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历史教案:《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

发表时间:2021-12-30

高三历史教案:《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三历史教案:《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欧洲一体化进程,理解欧洲的走向联合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

2.掌握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过程,理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

3.了解不结盟运动和中国振兴的基本史实,探究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图表、历史资料,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小组辩论,引导学生探索历史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要想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教学重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

【教学难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播放欧洲共同体的旗帜)

师: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上欧洲共同体的旗帜上共有多少颗星?它们象征着什么?

生1:共有12颗星,象征着欧洲共同体的12个成员国。

师:12颗星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它有什么寓意?

生1:12颗星围成一个圆形,它的寓意是欧洲的团结、统一。

生2:1986年,欧洲国家制作这面旗帜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

师: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其中第一个问题就与大屏幕的旗帜有关。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相关的知识。

[推进新课]

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

(辩论赛)

(多媒体课件播放欧洲一体化进程大事记)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年份

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0年

“舒曼计划”出台

1951年

法、德、意、荷、比、卢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1957~1958年

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西欧六国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年

西欧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9年

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对外政策

1993年

建成欧共体内部市场,或称欧洲统一大市场

11月1日,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1999年

欧盟内部统一货币欧元启动

2004年

欧盟成员国总数达25个

10月29日,2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

师:从欧洲一体化大事记中可以看出,欧洲一体化规模不断扩大,成员国不断增加,而且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那么,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是自发走向一体化还是自觉走向一体化的呢?请同学们分为两组,就各自的观点进行辩论。同意自发走向一体化的同学为一组,同意自觉走向一体化的同学为二组。

一组代表1:我方认为欧洲走向一体化是一种自发的过程。因为欧洲一体化是在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的,它从一开始就表现为自发性。

二组代表1:我方认为欧洲走向一体化是一种自觉的过程。从历史来看,国际关系格局长期以欧洲为中心,二战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欧洲丧失了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荡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从这一方面看,西欧国家的一体化一开始就是自觉的过程。

一组代表2:对方代表强调的是各国经济发展是自觉的过程,我强调的是:各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在一体化的进程中表现为自发的。

二组代表2:对方代表强调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联系的加强表现为自发。事实证明:“舒曼计划”的提出,《巴黎条约》和《罗马条约》的签订都是西欧国家自觉走向一体化的表现。

一组代表3:欧洲一体化进程是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一体化过程中的一种自发行为,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自觉行动,并不能否定整个过程为一种自发行为。

二组代表3:欧洲一体化进程是在美苏两极格局的形势下出现的,是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而加强经济合作,最后走上政治一体化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完全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一组代表4:对方代表强调的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西欧国家有意识加强合作,是一种自觉行为。而我方认为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自觉地加强经济、政治合作而走上合作道路的,所以说是自发的。

二组代表4:对方代表一再强调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才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因此不自觉的成分占主导地位。试问对方代表,经济发展的需要,难道就不存在自觉因素吗?我看未必,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单一的货币体系政策,还有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这一切都表现为自觉行为。所以我认为对方的观点不成立。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的辩论,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针对性较强,有说服力。老师认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出现是自发行为与自觉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欧洲走向联合是历史的必然,从欧洲一体化的过程来看,西欧经济发展是前提,各国之间合作与妥协是关键。

2.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

师:请大家根据大屏幕材料,然后结合教材的内容讨论一下,不结盟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它的斗争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本目的是什么。

生1:不结盟运动兴起于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亚非万隆会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亚非国家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相互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议,提出不结盟主张。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生2:不结盟运动斗争的内容从最初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并且在坚持政治领域斗争的同时,始终把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它的中心内容之一,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3: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斗争内容看,不结盟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讨论,总结出了不结盟运动兴起、斗争内容的发展变化及不结盟运动的根本目的,总结得很好。同时,我们还应明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的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师: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除了西欧、日本的崛起和不结盟的兴起,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的振兴。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一个重要力量的?

生1: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尽管后来走了一些弯路,但是成绩还是很大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成为国际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力量。

生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生3: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致力于发展国民经济,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师:不错,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应清楚,我国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要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使综合国力有大幅度提高。

相关知识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学案分析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学案分析》,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学案分析

一、教材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阐述了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包括走向联合的欧洲、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三个子目。本课上承两极世界的形成,下启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时它对学生认识当今的世界局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在世界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历史学习,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同时关注时事,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对历史问题认识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给学生展示丰富的史料,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引导他们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养成历史思维。
三、教学目标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认识到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四、教学重、难点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史料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将采用情景式导入。首先,我会在PPT上展示漫画“我们要怎么办”,并提问:漫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假如你是两极格局之下的欧洲人,你会怎么做呢?顺势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漫画,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置疑问,把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感。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走向联合的西欧
1.原因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将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联合的西欧。首先,我会展示相关史料,提出问题:二战后西欧国家为什么要走向联合呢?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思考。
接着我会继续追问:西欧走向联合中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结合一战、二战的史实能够想到是宿敌法德的和解。这时,我会展示法国外交部长舒曼的图片及“舒曼计划”,学生阅读之后进一步理解舒曼计划使得法德之间再无可能发生战争,更为西欧国家的联合铺平了道路。
通过史料教学,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提高了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意识。
2.过程
在学生认识了西欧联合的原因之后,我将提问: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之下,西欧国家终于走向联合,其具体过程如何呢?这时,我会播放相关视频,请学生观看,并让他们按照年代尺找出西欧联合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及其时间节点。
年代尺是历史特有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年代尺能够清晰的了解西欧走向联合的过程。
3.影响
首先,我会展示有关西欧联合影响的相关史料,并提问:西欧走向联合之后产生了什么影响呢?学生结合教材进行思考,我会适时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外交三个角度进行回答。最后,我将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史料教学,有利于进一步养成历史意识,同时学生阅读教材,能够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二)日本的崛起
这部分我会首先展示图片“1945年的广岛”和“太阳神塔”,让学生直观感知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表现,并提出问题:战后日本经济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呢?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之后我会引导学生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进行归纳。之后我会展示有关日本崛起影响的史料,请学生阅读,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开始摆脱美国控制;谋求政治大国。
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辅以教师引导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这个环节中我将在ppt上呈现表格,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成表格内容。
在学生学习了上述内容之后,我将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一时期世界会出现多极化趋势呢?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自由交流讨论,我会适时引导学生从当时的两极格局背景思考,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总结发言,其他组自由补充。最后,我将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明确:两极格局之下,美苏两国的实力相对下降,同时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和中国崛起,伴随着实力的此消彼长,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小组讨论,不同观点的交锋和碰撞,一方面能很好的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担任老师角色,以板书为线,共同回顾梳理本节课线索。
作业:课下准备资料,以“世界多极化趋势”为主题举行演讲会。
这种小结方式能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同时开放式的作业设计,能提高大家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来。
七、板书设计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学习的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创设情境—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出示两组图片
第一组: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肯尼迪与赫鲁晓夫角力的漫画
第二组欧共体总部大厦、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大丰收、日本新干线、不结盟运动会议四张图片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进一步认识“冷战”对战后两极格局背景下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对比前一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组图片反映了国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入课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指出欧共体的出现,日本的经济腾飞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的振兴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就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舒曼计划》(1950年)
材料三:“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学生阅读教材导言和相关正文的内容,并分析以上的材料。
合作探究:
(1)为什么阿登纳说:“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2)你认为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
(3)在西欧走向联合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教材导言部分的“宿仇”主要指什么?
探究结论:
(1)二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感到只有联合才能与美苏抗衡,保障自己的安全,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2)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
a.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b.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D.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3)法德矛盾;“宿仇”主要指:1870年的普法战争、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2、联合过程:(学生阅读教材第二段,总结归纳欧共体形成的三部曲。)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教师解释概念:
欧共体:欧共体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3、影响: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合作探究:
(1)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
(2)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高瞻远瞩的政治家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在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智慧?
探究结论:
(1)成员国不断增加、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2)a.二战后,欧洲各国国际地位下降,需要联合,只有联合才能与美苏抗衡,保障自己的安全,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b.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需要欧洲的联合整合各国的资源能源优势,得到在共赢中进步。
c.欧洲社会自启蒙运动以来倡导的理性精神和文化传统是欧洲走向联合的文化基础。
d.法德和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推动力,两国的政治家的外交智慧令人钦佩。
e.尊重历史,正视现实,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人类文明的成果和文明的发展,这是最大的历史智慧。法国人对德国人的宽容与德国人对战争的反思与忏悔,这种良性的互动推动了欧洲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过渡: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欧洲不断走向联合,欧洲作为一个崛起的力量,对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除了欧洲,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成为另外一股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同时展示日本战后崛起的图片,导入本目教学。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本子目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知识的重组能力。
1.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
多媒体显示:1970年日本大板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
合作探究:
(1)请学生阅读课本,概括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两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2)日本作为一个弹丸小国,在战后迅速从废墟中崛起,其中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
探究结论:
(1)第一个阶段,战后初期,经济恢复发展时期。
经济恢复的主要原因有:战后进行社会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朝鲜战争的影响。表现:国民收入超过战前。
第二个阶段,50—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投资教育;更新设备,引进技术、发展新型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表现: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坚持改革开放,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大胆创新,善于学习;要善于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等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不断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要改变其“经济大国,政治小国”的形象。80年代,日本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
2.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结合课本上学思之窗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加,使日本具备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物质基础,80年代中曾根政府正式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核心思想是克服战败国心态,培养国民的大国意识,提高日本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多媒体显示:关于日本的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日本入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新教课书
从目前日本所拥有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来看,日本成为政治大国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日本在成为政治大国以后将如何发展,是走向和平,还是给世界带来危险,让我们有一些忧虑和不安。这些行经必须引起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高度警惕。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分析了导致多极化出现的两个政治力量,而这两个政治力量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除资本主义国家之外的其他政治力量的变化。回到我们本节课的线索,我们关注一下第三股新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国家,现在同学们阅读书本124页,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形成及发展和影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
先阅读教材P124第一自然段,然后概括出不结盟运动的原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希望团结起来,联合反殖、反霸,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2.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及发展
多媒体显示:

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不结盟运动的标志不结盟运动的会议场景。
说出不结盟运动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内容(政策、任务及纲领)。
创始人: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
形成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首要任务:反对美苏超级大国霸权主义
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多媒体显示:不结盟运动发展简况简表
时间1961年1964年1995年
不结盟国家25个47个100多个
——刘宗绪《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结合简表,建议进行师生对话的方式或生生对话的方式,得出结论:不结盟运动的影响是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并且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格局出现。
4.中国与不结盟运动
(1)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多媒体显示:
说一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振兴的若干表现。新课标第一网
(2)中国与不结盟运动
设问:中国是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但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曾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尽管60年代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但为期30年的条约在形式上依然存在。198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到期后,我国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这标志着我国同不结盟运动的关系进人了一个新阶段。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中国与不结盟运动国家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的密切合作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四、教学反思:
合作探究: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2017高三历史复习资料: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2017高三历史复习资料: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二战以来,美国与西欧、日本的关系是怎样演变的?

1.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

(1)二战后,为了稳定资本主义阵营,遏制苏联,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从而控制了西欧。随着北约组织的建立,美国同西欧许多国家建立了同盟关系。

(2)20世纪50至70年代,西欧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美国与西欧国家的控制与反控制斗争日趋尖锐。随着欧共体的成立与扩大以及欧盟的诞生,西欧已发展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2.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

(1)二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出于军事上的需要,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大量军用物资,扶植日本经济的发展。不久,为了把日本变成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结束了对日本的占领。

(2)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加强。日美同盟关系依然存在,但在政治、外交方面日本并不完全和美国保持一致。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得到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欧洲联合
△二战给欧洲造成巨大灾难,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结合本课的导语和“历史纵横”,说说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原因:
①西欧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②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
2、过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根据《巴黎条约》建立
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欧洲共同体(1967)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
△根据本课导语回答:西欧联合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①关键:法德实现和解
②原因:法德是宿敌
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影响开始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从20C70年代起,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二、日本崛起
1、原因:
(1)美国推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
(2)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①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战争赔款
②将已拆迁的工厂设备发还日本
③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④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
△美国推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的目的何在?
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
△民主改革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何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是制裁和遏制,后来为什么要变成扶持和帮助呢?
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要使日本成为亚洲反共的桥头堡
(3)日本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外因
(5)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2、结果: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的崛起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①要适时进行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③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3、影响: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学思之窗:联系近年来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谈谈你如何认识中曾根康弘的这句话。
近年来日本在国际上一再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便是曾根康弘的这句话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和“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的实质。
三、不结盟运动兴起
1、目的:摆脱美苏的控制,维护自身的独立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1961年)
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4、发展:
①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②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5、影响:
①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国际舞台
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四、中国振兴——成为世界政治舞台重要力量
△课堂小结
欧洲联合——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日本崛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不结盟运动兴起——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中国振兴——成为世界政治舞台重要力量

△随堂练习——《全品》第26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26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