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

发表时间:2021-12-31

高三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三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掌握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应用反抗的事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分析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拓展:通过分析通过分析在这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两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学生的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2.在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同时通过对欧美俄日等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加深学生爱国注意情感。

3.通过对战中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告诉学生们要珍惜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WWw.jAB88.coM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二、难点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言:由前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引出课题。

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与日本在外交上出现一个重大事件,这也直接导致中日关系更加恶化。中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遭日本巡逻艇冲撞,中方船长被日本政府逮捕扣押。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然而厚颜无耻的日本政府竟然宣称钓鱼岛的主权归他们。

2.导入新课: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从未宣称过拥有钓鱼岛的主权。那么,我们究竟是什么时候被暂时夺去钓鱼岛的主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二、教授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亚洲: 朝鲜: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直接原因)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欧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2.过程

日本政府

时间

战役

清军

战争结果

正式宣战

1894年7月

丰岛海战

8月迎战

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第一阶段

1894.9

平壤战役

失利,弃城逃走,退回国内

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

1894.9

黄海大战

保船避战,退守威海卫

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

第二阶段

1894.9

辽东战役

献船逃敌

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1895.2

威海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威海卫被攻陷。战争结束,清军惨败。

3.后果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签订

内容:

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钓鱼岛)

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特权: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

提问:(根据《马关条约》的内容,你能不能分析出它对中国的影响?)

割地:中国的领土与主权的严重丧失。

赔款:加重中国人民负担;清政府举借外债,列强对中国控制加强。

开埠:列强势力深入中国内陆。

特权: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深远影响:对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国人,国内掀起救亡运动的高潮。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对日本:增强日本侵略力量,促进日本国内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也使得日本对外扩张更加张狂。

对远东格局:“大陆政策”向前推进一步,日本控制了朝鲜。日本国际地位上升,中国下降。

对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思考:战争失败原因是什么?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主要活动:反抗帝国主义。

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首先,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的尖锐,能够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是,扶清灭洋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战斗纲领。扶清容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朝统治的警觉;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说明义和团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但是列强对此并不满足,妄图进一步瓜分中国。(根本原因)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侵略的斗争日益加深。如口号“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直接原因)

(2)经过(1900~1901)【不计为教学重点,学生自主学习】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给了西方列强侵略借口。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打击侵略者。八国联军增派兵力,7月占领天津,随后再次向北京进犯。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3)后果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

赔款:本息共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抵押,中国财政被列强控制。

在北京设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成为“国中之国”。

拆北京至大沽炮台,京津到山海关一带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严惩反帝官吏,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参加反帝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相关阅读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与理解:

识记: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义和团与清军的抵抗。

(2)综合应用与拓展:

A.分析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受屈辱的原因

B.结合现实问题,探讨近代中国的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分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在本课时实施研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辨证观、主次矛盾观、联系法、对比法;

(3).情感体验:民族自尊心、痛恨罪恶、追求正义与和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战争性质,将其升华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祖国的未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坚定的使命感。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结合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你知道这幅对联说的是谁吗?至今,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依然威严地屹立在黄海海面上。你看:他头戴花翎,手举望远镜、海风猎猎,披风飘飘;他曾有过两次获救的的机会,可是,他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我在阵地在”的豪迈篇章。……今天,如果你来到刘公岛,你会看见他——邓世昌,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男儿!

思考与判断:为什么说日本发动这场甲午中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7——1895年2月

2.背景: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不断膨胀,制定了“大陆政策”,利用朝鲜爆发起义,挑起战争

3.经过:主要战役及民族英雄

(1)丰岛海面之战

(2)平壤战役——左宝贵

(3)黄海大战——邓世昌

(4)旅顺、大连战役

(5)威海卫战役

4、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5.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八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2.《辛丑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1)内容: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允许名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2)影响: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3.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此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南京条约》中被迫割让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以附属岛屿,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相继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而《马关条约》则赔款2亿两白银。清政府为偿付巨额赔款,一方面加紧搜刮人民,另一方面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南京条约》开放东南沿海五口通商,《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一步向内深入。

(4)《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适应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西方列强援引“利益均沾”条款获取同样利益。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榨取巨额利润,并且利用关税特权,严重排挤和摧残着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以上四个方面比较可以看出,《马关条约》在每个方面对中国的侵略都比《南京条约》更加深化,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例1]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趋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领土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解析]不同时期条约的内容,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南京条约》签订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的侵略方式主要是对外进行商品输出。而《马关条约》签订时的19世纪末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一时期列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资本输出。

[答案]D

2.列举19世纪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最主要影响。

(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例2]《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完全确立,指的是清政府将所有的国家主权都丧失殆尽,但依然又保留了政府机构,完全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答案]C

3.如何评价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

(1)这个口号是在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形势下提出的。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化,即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2)局限性:“灭洋”具有盲目排外,“扶清”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人们对清政府施展种种阴谋手段的警觉,最后上当受骗,被清政府所出卖,成为义和团的一个沉痛教训。

[例3]下列结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析]本是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结合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进行分析、评价。此题可用排除法来解决。D项的迷惑性最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确实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扶清”却不能反映当时中国社会依然存在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一组主要矛盾。

[答案]D

学习历史、反思历史、借鉴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开创未来。今天,我们学习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段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吸取经验教训,这样,先辈所受的屈辱和所流的血泪才是有价值的。也只有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发展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和平崛起的宏伟目标。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史实
2.了解两次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及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3.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活动一:
(一)、结合书本P58页的内容以及下面的图示,简要概括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导火线):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
结果:
完成下面的表格,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项目内容影响和危害
割地
赔款
开埠
投资设厂
思考讨论:有人说“《马关条约》签定,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结合条约内容,你认为“新“在什么地方?
活动二:
(一)、结合书本内容,概括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借口):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
结果:

完成下面的表格,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内容影响

思考探究:1。面对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军民分别作出了什么反映?

2.从1840—1901年间,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A.赔款两亿两白银
B.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开通商品岸
D.割让台湾
2.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辛卫条约》中最能说明清王朝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
C.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
D.在北京设立“使馆界”
材料一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主要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对象。
材料二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同现在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相比有何区别?

(2)从中国近代被迫开放到现代主动对外开放,这一重大政策的演变说明了什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理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分析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及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育和成长。
2.过程与方法
结合侵华条约的内容,探究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通过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加深对列强侵华战争危害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读和分析相关历史材料,掌握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并确立的过程,理解列强的侵华把中国一步一
步推向灾难的深渊而理解中国的战败源于社会制度的腐朽。
通过中国军民在外来侵略面前的英勇斗争,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
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已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国际地位下降,同时也标志外国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而《辛丑条约》的签订,则表现了清政府对于外国列强对中国利益攫取要求的迎合,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这两个条约内容和危害的理解,认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中国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有重要意义。
难点:①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可以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②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以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和以前历次不平等条约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导入新课:
展示吉田松阴画像,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引言,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蓄谋已久。适当补充材料,进一步说明日本侵华战争蓄谋已久。(或者探究问题:中国在洋务运动后实力上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经过30年发展的中国为何在外国侵略,甚至是日本侵略面前失败。)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利用导入所用材料并补充有关战前日本的实力及对战争的准备得出结论,突出日本发动战争的蓄谋已久。
(2)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及中国军民抗争:
利用甲午中日战争ppt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战争阶段,讲述爱国军民的英勇斗争可结合录像资料和图片等加以渲染。
在平壤战役中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可借助黄海激战的有关录像剪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提出问题:在他们的身上反映了中国人的什么精神?
通过图片“旅顺大屠杀”以及外国人士对旅顺大屠杀的目击回忆材料,讲述旅顺大屠杀过程,进一步认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讨论、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进一步认识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通过出示《马关条约》签订场面图片和材料,表现侵略者的骄横、清政府的软弱,再次体会弱国无外交。
(4)《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通过《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的对比;分析列强在华办工厂的危害,解释“资本输出”的概念,来理解认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内涵。(也可以列出表格,让学生对比,回答“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阅读,感受台湾人民不甘屈服的反抗斗争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顽强意志和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让学生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感受。
利用教材中的漫画图《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体会《马关条约》的影响,同时导出“八国联军侵华”一目。
3.学习“八国联军侵华”一目
(1)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阅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义和团运动为什么是反帝爱国运动?如何看待“扶清灭洋”口号?
运用材料研习法,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斗争的特点。客观评价义和团的作用。
(2)八国联军侵华过程
利用ppt地图讲述八国联军侵华过程,运用图片讲述义和团战士、清军爱国将士的抗争。
教师适当补充图片,利用说明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1)《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影响。
提出问题:总结《辛丑条约》和前面所学过的条约相比较,其内容特点是什么?(更
突出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政治要求)
(2)《辛丑条约》危害及影响:
补充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分析哪些内容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探究“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可以和前几次不平等条约相互比较,从条约内容上体会半殖民地程度的深化。
小结:
从甲午中日战争起,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被中国人民粉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它们却驯服了清政府,使之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也促进了中国的志士仁人进一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学习评价
完成和。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蓄谋侵略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而蓄意发动。
2.过程
①日军准备: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起义被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②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这一年农历甲午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③退出朝鲜: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④黄海大战
a.中方损失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
b.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不许出海迎敌。
c.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⑤进攻中国
a.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b.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朝鲜海域。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不久中国就丧失了制海权,主要是因为:清政府腐朽。
3.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①内容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日本可以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记忆方法:割赔开厂。
②影响
a.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b.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d.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e.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f.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垄断集团和军阀集团相互勾结,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极大鼓吹对扩张;战前日本制定了所谓“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积极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①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大力推行“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决定中日战争势必发生。
②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③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④朝鲜农民起义是导火线。
2.影响
①负面影响:即《马关条约》的影响。
②正面影响
a.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真正觉醒的开端,改革成为全社会一一致的呼声。
b.孙中山开始建立革命团体,发动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
c.清政府开始进行改革,变法维新的主张开始得以实施。
d.清政府决定编练新军。
《在《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哪一项?原因是什么?
1.最能体现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2.原因:这主要要从资本主义本身发展阶段去考虑。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决定其对外侵略相应进入新阶段。《马关条约》签订于19世纪末,这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已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这就是“新阶段”的含义(即帝国主义要求的是资本输出和侵略瓜分世界)。
同时,这一项也是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特征的变化。列强利用这一条,在中国“合法”地“经营了许多工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与廉价劳动力,并以此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这一项也是对中国民族工业(或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为不利的一项。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发展趋势是: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1.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到国外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2.资本输出: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
结合日本的地理、历史状况分析日本富有侵略性的原因?
1.地理:日本是岛国,多地震,资源短缺,市场狭小,因此日本统治者从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就强烈意识到,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对扩张,掠夺邻国的土地和资源,建立独占的销售市场。日本的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和朝鲜。
2.历史: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许多武士出身的改革派成了新官僚集团的重要成员,封建武士道精神和资本主义的侵略要求结合起来,形成了穷兵黜武的扩张特征。
例题:19世纪末,有人题楹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楹联所指的战争是(C)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例题:在《马关条约》中,是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C)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例题: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趋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D]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领土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解析]不同时期条约的内容,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南京条约》签订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的侵略方式主要是对外进行商品输出。而《马关条约》签订时的19世纪末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一时期列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资本输出。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1.主观方面:清政府力量弱。
2.客观原因:日本实力强大,准备充分。
3.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政府清政府打不过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
4.外部原因:帝国主义力图瓜分世界,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反分中国的狂潮。
②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加深。
③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2.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2.直接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带有盲目仇外的弱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容是: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
例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C)
A.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B。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C.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其直接目的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3.过程
①发动战争
a.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b.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②顽强阻击
a.在廊坊附近,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顽强阻击八国联军。使八国联军退回天津。
b.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打击侵略者。
③攻陷北京
a.八国联军增派兵力,1900年7月,占领天津。随后再次向北京进犯。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b.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的司令部,就设在北京紫禁城内。
④妥协投降
a.慈祥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
b.慈祥太后在途中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4.结果:1901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
①内容
a.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c.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海岸线的战略要地。
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记忆方法:改兵民禁赌。
②影响
a.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b.“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c.清朝腹地京津地区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d.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e.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f.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1898年,义和团运动得到了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这主要是因为它:以打击西方侵略者为主。
《辛居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至大沽[之间的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主要是指: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最能反映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
导致清政府在历次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了解中外反动势力在镇压人民反抗上的共同点,认识到它们逐渐勾结在一起。
例题:《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答案]C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完全确立,指的是清政府将所有的国家主权都丧失殆尽,但依然又保留了政府机构,完全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例题: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他们对义和团乃至平民百姓进行了疯狂屠杀,大批官署、寺庙、民屋被付之一炬,紫禁城、三海颐园、坛庙陵寝、官署民屋等处大量珍宝财富、文物古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北京第二次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洗劫,第一次是在(B)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例题: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下列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A)
A.《辛丑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
例题:外国列强在中国取得下列特权,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C)
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②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军④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A.④③①②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
例题: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表明列强(D)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及力量弱小。义和团运动是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没有统一的指挥。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或说没有先进阶级领导)
4.外部原因:帝国主义帮助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
在屡遭侵略的封建社会后期,农民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依然是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不能制定科学的革命纲领,其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历史证明,农民阶级不可能自已解放自己,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为无产阶级忠实的同盟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确认识帝国主义侵华在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苦难同时,对封建自然经济解体所起的积极作用,认识到这是建立在非正义基础之上的客观进步性。
列强在不同历史时期侵华目的、侵华特征、侵华方式的变化
1.侵华目的的变化
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以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
②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目的是扩大资本输出,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以镇压义和团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列强进行资本输出和企图瓜分中国领土的必然反映。
2.侵华的基本特征
①从战争的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变化,也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②从战争的影响来看,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一次比一次严重。
3.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甲午中日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列举19世纪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最主要影响。
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近代不平等条约与中国半殖民幸封建社会的形成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强迫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二.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三.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四.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1.从割地看
①《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②《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2.从赔款看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
②《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从开放的通商口岸看
①《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4.《马关条约》又增加了新的条款
日本可以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这是前所未有的,它加剧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