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3.4.1 环境问题 2

小学环境教育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30

3.4.1 环境问题 2。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3.4.1 环境问题 2》,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环境问题

巩固夯实基础

一、人类与环境

1.关系JAb88.CoM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中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2.生态破坏: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源枯竭、森林减少、物种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和臭氧破坏等。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

扩展阅读

3.4.1环境问题 1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网络体系总览

●考点目标定位

1.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2.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3.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讲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原因

●知识梳理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环境污染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生态破坏表现为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森林减少、物种减少等。

3.4.1 函数与方程(2)


3.4.1函数与方程(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二分法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够根据这样的过程进行实际求解.了解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在现实世界中,等是相对的,而不等是绝对的,这样可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教学重点: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教学难点:
二分法原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1)复习函数零点的定义以及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
(2)给出函数f(x)=lgx+x-3存在零点的区间;
2.问题:如何求方程lgx=3-x的近似解?
二、学生活动
用二分法探求一元二次方程x2-2x-1=0区间(2,3)上的根的近似值.
三、建构数学
1.对于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
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2.给定精确度,用二分法求函数f(x)零点近似值的步骤:
(1)确定f(a)f(b)<0,从而确定零点存在的区间(a,b);
(2)求区间(a,b)的中点x1,并计算f(x1);
(3)判断零点范围:若f(x1)=0,则x1就是函数f(x)的零点;若f(a)f(x1)<0,则零点x1(a,x1),令b=x1,否则令a=x1;
(4)判断精确度:若区间两个端点的近似值相同(符合精确度要求),这个近似值即为所求,否则重复(2)~(4).
四、数学运用
例1求方程x2-2x-1=0在区间(-1,0)上的近似解(精确到0.1).
例2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lgx=3-x的近似解(精确到0.1)
变式训练:利用计算器求方程2x+x=4的近似解(精确到0.1).
练习
1.确定下列函数f(x)的零点与方程的根存在的区间(k,k+1)(kZ):
(1)函数f(x)=x3-3x-3有零点的区间是.
(2)方程5x2-7x-1=0正根所在的区间是.
(3)方程5x2-7x-1=0负根所在的区间是.
(4)函数f(x)=lgx+x-3有零点的区间是.
2.用二分法求方程x3-2x-5=0在区间[2,3]内的实根,取区间中点x0=2.5,那么下一个有根区间是.
3.已知方程x3-3x-3=0在实数范围内有且只有一个根,用二分法求根的近似解(精确到0.1).
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1.二分法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够根据这样的过程进行实际求解.
2.了解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六、作业
P96练习第1,2,3题.

环境问题概述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环境问题概述”,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选修6

1.2环境问题概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2.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分析材料、归纳总结的方法。
2.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现象、原因、结果的讨论,启发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地区某一突出环境问题的调查,使学生掌握对地理现象的调查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辩证的、全面的观点认识环境的变化。
2.通过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3.通过对本地区某一突出环境问题的调查,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协调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是时代的需要。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危害
[教学难点]根据所得到的环境问题信息分析其原因和危害
[教学媒体与教具]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文字、图片、影像等
[课时安排]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环境问题是学生平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能遇到的问题。请你说说,你生活的环境中存在有哪些环境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
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凡是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都称为环境问题。
是什么原因引起环境问题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吗?
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由于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不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其中,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
下列环境问题哪些属于原生环境问题,哪些属于次生环境问题?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1)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
(2)不适当的农业灌溉引起的土地退化……………()
(3)地震破坏引的水体污染………………………()
(4)森林的乱砍滥伐、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
(5)捕杀动物造成动物种群减少…………………()
(1)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原生环境问题)
(2)不适当的农业灌溉引起的土地退化…………………………(次生环境问题)
(3)地震破坏引起的水体污染……………………………………(原生环境问题)
(4)森林的乱砍滥伐、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次生环境问题)
(5)捕杀动物造成动物种群减少…………………………………(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吗?
不是的,次生环境问题又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哪些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哪些属于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水体枵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等。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环境问题。如森林毁灭、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当今社会中,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引起的呢?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
阅读课本第5~7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①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②人口的高速增长的影响;③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的主要表现是:①威胁生态平衡;②危害人类健康;③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课本第5页的阅读材料,说明工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工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增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控制能力
不利影响:对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造成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产生的“三废”污染了环境。
读图1-2,分析以下两个问题:
(1)“图l—2世界人口l804—1999年增长示意”说明了什么问题?
(2)它将产生哪些后果?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后果?可采取哪些措施?
(1)世界人口呈高速增长趋势,每增加l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迅速减少。
(2)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冲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二是环境污染加剧。
原因: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对工农业生产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对土地的占用、对其他各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生产规模和消费规模的扩大,生产和消费中排放的废弃物也在不断增多。因此,随着人口增加,资源需求与资源短缺的矛盾逐渐加剧,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压力更大,任务也更艰巨。
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并且后者更重要。
那么,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什么会造成环境问题的产生呢?
科学技术进步不但为人类带来文明,也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如随着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废旧物资的增加等等,对环境的破坏力都随之增强。如:猎捕工具的改进,导致大量动物资源濒临灭绝;淘汰的电子产品形成的垃圾,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阅读课本第6页阅读材料“电子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
回想自己身边所遇到的环境问题,请你说说还有哪些因素也会产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有哪些危害表现?
调查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危害。
第二课时
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水资源危机、水土流失与荒漠化,都成为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也是当前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1.全球性的大气环境污染
阅读课本8~10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2.什么是酸雨?酸雨有哪些危害?世界有哪三大酸雨危害区?
3.臭氧层遭破坏的原因及危害

原因危害
全球变暖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再加上毁林,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全球变暖导致南、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酸雨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酸性气体酸雨对水生生物、农作物、森林的生长发育都会产生危害,它还腐蚀建筑物,在某些情况下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
臭氧层遭破坏造成臭氧损耗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了过量消耗臭氧的物质——氟氯烃等。臭氧层的破坏,会使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减弱,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2.酸雨(Acidrain)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世界上有三大酸雨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我国南方。
我国酸雨主要的分布地区有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市)
①全球气候变暖,除了造成海平面上升外,还可能产生哪些危害?
②为什么欧洲、北美洲和我国的南方成为世界上三大酸雨区?
第①题全球变暖的危害可启发学生从农业生产,水资源的变化,气候要素变化等方面考虑;
第②题可提示学生从酸性气体的排放、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方面考虑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讨论造成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带来的危害。

主要原因主要危害
植被破坏滥砍滥伐、森林火灾等森林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干、洪涝灾害加剧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减少。
水土流失与降水、土壤、植被破坏有关。水土流失不但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损失,而且破坏了土壤结构。
土地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荒漠化的扩展使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也是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我国重庆川东油田特大井喷事故等,就属于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阅读课本第13页阅读材料“川东油田特大井喷事故”,归纳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的特点。
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环境问题因果关系竟答
根据上面提到的环境问题,利用活动卡——因果关系卡片,反映这些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深入了解其规律,通过竟答活动,促进对环境和环境保护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活动方式:
(1)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将混合好的卡片均分给各组。
(2)各组阅读、讨论卡片内容,然后各持一卡准备应答。
(3)各组依次宣读本组“现象卡”。每宣读一张“现象卡”,其他各组成员(有时是本组成员)应立即找出相应“结果卡”、“原固卡”及“实例卡”并宣读。(注意,通常每一现象卡含有2-3张相同“结果卡”、“原因卡”及“实例卡”。)
(4)各组将“现象卡”宣读完毕后,若还有“实例卡”则继续按组依次宣读,使各组的“实例卡”与相应的“原因卡”吻合。
(5)待各组“现象卡”宣读完毕后,按照其每个现象的因果关系重新分组,各组重新宣读该套“结果卡”、“原因卡”及“实例卡”。讨论它们的因果关系和防治措施。
计分方法:
各组起始分100分,答对加加分,若不能正确地持相应“结果卡”、“厚因卡”及“实例卡”应答,则倒扣10分。抢答结束,统计各组的积分,对该班活动的优胜者给予奖励。


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环境问题的概念
2.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或自然因素
次生环境问题——资源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②人口的高速增长的影响
③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的主要表现
①威胁生态平衡
②危害人类健康
③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环境问题教学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环境问题教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课题:1.2环境问题概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
(2)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相关案例学习中,逐步掌握分析材料、归纳总结的方法。
(2)通过对环境问题现象、原因、结果的讨论,逐步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地区某一突出环境问题的调查,逐步掌握地理现象的调查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危害的学习,学会用科学的、辨证的、全面的观点认识环境的变化。
(2)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危害的学习,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强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学习难点: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的区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三、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按照导学案的导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四、知识链接与学习过程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①_________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
(1)依据:②____________。
(2)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③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④____________导致人类索取的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⑤________和生态环境恶化。
(2)⑥________________对环境的冲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⑦____________加剧。
(3)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危害威胁⑧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⑩____________、臭氧层破坏等。
(2)全球变暖导致南、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导致____________。
(3)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________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世界三大酸雨区主要集中在欧洲、________和我国________。我国酸雨主要的分布地区有四川、________、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市)。
(4)臭氧层处于大气________中,自1958年以来,人们发现全球臭氧总量呈现________的趋势,而且在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向大气排放了大量能够显著消耗臭氧的物质——________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1)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______________等。
(2)目前,对全球生态有重要影响的____________的损失尤为严重。
(3)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世界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其次是亚洲。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事故带有________,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二是事故污染________,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五、达标检测
考查点1 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自然原因
B.环境问题只存在于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
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考查点2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环境问题按产生的原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A.地方病B.土壤次生盐碱化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D.公害病
3.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①滑坡、泥石流 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④火山爆发、台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考查点3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下列属于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的是()
A.噪声污染和水土流失
B.臭氧层破坏和地震频繁发生
C.水体污染和湖面缩小
D.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5.关于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不属于突发性污染事件
B.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污染范围往往很小
C.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危害较轻,经济损失较小
D.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很难预防
方法技巧练
图示法记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危害
6.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述两幅图,完成下列填空。
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A处,则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
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C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3)分析导致图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

方法技巧
六、小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