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直线方程》教案

小学方程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4-07

《直线方程》教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直线方程》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WwW.jAb88.cOM《直线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直线的方程.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
(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
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直线的方程,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讨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殊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
②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证明.

相关阅读

直线的方程


总课题直线与方程总课时第22课时
分课题直线的方程(二)分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截距式,能根据条件熟练求出直线的方程;
能正确理解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含义;能将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转化成一般式.
重点难点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截距式,能根据条件熟练求出直线的方程;
能将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转化成一般式.
引入新课
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1)一般形式:
(2)适用条件:

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1)一般形式:
(2)适用条件:

注:“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方程的特殊形式,它要求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都不为.
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4.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的优缺点及相互转化:

思考: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是否都可以用形如的方程
来表示?

例题剖析
例1三角形的顶点,试求此三角形所在直线方程.

例2求直线的斜率以及它在轴、轴上的截距,并作图.

例3设直线的方程为,根据下列条件分别确定的值:
(1)直线在轴上的截距是;(2)直线的斜率是1;(3)直线与轴平行.

例4过点的直线与轴的正半轴、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两点,
当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的方程.

巩固练习
1.由下列条件,写出直线方程,并化成一般式:
(1)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
(2)经过两点P1(3,-2),P2(5,-4).

2.设直线的方程为,根据下列条件,
求出应满足的条件:
(1)直线过原点;(2)直线垂直于轴;
(3)直线垂直于轴;(4)直线与两条坐标轴都相交.

课堂小结
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截距式,能根据条件熟练求出直线的方程;
能将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转化成一般式.
课后训练
一基础题
1.下列四句话中,正确的是()
.经过定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表示;
.过任意两个不同点的直线都可以用
方程表示;
.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表示;
.经过定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表示.
2.在轴、轴上的截距分别为的直线方程是()
..
..
3.如果直线的斜率为,在轴上的截距为,则=,=.
4.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方程为.
5.直线在轴上的截距是它轴上的截距的3倍,则=.
6.已知点在经过两点的直线上,则.
7.已知是轴上的两点,点的横坐标为2,且,若直线的方程
为,则直线的方程为.
8.已知两点,动点在线段上运动,则的
最大值是,最小值是.
9.倾斜角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不大于,则直线在轴
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为.
二提高题
10.分别求下列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1);(2).

11.求经过的两点式方程,并把它化成点斜式、斜截式和截距式.
三能力题
12.设直线的方程为,根据下列条件分别确定的值:
(1)直线的斜率是;(2)直线在轴、轴上的截距之和等于.

13.设直线的方程为,当取任意实数时,这样的直线具有什么共有
的特点?
14.已知两条直线和都过点,
求过两点,的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参数方程


直线的参数方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2.1节参数方程的后继内容.参数方程是直角坐标系下曲线方程的另外一种表达形式,学习参数方程必须理解参数方程在表示某种曲线的价值(即学习参数方程的必要性).因此,本节将通过实例建立直线的参数方程,并让学生体验直线的参数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
经历建立直线参数方程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体验直线的参数方程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的应用,感悟参数的基本思想.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直线的参数方程,直线的参数方程的应用.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复习:
1、曲线的参数方程.
2、建立曲线的参数方程时,参数的选取一般要注意什么?
[说明]
1、曲线参数的方程可由参数的不同选择,得到不同的参数方程.
2、参数可以选取时间、角、斜率、线段的长度等,这要根据曲线的性质来考虑.一般来说,选作参数的量应该注意两点:一,选定的参数可以确定曲线上一切点的位置;二,选定的参数与、的相互关系比较明显,容易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新课
1.实例引入直线的参数方程
如图,直线的倾斜角为,一个质点从直线上一点出发,以每秒运动个单位的速度沿着直线匀速运动,经过秒后,试确定该质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分析与解:设经过秒后,质点运动到点,质点在轴方向的分速度是,在轴方向的分速度是.由于速度是有方向有大小的量,如果规定沿着直线向上的方向为正,则当质点沿着直线向上运动时,,于是有:
当质点沿着直线向下运动时,,于是有:

总之,
显然,这里的是质点运动秒后的位移,即有向线段的数量,不妨设,则,于是有:
当不停变化时,可以表示直线上所有的点,于是,得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
这里,是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从直线的点方向式来建立直线的参数方程,即由得到.
更一般地,如果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则,
得直线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
[说明]
1.以实例引入直线的参数方程可以让学生理解学习参数方程的必要性;
2.在实例分析中,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参数的几何意义.
2.例题分析
例1已知直线的参数方程是:
求过点且与平行的直线在轴截距.
(解见教材)
例2一个小虫从出发,已知它在轴方向的分速度是厘米/秒,在轴方向的分速度是4厘米/秒,求小虫3秒后的位置Q.(本例中的时间单位为“秒”,距离单位为“厘米”)
解:由题意知直线PQ的参数方程是,其中时间是参数,将代入得Q(8,14).

例3据气象预报,现在在气象台处向东400千米处的海面上有一个台风中心形成,测得台风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距中心不超过300千米的地方都受到台风的影响,从现在起,多少时间后气象台受到台风的影响?气象台受到台风影响的时间大约是多少?(结果精确到小时)
(解见教材)
[说明]
通过本例,让学生再次体会学习直线的参数方程的必要性.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2.2(1)中的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1)直线的参数方程;
(2)直线参数方程的实际运用.
五、作业布置
1、已知直线过点,倾斜角为,判断方程(t为参数)和方程(t为参数)是否为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什么?
2、直线(t为参数)的斜率和倾斜角分别是.
3、直线(t为参数)的倾斜角.
4、直线l过点P(1,2),其参数方程为x=1t,y=2+t(t是参数),直线l与直线2x+y2=0交于点Q,求PQ.
5、(选用)已知直线的参数方程是(为参数),上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和,试用和分别表示线段的长度及其中点对应的参数.

《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


《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

1.教材分析
从研究直线方程开始,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学习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直线与方程”关系的研究,是“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的前奏和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解析几何”教学的效果.
刚刚接触“解析几何”的学生,幼稚懵懂的心理致使他们还不能理解“解析几何”的实质,而本节课则以比较浅显的问题开启了“解析几何”学习的先河,他们可渐渐地逐步深刻地认识到直线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理解“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这个本质规律,从而自然地构建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两种直线方程形式中的关键字“点、斜”与“斜、截”分别是“两个独立条件”的高度概括,是对直线方程特征的本质提炼.这些都是“解析几何”,乃至全部数学内容的精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这些,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贯穿“解析几何”始终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曲线求其方程和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而本节课则以简单问题为载体,揭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进一步解决后继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几何”中处处渗透了各种数学思想,特别是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思想,本节课则以生动的具体事例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巩固和熟练应用这些数学思想.
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重要目标,本节课则在优化数学思维的多种特征上有着独特的功能.
综上,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极为关键的内容,创设和实施优质的教学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成败.
2.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一个点和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探索并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
(2)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并能化为一般式.
2.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精彩演示,增强图形美感,使学生享受数学美,增进数学学习的情趣.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的对应关系的理解.
4.教学方法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为主线.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转化、抽象来实现直线的点斜式教学,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5.教学过程
5.1问题情境(了解数学)
问题1(1)若同学小李说,有一条铁路经过安庆市,你能知道这条铁路的具体位置吗?(不知道,因为不知道这条铁路的方向)
(2)若同学小王说,有一条铁路是正南正北方向,你能知道这条铁路的具体位置吗?(不知道,因为不知道这条铁路经过哪座城市)
(3)若同学小张说,有一条铁路经过安庆市,且是正南正北方向,你能知道这条铁路的具体位置吗?(知道了)
问题2(1)过已知点A(1,3)的直线有多少条?(无数条)
(2)斜率为2的直线有多少条?(无数条)
(3)过已知点A(1,3),且斜率为2的直线有多少条?(一条)
问题3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独立条件?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可能的回答:
(1)已知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方向(斜率或倾斜角);
(2)已知直线上的两个点《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
问题4若《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x1≠x2),则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的斜率为.
若x1=x2,则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的斜率.
5.2学生活动(体验数学)
探究:若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经过点A(1,3),斜率为2,点P在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上运动,那么点P的坐标(x,y)应满足什么样条件?
当点P(x,y)在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上运动时,点P与定点A(1,3)所确定的直线的斜率等于2,故有《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1)
即y3=2[x(1)],(2)
即2x+y1=0.(3)
问题5点A(-1,3)的坐标满足上述各方程吗?
答:方程(1)中x-1,丢掉了点A;
方程(2)及(3)中x=-1,补上点A.
问题6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与方程(2)(或(3))的解有什么关系?
答:当点P在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上运动时,其坐标(x,y)满足2x+y1=0.反过来,以方程2x+y1=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上.
5.3数学理论(建构数学)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一般地,设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经过点《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斜率为k,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上任意一点P的坐标为(x,y).
当点P(x,y)在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上运动时,《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的斜率恒等于k,即
《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除点《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外)(丢掉了点P1)
即《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包括点《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补上点P1)(比较重要的内容)
方程《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点”和“斜”是两个独立条件的浓缩概括,一个极为传神精准的命名)
说明:(1)可以验证,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上的每个点(包括点《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上;
(2)当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与x轴垂直时,斜率不存在,其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为《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所以它的方程是《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
当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与y轴垂直时,斜率为0,其方程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为《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上每一点的纵坐标都等于《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所以它的方程是《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
实际上可写为y-y1=0(x-0).
特别地,x轴、y轴所在的直线的方程分别为y=0和x=0.
问题7这两个方程是否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此问目的:加深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理解)
5.4数学应用(巩固数学)
例1.(1)经过点P(2,-3),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的方程为.
(2)经过点P(2,-3),且与y轴垂直的直线的方程为.
(3)已知直线经过点P(2,3),斜率为2,求这条直线的方程.
解:(3)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y3=2(x+2),即2xy+7=0.
例2(课本P.71例2)已知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的斜率为k,与y轴的交点是P(0,b),求直线《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的方程.
解: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yb=k(x0),
即y=kx+b.
5.5数学理论(建构数学)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方程y=kx+b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斜”和“截”又是两个独立条件的浓缩概括,又一个极为传神精准的命名)
问题8由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可以联想到我们学习过的哪类函数?
说明:
(1)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是直线点斜式方程的一种特殊情况,即给出了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从而给出了交点坐标(0,b);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点斜式方程适用范围:直线的斜率存在;
(3)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y=kx+b虽然有着相同的“面孔”,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的k可以为0,后者的k却不可为0.即集合{一次函数的y=kx+b的图象}是集合{斜截式方程y=kx+b表示的直线}的真子集.
(4)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中的“b”及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也叫“纵截距”.名称中虽然有个“距”字,但这里的“b”却既可以为正、为负,也可以为0.但距离是恒为非负的,所以有“截距非距”之说.
(5)如何记忆这两类直线方程?(“斜率公式→点斜式→斜截式”,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形成自然的记忆)
5.6数学应用(巩固数学)
练习: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写出直线的方程:
(1)经过点(4,2),斜率为3;
y+2=3(x4),即3xy14=0.
(2)经过点(3,1),斜率为2;
y1=2(x3),即2x+y7=0.
(3)斜率为2,在y轴上的截距为2;
y=2x2.
(4)斜率为2,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
y0=2[x(1)],即2xy+2=0.
说明:
练习(4)中,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我们对称地称之为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也可称“横截距”.(与纵截距呼应,形成对偶关系)
5.7合作探究(感悟数学)
探究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直线y=2,y=x+2,y=x+2,
y=3x+2,y=3x+2,…
这些方程表示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用一个方程表示出它们来吗?(为研究方程y=kx+2作铺垫)
推测:当k取任意实数时,方程y=kx+2表示的直线都经过点(0,2),它们是一组共点直线.
问题9这组直线包括所有过点(0,2)的直线吗?
答:不含过点(0,2)的直线x=0.
探究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直线y=2x,y=2x+1,y=2x1,
y=2x+4,y=2x4,…
这些方程表示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用一个方程表示出它们来吗?(为研究方程y=2x+b作铺垫)
推测:当b取任意实数时,方程y=2x+b表示的直线彼此平行,它们是一组平行直线,它们斜率相等,纵截距不等.
5.8数学应用(巩固数学)
练习1.当k取任何实数值时,
(1)直线y=kx+5恒过点.
(2)直线y=k(x+5)恒过点.
(3)直线y2=k(x4)恒过点.
练习2.直线y=k(x+1)(k0)的图象可能是()
《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
5.9回顾小结(再现数学)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①直线的点斜率式方程——《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
②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
③直线斜截式方程y=kx+b是点斜式方程《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的特殊情况;
④集合{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集合{斜截式方程y=kx+b表示的直线}的真子集;
⑤当过点《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的直线,
与x轴垂直时,《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斜率不存在,其方程是《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
与y轴垂直时,《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斜率为0,其方程是《直线点斜式方程》教案.
(2)本节课用到的数学思想有哪些?(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会解哪些类型的题目?
①由直线上一个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斜率求直线的方程;
②由直线的斜率及截距求出直线方程。
5.10课后作业(再巩固数学)

《直线的方程》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直线的方程》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直线的方程》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2、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3、能灵活运用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二、重难点:重点:理解倾斜角与斜率的对应关系,熟练利用五种形式求直线方程

难点:在求直线方程时,条件的转化和设而不求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探析归纳

四、教学过程

(一)、谈新考纲要求及高考命题考查情况,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1、最新考纲要求:(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2)、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3)、能灵活运用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2、高考命题考查情况及预测:本课高考考查的重热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和直线的方程及其应用,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考查,解答题中也涉及到,单独命题很少,大都与圆锥曲线、三角结合考查,一般属于中难题。预测2013年高考仍会如此。以此突出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运用的能力。

(二)、知识梳理整合,(学生完成复资P223填空题,教师针对问题讲评)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⑴、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线,把x轴所在直线绕着它与直线的交点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第一次和直线重合时,所转过的最小正角叫倾斜角;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0,1800);

⑵、直线的倾斜角α与斜率k的关系:当α时,k与α的关系是

α时,直线斜率不存在⑶、经过两点P1(x1,y1)P2(x2,y2)(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⑴、点斜式方程是;不能表示的直线为垂直于轴的直线;

斜截式方程为;不能表示的直线为垂直于轴的直线;⑶、两点式方程为;不能表示的直线为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⑷、截距式方程为;不能表示的直线为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和过原点的直线;⑸、一般式方程为。

3、几种特殊直线的方程:

①过点垂直于x轴的直线方程为x=a;过垂直于y轴的直线方程为y=b;②已知直线的纵截距为,可设其方程为;③过原点的直线且斜率是k的直线方程为y=kx。

4、小试牛刀:

1.直线x=-1的倾斜角等于()

A.0°B.90°C.135°D.不存在

2.已知两点A(-3,),B(,-1),则直线AB的斜率是()

A.B.-C.D.-

3.过点(-1,3)且垂直于直线x-2y+3=0的直线方程为()

A.2x+y-1=0B.2x+y-5=0

C.x+2y-5=0D.x-2y+7=0

解析:直线x-2y+3=0的斜率为k=,则所求直线的斜率为-2,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3=-2(x+1),即2x+y-1=0.

4.已知直线的斜率是,在y轴上的截距是5,则该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因为直线的斜率为,又因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是5,

由斜截式,得直线的方程为y=x+5.

5.(2011·济南调研)设点A(1,0),B(-1,0),直线2x+y-b=0与线段AB相交,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全解全析】直线2x+y-b=0在x轴上的截距为,欲使直线2x+y-b=0与线段AB相交,则需-1≤≤1,解得-2≤b≤2.

6.(2010·安徽卷)过点(1,0)且与直线x-2y-2=0平行的直线方程()

A.x-2y-1=0B.x-2y+1=0

C.2x+y-2=0D.x+2y-1=0

解析:∵所求直线与直线x-2y-2=0平行,∴所求直线斜率k=,排除C、D.

又直线过点(1,0),排除B,故选A.

2.若直线y=-x-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

A.ab0,bc0B.ab0,bc0C.ab0,bc0D.ab0,bc0

解析:因为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所以-0,

即ab0,且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上方,所以-0,即bc0.

(四)、小结:1、直线方程是表述直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x与y之间的关系,由斜率公式可导出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这五种形式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解题时具体选取哪一种形式,要根据直线的特点而定。2、待定系数法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用此方法求直线方程时,应该注意所设方程的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