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2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1、重大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与意义

1958年

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标志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0年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1983年

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

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003

10、15

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①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②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③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知道我国的“双百方针”,认识“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概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

1、“双百”方针

(1)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可以自由发展;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意义:“双百”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WWW.JAb88.cOm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

②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无情批判

③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

④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戏曲电影中只有所谓“样板戏”一之独秀

3.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二为”方向的提出和“双百”方针的继续执行:1979年10月,邓小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3)影响:①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②体育事业也取得喜人成就(许海峰,第一枚奥运金牌)

(三)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1、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

2、文革对教育破坏:

①破坏:“上山下乡“运动;招生制度、教学体制被破坏殆尽;

③影响:“人才断层”,“文化断层”,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3、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①1977年恢复高考

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关阅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1、重大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与意义

1958年

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标志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0年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1983年

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

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003

10、15

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①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②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③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知道我国的“双百方针”,认识“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概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

1、“双百”方针

(1)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可以自由发展;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意义:“双百”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

②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无情批判

③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

④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戏曲电影中只有所谓“样板戏”一之独秀

3.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二为”方向的提出和“双百”方针的继续执行:1979年10月,邓小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3)影响:①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②体育事业也取得喜人成就(许海峰,第一枚奥运金牌)

(三)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1、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

2、文革对教育破坏:

①破坏:“上山下乡“运动;招生制度、教学体制被破坏殆尽;

③影响:“人才断层”,“文化断层”,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3、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①1977年恢复高考

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概述伽利略和牛顿的主要成就,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1、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1)内容:①牛顿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
(2)历史地位:
①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②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③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海王星的发现)
(二)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1、普朗克与量子论:
①内容:物体在发射辐射和吸收辐射时,以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进行能量交换。正如物质是由一个个原子组成的一样,能量也是由一份份“能量原子”构成的。(“能量原子”简称“量子”)
②意义: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①基础: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②内容: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牛顿所说的绝对时间和空间都不存在了,但狭义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而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③意义: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标志人类迈进现代科技时代。
(三)简述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述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
1、达尔文与进化论:
(1)形成标志: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
(2)主要观点:①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②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达尔文还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3)意义:①思想上:挑战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论,促进思想解放。
②科学上: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政治上:进化论传入中国,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2、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生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还是上帝创造的产物
(四)列举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瓦特改良蒸汽机:
应用:①“万能蒸汽机”首先运用于纺织业;
②蒸汽机还推动交通运输:汽船、火车;
意义: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蒸汽时代”的到来:
2、爱迪生与“电气时代”
①理论基础: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爱迪生(发明大王):发明电灯。在纽约创建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变成网络
③意义:城市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物质、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五)以网络技术为例,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2、互联网的影响:
(1)积极: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炒股,网络教育,电子信箱,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2)消极: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②网络犯罪问题;③虚拟社会对人的生产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要点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要点

(第一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了解“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
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4、2003年,“神舟”号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
5、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1964年以来选育了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
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第二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了解我国的“双百”方针
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生产力水平低,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制定:1956年,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实行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2、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作品成: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赵树理的长篇小说《三里湾》)
(第三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三个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义务教育法》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

(基本方针: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1955)

(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

①这些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1)时间、地点:1954年,瑞士日内瓦

(2)会议议题: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意义: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

(1)时间、地点:1955年,印尼万隆

(2)会议性质: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求同存异”方针提出

①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

②内容:“同”是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

“异”是指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不同。

(二)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直接原因: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3、联合国2758号决议: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图片)

4、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成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的最主要标志

(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中美关系的正常化(70年代外交突破的关键)

(1)原因: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要求

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

②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2)经过(最敏感问题:台湾问题)

①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②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79年1月1日。美国再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中日邦交正常化(最敏感问题:历史问题)

①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直接)

②实现:1972、9,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中日联合声明》,“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四)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多边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1、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2、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表现:

①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1年10月,中国第一次举办了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③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工作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