必要条件了呢?

生2:因为种子本身就贮存着养料,所以种子的萌发就不要肥料。

师:同学们分析得不错,那么我们的这些假设是否成立呢?这还需要我们用实验来检验了。

因为农村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补齐,我将学生分成了十个小组,并作出明确分工:组长负责主持讨论每一个问题,做好分工;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结果,准备组间交流;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负责人;实验操作人负责操作实验。

课件出示讨论的问题:

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

2、实验探究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用具?

3、怎样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

4、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温度、水分、光和空气等的条件?对每一对照组,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的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一样?

5、每一组应当又多少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行吗?

6、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师:我看小组之间讨论的差不多了,请同学们准备好材料,来交流这些问题的讨论结果,可以吗?

生:可以。

教师拿出几种种子,其中包括正常的、死亡的、残缺的、干瘪的、休眠的等

学生活动:观察、分析、讨论

师:同学们,这么多种子,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来做实验呢?’

生:我们组认为实验时应该选择完整的、饱满的、活的种子。

师:用什么植物的种子合适呢?

生:黄豆、绿豆或者花生种子都可以。

师:我们需要用到什么实验用具?

生:根据课本资料,我们觉得实验时可以准备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生:我们组认为也可以用4个有盖子的水杯。

师:不错,大家很有想法。其实只要我们选的材料能够完成实验就都可以

生:我们组发现,在实验时要注意用一样多的种子。

师:每个瓶子里放一粒种子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能呢?

生:因为一个种子有可能是不好的,本身就不能发芽,这就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为了避免偶然性和减少误差。我们最好在每个瓶子里多放几个种子。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下面请各小组根据我们的讨论结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试验计划。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互相探讨分析并制定出本组的探究计划。

设计好自己的实验计划之后,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好实验对照组。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实践,所以将实验设计好后,真正的实验、观察和记录活动需要同学们在课下完成。

教师及时指导和督促学生,保证实验完成的有效性。

出示探究实验对比表:

探究实验对比表

示例1.

条件

实验组

对照组

温度

0

4

20

30

25(室温)

空气

充足

充足

充足

充足

充足

水分

适量

适量

适量

适量

适量

示例2.

条件

实验组

对照组

温度

25

25

25

25

25(室温)

空气

少量

较多

充足

充足

水分

适量

适量

适量

适量

适量

示例3、

条件

实验组

对照组

温度

25

25

25

25

25(室温)

空气

充足

充足

充足

充足

充足

水分

少量

较多

适量

适量

学生在课下完成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实验期间教师随时提醒和督促学生认真完成,随时抽查并给予评价。要求每组负责的学生要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以备下节课组间的就留汇报。学生记录操作成中的规范性和出现的问题。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几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几号瓶子中的种子没有能发?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

你得出的结论是: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充足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2.说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的结构完整,度过了休眠期。

3.描述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

1.尝试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常识中发现可探究的问题,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问题。

2.根据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已有的知识作出合理的假设。

3.尝试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中的对照实验进行合理的设计。

4.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爱护植物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2.通过对随机抽样过程中排除主观因素干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①种子萌发的视频。

②提前完成课本中的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

③准备萌发1、3、5天的豌豆、玉米种子若干。

④学生两人一组,每组配备一个小烧杯、一个培养皿和一把镊子。

⑤一个1000ml的大烧杯里面装着若干粒黄豆和少量红豆(黄豆与红豆的比例控制在9:1,且两种豆子分布均匀),另一个1000ml的大烧杯里面装着若干粒黄豆和少量红豆(比例同上,但是豆子分布不均匀,红豆在上黄豆在下)。

2.学生准备

同学利用家中常见的豆子(豆子的种类和数量不限),使其萌发,记录给予种子萌发的条件,并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种子植物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更能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它们能产生种子是形成这一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出种子的寿命比较长,能够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才萌发。

举例,科学家在辽宁省挖出了“沉睡”了千年的古莲种子,当把这些古莲种子给予适宜的条件后仍能萌发,并且正常生长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科学家使用什么方法让古莲种子萌发呢?你找到让种子萌发的方法了吗?

(二)种子萌发实验结果交流,提出问题

同学们课前利用家中常见被子植物的种子完成了种子萌发的实验,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各自的实验结果,看看组内哪位同学的实验最为成功,比较一下谁的实验萌发种子的数量最多,幼苗生长状态最好。然后每组内推选一名同学给全班同学展示一下,并且介绍具体实验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正常萌发的种子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哪些因素。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正常萌发组的环境条件,因为空气这个影响因素容易被忽略。

从学生实验中找出萌发状况最不好的一组,也请他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引导大家将这一个过程与上一名学生的操作过程相比较,找出做法上的差异,提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根据学生比较结果,提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学生有可能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影响因素,如何验证上述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可以查阅资料来检验假设是否合理,再通过对照实验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

种子萌发是一个简单的实验,但是学生的实验材料、实验装置以及对实验过程的控制却是大不相同的,不同学生的实验结果,将构成丰富的宝贵的课程资源。

(三)师生讨论形成设计思路,设计对照实验检验假设

我们找出了三个可能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那么这些因素是共同作用于种子萌发,还是每一个因素都对种子的萌发起决定性作用呢?或者说,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将导致种子萌发的失败吗?

①实验组如何设计?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可以尝试让三个因素逐一缺失,分别设计实验组。

②需不需要设计对照组?需要,对照组能够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③对照组应该怎样设计?三个因素都齐全的能够萌发的一组种子作为对照。以排除所要研究的条件外,其他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样,三个因素需要设计三个实验组,每个组有一个因素缺失,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形成只有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本身蕴涵着较强的逻辑性。从课前完成让种子萌发的实验到设计对照实验,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跨越,使学生在思维上有较大的提升,因此帮助学生分清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要让多个实验组与同一个对照组进行对照,减少分别实验带来的无关变量的干扰,更增加了实验的严密性。

(四)完善实验中的可操作定义,为设计具体方案提供指导

①种子正常萌发需要多少水分?水分这个因素的缺失如何控制?

②种子正常萌发时的温度大约是多少?我们能够让温度这个因素消失吗?如果不能,我们把温度控制在多少才能让种子不能萌发?

③如何操作使空气消失?如果不能使空气完全消失,能否造成空气不足这个条件?生活中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把设计思路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对学生来说这个转换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对空气这个变量的控制不容易实现,及时给出水分过量导致空气不足这个方法。同时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取长补短,顺利设计出方案。

(五)小组讨论完成设计方案,组织其他同学评价实验方案

小组内完成设计方案(要能够设计出类似教材上的四组实验装置),并汇报他们的方案。然后讨论,讨论内容如下:

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种子?

②实验过程中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每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

③上述四组实验装置,可以拆分为几个对照实验?每组有几个变量?

④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

⑤如果三个实验组的种子都不能萌发,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六)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引出新问题

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验装置,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每一个条件对种子的萌发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用菜豆种子来完成该实验,得到常温(室温约20℃)下种子能够萌发,冰箱内(0℃-4℃)种子不能萌发,但是菜豆最适宜萌发的温度是多少?如果换作其他植物的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一定和菜豆种子相同吗?

这是更高要求的实验设计,可根据学生情况实施。要设计出不同温度梯度的条件,观察种子的发芽率,通过发芽率的多少确定适宜的温度范围。希望学生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不同的植物可以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

(七)评价与应用

①千年古莲种子埋藏在泥炭层中,为什么不能萌发?种子被挖掘出来后,给予什么样的条件使其萌发?

②假如我是个种豆专业户,今年的大豆获得了丰收,我该怎样储存这些大豆呢?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设计思路: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第二课时

(一)影响种子萌发的内在因素

仔细观察对照组的萌发情况,不难发现即使水分、空气、温度等外界条件具备,也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萌发,那么同一组种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也不能萌发的原因是什么?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检查?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认为要从种子自身找原因。

首先从外观检查,种子颗粒是否完整,有无昆虫损坏的情况;其次看种子是否饱满,种子营养是否充足。如果外观完好,就可以考虑种子是否已经死亡;

如果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所使用的种子都不萌发,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呢?种子处在休眠期。为什么种子会休眠呢?

介绍部分动物冬眠的特性,通过动物的冬眠来类比推理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种子具有休眠的特性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例如,在沙漠中,水分往往是沙漠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限制因素。果实或种子内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存在,这就限定了种子只有在大量降雨、将抑制物质淋洗后才能萌发,从而有利于这些植物的正常繁衍。最后得出休眠的意义和休眠的形成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有了适宜的外界条件,种子本身也适宜萌发,那么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种子中的各部分结构分别发育为幼苗的哪些部分?种子萌发过程各部分结构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的实验材料大多是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教师给出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的材料。让学生解剖一粒膨胀的玉米种子和一个萌发3天和5天的玉米幼苗,比较后回答上述问题。然后,利用归纳法得出种子萌发的过程和种子各部分结构的转变。根据种子萌发的过程想一想,在农业生产上,种子播种在土壤里的深度应该注意什么?

(三)探究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的萌发受外部条件的影响,也受自身条件的制约。在农业生产上,农民们如何知道所有的种子是否能够萌发?单凭着观察种子的形状和大小能不能确定?人们可以通过测定发芽率确定这一批种子是否适宜播种。

什么是发芽率?学生能说出能够萌发的种子占全部种子的比例。

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呢?

思考与讨论:农民王大爷从种子站买回来一袋黄豆,请你帮王大爷测算一下这批黄豆种子的发芽率,你能把所有的种子都用上吗?如果不能,应当怎么办?

下面和同学一起完成模拟活动:

1.老师带来了部分黄豆,但黄豆中混入了一些红豆(红豆均匀地分布),哪位同学可以帮我数一数杯中黄豆和红豆的数量?并且计算出黄豆占总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但是结果因为种子数量太多,没有人愿意数。

2.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只统计少数种子,计算一下这一小部分豆子中黄豆的比例?好,你们桌上有一个小烧杯。下面两人一组,每组派一名同学从老师的大烧杯里取走一小部分。然后分别数出黄豆和红豆的数量,计算百分比。然后将你们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3.统计各个小组的黄豆和红豆的数量以及黄豆占总数的百分比。

4.同学们已经完全取走了大烧杯的豆子,那么烧杯中黄豆的真正的百分比是不是很容易计算?学生恍然大悟。通过计算发现,每组的计算结果和真正的百分比略有差异,但都是在实际值附近摆动。

5.在刚才的计数中,大烧杯中的豆子的总数相当于总体,每组同学用小烧杯取走的豆子相当于样本,我们计算出的样本中黄豆的比例是否可以代表总体的比例?

6.如果我们随机取三个组的结果,算一个平均值,看看数据会如何变化?答案是会更加接近实际值。

如果我们来检测一袋种子的发芽率,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简便的方法了吗?

此时学生已经能够总结出以下要点:从总体(大烧杯中的豆子)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小烧杯中的豆子),对样本进行检测,一次检测可能会与实际值有比较大的误差,那么重复几次求平均值。

好,这种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检测,以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反映总体的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从总体中取出样本的时候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能不能只取3或4粒豆子?

很显然不能,样本太小,不能反映总体情况。但是如果样本太大,工作量增大不易完成。

继续思考,在取样时除了样本的数量要求适中以外,取样的方法有要求吗?是随机取样,还是随意取样?你刚才取豆子的时候是如何操作的?我们可以认为是随意取样。

继续追问,如果红豆和黄豆的分布状况是这样的(展示另一个大烧杯,里面的红豆集中在下部,即红豆分布不均匀),还能随意取样吗?只在上层取样,也取三次然后求平均值可以吗?我们该如何操作?和学生一起分析,随机取样不等于随意取样,随机取样是保证每粒种子被抽取到的机会均等。

继续思考,如果烧杯中是同一种豆子,黄豆代表粒大饱满的种子,红豆代表籽粒较小的种子,甚至是霉变虫咬的种子,现在要检测种子的发芽率,你会不会只挑粒大饱满的种子?你在取样时该如何操作呢?要避免主观选择,真正做到随机取样。

教师总结,抽样检测的注意点:样本要大小适中;要随机取样(非随意,同时不主观)。

取样的方法清楚了,那么如何检测发芽率呢?具体操作方法应该注意些什么?

关于种子发芽率的测定,其实是测量种子本身是否能够萌发,应该给予适宜的外部条件。农业生产上一般种子的发芽率达到90%以上就可以播种了。

(四)学以致用

1.有一袋花生,其中部分花生的子叶被虫子咬去了一部分,这样的花生种子还能够萌发吗?

2.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作物播种所需要的种子,你应当怎样挑选种子呢?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