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物理《杠杆和滑轮》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2-21

九年级物理《杠杆和滑轮》教案设计。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杠杆和滑轮》教案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九年级物理《杠杆和滑轮》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

1、知道杠杆及其平衡条件,知道各类杠杆的特点,会画力臂,会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和计算。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用法。

课后反思

调节的方法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或

。②实验时,一般至少要测量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2、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原理):①文字表达式:;

②字母乘积式:;③字母比例式:;

注意:①杠杆的平衡条件只有在杠杆平衡时才成立;杠杆不平衡时,F1L1≠F2L2,此时,杠杆哪端的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哪端就下沉;调节杠杆重新平衡时,要根据要求调节力的大小或力臂的长短。②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时,一要注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利用题中或图中的字母灵活列式;二要注意同一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三要注意找准每个力对应的力臂;③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动态杠杆问题时,要先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列出杠杆初始位置时的式子,再分析杠杆从初始位置转到最后位置时,哪些量是一定的,哪些量是变化的,如何变化,最后答出结论;④确定最小动力时,一般阻力和阻力臂不变,要使动力最小,则动力臂必须,所以要设法找出最长的力臂,最长的力臂通常是圆的直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等。

问题3:杠杆应用的类型

L1、L2的关系

F1、F2的关系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注意:判断杠杆类型时,要先画出杠杆示意图,找出五要素,比较动力臂与

子段数的求法:n=(G物+G动)÷F或n=s÷h当n不为整数时,应该用进一法处理计算结果。④不要死记公式,要学会分析受力,利用实际分析写出关系式。

6ec8aac122bd4f6e【展示点拨】

【巩固提升】

1、如图所示,画出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力的示意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2、将一根木头的一端搁在地上,另一端始终用竖直向上的力F向上抬起,在抬起的过程中,F的力臂大小将()

A、保持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先减小后增大

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某同学将杠杆悬挂起来,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他应该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不断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平衡,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0

5

1.0

10

2

2.0

10

2.0

10

3

3.0

10

2.0

15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2次实验数据有同学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学科网()--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力臂=阻力+阻力臂。他得出此错误结论的原因是:__________。

重点:力臂的做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分析各类滑轮。

难点:力臂的画法,滑轮组的分析。

【目标导引】。

学习本节目标,明确本节学习任务。

【合作探究】

聚焦目标1:杠杆

问题1: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叫支点,用字母表示;2、动力:

叫动力,用字母表示;3、阻力:叫阻力,用字母表示;4、动力臂:叫动力臂,用字母表示;5、阻力臂:叫阻力臂,用字母表示;

注意:①杠杆绕哪点转,哪点就是;②动力和阻力都是受到的力,他们的作用是使杠杆旋转;③力臂是“点”(支点)到“线”(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只要会画点到直线的距离就行;

问题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

①实验前,首先应该调节杠杆两端的,使杠杆在位置平衡;

阻力臂的长短,

聚焦目标2:滑轮

问题1:比较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用法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定义

支点位置

没有此项

实质

没有此项

特点wwW.Jab88.Com

问题2:比较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力的关系和距离的关系(用F表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G物表示物体的重力,G动表示动滑轮的重力,s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表示重物上升的高度,f表示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s绳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物表示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n表示与定滑轮接触的绳子的段数。)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竖直使用

力的

关系

距离

关系

水平使用

力的

关系

距离

关系

注意:①滑轮组有两种绕法,n为偶数用,n为奇数用。②滑轮组中,吊着物体和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n指;③绳

延伸阅读

九年级物理滑轮教案40


初三物理学科一备教案

课题

13、5其他简单机械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

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对实践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重点

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学习资源开发

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绳、2个滑轮

一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根据杠杆的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类?什么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什么是力臂?

二、新课学习

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或省距离,滑轮、轮轴、斜面也都是常用简单的机械,今天我们学习滑轮的作用。

(一)滑轮的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升国旗时,旗手是怎样将红旗升到旗杆的顶部的?盖高楼时,建筑工人是如何将建筑材料运送到楼顶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二)定滑轮

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2、探究: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是否省距离?有什么好处?

3、实验记录:

4、结论: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但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1

2

3

4

5

6

物重G/N

拉力F/N

物体上升的高度h/c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cm

一备内容

5、实质:等臂杠杆

6、公式:F=G物,S=h

(三)动滑轮

1、定义:和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2、探究: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力?是否省距离?有什么好处?

3、实验记录:

4、结论:能省一半的力,费了距离,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1

2

3

4

5

6

物重G/N

拉力F/N

物体上升的高度h/c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cm

2m时,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人对绳子的拉力为_____N,绳子自由端移动______m,动滑轮的挂钩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_________N.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滑轮》第一课时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滑轮》第一课时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会建立知识结构图,能完整梳理各知识。

2.能说出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特点并进行应用。

3.熟悉识别滑轮与滑轮组,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1.自学指导:阅读本章1、2节教材,完成“中考新突破”84页考点解读“中考点1”“考点2”内容。(10分钟)

2.学生自学

3.教师精讲与点拨:(5分钟)

二、考点例析(15分钟)

1.考点一:杠杆作图及分类

图1

例1:如图1所示,为了让杠杆静止在图中位置,请画出在A点所施加的最小动力F及其力臂L。

变式练习:

(1).请画出图中拉力F对支点O的力臂L。

(2).如图所示,请画出杠杆AB在图示位置静止时作用在B点的最小力F及其力臂L.

(3).室内垃圾桶平时桶盖关闭不使垃圾散发异味,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根据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可确定()

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

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来

C.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都是省力杠杆

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一个是省力杠杆,一个是费力杠杆

2.考点二:杠杆平衡条件

例2:完成“中考突破”例3

变式练习:

(1).如图2所示,晓月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

若干钩码等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在挂钩码前,晓月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她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接着晓月在杠杆的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变钩码数量与位置,获取三组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可以减小实验的________。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并完成下表中的空格。实验测量数据记录表:

实验次序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0

5.00

1.0

10.00

2

2.0

10.00

2.0

10.00

3

2.0

10.00

2.0

(2).某同学利用身边的塑料直尺和硬币若干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如图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测出从支点O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作为力臂L1和L2的大小,他测力臂的方法是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做远离支点的匀速移动,则杠杆_________(选填“仍平衡”、“向左倾斜”、“向右倾斜”)

3.考点3:滑轮和滑轮组

例3如图3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A

B

C

D

图3

F3

F1

F2

F4

变式练习:

(1).“中考新突破”85页“例2”

(2).如下图,分别用不同的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1800N的物体时,则F1=,F2=,F3=,F4=

4.考点4:斜面和轮轴

例4如图4所示是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使用的机械,能抽象为轮轴的是()

变式练习:

(1).骑自行车上一个陡坡时,有经验的同学会沿S型路线骑行,他这样做是为了()

A.缩短上坡过程中所走的路程B.减少上坡过程中所做的功

C.减小上坡过程中所施加的力D.缩短上坡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三、当堂训练:(15分钟)

中考新突破86、87页“基础训练”1、2、3、4、7、9、10、11、12、14题

课后反思

八年级下册《杠杆》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杠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三、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属于杠杆的工具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从而抽象出杠杆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得出平衡条件。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师)铁架台、杠杆、钩码、大剪刀、钳子、大镊子、羊角锤、起子、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学生)铁架台、杠杆、钩码(50g,8个)、弹簧测力计(5N量程)。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展示图片:一个人正在用一个巨大的杠杆撬动地球。

图1

提问: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能联想到什么?

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显示了科学家基于科学理论的宏大气魄,也使我们接触到杠杆这个词。

观察,交流感想,并踊跃回答,说出自己的看法。

会心地接受,体会到“一人之力可以撬动地球,使用杠杆似乎是可以省力的”,急于了解有关杠杆的科学理论。

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引入课题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杠杆

生活中有很多帮助人们工作的工具,实质上都是杠杆。

同学们能举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杠杆的实例吗?

出示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羊角锤、起子等器材,让学生选择工具起出钉子、打开饮料。

同学们课前也准备了不少相关的工具,请拿出来操作一下,互相讨论一下你的感受,说一说我们在使用这些工具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都像杠杆在撬动重石一样(投影片),可以绕一个固定点转动,本身没有变形。

阿基米德要的那个支点,是指图1中的哪个点?为什么这个点如此重要?

杠杆: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画出用杠杆撬动重物的示意图

杠杆五要素:

1.支点O:

2.动力F1:

3.阻力F2:

4.动力臂L1:

5.阻力臂L2:

点拨:力臂可简称为“点线距”

举出实例或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实物,踊跃地上讲台操作,其余学生进行观察并讨论。

观察与思考后回答:工具在转动,可以省力,有一个固定点,工具没有变形。

观察投影片,对照自己使用工具的情形,确认这些特点的存在。

明白“支点”对构成杠杆的重要性。

观察黑板上教师的板示,在笔记本上画图,标出杠杆的五要素。

着重从数学角度确定力臂的定义,回答:“点”“线”“距”的含。

观察、思考后举手回答。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学习,再现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锻炼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请同学们利用手边的直尺、铅笔、橡皮等文具,做一个杠杆水平平衡实验。

我们可以用大物体平衡小物体,那么,在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将学生猜想写在黑板上,并鼓励有创意和科学思维的猜想。

发放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请同学们利用老师刚才所发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探究。

在学生进行初步设计后,组织交流设计思想,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

(1)实验中动力和阻力是人为规定的;

(2)“怎样确定力臂”是这个实验的难点,可以在实验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直接数出杆上的格子数就是力臂的大小;

(3)设计一个好的表格对探究活动是否能成功很重要。

请同学们针对所要测量的内容,参照教材P77所示“实验探究”,设计好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然后动手进行实验。

测量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2

3

4

5

6

让完成情况较好的实验组报告实验结论,组织学生对上报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综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对板书中学生的猜想进行评价,得出正确结论。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F1L1=F2L2

学生猜想:

(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熟悉并清点器材,学生设计实验,确定需测量的物理量、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通过交流回答:

(1)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可以用钩码的重力和个数确定,或者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2)力臂大小可以通过数格子数确定。

(3)使杠杆水平静止是平衡,但在其他位置处于静止状态也是平衡。

分析数据,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对实验结论进行确认。

创设情景,学生参与游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亲自体验,可以加深记忆,在激起兴趣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后面设计实验的难度;

三、生活中的杠杆

(1)探究活动:

准备好一个书包、一根1.5米长的杆,

请一位同学体验撬书包的方式和感觉。

(2)将杠杆按其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相对长度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杠杆的特点及功能做一总结。

杠杆

分类

力臂关系

平衡时力的比较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L1L2

F1F2

省力费力距

撬棍

费力杠杆

L1L2

F1F2

费力省力距

铡刀

等臂杠杆

L1=L2

F1=F2

不省力不费距离

天平

体验撬书包的感觉:书包离肩很近,感觉轻松;书包离肩很远,感到吃力。发现杠杆在不同的情况下既可以省力,还可以费力。

理解杠杆分类原理,结合实际记忆不同杠杆的特点及应用。

切身体验,加深影响,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理是有用的。

分类总结,便于记忆。

课堂小结

(5分钟)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要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难点:杠杆五要素的确定;画力臂。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