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学案整理

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2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学案整理。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学案整理”,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学案整理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怎样对待历史聚落问题。

一、聚落与环境

1.什么是聚落?(在书上划出)

2.乡村一般规模较______,主要有_______村、_______村、________村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活动。城市规模较______,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读图4.12,说出农村和城市的景观有哪些不同,完成下表: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4.聚落形成与_______密切相关。一般来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1)读图4.13,举例说出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水源___________;②土壤__________;③地形_________;④自然资源__________;⑤交通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一条)。

(2)分析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河口、沿海地区,聚落比较密集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三条)

5.聚落的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

(1)小组合作完成83页活动1

(2)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阅读课本P84:

1.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

2.由于_______和_______原因,一些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渐________;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有文化特色的也被一些高楼大厦所代替。

3.世界上游许多聚落被列入《》。例如,法国巴黎_______、意大利的____________,我国山西省的____________、云南省的、安徽省的___________、澳门等。

4.完成P85活动,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我知道了

1.将下列传统民居序号填到对应的地区后

①四合院②厚墙小窗的房屋③水城④高架屋⑤冰屋⑥窑洞

A.东南亚地区——B.北极地区——

C.黄土高原——D.威尼斯——

E.北京——F.西亚地区——

2.具有纳西族独特风采的丽江古城分布在我国的哪个省()

A.江苏省B.四川省C.广西壮族自治区D.云南省

3.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方法是()wWw.jAb88.cOm

A.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B.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

C.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D.不要乱动,任其发展

4.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类

B.一般乡村聚落规模较大,居民主要从事农耕、放牧等生产活动

C.在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沿海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D.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5.造成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差异最根本的原因是()

A.人口数量的差异B.自然条件的差异C.开发时间长短不同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6.世界四大古文明发源地都分布在河流沿岸,最主要的原因是河流沿岸能够提供()

A.便利的交通B.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C.丰富的矿产资源D.丰富的物产

7.下列城市聚落属于在开采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

A.上海B.深圳C.大庆D.成都

8.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能反映当地()

A.降水多B.经济发达C.气候干旱D.气候寒冷

9.“房屋墙体厚实,窗户小或者有双层窗,室内有壁炉或火炕”,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A.炎热多雨区B.温暖湿润区C.寒冷多雨区D.温暖干燥区

10.北京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写列做法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B.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

C.在附近修建高大建筑物,以便观其全貌D.因其是文化遗产,只保护,不开发

11.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中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

A.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B.气候干旱的沙漠地区

C.中纬度的沿海平原D.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

12.深圳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后一跃成为著名的大城市。发生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它()

A.外来人口多B.风光优美,主要发展旅游业

C.地处沿海地区,交通便利D.人口少,环境压力小

13.完成《地理填充图册》P37-39

相关阅读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
一、教学总体设计主题:
教学目标:
:通过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本课内容按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旨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针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安排了“聚落与环境”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聚落。针对“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教师安排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让学生在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生存教育,懂得并爱护聚落环境。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展示、“开拓谷”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图
学法指导:通过读图提取信息、合作讨论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教师教学过程备注说明
课前铺垫音乐,幻灯片播放天津城市景观图片
新课导入刚刚在课前,我们看了一组图片,大家知道那是什么地方的景观图片嘛?
(学生集体回答)由家乡开始本课学习增强学生的兴趣
教师总结这些美丽的景观所表现的就是我们的家乡——天津,是我们每天生产劳动与生活的地方。
教师过渡可以看到,天津不仅仅是我们居住的地方,而且还是我们学习、工作、娱乐……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
像天津市这样,人们集中居住与生活的地方,我们把他称为聚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聚落的知识。引出聚落概念
引出课题
媒体展示课题: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新课讲授聚落作为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体现出人类文明的结晶。就像我们的家乡天津,从明朝天津设卫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602年的历程,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天津人不断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天津1897年、197年及现在的地图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感受做一次聚落建设的开拓者。
合作学习聪明的开拓者——安居乐业
情景设置在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的地方有一块世外桃源——开拓谷。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有一天这里开了一群聪明的开拓者,他们在这里建设自己的聚落,通过辛勤的劳动收获丰硕的果实……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世世代代安居乐业的生活……
角色扮演如果今天你们是这些聪明的开拓者的话,你们也能够世世代代安居乐业的生活在开拓谷中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体验这个过程。“世世代代”暗含着可持续发展观点
活动具体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每个小组都会得到一张“开拓谷”的地形图,利用我们学习的“地图”的相关知识,在地形图上为自己小组的聚落选址并在图上表明,同时总结出选址的原因。
讨论结束后,我们请小组代表上前来进行成果展示:小组代表发言由两名成员合作完成:一名成员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小组讨论的聚落选址位置并阐述原因,另一名成员结合同伴的叙述在黑板上列举关键词。
希望同学们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发扬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认真聆听同伴的意见,共同协作商讨,确定出一处你么认为最理想的安居之所。教师明确学习任务,便于学生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学生活动教师给每一小组发一张“开拓谷”地形图
学生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深入学生之中,听取合作过程,并给予指导
讨论结束教师过渡我们的讨论先告一段落。刚刚同学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都非常好的做到了参与、创新、聆听、协作。下面我们选取3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讨论的成果,在展示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体现出我们小组队员之间的协作。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样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仔细来听,共同来分享我们同学们的探究成果,认真的思索,我们最终来看看哪一组的方案最为科学、合理,哪一组能够真正的做到“世世代代安居乐业的生活”。“尊重、分享”也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体现
学生发言学生合作展示:一人发言,一人在黑板列举关键词
教师点评,即使纠正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合作展示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教师总结通过刚刚同学们的发言,我们看出同学们在建设自己的聚落都不约而同的考虑到了地形、土壤、水源、交通、自然资源等因素。我们说这些也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在学生探究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出知识重点
教师过渡刚刚我们对自己的聚落的选址进行了探讨,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关于聚落建筑的外貌的问题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的“开拓谷”分别位于这两个位置(热带沙漠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下列的两种建筑,你会选择那种?
学生回答(学生根据“世界时候类型图”来回答并解释原因)
教师总结通过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图”我们确定如果“开拓谷”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则它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我们可知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所以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墙厚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入屋内的太阳的热量;小窗可以较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进来的热风。
教师总结如果“开拓谷”位于东南亚地区,则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聚落中常见双层的木楼或者竹楼,下层空着或者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凉快,还可以避免潮湿。
教师过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聚落建筑的外貌、材料等也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聚落的建筑外貌也同样可以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反馈练习,强化学生的理解过程。
教师提问看下图的聚落建筑(北极因纽特人的冰屋),你能判断出该聚落所处的位置嘛?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出地点,并解释判断的原因)
教师总结气候终年严寒,就地取材。
教师提问贵州的石板屋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教师总结材料就地取材,贵州地区多山区
屋顶倾斜,便于雨水倾泻,贵州地区降水较多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水源、自然资源等条件优越的地点。
教师过渡早期的聚落主要形成在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这些地区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乡村聚落逐渐稳定下来,规模和范围也逐渐扩大,进而就逐渐形成了城市聚落。
教师提问比较农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在景观上的差异
学生回答学生语言描述,教师加以指导
教师过渡那么同学们再来认一认这些地方,你知道这是哪里嘛?
学生回答学生辨认,集体回答
教师总结三幅图分别是北京的四合院
江苏水城周庄、
云南古城丽江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再来认一认下面这组图片,表现的具体是什么地方呢?
(学生答不上来)
教师总结我们只能确定他们是大城市,至于具体是哪座城市,我们恐怕就难以确定了
教师讲解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现象可以说比比皆是:聚落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但是聚落的某些变化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在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昔日特色鲜明的民居正在逐步消失,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
教师讲解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人们总是通过建筑的各种形式来表达各种文化理念,因此任何一个聚落,无论是怎样的简单,还是多么的复杂,民居就是一个聚落最具特色的代表。我们天津也有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民居建筑。
教师提问当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聚落中传统民居的开发和保护相碰撞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结合家乡,引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
学生回答同学就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传统民居的发展与保护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教师总结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在乡村和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主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结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聚落的概念、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总结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教师结语天津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曾说过:如果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也许中国很现代化,却不中国化了。传统民居作为历史记忆与传承的一种体现更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希望同学们能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七年级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知识点讲解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知识点讲解新人教版

知识点

聚落的形成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

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①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平原)②带状村落(河网密布的平原)

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②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发展早的地区。

著名古代城市发源地①美索不达米亚平原②尼罗河谷地③印度河谷地④黄河-长江中下游

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大多数在平原②热带在高原③山区在谷地或低地

美国三大城市带①波士顿-纽约-华盛顿②芝加哥-匹兹堡③旧金山-圣迭戈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①60°N以南的欧洲地区②东亚③美国东北部

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密切关系①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②干旱、高寒、湿热区为稀少区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①最多的省②没有特大城市的省③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地形、气候)

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供水②运输③军事防卫

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矿业城市:①煤炭②铁矿③石油④有色金属

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现代:沿海、沿江、沿线②古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

政治、军事、宗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①经济中心②政治中心③军事中心④宗教中心

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①军事、宗教(减弱)②交通、自然资源(一直)③旅游、科技(新)

城市化的含义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的作用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缩小城乡差别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空前)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就业困难

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③治理环境

课后练习

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C.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D.乡村聚落在地域上没有差异

答案:C.

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乡村聚落在地域上有差异,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2.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A.村庄与集镇B.集镇与乡村

C.城市与乡村D.城市与集镇

答案:A

试题分析: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称为聚落,聚落可分为两大类——乡村和城市。故选A。

点评:由于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的景观有较大差异。

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②资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气候⑥植被⑦地质⑧交通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

C.②③④⑤D.全部都是

答案:D

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根据题意.故选:D.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3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聚落,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
2.知道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如何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有文化特色的传统的聚落建筑。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和分辨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活动“分析图中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要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各种图片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讨论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明确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
2.聚落与环境。
3.聚落的发展和保护。
教学难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录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投影显示:乡村和城市景观图,指图说明这是人类的居住地。
讲授新课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乡村和城市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回答:①什么叫聚落?②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
2.观看反映农村、牧场、渔村、林场和城市风景和生产生活的录像
学生讨论:
①居住在乡村与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
②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活动1:.把全班分成两大组:乡村组和城市组,观察投影“图4.16和图4.17”
讨论: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每组派代表上台指图描述。
在学生口头描述的基础上,共同填写下面的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表:
房屋道路修筑情况商店的多少学校的多少医院的多少有无农田有无果园有无鱼塘其它差异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
密集度高度
乡村
城市
4.活动2:.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景观特征。显示不同地区的村落景观A,B,C。
讨论:哪个分布在亚洲?哪个分布在欧洲?哪个分布在非洲?
(提示:亚洲乡村人口众多,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欧洲和北美洲乡村人口较少,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村落中的房屋较分散;非洲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村落。)
承转: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不仅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差异,而且即使同样是乡村,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不一样的。聚落受自然、经济等环境影响很大。
二.聚落与环境
1.显示图4.19“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讨论: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作为聚居地?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等地)
聚落
地形平坦
自然资源丰富(村、渔、矿地)
交通便利(交通沿线和交汇处、沿海港口等地)
图4.19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显示“平原景观图”、“高山荒漠地区景观图”
讨论: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
教师讲述: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少有或没有聚落。
3.录像介绍:“东南亚的高架屋”“西亚的村庄”
投影显示:“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的景观图。
讨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根据讨论,填写下表(投影显示)
当地的气候特点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教师归纳: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承转: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聚落的某些变化也给人类留下了很多遗憾。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两大组讨论:
第一组讨论“聚落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表现?”
第二组讨论“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
2.活动:①观看录像“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我国云南的丽江古城”“山西省的平遥古城”“江南水乡—周庄”,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些传统聚落。②图片显示“北京四合院”
讨论:北京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合院的不同观点和做法,你的看法如何?
总结全课: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你知道或了解了关于聚落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归纳总结)
投影显示: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结合本节的学习,说出自己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
巩固练习:完成地理填充图册P27
教学设计思路:
1.从初一学生的年龄出发,尊重他们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情趣,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景观图片、录像,让学生多看多讲,增加趣味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采用讨论比较方式,开展“活动”,充分利用“活动”,通过学生亲自看、读、动脑,动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多设计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亲合力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由已知引出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