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习题精选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9-07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答案符合题意要求)

1.利用口腔体温表测定成年人的体温,其正常值平均是()

A.36.8℃B.37.2℃

C.37.5℃D.37.8℃

2.正常情况下,女性体温与男性相比,()

A.+0.3℃B.+0.5℃

C.-0.3℃D.-0.5℃

3.医生对病人体温变化十分重视,如果每天测量4次,应选在()

A.0~2时,8~10时B.2~4时,9~11时

C.12~14时,18~20时D.15~17时,22~24时

4.体温过低或过高对人体都有影响,主要是影响()

A.汗液的蒸发B.热量的散失

C.酶的活性D.身体的活动

点击下载://files.eduu.com/down.php?id=133384

扩展阅读

《香菱学诗》习题精选(有答案)


《香菱学诗》习题精选(有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1)腻烦()(2)颦儿()(3)缚住()

(4)抠土()(5)画缯()(6)沁芳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

起承转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地灵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

兴兴头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出下列诗人的名字吗?

(1)陆放翁________(2)李青莲________

(3)老杜________(4)小杜________

(5)王摩诘________(6)陶潜________

4.对下面文史知识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学史上常说的“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②文学史上“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③“五经”指《诗》、《书》、《易》、《乐》、《春秋》五种儒家经典。

④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前三部小说的作者是明朝人,后一部的作者是清朝人。

⑤格律诗产生于唐朝,词产生于宋朝,散曲产生于元朝。

⑥“二十四史”指旧时称为正史的24部纪传体史书,自《史记》至《清史》。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⑥

5.下列对联与人物联系正确的一项是()

A.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苏东坡

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贺

C.笔诗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白居易

D.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屈原

6.下面是对四部中外名著的评价,选出与评价对应正确的项()

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③文不甚深,言不甚俗。④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列宁语)。

A.①《左传》②《史记》③《水浒传》④《人间喜剧》

B.①《史记》②《红楼梦》③《三国演义》④《母亲》

C.①《史记》②《聊斋志异》③《儒林外史》④《欧也妮?葛朗台》

D.①《左传》②《红楼梦》③《西游记》④《母亲》

7.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选出下列作品或作家排列不当的一项()

A.《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

B.老子、孔子、庄子、荀子

C.《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

D.宋濂、高启、张溥、黄宗羲、方苞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习题精选2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习题精选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沁园春雪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娇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莽莽”,本指草木茂密的样子,这里形容大雪无边无际的样子。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争着。“折腰”低头弯腰,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相同。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稍逊”,稍微差一点。“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采。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在一定的时代中,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诗中指当今时代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描写,情景交融,动静相济,词韵俱佳,构成了一幅极妙的北国雪景图。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过渡句,传统称为“过片”,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个“惜”字,表达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史功绩的否定,他们远远不能与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相比。

D.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写景、抒情、议论紧密融合,构成雄浑博大的意境。

(1)答案:B。

解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与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不同。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用的是本义,意思是低头弯腰。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用的是引申义,是折服、倾倒的意思。

(2)答案:C。

解析:作者只是说他们“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没有否定他们的历史功绩。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沁园春雪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娇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莽莽”,本指草木茂密的样子,这里形容大雪无边无际的样子。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争着。“折腰”低头弯腰,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相同。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稍逊”,稍微差一点。“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采。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在一定的时代中,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诗中指当今时代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描写,情景交融,动静相济,词韵俱佳,构成了一幅极妙的北国雪景图。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过渡句,传统称为“过片”,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个“惜”字,表达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史功绩的否定,他们远远不能与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相比。

D.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写景、抒情、议论紧密融合,构成雄浑博大的意境。

(1)答案:B。

解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与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不同。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用的是本义,意思是低头弯腰。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用的是引申义,是折服、倾倒的意思。

(2)答案:C。

解析:作者只是说他们“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没有否定他们的历史功绩。

高一下册语文荷塘月色复习题精选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一下册语文荷塘月色复习题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载客(zǎi)遁辞(dn)陨星(yǔn)国殇(shāng)

B.辐射(f)贮存(chǔ)蚩尤(chī)鹢首(y)

C.膨胀(png)炫目(xun)生吞活剥(bāo)惋惜(wǎn)

D.一瞥(piē)棒槌(chu)良莠不齐(yǒu)缱绻(quǎn)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B.迷迷糊糊地哼着氓歌。

C.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瞌睡人的眼。

D.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

3.选出对下列加粗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似乎有不确定之意,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蓊蓊郁郁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荷塘的幽僻。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4.下列四个句子都用了像字,其中不表示比喻的是()

A.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B.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的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5.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一个七岁的小孩倒在血泊中时,___________的巴勒斯坦人们向以色列军警投掷大量的石块。

②南陵制药厂推出的这个新药的药方,是综合了几个流传的民间秘方___________而来的。

③四十年后再回此地,他___________的记忆被激活了,许多的人和事又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A.激愤衍化淡薄B.激愤演化淡泊

C.激奋衍化淡泊D.激奋演化淡薄

6.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对这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常的自己指被哀愁困苦的自己。

B.另一世界是指超脱了困苦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C.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是指因美好的景象熏陶,自己也觉得超脱了许多。

D.整个句子流露出作者希望借对眼前幽雅淡静景色的欣赏,来摆脱心中苦闷的感情。

二、阅读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7.给这段文字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而又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产生遐想。文中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实际上写了两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一种是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

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上面这段文字具体写了哪几种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颜色一词的语义应如何理解()

A.水给人视觉的色彩印象

B.水对人显示的一点利害

C.水的美的姿容

D.五光十色的色彩

参考答案

一、1.D2.A3.C4.B5.A6.C

二、7.月色下的荷塘

8.绽放的荷花含苞待放的荷花

9.通感。写出了清香的若有若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的特点。

10.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11.C

《促织》练习题


《促织》练习题

一、常识及内容理解。1.《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作者,字,别号,清代杰出的小说家。“聊斋”是指,“志”即,“异”是。2.《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由刘义庆《》志人志怪小说开创的笔记小说的高峰,成名后出现了一系列仿作,其中尤以纪昀的《》和袁枚的《》最出名。3.作者在文中把失虫和失子安排在一起,这是一种手法,作者采用这种手法的目的是

。4.课文中有两个幻想的情节,即及,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

。二、字、词、句。(一)解释加点的词1.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2.此物故非西产3.试使斗而才

4.昂其直,居为奇货5.辄倾数家之产6.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7.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8.会征促织9.死何裨益10.成然之

11.靡计不施,迄无济12.旬余,杖至百13.成妻具资诣问14.唇吻翕辟

15.各各竦立以听16.无毫发爽17.青麻头伏焉18.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9.与村东大佛阁逼似20.成益愕,急逐趁之2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22.斯须就毙23.而翁归24.未几25.如被冰雪26.既而得其尸于井

27.夫妻向隅28.则又超忽而跃29.审谛之30.成以其小,劣之

31.村中少年好事者32.径造庐访成3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34.屡撩之,虫暴怒35.虫翘然矜鸣36.旋见鸡伸颈摆扑37.掇置笼中

38.虫尽靡39.献诸抚军40.细疏其能41.无何,宰以卓异闻

42.又嘱学使俾入邑庠43.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44、又期月

45.劣弱不中于款46.不如拼博一笑47.冥搜未已48.民日贴妇卖儿(二)区别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1.过①过故人庄②裘马过世家焉③雷霆乍惊,宫车过也④则智明行无过矣⑤过秦论⑥一日,大母过余曰⑦求,无乃汝是过与?(三)指出加点词各属哪类活用1.以促织富,裘马扬扬2.成述其异,宰不信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4.成然之三.阅读做题(1994年高考上海卷试题)

曹南院知镇戎军①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②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③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简注]①曹南院知镇戎军:曹指曹玮;南院,官名,是南院宣徽使的略称;知镇戎军,出任镇戎军的主管长官。②蕃军:对外族军队的称呼,即文中的“虏兵”。③少选:待一会儿。1.解释:①徒②縻③候④谕⑤比⑥几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虏方苦疲甚B、颇失部伍C、耻学于师D、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

3.翻译: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4.曹玮用什么计谋“一战大破虏师”?

参考答案:

一、1.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杰出小说家,书房名,记,鬼狐花仙。

2.世说新语;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

3.作者在文中把失虫和失子安排在一起,这是一种对照手法,作者采用这种手法的目的是通过儿子的生命竟然比不上蟋蟀的生命这一鲜明的对照来反映劳动人民在封建制度统治下所受的摧残,以及由此造成的反常的心理状态。

4.问卜得虫;成子魂化小虫;从情节发展角度看,这两个幻想的情节冲破了现实生活的限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表现主题方面看,成名走投无路只得将解脱苦难的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由此可见社会的黑暗无道;而成子自尽后还要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才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加表现出平民百姓所受迫害之深。

二、(一)、(三)略

(二)过:拜访;超过;经过;过错、错误;指出……过错;探望;指责

三、参考答案:1。白白地;束缚,牵累;侦察;告诉;等到;差不多;2。B;3。得知曹玮贪牛羊之利而部队散乱;4。引诱敌人劳师远袭,诱敌人“小憩”而使其“足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