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历史教案:《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发表时间:2021-07-17

高二历史教案:《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教案:《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一.背景

1.政治:

2.经济:

3.阶级

4.思想: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①指导思想: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 、  、    ,即三民主义。

名称

三者关系

口号

主要内容

局限性

意义

民族主义

前提(民族革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核心(政治革命)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补充和发展(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②论战:

5.组织基础

名称

时间

地点

目标(宗旨)

性质

兴中会

同盟会

6.军事准备:

二、经过

1.革命爆发——武昌首义

①过程:时间?率先发难者?成立政府?都督?政体?国号?

②影响:

2.高潮---(1)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1 标志?国旗?都城?

(2) 帝制终结——标志:1912年2月12,宣统帝下诏退位

(3).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内容、意义

(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革命结果——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原因:

(1)客观:

具体:

(2)主观(根本):

表现:

三.评价

1.意义:

2.局限:

【预习自测】A层

1.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这一观点的是( )

A.1689年《权利法案》 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1701年《王位维承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3.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4.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5.(2009年广东高考10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A.总统制 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 D. 责任内阁制

6.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课内探究案〗

1.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根据材料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

2.(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2题)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2分)

【当堂检测 】B层

7.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8.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9.(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6题)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10.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11.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12.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清初著名使人陈先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题诗一手,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14. 图5所示为某 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5.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课后拓展案]C层(研学班)

(26分)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中国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

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印度

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阿拉伯

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

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10分)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7分)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9分)

15课答案

预习自测 DAABDB

课中探究 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2分)

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4分)

2.(1)政治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

当堂检测 DABBCDDAB

课后拓展案 【答案】(1)美利坚合众国。(2分)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为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3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分)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3分)

(2)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1分)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2分)詹姆斯二世逃亡。(1分)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3分)

(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分)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4分)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2分)革命中没有流很多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1分)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1分)

知识拓展 1.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领域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根本原因

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斗争目标

清政府

斗争方式

武装斗争(暴力革命)

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三民主义

建立政权

都在南京建立了革命政权

斗争结果

未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

失败原因

自身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

革命范畴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组织形式

宗教组织

政党组织

革命性质

旧式农民战争(反封建反侵略)

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纲领

空想性、落后性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政权建设

建立“人间天国”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历史意义

动摇了清朝统治

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

2.运用多元史观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最终结果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①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宣传了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

④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概念区分

君主专制制度是以君主专制、独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政治制度。在我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以辛亥革命中清帝退位为标志。

封建制度则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概念,它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封建的经济制度、封建的土地制度以及封建思想、文化等。封建制度的终结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为标志

变式训练.2015年,辛亥革命迎来104周年纪念。多角度地研究辛亥革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史料研习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

(2)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4分)

角度二:理论研究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3)按照近代化的研究角度,结合史实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10分)

相关知识

二、辛亥革命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辛亥革命”,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二、辛亥革命
[教学目的]
1.知识要求:
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
(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
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⑴同盟会的成立与三民主义评价、认识。
⑵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⑶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
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难点]
⑴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⑵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教学过程]
导言部分: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步步紧逼,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革命党人毕生求之的目标是否能实现?辛亥革命伟大意义何在?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
一、武昌起义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何时由何人在何地成立的?之后又出现那些较有影响力革命团体?在此基础之上,于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领导人是?政治纲领是?它的成立历史意义在于?
1、兴中会的建立
兴中会成立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并得到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认同。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提出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
兴中会成立的时间: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之意即“振兴中华”。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但是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想潮流是维新表法思想,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仍然寄希望于清政府进行改革,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在当时并不普遍为人接受。

2、同盟会的成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充分暴露,是人民意识到应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地域性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都主张利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是他们团结起来的条件。因此,中国同盟会应运而生。中国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纲领,打破了过去的地域观念,这就是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七十多人,在日本东京集会,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有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来领导。孙中山后来回忆说:“不期年加盟者逾万人,支部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于人意表者亦!”
1、兴中会的建立
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时间:1894年
口号:振兴中华
影响: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2、同盟会的建立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武昌起义的成功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等策划了黄花岗起义,由于敌众我寡,起义失败。事后,殓烈士遗骸72具,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革命党人频繁发动武装起义的同时,人民群众也不断展开斗争。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规模最大的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兵力空虚,湖北革命党人决定乘机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配合,等等。
如果说武昌起义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那么武昌起义后不久十几个省区的纷纷独立就是必然的。这是对清政府腐朽的、愚昧无知的反动统治的一种唾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10月22日湖南首先响应,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为止,全国共有14个省先后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概况: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为了加强对各省革命力量的领导,有必要建立一统一的全国性革命政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本子目主要介绍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内容。
1、中华民国的成立
脱离清政府统治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建立中央政权,进行了频繁的活动。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判断一个政府的性质,主要应该看这个政府人员的组成和它采取的措施。南京临时政府采取“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九个次长中八个是同盟会的骨干。在从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来看,都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本目的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主要内容是: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学说,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
 临时约法的特点是: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临时约法的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
临时约法的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的实行专制。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当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本子目主要介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正当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之时,在华拥有巨大利益的帝国主义列强,以中立作为幌子,积极物色新的代理人来取代清王朝,他们看中具有军事实力的野心家袁世凯,一致要求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复出,加紧了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对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帝国主义始终持观望、怀疑和反对的态度。为维护在华的侵略利益,帝国主义不约而同的扶植拥有实权并媚外的袁世凯。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替袁世凯撑腰。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灭亡了。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接着,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届书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一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闸门。

教材当中的知识链接就是为了说明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应当主要从革命者所应担负和所能担负的两项基本任务,既推翻清王朝的民族革命和建立民权政治的政治革命所完成的情况去考察: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

“从辛亥革命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爆发后,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破坏,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经验不足和妥协,导致革命果实被窃取。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帝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失败也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那么,中国革命到底应向何处去?我们将在下一节中探究这个问题。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有关练习题。

[课后反思]
本课涉及时间较长,条理复杂。在背景处理上,感觉不好。因为前面的专题基本上没有涉及,现在教材过于简略。课堂讨论总觉得历史知识贫乏,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更好地分析,讨论抓不住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能力,任重道远。

二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二辛亥革命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二辛亥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
过程与方法目标
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兴起的原因,掌握政权性质分析方法,制作辛亥革命的大事年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教材。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为中国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二、教材要点分析
[武昌起义]
本子目主要介绍了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兴中会的成立
兴中会成立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并得到社会各阶级和各阶层的广泛认同。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提出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之意即“振兴中华”。兴中会是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同盟会的成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充分暴露,是人民意识到应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地域性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都主张利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是他们团结起来的条件。因此,中国同盟会应运而生。中国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纲领,打破了过去的地域观念,这就是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七十多人,在日本东京集会,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有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来领导。孙中山后来回忆说:“不期年加盟者逾万人,支部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于人意表者亦!”
武昌起义的成功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等策划了黄花岗起义,由于敌众我寡,起义失败。事后,殓烈士遗骸72具,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革命党人频繁发动武装起义的同时,人民群众也不断展开斗争。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规模最大的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兵力空虚,湖北革命党人决定乘机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的成立]
本子目主要介绍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内容。
1、中华民国的成立
脱离清政府统治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建立中央政权,进行了频繁的活动。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判断一个政府的性质,主要应该看这个政府人员的组成和它采取的措施。南京临时政府采取“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九个次长中八个是同盟会的骨干。在从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来看,都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本目的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主要内容是: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学说,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的实行专制。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本子目主要介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对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帝国主义始终持观望、怀疑和反对的态度。为维护在华的侵略利益,帝国主义不约而同的扶植拥有实权并媚外的袁世凯。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替袁世凯撑腰。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灭亡了。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接着,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届书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一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闸门。教材当中的知识链接就是为了说明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应当主要从革命者所应担负和所能担负的两项基本任务,既推翻清王朝的民族革命和建立民权政治的政治革命所完成的情况去考察: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
教材没有谈到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重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教学
(一)同盟会的建立
1、兴中会的建立
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时间:1894年
口号:振兴中华
影响: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2、同盟会的建立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史料链接:
孙中山说:“自今日(指同盟会成立日)始,吾等非清朝人亦!”孙中山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清朝人?
(二)武昌起义
1、黄花岗起义
时间:1911年4月
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2、四川保路运动
原因: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
作用: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造成武汉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
3、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概况: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显示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
形势: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问: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概况: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3)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问: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可从政府组成人员、颁布的法令措施等角度)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内容: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内阁制。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君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史料链接: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未必就要杀头,大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林伯渠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条件: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拥有实力及个人的权术;资产阶级的软弱;
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评价辛亥革命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反映辛亥革命成功或失败的文史资料,整理成文。分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不追求观点的最终统一。
四、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中国同盟会
A、1894年成立于檀香山
B、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C、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领导了武昌起义
2、武昌起义
A、为四川保路运动创造了条件
B、革命的主力是农民
C、孙中山指挥的武装推翻清政府的起义
D、起义军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3、南京临时政府
(1)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3)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4)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1)(2)(3)B、(1)(2)(4)
C、(2)(3)(4)D、(1)(2)(3)(4)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包括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3)实行责任内阁制(4)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A、(1)(2)(3)B、(1)(2)(4)
C、(1)(3)(4)D、(1)(2)(3)(4)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6、清王朝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宣统帝正式下召退位
7、《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
A、使人民获得广泛的权利
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C、否定了君主政体
D、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8、关于袁世凯
(1)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2)赞同共和是他的夺取政权的幌子(3)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A、(1)(2)B、(1)(2)(3)
C、(2)(3)(4)D、(1)(2)(3)(4)
9、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已无药可救
B、袁世凯比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的“国内秩序”保护其在华利益
10、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
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二、问答题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辛亥革命教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辛亥革命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成立等史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了解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背景条件和过程;探究二十世纪中国最深刻的三次变革产生的时代因素。

(4)就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变迁,对辛亥革命前后进行比较和思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2)通过探究历史事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学会阅读,提升从历史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为中国的进步趋势打开了历史闸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依据:辛亥革命的爆发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是本课重点。

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依据:辛亥革命的失败,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从史实中分析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材分析:

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它给中国的封建制度以猛烈冲击,迫使中国向工业化、资本主义方向发展。1840年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探索。

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学设计:

将本课内容分成辛亥革命的酝酿(早期准备)、爆发、高潮、结局和历史意义五部分来讲,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亩产每人发展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提供一些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爆发、结局及意义的认识。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

1924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医生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3月12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

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孙中山的伟大实践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认同。年轻的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唯有“医国救族才能解救亿兆穷苦大众”,从此,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担负起了医治中国的重任。倾其毕生精力,他要使中国走向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让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一切理想的实现都必须通过革命打造现代化的制度方能完成。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吗?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每当“五一”和“十一”这样的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主席的巨幅画像遥相面对,作为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先生何以在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陈天华,一个正当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何以有如此大的胆魄,以赴汤蹈海牺牲生命为代价来唤醒亿万同胞呢?邹容、吴樾、秋瑾

一、酝酿(早期准备):

1、客观条件:

(1)《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二辛亥革命教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辛亥革命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辛亥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
过程与方法目标
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兴起的原因,掌握政权性质分析方法,制作辛亥革命的大事年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教材。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为中国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二、教材要点分析
[武昌起义]
本子目主要介绍了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兴中会的成立
兴中会成立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并得到社会各阶级和各阶层的广泛认同。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提出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之意即“振兴中华”。兴中会是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同盟会的成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充分暴露,是人民意识到应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地域性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都主张利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是他们团结起来的条件。因此,中国同盟会应运而生。中国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纲领,打破了过去的地域观念,这就是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七十多人,在日本东京集会,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有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来领导。孙中山后来回忆说:“不期年加盟者逾万人,支部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于人意表者亦!”
武昌起义的成功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等策划了黄花岗起义,由于敌众我寡,起义失败。事后,殓烈士遗骸72具,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革命党人频繁发动武装起义的同时,人民群众也不断展开斗争。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规模最大的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兵力空虚,湖北革命党人决定乘机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的成立]
本子目主要介绍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内容。
1、中华民国的成立
脱离清政府统治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建立中央政权,进行了频繁的活动。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判断一个政府的性质,主要应该看这个政府人员的组成和它采取的措施。南京临时政府采取“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九个次长中八个是同盟会的骨干。在从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来看,都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本目的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主要内容是: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学说,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的实行专制。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本子目主要介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对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帝国主义始终持观望、怀疑和反对的态度。为维护在华的侵略利益,帝国主义不约而同的扶植拥有实权并媚外的袁世凯。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替袁世凯撑腰。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灭亡了。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接着,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届书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一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闸门。教材当中的知识链接就是为了说明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应当主要从革命者所应担负和所能担负的两项基本任务,既推翻清王朝的民族革命和建立民权政治的政治革命所完成的情况去考察: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
教材没有谈到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重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教学
(一)同盟会的建立
1、兴中会的建立
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时间:1894年
口号:振兴中华
影响: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2、同盟会的建立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史料链接:
孙中山说:“自今日(指同盟会成立日)始,吾等非清朝人亦!”孙中山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清朝人?
(二)武昌起义
1、黄花岗起义
时间:1911年4月
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2、四川保路运动
原因: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
作用: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造成武汉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
3、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概况: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显示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
形势: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问: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概况: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3)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问: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可从政府组成人员、颁布的法令措施等角度)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内容: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内阁制。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君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史料链接: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未必就要杀头,大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林伯渠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条件: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拥有实力及个人的权术;资产阶级的软弱;
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评价辛亥革命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反映辛亥革命成功或失败的文史资料,整理成文。分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不追求观点的最终统一。
四、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中国同盟会
A、1894年成立于檀香山
B、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C、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领导了武昌起义
2、武昌起义
A、为四川保路运动创造了条件
B、革命的主力是农民
C、孙中山指挥的武装推翻清政府的起义
D、起义军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3、南京临时政府
(1)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3)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4)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1)(2)(3)B、(1)(2)(4)
C、(2)(3)(4)D、(1)(2)(3)(4)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包括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3)实行责任内阁制(4)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A、(1)(2)(3)B、(1)(2)(4)
C、(1)(3)(4)D、(1)(2)(3)(4)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6、清王朝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宣统帝正式下召退位
7、《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
A、使人民获得广泛的权利
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C、否定了君主政体
D、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8、关于袁世凯
(1)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2)赞同共和是他的夺取政权的幌子(3)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A、(1)(2)B、(1)(2)(3)
C、(2)(3)(4)D、(1)(2)(3)(4)
9、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已无药可救
B、袁世凯比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的“国内秩序”保护其在华利益
10、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
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二、材料分析题
2001年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回答下列问题:
①时隔90年以后,我们为什么要隆重纪念辛亥革命的胜利?

②会场背景中心悬挂的画像是谁?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在纪念大会上悬挂其画像的理由?

三、问答题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