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人口迁移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15

人口迁移。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人口迁移”,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江苏省丹阳六中教学案

年级高一学科地理执教
学习要求:
1.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认识人口移动动因和效应,对人口移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迁移通常指人口在迁入或迁出,而发生的永久性或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由迁出地到迁入地
三大要素──跨越行政区界线
──永久性或长期性
2.人口迁移类型
国际人口迁移
①按地理范围分②按迁移方向分(国内人口迁移)
____人口迁移
3、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1)人类社会早期,_________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2)古代农业社会,_______的吸引或逃避、_______、_______等,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15~19世纪,人口迁移主流:①由“旧大陆”流向“______”,②由_________向未开发地区迁移,其中欧洲殖民者野蛮贩运_______,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制性国际移民。和_________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4)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永久性移民的比例_______,迁移形式也更加趋于________。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国际人口迁移的________发生很大的变化。此外,___________出现和___________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人口的迁移。
二、人口流动
1.概念:通常指因、学习、、探亲等原因或离开外出活动,而不变更的人口移动现象。
2.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发展水平。和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3.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①迁移方向为从农村到______,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______城市和工矿区。②主要迁出地为四川、广西、山东、安徽、浙江等省区,主要迁入地为广东、上海、北京、新疆等。③迁移方式以______流动为主。④主要目的是务工和。⑤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 、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1.动因:地区间等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人口迁移是各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2.效应:人口移动的效应包括和社会经济效应,而社会经济效应又包括和效应、经济效应和效应。
⑴人口移动的环境效应是指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并对合理利用、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等产生积极作用;大量迁入人口必然会对和产生深刻影响。
⑵人口移动的社会经济效应是指人口移动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随着近现代经济的发展、的进步以及的日益便捷,人口移动,大大促进了、
的融合与、的交流。

导学检测: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分析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非洲迁往东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
A.甲地工资待遇较高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4.下面是部分大洲人口迁移示意图(表示第二次大战前,表示第二次大战后),其中正确的是:
思路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
5.外籍工人流动的总趋势是()
A、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由西半球流向东半球
C、由平原国家流向高原国家D、由富国流向穷国
6.我国“民工流”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改革开放政策 B、交通运输不能满足需要
C、经济迅速增长的地区不平衡D、人口增长过快
7.20世纪70年代以来,造成西亚外籍劳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这里人口稀少B石油经济发展C地处交通要道D农业经济发展

巩固训练:1、在人类社会早期,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经济条件C、自然灾害 D、河流变迁
2、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向的示意图。图序与选择排列顺序能够正确对应的是(图中的Q表示迁出地)

A、①中国②美国③俄罗斯④拉美B、①中国②俄罗斯③美国④拉美
C、①拉美②中国③俄罗斯④美国D、①中国②拉美③俄罗斯④美国
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并分析回答3~6题。
3.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A、CB.B、DC.C、DD.A、D
4.如果A~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5.最有可能是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的是A.AB.BC.CD.D
6.最有可能反映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变动现状的是A.AB.BC.CD.D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
A.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B.永久性移民比例明显减少C.从已开发国流向未开发国D.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消失
8、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地的是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9(2007年山东文综)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10(2006年江苏地理)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双选题)

(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1.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B.战争因素C.气候因素D.土地因素
2.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很多人向西部迁移,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水源条件的改善B.民族政策的改变C.交通和通讯的进步D.经济布局的改变
3.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A、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迁出地的影响
B、人口迁移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迁出地的影响
C、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一般都会加剧当地的生态和环境破坏
D、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会推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但也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4.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能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主要原因是()
A.当地人口政策影响的结果B.当地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
C.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结果D.当地农业发达,粮食产量大
读“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口迁移量关系图”,回答5~6题。
5.阶段③处于()
A.原始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化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
6.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战争
读下图,完成7~8题。
7.上图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号表示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号表示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0”表示无关的因素。下面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A.矿产资源丰富B.土壤盐渍化C.文化教育发达D.老龄化
8.2001年阿富汗难民迁入巴基斯坦的中间阻力最有可能的是
A.交通不便B.国家政策C.气候干旱D.地形崎岖
9、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并分析: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10、读“美国本土老年人口向南方阳光地带的迁移示意图(1959-1960年)”,回答问题:
(1)美国许多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所谓南方阳光地带指图中A___和B 。
(2)图中迁出地区主要是美国的工业区,外迁的原因主要是 
(3)美国的这类人口迁移按地理范围划分属于迁移。
课后作业题源:

问题统计与分析

精选阅读

2.1.3 人口迁移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1.3 人口迁移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三节 人口迁移

从容说课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的重点是列举实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或先提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每一条原因,使用人口迁移的实例进行实证和说明。通过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历史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复习提问)

1.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有怎样的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有哪些限制性?

3.何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

附件下载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节
第一章第三节
三.学时
1个学时
四.课程标准解读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在此之前,学生必须对人口迁移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包括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分类;进而学生需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运用所学知识,举例分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2.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六.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
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1.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全球人口数量变化);
2.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对区域人口数量变化有影响,对全球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

1.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三大要素:两个地区间的移动(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居住地变更(旅游、度假、出差、暂时搬迁等不属于)和时间限度(通常为一年)。
2.分类:国际迁移(跨越国家界限)和国内迁移(跨越行政界限)
3.人类迁移历史
(1)国际迁移
19世纪以前: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2)国内人口迁移
古代: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
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有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主要受计划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有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和工矿区,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思考: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迁移?
1.推力因素:农村生活困难;就业机会少;升学与升迁机会少;生活质量低;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社会地位低······
2.拉力因素: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相对理想;教育与升迁机会多;休闲机会多;居住舒服;社会地位高······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①气候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
②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③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人口会发生相应的迁移和流动。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距哈尔滨159公里。1960年以前是草原与沼泽。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打出石油,正值建国十周年大庆前夕,故定名大庆油田。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39万,其中城市面积5505平方公里,人口103万。)
2、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3、政治因素
①政策
国家人口流动政策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②战争
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③政治中心改变
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
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人口的迁移。
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③宗教信仰
印度人口多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人口多信仰伊斯兰教。1947年,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人口迁移对迁入、迁出地的影响


迁入地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增加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迁出地
加强对外联系;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收入等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人口迁移与环境


1.5人口迁移与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从吸引力和排斥力两方面来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重点是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

3.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从课文中吸引力和排斥力图入手,进而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2.通过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了解,初步学会用运动发展的观点分析人口迁移现象及深刻的原因。

德育目标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人口迁移也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2.1.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拓展探究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1.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拓展探究”,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材料一:目前,农民工在城镇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农民工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在第二产业的劳动力里,农民工占57.6%,在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里,农民工占37%,所以说现在农民工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在许多地方已经离不开农民工这个主体了。比如北京就是这样。北京到了春节期间,农民工回家过年,造成送煤的没有了,送奶的没有了,小店铺没人了,保姆回家了,老头、老太太没人管了,清洁工垃圾没人扫了……

材料二:新华社有篇报道:《总理为农民追工钱》。报道令人感动——在路上,温家宝看到公路附近隐约可见几处农舍,当即要求停车:“走,去看看村里的乡亲们”。“老乡,我们能在你家坐一会吗?”“乡亲们,快都坐下,咱们一起聊聊!我很想知道你们村子里的情况。”当得知农民熊德明在外打工的丈夫2000多元的工钱被拖欠了一年时,温家宝总理把此事记在了心上,并当天为其讨回了工钱……

问题:

1.我国的大量民工流出现在什么时间?他们对我国经济有何贡献?

2.你认为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解决?

依据: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同时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出现了大量的进城务工的农民,成为农民工。他们对城市的贡献主要有: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贡献;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2.产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一是一些官员不顾地方财政收入,为了自己的政绩,一味地向上面申报项目,造成资金不能到位,农民工工资发不出来;二是工程转包分包严重;三是农民工慑于工作难找,有时即使工资被拖欠,也不敢用法律来维权。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措施有许多,比如有的同学就提出这样的建议,对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申领营业执照时,有关部门根据注册资金,按比例预留农民工工资,承建单位从工程款中按比例预留农民工工资,设立专门账户,由劳动保障部门监督发放。还有同学提出加强法律监督等。

拓展: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完全可以参照《劳动法》中有关条款,运用法律武器向工资拖欠方“讨一个说法”。作为农民工工钱拖欠方,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还规定,对用人单位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等问题的,劳动行政部门要责令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二、1.材料:据联合国2000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高收入国家预计每年接收200万移民。未来世界移民状况见下表。

未来世界主要的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菲律宾

14.4

英国

13.6

印度尼西亚

18

澳大利亚

8.3

问题:

1.根据上表,说一说世界人口的迁出国与迁入国各有什么特征。

2.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的思路: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例如15~16世纪,欧洲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引发了7000多万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这些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西欧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2.材料: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期,更多的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平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1897~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570多万猛增到1800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达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自古以来经济差距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问题: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除上述因素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也影响着人口迁移?

我的思路:从材料中的人口迁移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不论是过去几个世纪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口向新大陆的迁移,还是如今人口频繁地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迁移,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此外,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迁移中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这一阶段迁移的主流是中部向东部的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增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