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教案

人类的老师教案

发表时间:2021-11-01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教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1、教材分析:

城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心。城市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必然反映,是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而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也会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本课讲述了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城市的环境保护,教材结合实例、分析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多"为主的环境问题。接着教材以上海为实例,分析其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从城市规模,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城市环境保护三方面展开。

本节是第六单元最后一节,也是本单元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节,教材安排此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生活,关注与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环境,意义重大。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65907

精选阅读

3.2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2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一.本周教学内容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城市的区位因素

2.城市化进程

3.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二)难点:

将各种区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代表性城市一一落实在图上。

三.复习要点

1.聚落:城市和农村

(1)乡村的形成:聚居--分散的乡村--固定乡村

①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

②形成条件:

A.人类的主观需求

B.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原始农业、、畜牧业)

C.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

③乡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制约村落的形态,村落的形态反映地理环境

平原--圆形、多边形;河流--条带状

3.2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3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一.本周教学内容:

复习高一地理(下册)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城市的区位因素。

2.城市化进程。

3.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二)难点:

将各种区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代表性城市一一落实在图上。

三.讲课内容:

本单元力求探索人类居住地--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寻求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找到聚居、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实现人类生活、生产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要站在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理解本单元内容。

本单元围绕聚落的几个基本问题展开:

(1)为什么要建立聚落?(乡村的形成、城市的起源),(2)聚落的分布及其成因(城市的区位因素),(3)聚落为什么会增长(城市化),(4)聚落增长带来的问题(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1.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市是聚落的高级形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不同阶段,有其主导的区位因素,教材从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将城市的区位因素列为六项(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及政治、军事、宗教)。分析某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在这个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这样就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城市具体位置和分布的因素,就是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是城市的自然基础,是城市形成的背景和依托。不同的自然环境为那里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在地形、气候、河流三个自然因素中,地形与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重点应放在"河流与城市区位上"。河流对城市区位有三方面的影响:供水、水运和军事防卫。尤其是水运,对城市区位选择影响很大。沿河设城,往往集中在几个点上:(1)水运的起点或终点,这里需注意,水运的起点不是河流的起点,水运线溯源而上,遇到河道窄、河床浅、或急流险滩等障碍,船舶难继续航行,便在这里集散。如赣州市。(2)是河流汇合点,来自不同方向的交通线路汇集在一起,容易形成货物集散地。(3)是河口位置。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应侧重资源和交通。开发千年沉睡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往往是新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且自古至今对城市区位影响很大,这一点与工业区位不同。随着工业的发展,对资源的数量要求已经下降,但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都没有因城市的发展而减弱。原因是一旦发现(或开发)新的矿区,就有可能在其周围形成新的城市。交通运输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以交通方式的变化为线索,城市的整体布局随着交通运输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我国北方的交通方式大都经历了驿道、公路、铁路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对外交通口岸,到了近代和现代,铁路运输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城市分布沿铁路线聚集的特点十分明显。当我国步入高速公路时代和航空运输时代后,城市总体分布模式将会发生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分析城市区位因素时,应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动态分析。

3.2人类的居住地和地理环境 1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的居住地和地理环境

一、乡村聚落的形态与形成因素:

二、影响乡村聚落的分散与集中的因素:

三、南方与北方乡村聚落在区域差异:

四、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因素

(1)自然环境的支配。一般来说,平原面积大,聚落分布集中;平原面积小,聚落分布分散。水源供应充尾聚落分布集中;水源供应匮乏,聚落分布分散。气候优越,聚落分布集中;气候恶劣,聚落分布分散。

(2)农业生产方式。中国南方水田农业耕作半径较小,无论耕耘、施肥、灌溉、收获等工作,均以居住在农田附近为宜,以散居最为方便

(3)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中国北方的家族,多喜群聚,显得宗族繁盛,且利于安全防卫,往往集村之内全是同姓。所以中国北方以姓氏为名称的聚落比比皆是,如赵家村、李家庄、刘家屯等。

模块二 第二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教学案(大纲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模块二 第二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教学案(大纲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二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第14讲 聚落的形成及城市的区位因素

考点一 聚落的形成

子 强化专练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应该在党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读图,回答(1)~(2)题。

(1)说明图中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并指出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

(2)简述图中所示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状况。

答案 (1)沿道路呈带状分布。山地村落规模小,平原村落规模大。

(2)有荒山、林地、果园(园地)、农田(耕地)、湖泊(鱼塘)等。

考点二 城市的区位因素

子 强化专练

2.分析城市D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 ①铁矿资源丰富;②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水力资源丰富;③靠近(成昆)铁路,交通便利。

命题视角1 城市的区位优势及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例1】(2008•北京文综)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国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奥运火炬传递到经济特区深圳、汕头、厦门。这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指出上述城市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说明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临海(地处沿海);邻近港澳台;优惠的政策,著名的侨乡,利于吸引境外投资,引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子 变式演练

1.(2007•全国文综Ⅰ)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