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水和溶液)

高中第一节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6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水和溶液)。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水和溶液)”,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化学教学案

课题名称: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3.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物质的方法——过滤法。

重点、难点:

1.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并学习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学习用过滤法分离液体中的固体物质。

教学过程:

一、水的三态变化

[提出问题]当水由液体变为气体时,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想象]水分子本身变大?JAb88.coM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

结论: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活动天地]描述水分子的运动。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雨后路边的水渍很快变干;烧开水后,揭开锅盖,会有许多水滴滴下;水放进冰箱冷冻室里结冰;把冰放在阳光下,很快又会融化。

总结;分子的特征:分子很小;相互间存在间隔;总在不停的运动。

[在线测试]书P30

二、水的天然循环

阅读书P31,然后讨论两个问题:

·水的天然循环有什么意义?

·设想你跟踪一滴水在自然界循环一次,将这一过程描述出来。

三、水的人工净化

·沉降加入明矾做絮凝剂

·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

·消毒杀死细菌

·蒸馏得到纯净的水

[学生活动]完成P34在线测试

P35挑战自我

[多识一点]纯水、矿泉水、硬水、软水

介绍:纯净物、混合物。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知道水的人工净化的主要过程和原理。

[课后作业]

·P30在线测试

·记P34表格

·完成目标上本节作业

[课后记]

本节内容看似简单,但需要在课堂上一定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所以不可急燥进行。


延伸阅读

《运动的水分子》复习学案


《运动的水分子》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活动导学案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重点)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重点)
3.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学习过程】
一、导学自习:
想一想: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那么什么是分子呢?
补充: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微粒。
解释:(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而不是性质。
(2)“最小”是指保持物质性质方面的不可分。
想一想: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学生活动1:(1)阅读课本P22第一段,回答一滴水有多少个水分子?
(2)实验:将少许高锰酸钾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3)实验: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均匀后,观察现象。
(4)由以上实验总结得出分子有哪些性质?
2.分子的性质:
学生活动2:揭示以下生活景象的原因:
(1)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2)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
(3)妈妈在厨房炒菜,你在卧室里就能闻到香味。
(4)蔗糖在热水中消失了。
学生活动3:阅读课本P22的图片及文字,思考: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体积明显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4:阅读课本P23“活动天地”,思考: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有什么不同?
二、研习展评
【任务1】水的三态变化
学生活动5:阅读课本P29,完成下列问题:
1.水的三态变化是指:..之间的变化。
2.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1)水分子的导致了水的变化。
(2)水分子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水由变成了。
水分子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水由又变回。
3.微观分析水的三态变化是变化。
学生活动6:阅读课本P30“活动天地”,并进行交流共享。
猜一猜: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是否想过今天喝下的一口水,一个月后这些水分子跑到哪去了,一年后呢,是否有可能到了珠峰上去了?
学生活动6:阅读课本P31页,认识水的天然循环,讨论:(1)什么为水的循环提供了能量?
(2)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3)是什么实现了水的天然循环?
【任务2】水的天然循环
1.水的天然循环过程
2.水的天然循环的理解
【课堂练习】
1.课本P29“挑战自我”1.2题
2.活学活用:
(1)夏天教室地面洒点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2)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拓展阅读】香水的妙用
分子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想不到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多媒体课件等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水分子组成。分子体积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
[师问]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
[生]我们用显微镜。
这个方法可取,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有什么感觉?
[生]能闻到香水味。
问题:为什么能闻到香水的香味?
讨论得出:能闻到香水味,说明香水分子跑到了我们鼻子里,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种宏观现象来推知分子运动情况,就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物理研究方法——转换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分子的运动情况。
二、新课教学
1.扩散现象
演示实验1: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多媒体展示: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你们举出几个例子。
(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在花园里闻到花香……)
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演示实验2: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滴管注入2滴红墨水。
观察并思考:发生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多媒体展示:
(1)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开始时及静放10天、20天、30天的对比图片。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
观察并思考:固体、液体、气体都有扩散现象,在以上几个扩散实验中,扩散快慢为何不同?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演示实验3: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先向冷水,再向热水中分别注入2滴红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红了。说明热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小组讨论:讨论“想想议议”中的三个问题:
1.以上几个实验是否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2.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系吗?
3.对分子的运动你能作出哪些推测?
得出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即学即练]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B.放一些粗盐到一杯水里,过了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C.一滴墨汁落入水中,顿时变成了一长串竖直的墨迹
D.老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无论是()、()、()之间的分子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答案:1.BD2.不停地固体液体气体
2.分子间的作用力
拿一个铅块,用力拉,为什么拉不断?用力捏,为什么捏不扁?
演示实验4: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教师在下面加挂钩码,挂很多个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结论:这个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师问]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生]不容易,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师]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学生阅读课本,老师加以解释: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即学即练]
通常情况下,将两块干燥、平整的玻璃片紧贴在一起也不能令它们结合成一块玻璃,这是因为------------()
A.玻璃分子之间没有引力作用B.两块玻璃片分子之间的距离过大
C.温度一样高D.玻璃分子之间的斥力过大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的2、3题
五、板书设计
一、分子热运动

快慢影响因素
扩散现象————————→温度

分子间的作用力

设计点评: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将微观的分子运动转化为宏观的、学生易感知的现象加以研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知识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教学中灵活地对实验进行了处理,节约了时间,增大了知识容量。

水分子的运动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水分子的运动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学案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师寄语:从微观看宏观,从身边看世界
学习目标:
1、会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2、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3、了解水天然循环的过程,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学习重点:分子的性质
【课前热身】:
一、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
水是由大量的构成的,每个水分子都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用H2O表示水。水受热时,水分子能量,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遇冷,水分子能量,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水又由气态变成液态。
2、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特征主要有三点: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水的天然循环
1、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变化完成的,在此过程中,为水提供了能量。通过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水的,完成了水资源的。

【课堂展示】:
知识点1、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一、怎样从粒子的角度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受热变成水蒸汽后,水分子本身改变了。
B气态水分子不断运动,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不运动。
C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D水由水分子构成,冰由冰分子构成,水蒸气有水蒸气分子构成。

知识点2分子的性质
探究二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质?

例2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是()
A给篮球充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B夏天湿衣服干的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分子是有质量的。
D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
知识点3、水的天然循环
探究三水的天然循环过程

例1:下列是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简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水蒸汽→云→雨、雪→流入大海→水蒸汽

(1)水通过(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实现自身循环。
(2)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A、地球B、太阳C、风D、海洋
(3)试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循环图中①②这两个转化过程:
①,②。
【当堂达标】: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因为()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
D分子总是不断的运动
2、军犬能闻到犯罪嫌疑人的气味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小C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的体积小
3、把密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分子发生的变化是()
A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的数目增加了
D水分子的排列方式改变了
4、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的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5、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
6、有两瓶气体,上面盛的是空气,下面盛的是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去中间的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_________,最后,上下两瓶颜色__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两瓶气体混匀后分子_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二课时)
教师寄语:坚持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断前行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
学习目标:1、通过水的净化,掌握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学会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
3、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学习重点:1、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法、蒸馏法。
2、区别混合物、纯净物
【课前热身】:
1、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发布范围也很广,但是以上的水集中在海洋里。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
2、由称为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各种物质都。如:。
由称为纯净物,如:。
3、常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有、、等。其中过滤法用来分离与;而把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用的方法;液体和液体的分离则用法。

【课堂展示】:
知识点1、水的人工净化
探究一:净化黄泥水需要哪几步?进行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沉降:
2、过滤:(1)主要仪器。
(2)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3)玻璃棒的用途:。
3、消毒:___________________
5、蒸馏:_______________
例1:分离混合物常用的方法有A、过滤B、蒸发C、蒸馏。选择合理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填序号)
(1)食盐和泥沙(2)酒精和水
(3)海水中获取食盐。
知识点2、纯净物与混合物
探究二:如何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例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铜B、空气C、矿泉水D、大理石

【当堂达标】
1、过滤所依据的原理是()
A、利用的温度不同B、利用的附着力的不同
C、利用沸点的不同D、利用颗粒大小不同
2、在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A、漏斗B、烧杯C、酒精灯D、玻璃棒
3、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B、液面要始终不低于滤纸边缘
C、玻璃棒要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B、软水中一定不含钙、镁化合物
C、矿泉水是纯水
D、软水可做锅炉用水
5、关于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物理性质B、是化学性质
C、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D、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6、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B、过滤C、吸附D、消毒
7、(1)海水、河水、湖水都是天然水,天然水是物(填“纯净”或“混合”);
(2)进入海淀区西部的京密引水渠是向北京市供水的重要通道。为保护好城市用水,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在此引水渠岸边堆放垃圾②向引水渠中排放工业废水
③在引水渠两岸植树④向引水渠中倾倒生活污水
8、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法分离的是(填序号)
①含泥沙的粗盐②浑浊的河水③含有沙子的大米④食盐和白糖
9、某生活污水有一股臭味,主要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袋薄膜、泥沙、氯化钠和碳酸钠等物质。现将其去渣、除臭后用于清洗厕所。问:
(1)采用何种操作可除去其中的固体物质?

(2)用什么物质可除去污水的臭味?

(3)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