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4-07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2课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学案(人教版选修6)

 以某种环境问题为例,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①________的原因,也有②________的原因,而以③________原因更为重要。

2.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

(1)资源的④________与人类需求的⑤________的矛盾;

(2)短期⑥____________与长远⑦____________的矛盾;

(3)⑧____________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⑨____________的矛盾。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

B.环境发展的必然

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D.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境”到北方邻国加拿大,引起了国际纠纷。这主要反映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的()

A.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D.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方法技巧练

框图记忆人类的活动与环境问题的产生

随着人口增长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问题表现出新的特点。据此完成(1)~(2)题。

(1)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

A.所有环境问题都有全球化趋势

B.已经能够被人类准确预见

C.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D.都是人为原因引起的

(2)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到全球,其原因是()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生物等要素不断运动、循环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 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的环境随之变化 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方法技巧

教材P6 思考

1.该漫画形象地刻画了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地球带来的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降解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这幅漫画反映了世界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从而导致了人类的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诱发了资源紧张、地区冲突及贫困等问题。人类对物质和能源需求的增加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控制人口数量。

教材P7 思考

1.投资商主要考虑开矿给自己和当地人带来的经济效益;环保局领导主要考虑开矿带来的环境问题;果农主要考虑自己受到的环境污染的危害;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2.矛盾的焦点在于如何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兼顾。

3.对这场争论的看法,首先要建立在深入理解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的基础上,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兼顾环境保护,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达到“双赢”。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自然 ②人为 ③人为 ④有限性 ⑤无限性 ⑥经济利益 ⑦环境效益 ⑧局部利益 ⑨大众利益

基础达标练

1.C [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超过自然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导致环境恶化,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B [材料说明美国只顾本国利益而不顾他国利益,反映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方法技巧练jaB88.COm

(1)C (2)A [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问题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地球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使全球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局部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大气、水、生物等要素的不断运动,扩大甚至蔓延到全球。]

精选阅读

高二地理教案:《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教学设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地理教案:《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前预习】

事件

污染

致害原因玛纳斯大气污染洛杉矶多诺拉伦敦四日水俣海洋米糠油食品富山水体

【问题探究1】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四大表现:

2、为什么会出现资源短缺?

3、八大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4、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是 ,其后果是:

5、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后,出现全球性环境问题,如

【归纳总结】

1.资源短缺

2. 八大公害事件(注意前四个异同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问题探究2】

1.读图1.8

⑴此图可表明哪一个环境问题?

⑵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⑷怎样治理?课本P60

2. 从上可以看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归纳总结】

原因: 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⑥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问题探究3】

1.(案例2)人类排放的污染物是如何到达极地地区的?

2.从上案例可以看出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有哪些?

【归纳总结】

总结: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难题,要深入分析它产生的原因,进而确立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思想。

【课堂反馈】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第四节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基础检测】

1.干冰熔点很低是由于 ( )

A.CO2是极性分子 B.C=O键的键能小

C.CO2化学性质不活泼 D.CO2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同主族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

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低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的分子其沸点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去电子

3.NCl3是一种淡黄色油状液体,测定其分子具有三角锥形结构,下列对NCl3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它是一种非极性分子

B.分子中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C.NCl3比PCl3难挥发

D.已知NBr3对光很敏感,则NCl3也可能具有光敏性

4.干冰气化时,下列所述内容发生变化的是 ( )

A.分子内共价键 B.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

C.分子间的距离 D.分子内共价键的键长

5.下列物质的沸点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

A.H2O>H2Te>H2Se>H2S; B.Cs>Rb>K>Na>Li

C.I2>Br2>Cl2>F2 D.GeH4>SiH4>CH4

6.水具有反常高的沸点,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 )

A.氢键 B.共价键 C.离子键 D.新型化学键

7.下列化合物中存在氢键的是

A.H2O B.H2S C.HBr D.CH4

8.在HCl、 HBr 、HI 、HF中,沸点最低的是 ( )

A.HF B.HCl C.HBr D.HI

9.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食盐和蔗糖熔化 B.钠和硫熔化

C.碘和干冰升华 D.干冰和氧化钠熔化

10.邻羟基苯甲醛比对羟基苯甲醛熔、沸点低的原因是 ( )

A.邻羟基苯甲醛不形成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能够形成氢键。

B.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

C.对羟基苯甲醛比邻羟基苯甲醛体积小,分子更紧凑。

D.对羟基苯甲醛比邻羟基苯甲醛对称性高

11.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结合。DNA分子复制前首先将双链解开,则DNA分子复制将双链解开的过程可视为(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变化

12.在极性溶剂中,如果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则溶质的溶解度增大,由此可知,苯酚与硝基苯在水中溶解度 (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两者都是极性分子,都易溶于水

D.两者都是有机物,都难溶于水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氢键是一种类似与共价键的化学键。

B.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本质上都是静电作用。

C.只有电负性很强、半径很小的原子才能形成氢键。

D.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能力提高】

14.科学家发现的C60是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类足球的结构,被称为"足球分子"。最近科学家又确认存在着另一种"分子足球N60",它与C60的结构相似,在高温或机械撞击时,其积蓄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下列对于N60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N60易溶于水

B.N60是N2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C.等物质的量分解吸收的热量N60>N2

D.N60是共价键结合的空心球状结构

1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氢键无关的是( )

A.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B.NH3易液化

C.NH3分子比PH3分子稳定

D.在相同条件下,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

16.根据人们的实践经验,一般说来,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试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氯化氢易溶于水,不易溶于苯(非极性分子)。

(2)碘易溶于CCl4(非极性分子),也易溶于水。

(3)食盐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汽油(非极性分子的混合物)。17.解释邻羟基苯甲酸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对羟基苯甲酸大。

18.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冰一般浮在水面上,试用氢键来解释。

【综合探究】

19、自然界中往往存在许多有趣也十分有意义的现象,下表列出了若干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和沸点。

结构简式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沸点/℃(1)H-OHH2O18100(2)CH3-OHCH4O3264(3)CH3CH2OHC2H6O4678(4)CH3COOHC2H4O260118(5)CH3-O-CH3C2H6O5856(6)CH3CH2CH2OHC3H8O6097(7)CH3CH2OCH3C3H8O6011它们的沸点说明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基础检测】

1.D 2.C 3.D 4.C 5.B 6.A 7.A 8.B 9.C 10.B 11.B 12.A 13.A 14.A

【能力提高】

15.C 16.(1)正确 (2)错误 (3)正确

17.邻羟基苯甲酸中存在着分子内氢键从而减小了它的极性,而CCl4是非极性分子,因此它在CCl4中的溶解性极大。对羟基苯甲酸中不存在分子内氢键,极性较强,故在CCl4中的溶解性极小。

18.在水蒸气中水是以单个的H2O分子形式存在;在液态水中,经常以几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起来,形成(H2O)n;在固态水(冰)中,水分子大范围地以氢键互相联结,形成相当疏松的晶体,从而在结构中有许多空隙,造成体积膨胀,密度减小。

【综合探究】

19. 解析:从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理论加以分析:(2)、(3)、(6)均为醇类,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沸点越高;(4)、(6)、(7)相对分子质量均为60,沸点不同,这是由于(4)、(6)分子间存在氢键。从表中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高,沸点越高。(2)分子间存在氢键,会使其沸点升高,分子极性越大,氢键越强,沸点越高。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导学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导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1.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巩固练习: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废气D.建筑工地扬尘

读漫画《危险》,回答3~4题

3.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十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5~6题。

甲乙丙丁

广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5.甲和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①土地荒漠化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寒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A.改进种植制度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C.退耕还牧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丛生等严重后果。为此,全社会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该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8.据图分析,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A.农村更多使用沼气来获得绿色能源B.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

C.大力开发水能和核电D.大规模地发展第三产业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境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完成9~10题。

9.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增加

10.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11.如图所示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实线表示等高线,单位是米,虚线表示某时段大气中SO2的当量浓度等值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主要消费的能源可能是______________;图中①、②、③三地中,最有可能为城市的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区域内最有可能产生的大气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①②两地中,该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当地为了根治上述大气环境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工程措施?

 (1)煤 ③ 地形较平坦,SO2浓度较高

(2)酸雨 ① ①处SO2浓度较高,且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3)开发新能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12.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乙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并简述对该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2)说出丙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并说出综合治理中采取的措施。

(3)丁地区最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1)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2)湿地破坏。加强湿地保护,建立湿地保护区;退耕还湿;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湿地恢复。(任答两点即可)

(3)酸雨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信宜中学

朱磊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二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教材首先明确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它指因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并由此带来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在这里要让学生明确一点:环境问题不完全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自然变化同样会产生环境问题。

教材按照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可以将环境问题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其中次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实际已经接触到大量的环境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说一说看到的、听到的环境问题,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介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危害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必修教材已就某些具体的环境问题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学生对这些问题都已经熟知,在这里归纳得出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进一步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来源和类型。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能使高中地理的教学做到三个转变:变“课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变“教材”为“学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选编学习案例,能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创新能力因素,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本文以《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例探讨案例教学的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应用“引述式”引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引述式是指教师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案例,引入学习的主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播放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在2002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播出的《绿色的召唤》特别节目中有关“北京沙尘暴”的内容,然后,通过和学生一起背诵“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这首北朝民歌。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内蒙古八千里路风和沙”“黄沙漫卷掩京师”?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以此作为本课的引言。

二、运用“例证式”分析人口压力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教师提供案例,启发学生分析→学生理解概念、原理。

在学习“人口压力”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先让学生自学“世界人口增长”图和“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图,分析人口增长的时空特点以及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再提供《墨西哥城的环境变化》的案例,分析墨西哥城环境恶化的原因是由于人口膨胀,过多的人口在生产和生活的消费过程中,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的。让学生初步树立人口问题是其他问题的基础的观念。

《案例墨西哥城的环境变化》:

13万年前,当人们在一片湖泊中央的一个岛屿建起这个当时叫特亚奇提特兰的城市时,它还根本不起眼。经历过战火之后,1924年墨西哥联邦议会决定,定都于墨西哥城。此后这儿的大部分湖泊经填充和排干,城市开始向各个方向发展。到1995年,其市区人口达到1650万,也就是说全国1/3的人口都生活在这个城市中,墨西哥城成为今日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大都市,为世人所瞩目。

然而,问题与奇迹相伴而来。这座曾以“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而著称的城市,近年来因人口过多,工业迅速发展,向大气和环出中排放的烟波尘、有毒气体等废弃物较多,已被淹没在蒙蒙的烟海之中。今天的它,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还有便是它拥挤的交通与频繁的事故,在路上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祸从天降。因此,当人们提到这个城市时,不禁会皱起眉头。

然后通过填写“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表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会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因为人口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对物质资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超出环境的供给能力,导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会向环境排放越来越多的废弃物质,有可能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等。如,请将留下所给内容的代号填入图中的方框内。

A.人口增长过快B.环境问题C.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增加
D.资源短缺E.生态恶化F.超出环境的供给能力

三、运用“探究式”分析发展与资源、经济增长的关系,体验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实际有用的案例能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价值与功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探究式是这样的过程:教师提供现实生活案例→确定探究主题→学生讨论或辩论→形成认识。

在学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利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案例与教材“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了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如:①采用“扩大耕地、广种薄收”的耕作方式的目的是什么?在不同地区会带来哪来环境问题?②这些环境问题是如何造成粮食减产、单产不高的?③造成该地粮食不足的原因可能有哪些?④为解决粮食不足,该地采取了何种措施?试分析其原因。⑤你认为怎样能使该地区走出这恶性循环的怪圈?

同样,我们提供《泰晤士河的悲剧》这一案例来探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的主题。

历史上,泰晤士河曾是一条能迷住游人的美丽的河流。可到了19世纪,由于来自各工厂源源不断的废水和大量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变得污浊不堪。成为一条“死河”。其中有一段长达40公里的河域,根本就找不到任何鱼虾的踪迹。到19世纪中期,污染达到顶点。

1878年的某个夏天,豪华的“艾丽丝公主号”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缓缓驶过,突然,船身猛烈震动起来,一艘莽撞的驳船撞上了它,游艇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很快沉了下去。幸好,这艘豪华游艇上有很好的救生设备,落水者一般都套上了救生圈;而且,河两边泊着许多船,看到出事立即过来救人。可见,救援是很成功的。

可是,第二天报纸的报道令读者简直不敢相信:“昨天泰晤士河上发生惨案,艾丽丝公主号沉没,死者达640人!”怎么可能死这么多人呢?接下来的连续报道更令读者吃惊,原来,这些落水的游客不是被溺死,而是中了污染河水的毒而丧命的!

让学生阅读上面的案例,并结合课本“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图分析:①有人认为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有人否定这种说法,你的意见呢?②讨论:生活质量的提高,与财富和产品数量之间有何关系,应如何看待它?图中两曲线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人口问题是其他问题产生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体验到: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反过来又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育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运用“研究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研究式是指学生对地理环境已有一定认识→教师组织学生布置实践活动任务→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搜集资料,编写案例报告→学生课堂呈现案例→师生评价。

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后,要求学生结合本单元的“技能篇”利用已经学习的相关知识,设计研究性学习表格,调查了解学校或家庭所在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危害,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治理设想,并写出一份调查报告。如温岭市化工企业排污现状调查分析、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调查等。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这样有利于地理教学走向开放,即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拓展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