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8

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教案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①(1940年6月)法国败降后,英、美两国随即确立共同军事和政治战略,结成了事实上的反法西斯联盟。

②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假设邻居失火,我只能把浇园的水龙带借给他去灭火,而不应让他事先付钱买这条水龙带,待火灭后邻居原物送还即可。”1941年3月11日,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法案授权总统可以以出售、交换、转让和租借的形式向被认为其防御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军用物资、粮食等任何军需品。该法案的通过埋葬了中立法,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决定性重要步骤。用于援助反法西斯国家。

③(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英、美相继表态支持苏联,三国正式携手合作。

④1941年8月,美、英两国联合发布《大西洋宪章》,提出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苏联随即表示赞同。

⑤10月初,苏、美、英缔结三国协定,美、英两国扩大对苏援助。

⑥(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更多国家参加到反法西斯战争中。经罗斯福提议,1942年1月1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①保证用自己全部的军事力量和经济资源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确保彼此合作,②并保证不同敌人单独停战或媾和。此后,又有21个国家陆续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主要战场的战略转折

(背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盟军在各战场协同作战,取得一系列胜利,成功扭转战局。

太平洋战场上,美国堵截日本南进势头。1942年6月,美军以少胜多,在①中途岛海战中打败日军。次年,美军占领战略要地②瓜达尔卡纳尔岛,完全掌握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欧洲战场上,苏联赢得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苏、德两军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大规模会战,苏军成功消灭150万德军,俘获德军元帅保卢斯,一举改变了苏德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

1943年,苏军又在②库尔斯克击退德军的最后一次战略进攻,此后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北非战场上,与此同时,英军还在北非赢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进而胜利结束北非战事。

(小结):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与北非战场的节节胜利,粉碎了法西斯国家称霸天下的迷梦,吹响了反法西斯联盟胜利的号角。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3年,美英盟军胜利结束北非战事后,随即登陆西西里岛,向意大利本土进军。

意大利国内政局动荡,墨索里尼被废黜,新政府签订无条件投降的停战协定,正式退出法西斯集团,并宣布对德作战。

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发布《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归还台湾等所有中国领土。

随后,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德黑兰会议,商定双方在欧洲战场与亚洲战场上的分工与责任。

1944年9月,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两个月后,巴黎解放。盟军继续挥师东进,一路凯歌。攻陷莱茵区。

与此同时,苏军集中兵力,连续实施10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不仅把德军赶出(苏联)国境,还协同各国反法西斯力量解放了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等国。

1945年4月下旬,美、苏两军在易北河会师。4月30日,穷途末路的希特勒自杀。5月8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欧洲战争胜利后,盟军加大对日本的攻势:

6月起,美军轰炸日本本土。

8月,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远东苏军向盘踞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日本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军队也全面反攻。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向美、苏、中、英等同盟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

(小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据不完全统计,因战争而死亡者在500万人以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牺牲,也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不仅为世界带来了和平,也为一个新的国际格局奠定了基础。

相关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示例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示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十一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盟军在北非取得胜利;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及对德作战方针的确定;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大战在欧洲结束,《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第二次大战结束。

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及波茨坦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肯定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苏德战场的胜利,英美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 

教学步骤

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的作用的比较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法西斯国家的暴行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7页的正文和小字部分,请一位同学归纳,法西斯的暴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本保证,从此这些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在各个战场同法西斯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推动战争向有利于反法西斯力量的方向转折,走向胜利。1942年,三大战场都发生了具有转折性的关键战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苏胜德)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希特勒为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的窘境,决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苏联。于是德国集中了150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攻势,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

(教师演示课件,使学生明确斯大林格勒的准确位置,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的交通枢纽,是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之间的交通要道。

(教师在课件中播放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视频资料,关闭声音,教师结合画面进行讲述)

1942年7月,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希特勒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军队。先后出动飞机十万架次,投掷炸弹100万枚,整个城市几乎化为灰烬。但英勇的苏联军民坚持战斗。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为苏联红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冬季,苏军展开强大的反攻。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重大胜利,德军遭到了它发动战争以来最大的失败。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法西斯轴心国是以德国为核心的,希特勒的胜利是建立在进攻之上的,进攻一旦停止,它灭亡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此外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巩固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的内部开始发生分化。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2.中途岛之战(太平洋战场—一美胜日)

为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1942年6月,日军进攻美国的太平洋海军基地中途岛。美国成功截获了日军的密码,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最后,美国以少胜多,日军损失惨重。从此,美国取得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3.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英胜德意)

1941年初,德军进入北非。纳粹名将隆美尔指挥德意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之后,在1942年6月逼近阿拉曼,英军如果不能取胜,就可能丧失包括埃及在内的整个中东的势力范围,英国同海外殖民地的联系就会切断。英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反攻,取得了胜利,改变了北非战场形势。

这三场战役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巩固并发展了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的瓦解,推动了整个战场形势的转折。在太平洋战场上,中途岛之战以前,日本几乎没打过败仗,而以后日本没打过胜仗。阿拉曼战役以后,丘吉尔曾说: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战无不败;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战无不胜。以这些战役为代表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转折阶段。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来看,法西斯国家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的过程,即反法西斯力量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过程。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其中最重要的转折。

1943年,北非的德意军队投降,美英盟军乘胜追击,在西西里登陆,攻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1943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胜利的曙光。

列表对比三个战场的三次转折性战役,由学生总结,教师帮助归纳整理。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1.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画面演示)

教师通过电子幻灯片演示:开罗会议“中美英首脑照片”;德黑兰会议“苏美英首脑图片”。加深学生印象。

尽快打败德日法西斯,夺取战争胜利是反法西斯盟国的首要目标。为此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协同对日作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确认中国在战后收回台湾等被日本侵占的领土。苏美英在德黑兰会议上通过了三国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而且决定在1944年5月以前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画面演示)

提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担心的是什么呢?

(大家可以结合一战中德国的失败加以分析)

对。东西两线作战。

利用多媒体演示:诺曼底登陆地图,登陆路线,登陆战斗的图片;东西夹击德国进军路线。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从西线逼近德国。苏军也在东线发动猛攻。从此德国便陷入盟军东西夹攻之中。1945年初,两线军队相继攻入德国本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为加快战争的最后胜利和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

3.雅尔塔会议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雅尔塔会议内容包括哪几部分?有什么作用?内容包括三部分。这些决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为夺取最后胜利和建立战后和平作出贡献。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4.德日法西斯的投降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溃灭,欧洲战事胜利结束。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国波茨坦会晤,重申对德国问题处理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在反法西斯力量打击下,9月,日本签定投降书。这样,一场人类文明史规模空前的战争结束了。反法西斯同盟一方取得彻底胜利。

提问:二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呢?

初中学生对教材加工整理的能力并不是很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采取表格的方式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二战后期四次非常重要的国际会议进行对比。帮助学生认识,它们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不同阶段。作用也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作用是有效地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巩固和发展了反法西斯同盟,对加速二战的胜利起来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电子幻灯片列出表格的办法,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事半功倍。

提问:那么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伟大的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板书设计

第11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一、法西斯国家的暴行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

2.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

3.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

三、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1.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3.雅尔塔会议

4.德国法西斯投降

5.日本法西斯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一、盟军的反攻
1.太平洋战场
(1)瓜岛战役:1942
意义: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马里亚纳战役;菲律宾战役
结果:日本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地中海战场
(1)北非战事结束:
1942年美英联军“火炬”登陆
1943年北非德意军队投降
(2)意大利投降:
1943年7月,盟军西西里岛登陆
意大利政变,新政府投降
(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苏德战场
(1)库尔斯克战役:
1943年7月,坦克会战。
德军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2)苏军基本收复国土(1944)
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开罗会议的召开(1943年11月)
参加国:中、美、英。
会议内容: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承认。
德黑兰会议的召开(1943年11月)
参加国:苏、美、英
内容:决定在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战后处置德国;成立国际组织。
2、开辟第二战场的目的
为了加速战争进程,早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1944.6)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由美国人艾森豪威尔指挥。
4、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意义
从此法西斯处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速走向灭亡。
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战前的准备长达半年,兵力和物质准备充足,对登陆地区的天气、地形等作了详细调查;第二,登陆是在掌握了绝对的制空、制海权的条件下实施的,在登陆前和登陆过程中以强大的航空兵进行猛烈轰炸,摧毁德军海岸防御,掩护步兵登陆;第三,有大规模空降相配合;第四,采取了严密的伪装措施,在登陆前,对加来地区进行了猛烈轰炸,使德军错误地作出判断,将大量兵力配置在加来地区,从而使诺曼底地区成了防御的薄弱环节,使盟军登陆得以成功。
盟军登陆成功后,对德国展开了强大的攻势。1944年8月盟军占领了巴黎,很快,整个法国被解放。
三、德国法西斯的覆灭
1.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
内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和战后世界事宜的安排。
2.盟军的进攻,柏林战役
3.德国投降(1945.5.8)
四、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1.盟军对日本的打击:
1945年初,美军已日益逼近日本本土。4月,美军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轰炸日本本土。日本经济濒于崩溃。
2.波兹坦会议:
⑴背景
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即将来临
⑵内容
①着重讨论战后世界安排问题
②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3.中美苏对日本的打击和日本投降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扩张和最终灭亡
背景: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①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933年,德国纳粹党上台执政;1936年,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
②法西斯结盟:
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大利加入;1940年,德意日结成军事同盟。
③对外侵略扩张: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9月,吞并捷克苏台德区。
④挑起世界大战: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大战爆发。
⑤法西斯灭亡:1943年,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投降;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投降。
(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发展
①局部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中国人民抗日斗争;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
②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提出:共产国际七大。
③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三)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的绥靖政策
①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国联并未真正制裁。
②1935年,英法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美国则推行“中立”政策。
③1936年,英法等国对德意干涉西班牙采取所谓不干涉政策。
④1938年,慕尼黑协定,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⑤坐视波兰灭亡与奇怪战争。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①大战的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
②德军在西线的进攻: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
——巴尔干——北非
③大战的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
④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美国修改中立法——《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
⑥大战的转折:1942年夏~1943春,斯大林格勒战役。
各主要战场的转折点: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1942年秋,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
⑦大战的结束: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轴心国瓦解。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投降;
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一)原因
1、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一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很快恢复,并超过英法。日本狭小的国内市场和薄弱的基础无法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②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由于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则继续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2、具体原因
①德国、日本对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满;
②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③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中立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④苏联实行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也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过程
1、初期阶段(1939年9月1日~1941年6月22日)
①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②全面爆发: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③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④德军西线进攻:
A、北欧和西欧诸国沦陷。B、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
C、1940年7月~9月,不列颠之战。D、1940年9月,德意日结成军事同盟。
2、战争的新阶段(1941年6月22日~1943年2月)
①苏德战争——战争进一步扩大
A、爆发:1941年6月22日
B、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2日~1942年2月)
是大战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客观基础(原因):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加深了英美同其矛盾。苏德战争,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使英美感到只有联合苏联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才能维护自身利益。
过程: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力量,英美感到只有联合苏联才能维护切身利益。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改变中立立场,卷入反法西斯斗争。
1941年秋,《大西洋宪章》(同盟纲领)
1941年11月,《租借法案》施用于苏联。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3、胜利阶段。(1943年2月~1945年9月)
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
②中途岛海战(1942年5月)
③北非战场胜利和意大利投降
北非战场(1940年夏意军开辟~1941年11月结束)——转折点:1942年秋,阿拉曼战役
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④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4年6月)
⑤德日法西斯溃灭
(四)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1.概括和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后果和影响。
(1)从原因来看:决定因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2)两者的性质不同,“一战”是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从后果和影响来看
①两次世界大战对战败国的处理不同,结果也不相同。
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置是残酷无情的,也是失败的,为日后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埋下了祸根。
雅尔塔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更多的注重于铲除法西斯势力和战后的民主建设,确保德国、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危胁,是比较成功的。
②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根本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支配全球的世界格局。
与欧洲的不断衰弱同步的是殖民主义的步步后退以及最终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终于得以完成。这是人类历史的极其巨大的进步。
与欧洲的衰弱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与苏联的不断崛起。这一过程同样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使美苏对峙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取代了西欧列强主宰全球的时代。
2.关于美日矛盾的发展。
19世纪末,日本和美国就开始了在亚太地区争夺霸权的斗争。日本提出以“征韩侵华”为中心的“大陆政策”;美国则在美西战争后立即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企图与诸列强争夺和分享在中国的利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通过《四国条约》拆散了英日同盟,孤立了日本;通过《五国海军协定》束缚了日本军备竞赛的手脚;通过《九国公约》排斥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行动。
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对华侵略,企图排斥美国在华势力,进而独占中国,美日矛盾逐步激化。1940年,日本正式抛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不仅要侵占中国,而且还要向东南亚扩张,建立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日美矛盾恶化。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长期争夺霸权的必然结果。
3.关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图凭借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对外推行金元外交。在拉丁美洲、东亚、欧洲,到处运用金元施加影响。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对外推行“中立”政策,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以防止美国卷入战争。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法西斯侵略的扩大,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考虑,逐渐放弃了“中立”政策,加强了对英法等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其他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联合起来,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l)请你联系上述材料,指出1940年-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请从中国两个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1)以前美国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此时美国感到中国的抗战对日本是有力的牵制,因此对中国的抗战进行援助。
(2)中国两个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长沙会战、台儿庄大捷等。解放区战场(或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941年-1942年粉碎日军的扫荡、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
太平洋地区形势:日本的南进直接威胁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或“远东慕尼黑”阴谋破产)。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已对日本宣战。

从1995年起本单元年年都有题目涉及,题型以选择题最多,问答题也曾单独命题,尤其是上海卷考查的特别多。考查的重点有“慕尼黑阴谋”及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德军突袭波兰、德国的版图、法国的沦陷、苏德战争、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意义、具有转折意义的反法西斯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战争期间召开的重要会议、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试题切入点丰富,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为主。

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②苏联的“东方战线”;③具有转折意义的几次战役;④德军进攻苏联;⑤日军偷袭珍珠港;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投降;⑦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其中①②两个知识点再联系战争后期的国际会议中苏联与美国在战后利益分配中的争夺赋予新材料,可以更好地考查考生对苏联的全面认识,从而作出科学的评价。③可以联系中国战场上的转折在选择题上考查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或是与其它战役一起考查归类判断的能力。⑤可以从历史的以及当时欧洲战场形势和中国战场的形势去考虑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从而考查考生纵横联系分析的能力。

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案


选修三
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讲二战爆发的背景

★考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考点:1、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了解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经过。认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影响。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2、了解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对意大利侵略的抵抗;简述西班牙内战的经过;了解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感受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等国人民为抵抗法西斯侵略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英勇斗争精神。
3、了解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分析其影响;知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及后果;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认识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教训。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
★基础知识
一、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不平衡
二、历史原因:德、日对体系的仇视
三、现实原因:危机的打击。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一)德国法西斯通过和途径上台
1、上台原因:
A历史原因:浓厚和淡薄的历史传统;凡尔赛体系种下恶果;
B现实原因:打击,德国经济脆弱(海外市场狭窄、过度依赖美国资本);
C政治原因:国内矛盾激化,渴望建立独裁政府;的欺骗宣传(种族优胜论、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
D个人原因:的个人作用适应德国当时社会的“土壤”。
2、上台标志和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年1月,希特勒被任命为政府总理。
3、撕毁《凡尔赛和约》,破坏凡尔赛体系:1935年实行,1936年开进。
(二)日本法西斯通过的一系列行动扩大影响,最终上台
1、上台原因:
A历史原因:日本传统和的国策;体系的压制。
B现实原因:打击,经济基础薄弱
C政治原因:国内矛盾尖锐,渴望;
D军部作用:策划政变、对中国的等恐怖事件,逐步影响政府;
2、上台标志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3、破坏华盛顿体系:1931年侵略,1937年发动。
四、世界人民未能阻止战争的爆发
(一)局部反法西斯战争(20世纪30年代)
1.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持续时间的反法西斯战争,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一直孤立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1935年意大利不宣而战;
(2)1936年意大利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
(3)1941年,在盟军帮助下,埃获得解放
3.西班牙内战
(1)国内革命战争阶段:1936年上台的人民阵线改革使右翼势力叛乱,内战爆发。
(2)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阶段:
德意干涉(意图切断英法与东方殖民地的联系、把西班牙变成军事实力实验场),
世界进步人士组成支持,援助,
西方大国政策,西班牙战争最能反映二战前各大国的矛盾与斗争,被看作“二战前的彩排”。
(3)结果:年佛朗哥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
(4)危害:它使意大利向靠拢;助长了的侵略野心;摧毁了体系,使欧洲一些小国到国联以外去寻找出路;西方大国的纵容使更加有恃无恐,世界局势朝着的方向发展。
(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原因:在打破原有国际秩序、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利益越来越近;英法美等国对的仇视,为法西斯国家提供欺骗的借口。
2.过程:1936年德意通过侵略埃塞俄比亚事件,结成“柏林—罗马轴心”;1936年德日在反共旗号下勾结,签定;1937年加入,结成三国轴心。
3.影响:两个战争策源地,初步形成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集团。
五、西方大国的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一)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1.含义:20世纪30年代,等西方大国竭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企图以牺牲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求得自身一时太平,并尽可能把法西斯战争的祸水引向,这种姑息纵容的做法,统称为“绥靖政策”。
2.主要表现:
针对问题操纵国政策内容反映实质
1、中国东北问题
(1931年)英法操纵国联不提制裁,要共管东北绥靖政策
初露端倪
2、意埃问题
(1935年)英法对意制裁范围有限,很快取消纵容扩张
美国1935年制定中立法案,有利于意大利貌似公允,实则纵容
3、西班牙问题
(1936年)英法提出不干涉纵容扩张
美国修改中立法案貌似公允,实则纵容
4、侵奥问题
(1938年)英法没有任何正式反应纵容扩张
5、捷克斯洛伐克问题
(1939年慕尼黑阴谋)英法与德意签订《协定》绥靖达到顶点
6、二战爆发后英法英法对德宣而不战的“静坐战争”“奇怪战争”绥靖政策的战时表现
3、影响:
①助长了,壮大了,加速了。
②而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英法首先遭到德国法西斯的攻击,法国的沦亡是法国统治者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
(二)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
1、表现:1939年,签订
2、影响:
对苏联: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
对德国:避免,解除后顾之忧。
苏德签订条约使祸水西指,加速了全面爆发。
★拓展延伸
1、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异:法西斯政权建立方式不同德国日本

依靠纳粹党合法选举夺取日本是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
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
同历史原因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统;
均受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压制

利用时机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两国法西斯势力扩张提供了条件。
两国法西斯都利用经济、政治危机,乘机扩张势力,进而夺
取政权。

法西斯专政的都是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使世界大战的欧、亚两个战本质争策源地形成,把世界引向战争。
2.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人民抗意斗争、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有哪些特点?最终都未能阻止二战的爆发,原因是什么?
⑴特点:①从作用看:对法西斯的扩张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从过程看:在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都受到英法美绥靖政策的抑制,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③从结果看: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国小力弱且各自为战很难独立取得斗争的胜利,未能遏制二战的全面爆发。
⑵原因:①力量对比:法西斯国家力量强大,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弱小,无法单独取得斗争的胜利
②大国政策: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使30年代局部反法西斯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③国际环境: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练习巩固

1、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的一张报纸。据这份报纸
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胡佛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B.奥斯卡奖的历史回顾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北京人”头盖骨追踪
2、“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根据这种思路,希特勒上台后
A.疯狂扩军备战B.组织纳粹党
C.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D.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3.德国纳粹党“二十五点纲领”第四点说:“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分职业如何,凡是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纳粹党的
A.爱国主义倾向B.复仇主义倾向
C.种族主义倾向D.沙文主义倾向
4.20世纪三十年代有一场战争被人们称为“小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B.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
C.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D.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5.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止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坚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为此,希特勒采取的相应措施有
 A、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B、进军莱茵河不设防区
C、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D、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6、罗斯福与丘吉尔交谈时曾提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UnnecessaryWar(不必要的战争)!”。可见丘吉尔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
A.德国法西斯势力的迅速膨胀B.英法等大国的领导人决策不当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D.希特勒这一人类恶魔的出现
7.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D.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8.英法策划“慕尼黑阴谋”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满足德国侵略要求B.支持苏台德区民族自治
C.推动德国东侵苏联D.避免战争,保全自己
9.1938年5月,英国外交大臣致电法国外交部长说:“一旦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得到和平解决,法国政府不应对英国政府的态度抱有任何错误的幻想。”此语的含义是()
A向法国表示英法共同行动的愿望B告诉法国他还会采取军事行动
C英国政府不会单独与苏联采取联合行动 D希望法国不要放松军事行动准备
10.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对法西斯侵略起了绥靖作用,主要原因在于
A.有利于法西斯国家得到经济军事援助B.不向发生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
C.模糊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界限D.不利于西班牙共和国获得援助

附:参考答案
1、基础知识
(1)政治经济(2)凡---华(3)1929-1933年经济(4)德、日(5)政党(7)民主选举(8)军国主义(9)民主传统(10)民族复仇;(11)经济危机(12)垄断资产阶级(13)纳粹党(14)希特勒(15)1933(16)义务兵役制(17)莱茵非军事区(18)军部(19)天皇专制(20)对外侵略(21)华盛顿体系(22)经济危机(23)转嫁危机(24)军部(25)9.18事变(26)1936年(27)中国东北(28)中国东北(29)全面侵华战争(30)局部反法西斯斗争(31)最早(32)最长(33)1936(34)1941(35)佛朗哥(36)国际纵队(37)苏联(38)绥靖(39)1939(40)德国(41)意大利和德国(42)集体安全(43)法西斯国家(44)扩大战争(45)共产主义(46)《反共产国际协定》(47)意大利(48)欧亚(49)绥靖政策(50)中立自保(51)英、法、美(52)弱小国家(53)社会主义苏联,(54)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55)法西斯国家的力量(5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57)《苏德互不侵犯条约》(58)备战时间;(59)东西两线作战,(60)二战

2、练习巩固
选择题:CACBCBBDAC

第二讲二战爆发的经过
★考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考点:、
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标志;了解波兰、法国迅速灭亡的原因;了解敦克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及其影响。通过对波兰、法国迅速溃败原因的了解,汲取历史教训。
2、了解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影响;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体会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大战争的过程也是不断将其自己套进绞索的过程。
3、了解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历史意义;体会反法西斯力量坚忍不拔、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智慧。(强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才迎来了军事形势的转折。)
4、知道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极其影响;知道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知道德国、日本投降的经过。感受法法西斯战争中杰出人物的智慧和优秀品质。探讨加速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
★阅读内容:
“北非战场的激战”
★基础知识
一、二战的基本过程
(一)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对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1941年12月,日军突袭
(三)转折:
(四)胜利:1943—1945年,先后投降,1945年8月,二战结束。
二、二战过程时间表
时间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非洲战场
19399.1德国突袭波兰
9.3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17苏军开进波兰,建立
11.4美国通过修正案
19404-5月德军闪击
5月德国进攻
5.26空战,德军首次受挫
9月徳意日签订*中日
*日本占领印度支那*7.19意军入侵东非和北非
*8.3意军进攻英属索马里
19416.22德国向苏联发动突袭,爆发,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9-12月苏德,宣告“”破产
3月美国通过《》
7月日本提出“”
8.14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
12.7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2月隆美尔支援意军,双方拉锯战
*5.5埃塞俄比亚复国
1942年初,26国在华盛顿签署《》,标志建立
7月苏德保卫战,使局势发生转变,二战重要转折点*5.5日本占领菲律宾、瓜达尔卡纳群岛
6月美日战役,太平洋战场出现转折
下半年美军逐岛战役10.23英军和德意军队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
11月美英联军在北非两栖登陆,“计划”
19437月苏德库尔斯克战役,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7.10美英联军登陆
9月投降,轴心国开始瓦解11.28-12.01美、英、苏5月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场结束
11.22-26美、英、中开罗会议
19446.6英美盟军登陆,成功开辟第二战场
*8月盟军进入巴黎,光复*10.24美日菲律宾海战
19452月会议
*4月美苏部队会师
*4.30攻克柏林
5.8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
7.17-8.02美、英、苏会议
11月审判*年初,美国收复马岛和菲律宾
2.4-11美、英、苏会议
*4.1美军占领冲绳岛
8.6、8.9美军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8.8对日宣战
8.15无条件投降
9.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19465月审判
(注意其间三次突袭、三次登陆、三大转折战役)
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背景、过程、影响
1、背景:
①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同法西斯的矛盾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矛盾。
②战争和战争的爆发,苏联、美国开始直接卷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英、美、苏等大国,为了反对,这些国家逐渐走向。
③西方大国对法西斯的态度发生变化,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考虑,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开始结盟,从而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美英也开始对提供一切援助。
④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
过程:
①1939年11月,美国通过新的,实际上是为掌握着制海权的购买军火打开了方便之门。
②1941年3月,通过《》,授权总统可以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同时,制订参战后的“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③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表示了两国反对、重建的决心。
④1941年9月,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的第一个议定书,三大国开始行动。
⑤1942年1月,华盛顿《》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影响:大大加强了国际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
四、二战后期的四次重大会议:
名称时间国家背景内容作用
开罗
会议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了胜利,为加速战争的进程发表《》,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其中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必须归还。三国协同对日作战,加速投降。
德黑兰
会议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了胜利,为加速战争的进程确定了对作战方针,即在欧洲开辟战场。三国协同作战,加速法西斯溃灭的过程
雅尔塔
会议1945年初,苏军收复国土,已越出国境;美英法军已攻入德国境内。德国败局已定。关于彻底消灭德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以及战后德国民主化;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三个月后对日作战初步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雅尔塔体系
波茨坦
会议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的前夕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精神;中美英发表《》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加速的投降、巩固对德的胜利。

★拓展延伸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对付共同的敌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2)重要原因: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侵略扩张的非正义性,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英勇奋战。战争的扩大,导致苏联和美国参战,增强了反法西斯阵营的物质和军事力量。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二战开始后,德国之所以未首先进攻苏联而先进攻英法的主要原因是:()
A.受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约束
B.中立苏联,以免英法苏结盟
C.苏联是德国石油的主要供应国
D.防止在未来的战争中处于两线作战的境地
2.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导致苏军失利的因素中不包括()
A.大清洗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B.苏联领导人对形势的估计不足
C.苏军在防御战略上犯了严重错误 D.苏联对日宣战使得苏军兵力分散
3.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顽固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图谋亚太霸权
B.英美等国对日本进行贸易禁运
C.德国进攻苏联的军事行动初胜
D.美国对日政策由绥靖转为遏制
4.德军在欧洲西部战场遭到的第一次重大挫折是()
A.敦刻尔克大撤退B.不列颠之战
C.西西里岛登陆战D.诺曼底战役
5.凡尔赛和约和慕尼黑协定的共同之处在于①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②具有反社会主义因素③有关赔款问题的规定④有关领土处理问题的决定()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6.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不值得为但泽战争”,同时又发表声明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
A.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的实力
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C.波兰的独立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
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7.1940年德国打败法国后即与日本结成军事同盟,其主要战略意图是:()
A.牵制苏联B.牵制美国C.加强反英D.牵制意大利
8.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凭借马其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B.对德国丧失了应有警惕
C.敦刻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军投降
9.二战初期,德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德国发动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B.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C.一些小国国力太弱或存在依赖心理D.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与德国相差悬殊
10.1939年6月30日,美国国会讨论修改《中立法》时发生激烈辩论,最终众议院以200票对188票通过了对交战国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A、“孤立主义”仍占优势 B、国会明确支持法西斯侵略
 C、已经放弃“中立”政策D、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缓和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出,“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负责进行(一般性空中)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但是有两个不变的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国的15%,……但是美国——这是第二个决定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1、概括材料中关于战胜日本“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2、如果站在“美国决定论——美国对战胜德意日法西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立场,你将用哪几个方面的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3、请结合史实从几个角度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附:参考答案
1、基础知识
一、二战的基本过程
(1)英法(2)德(3)苏联。(4)珍珠港
(5)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6)意、德、日
二、二战过程时间表
时间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非洲战场
19399.1德国突袭波兰
9.3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17苏军开进波兰,建立东方战线
11.4美国通过《中立法》修正案
19404-5月德军闪击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
5月德国进攻法国
5.26敦刻尔克大撤退
6.22法国战败
7-10月不列颠空战,德军首次受挫
9月徳意日签订三国军事同盟*中日百团大战
*日本占领印度支那*7.19意军入侵东非和北非
*8.3意军进攻英属索马里
19416.22德国向苏联发动突袭,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9-12月苏德莫斯科战役,宣告“闪电战”破产
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案》
7月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
8.14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
12.7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2月隆美尔支援意军,双方拉锯战
*5.5埃塞俄比亚复国
1942年初,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7月苏德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转变,二战重要转折点*5.5日本占领菲律宾、瓜达尔卡纳群岛
6月美日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出现转折
下半年美军逐岛战役10.23英军和德意军队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
11月美英联军在北非两栖登陆,“火炬计划”
19437月苏德库尔斯克战役,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7.10美英联军西西里岛登陆
9月意大利投降,轴心国开始瓦解11.28-12.01美、英、苏德黑兰会议5月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场结束
11.22-26美、英、中开罗会议
19446.6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第二战场
*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10.24美日菲律宾海战
19452月雅尔塔会议
*4月美苏部队易北河会师
*4.30苏军攻克柏林
5.8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
7.17-8.02美、英、苏波茨坦会议
11月纽伦堡审判*年初,美国收复马岛和菲律宾
2.4-11美、英、苏雅尔塔会议
*4.1美军占领冲绳岛
8.6、8.9美军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8.8苏联对日宣战
8.15日本无条件投降
9.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19465月东京审判
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背景、过程、影响
(1)法西斯国家(2)苏德(3)太平洋(4)共同的敌人(5)联合。
(6)美英(7)苏联(8)《中立法》,(9)英国(10)《租借法》(11)《大西洋宪章》,(12)纳粹暴政(13)世界和平(14)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15)联合行动。
(16)《联合国家宣言》(17)反法西斯国家(18)斗志(19)根本保障。
四、二战后期的四次重大会议:
名称时间国家背景内容作用
开罗
会议1943.
11中美英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了胜利,为加速战争的进程发表《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其中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三国协同对日作战,加速日本投降。
德黑兰
会议1943.
11~12苏美英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了胜利,为加速战争的进程确定了对德作战方针,即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三国协同对德作战,加速德国法西斯溃灭的过程
雅尔塔
会议1945.2苏美英1945年初,苏军收复国土,已越出国境;美英法军已攻入德国境内。德国败局已定。关于彻底消灭德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以及战后德国民主化;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三个月后对日作战初步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雅尔塔体系
波茨坦
会议1945.7~8苏美英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的前夕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精神;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加速日本的投降、巩固对德的胜利。
2、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DDABDDAADA
二、非选择题
(1)观点:战略轰炸;美国海军的优势;苏联红军的对日作战;多种因素的综合;日本经济上的弱点;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美国投放原子弹。(6分)
(2)美国与中苏英等主要大国一起倡导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使盟国能集中全力,互相配合,按统一的战略部署打击法西斯轴心国,这是战胜法西斯的政治保证;美国军队在欧洲、北非与亚太地区与德意日法西斯军队作战,并在三大战场均发挥重要作用;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为各盟国提供了大量重要战略物资的援助,这是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至少写出两个方面)。(6分)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展最早、进行时间最长的;中国军民抗击了日本法西斯军队的绝大部分力量,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确保了盟军“先欧后亚”战略的顺利实施;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至少从三个角度证明)。(6分)

第三讲二战的影响
★考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考点:
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知道德、日法西斯所犯下的主要暴行;简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痛恨法西斯的暴行,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感悟人类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
2、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基础知识
一、二战的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二、二战的危害
1、空前的浩劫,深重的灾难:①规模大;②破坏性强;③损失大。
2、法西斯的暴行:①。②。③。
三、正义的审判:①审判②审判
四、二战的启示:反对,共同维护。
1、战争必然带来灾难——所以要。
2、绥靖政策对侵略的姑息纵容——反对
3、落后就要挨打——应走之路
4、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二战胜利的保证—在新的国际反恐、反霸权主义斗争中,应加强
五、二战的影响:
①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②促进了运动和运动的发展。
③为奠定了基础。

★拓展延伸
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背景:①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
②都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出现了军事对峙集团
③德国都是一个主要的挑动国
(2)结果:①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
②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③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④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⑤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⑥都使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⑦都促使社会主义与和平思想的发展
⑧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
⑨都加强了美国的实力
2、不同点
(1)背景不同:一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两大侵略集团不断制造战争危机;巴尔干地区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而成为战争的火药库。二战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战争的目的和性质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双方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与之相反,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进行的是以打败法西斯、争夺人类安全、社会进步为目的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3)爆发过程:一战的导火线是突发事件,二战①经济危机使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②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③法西斯国家不断挑起局部战争,最终爆发世界大战。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3)规模结果:“二战”的规模、破坏性更大。
(3)影响不同:一战后新秩序仍然体现大国压迫小国、强国控制弱国的帝国主义原则;二战不仅打败了法西斯主义,更教育了世界人民,使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所建立的战后新秩序多的倡导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练习巩固
1、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2、丘吉尔曾这样评价二战中的一次著名战役:“我们不要把这些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而赢得的。但是,在这些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你认为这次战役应是
A.不列颠空战B.敦刻尔克战役
C.中途岛海战D.斯大林格勒战役
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一步步发展成为全面战争的。首先点燃局部战火的法西斯国家是
A.意大利B.德国C.日本D.西班牙
4、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有灾难,使这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共同因素是
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②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③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④科技进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慕尼黑的妥协后张伯伦和达拉第被热情的群众欢呼为和平的使者。罗斯福总统也向张伯伦道贺,对他说:“做得好”。英联邦各国领袖更是喜形于色。加拿大总理写道:“容我向您转达加拿大人民热诚的贺意……我与僚属及政府,对您对人类的贡献表示无尽感佩。”二战前这种情况反映了()
①以为妥协可以维护和平是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态
②当时的欧美人士对希特勒的扩张野心尚未形成清醒认识
③北美的政客希望通过战争拖垮欧洲
④罗斯福、张伯伦和达拉第都是战争狂徒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
6、“……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太平洋所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这些文件内容应该出自
A.《大西洋公约》B.《开罗宣言》C.雅尔塔会议精神D.波茨坦公告
7、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相似表现有①曾以“中立”地位大发战争财②为捞取战利品而决定参战③美国参战更加说明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④美国参战加速了战争结束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8、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进行演讲“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希望的彩虹。”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此次行动的意义在于
A.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B.法西斯德国开始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C.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D.法西斯德国陷入东西两面夹击中
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中国战场进行百团大战时,其他战场的情况是
①北非战场正在激烈战斗②苏德战场苏联处于防御时期
③太平洋战场尚未开辟④西欧战场正在进行不列颠之战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结合图7信息和相关知识,下列关于“三巨头”及其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都讨论了处置德国的办法②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③都加快了世界大战的结束④都作出了建立国际联合组织的决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有人说1940年的伦敦“已不是一个物质的城市,它已是一个精神之都”。如果要概括当时伦敦的“精神”,以下词组中最恰当的是
A.抗战与胜利B.和平与友谊
C.民主与宽容D.革命与进步
二、非选择题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法西斯主义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读下图并完成问题:
图1 正在燃烧的德国国会大厦图2 讽刺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的漫画?
图3 军国主义化的日本少年图4 南京大屠杀中的一幕
(1)上图分别说明了法西斯主义的哪些特点?

(2)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给国际局势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

(3)反法西斯国家为了扼制、打击法西斯主义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有何启示?

(4)有人说:“法西斯主义实质上也是一种恐怖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请说明理由。
附:参考答案
1、基础知识
(1)纳粹屠杀犹太人(2)南京大屠杀(3)731细菌部队(4)纽伦堡
(5)东京(6)战争(7)世界和平(8)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9)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0)科技强军(11)国际间的合作(12)国际政治格局(13)社会主义(14)民族解放(15)第三次科技革命
2、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CBCBABADCDA
二、非选择题
(1)制造恐怖事件,建立独裁统治;践踏国际公约,进行武装侵略;推行军国主义,实行全民军事化;残酷屠杀被占区人民。
(2)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举措: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组织诺曼底登陆等战役,协同作战;召开德黑兰等国际会议,一致行动。
启示:反法西斯主义需要世界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联合行动。
(4)肯定:法西斯主义者制造恐怖活动,危及全人类的生存和安全。
否定:法西斯主义对内独裁、对外扩张,是一种国家行为,手段上带有恐怖性质,但不能等同于恐怖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