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滑轮-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初中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7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滑轮-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滑轮-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过程

习提问

什么叫做功的原理?

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看书(从课文开头看到第152页倒数第3行,并边看边对照课本图(修订本)进行实验(同桌的二人一组。此期间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

1.什么叫做滑轮?

2.什么叫做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使用它有何好处?同时教师按照图1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并能从功的原理方面认识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3.什么叫做动滑轮?

教师按图2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能根据功的原理说明:“使用动滑轮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力。”

4.什么叫做滑轮组?使用它有什么好处?教师出示绕好的滑轮组和自制的滑轮组挂图如图。

5.接着让学生讨论各滑轮组分别由几股绳承担总重力(G)。然后,教师演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间的关系(图4)。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此图为4股绳承重,s=4h。再把绳子从滑轮组上解脱2股,使之成为2股绳承重(如图5),进行演示s与h的关系。演示表明:2股绳承重时,s=2h。告诉学生:同一根绳上各处受力都相等,所以滑轮组中各股绳受力都相等。然后问学生:拉力F与承重绳子股数n有何关系?绳子股数越多,拉力越小(当然这里要说明不能无限制的增多动滑轮的个数……),而且是:几股绳承重,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至此,用圆盘测力计照图6进行演示,测力计示数表明:拉力F>

轮与绳之间都是有摩擦的!

例:一根绳子,最多只能承受300牛顿的力,想用它提起1000牛顿的重物,绕成的滑轮组至少要几股绳子承重?并画出滑轮组的示意图。

师生共同解答:设承重绳子股数为n,则

草图:(主要教学生学会画图方法#0;#0;从外向里绕绳)

三、小结:略。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滑轮周边有槽的小轮。

1.定滑轮:……。作用: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方便)。

2.动滑轮:……。作用:使用它可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好处:①省力;②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小结:(滑轮…,定滑轮…,动滑轮…。)

六、作业:

书面:练习六的1、2、3。家庭:自制小滑轮、

练习画图

(提高题右图物体匀速运动则拉力F为:①30牛顿;②100牛顿;③45牛顿;④150牛顿。

相关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我读过的书籍中记得,华师大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的进行课后总结自我反思,促进自己专业成长,同时也使我们的工作更有趣和充实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如何进行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要反思什么?从近几年的教学反思中,归纳了几点:
一、内容的反思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讲授九年级“压强和浮力”一章的内容时,在讲授压强时,通过练习让学生从中了解密度均匀、高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物体在平面上产生的压强与其底面积无关。这样,在液体压强的教学中,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高度和密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的认识有了一个铺垫的作用,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也有了一个说服作用。
二、人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是检验的标准。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我先设计了几个问题:你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了吗?你能证实它的存在吗?它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方式的反思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节、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都是我们反思的内容
此外,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了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重视物理作业的多元化及时段性也是我们要注意的内容之一。
物理作业是多元化的,有计算型、简答型的练习,有探究实验及实验报告,有资料查询、有调查报告等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重视传统型的习题练习,较忽略探究实验、调查报告等等。这几年的物理中考中有大量的文字表述题,很多老师头痛学生的表述能力太差。因此,教学中教师惟恐学生说不好,所有问题的答案都由老师代替。其实,你越是不放心,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这类作业他们越作不好。可以说是对症下药是良方,这类作业的布置需注意时段性,相应的物理规律学习后,及时的布置这类作业,然后立即让学生口述,对于表达好的表扬,对于差的多鼓励。让他们在激励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经过了以上反思,加之完善、优美的教学设计,使师生的教学活动产生一种“谐振”,课堂教学就会达到最佳效果,教师的业务成长“百尺竿斗,更进一步”。

初中物理公式总汇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初中物理公式总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物理量

主要公式

主要单位

长度(L)

用刻度尺测(2)路程(3)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4)力臂=(5)液体深度(6)物体厚度h=a=

Km、m、dm、cm、mm等

1km=1000m

1m=100cm

面积(S)

(1)面积公式S=abS=a2S=πR2=πD2

(2)体积公式(3)压强公式

1m2=102dm2

1dm2=102cm2

1cm2=102mm2

体积(V)

(1)数学公式V正=a3V长=Sh=abhV柱=ShV球=πR3(2)密度公式(3)用量筒或量杯V=V2-V1(4)阿基米德原理浸没时V=V排=F浮/ρ液g部分露出时V排=V物-V露

1m3=103dm3

1dm3=103cm3

1cm3=103mm3

时间(t)

(1)速度定义(2)功率(3)用钟表测量

1h=60min

1min=60s

速度()

(1)(2)则

1m/s=3.6km/h

质量(m)

(1)重力公式(2)功的公式

(3)密度公式(4)用天平测量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密度(ρ)

(1)有(2)压强公式(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则ρ液=

1g/cm3=1000

kg/m3

合力(F)

(1)同方向F=F1+F2(2)反方向F=F1-F2(F1>F2)

N

压强(p)

(1)(适用于一切固体和液体)(2)适用于一切液体和侧面与底面垂直的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1Pa=1N/m2

浮力(F浮)

(1)称重法F浮=G-F示(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4)漂浮或悬浮法F浮=G

动力、阻力

与单位相同即可

功(W)

(1)定义W=Fs重力做功W=Gh=mgh摩擦力做功W=fs

(2)总功W总=F动sW总=W有+W额

有用功=GhW有=W总-W额

(3)η=W有=ηW总W总=(4)W=Pt

1J=1N.m

=1w.s

机械效率(η)

(1)η==

(2)η==

(3)对于滑轮组η=(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

(4)η==

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η总小于1

拉力(F)

(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3)一般用(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4)物体匀速运动,一般F=f(f一般为摩擦力)

功率(P)

(1)P=(2)P==(3)从机器的铭牌上读出

1w=1J/s

=1N.m/s

比热(c)

(1)Q吸=cm(t-t0)Q放=cm(t0-t)可统一为Q=cm△t

(2)Q放=qm(q为J/kgm用kg)

(3)Q放=qV(q为J/m3V用m3)

(4)不计热量的损失时Q吸=Q放(热平衡方程)

C的单位为

J/(Kg.℃),水的比热为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

电荷量(Q)

(1)定义则Q=It(2)W=UIt=UQ则Q=(Q为电荷量)

Q的单位为C

电流(I)

(1)定义(Q为电荷量)(2)

(3)W=UIt则

(4)P=UI则(P为电功率)

(5)焦耳定律Q=I2Rt则

(6)纯电阻电路W=UIt=I2Rt则

(7)P=UI=I2R则

(8)串联:I=I1=I2并联:I=I1+I2(9)从电流表上读出

1A=1000mA

电压(U)

(1)(Q为电荷量)(2)U=IR(3)(4)

(5)焦耳定律(Q为产生的热量)则(6)串联:U=U1+U2并联:U=U1=U2

(7)从电压表上读出

1KV=1000V,

1V=1000mV。家庭电路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超过36V

电阻(R)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2)W=UIt=I2Rt=

(3)

(4)焦耳定律Q=I2Rt则(Q为产生的热量)

(5)串联:R=R1+R2则R1=R-R2R2=R-R1

(6)并联:(7)从欧姆表上读出或从铭牌上读出如滑动变阻器上的“10Ω1A”等字样。

1Ω=1V/A

1MΩ=106Ω

1KΩ=103Ω

电功(W)

(1)W=UIt=UQ(Q为电荷量)(2)W=Q=

(3)P=则W=(4)当无热量损失时W=Q=

(5)从电能表上读出(其单位为KWh)

国际单位为J,电能表上常用单位为KW.h

1KW.h=3.6×106J

电功率(P)

(1)(2)P=(3)从用电器上读出

1Kw=1000w

1马力=735w

电热(Q)

(1)当不计热量损失时,Q=W=

(2)热平衡方程Q吸=Q放

其单位为J

通电时间(t)

(1)(Q为电荷量)(2)W=UIt则

(3)P=则(4)Q=则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1)、W=UIt=Pt=UQ(普适公式)

(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普适公式)

(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普适公式)

(2)、P=I2R=U2/R(纯电阻公式)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压力差)

(2)、F浮=G-F(视重力)

(3)、F浮=G(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

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初中物理公式、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千克kgm=ρv

温度t摄氏度°C

速度v米/秒m/sv=s/t

密度p千克/米3kg/m3ρ=m/v

力(重力)F牛顿(牛)NG=mg

压强PPa帕斯卡(帕)P=F/S

功WJ焦耳(焦)W=Fs

功率:P瓦特(瓦)wP=W/t

电流:I安培(安)AI=U/R

电压:U伏特(伏)VU=IR

电阻:R欧姆(欧)R=U/I

电功:W焦耳(焦)JW=UIt

电功率:P瓦特(瓦)wP=W/t=UI

热量:Q焦耳(焦)JQ=cm(t-t°)

比热:c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