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历史教案:《美国的建立》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

发表时间:2021-11-08

高二历史教案:《美国的建立》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教案:《美国的建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英国对殖民地的压制和盘剥;北美独立战争;美国1787年宪法和联邦政府成立。

2.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而且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美国联邦宪法,使学生认识到:1781年宪法虽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经过几次修改,至今仍在使用。

3.通过对北美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立在奴役基础上的殖民统治迟滞了北美社会的进步,违背了北美人民追求民族自立的愿望;美国的建立,体现了时代的进步;落后地区、民族的人民也有生存权和发展权,只要敢于斗争,坚持不懈,就能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赢得民族和国家的新生;自强不息是一个民族、国家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

教学建议

关于导入的教学建议

针对学生对现代美国的了解较多的现实,教学可从当今美国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地位入手,从而引导学生走进200多年前的独立前后的美国。也可从介绍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华盛顿、美国的国旗入手。还可从本节的阶段特征与知识归纳入手。

教材地位分析

北美独立战争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伟大的历史事件,是“美国的第一次革命”。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从这场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它给欧洲中等阶级敲响了警钟。

重点分析

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把握战争性质、历史意义,了解战争进程的关键;而1787年宪法则是了解美国政体、政治的突破口。所以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是本节的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通过教材阅读、图片、文字资料的提供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因素之间的关系,探寻共同规律。通过图片(如:早期殖民扩张图、英国在北美的拓殖图、北美独立战争形势图等)、文字资料(教材中《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和潘恩的《常识》)和教学课件(见媒体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性质、意义,分析、评价1787年宪法。在分析、评价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和资产阶级的作用时,要注意从时代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避免把其保守性简单归结为阶级的局限性(因为,当时北美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作为正在上升的革命阶级领导了独立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其阶级局限性,表现出更多的革命精神,因而获得更多的革命成果)。

难点分析

对宪法的评价。1787年宪法体现独立革命的重大成就,使联邦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基础上,给美国带来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此宪法,使学生懂得一定的历史现象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难点突破方案

《1787年宪法》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字、《1787年宪法》的文字性材料(即参、众两院的选举办法),了解美国政治的民主性、阶级性、种族性;重点通过图示法介绍美国行政、司法、立法机构的建设、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1787年宪法》的精髓是“三权分立” (图示详见课件):即“制约与平衡”(它是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体现)。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节 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

难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美国国旗导入本节的教学,“请同学介绍一下美国国旗的含义”。美国国旗记载着美国由13个州扩张演变为50个州的历史,也纪念着最初英国殖民统治下的13个州参加独立战争并最终为赢得独立做出的贡献。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2.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按教材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内容请学生归纳,也可换一种方法,例如给出几段原始材料,通过学生分析理解,归纳出独立战争爆发的深刻根源。

材料一 北部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中部殖民地,以农业为主,土地肥沃,被称为“面包殖民地”。南部殖民地,盛行资本主义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主要作物是烟草、蓝靛,有一批“蓝靛百万富翁”

材料二 166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国船只运输,一切物品只能运往英国。1765年的《印花税法》规定,所有的印刷品、商业单据、法律证件等都要缴纳印花税。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段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同学们能否从中分析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原因?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归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激化致使战争一触即发。

3.独立战争的经过。建议教师给学生一段时间阅读教材关于战争进程的有关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总结独立战争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最好制作一张大事年表。其中包括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和第二届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约克镇大捷,战争胜利结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等几个要点。

4.1787年宪法。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建议教师通过原始材料的分析加深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理解。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摘录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设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证国内安宁,规划共同国防,增进一般福利,使我们自己和我们后代得到自由和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第1条

第1节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第2节第1款 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第3款 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应按照本联邦内各州的人口分配。这种人口

的决定,除全部自由人外,应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这种自由人中

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级的人口,不包括未纳税的印第安人……

第3节 第1款 联邦参议院应由每州两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由州议会选出,其任期为六年……

第2条

第1节 第1款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的任期定为四年……

第2节 第1款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服阶段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第3条

第1节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两者的法官,只要能忠于职守,即应继续在职……

教师可就以上这些材料,提问学生,该宪法中规定的建国目的是什么?政府的组成形式是什么?有哪些权力?国家职权由哪三个部门分掌?如何评价这部宪法?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完成教学。

5.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对美国本身的发展和对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重大影响两方面分析。

教学设计思想

利用现实社会生活中美国的影响入手,结合大量的图片、文字、网上资料,创设历史学习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完成知识的识记、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流露。

相关阅读

高二历史教案: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华盛顿的成长历程,认识影响华盛顿思想变化的时代背景。了解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认识华盛顿个性特点及其领导组织才能与独立战争胜利的内在联系性。了解华盛顿在独立战争胜利后主动引退的史实,认识华盛顿的伟人风范;了解华盛顿担任总统期间的政治活动,认识其坚定的共和思想和高超的领导才能。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影视资料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教师应注重历史人物学习的现实意义,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华盛顿的思想及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华盛顿在领导美国独立战争中所表现出的非凡勇气和卓越的指挥才能,使他无愧于"美国之父"的荣誉,而他的奉献、坚韧和宽容精神,更是他留给人们的精神遗产。通过了解华盛顿的伟大贡献,正确认识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必然性及与华盛顿个人功绩之间的辩证关系。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1874

《美国的建立》教学设计


《美国的建立》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
难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美国国旗导入本节的教学,“请同学介绍一下美国国旗的含义”。美国国旗记载着美国由13个州扩张演变为50个州的历史,也纪念着最初英国殖民统治下的13个州参加独立战争并最终为赢得独立做出的贡献。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2.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按教材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内容请学生归纳,也可换一种方法,例如给出几段原始材料,通过学生分析理解,归纳出独立战争爆发的深刻根源。
材料一北部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中部殖民地,以农业为主,土地肥沃,被称为“面包殖民地”。南部殖民地,盛行资本主义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主要作物是烟草、蓝靛,有一批“蓝靛百万富翁”
材料二166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国船只运输,一切物品只能运往英国。1765年的《印花税法》规定,所有的印刷品、商业单据、法律证件等都要缴纳印花税。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段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同学们能否从中分析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原因?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归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激化致使战争一触即发。
3.独立战争的经过。建议教师给学生一段时间阅读教材关于战争进程的有关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总结独立战争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最好制作一张大事年表。其中包括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和第二届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约克镇大捷,战争胜利结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等几个要点。
4.1787年宪法。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建议教师通过原始材料的分析加深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理解。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摘录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设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证国内安宁,规划共同国防,增进一般福利,使我们自己和我们后代得到自由和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第1条
第1节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第2节第1款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第3款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应按照本联邦内各州的人口分配。这种人口
的决定,除全部自由人外,应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这种自由人中
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级的人口,不包括未纳税的印第安人……
第3节第1款联邦参议院应由每州两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由州议会选出,其任期为六年……
第2条
第1节第1款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的任期定为四年……
第2节第1款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服阶段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第3条
第1节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两者的法官,只要能忠于职守,即应继续在职……
教师可就以上这些材料,提问学生,该宪法中规定的建国目的是什么?政府的组成形式是什么?有哪些权力?国家职权由哪三个部门分掌?如何评价这部宪法?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完成教学。
5.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对美国本身的发展和对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重大影响两方面分析。

教学设计思想
利用现实社会生活中美国的影响入手,结合大量的图片、文字、网上资料,创设历史学习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完成知识的识记、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流露。

高二历史教案:《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分析与思考】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18C末至19C以来文学艺术特别是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轨迹,点明其中的内在发展逻辑。⑴18C末19C初,受启蒙运动影响,理性主义盛行欧洲,崇尚理性的新古典主义艺术流派出现。但是,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失败,人们开始不再盲目相信理想,开始追求人类的内心感情,于是,所谓的浪漫主义流派在文学艺术领域盛行。⑵19C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期间,很多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批判和揭露社会丑陋现象,在文学艺术领域,以批判社会现实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流行。⑶20C以后,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是,社会也更加动荡,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使世界更加不安,人们心灵越来越空虚和迷茫,反对传统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流派开始出现于文学艺术领域。在此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印象画派、电影电视艺术等。

1、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文学成就:⑴西方文学:18C末到19C30年代,文学艺术家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19C中叶后,现实主义开始风行;20C,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⑵社会主义文学:20C,以苏联为代表,曾经繁荣一时。⑶亚非拉文学:产生了一些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作品。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课前导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把握三点

1、背景: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

2、特点: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②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3、代表:①雨果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②雪莱《西风颂》和《致云雀》、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③海涅《诗集》《旅行记》等,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二、“现实主义文学”把握三点

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2、特点:①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②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3、代表:①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最著名。②英国狄更斯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③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理是俄国文学从模仿走向独创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死魂灵》。列夫·托尔斯泰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把握五点

1、背景:20世纪—-战争的幽灵、革命的暴力、科技的双刃剑、价值的迷失、未来的冲击。

2、20世纪西方文学:英国肖伯纳《苹果车》是一部抨击英国议会制的政治讽刺剧;法国罗曼·罗兰反对战争、支持苏联、参加反法西斯的群众运动,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3、现代主义文学:①社会背景: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两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②主要特征: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物;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语言无逻辑、或句法残缺、或以声音替代,晦涩难懂。③主要代表: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

4、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文学:①背景: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苏俄布尔什维克党文艺政策的正确指引。②基本特征是:遵循文学党性原则,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负有崇高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方法,同时吸收其他艺术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现手法;具有多样化的民族形式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内容。③主要代表: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20世纪的亚、非、拉美文学:①社会背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②主要代表:泰戈尔为印度现代民族主义奠定了基础,是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代表作《戈拉》。鲁迅的《呐喊》集。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整合拓展】

一、浪漫主义文学

1、特征:⑴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⑵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最本质的特征:主观性,即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注重内心生活的描写。

2、代表:⑴雨果: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⑵雪莱:①最具代表性佳作是《西风颂》;②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雨果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雪莱名言:①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②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③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等。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其代表作是叙事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使他“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二、现实主义文学

1、特征: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2、代表:⑴巴尔扎克:①自称是法国社会的书记员;②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誓愿:“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③《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⑵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①罗曼·罗兰称赞此书是“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书,是近代的《伊利亚特》”。②斯特拉霍夫评价: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⑶易卜生三幕剧《玩偶之家》: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曾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作用:①积极性:从不同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现存的社会弊端和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强烈的批判。②局限性:只是指出社会弊端,但并没有指出正确的道路;其所宣扬的自由和幸福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幸福,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现代主义文学:⑴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于传统。⑵代表:①《老人与海》;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②《等待戈多》:又译做等待果陀,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1969年获诺贝尔奖的评语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2、亚非拉民族文学:⑴泰戈尔:1913年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代表作《故事诗集》《新月集》等。⑵马尔克斯《百年孤独》:①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②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因此成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评论界称赞它为:“20C用西班牙文写作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而这部小说所采用的创作手法“魔幻现实主义”至此才广为世人接受。⑶索因卡:1986年成为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人。

★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是:1968年日本的川端康成。2012年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者是莫言,原名管谟业。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世纪世界文学多元化特点表现:①形式上: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都得到发展;②内容上:资本主义文学、社会主义文学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文学都有很大成就;③思想上:手法各异,但反映的思想内容都体现出时代性和多元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高二历史教案:《美苏争霸》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二历史教案:《美苏争霸》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知识网络

一、美苏争霸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

2、重要原因:苏联实力的增强

3、历史原因: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

4、直接原因: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

二、美苏争霸的经过(三个阶段)

㈠第一阶段:50年代中-60年代初

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中-60年代初

领导人

赫鲁晓夫

艾森豪威尔、肯尼迪

战略态势

美攻苏守,优势在美

争霸政策

与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主要通过缓和手段与美国争霸(与美国相比,苏联实力仍有差距)

艾森豪威尔“软化”政策和肯尼迪的“和平战略”

⑴实质:是在实力地位基础上灵活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⑵特点:①“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

②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口号下,对社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政策调整的原因

经济恢复,军事实力增强,加入争霸行列

①经济: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与美差距缩小;

②军事:常规实力增强;

③核武器: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实力相对削弱

争霸特点

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

重大事件

缓和

1959.9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

⑴背景: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

⑵内容: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不诉诸武力

⑶影响:①促使美苏关系暂时缓和,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

②美国实际上承认苏美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

紧张

①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

影响:美苏关系进入新的僵持时期

②柏林墙事件(1962.8)

A.背景:第二次柏林危机后,东柏林地区居民不断逃往西柏林

B.概况:

C.影响:导致柏林人民基本人权受到极大损害

③古巴导弹危机

A.背景:①1959.1卡斯特罗建立了古巴革命政权

②苏联军事援助古巴并建立导弹基地

B.概况:

C.结果:苏联被迫将导弹撤出古巴(原因: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劣势)

㈡第二阶段:60s初—70s末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阶段

第二阶段:60s初—70s末

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

尼克松

战略态势

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争霸政策

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目的:用“缓和”来麻痹西方国家,为苏联赢得时间加强军事和经济实力),在亚非积极扩张

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实行尼克松主义(“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

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

⑴原因:

①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

②战略核武器与美国大致平衡

⑵表现:

①在亚非拉取得二十多个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

②70S末,出兵阿富汗(苏霸权主义的顶峰)

⑶影响:

①使苏联在国际上陷入空前孤立

②使苏联陷入经济危机边缘

⑴原因:

①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欧共体、日本经济崛起的冲击;1973年石油危机;陷入越战泥潭)

②越战大大消耗国力,军事实力相对下降

③为了保住霸权

④苏联在战略武器上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

⑵表现:

①调整外交政策: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

②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

③谋求与中国谈话

④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目的: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在争夺同时,希望用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束缚苏联)

争霸特点

总体趋向缓和(直接对峙、激化矛盾的情况不显著)

美苏缓和的重大事件

缓和

⑴背景:美苏都推行“缓和”战略(缓和也是争夺世界霸权的一种形式。缓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⑵表现:

①1963、1968年先后签订……

②1972年两国签署第一阶段……

③两国首脑一系列互访和会谈……——高潮

④1973、1975年共同参加……

更隐蔽的进攻方式

思想文化渗透、和平演变

第三阶段: 80年代~90年代初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阶段

第二阶段:60s初—70s末

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

里根、布什

战略态势

美攻苏守,苏最终解体,优势在美

争霸政策

“新思维”,实行全面收缩

里根主义: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

布什:“渐变”,“合作”(多以“缓和”促苏联演变)

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

⑴原因:

①全球争霸消耗国力;

②体制僵化导致经济衰退

⑵表现:戈尔巴乔夫执政,提出“新思维”理论

①美苏对话(1987年签定>、1985—1988年签定43个双边协议

②放松对东欧控制,并最终退出

③从阿富汗撤军

④改善中苏关系

⑴原因:

①经济复苏并持续发展。

②苏联经济则陷入困境

⑵表现:

A、⑴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

①军事上提出灵活反应战略,重夺军事优势

②1983年“战略防御计划”(目的)

③意识形态的宣传大战

B、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

①支持苏联国内改革

②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条件左右苏联改革

争霸特点

美国态度强硬,苏联全面收缩,最终“和平演变”

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A、美苏关系演变的影响:

消极:⑴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⑵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⑶两极格局解体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①冷战思维仍然存在

②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矛盾激化

③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

积极:⑴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

⑵美苏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B、启示:

①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

③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

④综合国力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道路。

⑤必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疑难解析

1、美苏争霸的概况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阶段

战略态势

原因

重大事件

50年代中-60年代初

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

赫氏推行与美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争夺世霸的政策

缓和③赫氏访美

紧张①第二次柏林危机

②古巴导弹危机

60年代中-70年代末

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苏:①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

②推行积极进攻战略。

美:①经济增长趋缓

②越南战争泥潭

缓和:1972年尼克松访苏

1975年欧安会召开

紧张: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80年代

美攻苏守,优势在美

苏:①经济困难

②戈氏放弃争夺策略

美:①经济复苏

②里根采取强硬态度

美:①里根主义②星球大战

苏:①从阿富汗撤军

②放松对东欧控制

③中苏关系正常化

第二次缓和《中导条约》

总结

美苏对峙互有攻守

争霸政策随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而变化

争霸重点在欧洲

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国际力量的对比,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和科技力量,

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时,要注意发展综合国力。片面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对比是难以持久的。

2、合作探究:试述在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它们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国家

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80年代

美国

孤立、反对中国

原因:敌视社会主义,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

关系正常化

原因: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与中国关系时好时坏

原因:仍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苏联

苏中关系恶化

原因: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

对中国军事威胁,酿成边境冲突

原因:对外扩张

同中国改善关系

原因:全面收缩

3、尼克松主义:

⑴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⑵内容:

①调整与欧、日、中国的的关系,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

②维持与苏联的均势,从实力出发,以谈判为手段, 继续与苏展开争霸斗争。

⑶实质: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已有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策略。

基础金题

1.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C.德意志的民族分歧 D.东西德的正式分裂

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与美争霸,对外扩张 B.联合第三世界,孤立美国

C.打击资本主义,维护社会主义 D.打击美国,压制中国

3.在美苏争霸中,苏联采取进攻战略的顶峰是

A.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B.苏联入侵阿富汗

C.苏联把导弹运入古巴 D.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

4.下列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的是

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状态

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陷于僵局,随时有爆发危机的可能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立

5.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下列各项与形成这种态势有关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滞胀”

B.马歇尔计划成为美国经济的负担

C西欧、日本加紧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D.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影响

6.促使美苏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与中国关系如何 B.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7.以下涉及美苏争霸的内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美苏关系的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B.战后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直接交战

C.美苏之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

D军备竞赛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

8. 这幅漫画不能直接反映出的信息是

A.世界曾到了核战争的边缘 B.美苏争霸的优势在美国

C.美苏争霸威胁到世界和平 D.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

9.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墓志铭上写到:“历史给予的最高荣誉是和平缔造者的称号。”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尼克松在位期间改善了中美关系;将侵越美军撤出越南;在美苏争霸中,一面进行争夺,一面以谈判代替对抗。尼克松为中美、中苏关系的缓和作出了贡献,这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但尼克松并不是和平的缔造者,他本质上仍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是美国霸权政策的当时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