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历史教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

发表时间:2021-12-31

高三历史教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三历史教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

2、利用图片,中共“一大”到“三大”会议决议等史料,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3、提问、启发、讨论、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前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伟大历史意义。

4、比较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异同,认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3、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4、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2、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3、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4、回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程,培养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培养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图片、历史歌曲、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

①基本按照本课引言的写法导入。

②利用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言导入:

一、五四风雷:

(一)、原因

1、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巴黎和会(1919.1~6月):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所谓“和平会议”,实质是宰割战败国、进行分赃的会议,其目的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27个战胜国的代表1000人参加,其中全权代表70人。苏俄没有受到邀请,德国作为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美、英、法、意四大国操纵会议。4月28日的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国联盟约》。6月28日,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2)中国正义要求遭拒绝:

中国曾经在战争期间对德宣战,也算是战胜国之一,因而也派外交总长陆征祥率领代表团6人(另外五人分别是: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组、驻美公使顾维钧)出席了会议。

中国代表向巴黎和会提出希望条件七条:

一、废弃势力范围;

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

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

四、撤销领事裁判权;

五、归还租借地;

六、归还租界;

七、关税自由权。

接着,在中国旅欧学生要求下,中国代表又向巴黎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

但是,这个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却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和会”议长克里蒙梭以其不在和会权限之内,拒绝讨论第一项和第二项内容;山东问题,日本在战争中获得的权益已由英、法、意得以承认,以及中日双方曾有的换文,故日本拒绝交还在山东的特权。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使深受帝国主义欺压的中国人民长久积压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开始了。

(二)、爆发:

1、时间:1919年5月4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其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

(三)、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与主力

阶段

时间

运动中心

主力

第一阶段

5月4~6月初

北京

学生

第二阶段

6月5日后

上海

工人阶级

(四)、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为:①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③拒签和约。

(五)、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3)作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走上了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

(4)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诞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

2、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5、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

(二)、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共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4、主要内容:

①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制定党的纲领: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即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③明确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5、、诞生的意义:

(1)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

(2)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3)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纲领。

4、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的主要活动:这是教材中[历史纵横]的内容。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①组织工作:陈独秀专职做党的工作,准备成立执行委员会;

②政治工作:部署工人运动;

③思想宣传工作:出版关于共产主义的书籍。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1、合作条件:

①中共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如二七惨案)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中共“三大”的决定: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③共产国际的指导。

(2)合作的标志: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

(3)合作结果: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两党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二)、国民大革命运动(1924~1927年)

(1)兴起:通过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1925年)

(2)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年)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结果:

①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势力(即三排挡军阀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国民政府中心由广州迁到武汉(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③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3)失败:

▲标志: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原因:①中外反动势力的支持;

②国民党右派的背叛;

③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④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相关知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标要求: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复习内容: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
复习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复习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五四风雷
1、五四运动的原因背景
1.国际
2.国内
3.导火线
2、五四运动的过程
阶段时间中心主力斗争形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3、五四运动的结果和意义
结果:初步胜利(表现)
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_________的革命运动。
②促进了_________的传播。
③是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思考:21世纪的青年学生要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①_________广泛传播并日益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②_________、陈独秀等人的积极活动。
③_________的帮助。
2、一大
①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_________秘密举行,后又转到浙江嘉兴_________。
②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_________”;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中央局,选举_________为书记。
③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
①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三大通过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②实现:1924年,_________在广州召开有共产党参加的国民党一大。
③意义: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开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超的到来。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高潮)
①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_________、孙传芳、_________等北洋军阀。
②进程:北伐军歼灭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_________。
3、国民革命失败
①原因:_________干涉,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_________、汪精卫制造分裂,叛变革命;陈独秀烦了_________机会主义错误。
②标志: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合作探究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2“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材料3“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请回答:
(1)材料1中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它的导火线是什么?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2)结合材料3,概括材料2中“全市罢工”的结果?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3)概述该运动的历史意义?

2.中共诞生与民主革命纲领
阅读材料:
材料1我们党的纲领如下:A.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军队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B.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C.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没收一切生产资料。——《中共“一大”当纲》
材料2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联合展现里奋斗的目标是:
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㈢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共和国。——《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
回答:(1)从革命目标看,材料1和材料2有何不同?

(2)材料2的内容是否表示中共放弃了“一大”制定的奋斗目标?证据是什么?

(3)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是什么?
3.国共合作的原因及影响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有何影响?

4.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名称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前途革命范畴革命任务革命性质社会性质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知识检测:
1.某电视剧剧组拍摄《中国崛起》时有一组“中国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大事回放”场景,我们可断定入选的是 
A.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B.武昌起义、中共诞生
C.五四运动、长征胜利 D.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成立
2.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它发生在十月革命后B.它的发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
C.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D.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4.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5.《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B.L917年C.1920年D.1924年
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这里的“新”最主要体现在
A.以反封建斗争为目标B.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
C.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D.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7.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根据国情对中国革命所进行的可贵探索表现在
 A.宣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 B.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
 C.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D.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想
8.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蒋介石在日记里可能涉及的事件是
A.参加北伐战争B.拒绝张杨兵谏
C.组织徐州会战D.组织对红军第五次围剿
9.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其“失败”是指
A.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共内部占了上风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10.国民大革命成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新的起点,其因素包括①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②大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③人民群众普遍受到了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洗礼④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扩大⑤中共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知识拓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所以近代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种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民主革命之所以区别为旧式和新式两个阶段,根本原因在于领导阶级的改变。无产阶级是否担负起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是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所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表现在:
(1)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并登上历史舞台。此后,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革命,这是以前中国革命中所没有的。
(2)指导思想: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与此前指导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相比,是最革命、最科学的。
(3)革命的前途:此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社会,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是要把中国建设成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4)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国民大革命:
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的各个革命阶层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起点1924年国共合作的实现,终点1927年“七一五”政变。阶段特征:两大矛盾的汇流集中体现为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国人民的抗争是在国共两党的共同领导下进行;主要以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抗争的两大指导思想;中国社会各革命阶级和阶层组成统一战线,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中国人民的抗争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势力,但最终归于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的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涉及到的内容多,有七大历史事件;篇幅长;跨度大,从1919年——1949年;课时少。倘若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程序实施教学,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杂乱而枯燥;教师实施起来,要么无限制的拖延教学课时,要么紧紧张张仓仓促促的完成上课任务。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这是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普遍面临的困惑.
新的历史课程与过去历史课程相比,重大变化就是教材编排体系的变化和规定时限的模块式教学,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注重模块的整体设计和教材内容的整和,凸显教学的计划性和整体性.过去翻开教材就讲,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面面俱到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历史课程改革.

知识与能力:
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关无产阶级或中国共产党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作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抗日战争的路线、解放战争的战略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迎合时代的潮流,实事求是和果断正确的处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
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
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如北伐战争的失败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抗日根据地遭到日寇大“扫荡”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时,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培养学生学会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教学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红军长征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遵义会议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成长壮大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采用情景问题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组照片,可以是历史的真实照片、或是反映历史的一组邮票、或是选取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几幅浮雕,还可以用教材中比较典型的图片等素材。然后提出问题1:你从每一幅画面中,分别解读到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出了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图片信息后,设置问题2:如果将这一组图片作为整体进行解读,我们又可以获取什么信息?从而以此导入新课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在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归纳补充的基础上,对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作出解释。同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用图示法进行板书。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那学生对第3、4课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和整体印象。示意如下:
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无产阶级的政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
革命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内战争)
土地革命(第二次国内战争)
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红军长征
(1921年——1949年)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战争)

二.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五四运动、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等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整和在一起成为一个背景小专题,既要显示他们的共性,也要区别个性,还要突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现状开始分析,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主力军、思想指导、领导核心、革命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与区别。如下示意:
(一)革命对象:主要是分析1919年——1949年,给中国带来黑暗的中外反动势力,主要是使学生明白五四运动等重大事件的基本社会背景。示意如下: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国民党发动派日本帝国主义
(五四运动、共产党的诞生、北伐战争)(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

国民党反动派
(解放战争)

(二)革命的主力军:一战期间中国民族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壮大了中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的救治中国的黑暗,于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历史的必然。又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并不充分,所以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仅仅依靠工人阶级是不够的,所以到农村去,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如下:

无产阶级初步显示力量工农群众大力支持革命主要依靠农民革命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三)革命指导思想:中国的知识分子用西学改造中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并成功的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产生毛泽东思想,最终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具有马克思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了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中国

共产党成立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四)革命的领导核心
国共合作共同领导: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五)革命的目标:通过反封建、反帝国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目标
反封建反帝国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
反帝国主义:抗日战争
反官僚资本主义: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的经过,教师也尽量将其内容进行合理整和。充分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图片和地图的能力,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小结。
五四运动的经过,注意导火线、运动地点中心从北京到上海的变化和与之相关联的运动主体,从学生到工人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学生与工人阶级在运动中不同作用;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注意它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和制定的最高目标和最低纲领即可;北伐战争注意了解国共合作的模式,学生们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其利与弊,进一步理解共产党对两党的合作模式,其实是没有什么选择的。另外也要了解北伐战争由高潮走向失败的直接和深层次的原因。
关于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经过,教师可以并在一快儿讲解。利用教材中四幅地图:1929——1932年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和三大主力挺进中原示意图。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通过这四幅地图的变化,描述共产党四次革命战略中心的变化。即革命中心从中国南方和东南方,经过了长征后,战略转移到华北,解放战争又南下中原。问题2:通过第一幅图,我们不难知道,土地革命形势,曾经一片红火?为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武装起义的失败、从城市到农村道路的正确和土地改革等几方面加以分析。问题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放弃南方根据地革命,进行长征?长征的主要的路线图为什么偏西?问题4:革命形势由图二至图三的转变,主要是什么事件?共产党在华北为什么又能如此迅速的开辟和发展抗日根据地?问题5:共产党由抗战时的不到中国半壁江山的地盘,并且主要在农村,却在解放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就出现图四的革命形势,并短短的三年时间解放整个中国大陆,又是为何?
这种设计模式,很显然在加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同时,又提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事件的高度,显得气势磅礴,学生学习起来,既增强了兴趣,理解起来有高度也有深度。还节省了教学时间。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共产党召开的会议。历史上的会议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内容。为此,可以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几次会议整和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首先,在学生了解具体的内容之前,要求学生思考:依据常理,中国共产党召开重大会议,可能会在面临什么问题的时候?很显然,要么是革命的危急时分,要么是准备革命的战略转移,或者面临重大事件。解决这个问题后,接下来就让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面临革命危急和转移具体在哪几个时段?只要学生真正理解了会议召开的背景后,会议的内容的理解也就顺理成章,会议之间也不容易相互混淆。教师小结如下:

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
讨论与国民党合作的问题——中共“三大”
危急时分:被迫长征和长征初期的重大伤亡——遵义会议
战略转移:从土地革命向抗日战争转移——洛川会议
由抗日战争向国内战争转移——中共“七大”
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七届二中全会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这个问题的设计应尽量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和世界史中去理解。为此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倘若将1949年前后的中国作一比较,你觉得最大的变化是哪些方面?问题2.这个重大成就的取得,你觉得主要归功于什么因素?问题3.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后,给整个世界会带来什么变化?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小结:
(1)新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历史的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严重束缚着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最腐朽的上层建筑,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源。只有推翻三者的统治,中国的生产力才能获得解放,中国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
屈辱独立自主
专政民主
分裂基本统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世界历史的带来变化。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3)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小结。
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今天让我们铭记这一段历史,继承先烈们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21世纪的超越而努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

(2)利用图片,中共“一大”到“三大”会议决议等史料,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3)提问、启发、讨论、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前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伟大历史意义。

(4)比较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异同,认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3)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4)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2)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3)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4)回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程,培养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培养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图片、历史歌曲、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

基本按照本课引言的写法导入。

利用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言导入:

一、五四风雷:

(一)、原因

1、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巴黎和会(1919.1~6月):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所谓“和平会议”,实质是宰割战败国、进行分赃的会议,其目的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27个战胜国的代表1000人参加,其中全权代表70人。苏俄没有受到邀请,德国作为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美、英、法、意四大国操纵会议。4月28日的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国联盟约》。6月28日,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2)中国正义要求遭拒绝:

中国曾经在战争期间对德宣战,也算是战胜国之一,因而也派外交总长陆征祥率领代表团6人(另外五人分别是: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组、驻美公使顾维钧)出席了会议。

中国代表向巴黎和会提出希望条件七条:

一、废弃势力范围;

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

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

四、撤销领事裁判权;

五、归还租借地;

六、归还租界;

七、关税自由权。

接着,在中国旅欧学生要求下,中国代表又向巴黎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

但是,这个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却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和会”议长克里蒙梭以其不在和会权限之内,拒绝讨论第一项和第二项内容;山东问题,日本在战争中获得的权益已由英、法、意得以承认,以及中日双方曾有的换文,故日本拒绝交还在山东的特权。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使深受帝国主义欺压的中国人民长久积压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开始了。

(二)、爆发:

1、时间:1919年5月4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其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

(三)、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与主力

阶段

时间

运动中心

主力

第一阶段

5月4~6月初

北京

学生

第二阶段

6月5日后

上海

工人阶级

(四)、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为: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五)、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3)作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走上了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

(4)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诞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

2、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5、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

(二)、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共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4、主要内容:

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制定党的纲领: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即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明确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选举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5、、诞生的意义:

(1)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

(2)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3)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纲领。

4、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的主要活动:这是教材中[历史纵横]的内容。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组织工作:陈独秀专职做党的工作,准备成立执行委员会;

政治工作:部署工人运动;

思想宣传工作:出版关于共产主义的书籍。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1、合作条件:

中共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如二七惨案)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的决定: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国际的指导。

(2)合作的标志: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

(3)合作结果: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两党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二)、国民大革命运动(1924~1927年)

(1)兴起:通过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1925年)

(2)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年)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结果:

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势力(即三排挡军阀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国民政府中心由广州迁到武汉(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3)失败:

标志: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支持;

国民党右派的背叛;

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教后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五四运动

爆发的条件及导火线;经过及初步胜利;历史意义

通过对五四运动等史实的分析,以及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开端的历史结论,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等内在关系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间相互影响的认识能力.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情境再现

通过对五四运动以及北伐战争的讲述,激发学生肩负民族重托,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爱国热忱.使学生认识: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许多仁人志士曾百折不挠,付出巨大的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从而激发学生为国效力的责任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历史条件;中共“一大”成立及意义;中共“二大”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国民政府成立;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中共的诞生、国共合作和战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1课时

距今89年前的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发生在89年前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是指什么事?

一.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兴起的条件:

政治:北洋军阀统治:专制、卖国、混战

经济: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十月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外交: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经过:中心(北京→上海);

斗争主力(学生→工人)

(3)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绝和约签字

(4)意义:性质

各阶层作用

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诞生条件:

(1)思想条件

(2)阶级基础

组织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经过:中共一大召开:

党纲

中心任务

机构

(2)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

(3)意义: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

(1)条件:

主观

客观

(2)标志:国民党一大(1924,广州)

(3)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五卅运动和国民政府成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2.北伐战争

(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结果:革命势力发展长江流域,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4)影响:

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汉口、九江、湘鄂赣三省

帝国主义:寻找新的代理人

革命阵营内部:发生危机,蒋介石反革命面貌暴露

3.大革命失败:

(1)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失败原因:

客观: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强大;国民党背信弃义、突然袭击革命

主观:中共缺乏经验;共产国际指挥失误;革命后期陈独秀放弃领导权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世界革命范畴看,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2)从革命的领导和前途来看,不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是为进一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扫清道路。

(3)从其作用来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以上三个条件都是以往历史所不具备的新因素,因此,五四运动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例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A.它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B.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解析]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的不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首次登上政治舞台,并实际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答案]B

2.国共两党为何要实现合作?

必要性:一战后,中国又回到了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军阀割据连年战争,使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共在开展工人运动中,深刻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可能性:孙中山等一贯坚持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且当时国民党在社会上有一定威信,在南京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国共合作有利于扩大革命力量。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例2]孙中山之所以能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实现伟大的转变,最根本的原因是

A他具有坚定的民主革命精神B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C共产国际的帮助D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解析]回答本题关键抓住“根本”二字。根本原因一定是内因。B项是直接原因,CD项是外因。

[答案]A

3.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主要原因有哪些?

(1)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各革命阶级的团结一致。(2)北伐军将士的英勇奋战

(3)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配合(4)北伐战争目的和方针正确

(5)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例3]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比较,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

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本题为比较选择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概念和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对比北伐战争和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找出各自依靠的力量。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地方军阀,而北伐战争依靠的是革命武装国民革命军。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