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5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知识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复习学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0

2015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知识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复习学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5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知识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复习学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www.jAb88.cOm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基础过关
一、起步:
(一)历史背景: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
(二)政府措施:
⑴建立发展方针:。
⑵成立科研机构:1949年成立;1958年成立。
⑶壮大科研队伍:归国“游子”(地质学家,数学家,两弹元勋、、医学家);政府培养。
⑷编制远景规划:56年编制《》,提出“”方针,重点发展尖端科技。
(三)重大成就:
1、国防科技:
(1)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2)1964年第一颗爆炸成功。
(3)1967年第一颗爆炸成功。(4)1970年第一颗进入预定轨道。
2、医学: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
3、农业: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的籼型杂交水稻。
(四)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一)背景:
1、文革使科技受挫,邓小平提出“”的口号。
2、78年大会和全会的召开,迎来科学发展春天。
3、85年中央发出《》,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二)提出: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
(三)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三、走向世界:
(一)原因:
1、“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2、科研工作者的努力,3、科技规划的实施(即计划,计划)。
(二)成就:
1、核技术方面: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并和平利用。
2、空间技术领域
(1)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2)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技术的国家之一。
(3)从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3、运载火箭方面:
(1)80年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2)99年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5次“”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
(3)03年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杨利伟)
4、信息技术领域:
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系统。02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5、生物工程领域: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任务和框架序列图。
★拓展延伸
1、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⑴新中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⑵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
⑶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2、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
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
⑵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
⑶中国必须发展高科技,实现高科技的产业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⑷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从科技和教育入手。
⑸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⑹要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必须进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3、中国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1)增强了中国综合国力,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巩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设了安定的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2)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4)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如何理解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
(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2)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3)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人提高;
(4)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4、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的侧重点有不同与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妄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国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在此背景下,中国发展高科技的侧重点是发展国防科技,以冲破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环境。
80年代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侧重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相关阅读

2015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知识点君主专制政体复习学案


第二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以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基础过关:
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皇权专制
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制度;
2.特点:皇帝有的地位;国家的、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3.弊端:具有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4.演变:以、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二)调整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措施
1.调整原因:为防范宰相;加强统治提高;弥补政事繁多宰相才干不足。
2.措施:秦朝设丞相,以分割其军权。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通过建立“”对抗“外朝”;唐朝通过建立、、,将相权一分为三;同时在门下省设立作为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宋代设立中书门下,长官称,后又设为副相,同时还设管理军事,另设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3.结果:逐步加强,相劝被分散和削弱。
(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主要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范围内,由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
(1)含义:由查访合适的人才向推荐,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2)实施:汉武帝曾下诏策试;魏晋南北朝时以为基础选拔官员。
(3)评价:体现出封闭性的特征,其形式都是,操权于上,民意无从体现。
3.科举制:
(1)含义:是通过选官的制度;
(2)实施:以后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时期演化为;
(3)实质:是一种将人才诱入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4)评价:破除了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促成了普遍持久的风尚,有益于社会风气的形成;从追求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四)历代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
1.秦汉在地方设、两级,后增加了;
2.唐代设、、;宋代设、、三级;
3.元代以作为地方常设机构,全国共分个,另外设两个单列行政区,即与宣政院,宣政院管辖、和部分地区。
4.元朝省级地方行政机构以下依次为、、、县四级,
5.明代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级。清代在地方上主要有、、、四级行政区划。
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内阁制度的形成
(1)原因:朱元璋废职位,导致政务集中于一身的弊端;
(2)设立:明成祖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机构;
(3)职权: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受的太监牵制;
(4)实质:是皇帝位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2.军机处
(1)设立
①原因:清朝年间,为适应的需要;
②权力:由单纯处理逐渐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
(2)地位: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
(3)特点: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的特征更为明显。
(4)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其建立与的推行,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
★问题提升:
1.在历代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措施中,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唐代的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本质区别是什么?
2.中国古代有那三大地方性机构?分别于何时设置?元朝宣政院的设置有何意义?
3.中国古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上采用了什么办法?你有何评价?
4.元朝设行省的目的。十个主要的行省。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是什么?行省如何受中央节制呢?行省的作用是什么?元朝中书省和唐朝中书省的区别是什么?行省制与郡县制有何异同?
5.从察举制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方法和标准来分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标准呈现怎样的趋势?指出这种趋势有何作用?
6.你认为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什么不同?宰相制度被废除有何利弊?
★拓展延伸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皇权至上原则;(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5)宣扬“君权神授”;(6)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
(1)积极:
①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结束和文化在较广泛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
①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明清以后,日益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②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③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同时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
萌芽(战国)、确立(秦朝)、巩固(西汉)、完善(隋唐)、加强(北宋)、发展(元朝)、强化衰落(明清)。
4.选官制度的变化
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实行时间先秦时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
依据世袭才能、品德到门第考试成绩
备注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体现封闭的特征。以官举士,百姓不得参与。中下层地主知识分了提供了机会
5.评价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三省六部制之间,职权既相互牵制和监督,又分工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额中央政令的失误;
(2)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是秦汉以来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3)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标志着唐朝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封建政治制度成熟,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6.评价行省制
(1)作用影响:①行省制度适应了元朝政府管理辽阔疆域的需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制度上的主要进步之处:行省犹如听命于朝廷的十个区域性枢纽,朝廷只要控制了十个行省区域枢纽,对全国成百上千的路府州县的控制就会举一纲而万目张。十行省区域枢纽的形成,弥补了秦汉以降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或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
(3)制度存在的问题:①行省设置完全打破自然界限和地区间长期形成的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给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②行省权力过大(元朝行省制带有强烈的民族征服色彩,行省权力主要掌握在蒙古贵族手中,这些人是元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忠实维护者,很难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代表,但这要放在特殊历史环境下去理解。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虽然保持行省,但把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就是针对于此)
7.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君主专制:一方面,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帝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渗透着宗法制的原则。另一方面,皇权至上,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从而保证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2)中央集权制:最根本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
(3)官僚政治:这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派生物。一方面,中国官僚政治的特点是官为君设,即所有官员都要听命于皇帝,从而赋予官僚政治浓厚的人治而非法治色彩。另一方面是从选拔官员的程序、内容和对象,以及对官员的监察来看都是与皇帝意志相统一的。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发明

发明概况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造纸术

①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

①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火药

①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

②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发展。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二)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1、汉字与书法

(1)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秦通行)(秦末)(汉)(汉末)(晋)

(2)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朝代

著名书法家

代表作及擅长

东晋

王羲之

尤擅行书;代表作《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

唐代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怀素、张旭

擅长草书

北宋

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都以行书名世

2、绘画:

(1)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

③在艺术风格上,追求意境,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2)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

(三)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艺术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句式自由灵活;

(代表:屈原——《离骚》)

3、唐诗:①“诗仙”李白:浪漫主义。其诗风狂放炽烈,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诗圣”杜甫:现实主义。其诗风凝重沉郁,忧国忧民,语言深沉。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三吏”“三别”)

4、宋词:①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柳永,李清照。

②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苏东坡,辛弃疾。

5、明清小说: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红楼梦》(清代,曹雪芹)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1、重大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与意义

1958年

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标志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0年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1983年

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

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003

10、15

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①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②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③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知道我国的“双百方针”,认识“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概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

1、“双百”方针

(1)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可以自由发展;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意义:“双百”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

②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无情批判

③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

④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戏曲电影中只有所谓“样板戏”一之独秀

3.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二为”方向的提出和“双百”方针的继续执行:1979年10月,邓小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3)影响:①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②体育事业也取得喜人成就(许海峰,第一枚奥运金牌)

(三)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1、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

2、文革对教育破坏:

①破坏:“上山下乡“运动;招生制度、教学体制被破坏殆尽;

③影响:“人才断层”,“文化断层”,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3、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①1977年恢复高考

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5届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轮复习提纲


专题十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过程:①秦汉以前,竹木简和丝织品为主要书写材料。②西汉时,发明植物纤维纸。缺点是纸质粗糙,不适合书写;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制成廉价的纸,皇帝封其为候,故名“蔡候纸”,实现了人类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贡献:①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②在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指南针:过程:①战国: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司南”。后来,又出现指南针、指南鱼;②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贡献: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对行会失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12世纪末13世纪初,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指南针的应用,为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远洋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为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条件。
火药:过程:①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②唐朝未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③北宋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开创了人类战争史的新阶段;④明朝:创制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贡献:14世纪初,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欧洲采矿业和治金业的发展。
印刷术:过程:①隋唐:出现佛经等雕版印刷品,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②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胶泥活字);③元朝: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④明朝:铜活字在苏南得到较多应用。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贡献:印刷术由波斯传到西方。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印刷术连同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至少到16世纪,中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仍然领先于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科技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与实践精神,对世界文明的演进尤其是对人类社会由古代到近代社会转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2)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和筹算计算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制记数法的国家。②圆周率的计算: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首创计算圆周率的割圆术;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精确地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领先了一千年。③西汉:《周髀算经》最早推出勾股定理特例,比西方早500年。④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
①春秋时期关于哈雷慧星的记载比欧洲早六百多年。西汉时期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公认的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时期的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②中国是世界最早使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国家,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在《天文》一书中记录了100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至迟在汉武帝时期,已使用浑天仪观察天体坐标;元朝郭守敬革新浑仪,发明“简仪”。③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第一部天文学专著。④唐朝僧人一行是世界最早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人。⑤汉武帝时,中国制订出第一部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唐朝僧人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规律。北宋沈括创制了“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的安排。元朝郭守敬编定《授时历》,一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领先现行公历300年。
(4)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
①战国时期的扁鹊采用“四诊法”,沿用至今。东汉未年华佗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②著名医学著作: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东汉时期张仲景编著的《仿寒杂病论》、唐朝藏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③著名药物学著作: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唐朝政府编定的《唐本草》和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成就,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5)中国古代的农学成就
古代四大农书:西汉时期《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元朝王祯《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水利技术,徐光启被称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6)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
①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地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②重视总结实践经验和实用技术,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2.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成就
(1)汉字的演变
①“图画文字”: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文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②符号化文字: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③秦始皇:“书同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④五种主要字体:小篆(秦)→隶书(汉魏)→草书(汉初)→楷书(东汉末)→行书(晋代)。
(2)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属自发阶段,魏晋时期进入自觉阶段。在自觉阶段,书法的审美功能逐渐超过实用功能,书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①楷书(真书、正书):字形方正,具有实用价值。楷书始于东汉末,唐代盛行。代表作有欧阳询《九成宫澧泉铭》、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他们创立了欧体、颜体、柳体。②草书:笔画简约,线条流畅。实用性不大,但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东晋的“二王”,盛唐的张旭、怀素。③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与草书的放纵,既有实用价值,又具审美价值。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宋四家”、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以行书名世。
(3)中国绘画的发展
过程:①新石器时代:彩陶画、岩画、壁画。②夏商周时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③秦汉时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④魏晋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扬子华《北齐校书图》。⑤隋唐五代:隋朝展子虔《游春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反映了隋唐时期高超的艺术水平。⑥两宋时期:风俗画成为一大亮点,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长卷。⑦元明清: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精品有元朝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黄甲图》,清代郑板桥《墨竹图》。
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所谓“书画同源”,注重写意传神。①“文人画”:特色是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于一体,强调个性表现,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唐代诗人王维被奉为文人画的鼻祖。②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③按表现技法:分工笔和写意画。④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3.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1)《诗经》
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国风是精华部分。①特色:以四言为主,间或杂言。②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
(2)楚辞
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①特色:浪漫主义,具有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句子参差不齐,比较自由灵活。②代表作:《离骚》,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端,文学史上常以“风”(指《诗经》)、“骚”并称。
(3)汉赋
汉代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在《诗经》和楚辞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的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
(4)唐诗
①繁荣原因: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社会氛围;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②著名诗人:初唐的王勃、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李白的诗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时代歌手,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体味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其作品被誉为“诗史”。
(5)宋词
成就:①豪放派:苏轼、辛弃疾是;②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北宋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期流播最广,南宋辛弃疾是豪放派集大成者。
繁荣原因:①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统治阶级的文化娱乐需求。②词的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一些作家用词来反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6)元曲
①渊源:宋代民间的散曲;②繁荣: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③内涵:元曲包括杂剧与散曲;④代表:关汉卿的《别情》、马致远的《秋思》最为著名。⑤出现固定的演出娱乐场所“瓦肆”(“勾栏”)。
(7)明清小说
发展:①魏晋南北朝:小说兴起。②唐代:出现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称为传奇,唐代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渐趋成熟。③宋代:出现话本,把中国小说推进到一个新阶段。④明清: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
著名作品:①四部著名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②《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丰碑;③《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杰作。④《红楼梦》是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
繁荣原因:①封建君主制度进一步强化;②手工业和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③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4.中国古代戏曲的演变
(1)元杂剧:中国戏曲源于原始的歌舞。元朝形成元杂剧,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代表作: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和马致远的《汉宫秋》。
(2)昆曲:宋元时期兴起于南方的“南戏”到明代发展成为传奇,以昆曲最为著名,明朝中期代表作为汤显祖的《牡丹亭》。
(3)京剧:清朝乾隆末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形成“徽汉合流”局面。吸收昆曲、秦腔等地方戏,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程长庚、谭鑫培等京剧艺人号称“同光十三绝”。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