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历史教案:《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

发表时间:2021-11-06

高二历史教案:《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二历史教案:《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分析与思考】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18C末至19C以来文学艺术特别是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轨迹,点明其中的内在发展逻辑。⑴18C末19C初,受启蒙运动影响,理性主义盛行欧洲,崇尚理性的新古典主义艺术流派出现。但是,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失败,人们开始不再盲目相信理想,开始追求人类的内心感情,于是,所谓的浪漫主义流派在文学艺术领域盛行。⑵19C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期间,很多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批判和揭露社会丑陋现象,在文学艺术领域,以批判社会现实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流行。⑶20C以后,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是,社会也更加动荡,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使世界更加不安,人们心灵越来越空虚和迷茫,反对传统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流派开始出现于文学艺术领域。在此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印象画派、电影电视艺术等。

1、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文学成就:⑴西方文学:18C末到19C30年代,文学艺术家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19C中叶后,现实主义开始风行;20C,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⑵社会主义文学:20C,以苏联为代表,曾经繁荣一时。⑶亚非拉文学:产生了一些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作品。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课前导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把握三点

1、背景: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

2、特点: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②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3、代表:①雨果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②雪莱《西风颂》和《致云雀》、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③海涅《诗集》《旅行记》等,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二、“现实主义文学”把握三点

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wwW.jAB88.cOm

2、特点:①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②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3、代表:①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最著名。②英国狄更斯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③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理是俄国文学从模仿走向独创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死魂灵》。列夫·托尔斯泰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把握五点

1、背景:20世纪—-战争的幽灵、革命的暴力、科技的双刃剑、价值的迷失、未来的冲击。

2、20世纪西方文学:英国肖伯纳《苹果车》是一部抨击英国议会制的政治讽刺剧;法国罗曼·罗兰反对战争、支持苏联、参加反法西斯的群众运动,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3、现代主义文学:①社会背景: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两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②主要特征: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物;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语言无逻辑、或句法残缺、或以声音替代,晦涩难懂。③主要代表: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

4、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文学:①背景: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苏俄布尔什维克党文艺政策的正确指引。②基本特征是:遵循文学党性原则,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负有崇高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方法,同时吸收其他艺术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现手法;具有多样化的民族形式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内容。③主要代表: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20世纪的亚、非、拉美文学:①社会背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②主要代表:泰戈尔为印度现代民族主义奠定了基础,是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代表作《戈拉》。鲁迅的《呐喊》集。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整合拓展】

一、浪漫主义文学

1、特征:⑴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⑵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最本质的特征:主观性,即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注重内心生活的描写。

2、代表:⑴雨果: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⑵雪莱:①最具代表性佳作是《西风颂》;②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雨果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雪莱名言:①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②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③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等。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其代表作是叙事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使他“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二、现实主义文学

1、特征: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2、代表:⑴巴尔扎克:①自称是法国社会的书记员;②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誓愿:“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③《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⑵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①罗曼·罗兰称赞此书是“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书,是近代的《伊利亚特》”。②斯特拉霍夫评价: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⑶易卜生三幕剧《玩偶之家》: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曾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作用:①积极性:从不同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现存的社会弊端和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强烈的批判。②局限性:只是指出社会弊端,但并没有指出正确的道路;其所宣扬的自由和幸福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幸福,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现代主义文学:⑴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于传统。⑵代表:①《老人与海》;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②《等待戈多》:又译做等待果陀,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1969年获诺贝尔奖的评语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2、亚非拉民族文学:⑴泰戈尔:1913年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代表作《故事诗集》《新月集》等。⑵马尔克斯《百年孤独》:①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②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因此成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评论界称赞它为:“20C用西班牙文写作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而这部小说所采用的创作手法“魔幻现实主义”至此才广为世人接受。⑶索因卡:1986年成为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人。

★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是:1968年日本的川端康成。2012年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者是莫言,原名管谟业。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世纪世界文学多元化特点表现:①形式上: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都得到发展;②内容上:资本主义文学、社会主义文学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文学都有很大成就;③思想上:手法各异,但反映的思想内容都体现出时代性和多元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延伸阅读

高二历史文学的繁荣教案


1文学的繁荣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

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分析插图

问题探究

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亚非拉美文学成就。

情景再现

历史比较

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一,概述了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19世纪世界文学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文学领域出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主流。①概述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最初30年盛行的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英国诗人拜伦和雪莱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②概述了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第二,概述了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①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社会根源。②20世纪的苏联文学和亚非拉美的文学成就。这些成就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文学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20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还展现了现代文学的多元化景观。由于这一时期世界文学成就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一时期世界文学成就的感性了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增强在真、善、美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本课引言文字内容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和巴黎圣母院中发生的一段故事,它们分别出自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和法国作家雨果的笔下。这两部分内容旨在说明:世界近现代文坛群星璀璨、巨著纷呈,世界文学繁荣发展。建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你认为流行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的浪漫主义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如何,以及与其他文学的联系?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浪漫主义文学”。教材首先概要介绍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主要作者和作品。文学艺术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议教师在本目教学时首先增加马克思主义关于存在决定意识的理论,让学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文学艺术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帮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观察世界近代文学的发展变化过程,深入理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的社会背景。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点

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第二,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发展到顶峰。

(2)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创作出数量惊人的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著作。1831年,他完成了著名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它以离奇、紧张的故事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绚烂多彩的场面和浓郁的抒情气氛而成为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1862年,雨果又完成著名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冉阿让,小说的情节始于1815年滑铁卢战役,终于1832年法国六月起义,展现了一幅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悲惨世界》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但作者在探索社会问题出路时,更多地宣扬的是仁慈和宽恕、博爱和感化。

拜伦和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拜伦最重要的作品《唐璜》是一部诗体长篇小说,通过游记方式记述贵族青年唐璜在希腊、俄国和英国等地游历的冒险及爱情遭遇,广泛地反映了欧洲的社会生活,抨击了封建势力,讽刺了资产阶级的虚伪狡诈,热情地呼唤人民起来革命。他的诗歌洋溢着追求民主和民族解放的精神,饱含高昂的战斗激情。雪莱在政治上支持爱尔兰民族独立,赞赏法国大革命。他的诗歌音调优美,节奏明快,想象丰富。《西风颂》和《致云雀》等举世闻名。其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描绘了为人类“盗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最后依靠自然的力量获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满爱的光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了诗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的主要代表是海涅。其早期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例如《诗集》、《旅行记》等。他的代表作是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该诗描写了当时德国的现实,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同时,作者又不时地在现实与幻想的梦境间跳跃,幻想与现实如水乳交融,折射出作者对美好理想的热望和追求。

第二目“现实主义文学”。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并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现实主义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为特征。因此,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1)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点

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二,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2)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恩格斯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经历了拿破仑的兴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三个时期,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创作素材的丰厚积累,为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他所创作的系列小说《人间喜剧》以现实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狡诈和虚伪,真实描绘了法国社会生活。在《人间喜剧》中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最著名。《欧也妮·葛朗台》(1883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其主人公葛朗台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小说通过葛朗台的发家史及其女儿欧也妮·葛朗台的爱情、婚姻悲剧,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19世纪初期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以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巴黎社会为背景,以伏盖公寓(高里奥老头的寓所)和鲍赛昂夫人的客厅为舞台,描绘了贵族子弟拉斯蒂涅堕落的经历和高老头被女儿遗弃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的罪恶和道德的沦丧,形象地反映了贵族阶级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从而表现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狄更斯。狄更斯出身贫困,十分熟悉英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情节细腻感人,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大卫·科波菲尔》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也是公认的他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不仅可以全面地了解大卫曲折艰辛的身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他的一生道路了解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理是俄国文学从模仿走向独创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死魂灵》。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本目最后一段介绍了丹麦作家安徒生,挪威作家易卜生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及他们的代表作,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并肯定了这些文学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

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第一,浪漫主义作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现实的黑暗,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残余,同时也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

第二,现实主义作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同时,深切同情饱受辛酸苦难的劳动人民。

第三,以上所介绍的所有著名作家,他们都热爱祖国,热爱人类,都有强烈的正义感,都在用自己的笔来歌颂人类美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肮脏、邪恶的东西。他们的高尚品德激励21世纪的青年学生,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建议:可以请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浪漫主义文学流行于19世纪,那么,在此时,欧洲的历史特征是什么?其特点之一的“歌颂人的本能感情”与此时的历史有什么关系?19世纪3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在欧美文坛占主导地位的原因?教学时,还可以请学生阅读本目内容之后,提出自己尚不明白的历史问题,师生在解答疑问过程中完成本目学习任务。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人间喜剧》等文学名著,一方面加深对当时历史的理解,也可以利用影视资料为学生再现当时的历史,加深学生的印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文学作品和社会现实分析19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产生的影响。

第三目“20世纪的西方文学”。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世纪,但同时又充满令人心悸的动荡不安:战争的幽灵、革命的暴力、科技的双刃剑、价值的迷失、未来的冲击……这一切促成了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是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苹果车》是一部抨击英国议会制的政治讽刺剧。法国剧作家罗曼·罗兰反对战争、支持苏联、参加反法西斯的群众运动,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作家德莱塞,代表作《美国的悲剧》,突破了美国文坛的传统。尽管现实主义是人类文学史上生命力最强的创作方法之一,拥有一系列文学大师和经典,但它的辉煌毕竟属于19世纪。20世纪以后,历史的重心逐步转向悄然崛起的现代主义文学。在这个历史性交替的转变过程中,在现实主义作家的营垒中,分化出一批结合现代主义手法的大家。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位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并负重伤,还曾短暂赴华报道日本侵华战争。他的代表作是《老人与海》。作者那“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的生存信念,给人以一种深刻而带有悲怆意味的人生启示。

有关现代主义文学的定义建议请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

(1)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征

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然而伴随着这一过程,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均失去和谐存在的必然性;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文明的发展形成与人相对立的状态;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疑等。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便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物;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语言无逻辑、或句法残缺、或以声音替代,晦涩难懂。

(2)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

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剧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贝克特借《等待戈多》的两个流浪汉之口阐明“在人类的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这一戏剧主题。美国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被视为现代社会各种制度的本质寓言和缩影。

第四目“20世纪苏联和亚非拉美的文学”

(1)苏联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及其沿革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也为社会主义文学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之后,在布尔什维克党文艺政策的正确指引下,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迅速发展,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文学已进入了成熟和繁荣阶段。其基本特征是:遵循列宁提出的文学党性原则,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接受共产党领导,负有崇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方法,同时吸收其他艺术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现手法;具有多样化的民族形式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内容。

2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高尔基在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苏联文学的奠基人。奥斯特洛夫斯基则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以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了保尔·柯察金由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英雄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历程。小说感情真挚。(屏幕同步显示,伴配音──保尔·柯察金的名言)这一时期的苏联作家,以真实的笔触塑造了正面的英雄形象,我们可称之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53年斯大林逝世,随着苏联政治生活的重大变化,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中出现了一股被称为“解冻”的文学现象,它是以作家爱伦堡1954年5月发表在文学杂志《旗》上的一个中篇小说《解冻》为标志的。尽管这并不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但是由于它首先突破了斯大林时代那种描写工农业成就、歌颂英雄人物的固有模式,把爱情和个人幸福问题作为小说的主题,因而赢得了读者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小说的标题也就成了这一时期的象征。此后,创作题材趋于多样化,既有展示普通人日常生活和命运的作品,也有引起争论或批评的作品。从而造成文坛活跃与混乱并存的局面。

苏联文学的沿革,既反映了苏联社会的伟大思想性变革,又反映了苏联文坛活跃与混乱并存的局面,特别是其所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苏联社会深层次变化的风向标。

(2)20世纪的亚、非、拉美文学

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的繁荣伴随着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其主流都体现了反对殖民压迫、反对社会不公的爱国主义精神。出现了许多颇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泰戈尔是印度近现代文学的光辉代表,为印度现代民族主义奠定了基础。其代表作《戈拉》塑造了爱国的印度民族主义知识分子形象。泰戈尔是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鲁迅是中国文学革命的巨匠,他的《呐喊》集,昭示着中国新文学时代的到来。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描绘加勒比海沿岸小城百年孤独的原因及打破这种状态的途径。

在讲授这一部分教材内容时:第一,要从发展变化的观点出发,介绍现代文学的社会主义、西方的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和亚非拉美现代民族主义等文化。并以此为背景评价具代表性的文学家及作品,讲授时要注意各类型的历史环境、阶段性发展和艺术特征,还要注意彼此在发展中的相互借鉴,从而展现现代文学的多元化和交流、融合的趋势。

第二,向学生讲清我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已从世界现代文学艺术成果中汲取了必要的营养。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相互交融、吸收,从而相互生长、发展;在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上,应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逐步形成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两目的教学。建议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对世界近代文学知道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进入本课学习。你读过哪些19世纪的外国名著?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文学流派?各文学流派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对今后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思考分析我们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引言文字内容,你认为流行于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如何?以及与其他文学的联系?让学生在了解社会历史背景的情况下,了解文学发展、演变的过程,最终得出世界文学发展具有延续性和多元性的历史结论。

关于“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20世纪苏联和亚非拉美的文学”两目。教科书出示了四幅插图《海明威和鱼》《等待戈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泰戈尔》。展示了世界现代文学的多元化景观。教学时可以将四幅历史插图为本部分教学的一条线索,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性质、不同民族风格的文学,由此得出“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这一结论。也可以将《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等文学作品的片段让学生排练成文艺节目,进行表演,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了情操,也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最后小结可以利用、的内容进行。请学生阅读,然后完成其中的问题,活动过程请参见问题解答部分内容。

2.教学案例

案例一在介绍19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时,用多媒体屏幕显示两幅图片。

图片1:《巴黎圣母院》

这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的剧照,吉普赛卖艺女子埃思梅拉达和敲钟人在一起。

图片2: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雨果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用多媒体大屏幕播放《巴黎圣母院》电影,通过影片中对人物的刻画,加深学生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的理解。

案例二在介绍20世纪的苏联文学时,用多媒体大屏幕播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

(用多媒体投影屏幕同步显示,伴配音)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柯察金

四、问题解答

1.有人说这首诗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

解题关键:揭露腐朽黑暗的社会状况。

思路引领:从腐朽中看到生机,揭示出历史进步的必然性。

答案提示:同意。这是雪莱的一首抒情诗。它以寒冷的冬天比喻腐朽黑暗的社会状况,以明媚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比喻光明美好的未来,用冬去春来这一浅显的事理鼓舞人们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腐朽中看到生机。诗句充满高亢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揭示出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因而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2.你读过巴尔扎克的哪部小说,从中了解到当时法国社会的什么情况?

解题关键: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思路引领:反映现实,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

答案提示:《欧也妮·葛朗台》。19世纪初期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道德的沦丧,反映了贵族阶级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从而表现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

一、本课测评

1.19世纪世界文学呈现的主要流派有哪些?请各举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解题关键:19世纪世界文学。

思路引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两大文学潮流并存。

答案提示:流派: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

作家及其作品:雨果《巴黎圣母院》、拜伦《唐璜》。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2.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解题关键:工业化进程加快,动荡复杂的社会环境。

思路引领:反映现代人失望、迷惘、痛苦的精神生活危机。

答案提示:主要特征:①揭示周围世界的荒诞、冷漠、不可理解,以及人置身其中的孤独、焦虑、痛苦的情绪。②强调表现自我,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物;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语言无逻辑、或句法残缺、或以声音替代,晦涩难懂。

附件诗歌、小说与戏剧

简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通过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20世纪中叶新兴的荒诞派戏剧,让学生比较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兴起的社会背景,认识到一定的文学思潮的产生是一定社会发展的结果,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一、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诗歌1、背景:①人们对革命或改革后的欧洲状况普遍不满,对启蒙理性的失望;②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通过改革或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基本确立。知识分子大都受过启蒙思想的熏陶,曾是革命的热情拥护者。但革命后确立的新制度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对18世纪启蒙学者所鼓吹的自由民主思想的实践感到失望,革命时期欧洲动荡的社会现实,资本的剥削给人们带来的失望,文学艺术是现实的反映,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象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便应运而生。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一是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二是崇尚自由和解放,热情讴歌人民要求自由和民主的斗争。浪漫主义文学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在艺术塑造和个性表达方面强调自由追求,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顶峰。3、代表人物及作品①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人物简介: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10岁继承男爵爵位。他曾在哈罗中学和剑桥大学读书,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成年以后,正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的进步思想,使他接近英国的工人运动,并成为19世纪初欧洲革命运动中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战士。他的主要作品:《闲暇的时刻》(1807年)、《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1812年)、《异教徒》(1813年)、《唐璜》(未完成)。拜伦在英国文学史上素有“恶魔诗人”之称。拜伦巩固了诗坛地位,社会上却因私生活遭受越来越多的攻击,结婚一年多的妻子离他而去,使英国上层人士对他的攻击达到高潮,他素来不喜欢其伪善和冷酷,于是愤然移居意大利。1823年,希腊传来抗击土耳其斗争高涨的消息,拜伦放下写作中的《唐璜》,依然乘船去希腊,参加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数月过度劳累导致身体不支,一次又被大雨淋湿,终于一病不起,18245年4月19日逝世于希腊军中。希腊举国哀悼,将4月19日定为“国哀日”。人民为他服丧致哀,政府以隆重军礼向他遗体告别。他那些雷奔电激、波翻云涌的诗篇,生前便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他死后一百多年来仍在全世界传诵不衰。歌德说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拜伦为“思想界的君王”;鲁迅坦然承认:他自己早期对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②雪莱《西风颂》人物简介:雪莱(1794—1822),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富于反抗精神,深受卢梭等人思想影响,他以诗歌的形式抨击压迫和强权,召唤对于现实的变革。曾就读于著名的伊顿大学、牛津大学,由于思想叛逆,写反宗教的哲学论文被学校开除,投身社会后,又因为写诗鼓动英国人民革命及支持爱尔兰民族民主运动,被迫迁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仍积极支持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后来渡海遇风暴,不幸沉船溺水。终年不足30岁,葬于罗马。其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是《西风颂》(以西风扫落叶象征革命力量扫荡反动统治)。思考:拜伦和雪莱有什么相似的经历?文风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1)相似经历:两人都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且教育背景良好,而且又都因为写作反当局、反宗教的作品为权贵所不容,因此不得不先后流亡异国;(2)都是浪漫主义诗人,作品以渴望斗争、面向未来、崇尚自由和解放的精神为思想特征;(3)都积极参加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把诗歌的创作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不同点:拜伦的作品时常流露出忧郁的情绪,(课文关于二人的插图也反映不同的性格特征,拜伦更具有忧郁的气质)他笔下的英雄形象总是高傲、孤独的叛逆者,他们愤世嫉俗而又孤僻冷漠、坚定无畏而又阴沉冷酷(拜伦式的英雄),表现作者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也表现了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立和忧郁。雪莱的作品则体现了热情洋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的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对未来充满希望。4、影响①有力支持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②为欧洲文坛树立一面光辉的旗帜。二、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现实主义小说1、背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化在文学艺术上的表现。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赤贫化,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罪恶现象惊人增加。文学上,人们不满足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抗议和呐喊,而要求真实的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因此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风靡欧洲。

“批判现实主义”最早由高尔基提出来,他对其由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结合课后“知识链接”),但由于历史局限性,批判现实主义未能指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目的不是药彻底摧毁它,而是主张用阶级调和等方法改良。)2、巴尔扎克及其《人间喜剧》人物简介: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被誉为“小说界的拿破仑”,“小说的莎士比亚”等。练一练:(1)对于金钱,葛朗台的反应是“像人一样是活的,会动的”,“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繁殖”。(2)对于储藏室的钥匙贴身放着,还不时地用手抚摸。(3)对于他的妻子去世,他逼迫他的女儿放弃继承权,说:“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你欠我的还了我,这才叫做公平交易。“(4)对于临死之前,神甫为他做法事,他还想抢神甫的镀金十字架,却因为用力过度而一命呜呼。根据课本第76页小字部分的内容,讨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刻画人物的特点。特点:通过葛朗台这个形象可以看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很注重细节的描写,善于选取典型的生活现象,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提高了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3、托尔斯泰及其《战争与和平》人物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处女作中篇小说《童年》于1852年问世,早年相继写了中篇小说《幼年》《少年》以及一系列描写高加索战争和克里木战争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三、20世纪中叶新兴的戏剧1、荒诞派戏剧产生的社会背景荒诞派戏剧盛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西欧世界,哲学上用来形容个人在信仰破灭之后与生存环境脱节的尴尬难堪状态。认为现实世界是荒诞而不可救药的,人生是孤独的,一切追求都是未知数,荒诞派戏剧主要表现“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没有人去,也没有人来,真可怕”这样虚无荒诞的人生观。2、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贝克特“二战”留居巴黎,饱偿战争的悲伤,开始了对人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探求,《等待戈多》主要写两个流浪汉在荒凉的乡间土路上无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都未作交代。作者就是用这种怪异、离奇、荒诞的内容和形式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控制,表现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普通人的尴尬难堪的处境。剧中人对于戈多的徒劳等待,表现了西方人精神上的空虚以及对生活的无望和麻木,剧中人彼此间的不可分手离弃,则隐喻着西方人渐已丧失了独立、健全的人格,也反映了在冷漠的西方世界中人们的某种精神需要。表面上是在描写人生中乱七八糟的东西,实际上是力图抓住人类生存的最本质的方面。因此从上映起就反响热烈,一举成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三,概述了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①概述了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社会根源。②概述了20世纪的苏联文学和亚非拉美的文学成就。这些成就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文学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20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还展现了现代文学的多元化景观。由于这一时期世界文学成就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一时期世界文学成就的感性了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增强在真、善、美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②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问题探究:;

②情景再现:;

③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②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差距。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难点问题更是应该多角度进行解决。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初步把握本课概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导学生朗诵英国著名作家雪莱的诗《西风颂》: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师:1819年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漫步。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到了傍晚,暴风雨夹带着冰雹雷电倾盆而下,荡涤着大地,震撼着人间。大自然威武雄壮的交响乐,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奋笔疾书,谱写了不朽的抒情短诗《西风颂》。那么,这首诗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生: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师:说得很好。“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结尾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寓意深远,余味无穷,一百多年来成了人们广泛传诵的名言警句。那么“冬天”和“春天”分别有什么含义?

生:“冬天”象征着反动势力,寓意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春天”象征着新的生命的诞生,意味着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师:雪莱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作者在诗句中表达了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浪漫主义文学”。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问题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从产生和繁盛的时间来看

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文艺家就主张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19世纪30年代起成为文学的主流。

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并取代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流。

从兴起的社会根源来看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开始大量暴露出来,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迷茫痛苦而找不到出路。

从创作特点来看

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因对现实秩序不满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步骤如下:

1.教师列出探讨问题的角度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引导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讨论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学流派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三种。注意掌握每一流派的特点、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同时,也要注意俄国的普希金也属于浪漫主义代表,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则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杰出代表。另外,从教材中提到的作家中,分清哪些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1.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2)特点(3)作者和作品

2.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2)特点(3)作家与代表作

3.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20世纪的西方文学(2)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文学(3)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十、教学反思

结合你所了解的历史事实,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预习内容

(一)浪漫主义文学

请找出浪漫主义文学的时代背景和特点,并且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作品

(二)现实主义文学

请找出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背景和特点,并且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作品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找出20世纪的西方文学产生背景、主要特征以及代表性成就

2、找出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特征和代表性成就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2.认识上述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3.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第一目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启蒙思想幻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荡、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2、特点:

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③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19世纪30年代发展到顶峰。

3、作者和作品:

作者

国家

作品

主要内容

雨果

法国

《巴黎圣母院》

雪莱

英国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海涅

德意志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第二目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19世纪30年代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2、特点:

(1)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2)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3、作家与代表作:

作者

国家

作品

主要内容

巴尔扎克

法国

《人间喜剧》

狄更斯

英国

《大卫·科波菲尔》

普希金

俄国

《叶甫盖尼·奥涅金》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安娜·卡列尼娜》

安徒生

丹麦

《卖火柴的小女孩》

易卜生

挪威

《玩偶之家》

马克·土温

美国

《百万英镑》

第三目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20世纪的西方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早期)

作家

国籍

代表作

主要内容简介

萧伯纳

英国

《苹果车》

罗曼·罗兰

法国

《约翰·克利斯朵夫》

(2)现代主义文学:

1)产生背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

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化文明程度提高;

②两次世界大战威胁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

③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2)主要特征:

①强调集中表现自我;(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

②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③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文学家及代表作:

作家

国籍

代表作

主要内容简介

海明威

美国

《老人与海》

贝克特

爱尔兰

《等待戈多》

探究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从产生和繁盛的时间来看

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文艺家就主张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19世纪30年代起成为文学的主流。

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并取代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流。

从兴起的社会根源来看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开始大量暴露出来,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迷茫痛苦而找不到出路。

从创作特点来看

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因对现实秩序不满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2、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文学:

(1)特征:

①遵循列宁提出的文学党性原则,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

②接受共产党领导,负有崇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③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方法,同时吸收其他艺术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现手法;

④具有多样化的民族形式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内容。

(2)代表:

作家

代表作

主要内容简介

高尔基

《母亲》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1)特点: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人物及作品:

作家

国籍

代表作

备注

泰戈尔

印度

《戈拉》

鲁迅

中国

《呐喊》集

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

索卡因

尼日利亚

《森林之舞》

《阿凯的童年》

(三)反思总结

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学流派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三种。注意掌握每一流派的特点、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同时,也要注意俄国的普希金也属于浪漫主义代表,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则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杰出代表。另外,从教材中提到的作家中,分清哪些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四)当堂检测

1.“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恩格斯这里说的作品是()

A.《西风颂》B.《唐璜》

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

2.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相比,在文学表现方法上最大的区别是()

A.反映社会现实B.集中表现自我

C.意识的延续占主导地位D.语言风格上大不一样

3.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上述引文主要指出了(

A.启蒙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B.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

C.绘画艺术的局限性

D.现代荒诞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4.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相同点是()

A.揭露社会问题

B.热衷于塑造正面和赞美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

C.鼓吹暴力革命

D.崇尚理性正义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B.《等待戈多》为现代主义作品

C.《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用现代主义手法创作的

D.《苹果车》是一部现代主义作品

6.(2009·安徽)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D.《等待戈多》

7.(2009·广东)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A.现代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印象主义

8.(2009·天津)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它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9.(2009·江苏)某学者准备给中学生作有关欧美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学作品,其中与报告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1CBBAD6ABBB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的表现有()

①语言为反传统的习惯

②故事情节开头和结尾没有一个明显的理由

③故事的背景不明确,使读者不能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2.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②深入挖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③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④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有一作家在小说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没有标点,不分段落,充分体现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据此,你认为它属于哪一文学流派()

A.古典主义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D.魔幻现实主义

4.关于下列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巴黎圣母院》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

B.德国歌德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充分表达了浪漫主义爱国情怀

C.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无情揭露了美国社会中的弊端

D.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实主义作品

5.在19~20世纪的欧洲文坛上()

①古典主义注重抒发个人思想感情

②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

③浪漫主义文学表现主观思想和个人感情

④现实主义文学着力批判社会黑暗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是()

A.对现实的不满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

B.对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的描绘

C.对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赞扬

D.对封建统治阶级黑暗统治的强烈谴责

7.2008年北京奥运会,牵动着亿万人们的心。普罗米修斯冒险盗来天火,造福人类,也成为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最早的灵感。英国雪莱曾经以一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享誉文坛。这部巨著反映了()

A.时人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

B.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C.作者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D.作者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8.一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他阅读了《巴黎圣母院》、《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悲惨世界》等一系列相关的作品。依据你的判断,他研究的课题可能与哪一文学流派有关()

A.解冻文学B.古典主义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

9.有一位作家在其作品中用了大量篇幅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情节淡化,时空错位,你认为该作品应该属于那一文学流派()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

二、材料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形成是社会对文学的必然要求的结果。现实主义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物挤压下的各种心态,并倡导社会改良。

材料二作为创作方法和艺术精神,现实主义早在古希腊文学中就已经存在,即使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也为现实主义的繁荣做了准备,它是现实的创造,也是历史的继承。

──以上材料均摘自《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流派的特点。

(2)举出两位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作品

(3)依据材料二,我们是否认为现实主义流派在古希腊已经形成?为什么?

(4)综合两则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高二历史教案:《美国的建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英国对殖民地的压制和盘剥;北美独立战争;美国1787年宪法和联邦政府成立。

2.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而且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美国联邦宪法,使学生认识到:1781年宪法虽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经过几次修改,至今仍在使用。

3.通过对北美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立在奴役基础上的殖民统治迟滞了北美社会的进步,违背了北美人民追求民族自立的愿望;美国的建立,体现了时代的进步;落后地区、民族的人民也有生存权和发展权,只要敢于斗争,坚持不懈,就能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赢得民族和国家的新生;自强不息是一个民族、国家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

教学建议

关于导入的教学建议

针对学生对现代美国的了解较多的现实,教学可从当今美国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地位入手,从而引导学生走进200多年前的独立前后的美国。也可从介绍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华盛顿、美国的国旗入手。还可从本节的阶段特征与知识归纳入手。

教材地位分析

北美独立战争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伟大的历史事件,是“美国的第一次革命”。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从这场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它给欧洲中等阶级敲响了警钟。

重点分析

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把握战争性质、历史意义,了解战争进程的关键;而1787年宪法则是了解美国政体、政治的突破口。所以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是本节的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通过教材阅读、图片、文字资料的提供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因素之间的关系,探寻共同规律。通过图片(如:早期殖民扩张图、英国在北美的拓殖图、北美独立战争形势图等)、文字资料(教材中《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和潘恩的《常识》)和教学课件(见媒体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性质、意义,分析、评价1787年宪法。在分析、评价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和资产阶级的作用时,要注意从时代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避免把其保守性简单归结为阶级的局限性(因为,当时北美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作为正在上升的革命阶级领导了独立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其阶级局限性,表现出更多的革命精神,因而获得更多的革命成果)。

难点分析

对宪法的评价。1787年宪法体现独立革命的重大成就,使联邦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基础上,给美国带来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此宪法,使学生懂得一定的历史现象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难点突破方案

《1787年宪法》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字、《1787年宪法》的文字性材料(即参、众两院的选举办法),了解美国政治的民主性、阶级性、种族性;重点通过图示法介绍美国行政、司法、立法机构的建设、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1787年宪法》的精髓是“三权分立” (图示详见课件):即“制约与平衡”(它是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体现)。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节 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

难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美国国旗导入本节的教学,“请同学介绍一下美国国旗的含义”。美国国旗记载着美国由13个州扩张演变为50个州的历史,也纪念着最初英国殖民统治下的13个州参加独立战争并最终为赢得独立做出的贡献。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2.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按教材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内容请学生归纳,也可换一种方法,例如给出几段原始材料,通过学生分析理解,归纳出独立战争爆发的深刻根源。

材料一 北部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中部殖民地,以农业为主,土地肥沃,被称为“面包殖民地”。南部殖民地,盛行资本主义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主要作物是烟草、蓝靛,有一批“蓝靛百万富翁”

材料二 166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国船只运输,一切物品只能运往英国。1765年的《印花税法》规定,所有的印刷品、商业单据、法律证件等都要缴纳印花税。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段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同学们能否从中分析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原因?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归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激化致使战争一触即发。

3.独立战争的经过。建议教师给学生一段时间阅读教材关于战争进程的有关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总结独立战争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最好制作一张大事年表。其中包括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和第二届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约克镇大捷,战争胜利结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等几个要点。

4.1787年宪法。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建议教师通过原始材料的分析加深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理解。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摘录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设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证国内安宁,规划共同国防,增进一般福利,使我们自己和我们后代得到自由和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第1条

第1节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第2节第1款 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第3款 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应按照本联邦内各州的人口分配。这种人口

的决定,除全部自由人外,应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这种自由人中

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级的人口,不包括未纳税的印第安人……

第3节 第1款 联邦参议院应由每州两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由州议会选出,其任期为六年……

第2条

第1节 第1款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的任期定为四年……

第2节 第1款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服阶段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第3条

第1节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两者的法官,只要能忠于职守,即应继续在职……

教师可就以上这些材料,提问学生,该宪法中规定的建国目的是什么?政府的组成形式是什么?有哪些权力?国家职权由哪三个部门分掌?如何评价这部宪法?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完成教学。

5.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对美国本身的发展和对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重大影响两方面分析。

教学设计思想

利用现实社会生活中美国的影响入手,结合大量的图片、文字、网上资料,创设历史学习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完成知识的识记、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流露。

高二历史教案:《美苏争霸》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二历史教案:《美苏争霸》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知识网络

一、美苏争霸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

2、重要原因:苏联实力的增强

3、历史原因: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

4、直接原因: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

二、美苏争霸的经过(三个阶段)

㈠第一阶段:50年代中-60年代初

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中-60年代初

领导人

赫鲁晓夫

艾森豪威尔、肯尼迪

战略态势

美攻苏守,优势在美

争霸政策

与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主要通过缓和手段与美国争霸(与美国相比,苏联实力仍有差距)

艾森豪威尔“软化”政策和肯尼迪的“和平战略”

⑴实质:是在实力地位基础上灵活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⑵特点:①“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

②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口号下,对社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政策调整的原因

经济恢复,军事实力增强,加入争霸行列

①经济: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与美差距缩小;

②军事:常规实力增强;

③核武器: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实力相对削弱

争霸特点

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

重大事件

缓和

1959.9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

⑴背景: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

⑵内容: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不诉诸武力

⑶影响:①促使美苏关系暂时缓和,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

②美国实际上承认苏美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

紧张

①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

影响:美苏关系进入新的僵持时期

②柏林墙事件(1962.8)

A.背景:第二次柏林危机后,东柏林地区居民不断逃往西柏林

B.概况:

C.影响:导致柏林人民基本人权受到极大损害

③古巴导弹危机

A.背景:①1959.1卡斯特罗建立了古巴革命政权

②苏联军事援助古巴并建立导弹基地

B.概况:

C.结果:苏联被迫将导弹撤出古巴(原因: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劣势)

㈡第二阶段:60s初—70s末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阶段

第二阶段:60s初—70s末

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

尼克松

战略态势

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争霸政策

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目的:用“缓和”来麻痹西方国家,为苏联赢得时间加强军事和经济实力),在亚非积极扩张

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实行尼克松主义(“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

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

⑴原因:

①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

②战略核武器与美国大致平衡

⑵表现:

①在亚非拉取得二十多个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

②70S末,出兵阿富汗(苏霸权主义的顶峰)

⑶影响:

①使苏联在国际上陷入空前孤立

②使苏联陷入经济危机边缘

⑴原因:

①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欧共体、日本经济崛起的冲击;1973年石油危机;陷入越战泥潭)

②越战大大消耗国力,军事实力相对下降

③为了保住霸权

④苏联在战略武器上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

⑵表现:

①调整外交政策: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

②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

③谋求与中国谈话

④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目的: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在争夺同时,希望用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束缚苏联)

争霸特点

总体趋向缓和(直接对峙、激化矛盾的情况不显著)

美苏缓和的重大事件

缓和

⑴背景:美苏都推行“缓和”战略(缓和也是争夺世界霸权的一种形式。缓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⑵表现:

①1963、1968年先后签订……

②1972年两国签署第一阶段……

③两国首脑一系列互访和会谈……——高潮

④1973、1975年共同参加……

更隐蔽的进攻方式

思想文化渗透、和平演变

第三阶段: 80年代~90年代初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阶段

第二阶段:60s初—70s末

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

里根、布什

战略态势

美攻苏守,苏最终解体,优势在美

争霸政策

“新思维”,实行全面收缩

里根主义: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

布什:“渐变”,“合作”(多以“缓和”促苏联演变)

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

⑴原因:

①全球争霸消耗国力;

②体制僵化导致经济衰退

⑵表现:戈尔巴乔夫执政,提出“新思维”理论

①美苏对话(1987年签定>、1985—1988年签定43个双边协议

②放松对东欧控制,并最终退出

③从阿富汗撤军

④改善中苏关系

⑴原因:

①经济复苏并持续发展。

②苏联经济则陷入困境

⑵表现:

A、⑴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

①军事上提出灵活反应战略,重夺军事优势

②1983年“战略防御计划”(目的)

③意识形态的宣传大战

B、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

①支持苏联国内改革

②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条件左右苏联改革

争霸特点

美国态度强硬,苏联全面收缩,最终“和平演变”

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A、美苏关系演变的影响:

消极:⑴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⑵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⑶两极格局解体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①冷战思维仍然存在

②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矛盾激化

③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

积极:⑴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

⑵美苏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B、启示:

①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

③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

④综合国力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道路。

⑤必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疑难解析

1、美苏争霸的概况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阶段

战略态势

原因

重大事件

50年代中-60年代初

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

赫氏推行与美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争夺世霸的政策

缓和③赫氏访美

紧张①第二次柏林危机

②古巴导弹危机

60年代中-70年代末

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苏:①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

②推行积极进攻战略。

美:①经济增长趋缓

②越南战争泥潭

缓和:1972年尼克松访苏

1975年欧安会召开

紧张: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80年代

美攻苏守,优势在美

苏:①经济困难

②戈氏放弃争夺策略

美:①经济复苏

②里根采取强硬态度

美:①里根主义②星球大战

苏:①从阿富汗撤军

②放松对东欧控制

③中苏关系正常化

第二次缓和《中导条约》

总结

美苏对峙互有攻守

争霸政策随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而变化

争霸重点在欧洲

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国际力量的对比,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和科技力量,

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时,要注意发展综合国力。片面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对比是难以持久的。

2、合作探究:试述在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它们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国家

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80年代

美国

孤立、反对中国

原因:敌视社会主义,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

关系正常化

原因: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与中国关系时好时坏

原因:仍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苏联

苏中关系恶化

原因: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

对中国军事威胁,酿成边境冲突

原因:对外扩张

同中国改善关系

原因:全面收缩

3、尼克松主义:

⑴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⑵内容:

①调整与欧、日、中国的的关系,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

②维持与苏联的均势,从实力出发,以谈判为手段, 继续与苏展开争霸斗争。

⑶实质: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已有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策略。

基础金题

1.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C.德意志的民族分歧 D.东西德的正式分裂

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与美争霸,对外扩张 B.联合第三世界,孤立美国

C.打击资本主义,维护社会主义 D.打击美国,压制中国

3.在美苏争霸中,苏联采取进攻战略的顶峰是

A.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B.苏联入侵阿富汗

C.苏联把导弹运入古巴 D.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

4.下列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的是

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状态

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陷于僵局,随时有爆发危机的可能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立

5.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下列各项与形成这种态势有关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滞胀”

B.马歇尔计划成为美国经济的负担

C西欧、日本加紧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D.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影响

6.促使美苏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与中国关系如何 B.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7.以下涉及美苏争霸的内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美苏关系的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B.战后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直接交战

C.美苏之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

D军备竞赛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

8. 这幅漫画不能直接反映出的信息是

A.世界曾到了核战争的边缘 B.美苏争霸的优势在美国

C.美苏争霸威胁到世界和平 D.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

9.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墓志铭上写到:“历史给予的最高荣誉是和平缔造者的称号。”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尼克松在位期间改善了中美关系;将侵越美军撤出越南;在美苏争霸中,一面进行争夺,一面以谈判代替对抗。尼克松为中美、中苏关系的缓和作出了贡献,这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但尼克松并不是和平的缔造者,他本质上仍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是美国霸权政策的当时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