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离子反应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8高中化学知识总结:离子方程式。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中化学知识总结:离子方程式》,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高中化学知识总结:离子方程式
一、离子反应常见类型: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例:Ag++Cl-=AgCl↓2H++CO32-=CO2↑+H2O
2、置换反应型:例:Zn+2H+=Zn2++H2↑Cl2+2I-=2Cl-+I2
3、盐类水解型:例:NH4++H2O==NH3·H2O+H+CH3COO-+H2O==CH3COOH+0H-
4、复杂的氧化还原型:例:MnO4-+5Fe2++8H+=5Fe3++Mn2++4H2O另外还有生成物中有络合物时的离子反应等。
二、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
1、只能将强电解质(指溶于水中的强电解质)写出离子形式,其它(包括难溶强电解质)一律写成分子形式。如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a2++CO2↑+H2O因此熟记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强电解质能溶于水是写好离子方程式的基础和关键。
2、不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反应,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如铜与浓H2SO4的反应,浓H2SO4与相应固体物质取HCI、HF、HNO3的反应,以及Ca(OH)2与NH4Cl制取NH3的反应。
3、碱性氧化物虽然是强电解质,但它只能用化学方程式写在离子方程式中。如CuO与盐酸的反应:CuO+2H+=Cu2++H2O
4、有酸式盐参加的离子反应,对于弱酸酸式根离子不能拆成H+和酸根阴离子(HSO4-除外)。如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不能写成:H++OH-=H2O
5、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首先写好参加反应的离子,然后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再用观察配平并补齐其它物质即可;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先写好发生水解的离子,然后确定产物,再配平并补足水分子即可。WWw.JaB88.cOM
6、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即离子方程式不仅要配平原子个数,还要配平离子电荷数和得失电子数。如在FeCl2溶液中通入Cl2,其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Fe2++Cl2=Fe3++2Cl-,因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应写成:2Fe2++Cl2=Fe3++2Cl-。
7、不能因约简离子方程式中局部系数而破坏整体的关系量。如稀H2SO4和Ba(OH)2溶液的反应,若写出为:Ba2++OH-+H++SO42-=BaSO4+H2O就是错误的,正确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相关推荐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教学目标
1、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NaOHNaCl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氢气还原氧化铜
[学生回答]
[板书]关键:①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有离子参与
[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
[问题探索]
1、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回答]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
1、定义
2、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阅读]P58,内容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板书]步骤:1、写方程2、改离子3、去相同4、查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氯气通入水中
4、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作业]《基础训练》P40、9题。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课题: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NaOHNaCl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氢气还原氧化铜
[学生回答]
[板书]关键:①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有离子参与
[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
[问题探索]
1、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回答]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
1、定义
2、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阅读]P58,内容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板书]步骤:1、写方程2、改离子3、去相同4、查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氯气通入水中
4、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作业]《基础训练》P40、9题。
离子反应 离子共存 离子方程式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离子间的反应是趋向于降低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离子反应通常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理解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好离子反应的关键。溶液中离子共存的问题,取决于离子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如离子间能反应,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一.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生成微溶物或难溶物。
2.离子反应生成气体。
3.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
4.离子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可分为两类,一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二是氧化性离子与还原性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还应注意:
1.微溶物向难溶物转化,如用煮沸法软化暂时硬水
MgHCO3==MgCO3+CO2↑+H2O
MgCO3虽然难溶,但在溶液中溶解的哪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当Mg2+遇到水溶液里的OH-时会结合生成比MgCO3溶解度更小的Mg(OH)2而沉淀析出
MgCO3+H2O==Mg(OH)2↓+CO2↑
2.生成络离子的反应:
FeCl3溶液与KSCN溶液的反应:Fe3++SCN-==Fe(SCN)2+生成物既不是沉淀物也不是气体,为什么反应能发生呢?主要是生成了难电离的Fe(SCN)2+络离子。
3.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具有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的离子相遇时首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a2S溶液与FeCI3溶液混合,生成S和Fe2+离子,而不是发生双水解生成Fe(OH)3沉淀和H2S气体。
2Fe3++S2-=2Fe2++S↓
总之:在水溶液里或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间只要是能发生反应,总是向着降低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反之,离子反应不能发生。
二.离子反应的本质:反应体系中能够生成气、水(难电离的物质)、沉淀的离子参与反应,其余的成分实际上未参与反应。请看下面的动态模拟反应(Na2SO4与BaCI2):
以上的模拟反应,形象地反映了离子反应的本质。
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类型
1.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4.络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掌握离子方程式的类型及特征,才能书写好离子方程式,正确书写、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例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石灰软化暂时硬水
Mg2++2HCO3-+2OH-=MgCO3↓+CaCO3+2H2O
B 实验室制HCI气体
H+ + CI- = HCI
C 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
NH4+ + OH- = NH3·H2O
D 铜片和稀硝酸共热
3Cu+8H++2NO3- =3Cu2++2NO↑+4H2O
解析:解答此类题除要掌握离子反应的本质外,还要注意温度、浓度、物质的量,反应反应物状态等对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影响。
选项A,Ca(OH)2中的OH-首先与Mg2+结合生成溶解度比MgCO3更小的mg(oh)2沉淀,故不能生成MgCO3沉淀。
选项B,固态NaCI和浓H2SO4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浓H2SO4和任何固态物质反应都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选项C,稀NaOH溶液,常温,NH3极易溶于水生成NH3·H2O;故C正确。强碱溶液与铵盐的反应有下列两种情况:
NH4++OH-(稀、冷)=NH3·H2O
NH4++OH-(浓、热)=NH3↑+H2O
选项D考虑了稀HNO3的氧化性和酸性,又注意了离子电荷数的配平,故D正确。
例2 将过量的氯气通人溴化亚铁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CI2+2Br-=2CI-+Br2
B CI2+2Fe2+=2Fe3++2CI-
C CI2+2Fe2++4Br-=2Fe3++2Br2+2CI-
D 3CI2+2Fe2++4Br-=2Fe3++2Br2+6CI-
解析:CI2过量,Fe2+和Br-都应充分被氧化成Fe3+和Br2,A、B两个选项考虑的不完整。C电荷未配平,D正确。
高中化学知识点:与铜有关的所有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知识点:与铜有关的所有化学方程式
浓硫酸与铜反应:Cu+2H2SO4(浓)△CuSO4+2H2O+SO2↑
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
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三氯化铁溶液与铜粉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Cl2点燃CuCl2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CuSO4==Cu(OH)2↓+Na2SO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
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CuCl2====Cu(OH)2↓+2NaCl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加热CuSO4+5H2O
2Cu+O2点燃或Δ2CuO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Cu2(OH)2CO3Δ2CuO+H2O+CO2↑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铜绿加热
CuSO4+2NaOH=Cu(OH)2↓+Na2SO4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C+CuO高温2Cu+CO2↑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冶炼金属
CuO+COΔCu+CO2黑色逐渐变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冶炼金属
Fe+CuSO4=Cu+FeSO4银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湿法炼铜、镀铜
Cu+Hg(NO3)2=Hg+Cu(NO3)2
Cu+2AgNO3=2Ag+Cu(NO3)2红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镀银
Zn+CuSO4=Cu+ZnSO4青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镀铜
Cu(OH)2+2HNO3=Cu(NO3)2+2H2O蓝色固体溶解
CuCl2+2NaOH=Cu(OH)2↓+2NaCl溶液蓝色褪去、有蓝色沉淀生成
CuSO4+5H2O=CuSO4?H2O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CuSO4?H2OΔCuSO4+5H2O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
CuO+2HCl=CuCl2+H2O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Cu(OH)2+2HCl=CuCl2+2H2O蓝色固体溶解
CuO+H2SO4=CuSO4+H2O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Cu(OH)2+H2SO4=CuSO4+2H2O蓝色固体溶解
CuO+2HNO3=Cu(NO3)2+H2O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