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0-06-23八年级上册《种子萌发的过程》教案分析。
八年级上册《种子萌发的过程》教案分析
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介绍了种子的结构、种子各部分结构在萌发过程中的作用。学生通过解剖、观察、分析对比等活动,自主获得有关种子结构和种子萌发过程等知识,而且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等能力。在种子的结构(以双子叶植物种子为例)中,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探究获取答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采用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的方法去获得答案。认识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种子播种的方法不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动手探究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
难点: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在萌发中的作用。
教学媒体
种子萌发的动画,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当你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大的大树时,你能想到些什么呢?教师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背景,让学生解释其含义,并体味这诗句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俗话说:“一大之计在于晨,而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植物的一生从什么开始呢?课前回顾
请同学们回顾以下问题
你看到过农民伯伯种田吗?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种子,不同的种子种在地里的方法一样吗?(学生:讨论得出答案,不同的种子种在地里的方法不一样,有的深些,有的浅些)
第一次拓展:请问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知道的呢(有学生说出自己答案是如何得来的,有的有可能是自己看到过长辈们种田;有的甚至参加过播种的活动;有的是从书上看到的)
同学们既然发现了不同的种子种在地里的方法不一样这个秘密,那种子与种子之间有哪些不同呢?种子又有哪些结构组成呢?请看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1、种子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呢?你注意观察过吗?
2、一粒小小的种子是如何萌发出来的呢?
认识种子的结构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的各种各样的种子,请大家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动手完成探究实验。
生物实验实验名称认识种子的结构实验目的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实验材料浸泡好的种子,培养皿,解剖刀实验过程1、先整体观察种子的外部结构,认识种皮、种孔(珠孔)、种脐。
2、剥去种皮,观察种子的胚(认识种子的内部结构)。
3、找出种子的子叶、培根、胚芽和胚轴。
4、作好记录,报告老师,填写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论
2、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进行总结。
方法:教师边总结边引导学生看幻灯片。
播放双子叶种子的结构
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在种子萌发中起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回答。
总结双子叶种子的结构与作用
3、认识单子叶种子的结构
在种子的世界里,不仅有双子叶种子,还有一片子叶的单子叶种子播放单子叶种子的结构
教师总结单子叶种子的结构以及单子叶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播放单子叶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种子的萌发过程
看!多么神奇的一粒种子,种在地里就能长出不同的植物。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种子是如何长成新植物体的呢?
播放种子的萌发过程(视频)
同学们刚刚看了种子萌发过程的视频教学资料,对种子的萌发过程也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把它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
学生讨论后自主发言。
总结种子的萌发过程当种子接触水分后,便吸水膨胀,使种皮软化且透性增加,从而使外界的氧气容易进入胚和胚乳。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胚吸收利用。胚得到营养物质以后,细胞分裂速度急剧加快,胚的体积迅速增大,培根尖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随着幼根的生长,胚轴也在伸长,并弯曲着拱出地面,有的将两片子叶带出地面,不久子叶展开,露出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这时就生长成一棵幼苗了。
种子的休眠
是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萌发出新生植物体?
请看几枚种子(事先准备好的特殊种子:熟种子、残缺种子、发育不全的种子、过了休眠期的种子。)出示给同学们看,请问这些种子能发芽吗?———引出种子的“休眠”
播放种子的休眠
实际运用
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好苗产量高”。一粒小小的种子,要想长成新生植物体,就要播种在地里,播种在地理也有一定的科学性,不同的种子播种的深度不同,播种的深度要根据种子的体积大小和种子萌发后子叶是否出土来确定。
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结构在萌发中所起的作用,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的休眠,种子的播种等
课后思考:
播种前为什么有些种子要用药剂浸种?
相关知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的萌发条件
1、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不处于休眠期。
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发芽的种子数
1、发芽率=共检测的种子数*100%
2、发芽率应达到90%以上,才能播种。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先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根茎相连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叶。(注: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期的。
大多数种子萌发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时一定提供适宜的各种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种子才能播种。
2、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玉米)或子叶(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
早春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使种子早萌发。
八年级生物上册4.1.4《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济南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八年级生物上册4.1.4《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济南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通过观察说出种子萌发过程。
课前准备:
一、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活动方案卡(以小组为单位)
1、提出问题:水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吗?(或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设置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
实验
装置我爱记录
种子萌发情况记录
第1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第八天第九天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6、表达与交流。(课堂上小组展示与交流,分析结果不同的原因。)
二、观察种子萌发过程活动卡(演示)
1、课前2周兴趣组分两小组制作装置(在两玻璃缸内加入适量细砂,加水保持湿润。每隔2天在缸内播下种子各一粒,深度为3-4厘米,种子要紧贴玻璃缸壁)
实验对象种子萌发情况记录(也可画出种子萌发的形态)
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第13天
菜豆种子
小麦种子
2、课上兴趣小组分别叙述实验的操作过程及展示菜豆种子和小麦种子发育过程。
3、得出结论:
(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萌发过程的异同点。。
(2)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及反思、改进
一、创设情境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王亮想种一些丝瓜,该如何挑选种子?播种时要注意哪些外界因素呢?你能帮他出谋划策吗?
二、围绕重要概念,
提供事实支撑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等。
种子萌发还需要自身条件:
完整的、有活力的胚及丰富的营养物质。
1、课前安排小组完成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2、课上各小组展示装置及活动卡内容。
3、教师问:(1)1、2、3号瓶分别代表种子萌发时的什么外界条件?(2)你的实验装置中有几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3)光照是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该如何设计实验呢?
4、引导学生观察外界条件(水分、空气、温度)都适宜的一组,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萌发。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外界条件都适宜了,还不能萌发?
引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教师提问要根据各小组的展示即时提问。其中第(3)问是在没有小组设计这个因素的情况下提出。
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装置
(外界条件都适宜的一组内有煮熟的种子和胚被虫子吃掉的种子)
三、生成重要概念归纳种子萌发的条件:
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等。
自身条件:完整的、有活力的胚。
四、重要概念的拓展、延伸
种子萌发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
种子萌发过程会有不同
1、兴趣小组两组分别展示菜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玻璃缸。展示记录表。
2、课堂讨论:(1)比较菜豆和玉米种子萌发过程的异同。(2)种子萌发的过程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
3、推测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胚的重要作用。
子叶的作用是___
胚芽发育成_
胚胚轴发育成__
胚根发育成_
五、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现在你能帮王亮出出主意了吧,请支招。
三、课后实践: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活动。
实验装置一周后萌发的粒数计算出发芽率
1号培养皿(小麦100粒)
2号培养皿(小麦100粒)
3号培养皿(小麦100粒)
根据结果判定你测定的种子发芽率是否达到了播种要求?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学案分析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学案分析”,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学案分析
学生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
二、完成课后习题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运用抽样检测测定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教学难点
在“种子萌发的关键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三、教材分析
在上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种子结构的内容。这一章,教材对被子植物一生的阐述,就从种子的萌发开始。在“种子的萌发”这一节,教材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再阐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通过探究实验分析掌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得出结果和结论,以及从生活实际讨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是从实验和生活实际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二、教学过程
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学生阅读叙述课文P17,18和图4.1--18,完成P18实验记录表。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还可以补充以下问题:
1、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
2、试验中的问题是什么?
3、实验的假设是什么?
4、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5、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6、你的疑惑是什么?
上述问题有助于理清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去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P20第一题
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自身条件:正常、残缺、干瘪、死亡、休眠
每种种子都在试验中使用,探究种子萌发过程自身条件的影响。
学生分小组讨论萌发的自身条件
注意事项:影响的条件要举例说明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温度、水分、湿度
这一部分的安排需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然后把自己的探究分为几种情况分别实验,从而得出结论,明白种子萌发受什么环境的影响。
学生分小组讨论萌发的环境条件
注意事项:影响的条件要举例说明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种子萌发的过程
阅读课文,讨论种子萌发的生理现象,并比较玉米和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的异同点,思考其中的原因。
1、种子吸水后的变化
2、子叶的作用
3、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4、种子萌发是物质的变化
5、比较种子萌发过程的异同点
1、材料准备
(1)植物种子:小麦、绿豆。
(2)容器:四个大小、容器一样且能盖紧的玻璃瓶。
(3)其他:吸水纸、标签等。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经验和实验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教学中发现:
1.学生思维的指向性有待于加强,学生讨论的有效性,条理性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指导和引导。
2.学生观察时容易走神,对视频中信息不能很好的处理,可能是学生对问题的要点把握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