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高中第一节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6

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溶液的导电性

2.电离

3.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4.酸、碱、盐的初步概念

二.重、难、疑点

1.重点:

(1)电离

(2)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2.难点:教会学生根据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本质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

3.难点:

(1)酸碱盐溶液导电和金属导电的本质区别。

(2)NaHSO4和Cu2(OH)2CO3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4.解决方法:采用的方法是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用他们已知的知识通过思维和实验现象,推理理解新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溶液的有关知识,这一节,我们来看一下溶液是否能导电。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实验现象。

[板书]:一.溶液的导电性

[实验]:演示实验8-1,试验下面物质的导电性: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酒精。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一下问题:(1)电灯泡是否亮?(2)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回答,电流是怎样形成的?(3)氯化钠是哪种类型的化合物?它的组成微粒是什么?

[演示实验]:再把蒸馏水分别倒入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等中配成溶液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看电灯是否亮。并思考:上述物质变成溶液后,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导电,有的物质仍不能导电呢?

[板书分析]:NaCl导电实验的分析

————————————————————————

实验现象:灯泡不亮(不导电)灯泡亮(导电)

表示:Na+Cl-(固体)Na++Cl-

微观分析:有离子不自由离解成自由的离子

————————————————————————

1.电离:物质溶解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分析讨论:物质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才能导电?

[目的]:能力发展,思维延伸。

[推论]:必须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的物质才能导电。

[讲解]:电离常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板书]:2.电离方程式:NaCl=Na++Cl-KNO3=K++NO3-

NaOH=Na++OH-Na2SO4=2Na++SO42-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讨论:(1)离子所带电荷和电性,与电离前它在化合物中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及正负性有何关系?(2)在电离过程中,原子团拆不拆开?(3)电离出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和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有什么关系?

[总结板书]:在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何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二.酸碱盐的电离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8-2,试验盐酸和硫酸的导电性。

[学生活动]:观察灯泡是否亮?

[提问]:由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目的]:使学生产生思维,复习上面所学过的溶液能否导电的本质。

[结论]:灯泡都亮,说明这几种溶液中都有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通过书写电离方程式,知道这些溶液都存在哪些离子。

HCl=H++Cl-HNO3=H++NO3-H2SO4=2H++SO42-

[师生活动]:通过书写电离方程式,找出几种化合物电离出的离子的共性,由此得出酸的概念。

[板书]:1.酸(HnR=nH++Rn-)

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如:HCl=H++Cl-HNO3=H++NO3-H2SO4=2H++SO42-

[教师活动]:通过同样方法分别得出碱和盐的概念。

[板书]:2.碱[M(OH)n=Mn++nOH-]

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OH-NaOH=Na++OH-Ba(OH)2=Ba2++2OH-

3.碱

定义: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如:NaCl=Na++Cl-KNO3=K++NO3-MgSO4=Mg2++SO42-

[提问]:通过上面对酸、碱、盐电离出离子的特点,你判断一下NaHSO4和Cu2(OH)2CO3应该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目的]:检验学生对酸、碱概念中“全部”两个字的理解程度。

四.总结、扩展

1.电离

(1)内因:

a.离子化合物:物质结构中含有离子,如:碱、盐等。

b.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共用电子对偏移较大,如:酸等。

(2)内因: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

2.溶液导电性可用下式表示:

酸溶于水外电场作用

碱化合物自由移动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盐电离导电

相关知识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4、初步了解酸、碱、盐的概念及其溶解性;

5、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类,并初步学会区分物质的类别。

能力目标:

1.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情感目标:

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2.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3、酸、碱、盐的概念;

4、物质的简单分类。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溶液

白醋、酸果汁、稀盐酸

食盐水、蔗糖水

纯碱、肥皂水、石灰水、氨水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

不变色

变蓝

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

不变色

变红

酸碱性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pH

7

=7

7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表现出酸性,为酸性溶液。如:食醋,二氧化碳水溶液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表现出碱性,为碱性溶液。如: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

【教学过程】

引入: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

食醋、酸奶有酸味,苹果、桔子、葡萄等水果有酸味,因消化不良导致胃酸过多等。面团用酵母发酵,条件控制不好会发酸。酒若保存不好也会发酸。在化学实验室也有许多酸性的溶液,与酸性溶液相对的是碱性溶液,如氨水,氢氧化钠溶液,但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允许品尝化学试剂的味道的。那么,我们怎么确定物质的酸碱性呢?

酸性溶液用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如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用无色酚酞,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P178活动与探究: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2~3滴白醋、酸果汁、稀盐酸,再各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再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2~3滴白醋、酸果汁、稀盐酸,滴入1滴无色酚酞试液。

观察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像白醋、酸果汁、稀盐酸这些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我们称为酸性溶液。

活动与探究: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2-3滴纯碱溶液、石灰水、氨水、肥皂水,再各滴入1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再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2-3滴纯碱溶液、石灰水、氨水、肥皂水,再各入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现象: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结论:纯碱溶液、石灰水、氨水、肥皂水是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活动与探究: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2-3滴食盐水、蔗糖水,一支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一支滴入1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而像食盐水、蔗糖水这些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无色酚酞变色,它们既不具有酸性,也不具有碱性,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像石蕊、酚酞这样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且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的颜色也不一样。

为了使用方便,通常还可用蓝色石蕊试纸来检验酸性溶液,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碱性溶液。

活动与探究:滴一滴盐酸于蓝色石蕊试纸上,滴一滴氨水于红色石蕊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

现象:盐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氨水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结论:酸性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其实酸碱指示剂的发现也经过了一个过程。请同学阅读拓展视野。便请实验小组课后能自制一种酸碱指示剂。

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1234567891011121314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

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酸果汁、白醋、稀盐酸的酸性强弱不同,石灰水、氨水和肥皂水的碱性强弱不同。那么如何来衡量溶液酸性、碱性的强弱程度呢?

我们用长度来衡量物体的长短,速度来衡量运动的快慢。人们用酸度或碱度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

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其实溶液的酸碱性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人体本身就处在一个大的溶液中。人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请同学观察表P1837-1,人体中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pH范围。

结论:血液、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酸碱度都接近于中性,而且变化极小;胃液的pH在0.9~1.5之间。

请同学观察表P1837-2,各种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

结论:大多数的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

在改良酸性土壤时,我们一般是使用熟石灰来调节其酸碱度。

雨水一般呈略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第一节压强


第一节压强
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
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感受压力的效果
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
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
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听讲、思考

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
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明确压力不一定都是重力产生的
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
二、压强的计算
讲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讲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
讲评、指正。
讲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怎样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学生听讲、记忆

学生思考、记忆

学生思考、记忆

学生利用公式计算

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

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

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减小压强?

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
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减小S,当S一定时增大F。
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增大S,当S一定时减小F。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举例

小结本节内容首先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与论证

理论和实际结合

增加兴趣,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作业:课本P26页1、2、3
板书设计
第一节压强
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的计算
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P=F/S
N/m2=1Pa表示1米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教学反思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水和溶液)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水和溶液)”,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化学教学案

课题名称: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3.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物质的方法——过滤法。

重点、难点:

1.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并学习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学习用过滤法分离液体中的固体物质。

教学过程:

一、水的三态变化

[提出问题]当水由液体变为气体时,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想象]水分子本身变大?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

结论: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活动天地]描述水分子的运动。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雨后路边的水渍很快变干;烧开水后,揭开锅盖,会有许多水滴滴下;水放进冰箱冷冻室里结冰;把冰放在阳光下,很快又会融化。

总结;分子的特征:分子很小;相互间存在间隔;总在不停的运动。

[在线测试]书P30

二、水的天然循环

阅读书P31,然后讨论两个问题:

·水的天然循环有什么意义?

·设想你跟踪一滴水在自然界循环一次,将这一过程描述出来。

三、水的人工净化

·沉降加入明矾做絮凝剂

·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

·消毒杀死细菌

·蒸馏得到纯净的水

[学生活动]完成P34在线测试

P35挑战自我

[多识一点]纯水、矿泉水、硬水、软水

介绍:纯净物、混合物。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知道水的人工净化的主要过程和原理。

[课后作业]

·P30在线测试

·记P34表格

·完成目标上本节作业

[课后记]

本节内容看似简单,但需要在课堂上一定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所以不可急燥进行。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