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解法举例》教学设计

高中不等式教案

发表时间:2021-10-01

高二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解法举例》教学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二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解法举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二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解法举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jAB88.com

(1)能熟练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不等式;

(2)在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基础上,掌握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3)能将较复杂的绝对值不等式转化为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来解;

(4)通过解不等式,要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形结合、换元、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5)通过解各种类型的不等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及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本节内容是在高一研究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较为复杂的绝对值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求解的基本思路是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和有关定理、法则,将这些不等式等价转化为一次不等式(组)或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具体地说就是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去掉绝对值符号,无理不等式有理化,分式不等式整式化,高次不等式一次化.其基本模式为:

教学设计示例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式不等式向整式不等式的转化;

2.进一步熟悉并掌握数轴标根法;

3.掌握分式不等式基本解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分式不等式解法

难点是分式不等式向整式不等式的转化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引导式

教具准备

三角板、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前面,我们学习了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基本解法,还了解了数轴标根法的解题思路,本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2.讲授新课:

相关阅读

不等式的解法举例


不等式的解法举例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不等式;
(2)在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基础上,把握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3)能将较复杂的绝对值不等式转化为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来解;
(4)通过解不等式,要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形结合、换元、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5)通过解各种类型的不等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及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本节内容是在高一研究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较为复杂的绝对值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求解的基本思路是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和有关定理、法则,将这些不等式等价转化为一次不等式(组)或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具体地说就是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去掉绝对值符号,无理不等式有理化,分式不等式整式化,高次不等式一次化.其基本模式为:
;
;
;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和一个难点是不等式的等价转化.解不等式与解方程有类似之处,但其二者的区别更要加以重视.解方程所产生的增根是可以通过检验加以排除的,由于不等式的解集一般都是无限集,假如产生了增根却是无法检验加以排除的,所以解不等式的过程一定要保证同解,所涉及的变换一定是等价变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另一个难点是不等式的求解.这个不等式其实是一个不等式组的简化形式,当为一元一次式时,可直接解这个不等式组,但当为一元二次式时,就必须将其改写成两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形式,分别求解在求交集.
三、教学建议
(1)在学习新课之前一定要复习旧知识,包括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等.非凡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这一环节不可忽视.
(2)在研究不等式的解法之前,应先复习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思路以及不等式的解法,然后提出如何求不等式的解集,启发学生运用换元思想将替换成,从而转化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求解.
(3)在教学中一定让学生充分讨论,明确不等式组“”中的两个不等式的解集间的交并关系,“”两个不等式的解集间的交并关系.
(4)建议表述解不等式的过程中运用符号“”.
(5)建议在研究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之前,先研究简单高次不等式(一端为0,另一端是若干个一次因式乘积形式的整式)的解法.可由学生讨论不同解法,师生共同比较诸法的优劣,最后落实到区间法.
(6)分式不等式与高次不等式的等价原因,可以认为是不等式两端同乘以正数,不等号不改变方向所得;也可以认为是与符号相同所得.
(7)分式不等式求解时不能盲目地去分母,但当分母恒为正数(如分母是)时,应将其去掉,从而使不等式化简.
(8)建议补充简单的无理不等式的解法,其中为一次式.教学中先由学生研究探索得到求解的基本思路及方法,再由教师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后一定要强调不等号的方向对的影响,即保证了,而却不能保证这一点,所以要分和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9)求解不等式不仅要重视思路的理解,更要重视表述的规范,作为教师应给学生做出示范,学生通过模拟把握书写格式,这样才有可能保证运算的合理性与结果的准确性.
教学设计示例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目标
1.把握分式不等式向整式不等式的转化;
2.进一步熟悉并把握数轴标根法;
3.把握分式不等式基本解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分式不等式解法
难点是分式不等式向整式不等式的转化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引导式
教具预备
三角板、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前面,我们学习了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基本解法,还了解了数轴标根法的解题思路,本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2.讲授新课:
例3解不等式0.
分析:这是一个分式不等式,其左边是两个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的商,根据商的符号法则,它可以化成两个不等式组:
因此,原不等式的解集就是上面两个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并集,此种解法从课本可以看到.
另解:根据积的符号法则,可以将原不等式等价变形为(x2-3x+2)(x2-2x-3)0
即(x+1)(x-1)(x-2)(x-3)0
令(x+1)(x-1)(x-2)(x-3)=0
可得零点x=-1或1,或2或3,将数轴分成五部分(如图).
由数轴标根法可得所求不等式解集为:
{x|-1x1或2x3}
说明:(1)让学生注重数轴标根法适用条件;
(2)让学生思考≤0的等价变形.
例4解不等式1
分析:首先转化成右端为0的分式不等式,然后再等价变形为整式不等式求解.
解:原不等式等价变形为:
-10
通分整理得:0
等价变形为:(x2-2x+3)(x2-3x+2)0
即:(x+1)(x-1)(x-2)(x-3)0
由数轴标根法可得所求不等式解集为:
{x|x-1或1x2或x3}
说明:此题要求学生把握较为一般的分式不等式的转化与求解.
3.课堂练习:
课本P19练习1.
补充:(1)≥0;
(2)x(x-3)(x+1)(x-2)≤0.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在进一步把握数轴标根法的基础上,把握分式不等式的基本解法,即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
课后作业
习题6.43,4.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探究活动
试一试用所学知识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答案:(1)原式
观察这个不等式组,由于要求,同时要求,所以①式可以不解.
∴原式
如下图

(2)分析当时,不等式两边平方,当时,在有意义的前提下恒成立.
原式(Ⅰ)
或(Ⅱ)
由于同时满足(2)、(3)式,所以(1)式免解.
∴(Ⅰ)式
(Ⅱ)式.
综合(Ⅰ)、(Ⅱ),得.
(3)分析当时,不等式两边平方,当时,原式解集为.
原式
观察不等式组,设有可以免解的不等式.

高二数学教案:《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二)


高二数学教案:《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概念;

2.掌握并会证明定理1,2,3;

3.理解定理3的推论是同向不等式相加法则的依据,定理3是移项法则的依据;

4.初步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重点:定理1,2,3的证明的证明思路和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比较两实数大小的方法,主要根据的是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而这也是推证不等式性质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来作一下回顾: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定理1,2,3的应用;

2.掌握并会证明定理4及其推论1,2;

3.掌握反证法证明定理

教学重点:定理4,5的证明.

教学难点:定理4的应用.

教学方法:引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不等式的三个性质,即定理1,2,3,并初步认识了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三个定理的基本内容.

(学生回答)

好,我们这一节课将继续推论定理4、5及其推论,并进一步熟悉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

不等式的解法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不等式的解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6.5不等式的解法(二)

●知识梳理
1.|x|>ax>a或x<-a(a>0);
|x|<a-a<x<a(a>0).
2.形如|x-a|+|x-b|≥c的不等式的求解通常采用“零点分段讨论法”.
3.含参不等式的求解,通常对参数分类讨论.
4.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a|-|b||≤|a±b|≤|a|+|b|.
思考讨论
1.在|x|>ax>a或x<-a(a>0)、|x|<a-a<x<a(a>0)中的a>0改为a∈R还成立吗?
2.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点击双基
1.设a、b是满足ab<0的实数,那么
A.|a+b|>|a-b|
B.|a+b|<|a-b|
C.|a-b|<||a|-|b||
D.|a-b|<|a|+|b|
解析:用赋值法.令a=1,b=-1,代入检验.
答案:B
2.不等式|2x2-1|≤1的解集为
A.{x|-1≤x≤1}B.{x|-2≤x≤2}
C.{x|0≤x≤2}D.{x|-2≤x≤0}
解析:由|2x2-1|≤1得-1≤2x2-1≤1.
∴0≤x2≤1,即-1≤x≤1.
答案:A
3.不等式|x+log3x|<|x|+|log3x|的解集为
A.(0,1)B.(1,+∞)
C.(0,+∞)D.(-∞,+∞)
解析:∵x>0,x与log3x异号,
∴log3x<0.∴0<x<1.
答案:A
4.已知不等式a≤对x取一切负数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解析:要使a≤对x取一切负数恒成立,
令t=|x|>0,则a≤.
而≥=2,
∴a≤2.
答案:a≤2
5.已知不等式|2x-t|+t-1<0的解集为(-,),则t=____________.
解析:|2x-t|<1-t,t-1<2x-t<1-t,
2t-1<2x<1,t-<x<.
∴t=0.
答案:0
●典例剖析
【例1】解不等式|2x+1|+|x-2|>4.
剖析: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需先去绝对值,多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必须利用零点分段法去绝对值求解.令2x+1=0,x-2=0,得两个零点x1=-,x2=2.
解:当x≤-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2x-1+2-x>4,
∴x<-1.
当-<x≤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2x+1+2-x>4,
∴x>1.又-<x≤2,
∴1<x≤2.
当x>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2x+1+x-2>4,∴x>.
又x>2,∴x>2.
综上,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1或1<x}.
深化拓展
若此题再多一个含绝对值式子.如:
|2x+1|+|x-2|+|x-1|>4,你又如何去解?
分析:令2x+1=0,x-2=0,x-1=0,
得x1=-,x2=1,x3=2.
解:当x≤-时,原不等式化为
-2x-1+2-x+1-x>4,∴x<-.
当-<x≤1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2x+1+2-x+1-x>4,4>4(矛盾).
当1<x≤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2x+1+2-x+x-1>4,∴x>1.
又1<x≤2,
∴1<x≤2.
当x>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2x+1+x-2+x-1>4,∴x>.
又x>2,∴x>2.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或x>1}.
【例2】解不等式|x2-9|≤x+3.
剖析:需先去绝对值,可按定义去绝对值,也可利用|x|≤a-a≤x≤a去绝对值.
解法一:原不等式(1)或(2)
不等式(1)x=-3或3≤x≤4;
不等式(2)2≤x<3.
∴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2≤x≤4或x=-3}.
解法二:原不等式等价于
或x≥2x=-3或2≤x≤4.
∴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2≤x≤4或x=-3}.
【例3】(理)已知函数f(x)=x|x-a|(a∈R).
(1)判断f(x)的奇偶性;
(2)解关于x的不等式:f(x)≥2a2.
解:(1)当a=0时,
f(-x)=-x|-x|=-x|x|=-f(x),
∴f(x)是奇函数.
当a≠0时,f(a)=0且f(-a)=-2a|a|.
故f(-a)≠f(a)且f(-a)≠-f(a).
∴f(x)是非奇非偶函数.
(2)由题设知x|x-a|≥2a2,
∴原不等式等价于①
或②
由①得x∈.
由②得
当a=0时,x≥0.
当a>0时,
∴x≥2a.
当a<0时,
即x≥-a.
综上
a≥0时,f(x)≥2a2的解集为{x|x≥2a};
a<0时,f(x)≥2a2的解集为{x|x≥-a}.
(文)设函数f(x)=ax+2,不等式|f(x)|<6的解集为(-1,2),试求不等式≤1的解集.
解:|ax+2|<6,
∴(ax+2)2<36,
即a2x2+4ax-32<0.
由题设可得
解得a=-4.
∴f(x)=-4x+2.
由≤1,即≤1可得≥0.
解得x>或x≤.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或x≤}.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已知集合A={x|a-1≤x≤a+2},B={x|3<x<5},则能使AB成立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a|3<a≤4}B.{a|3≤a≤4}
C.{a|3<a<4}D.
解析:由题意知得3≤a≤4.
答案:B
2.不等式|x2+2x|<3的解集为____________.
解析:-3<x2+2x<3,即
∴-3<x<1.
答案:-3<x<1
3.不等式|x+2|≥|x|的解集是____________.
解法一:|x+2|≥|x|(x+2)2≥x24x+4≥0x≥-1.
解法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作出f(x)=|x+2|与g(x)=|x|的图象,根据图象可得x≥-1.
解法三: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不等式|x+2|≥|x|表示数轴上x到-2的距离不小于到0的距离,∴x≥-1.
答案:{x|x≥-1}
评述:本题的三种解法均为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必须掌握.
4.当0<a<1时,解关于x的不等式a<ax-2.
解:由0<a<1,原不等式可化为>x-2.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是下面不等式组①及②的解集的并集.①
或②
解不等式组①得解集为{x|≤x<2},
解不等式组②得解集为{x|2≤x<5},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5}.
5.关于x的方程3x2-6(m-1)x+m2+1=0的两实根为x1、x2,若|x1|+|x2|=2,求m的值.
解:x1、x2为方程两实根,
∴Δ=36(m-1)2-12(m2+1)≥0.
∴m≥或m≤.
又∵x1x2=>0,∴x1、x2同号.
∴|x1|+|x2|=|x1+x2|=2|m-1|.
于是有2|m-1|=2,∴m=0或2.
∴m=0.
培养能力
6.解不等式≤.
解:(1)当x2-2<0且x≠0,即当-<x<且x≠0时,原不等式显然成立.
(2)当x2-2>0时,原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价.
x2-2≥|x|,即|x|2-|x|-2≥0.
∴|x|≥2.∴不等式组的解为|x|≥2,
即x≤-2或x≥2.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0)∪(0,)∪[2,+∞).
7.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恰为不等式log2(x+3)+logx≤3的解集,且f(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由log2(x+3)+logx≤3得
x≥,
即f(x)的定义域为[,+∞).
∵f(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
∴当x2>x1≥时,f(x1)-f(x2)>0恒成立,即有(ax1-+2)-(ax2-+2)>0a(x1-x2)-(-)>0
(x1-x2)(a+)>0恒成立.
∵x1<x2,∴(x1-x2)(a+)>0
a+<0.
∵x1x2>->-,
要使a<-恒成立,
则a的取值范围是a≤-.
8.有点难度哟!
已知f(x)=x2-x+c定义在区间[0,1]上,x1、x2∈[0,1],且x1≠x2,求证:
(1)f(0)=f(1);
(2)|f(x2)-f(x1)|<|x1-x2|;
(3)|f(x1)-f(x2)|<;
(4)|f(x1)-f(x2)|≤.
证明:(1)f(0)=c,f(1)=c,
∴f(0)=f(1).
(2)|f(x2)-f(x1)|=|x2-x1||x2+x1-1|.
∵0≤x1≤1,∴0≤x2≤1,0<x1+x2<2(x1≠x2).
∴-1<x1+x2-1<1.
∴|f(x2)-f(x1)|<|x2-x1|.
(3)不妨设x2>x1,由(2)知
|f(x2)-f(x1)|<x2-x1.①
而由f(0)=f(1),从而
|f(x2)-f(x1)|=|f(x2)-f(1)+f(0)-f(x1)|≤|f(x2)-f(1)|+|f(0)-
f(x1)|<|1-x2|+|x1|<1-x2+x1.②
①+②得2|f(x2)-f(x1)|<1,
即|f(x2)-f(x1)|<.
(4)|f(x2)-f(x1)|≤fmax-fmin=f(0)-f()=.
探究创新
9.(1)已知|a|<1,|b|<1,求证:||>1;
(2)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使不等式||>1对满足|a|<1,|b|<1的一切实数a、b恒成立;
(3)已知|a|<1,若||<1,求b的取值范围.
(1)证明:|1-ab|2-|a-b|2=1+a2b2-a2-b2=(a2-1)(b2-1).
∵|a|<1,|b|<1,∴a2-1<0,b2-1<0.
∴|1-ab|2-|a-b|2>0.
∴|1-ab|>|a-b|,
=>1.
(2)解:∵||>1|1-abλ|2-|aλ-b|2=(a2λ2-1)(b2-1)>0.
∵b2<1,∴a2λ2-1<0对于任意满足|a|<1的a恒成立.
当a=0时,a2λ2-1<0成立;
当a≠0时,要使λ2<对于任意满足|a|<1的a恒成立,而>1,
∴|λ|≤1.故-1≤λ≤1.
(3)||<1()2<1(a+b)2<(1+ab)2a2+b2-1-a2b2<0(a2-1)(b2-1)<0.
∵|a|<1,∴a2<1.∴1-b2>0,即-1<b<1.
●思悟小结
1.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指导思想是去掉绝对值.常用的方法是:(1)由定义分段讨论;(2)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3)平方.
2.解含参数的不等式,如果转化不等式的形式或求不等式的解集时与参数的取值范围有关,就必须分类讨论.注意:(1)要考虑参数的总取值范围.(2)用同一标准对参数进行划分,做到不重不漏.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1.绝对值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而绝对值不等式更是常考常新.在教学中要从绝对值的定义和几何意义来分析,绝对值的特点是带有绝对值符号,如何去掉绝对值符号,一定要教给学生方法,切不可以题论题.
2.无理不等式在新课程书本并未出现,但可以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把其等价转化为代数不等式.
3.指数、对数不等式能利用单调性求解.
拓展题例
【例1】设x1、x2、y1、y2是实数,且满足x12+x22≤1,证明不等式(x1y1+x2y2-1)2≥(x12+x22-1)(y12+y22-1).
分析:要证原不等式成立,也就是证(x1y1+x2y2-1)2-(x12+x22-1)(y12+y22-1)≥0.
证明:(1)当x12+x22=1时,原不等式成立.
(2)当x12+x22<1时,联想根的判别式,可构造函数f(x)=(x12+x22-1)x-2(x1y1+x2y2-1)x+(y12+y22-1),其根的判别式Δ=4(x1y1+x2y2-1)2-4(x12+x22-1)(y12+y22-1).
由题意x12+x22<1,函数f(x)的图象开口向下.
又∵f(1)=x12+x22-2x1y1-2x2y2+y12+y22=(x1-y1)2+(x2-y2)2≥0,
因此抛物线与x轴必有公共点.
∴Δ≥0.
∴4(x1y1+x2y2-1)2-4(x12+x22-1)(y12+y22-1)≥0,
即(x1y1+x2y2-1)2≥(x12+x22-1)(y12+y22-1).

高二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证明》教学设计(一)


高二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证明》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证明不等式的三种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意义;

(2)掌握用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来证简单的不等式;

(3)能灵活根据题目选择适当地证明方法来证不等式;

(4)能用不等式证明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不等式证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论证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7)通过组织学生对不等式证明方法的意义和应用的参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不等式证明的主要方法的意义和应用;

难点:①理解分析法与综合法在推理方向上是相反的;

②综合性问题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1)不等式证明的意义

不等式的证明是要证明对于满足条件的所有数都成立(或都不成立),而并非是带入具体的数值去验证式子是否成立.

(2)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分析

①在证明不等式的各种方法中,比较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②证明不等式的比较法,有求差比较法和求商比较法两种途径.

③求差比较法的基本步骤是:“作差——变形——断号”.

其中,作差是依据,变形是手段,判断符号才是目的.

变形的目的全在于判断差的符号,而不必考虑差值是多少.

变形的方法一般有配方法、通分的方法和因式分解的方法等,为此,有时把差变形为一个常数,或者变形为一个常数与一个或几个数的平方和的形式.或者变形为一个分式,或者变形为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等.总之.能够判断出差的符号是正或负即可.

④作商比较法的基本步骤是:“作商——变形——判断商式与1的大小关系”,需要注意的是,作商比较法一般用于不等号两侧的式子同号的不等式的证明.

(3)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分析

①利用某些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推倒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方法通常叫做综合法.

②综合法的思路是“由因导果”:从已知的不等式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推出变换,推倒出求证的不等式.

③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是:

④利用综合法由因导果证明不等式,就要揭示出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此要着力分析已知与求证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不等式左右两端的差异和联系,在分析所证不等式左右两端的差异后,合理应用已知条件,进行有效的变换是证明不等式的关键.

(4)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分析

①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寻求使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所需条件被确认成立,就断定求证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就是分析法.

有时,我们也可以首先假定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逐步推出一个已知成立的不等式,只要这个推出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以逆推的,那么就可以断定所给的不等式成立.这也是用分析法,注意应强调“以上每一步都可逆”,并说出可逆的根据.

②分析法的思路是“执果导因”: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探索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已成立的不等式.它与综合法是对立统一的两种方法.

③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是:

④分析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是难在初学时不易理解它的本质是从结论分析出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二是不易正确使用连接有关(分析推理)步骤的关键词.如“为了证明”“只需证明”“即”以及“假定……成立”等.

⑤分析法是证明不等式时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当证明不知从何入手时,有时可以运用分析法而获得解决.特别对于条件简单而结论复杂的题目往往更是行之有效.

(5)关于分析法与综合法

①分析法与综合法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思考方法.

②在数学解题中,分析法是从数学题的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即推理方

综合法则是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即:已知 结论.

③分析法的特点是:从“结论”探求“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结论的充分条件.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推出“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已知的必要条件.

④各有其优缺点:

从寻求解题思路来看:分析法是执果索因,利于思考,方向明确,思路自然,有希望成功;综合法由因导果,往往枝节横生,不容易达到所要证明的结论.

从书写表达过程而论:分析法叙述繁锁,文辞冗长;综合法形式简洁,条理清晰.

也就是说,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宜于表达.

⑤一般来说,对于较复杂的不等式,直接运用综合法往往不易入手,用分析法来书写又比较麻烦.因此,通常用分析法探索证题途径,然后用综合法加以证明,所以分析法和综合法经常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

(二)教法建议

①选择例题和习题要注意层次性.

不等式证明的三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例题来说明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例题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理解各种证法的意义和逻辑关系.教师选择的训练题也要与所讲解的例题的难易程度的层次相当.

要坚持精讲精练的原则.通过一题多法和多变挖掘各种方法的内在联系,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沟通知识,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②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

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理解不等式证明方法的实质和几种证明方法的意义,通过训练积累经验,能够总结出比较法的实质是把实数的大小顺序通过实数运算变成一个数与0(或1)比较大小;复杂的习题能够利用综合法发展条件向结论方向转化,利用分析法能够把结论向条件靠拢,最终达到结合点,从而解决问题.

③学生素质较好的,教师可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反证法和用函数单调性来证明不等式的内容,但内容不易过多过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比较法;

2.熟悉并掌握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意义及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 比较法的意义和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 常见的变形技巧.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根据前一节学过的知识,我们如何用实数运算来比较两个实数

(三)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学生活动)与教师一道小结,并记录笔记.

本节课学习了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中,作差是依据,变形是手段,判断符号才是目的.掌握求差后对差式变形的常用方法:配方法和通分法.并在下节课继续学习对差式变形的常用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课本作业供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培养其灵活掌握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能力;研究性题是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五)课后点评

1.本节课是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第一节课,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中,是如何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从而引入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这样处理合情合理,顺理成章.

2.在建立新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证明不等式,使学生在尝试探索过程中形成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感性认识.

3.例1,例2两道题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归纲、总结,求差后对差式变形、并判断符号的方法,以及求差比较法的步骤.在这里如何对差式变形是难点,应着重解决.首先让学生明确变形目的,减少变形的盲目性;其次是总结变形时常用方法,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4.本节课采用启发引导,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获取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一系列思维活动完成.教师通过启发诱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灵活、严谨、深刻等良好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