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一节人口增长

高中第一节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12

第一节人口增长。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一节人口增长”,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一节人口增长

从容说课

纵观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有快有慢,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两类,但都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又演变为"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每种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表现出不同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特点。教学时,可对这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在基本特点、影响因素、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各类型之间并无严格的界线。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励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与学水平。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及有关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代表国家。

教学难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地区分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2.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

3.理解"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的特征及地区分布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法。

2.通过探究与活动,学会判断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3.运用本地区人口统计资料绘制图表,学会说明人口增长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增长模式。

2.认识我国的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精选阅读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节
第一章第一节
三.学时
1个学时
四.课程标准解读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本课标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学生需先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之后,学生需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增长模式的特点;最后学生需学会运用资料判断不同地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及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的分布。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2.难点
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六.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
“世界70亿人口日”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70亿。10月31日,丹妮卡·卡马乔在媒体聚光灯的环绕下,于31日零点前2分钟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家医院降生。她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几名被宣布成为象征性的世界第70亿人口的婴儿之一。

1.人口增长历程
2、衡量人口增长速度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地区一年内的自然增长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阅读教材P3,思考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
①工业化程度较高,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并接受系统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降低;
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③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念。相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影响人口增长因素
①生物学规律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社会保障等。

1.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①高—高—低”模式
模式
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出生率极高(﹥3%)
死亡率极高(﹥3%)
自然增长率极低(≈0)
人均寿命短,人口增长极为缓慢。
社会发展阶段
狩猎文明。原始社会。
原因
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
分布
热带森林等极落后地区
模式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出生率极高(﹥3%)
死亡率高(﹥2%)
自然增长率较低(﹥1%)
人均寿命有所延长,人口增长缓慢
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原因
与以手工劳动为主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生产力水平低下
分布
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特点
出生率高(﹥2%),
死亡率低(﹤2%),
自然增长率高(﹥1%)。
人均寿命继续延长,人口快速增长。
社会
发展
阶段
工业文明时期(工业化初期)。
发达国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发展中国家:20世纪50年代~现在
原因
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使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分布
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坦桑尼亚、肯尼亚等)
讨论分析:
发展中国家出生率较高、人口增长快,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有何主要影响?应采取何种对策?
影响: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快速增长,极易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破坏资源、环境污染、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措施:大力实行计划生育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特点
出生率低(﹤2%),
死亡率低(﹤2%),
自然增长率低(﹤1%)。
人均寿命进一步延长,
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
社会发展阶段
后工业文明(新技术革命)时期,目前主要是发达国家
原因
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变化
分布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芬兰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
讨论分析:
发达国家为“三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缓慢;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有何主要影响?应采取何种对策?
影响: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增长慢
⑴劳动力紧缺:
①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影响经济的发展;②兵源不足,国家安全得不到保障
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低
⑵老龄化现象严重:
①增加社会保障和青壮年人的生活负担;②老年人生活孤单,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吸纳移民
2、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政策
①我国正由高-低-高向低-低-低的现代模式转化。
②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1.1 人口增长 教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1.1 人口增长 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节人口增长

从容说课

纵观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有快有慢,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两类,但都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又演变为“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每种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表现出不同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特点。教学时,可对这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在基本特点、影响因素、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各类型之间并无严格的界线。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励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与学水平。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及有关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代表国家。

教学难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地区分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2.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

3.理解“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的特征及地区分布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法。

2.通过探究与活动,学会判断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3.运用本地区人口统计资料绘制图表,学会说明人口增长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增长模式。

2.认识我国的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

附件下载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一节人口再生产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

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2.能力目标:能够阅读、分析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统计图表、资料,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

3.情感目标:树立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科学人口观。

1课时

一.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其转变

〖教师讲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有着很大的变化;人口再生产虽然是人口发展的基本内容,却并不能等同于人口发展;人口发展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

〖教师讲述〗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及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而由出生率、死亡率及二者所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正是人口再生产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及其原因

人口再生产类型

人口再生产转变的原因

人口增长的变化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增长率

原始型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恶劣,战争频繁,人口死亡率高,人口数量速度十分缓慢

极高

极高

极低

传统型

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

较低

过渡型

生存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导致死亡率以较快速度下降,但出生率没有同步下降,而是相对滞后。

现代型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政治、经济、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生率持续下降。

〖学生讨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首先开始于出生率还是死亡率?为什么?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首先开始于死亡率,死亡率的下降,隐性地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当死亡率下降趋势稳定后,人类的生育观念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自发地或自觉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出生率。)

〖学生讨论〗导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读图练习〗读课本图1.1,分析各阶段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及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学生活动〗读课本表1.1(芬兰1785—1976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分析芬兰人口再生产的变化情况及原因。

〖学生活动〗读课本第5页表1.4,绘出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并据此简单分析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划分依据

人口再生产类型是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的。

从数量上看,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因此人口再生产类型实际最终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二)人口再生产的转变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从人口发展的历史来看,各个阶段死亡率始终低于出生率。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这些都是死亡率下降的必要条件。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这也正是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基本原因。

(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学生活动〗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各大洲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分布

〖教师小结〗

国家类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类型

发展中国家

现代型

发达国家

过渡型

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因此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也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的差异,并不具有同步性,各自存在一些特点。

尽管许多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但这并不表明这些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处于同一水平。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第5页表1.3分析讨论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差异

 〖学生作业〗课本23页综合练习1

 

 1.1人口再生产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1.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划分依据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选修一第一单元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1人口再生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2.能力目标:能够阅读、分析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统计图表、资料,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

3.情感目标:树立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科学人口观;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调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其转变规律。

【教学方法】

以人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主线,阅读图表,应用比较法,分析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与分布,并概括其特点。

【教具准备】

教材图1.1;表1.1、1.2、1.3、1.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讲授〕同学们,通过对高一地理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地理的一些基本原理、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初步树立了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高中二年级我们将学习人口与环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文化与文化景观、旅游活动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等五部分内容,使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进一步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一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