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卫生与健康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2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第24章:人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并学习查询资料的方法。
2.通过对具体实例和统计数字的分析与讨论,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认识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3.在讨论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协调等问题的基础上,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影响是本小节学习的难点。学生理解了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控制人口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引入。生态系统中由于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加或减少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这种变化达到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失去了自动调整的能力而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定位置,是生态系统中最有智慧、最能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成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人口数量的增长会对环境、资源以及生态平衡带来什么影响?将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请学生分析人类对环境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正确认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地球是它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各种生物在地球上都应该有生存的权利和可能性,人类应该很好地与各种生物共同生活,人类不能因为自身的发展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所以人类必须考虑自己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必将影响环境、资源以及生态平衡。近年来,中外电影界拍摄了一些有关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电影,如《侏罗纪公园》、《与狼共舞》、《横冲直撞》等等,这些电影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人类如何与其它生物共存,告诉我们人类在采取一些活动时必须考虑对环境、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电影资料于教学过程中。
2.控制人口的意义是本小节的重点。通过多年广泛的宣传教育,学生已经知道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中国人口的增长的政策。但是,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控制人口的意义是什么,需要在本小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认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生物学角度,人口数量对生态系统、对生态平衡的影响,这一方面在前面已经说明;另一方面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课前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调查或者资料查询,了解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的相互关系,在国家目前的经济水平上,人口数量过度增长会对人口质量带来什么影响。通过以上学习,正确认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的必要性。
: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最好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资料,包括有关的数字、挂图、录像等供学生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的讨论。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有关中国和世界人口资料以及资源资料的查询。
:
(1)到有关单位,如国家、市、区计生委了解情况。
(2)查找有关书刊、报纸、环境公报、人口公报。
(3)计算机检索,输入关键词,可获得相应的资料。
:
(1)中国人口数量的有关资料以及世界人口状况。
(2)中国土地、水、森林等资源状况以及世界土地、水、森林等资源状况。
(3)人口对资源的影响。
(4)人口数量与住房、交通、升学、就业等社会问题的关系。
2.复习上一节课,引入新课:
利用池塘生态系统教学挂图提问:在这个池塘中,若饲养的鱼过多,池塘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一个生态系统,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限度的。若鱼类过多,鱼呼吸消耗水中的氧气会造成水中氧气不足,最终危及鱼类自身的生存。所以,鱼类密度过大,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维持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与其他生物相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样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样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本小节讨论的主题就是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3.关于“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的教学: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是怎样形成的?
根据教材(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从这个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2)这个示意图只记录到1989年,10年过去了,目前中国人口数量是多少?
(3)结合教材(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看这张表,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为什么近年来增长速度比较稳定?
1760年-1995年中国人口每增加2亿各需要的时间
时间人口人口增加2亿需要的时间
1760-19002亿-4亿1400年
1900-19544亿-6亿54年
1954-19696亿-8亿15年
1969-19828亿-10亿13年
1982-199510亿-12亿13年
(4)在查询资料中,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如何?
世界人口每增加十亿所需要的时间
年人口(亿)增加数(亿)时间数(年)
183010
19302010约100
1962301032
1975401013
1985501010
199960(估计)1014
:1928~1949年的21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0.7亿,1982~1989年期间,我国人口也增加了0.7亿,但同样的增长却只用了5年时间。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近年来,人口增长的速度比较稳定是由于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政策,使增长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控制措施,但每年净增长量仍然很高,每年增长人口在千万以上。
4.关于“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
:人口增长必须增加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危机有哪些方面?(学生在课前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和资料查询,可以结合学生的调查,并提供有关录像资料组织学生的讨论。)
讨论可以分为几个问题:
(1)人口增长与粮食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地。人口增加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此引起粮食问题。
(2)人口增长与水资源。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人口增必然会造成水资源的短缺。历史上曾因水的问题而引起的战争正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
(3)人口增长与能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消耗越来越多的能源物质,需要提供更多的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但是,这些物质都是不能再生的物质。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将引发能源的危机。
:我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能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控制住人口的数量,最终会由于资源的缺少影响我们的生存。
:人口增长会不会影响生态系统,影响生态平衡?
5.关于“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
人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人类的生存依赖着生态系统,同时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基本上能够处理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但是,随着人口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人类为了解决自身的需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在生产活动中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些改变,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同时也触发了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有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所听到、看到的一些情况,认识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6.人口增长与人口素质的关系:
:(1)人口数量与城市住房、城市交通、升学、就业等关系。
(2)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是否有关?说明理由。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注意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人口数量的无限制的增加会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通过控制人口的数量。
7.计划生育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怎样解决人口增长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3)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4)控制人口增长的意义是什么?
(5)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当今有四大环境问题,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这些问题中,核心问题是人口问题。不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就无法解决其他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的增长对世界影响很大,所以中国应该、同时也能做到控制中国的人口增长。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这个自身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
:
1.历史世界环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关注臭氧层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沙漠化
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
1986年环境和和平
1987年环境与居住
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儿童与环境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齐关心,共同分享
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2.世界一些国家和中国耕地面积:
地区耕地面积(公顷)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世界13.46亿0.24
澳大利亚5078万2.88
加拿大4542万1.57
美国1.875亿0.72
印度1.661亿0.19
中国9540万0.08
3.中国的水资源危机: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水量却居世界第172位,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美国的1/5,前苏联的1/7,加拿大的1/48。
我国的城市供水不足问题日益严重,缺水城市近300座,城市地下水超采严重。
每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约356亿吨,并逐年增加,江、河、湖污染严重并呈加重的趋势。50%的地下水被污染;40%的水源已经不能饮用。
延伸阅读
计划生育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划生育”,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课题:第三节计划生育课型:新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概述我国人口的状况及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
2、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3、能计算、整理相关数据,探究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意义。
4、通过学习,加强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感,理解国家“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并树立环保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概述我国人口的状况及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
导读提纲:
探究一:人口与资源
1、课前搜集我国的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值得比列情况资料和人口增长资料。课上学生分组对书本P68页中所提供的数据和搜集数据进行讨论、比较分析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历史上,我国曾有三次人口明显增加(翻了一番)的经历,计算三次所用的时间及规律。
(2)第二、三次人口增长率明显加快,你推测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从历史、经济、医疗等方面进行推测)
(3)利用搜集的我国的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值得比列所提供的数据来进一步分析,人口众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等造成的什么样的影响?
议一议:通过对这组数据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探究二:我国人口的控制: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的素质,我国将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晚婚: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3年生育
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出生有遗传疾病的孩子。
献计献策:在你的周围有这样的家庭存在吗?如果你是计生办的工作人员,你应该怎样做?
(二)晚育的意义
背景:“反正只生一个孩子,晚生不如早生”问题:晚育与控制人口数量有关系吗?
议一议:
谈看法:有人认为“只要夫妻身体健康,结婚前和怀孕后不需要检查,也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来”,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三、知识归纳: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四、巩固练习:
1.关于计划生育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B.人口太多,国家负担太重
?C.晚婚、晚育、少生、优生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下列哪一条不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
A.人均占有的水、能源等资源减少B.耕地面积迅速减少
C.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减少D.森林和草原的面积减少
3.我国现在提倡晚婚的年龄是?()。?A.男24周岁,女22周岁B.男22周岁,女20周岁C.男25周岁,女23周岁D.男26周岁,女24周岁
4.有关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晚婚就是规定男女必然25岁以后才能结婚B.晚育就是提倡婚后推迟2—3年再生育
C.少生就是稳定一个低生育水平D.优生就是通过婚前检查等措施,避免生出有遗传疾病的孩子
5.控制人口增长的有效办法是?()。?A.晚婚B.晚育C.少生D.优生
6.(2006.湖南长沙)我国的人口政策是()A.晚婚晚育,少生优生B.早婚早育,多生优生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只要控制人口数量
7.请你判断下列叙述的对错:
?(1)我国的人口数量巨大,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占世界第一位。?()?
?(2)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好干活,人多力量大,限制人口增长是错误的。()
?(3)少生是稳定低生育水平。()
?(4)少数民族不需要实行计划生育。()
?(5)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拓展延伸:假设有1亿个家庭采取了《超生游击队》里主人公的生育方式,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计划生育》导学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计划生育》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计划生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并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把握好青春期的健康知识
2、说出青春期的生长发育有哪些身体变化和卫生
3、青春期的主要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4、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用正确的方式知道自己健康度过青春期
学习重点:
1、理解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并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把握好青春期的健康知识
2、说出青春期的生长发育有哪些身体变化和卫生
3、青春期的主要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4、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用正确的方式知道自己健康度过青春期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用正确的方式知道自己健康度过青春期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2、男女在青春期出现的明显的生理现象分别是、
3、在青春期,应该如何注意卫生?
4、当有了愿意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5.现在全世界的人口已经超过亿。
6.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7.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要求是。
8.我国计划生育要求晚婚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年结婚。
9.晚育提倡婚后推迟年生育。
课堂学习: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资料分析:
分析课本14页上的图片资料,讨论问题1、2、3、4
2、当面临月经来潮和遗精时,我们应该怎样注意个人卫生?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1、观看图片,分析
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是怎样处理的?应该怎样处理?
2、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当有了愿意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课堂小结:
进入青春期后,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身高,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应该坦然面对。
当堂检测:
1、人一生中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A、童年期B、青春期C、幼儿期D、成年期
2、进入青春期,人体发育最迅速的器官是()
A、肌肉B、心脏和肺C、骨骼D、生殖器官
3、青春期内,男性和女性会出现的新生理现象是()
A、遗精和月经B、第二性征和肺活量变化
C、心输出量增加D、身高增加,体重增加
4、月经形成的原因是()
A、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B、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
C、卵细胞成熟D、子宫发育成熟
5、青春期是一个智力水平的()
A、高峰期B、基础阶段C、最后阶段D、启蒙阶段
6、以下各项不利于消除频繁遗精的是()
A、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B、集中精力学习,进行益智娱乐
C、注意清洁,不穿过紧内裤D、晚睡晚起
7、进入青春期男孩会出现遗精,这种现象属于()
A、病理现象B、异常现象C、特殊现象D、生理现象
8、女性在月经周期应注意()
①避免着凉②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③每天要用温水清洗外阴部,使用的毛巾和盆要清洁④要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⑤进行适当的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⑤
9、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
A、开始阶段B、发展阶段C、停止阶段D、最后阶段
10、下列属于青春期不正常心理现象的是()
A、强烈的独立意识B、内心世界逐渐复杂
C、具有性意识D、生活学习处处依赖家长和老师
11、女子出现骨盆宽大、乳腺发达、声调较高等第二性征是由于()
A、生长激素B、雌性激素C、雄性激素D、甲状腺激素
12、下列关于青春期脑发育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脑的内部结构功能不断分化发展B、大脑的兴奋性增强
C、脑容量显著增大D、脑的分析理解判断能力迅速提高
13、青春期间,人体形态结构功能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肺活量增加B、明显长高
C、心肌细胞数目增多D、脑容量增到95%
14、切除子宫后的妇女一般()
A、第二性征不正常B、不分泌雌性激素
C、第二性征正常D、不再排卵
15、男性两侧输精管被结扎后,生理上表现为()
A、不产生精子,第二性征改变B、产生精子,第二性征改变
C、不产生精子,第二性征不改变D、产生精子,第二性征不改变
16、当面临月经来潮和遗精时,我们应该怎样注意个人卫生?
17、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当有了愿意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18.认识自我:小时候,我们常会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抬起脸蛋,问着爸妈:“什么时候,我才能长得和你一样大?”而今终于长大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节拍:有的快,有的慢。不管你的节拍如何,你总会长大的!不要意味地羡慕别人,我们需要的是了解一些青春期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快乐地度过16岁的花季!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每个同学生命的起点都是___________,孕育生命的摇篮都是在___________。
(2)同学们进入青春期的第一个信号是___________。在这个时期,男、女同学都出现了正常的生理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春期是同学们一生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重要时期,因此应该集中精力学习。
(4)小明进入青春期,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你认为他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
①我已经长大,我的事不用你管;②内心世界复杂,不想跟家长交流;
③生活中的矛盾心理,主动与老师或家长交流;④我行我素,不听老师的劝告
19.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关键是( )
A. 优生B.晚育C.少生 D.晚婚
20.当今我国人口状况是()
A.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平衡B.出生率略小于死亡率C.增长速度变缓D.急剧增长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要解决粮食问题就可无限增长人口B.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C.人口猛增导致生态平衡失调D.人口猛增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22.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把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是,其中是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
优:70%以上
良:50%~70%
一般:50%以下
合作探究参与度
积极
一般
很少
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
35分钟以上
20~35分钟
20分钟以下
学习目标达成度
基本达到目标
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口的增长与控制”,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
一、设计思路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下册(江苏科技出版社)的内容。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本节内容的具体安排,在课堂设计中侧重于通过技能训练和体验教育加深情感教育。
1、技能训练(一):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合适的资料。学生在生活中对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认识由来以久,但是对因人口众多而带来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生存的问题并没有更深切的认识。因而在课前有针对性的布置学生查找一些资料,有利于在课前就加深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打下很好的伏笔。
2、情境导入:请学生做人口问题的讲解员,为大家介绍世界50亿、60亿人口的标志及中国人口12亿的标志。通过对3个人口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和中国人口数量的庞大及人口增长速度的迅速,以此唤起学生对人口过度激增的重视,便于将课堂教学内容从人口过度增长转入人口激增引起的社会、环境等问题中。使学生的关注角度能够比较顺利的从对人口数量问题的专注转入到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3、技能训练(二)及体验教育:学生自查资料的交流与分析。学生对人口数量激增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能对人口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呢?因此,我安排了学生交流和分析课前查找的资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能够针对相应的问题交流合适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交流和分析中就渐渐认识到了人口问题所面临的严峻局面。同时根据教材中的数据表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到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上中国与世界存在差异的原因。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看到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更加严重,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要去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想法。而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体验人口众多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为学生创建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所经历和即将面临的各种情境,如:升学、交通、住房、工作等。让学生讲述在生活中因人口众多而造成的种种不便,使人口问题从较大范围的自然资源、社会和环境问题转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对现状的紧迫感,从而把解决问题的想法上升为控制人口数量的强烈意愿。
4、技能训练(三)及政策引入:利用资料解决问题。在引入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之前,我先安排学生利用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来尝试解决控制人口数量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这两个方面综合在一起考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要学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共同考虑;学会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通过交流、分析、讨论后,认识到人口问题只是单方面控制是不够的,需要结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引出相关的国家政策,认识到国家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在兼顾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上制定并实施的。
5、技能训练(四)及情感升华:利用图表分析问题。回顾直方图的绘制方法,使学生能够利用直方图来分析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数量的增长发生了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图表绘制能力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并通过资料的分析认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对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为了使这些认识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认知,故安排学生将上一辈家庭成员的幼年时期、求学时期的生活情况与同辈的家庭成员或朋友的幼年及求学期间的生活情况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增强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的认同感;认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当务之急;最终认识到人类的生存是依赖于环境的;体会到解决人口问题对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从我国人口数量与世界人口数量的对比了解中,认识到我国人口现状。
2、从自然资源、个人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多角度了解人口过度增长的危害。
3、了解我国政府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系列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图表数据,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将图表中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图或直方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关注由于人口激增而造成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激发学生关注人口问题的热情,特别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的关注。
三、教材分析:
◆本节重点:
了解人口过度增长的危害,了解我国政府落实人口政策的系列措施。
◆本节难点:
学会绘出直方图进行分析,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
◆课时建议: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工作:
1、关中国和世界人口资料以及资源资料的查询。(报纸、杂志、互联网等)
2、寻找在现实生活中因人口众多而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压力。(升学、生活、住房、交通、购物、工作等方面考虑)
3、查找有关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质量的相关措施,并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作为初中生在提高人口素质中可以做哪些事情。
4、调查上一辈家庭成员的幼年时期、求学时期的生活情况及与同辈的家庭成员或朋友的幼年及求学期间的生活情况。
◆教师准备工作:
1、有关中国和世界人口资料以及资源资料的查询。
2、有关中国人口增长速度的统计材料。
3、自制PPT。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历史回顾:请学生做人口问题的讲解员,为大家介绍世界50亿、60亿人口的标志及中国人口12亿的标志。
1、1987年7月11日,南斯拉夫的一个婴儿降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并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亿大关.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EPA)倡议这一天为"世界50亿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口问题的重视。
2、1999年10月12日0时02分,一名3.6公斤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科舍沃医院降生,成为全球瞩目的大事。因为他的降生,地球人口达到了60亿。
3、1995年2月15日零点,北京妇产医院一个重3700克的婴儿出生,宣告中国第12亿个公民的到来。距1989年4月11日"11亿人口日"不足2000天,庞大的人口列车又增加了1亿名新乘客。
通过对3个人口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和中国人口数量的庞大及人口增长速度的迅速,以此唤起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二、资料分析及体验教育:
◆学生自查资料的交流与分析:
请学生介绍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找到的关于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问题的资料;关于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世界的自然资源的资料,同时请同学交流在看到这些资料时的感想。
◆教材中数据表的分析:
请学生通过比较数据表中有关人口与自然资源的数据,尝试找到中国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的人均拥有量的原因。
◆DIY体验人口众多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请学生介绍在现实生活中因人口众多而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压力(升学、生活、住房、交通、购物、工作等方面考虑)的事例,亲身体验人口膨胀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压力。
通过以上的资料分析和DIY的亲身体验,使学生真切的感受人口激增所带来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生存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解决人口问题刻不容缓。
三、技能训练及政策引入:
◆技能训练:
Q1: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的关系?及应该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Q2:作为中学生,我们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应该做些什么?
请学生利用课前查找到的相关资料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并尝试综合分析在控制人口数量和解决人口问题之间关系和应该考虑的其他因素(提示:优生、优育、政策鼓励等方面)。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运用材料的能力和综合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如果只是单方面控制是不够的,需要结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引出相关的国家政策。
◆政策引入:
为学生介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请学生讨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方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认同感。
四、技能训练及情感升华:
◆技能训练:
回顾直方图的绘制方法,请同学按照教材中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表”来绘制直方图,并根据所绘制的直方图进行讨论。
Q1:根据图表分析我国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数量的增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学生自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及时做评价,最终得出结论:“实施初期,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之后,逐渐趋于平稳。”
Q2:根据自己的体会,说说实施计划生育对家庭生活带来的好处。
请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上一辈家庭成员的幼年时期、求学时期的生活情况及与同辈的家庭成员或朋友的幼年及求学期间的生活情况的比较来说明实施计划生育对家庭生活带来的好处。
通过以上的技能训练及学生的亲身体会使学生真切认识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加强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
五、课后DIY的布置:
安排学生走访社区,了解该社区在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过程中都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社区的人口增长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