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生物下册常见知识点解析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5

八年级生物下册常见知识点解析。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年级生物下册常见知识点解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八年级生物下册常见知识点解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以下简称为教材)在使用过程中,许多教师向教材编写人员提出一些涉及教材内容的问题,其中一些涉及知识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在此略作回答,希望能够对教师有所帮助。
1关于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一词是在讲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给出的,这是因为在胚后发育期间,大多数昆虫要经过变态发育。虽然变态发育不限于昆虫,但昆虫的变态过程比其他任何动物更引人注目。
《辞海》(2009年10月版)中对“变态发育”的描述是:“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的变化,亦即经幼体期而达到成体期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概念使用的范围不仅仅是昆虫,还包括其他动物,如甲壳动物、两栖动物等。变态发育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渐变态、半变态等。在修订后的教材中,与实验本一致,仅介绍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辞海》对“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的描述分别是:“昆虫变态的一个类型。即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昆虫变态的一个类型。即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的昆虫,其幼虫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而蛹是一个不活动时期。”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这两个名词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昆虫,而它们的区别是是否有化蛹这个阶段。
对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来说,要经历四个时期。经常有老师会问:这里的“卵”指的是受精卵吗?如果指的是受精卵,为什么教材里不写“受精卵”呢?
有研究者说,变态发育的基础是有性生殖,所以这里所说的“卵”一般指受精卵。但是,在昆虫中,孤雌生殖是普遍存在的。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例如,蜜蜂中的雄蜂就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来的。
2未受精的鸡卵有胚盘吗?
学生在观察鸡卵时,都能发现一个盘状的小白点。这个小白点在受精的鸡卵和未受精的鸡卵中都是存在的,我们称其为胚盘。但有老师指出,国家名词委对胚盘(blastodisc,embryonicdisk)的定义为:“鱼类、爬行类和鸟类等受精卵在无卵黄的动物极经过不完全卵裂形成的细胞盘。此区域的细胞群将来发育成胚胎。”根据这个定义,未受精卵的相应结构应该不能被称为胚盘。有研究者更是将这个区域在受精之前称为胚珠(germinaevesicle),卵裂后才称为胚盘(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农业出版社,1995年)。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自卵黄心(白卵黄)向上有一由白卵黄构成的卵黄颈直达卵黄表面并扩展成盘状,称为潘氏核。潘氏核与生发点联结,总称胚盘。胚盘受精之后发育为胚胎,未受精则为一淡色的小圆盘区(鸟类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笔者认为,既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没有必要给初中学生增加名词,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个名词就足够了。
3关于转基因鼠的示意图
在修订后的教材中,对获得转基因鼠的示意图稍微做了一点调整。以前经常有老师和学生对图中画出的操作步骤提出一些问题,现说明如下。
(1)实验前要对小鼠进行怎样的处理?
在实验前,需要对小鼠进行预先处理,而不是像有些学生想象的那样,找几只小鼠就可以做实验了。例如,对供卵母鼠,要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即用孕马血清(含有促性腺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进行注射处理,其目的是促进小鼠多排卵。对代孕母鼠,要进行假孕处理,也需要使用激素,并与结扎了输精管的公鼠交配,其目的是使代孕母鼠(受体)和供卵母鼠(供体)进行同期发情,使它们的生理条件达到同步或一致,这样才能使胚胎移入受体后有相同或相似的生存条件。关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将在高中接触到。
(2)受精卵中的两个核为什么一大一小?
受精后,精子和卵子会形成各自的原核,即雄原核和雌原核。刚形成初期,雄原核和雌原核两者的大小没有差异,但随着时间的延续,雄原核膨大。雄原核具有吸收外源DNA的能力,所以要在雌、雄原核融合之前将外源DNA(含目的基因)注射到雄原核里。
(3)产出的幼鼠有大有小,是否大的就是转基因的?
虽然受精卵都被注射了目的基因,但这些目的基因有可能表达不成功。即使表达成功,小鼠刚出生时,其体积大小并不会有特别大的差别。因此,对刚产出的幼鼠,我们不能根据其体型大小来判断它是否转基因鼠。
(4)照片上给出的两只鼠的尾巴为什么都是断的?
在小鼠体内,是否转进去了目的基因,单靠肉眼观察是不能得出结论的,一定要进行基因检测。一般是剪取小鼠的一段尾巴提取DNA进行检测,来判断是否是转基因鼠。
4龋齿是传染病吗?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人类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它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据我国2005年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一百个5岁儿童中就有超过66人嘴里有龋齿,35~44岁中年人群中,这一比例上升到88.1%,而65~74岁老年人的患龋率则高达98.4%。导致龋齿的发病原因包括致龋菌(如变形链球菌)、易感的牙和碳水化合物,所有其他因素都是通过影响这些要素来发挥作用的。
对照传染病的定义分析,龋齿是属于传染病的,西方很多国家也早已把龋齿列入传染病的范畴而加以预防。但为什么我们不强调它是传染病呢?其一,不同传染病的传染力是不同的,有强有弱,传染力强的更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也会更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二,不同传染病引发的后果是不同的,有些传染病人一旦得上就会致命,但龋齿引发的后果看似是不很严重的,所以大家也就不在意了。相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包括口腔健康,也会逐渐养成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不会再咀嚼食物给幼儿吃。
5乙肝能通过饮食传播吗?
教材中在讲到传染病时,安排了一个资料分析,其中一则资料讲甲肝的预防。有老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常与老百姓口中所说的“肝炎”混在一起。广义的肝炎通常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或药物、酒精等)侵害肝脏,使肝脏受到破坏、肝功能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而我们在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指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更多指乙肝。
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与患者密切接触,共用餐具、茶杯、牙具等,吃了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以受到传染。而乙型肝炎是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其传播途径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一样的,主要是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等,因此,与乙肝患者的一般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办公、同住一个宿舍、在同一餐厅用餐及拥抱、握手、共用厕所等不会感染乙肝。

相关阅读

九年级物理《电压》知识点解析


九年级物理《电压》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一:电压
1.电压
如下图所示,要想使水轮机转动,需打开阀门,由于左侧容器中的水位高于右侧容器,所以水会自左至右流过水轮机,水轮机转动。

但是水轮机的转动是短暂的,如果两侧水面相平时,水不再流动,水轮机就会停止转动。要得到持续的水流,两侧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压。如下图所示,用抽水机不断地把水从右侧容器抽到左侧容器中,,使两侧始终保持一定的水压,水管中就有了持续的水流,水轮机就能不停地转动了。

类似的,下图中,要想使小灯泡持续发光,自由电子需要在电路中形成定向移动,才有持续电流通过。要获得持续的电流,电路两端要有电压。
在电路中,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使得电路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压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压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基本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用V表示。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一片铅蓄电池的电压为2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比伏小的有毫伏,比伏大的有千伏。
1V=1000mV;1kV=1000V
【典型例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规定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C.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D.导体中没有电流通过时,导体中就没有电阻
【答案】AC
【针对训练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B.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C.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D.电路两端只要有电压就一定有电流
【答案】
【解析】
B、有电压才可能形成电流,就像有水压才能形成水流一样,不符合题意;
C、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不符合题意;
D、形成电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一个闭合的通路.所以说,电路两端只要有电压就一定有电流是错误的,符合题意;故选D.
【针对训练2】经验表明,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能高于()
A.12VB.36VC.220VD.380V
$来源:【答案】
【针对训练3】手电筒的构造如图所示,电源为两节干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键相当于开关
B.弹簧为绝缘体
C.灯泡发光时,两端电压为4V
D.灯泡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来源:解析$来源:
(2)并联:电压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3)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
(4)使被测电压不超出电压表量程:在已知电压大小的情况下,直接选择合适的量程;若不能判断,则先用大量程“试触”,然后再选择合适的量程。
2.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
测量下图中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源电压

结论: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压相等。
【典型例题1】小明用电压表测电压时,电压表接线柱的接法如图所示,下面是同组同学的看法,其中正确的看法是()

A3~15V
B.该电压表可以测出电压值
C.该电压表没有正接线柱
D.该电压表不能测出电压值
【答案】D

A.电流表、电压表都可以直接与电源相并联
B.电流表可直接与电源相联,电压表不能
C.电流表、电压表都不能直接与电源相并联
D.电压表可直接与电源并联,电流表则不能
【答案】D
【解析】D.
【典型例题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测量小灯泡L1两端电压的电路。图中有一条导线接错了,接错的导线是

A.导线1B.导线2C.导线3D.导线4
C
【针对训练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泡或中有一个发生了短路故障。当开关S闭合时,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电压表无示数,灯泡不发光
B.电压表有示数,灯泡不发光
C.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没有示数
D.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

C
【解析由图可知,灯泡L1或L2串联,若灯泡L1发生了短路故障,电压表无示数,灯泡L1不发光;若灯泡L2发生了短路故障,电压表有示数,灯泡L2不发光;由于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不会没有示数。故选C针对训练2】某实验小组连接了如图所示的串联电路,电源电压为3V恒定不变。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两灯都不亮,他们用电压表先后测得Uab=Ubc=Ucd=0,Uad=3V。为进一步确认电路故障,他们先用导线将a、b连接起来,先后测得己Ubc=Ucd=0;再用导线将b、c连接起来,先后测得Uab=0,Ucd似等于3V;最后用导线将c、d连接起来,先后测得Uab=0,Ubc近似等于3V。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A.灯Ll和灯L2都发生了断路
B.灯L2和开关S都发生了断路
C.灯Ll和开关S都发生了断路
D.灯Ll、灯L2和开关S都发生了断路
B【解析电源电压为,电压表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并联,且电压表和电源正负极接通,即a到电源正极和d到电源负极的电路接通,不存在断路。先用导线将a、b连接起来,电压表,由于b端已经和电源正极接通,电压表,说明c段与电源负极之间即开关S为断路,电压表根据d用与电源负极接通,说明c端与电源正极之间有断路,由于b端已经和电源正极接通,所以灯泡为断路。根据再将导线将b、c连接起来,说明b到电源负极不是通路,而导线将b、c连接说明是开关S不通,为断路。电压,说明b到电源正极和c到电源负极的电路接通,不存在断路。说明灯没有断路。最后用导线将c、d连接起来,先后测得Uab=0,说明bc之间即灯泡有断路。综合判断可得选项B对。【针对训练3】如图所示,用电压表测小灯泡L1两端的电压。此电路连接有误,请用文字说明其中的错误。图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电压表连在了L2两端,并且正负接线柱错误.
【针对训练4】(1)下图所示是常用的电压表。当使用“一”、“3”两个接线柱时,最程为V,它的读数是;当使用“一”、“15”两个接线柱时,它的读数是。

(2)如图甲图电路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两灯均发光,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乙图所示,其中a电流表测的是通过(选填“干路”、“L1”或“L2”)的电流,b电流表的读数应为,L2中的电流是A。

【答案】

九年级物理《变阻器》知识点解析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九年级物理《变阻器》知识点解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九年级物理《变阻器》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一:变阻器
1.变阻器
在电子技术中有一中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件,叫做变阻器。下图为学生实验中常用的滑动变阻器。

其中ABCD为四个接线柱,P为滑片,可以左右滑动,改变滑片P的位置,可以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把滑动变阻器的不同接线柱接入电路,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亮度,判断电阻的变化情况:

以下两种接法,不能改变灯泡亮度和电路中的电流,是无效的:

由以上实验可知: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的。
3.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
在以下电路中,(1)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2)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倍地变化,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知识点二:变阻器的应用
1.变阻器的铭牌:变阻器通常标有最大电阻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如“50Ω1A”,这表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A,如果电流超过1A,变阻器会被烧毁。
2.变阻器的作用:通过调节其接入电路的阻值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3.变阻器的种类:滑动变阻器、电阻箱、机械式电位器、数字电位器等。
【典型例题1】【2016届福建泉州惠安县城北教研联盟初三上期期中物理卷】(多选)如图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若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那么,应连接的接线柱为()

A.A和CB.B和DC.A和DD.A和B
【答案】BC
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在图中的哪种连接方法可使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减小:()

【答案】
【解析】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如图为“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实验.

(1)在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移动到最____端(选填“左”或“右”)。
(2)滑片向A端滑动时,小灯泡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3)开始实验后,如果甲同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的亮度都不发生变化,而且一直很暗,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左(2)变暗(3)滑动变阻器同时把下面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针对训练1】【2016届湖北武汉汉阳区初三期中物理卷】电位器是变阻器的一种,小菲同学买了一个电位器,如图所示.小菲想把它与灯泡串联起来,利用它改变灯泡的亮度;请仔细观察,现想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时灯泡变亮,以下接线方法正确的是()

A.A、B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
B.B、C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
C.A、C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
D.以上连接方法都正确
【针对训练2】【2016届四川遂宁南山学校初三上期半期考试物理卷】一个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50Ω1.5A”的字样它的意义是()
A.电阻的最小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B.电阻的最小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是1.5A
C.电阻的最大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是1.5A
D.电阻的最大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针对训练3】【2016届福建泉州惠安县城北教研联盟初三上期期中物理卷】图是大型电子地磅的电路原理图。当称重物时,在压力作用下滑片P向下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__________,电流表的示数__________(以上两格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样把电流对应的重量刻在电流表的刻度盘上,就可以读出被称物体的重量。

【针对训练4】【2016届广东深圳北环中学初三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如图所示,选取一个自动铅笔芯,使铅笔芯一端的a夹子固定,当来回移动另一端的b夹子时,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这说明了铅笔芯是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还能说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______有关.下列电器中_________(填“电水壶”、“可调光台灯”或“电动机”)应用了而此原理。

【针对训练5】【2015-2016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九年级期中物理卷】收音机、复读机上的“音量Volume”旋钮,能够控制声音的,它的实质是一个.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电阻丝接入电路的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一个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10Ω2A”,其中10Ω表示.
【针对训练6】【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卷】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实验装置.

(1)它的工作原理是:油箱内油面时(选填“上升”或“下降”),金属滑片向上端移动,电流表示数会(填“变大”或“变小”).
(2)请你对该同学在设计中使用电阻R1做出评价:.
(3)你认为该设计中值得改进的方面是:.
【针对训练7】【2016届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九年级(上)月考物理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连接完整.要求:

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
滑动触片向右移动时,通过灯泡电流变大.
导线不能交叉.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复习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复习”,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复习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科学的推测:①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②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③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在36亿年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1、原始地球特点: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表面笼罩着原始大气。
2、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生命起源的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
4、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5、生命起源的过程: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6、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7、根据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8、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①化石在地层中埋藏的顺序比较: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
②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与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过渡类型。(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③蛋白质分子差异比较: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大。——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生理功能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古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3、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过度繁殖(条件)生存斗争(基础)遗传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内因),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外因)。
5、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选择是人类有利的生物变异以形成新品种,这属于人工选择。
6、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内因),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