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上册《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1

八年级上册《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上册《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上册《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本课(节)课题4、3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共1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
设置依据1、知识目标: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
2、能力目标: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3、情感目标:结合实际,感知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经历数据分析处理的全过程,初步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对统计数据需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如范例第(2)题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下面是我校八年级1班的体检表中任意抽取的10名男生的身高(单位:米):
1.59,1.60,1.58,1.64,1.64,1.56,1.68,1.65,1.64,1.60。
请计算他们的平均身高。(1.64米)
我们学校将要召开每年一次的体育运动会,根据学校的安排,决定从我们八年级1、2、3、4四个班中抽调40名男生组成一个彩旗队。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你的经验,你应该如何确定参加彩旗队学生的身高?并说明理由。(身高为1.64米比较合适。)
二、合作交流,感知问题
小李班上有31个学生,其中有三个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5分、8分和14分,还有三名90分,12名81分,1名80分,11名79分,小李得了76分,超过了全班的平均分74分。于是他告诉妈妈说自己处于班级中上水平,对此你有何评价?
引出中位数与众数的课题。
三、理性概括,纳入系统
1、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在学生讨论、教师补充的基础上概括出概念:
我们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如果把这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总共有偶数个数据时,则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意:求中位数要先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都可以。jAb88.com

练一练:
(1)完成p78“做一做”
(2)完成以下表格,指出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和共同点:

数据中位数众数
15,20,20,22,35
15,20,20,22,35,38
15,20,20,22,35,35
3,0,-1,5,5,-3,14
(a)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唯一的吗?
(b)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否可能为同一个数?试举例说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板书以下两点:)
①在一组数据申,中位数是唯一的,可能师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②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并不唯一,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次数。众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通过学生自学、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自己对中位数、众数这两个概念进行归纳、整理,通过比较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揭示概念的实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四、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P78例题:某工程咨询公司技术部门有总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技术员7人,见习技术员1人;现需招聘技术员1人。小王前来应征,总经理说:我们这里的报酬不错,平均工资是每月1900元,你在这里好好干!小王在公司工作了一周后,找到总经理说:你欺骗了我,我己问过其他技术员,没有一个技术员的工资超过19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每月1900元呢?总经理说:平均工资确实是每月1900元下表是该部门月工资报表:
员工总工
程师工程
师技术
员A技术
员B技术
员C技术
员D技术
员E技术
员F技术
员G见习技
术员H
工资500040001800170015001200120012001000400
问题1、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该部门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总经理是否欺骗了小王?
2、平均月工资能否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实际收入?
3、再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们认为用什么数据反映一般技术员的实际收入比较合适?
对以上的问题,要求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记录交流结果,教师把学生得出的纷繁多样的结论有目的地引向中等水平的工资和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来反映比较合理。师生共同完成。
(小结:在一组相差较大的数据中,用中位数或众数作为表示这组数据的统计量往往更有意义。)
想一想:
在歌手大奖赛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将剩下分数的平均数作为这位歌手的最后得分,为什么?
分组讨论后,得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适用范围。
五、实践应用,知识迁移
1、10位学生在家政课上进行包水饺比赛,在同一时间内包水饺的个数分别为:15,17,14,10,15,19,17,16,14,12。求这10位同学包水饺的个数的中位数。
2、求4,6,7,6,5,4这组数据的众数。
3、求1,2,3,4,4,3,2,1这组数据的众数。
4、课本课内练习第1,2,3题。
5、某面包房在一天内销售面包100个,各类面包销售量如下表:
面包种数奶油巧克力豆沙稻香三色椰茸
销售量(个)10152551530
在这个问题中,如果你是店主,你最关心的是哪一个统计量?
6、想一想:
(1)那边草地上有六个人正在玩游戏,他们年龄的平均数是15岁.他们是一群中学生吗?(一个65岁的大娘领着五个5岁的孩子在玩游戏也是有可能的!这是一个不适合用平均数而适合用众数或中位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例子,大娘的年龄把平均年龄一下子给抬上去了).
(2)如果在一次考试中,全班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是75分,你恰好得了75分,你知道自己的成绩在全班的位置吗?如果全班同学的成绩的平均分是75分呢?
(3)为筹备班级里的新年晚会,班长对全班同学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最终买什么水果,该由调查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决定呢?(当然由众数决定,因为各种水果喜好人数的平均数或中位数都没什么意义)
六、总结回顾,反思内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知识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众数、中位数的概念,了解了它们在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时的不同角度和适用范围。
2、方法小结: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3、知识网络: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中位数则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板书设计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例题及练习板演
小结
作业布置或设计1、必做题:课本作业题和作业本上的作业。
2、选做题:请统计班里每位同学期望的数学回家作业时间,求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根据你所统计的数据及分析结果,向数学老师提交一份建议书
作业时间10分15分20分30分40分40分以上
人数(人)

教后整体反思

相关推荐

中位数与众数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总课时:4课时使用人:
备课时间:第十五周上课时间:第十六周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内容: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经常要求一些信息“用数据说话”,所以对数据作出恰当的评判是很重要的。下面请看一例:
某次数学考试,小英得了78分。全班共32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2个62分,1个30分,1个25分。
小英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4分,所以小英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数学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小英对妈妈说的情况属实吗?你对此有何看法?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出评判:
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五的成绩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是不属实的。原因是全班的平均分受到了两个极端数据30分和25分的影响,利用平均数反应问题就出现了偏差。
怎样说明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学习新的数据代表—中位数与众数。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20分钟,教师点拨,学生合作解决,全班交流)
内容:问题: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
员工经理副经理职员A职员B职员C职员D职员E职员F杂工G
月工资/元60004000170013001200110011001100500

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
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100元。
一位应聘者心里在琢磨: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
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对表现积极的学生予以鼓励。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
上述问题中,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公司的收入情况:
(1)月平均工资2000元,指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是2000元,但只有正副经理的工资比平均工资高,是他两人的工资把平均工资“拉”高了。
(2)职员C的工资是1200元,恰好居于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4人的工资比他高,有4人的工资比他低),我们称1200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为11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1100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议一议: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
让学生讨论,充分发表不同的观点,然后归纳起来:用中位数1200元或众数1100元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些,因为平均数2000元受到了极端值的影响。
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
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教师指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让学生用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回头望,解释引例中小英的数学成绩的问题。
第三环节:运用提高(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内容:1.对于一组数据:3,3,2,3,6,3,10,3,6,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
B.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
C.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
D.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
答案:A
2.2000—2001赛季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身高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课本213页)
3.(1)你课前所调查的50名男同学所穿运动鞋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2)你认为学校商店应多进哪种尺码的男式运动鞋?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思考问题,总结回顾)
内容: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哪些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特征:
1.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2.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它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3.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要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是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来映数据的平均水平。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8.3。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中位数和众数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中位数和众数

知识点:
1、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
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
2、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是奇数个数据,中间的数就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是偶数个数据,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有可能是多个众数。
3、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两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数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字(或两个数字的平均值)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中位数算出来可避免极端数据,代表着数据总体的中等情况)
中位数的算法:
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如果总数个数是奇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总数个数是偶数个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数
例如:4、7、9、5、3、8、10(奇数个数)
排序:3、4、5、7、8、9、10
中位数:7个数,中间那个应该是第4个,所以就是7
例如:2、4、5、3、9、1(偶数个数)
排序:1、2、3、4、5、9
中位数:6个数字,中位数是第3个、第4个数的平均数(3+4)÷2=3.5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
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但有时一个也没有(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例如:2、3、-1、2、1、3的众数是2和3。
例如:1,2,3,3,4的众数是3。
例如:1,2,2,3,3,4的众数是2和3。
例如:1,2,3,4,5没有众数。
例如:1,2,3,4,4,5,5,5,6,7,8,8,9的众数是5。(5有3个,4有2个,8有2个,其他都是1个)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及练习题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中位数和众数教案及练习题”,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20.1.2中位数和众数(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中位数、众数的概念的过程,学会根据数据做出总体的初步的思想、合理论证,领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数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字信息处理的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发展的内涵与价值。
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教学过程

备注教学设计与师生互动
第一步:课前引入:
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过了平均数的这个数据代表。它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请同学们看下面问题:
NO1、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鞋的尺码
(单位:厘米)2222.52323.52424.525
销售量
(单位:双)12511731
在这个问题里,鞋店比较关心的是哪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
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并思考表格反映的是多少个数据的全体.(
NO2、在一次数学竞赛中,5名学生的成绩从低分到高分排列庆次是:
5557616298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在这5个数据中,前4个数据的大小比较接近,最后1个数据与它们的差异较大.这时如果用其中最中间的数据61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不受个别数据较大变动的影响
第二步;讲授新课:
一、总结概念:
众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定义: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二、求中位数与众数和步骤:
求中位数的步骤:
⑴将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
⑵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位置两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
求众数的方法:
找出频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若几个数据频数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多个数据。
三、中位数和众数意义和作用: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
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重复出现次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第三步:应用举例:
例1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售,生产的件数是:
15171410151917161412
求这一天10名工人生产的零件的中位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让学生自解.
解:将10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
10121414151516171719
左右最中间的两个数据都是15,它们的平均数是15,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5(件).
答:这一天10人生产的零件的中位数是15件.
例2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7名运动员的成
绩如下表所示:
成绩
(单位:米)1.501.601.651.701.751.801.851.90
人数23234111
分别求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2位)
例3:某班四个小组的人数如下:10,10,x,8,已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分析:根据求平均数公式可列出该数据组的平均数为(10+10+x+8),中位数要先从小到大排列后才可求出,又不知道x的大小,就要分情况讨论,然后列方程求解。

解:平均数:=
(1)当x≤8时,原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x,8,10,10,其中位数为=9
若=9,则x=8
∴此时中位数为9
(2)当8x≤10时,原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8,x,10,10,其中位数为若=,则x=8,不在8x≦10范围内,也就是说x不可能在8x≤10范围内
(3)当x≥10时,原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8,10,10,x其中位数为=10
若=10,则x=12
∴此时中位数是10
综上所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或10
说明:分类讨论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解题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逐个研究讨论。

第四步:随堂练习
1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金额,统计了这15个人的销售量如下(单位:件)
1800、510、250、250、210、250、210、210、150、210、150、120、120、210、150
求这15个销售员该月销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定额定为320件,你认为合理吗?如果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2、某商店3、4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销售台数如表所示:

1匹1.2匹1.5匹2匹
3月12台20台8台4台
4月16台30台14台8台
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商店出售的各种规格空调中,众数是多少?
假如你是经理,现要进货,6月份在有限的资金下进货单位将如何决定?
答案:1.(1)210件、210件(2)不合理。因为15人中有13人的销售额达不到320件(320虽是原始数据的平均数,却不能反映营销人员的一般水平),销售额定为210件合适,因为它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部分人能达到的额定。
2.(1)1.2匹(2)通过观察可知1.2匹的销售最大,所以要多进1.2匹,由于资金有限就要少进2匹空调。
第五步:课后练习
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
数据92、96、98、100、X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A.97、96B.96、96.4C.96、97D.98、97
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24、25B.23、24C.25、25D.23、25
随机抽取我市一年(按365天计)中的30天平均气温状况如下表:
温度(℃)-8-1715212430
天数3557622
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回答问题:
(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什么?
(2).若当气温在18℃~25℃为市民“满意温度”,则我市一年中达到市民“满意温度”的大约有多少天?
答案:1.9;2.22;3.B;4.C;5.(1)15.(2)约97天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