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不等式

高中不等式教案

发表时间:2020-04-01

不等式。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等式”,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三章不等式
第一教时
教材:不等式、不等式的综合性质
目的:首先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一个等价关系,了解并会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ⅠⅡ。
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不等是绝对的,相等是相对的。
2.过去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不等式从而提出课题
二、几个与不等式有关的名称(例略)
1.“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
2.“绝对不等式与矛盾不等式”
三、不等式的一个等价关系(充要条件)
1.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谈起
2.应用:例一比较与的大小
解:(取差)

例二已知0,比较与的大小
解:(取差)
∵∴从而
小结: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结论
例三比较大小1.和
解:∵


2.和
解:(取差)∵
∴当时;当时=;当时
3.设且,比较与的大小
解:∴
当时≤;当时≥
四、不等式的性质
1.性质1:如果,那么;如果,那么(对称性)
证:∵∴由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2.性质2:如果,那么(传递性)
证:∵,∴,
∵两个正数的和仍是正数∴

由对称性、性质2可以表示为如果且那么
五、小结:1.不等式的概念2.一个充要条件
3.性质1、2
补充题:1.若,比较与的大小
解:=……=∴≥
2.比较2sin与sin2的大小(02)
略解:2sinsin2=2sin(1cos)
当(0,)时2sin(1cos)≥02sin≥sin2
当(,2)时2sin(1cos)02sinsin2
3.设且比较与的大小
解:
当时∴
当时∴
∴总有

延伸阅读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不等式与不等关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3.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态与价值: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学习难点】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一.知识归纳
1.性质:
2.请试着对上式的(6),(7),(8)进行证明。

二.典例分析.
例1、已知求证:

例2、已知求的取值范围

例3、比较下列两个代数式值或者实数的大小。
(1)与(2)与
三.课堂检测
1.若a,b是任意实数,且ab,则()
A.B.C.D.
2.设,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A.B.C.D.
3.若则的值为()
A.大于0B.等于0C.小于0D.符号不能确定
4.设,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
AabBabCa=bD与x的值有关
5.若2a3,-4b-3,则的取值范围是,的取值范围是.
6.当时,给出以下三个结论:①②③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7.若则中最小的是。
8.已知2a3,-2b-1,求2a+b,3a-2b,ab,的取值范围

不等式教案


1、(、)。
2、(、,)(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3、若、、且,则(真分数的分子分母加上同一个正数,值变大)。
4、若、、且,则。
5、。
6、一个重要的均值不等式链:设,则有(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7、若已知条件中含有或隐含着或这一信息,常常可以设用这种和式增量法来证明不等式、求值、或比较大小。
8、不等式证明常用的放缩方法:
(1);
(2)。
七、解析几何:
1、两条平行直线和之间的距离为。
2、直线过定点,且点在圆内,则与圆必相交。
过圆内一点的弦长,以直径为最大,垂直于(为圆心)的弦为最小。
3、直线在轴、轴上的截距相等包含有直线过原点这一特殊情况。
4、直线过定点时,根据情况有时可设其方程为(时直线)应用点斜式解题,应检验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5、已知圆的方程是和点,若点是圆上的点,则方程表示过点的圆的切线方程;若点在圆外,则方程表示过点向圆所作的两条切线的切点所在的直线方程(又称切点弦方程)。
6、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是:

7、圆和相交于、两点,则直线为这两圆的根轴,其方程为(即为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利用此法,可以推导圆的切点弦方程)。
8、已知一个圆的直径端点是、,则圆的方程是:

9、给一定点和椭圆:,、分别为左右焦点,有如下性质:
(1)若点在椭圆上,则,(由椭圆第二定义推出);
(2)若点在椭圆上,过这一点的椭圆的切线方程则可表示为:;
(3)若点在椭圆外,则这一点对应的椭圆的切点弦可表示为:;
(4)若点在椭圆内,则这一点对应的椭圆的极线可表示为:;
补充:直线与椭圆相切的充要条件是:

10、三种圆锥曲线的通径(通径是最短的焦点弦):
(1)椭圆的通径长为;
(2)双曲线的通径长为;
(3)抛物线的通径长为。
11、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点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分别为左右焦点
(1)若在右支上,则,;
(2)若在左支上,则,。
12、双曲线标准方程(焦点在轴或轴上)的统一形式为(),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也可记作。
13、过抛物线的焦点且倾斜角为的弦,时,最短弦长为,即为抛物线的通径。
14、圆锥曲线中几条特殊的垂直弦和定点弦:
(1)过抛物线的顶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则弦过定点;
(2)过抛物线的顶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点分别为的中点,则直线过定点;
(3)过抛物线上一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则弦过定点;
(4)过椭圆的中心作两条相互垂直的弦,则原点到弦AB的距离为定值:,且(此时弦AB最短),(此时弦AB最长);
(5)过椭圆的右顶点作两条相互垂直的弦,则弦MN过定点:;
(6)过椭圆的右焦点作两条相互垂直的弦,点分别为的中点,则直线MN过定点:;
(7)过双曲线的中心作两条相互垂直的弦,则原点到弦AB的距离为定值:;
15、过抛物线上一点的焦半径;若、是过焦点弦的端点,,则:
(1),;
(2);
(3)(为直线与轴的夹角);
(4)若、在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则;
(5)以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切点为的中点;
(6)以焦半径为直径的圆与轴相切;
(7)以为直径的圆与焦点弦相切,切点为焦点F;
16、过抛物线的准线与对称轴的交点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则切点弦长等于该抛物线的通径。过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任意一点作抛物线的切线,切点分别为、,则直线过定点。
17、由抛物线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抛物线上一点反射后,反射光线平行抛物线的轴。
18、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分别为,则对应双曲线方程可设为为为参数)。
19、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双曲线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等于虚半轴长。
20、若一直线被双曲线及两条渐近线所截,则夹在双曲线与渐近线间的线段长相等。
21、点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若点在抛物线内部,则。
若点在抛物线外部,则;
(2)若点在内部,则。
若点在外部,则;
(3)双曲线内的点(指点在双曲线弧内),满足;
双曲线外的点(指点在双曲线弧外),满足。
22、若直线与二次曲线交于、两点,则由:
,知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所截得的弦长:
其中(涉及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的位置关系应注意,还需要注意圆锥曲线本身的范围。若求弦所在直线的斜率常用点差法)。
23、中心在原点的椭圆、双曲线方程(焦点位置不定)可设为(其中且时为椭圆,时为双曲线)。
24、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1)椭圆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2)双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3)抛物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25、若为椭圆上任一点,、为焦点,为短轴的一个端点,则(证明用到椭圆定义、余弦定理)。
26、与直线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参数);
与直线垂直的直线系方程为(为参数)。
27、共离心率的椭圆系方程为(为参数)。椭圆的离心率越接近1,椭圆越扁;椭圆的离心率越接近于0,椭圆就接近于圆。可以概括为:椭圆的离心率越大,椭圆越扁。
28、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为(为参数)。
29、设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不在长轴上),、为左右焦点,则称为焦点三角形,,,,该三角形有如下性质:
(1)离心率:;
(2)面积:;
(3)旁切球:左右两个旁切球的球心都在直线上;
(4)设其内心为,连接PI并延长交长轴于点M,则有:;
(5)当且仅当点P在短轴端点时,最大,也最大。
30、设是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不在实轴上),、为左右焦点,,则的面积为。
31、椭圆内接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最大问题
(1)椭圆内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当且仅当三角形的重心为椭圆的中心);
(2)椭圆内接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为:(当且仅当四边形的对角线为椭圆的一对共轭直径)
32、设M,N为椭圆上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两点,P为椭圆上异于M,N的任意一点,则。(双曲线中为:)
33、已知两点、及直线
(1)若点、在直线的同侧,则。
(2)若点、在直线的异侧,则。
34、已知点、及直线,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则有其中
35、在线性规划中,
(1)对形如型的目标函数,可变形为,看做直线在轴上的截距,问题转化为求纵截距范围或

(2)对形如型的目标函数,变形为的形式,将问题转化为求可行域内的点与点连线斜率的倍的范围;
(3)对形如型的目标函数,可化为的形式,将问题化归为求可行域内的点到直线距离的倍的最值。
36、在圆锥曲线中,求形如(是圆锥曲线内的一点,是圆锥曲线的一个焦点)的最值问题时,可利用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将转化为圆锥曲线上的点到准线的距离。
有关线段和差关系的计算,可优先考虑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
37、凡是动点到圆上动点之间距离的最值,必过圆心时才能取得,应先求动点到圆心的最值,再加上或减去半径

基本不等式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基本不等式”,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04讲:基本不等式
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
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一)基础知识回顾:
1.定理1.如果a,b,那么,(当且仅当_______时,等号成立).
2.定理2(基本不等式):如果a,b0,那么______________(当且仅当_______时,等号成立).
称_______为a,b的算术平均数,_____为a,b的几何平均数。基本不等式又称为________.
3.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是:_________不小于_________.如图

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时,要注意的问题:(一“正”;二“定”;三“相等”)
即:(1)和、积中的每一个数都必须是正数;
(2)求积的最大值时,应看和是否为定值;求和的最小值时,应看积是否为定值,;
简记为:和定积最_____,积定和最______.
(3)只有等号能够成立时,才有最值。
(二)例题分析:
例1.(2006陕西文)设x、y为正数,则有(x+y)(1x+4y)的最小值为()
A.15B.12C.9D.6

例2.函数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2001江西、陕西、天津文,全国文、理)设计一幅宣传画,要求画面面积为4840cm2,画面的宽与高的比为,画面的上、下各有8cm空白,左、右各有5cm空白,怎样确定画面的高与宽尺寸,能使宣传画所用纸张的面积最小?

(三)基础训练:
1.设且则必有()
(A)(B)
(C)(D)

2.(2004湖南理)设a>0,b>0,则以下不等式中不恒成立的是()
(A)≥4(B)≥
(C)≥(D)≥
3.(2001春招北京、内蒙、安徽文、理)若为实数,且,则的最小值是()
(A)18(B)6(C)(D)

4.已知a,b,下列不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B)
(C)(D)
5.(2005福建文)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当B.
C.的最小值为2D.当无最大值

6.已知两个正实数满足关系式,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

7.若且则中最小的一个是__________.

8.(2005北京春招文、理)经过长期观测得到:在交通繁忙的时段内,某公路段汽车的车流量(千辆/小时)与汽车的平均速度(千米/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1)在该时段内,当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时,车流量最大?最大车流量为多少?(精确到千辆/小时)
(2)若要求在该时段内车流量超过10千辆/小时,则汽车站的平均速度应在什么范围内?

(四)拓展训练:
1.(2000全国、江西、天津、广东)若,P=,Q=,R=,则()
(A)RPQ(B)PQR(C)QPR(D)PRQ

2.若正数a、b满足ab=a+b+3,分别求ab与a+b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第04讲:基本不等式
(二)例题分析:例1.C;例2.;
例3解:设画面高为xcm,宽为λxcm,则λx2=4840.
设纸张面积为S,有S=(x+16)(λx+10)=λx2+(16λ+10)x+160,
将代入上式,得.
当时,即时,S取得最小值.
此时,高:,宽:.
答:画面高为88cm,宽为55cm时,能使所用纸张面积最小.
(三)基础训练:1.B;2.B;3.B;4.B5.B;6.2;7.
8.解:(Ⅰ)依题意,
(Ⅱ)由条件得
整理得v2-89v+16000,即(v-25)(v-64)0,解得25v64.
答:当v=40千米/小时,车流量最大,最大车流量约为11.1千辆/小时.如果要求在该时段内车流量超过10千辆/小时,则汽车的平均速度应大于25千米/小时且小于64千米/小时.

(四)拓展训练:1.B;
2.解:因为a、b是正数,所以,即,
法一:令,则,由ab=a+b+3≥2+3,得,(t0)
解得t≥3,即,所以ab≥9,a+b=ab-3≥6.
法二:令,则由ab=a+b+3可知a+b+3=,得,(x0)
整理得,又x0,解得x≥6,即a+b≥6,所以ab=a+b+3≥9.

答:ab与a+b的取值范围分别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