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家书》教案1

高中教案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8

《家书》教案1。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书》教案1”,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语文活动——走近傅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傅雷的生平,走近傅雷的精神世界,感受“赤子之心”的真正内涵;掌握采访、调查、研究文化名人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方法指导,实地运用,提高学生信息收集、调查的能力,并学会整合信息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收集资料的过程,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明确收集资料对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二、教师讲授收集资料的方法、途径。

(教师首先了解一些简便易行的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而后将这些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收集信息资料?怎样能够收集到信息资料?)

1.文献资料的查阅。

按信息被加工的程度,文献资料可以分为三类: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1)一次文献

包括名著、专著、教科书、科普读物、报纸、期刊、手册、词典、百科全书、年鉴等。其中使用最多的一次文献是图书和期刊。在一次文献中能了解这些资料的完整内容。

(2)二次文献

包括书目、索引、检索性文摘。是由一次文献提炼而来的,主要是为了帮助我们快速、有效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快速地达到查找资料的目的。

(3)三次文献

包括一些综述和评述类的文献。是对二次文献和一次文献进行加工和筛选等处理而获得的,三次文献中还可能包含文献作者自己的观点。通过三次文献可以大致了解研究课题领域的总体研究情况。

查阅的途径有:①到图书馆查阅资料。②对报纸上有关的文章进行剪贴、归类整理。这种做法不但便于资料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使报纸充分发挥了作用。

2.利用网络技术收集。

目前,对于查找资料来说,除了利用图书、报刊等传统途径,还可以在光盘、缩微胶片等现代资料介质中查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因特网检索有关的信息也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1)搜索引擎的利用。

(2)关键词检索。

3.明确小组分工。

教师先将组员分组进行不同内容的资料收集。主题明确的小范围的信息资料收集训练无疑有利于学生收集信息资料能力的提高。

(1)傅雷的生平;(2)傅雷的作品;(3)《傅雷家书》;(4)傅聪;(5)回忆傅雷。

教师给出主题,让学生判断关键字,并通过搜索网站对关键字进行搜索,看看能够找到哪些相关资料,然后根据主题进行信息资料的筛选。

三、分析、整合资料。

对于信息资料的整理、选择、应用十分重要,学生仅仅掌握了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还不够,更要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对于这一能力的训练,教师可以采取以下训练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训练,给出某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筛选,挑出适用于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并将问题予以解决。

四、总结。

收集资料是研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贯穿研究的全过程,并关系到研究结果的成功与否。

五、作业。

课余,请组员根据你查找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筛选,并利用集中的时间交流、讨论,整理出一套有效的资料集。www.JAB88.COM

第二课时

总结展示:

一、交流——谈谈我们的感受。

1.学生将收集的资料汇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关于傅雷的资料。

2.交流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先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全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可以求助老师或者专业人士。

3.将讨论的结果汇集成文,编成一本小论文集,学生可以为论文集起名,并请老师修改定稿。

二、展示——看看我们的收获。

1.开展一次“傅雷图片展”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与傅雷相关的图片汇集,开辟一个专栏在校园内展出,使同学们领略一代翻译家的风采。

2.将汇编成集的论文公开展示,开展一次“我眼中的傅雷”论文评比,可让同学和部分老师参加评比打分,并公布结果。

3.出一期“我读《傅雷家书》”的手抄报。

精选阅读

父爱之深切──感悟《傅雷家书》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父爱之深切──感悟《傅雷家书》,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有你在,灯亮着。──题记

深夜,伫立窗前,望着那苍茫,深邃引入深思的天空,心中隐隐有一种冲动,精神的饥渴,历史的荒漠,常常会让回忆变得丰富,耐人咀嚼,让我想起我的父亲,想起无处不在的父爱,想起《傅雷家书》。

在这样的深夜,读着《傅雷家书》,我不禁泪流满面,虽然读这本书已不下三遍,每每于生活失意、彷徨之时,总是不自觉地读它。在我看来,家书是所有文体中最简单的。我喜欢简单,所以我喜欢家书,因为简单本身就是一种魅力。

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其声殷殷,其意绵绵,其情拳拳。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的《傅雷家书》曾先后再版

5次,重印19次,累计发行超过100万册,数字虽不能说明太多,但时间足以证明一切:《傅雷家书》自问世以来已畅销18年。打开《傅雷家书》,就是走近一位父亲,聆听他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诲。

父亲对孩子的深爱作为一条人类的公理,如同太阳的光辉温暖着其间的每一个人。傅雷对傅聪的爱自是如是,这样的爱是高尚的、纯洁的又是无私的,它荡涤了世间尘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华,留下的是舔犊情深的人间第一情。多少对你的爱,对你的友谊,不知如何在笔底下传达给你!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起!这是多么真挚的人间真爱呀。

然而,这样的爱毕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种爱加威严式的教导,代之的却是建立在父子心与心相互交流基础上的一种隐没、深沉的父爱。傅雷是清高的那类人,在他的骨子里都渗透着这种独特的个性,当他把这种清高带到给儿子的信中,却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爱!

于是这一封封家书中便少了几分唏嘘不已,更没了世事钻营的技巧,写下的却是对人生、艺术的见解,对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这又是多么可能会使这些家书变成概念的准则!然而没有,丝毫没有!做父亲的以其大半生的心路历程来给爱子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归宿!这般的昭示却不是那种艺术化的展示,却是结合了百般的勇气和无私的爱。

傅雷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孩子在艺术之外所遇到的问题,譬如交友、感情、花销等等。有一句话我一直记着,那就是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个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个世界!

《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们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爱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潜移默化地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傅雷家书》用词十分朴素,平平的语言何以使人读出这么多东西?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时时感受着父辈的爱,也付出自己的爱,对傅雷的家书自然有了精神上的共鸣。

这让我想起我的父亲,孩子,记住在生活中,你要做个优雅的人。父亲常常这样教育我,他是个有内涵,有主张的优雅男人,他要求我改正一切不良的小习惯,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在《傅雷家书》中我最喜欢的语段是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读完这些文字,我的心在流泪,那三声真诚的呼唤让我感受到最深沉的父爱爱是什么?爱就是三个孩子的重复。

孩子,爸爸没有能力,让你享受高层次的生活,我耳边又回想起我父亲的话语,曾经我也抱怨过,爸爸,我要买这个玩具,那个;可是,我不行,孩子,我们要节俭,我们都是你爸爸没用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我从来都没有用心读过父亲,他每时每刻都在拼命工作,他的心太沉太重了,那深沉的父爱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何时觉醒?傅雷四十五岁才觉醒?我们呢?应该感谢傅雷,因为他让我现在觉醒了,该好好读读那无处不在的父爱了。

忙碌中,我们忘了思考,忘了感谢,忘了写家书,我们似乎把什么都忘了,但是,爱却不能忘,特别是深沉的父爱

我的抽屉里也珍藏着几封家书,不同的是那是我儿时写给出差在外的父亲的。每次打开信纸,我总是感到特别的温暖。

在这些家书中,一切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没落下.即使是在校被老师表扬一句,我也在信中写明六要素,生怕缺什么似的。制作爸爸送给我的模型的过程,更是无微不至,只差没把所用工具的价格写上了。而某天早晨我掉下一颗牙,不仅详细叙述,还画出退伍者的个人照及嘴里残余部队的集体照,自己看了都乐个不停。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家书就在不经意之间离我们而去了但我知道,两代人间的感情永远那么深厚,永远是享用不尽的财富。

父爱,不是那么强烈,也不是那么震撼人心,更不是那么耀眼,但它很温暖,慢慢地流入我们的心,滋润着我们的整个灵魂。

有你在,灯亮着。这是巴金先生给冰心先生的赠言,而这句话正好能描述我对父亲的心情。我的父亲就像一盏明灯时时照亮我的心,告诉我如何面对生活,面对一切。

当我失意时,父亲总是微笑着拍拍我的肩膀孩子,你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足以激起我所有的信心。

是的,每当我的双手朝圣般地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那种感觉就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在爱的臂膀下,我们才得以健康地成长。

100封家书里的小王子传奇


「童话溯源」

人人都知道《小王子》,人人也都知道圣埃克苏佩里消失在二战时的天空中。前两年,圣埃克苏佩里当年驾驶的飞机残骸被找到,引起了人们对《小王子》的又一轮热情,不过与此同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圣埃克苏佩里自己的童年时代。最近,作家写给母亲的100封信结集出版,从那些深情却又稚嫩的文字,我们读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小王子。

母亲影响下的童年

圣埃克苏佩里生于1900年,昵称安东。小安东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他多才多艺、贵族出身的母亲玛丽。安东的祖父不赞同儿媳妇的教育方法:鼓励孩子们追求自我、宽以待人、文化生活与宗教信仰并重。那个时代的法国法律认为,妇女没有能力单独做决定,而且必须事事听命于男性,感性需求并不重要。安东与弟弟弗朗索瓦实际上的监护人是以祖父为首的圣埃克苏佩里宗亲会,若出现宗教、心灵层次的问题,安东必须寻求罗歇叔父的开导。由于安东的父亲早逝,因此罗歇更是对安东寄予厚望,希望他以宗教为职。于是,每当家族中发生争执时,玛丽很少能做主孩子的教育方式。

安东九岁时,家族认为他必须为将来铺路,好当一位称职的一家之主,并且投身军旅生涯。就这样他一夕之间被带离童年的家园圣摩里斯城堡,告别了女性当家和可以尽情玩耍的生长环境,一头栽进严苛的纯男性世界:勒芒耶稣会学校,他追随父亲与叔父的脚步,成为这里的学生。

安东写给母亲的书信集也从这里开始。1910年到1919年,是安东的少年时代,那时候,安东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法国少年,热爱冰淇淋,号称骆驼和冰淇淋是造物主发明的最好的两样东西。讨厌数学,在他写给母亲的信里,说天气冷得不得了,脚底长了冻疮脑袋里也长了。数学压在我背上,人都麻痹了;讨论抛物面,有如在泥淖里前进,在无限大中滑行这大概正是他日后写作《小王子》,把对热爱数目字的大人的讨厌之情写得那么活灵活现的缘故。而在安东讨厌数学的同时,在他的家信里,我们却能看出他的文学天赋已经在萌生滋长。

一生都在为钱苦恼

长大之后的安东,21岁考上了驾驶员的执照,一直到二十九岁之前,都一直在为温饱奋斗,在他的书信集里面,最多的并不是他对母亲的孺慕之情,而是几乎在每封信结尾处都有的要钱的段落。在《卡萨诺瓦是个书痴》这本书里,熟稔出版业和作家的记者大人,道出了这一行的心酸之处:基本上,作为一个专职作家是无法养活自己的,几乎每个作家都有份正职谋生。安东也是如此,他不擅长赚钱,穷其一生几乎都在为钱苦恼。不过,正是因为他飞行员的经历和视野,才让他写出了奠定他作家地位的两部小说:《夜航》(1931年)和《人的大地》(1939年)(该书在美国出版时,译名为《风沙星辰》)。

《小王子》并非最佳

虽然《小王子》是安东最为出名的作品,但却不是他最出色的作品。写完《夜航》后,纪德敦促他再接再厉,写一部不要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一种一束花、一堆锦缎,不受时空的限制,一个个篇章写出飞行员的感受、激情、思想,类似康拉德给海员写《海的镜子》式的著作。隔了8年,圣埃克苏佩里才向纪德和读者献出一串八株花的花束,起了一个公认为极贴切的好书名《人的大地》。这种形式介于小说与散文的集子,共分8章,每章独立成篇,都有一个主题,各章之间血脉相连,从航线说到同志、飞机、飞机与星球、绿洲、沙漠、沙漠中心,最后归结到人。《人的大地》告别了传统小说,标志一种新小说的诞生。这不是形式的新,而是观念的新。早在1948年,萨特就说,圣埃克苏佩里的思想是参照人的生存而形成的,他专注的是人,他应该是存在主义作家的先驱。从我们今天来说,就是以人为本的作品。

对安东来说,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莫过于自己的母亲,在1936年他给自己母亲的信里写道:我回来有一点是为了康萝,但我是靠着妈妈您才回来的。纤弱如您,您简直就像守护天使不过如今,这些都是隐没在他传奇一生背后的故事了,现在的人们所记住的,是他的小说,是他神秘小说一样的人生结尾,大概,我们的小王子,也回到他的星球去数那第一百次日落了罢。

洁白的纪念碑──读《傅雷家书》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洁白的纪念碑──读《傅雷家书》》,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翻译家死了,留下了洁白的纪念碑,留下了一颗蓄满着大爱的心。

纯真得像孩子,虔诚得像教徒,比象牙还缺少杂质。

把全部爱都注入洁白的事业,像大海把全部爱情都注入了白帆。

莫扎特的曲子中醉了,因为畅饮了善的纯酒。能在善里沉醉的人,才能在恶的劫波中醒着。

雪,任凭风的折磨,雨的打击,总还是一片洁白。

人的意志可以把雪抛入泥潭,但不能改变雪的洁白的颜色。

我爱默默的白塔,翩翩的白鸽、白鹤与白鹭,但更爱洁白的、不被尘埃污染的心怀。

比诗还令我泪下,比小说还动我情感,比哲学还令我深思。征服人的心灵的,是心灵本身。

心灵是文学的根抵。伟大的文学仰仗着心灵的渗透力,把高洁的芬芳注入世界。

未能发现心灵的潜流,只能盘桓于文学的此岸,感慨彼岸他人笔底的波澜。

十一

是时代的镜子。显示着一代天骄怎样闪光,怎样凋残,怎样怀着忠诚,至死还对故土唱着亡我的爱的恋歌。

十二

是心灵的镜子,照着它,能使人纯洁,使人文明,离兽类更远。

十三

对着洁白反省,才能清醒地淘汰一切不洁白。

十四

如果我们的土地容不得这样的真金子,那我们的土地一定是积淀了太多的尘埃。

十五

不懂得珍惜水晶心,那是真正的不幸。

十六

碎物的珍珠不是悲剧,毁灭心的珍珠才是悲剧,被毁灭的价值愈高,悲剧就愈加沉重。

十七

应当为失去江山国土而忧愤,也应当为失去洁白的心灵而忧伤。

十八

正直的战士,保卫着祖国的森林、海洋、城廓和田野,也应当保卫洁白的心灵和智慧的前额。

十九

纪念碑飞翔了,洁白复归了,我感谢春天母亲的情怀,她懂得爱,懂得珍爱那些和自己的乳汁有着一样颜色的儿女。

一本爱读也怕读的书──评《傅雷家书》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本爱读也怕读的书──评《傅雷家书》”,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点说明:2001年7月,《同舟共进》发表了我的《一本爱读也怕读的书》;之后,几个刊物转载了这篇文章,也有读者来函或友人来电,表示大体认同。原因大概是因为:一、我对《傅雷家书》的评论,着眼于展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代;二、我对傅雷先生的分析,着眼于中国知识分子这一个特殊群体的命运;三、我对傅雷先生及夫人的悲剧的描述,着眼于中国文化这一个特殊文化类型的能量。2003年1月,傅雷先生的二子傅敏先生重编的《傅雷家书》,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我将它称之为重编本。关于这个本子与原编本的区别,新增多少,调整和改正了哪些误植之处,傅敏先生已在《编辑说明》中说明了。与重编本相比,我的文章就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唯一的出路是重写;使这篇文章能够反映重编本的全貌。为此,我两次与傅敏先生通话。他十分谦逊,除一处与背景的事实错位,他指出了,其他的,他也许更愿意尊重评论者的自由发挥。重编本《傅雷家书》的责任编辑邵丹女士,也对重写评文表示了希望和支持。

《傅雷家书》是我爱读,也怕读的一本图书。

爱读,是因为它是一本使人获益匪浅的难得的图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它一印再印;当第五版时,又编入十四封新发现的信函;据1998年的统计,已累计发行一百万册,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而2003年1月出版的重编本,据说第1次印刷,全数被发行部门订购。这说明《傅雷家书》依然是读者十分关注的读物。我想,这是因为,尽管中国涉及家庭教育的图书数不胜数,名人家书见诸公开出版物的也难以统计,但像这样一本内容丰富、细致入微、文化品位甚高的教子篇仍属罕见。

怕读,是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一位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连同他温厚善良的夫人,不明不白地走向了毁灭。我说不明不白是因为当他们写下遗书时,十分清醒地执守着自己的每一项责任,交还友人委托代修的手表,赠给保姆的生活费,赔偿亲戚寄存而被红卫兵抄家没收的饰物,甚至留下了自己的火葬费53.30元。但他们却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活下去的原因;既非畏罪自杀,也非以死抗争,总之是不明不白。对此我不忍卒读。

二十多年来我反复阅读,此次重编本我又再次阅读,也许正是为了探寻这不明不白之谜。这绝不是个人生死之谜,而是一代(也许不止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死之谜,它连接着我们民族的盛衰。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谜早已解开,不值得罗哩八嗦,旧事重提。我却以为,万勿过分乐观。每一个民族的严重挫折都连接着它整个文化历史土壤和世界的风云变幻,一下子能够闹明白是不符合规律的;即使闹明白了,能否深入人心,化为整个民族的发展动力,依然千山万水,岂能一蹴而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大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前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总理代表整个日耳曼民族跪在犹太人的墓前虔诚地忏悔,至今却还有新纳粹主义者时时兴风作浪;后者至今不愿反思,死不认账,震惊世界的教科书事件一闹再闹。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给我们民族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损伤。确实,我们的一位伟人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掘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深层次的原因。但伟人的认识不等于是大多数人的认识。而导致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历史文化因素并不会因为少数先进人物的认识而随之消失。鲁迅当年抨击的旧传统我们今天还会遭遇,有的还达到了变本加厉的程度;当然,它会不断变幻出更时尚的形式。也许那些对历史漠然无知的年轻人更容易被这时尚所迷惑,不知道旧瓶固然可以装新酒,而新瓶也可以装陈酒。

曾国藩的家书保存至今共有330多封,是名人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在数量上《傅雷家书》与之不能比较,但《傅雷家书》内容的丰富深刻、精微细致却是独具优势的。

《傅雷家书》的文化格调应该说是顶级的。傅雷本人对古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钢琴大师的傅聪。楼适夷先生称其为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是并非夸大其词的赞扬。

傅雷深刻地懂得,艺术即便是像钢琴演奏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humain(按:法文人的意思),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某某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

而所谓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体而微的,不是一个愿望,一个口号。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的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并且具体到了一个乐段的处理,一位友人交往,以至于言谈举止也都一一告诫。手要垂直,要人立直,也使我这个读者印象深刻。

在此,我特别要提到重编本新增的三十四通中,有二十三通是母亲朱梅馥女士的信。这些信件在读者面前伟大女性的亲情和人性。

在人性中,母性是最伟大、最无私的。再加上朱女士又是一个既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开放通达的女性,她的母爱中融合了文化之美。在那环境险恶的年代,在个人安危毫无保障的日子里,她心系远方的儿子和孙子。她克制着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把坚强、安详、无微不至的关怀,传送给漂泊异国他乡的亲人。一件为孙儿一针又一针织出来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却为礼薄而不安;为了让孩子在异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她一丝不苟地写下了几个菜肴的制作程序,唯恐疏漏一个细节。

最终,她跟随着傅雷走上了不归之路。她不知道正在发生的一切究竟为了什么,但她明白傅雷的人格尊严已将不能忍受这样的践踏和侮辱;她和他携起手来,把生命融合一起,迈步永恒。对她来说,其中更多的是殉情的美丽。

人性如此美丽的女性,怀着伟大的母性,走了!

我们只能说,这是美的毁灭!

而我们必须追问,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保护美,创造美?为什么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的毁灭?

如果有更多更多的人,共同发出这样的追问,我想,这是人类的希望!

《傅雷家书》的直接受益者当然是傅聪。傅聪说:我一天比一天体会到小时候爸爸说的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我在艺术上的成绩、缺点和我做人的成绩、缺点是分不开的;也有的做人缺点在艺术上倒是好处,譬如不失赤子之心。对此,傅雷夫人朱梅馥女士也体会至深,她在给傅聪的信中写道: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

正是这样的家教陶冶出一位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我们当然不能苛责傅雷。在与傅雷同处一个时代的时候,我们很难与傅雷比肩;但是,当时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傅雷家书》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的时候,我们必须以新的视点重新审视这笔财富,我们才能在今天以至于明天充分发挥这笔财富造福人类的作用。

楼适夷先生在《读家书,想傅雷(代跋)》中已流露了对傅雷家教过细过严的不以为然。而我以为还有更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的问题:傅聪犹如一只邀游世界的凤筝,不论多远多高都有一线牵连着傅雷的家教:傅雷的家教以其教子的成果证明了它的真理性。但是,以其生命实施这家教的傅雷却保存不了自己的生命。这,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一个连自己的生命,这最起码的权利都保存不了的知识分子,他实施的家教,是否必须重新审视呢?这个问题当然远远超出了傅雷夫妇个人的生死之谜。

1956年6月,傅雷以极其兴奋的口吻告诉儿子,他参观了淮南煤矿、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为祖国的建设,为人民急起直追的勇猛精神,感慨系之。特别是佛子岭工程全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他感到无比骄傲。应该说,这样的感觉正常、正确。中国确实在自己轨道上超越历史地发展着。

但是,傅雷由此以为恐怕世界各国都要为之震惊,甚至科技落后这句话,已经被雄伟的连拱坝打得粉碎了,却不仅是过分乐观,更重要的是说明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已与世界有所隔绝;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落入井底,并从井底仰头看天。当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确认天就是井圈那么大的时候,他不仅失去了对天的认识,更严重的是失去了对井底的认识,以为这就是认识世界的最佳好望角。这正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他们把别人像中药配方那样的配方新闻,当作通晓世界、把握真理的捷径。他们有眼,却不用自己的眼睛去观望五洲风云;他们有耳,却不用自己的耳朵倾听四海风雷。今天,一个普通老百姓都不至于看到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引出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差距已经消失的结论。而那时,像傅雷这样的杰出的知识分子也不承认差距严重存在的事实。可见,若干年前亿万中国人虔诚相信一个人可以洞察一切的神话,就并不奇怪了。

虽然,傅雷走出过国门,接触过比封建专制主义进步的社会思潮,但他依然不能根除中国知识分子的痼疾--往往在新的形势下分不清爱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区别。尽管他自信素来不轻信人言,但依然不能不犯中国知识分子轻信的毛病。尽管他清醒地看到要求真正民主,必须每个人自觉地作不断的斗争。而我们离这一步还远得很,但依然分不清大人物的民主承诺与民主在中国扎根之间的千山万水;分不清给你民主与实现民主的本质区别。历史的一再教训使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承认一个事实: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上半年,中国知识分子犯了一个群体性的错误,以为民主的春天已经降临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如傅雷兴高采烈地告诉儿子我们真是进入了原子时代,tempo(节奏)快得大家追不上。在此之前,傅雷曾自豪地写道: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如今既然民主的春天已经到来,那么坦白应该是到了最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不止是傅雷,那时候太多的知识分子,是以坦白的胸襟去拥抱这春天的。然而春天忽然变脸而变成了严酷的冬天;1957年的反右首先是无情地惩罚了这些坦白的人物,自然包括了傅雷。坦白当然是优点,但也应当看清对象。我们有国家机密,机密是不能告诉一切人的。而个人也应当有心理机密,这机密同样是不能告诉一切人的。当坦白得不到安全保障的时候,就应当严守心理机密。

傅雷夫人朱梅馥女士在给傅聪的信中说:爸爸做人,一向心直口快,从来不知提防二字,而且大小事情一律认真对待,不怕暴露思想;这次的教训可太大太深了。显然,对傅雷来说这时候接受教训已为时过晚。因而朱女士对儿子说:我就更连带想起你,你跟爸爸的性格,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而且有过之,真令人不寒而栗。不过接受这种家教的傅聪正在国外学习,没有亲尝坦白的教训,大概也无法理解坦白何以获罪。因为,此时他与父亲不站在同一片土地上。

重编本中以傅聪的家信代前言,恰恰从中看到了与傅雷的认识上的差异。傅聪直言不讳地以自己的经历与1957年后的中国的政治环境作了一个在当时可以称之为大逆不道而今天已成为常识的比较。他说:国内的生活和国外太不同了,假如要能在艺术上真有所成就,那是在国外的条件好得太多了,主要因为生活要丰富得多,人能够有自由幻想的天地,艺术家是不能缺少这一点的,不然就会干枯掉。我是还有许多问题想不通的,我现在也不愿去想,人生一共才几何,需要抓紧做一点真正的工作,才能问心无愧。我实在需要安心下来,要是老这样思想斗争下去,我可受不了,我的艺术更受不了。(第8~9页)而北时的傅雷必得参与斗争,而斗争的对象恰是自己。站在不同的土地上,父子的观念差异显示了出来。

是的,1957年前的民主的春天的民主是赐予的,赐予者有赐予的权力恰好说明也有收回的权力;而可以赐予又可以收回的民主,从根柢上说不是现代意义的民主,充其量是一时的开明。或者说,是一各瞳生于当时中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而博学多智的傅雷缺乏的也许正是对于中国的理解。

尽管朱女士说教训可太大太深了,傅雷却没有从认识中国的根柢上接受教训。他仍然根据配方新闻来调整自己的认识,把全民饥饿理解为自然灾害,并以生活比大众还好得多来表示知足常乐。如果说1957年后好几年在给傅聪的信中几乎不谈政事,到了1961年他又情不自禁流露出大谈政事的兴趣。大概因为三面红旗的实际上的失败,不得不调整政策,其中包括知识分子政策,于是,傅雷似乎又看到了与1957年以后几年大有不同的希望,而可喜之至,误以为民主的春天又将到来。即使这赐予的民主难以充分执行和贯彻,傅雷也只是以为症结是基层干部的水平不可能一转眼就提高,也就不可能一下子正确领会党中央的政策与精神,远没有认识到整个有待于民主化的文化环境与政治环境。

可以证明这一点的是,面对1961年开始的政策调整,傅雷还有一点儿沾沾自喜。他认为这种政策调整的内容与必要性是他早就认识到了。他对傅聪说:

以往四年(指1957年反右至1961年政策调整之前──引者按)简直不和你谈到这些,原因你自会猜到。我的感想与意见写起来也许会积成一厚本;我吃亏的就是平日想的太多,无论日常生活,大事小事,街头巷尾所见所闻,都引起我许多感想;更吃亏的是看问题总是水平提得太高(我一向说不是我水平高,而是一般的水平太低),发现症结为时太早;许多现在大家承认为正确的意见,我在四五年、六七年以前就有了;而那时的形势下,在大家眼中我是思想落后(引者按:岂止是落后,而是反动的右派观点)所以有那些看法。

写出以上这段话的时候,傅雷大概有一种这下好了的喜悦与轻松,他以为自己发现的症结有了解结的希望。1957年朱女士在信中告诉傅聪,傅雷常常失眠,掉了七磅五个月来,爸爸痛苦,我也跟着不安,所以也瘦了四磅。而1961年之后,傅聪却感到:爸爸文章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了热情,很执着,almostfanatic(近乎狂热)。

问题的深刻性,还在于傅雷在中国知识分子群中还是个最具有独立意志,最能进行独立思考的人物。重编本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例证。如以前为尊者讳,没有编入傅雷提到周扬、茅盾、老舍等人的信件,现已编入。这些信给我一个印象,周扬、茅盾、老舍都是杰出的文化人,但他们离官方更近些,因而独立思考的冲动更少一些;傅雷与他们相比,离官方远一些,因而独立思考的冲动更强一些。在家书中就流露了出来。但即使如此,进入政治领域,傅雷的独立人格、独立思考,也受到严重的挫伤。可以看到,传统意识在政治文化中是多么强大!

果然,这一次的高兴又错了。调整政策依然是赐予的****,而不是整个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的真正现代化、民主化。也许20年后,邓小平所说的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才算真正涉及到了症结。果然,还没有等到傅雷从近乎狂热转向清醒冷静,赐予的又收回了。不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并且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终于导出了全面专政的文化大革命。

这一次,傅雷不仅是一顶右派分子的帽子的问题,也不是再次忏悔和赎罪,写一写犯了客观主义,没有阶级观点的检查就能逃脱的,而是反党罪证百口莫辩,再加上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一个以卓越的家教培养出一个无愧于人类的艺术家的杰出的学者,却带着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不明不白的自哀自责,离世而去,留下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死之谜。

反反复复重读《傅雷家书》,我要再次强调,他给予傅聪的家教丰富而细致,深刻而严密;在这世界上成长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傅聪,这本身就是活生生的佐证。傅聪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但是,实施这家教的父亲没有了生存之地。在这里,我好有一比,傅雷所执着的家教犹如种庄稼,选种、播种、灌溉、施肥、锄草、松土、除虫每一个环节都周详备至,无可挑剔。但这庄稼汉却恰恰没有看透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这土地有什么样的土壤结构。因为,同样的种子、肥料与耕作,在不同的土地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就像《傅雷家书》体现了父子二人共同的人生观、艺术观与道德操守,而二人的命运迥异。

当我写到傅雷没有看透什么样的土地与土壤结构时,心中充满了敬重与沉重,丝毫没有以为我们与傅雷在认识上有了高下之分。就像去责备屈原不懂电视,李白不懂电脑,无疑是可笑的愚蠢。在傅雷所处的时代,他的认识已属前卫。而要认识土地与土壤结构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付出惨重的历史代价。即使如邓小平这样的伟人,也是到了八十年代,才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而在此之前,他也只能参与反右斗争的开展;在文革风暴袭击到自身之后,只能写下永不翻案的检查。

没有人能百分之百地割断历史的羁绊,没有人能在同代人付出代价前超越历史。今天的问题在于,傅雷作为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以生命为我们付出了代价。把认识我们的土地,改造我们的土壤结构的历史使命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如果我们推卸这历史的责任,让傅雷式的历史悲剧在不同的程度上以不同的形式重演,我们只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傅雷先生、夫人,安息吧!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将勇敢地承受你们的生命之重!

2001年4月在旅途中

2003年4月重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学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内容预览:

五〈傅雷家书〉两则

【学习目标】

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学习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学习重点】

1、作者在信中流露出来的舐犊深情。

2、坚强的含义。

【知识链接】

1、作家简介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欧也尼葛朗台》《搅水女人》等等。罗曼罗兰4种:《约翰克里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伏尔泰4种。此外还有苏卜、杜哈曼、丹纳、罗素、牛顿等人的书。《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2、写作背景

《傅雷家书》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一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简介传布给别得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3、课文主旨

这两封信,通过对儿子在苦闷消沉时的款款相慰,以及在欣喜成功时的谆谆教诲,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展现出作者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自主学习】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庸碌()()凭吊()谀词()扶掖()重蹈覆辙()()廓然无累()()

2、解释下列词语:

扶掖:

重蹈覆辙:

刻骨铭心:

气吞斗牛:

3、从句中,看出信是作者在儿子时给回的信,目的是。(友情提示:从课文中寻找相关的语句,并进行概括。)

4、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友情提示:从文章的主题这个角度结合课文内容去探究。)

【合作探究】

5、文章是怎样体现慈父情深、朋友情重、赤子情结的?

(友情提示:从回信者作为父亲、艺术知音和赤子的角度入手,进行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6、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7、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友情提示: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学生因为缺少阅历和经验,所以教师可适当进行点拨。)

【精读精练】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8、这封信是针对傅聪遇到的什么情况写的?中心是什么?

9、傅雷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告诉儿子怎样面对消沉苦闷的?

10、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用的什么修辞?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11、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你有苦闷时向父母倾诉吗?他们是怎样对待你的?你现在最想和他们说什么?

【主题阅读】

写给千里之外的孩子

傅雷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里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思想迂腐,知识浅陋),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2、说说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一句中快乐和惆怅的理由。

13、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14、我们噜里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你有过这种体验吗?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想法?

15、读了课文和本文,你能说说这位父亲的特点吗?

16、文中哪些话引起了你的共鸣和深思?请选一句写一段话。

【拓展提升】

17、假如你的一位朋友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他向你诉说苦恼,如果让从课文中选取有关语句来开导他,你准备选取哪句话,并说明自己选择这个句子的理由。

【教(学)后记】

《傅雷家书》两则参考答案

1、略。2、略。

3、第一封,写于儿子精神消沉之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写于儿子取得巨大成功之时,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4、作者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5、慈父情深: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朋友情重: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出这些信来重读几遍。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赤子情结:赤子之心这句话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6、(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含义: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含义: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7、讨论明确: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通俗的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8、在儿子精神消沉时写的。

9、从两方面写怎样面对情绪上的跌宕的:

1、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

2、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

10、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11、略。

12、快乐是指回忆起儿子小时的可爱及成长的经历;惆怅是指儿子现在远离自己。

13、儿子长大了,成材了,还让自己学到了很多。

14、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这是父母对自己爱之切的表现。

15、热爱孩子,民主、平等,循循善诱等。

16、略。

17、略。

太阳(1)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案《太阳》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字——13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

3、语、句——发展创造思维编诗句“在哪里,太阳是怎样出来的?”

4、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

用听读法识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式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来考考你们。“有位老公公脸庞红彤彤,晴天早早起,傍晚就收工。”对,今天我们就进入太阳月亮这一单元,学习太阳这课。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齐读课题。

[说明:吸引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学生眼睛看着字,仔细听。

2、自由读课文,指着字读,不认识的字,用笔在下面画个小圆圈。

3、分句教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4、同桌互读。不会读的互相教教。]

6、齐读课文。

[说明: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在读中落实听读识字。]

三、理解课文听读识字,指导朗读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看太阳是怎样出来的吗?好,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太阳是怎样出来的。

[说明:用语言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求知欲。]

2、出示课件:这是什么地方?对,大海上太阳是怎样出来的?(学生回答)你能象太阳那样跳一跳吗?谁来读太阳在大海上是怎样出来的。(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太阳是从哪里出来的?从水里怎样出来的?齐读整句。

[说明: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

3、那么我们来看看太阳还会从什么地方出来呢?点击课件,问:这是什么地方?太阳是怎样出来的仔细看。(学生观察并回答)。谁来读这一句让老师感觉太阳真的是冒出来的。(指名读)(伴随动作齐读)

[说明:通过观察和动作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达到朗读目标。]

4、点击课件,问:这是谁?山村里雄鸡在干什么?谁出来了?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谁能读好这一句,把太阳给叫出来?(指名读、分组读)

5、看这是什么地方?对,森林里有什么呀?小鸟在干什么?他们唱呀唱,把谁唱出来了?哪组来试试这一句看你们能否象小鸟一样把太阳给唱出来。(分组读、齐读)

6、注意观察画面会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见的景色)教师:太阳出来了,染绿了草原,叫醒了山村,照亮了森林。让我们面向太阳赞美这美丽的世界。齐读最后一句三遍。

[说明: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7、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我读前面你们读后面好吗?

8、照样子说一句话。例如:教室里,太阳是同学们读出来的。同桌先说一说。个别说,最后组合成一首新诗。

[说明:拓展学习争当小诗人,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识字游戏。

1、和字娃娃交朋友。

[说明:“字娃娃”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和字娃娃打招呼的过程中,既熟悉了生字又培养了学生有礼貌。]

2、字游戏。

[说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之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五、总结全文。

1、师: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小结: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没有太阳就没有美丽的世界。

[说明: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又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这儿还有一首儿歌,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来赞美太阳的。

[说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秋天》教案1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教案1”,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会用“渐渐”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

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课秋天,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板书:秋天

二、出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画卷?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三、初读课文

老师范读课文

想: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秋天的什么?

板书:天树叶菊花果子庄稼

四、细学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指名读。

问:这节有几句话?你知道?什么?

(二)学习第二节,指名读

1、问: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你感觉怎样?

2、板书:高蓝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节,各自轻声读

1、秋天的树叶怎么样?有什么变化?

板书:红黄落

“慢慢”“渐渐”各是什么意思?

2、谁会用“渐渐”说一句完整的话?

归纳:第一句话得很具体“慢慢”“渐渐”

发红“变黄”秋风一吹,就、、、、、“用词到三正确准确、写出树叶的变化。

3、读比喻句:

(1)问:把飘落的叶子在做什么?

(把落叶飘下来的样子比做蝴蝶飞舞)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句子,也就是说把什么比做什么叶做比喻句。

(2)这样写写出了落叶的什么?

(3)落叶这样美我们应该怎样读?

(4)指导读句子老师,指名读

它们/像一中时蝴蝶/在空中/飞舞

(四)、学习第4节,提名读

1、菊花有什么变化?

板书:黄白紫

2、风一吹怎么样?

3、这节主要写了什么?

(五)、学习第5节,指名读。

1、这节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苹果柿子

2、各写了苹果,柿子的什么?(颜色形状)

3、你是从哪些词里看出来的?

4、“笑”是写人的表情的,作者写苹果“笑红了脸”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写法吗?(拟

人)

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出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6、计“柿子”的句式?

问:这是什么句式?

把什么比做什么?

“一个个”说明什么?指满是什么意思?

7、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

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满枝头。

(六)学习第6节,指名读。

1、问: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2、从什么地方看出庄稼熟了?

板书:稻子玉米豆子金黄

3、理解:一片金黄

过渡:秋天,天高气爽,树顺有红,有黄,菊花五颜六色。果子,庄稼都丰收了,所以说秋天是什么季节,什么画卷,我们一起读第7小节。

(七)齐读第7小节。

1、问:为什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为什么说秋天是美丽的画卷?

2、指导学生观察插科。

小结:本课以天空,树叶、菊花、水果、庄稼在秋天的特点,描绘出一幅秋天的美景,使我们了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画卷。

(八)、指导朗读全文

1、老师范读

2、学生模仿老师朗读课文的样子,练习读出自然段停顿。

综合板书:

2秋天

天高蓝

树叶红黄落丰收

菊花黄白紫美丽

果子苹果柿子

庄稼稻子玉米豆子金黄

作业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苹果()的叶子

()的柿子()的天空

()的画卷()的季节

2、按课文内容填空

秋天来了,天那么(),那么()。树上的叶子有的慢慢()了,有的渐渐()了。菊花开了,()的、()的、()的,散发出阵阵(),果园里,()的苹果笑红了脸,()的柿子像()小灯笼挂满枝头,田野里()熟了,()、()、()一片金黄。

2、用渐渐写一句话。

如;小树渐渐长高了。

《石榴》教案1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石榴》教案1”,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

2.学习根据中心需要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学习本文应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优美语句,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提到郭沫若,我们不由得想起在初一学过的《天上的街市》(可集体诵读)。郭沫若诗写得好,特别是现代诗。他的散文也相当优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石榴》。(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

(1)学生根据初一所学知识及自己的积累介绍作者。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速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让学生推荐小组内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读课文,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及自己以为好的句段。

2.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提示:喜爱石榴_______石榴______石榴)

3.课文第三部分具体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4.写物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抓住几个语句来分析吗?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争妍斗艳奇崛枯瘠陆离

盎然忍俊不禁丰腴潜能

明确:(指定几名同学解释、注音,让其他同学纠正。好的句子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即可给予肯定。)

2.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明确:(喜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点明石榴可爱。

第二部分(第2~6段):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7—9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课文第三部分具体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明确:(只要学生答出一点即可给予肯定。)

(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如:第六段中“它会笑你呢”,既生动活泼极富情趣,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且与“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相照应。第三段末、第六段首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心脏,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位置,或强调石榴果不是盛酒的金耍。促使读者生疑,或极言石榴果实的“透明光嫩”,直抒作者的赞誉之情。)

4.写物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抓住几个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中心。)

(本文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如:“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说的是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关——那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易,敢于抗争。“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里从宇宙和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是把夏天象征为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而石榴树在作者的眼中,又是夏天少数开花的树中“最可爱的一种”。把石榴花视为“夏季的心脏”充分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5.研读赏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4。)

①全段是由哪个词领起?

②作者为什么说“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③你怎样理解“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一句?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①由“最可爱”领起。②因为它的花不但形态美,而且还具有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③在各种花面对赤日炎炎的淫威“不想再争妍斗艳”之时。石榴花却以它的形态色泽美和精神美独领风骚成为夏天的中心。)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石榴的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并介绍有关资料。

石榴,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2.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人。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生平著述甚丰,1957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文集》。

三、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齐渎有机结合。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课文共有9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7~9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思考:

1.文章第二部分怎样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2.学生小组合作,从文中圈画主要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部分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石榴,与此同时也写出了夏华秋实的变化,充分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板书:

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第2段)

石榴花的形态美和精神美。3段)

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4段)

单瓣花成长演变的过程。(5段)

描绘石榴果成熟时的情态(第6段)

六、品味语言,理解关键句子

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评点或提出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1、理解文章关键句子。

例如(1).“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美,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由此引出对单瓣和双瓣花的赞叹,并把它视为“夏季的心脏。”)

(2).“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作者把锈迹斑斑与殷、周时的青铜器联系起来,用以比喻石榴果实表皮的斑纹,这是文学家兼考古学家特具的形象思维。)

2、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如:(1)“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这里连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誉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地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2)第六段首句反问以后,紧接着说“它会笑你呢”,这是用拟人手法,既生动活泼极富情趣,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且与“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前后照应。第三段末尾、第六段首尾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中心,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的重要地位,或强调石榴果不是盛酒的金罍,促读者生疑,或极言石榴果实的“透明光嫩”,直抒作者的赞誉之情。第二段,描写石榴的枝于和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里用对偶,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肯定石榴枝干和叶片的鲜明特征,整齐的句式,易读利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七、迁移训练

为下列事物(也可自己选定一些事物),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示例]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信鸽:

松柏:

螺丝钉: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写出的话短小而富有寓意,答案不求统一。

八、小结

文章用准确凝练、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外在点和内在品格,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第二至六段。

2、选用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一、爱颂扬民族情操

二、画石榴讴歌民族气节

三、赞郭沫若表达作者追求

《秋水》教案1


《秋水》教案

《庄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本文寓意。

2、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及“望洋兴叹”“贻笑大方”两个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

二、作者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被后世人合称为“老庄”。

老子的思想是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庄子是在老子的基础之上,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即一切顺应自然,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就是庄子最基本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他的弟子门人合著的《庄子》一书中。《庄子》,现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秋水》选自外篇)。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1、想象奇幻;2、构思巧妙;3、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4、文笔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三、教师范读(带感情)、正音:

泾jìng涘sì渚zhǔ殆dài

四、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文章特别短小,只有5句话,文字比较浅显,学生参照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

五、教师强调: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古:到了;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义,课文注释为北方的海,指东海的北部,其实应该是指渤海,当时的黄河是入渤海;今常义指我国一部分海域。)

百川灌河(古:特指黄河;今: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脸;今: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不吝啬,或者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2、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作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闻道百(定语后置:闻百道)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以为莫若己)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谓我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于……:被………所……固定句式)

4、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5、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耻近于勇;谦受益,满招损;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自大由于无知;有比较才有鉴别。

六、本文的写作特色:

1、巧设比喻:本文要说明的是人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来比喻,非常生动,化抽象为形象。

2、对比手法:通篇都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黄河的壮阔和大海的广阔进行对比,前者是“百川灌河”“不辩牛马”,后者是“不见水端”“难穷也”;还有把河伯前后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先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秋水》这篇课文虽然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巧妙,机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潮流。

七、学生朗读课文,并置疑。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写一篇读后感。

《燕子》教案1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燕子》教案1”,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2.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动情况,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使人感到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落大意。

(三)通过了解作者对燕子和春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一)初读课文,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通过了解作者对燕子和春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它的名字是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燕子。

对。它就是燕子。请同学们看图,(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板书:2.燕子)

教师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少,但是除了生字之外还有一些字从语音和结构上需要注意。

比如:晕是多音字,它有三个意思。(1)在昏迷一词中或表达头脑不清的意思时,这个字读yn,如头晕、晕头转向等;(2)因为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光圈,如日晕、月晕等;(3)主要指头昏,如眩晕、晕车等。晕在后面两种情况中都读做y)n。本课中出现的小晕点是指燕子的剪尾和翼尖轻点水面后漾起的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圆环,是晕字第二种解释的引申,读做y)n。

俊字读做y)n不读z)n拂读做f*不读f$。

3.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必须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因为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很难准确地理解字、词、句甚至于段的意思。

俊俏:相貌好看。

蒙蒙:形容雨点很细小。

赶集:原指到集市上买卖货物。这里指春天一到,花草都长了起来。

柔柳:柔的字面意思是指柔顺,柳的字面意思是指柳树或柳条。课文中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的柔柳是指春天到来后的柔枝嫩叶。

生趣:原义指生活的趣味。课文中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里的生趣指的是春天到来后生气勃勃的趣味。吹拂:微风轻轻地吹。

曲谱:原指乐曲的谱子,课文中是用五线谱来比喻燕子、电线和电杆组成的画面。舒展:原指不卷缩,不受约束。

光彩夺目:颜色和光泽鲜艳耀眼。

百花争艳:各种花草争奇斗艳。

聚拢:聚集在一起。

演奏:用乐器表演。

掠过:轻轻擦过或拂过。

偶尔:有时候。

波纹:小波浪形成的水纹。

生机:生存的机能;生命力。

荡漾:水波微动的样子。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

近义词:

俊俏(俏丽)聚拢(聚集)

生机(生气)掠过(拂过)

反义词:

偶尔(经常)增添(减少)

俊俏(丑陋)机灵(死板)

形近字: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充分讨论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再根据字义组词。

谱(谱曲)奏(演奏)俊(俊俏)

普(普遍)凑(凑巧)骏(骏马)

聚(聚拢)符(音符)偶(偶尔)

取(争取)付(付出)遇(遇见)

5.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并行的课文,教学时要把看图作为学文的手段。因此,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就要结合图来理解课文。但是看图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结合课文内容看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发现这篇课文是按照不同方面来叙述的,也就是说课文的四个自然段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燕子,它们分别是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从南方飞来、飞行的燕子和停歇时的燕子。因此,这篇课文应该是一个自然段为一段共分为四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的直观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这一课时一定要求学生读熟课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结合图画朗读课文,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

秋娃娃(1)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案《秋娃娃》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基本笔画“”(卧钩)。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8个生字,会写其中4个。

教学难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8个生字,会写其中4个。

教学方法

观察法、导读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图画,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再次读课文,从中划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生字。

3.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交换检查,全班订正。

4.采取多种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5.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讨论,弄清两个问题:

1.秋娃娃给谁写过信?信的内容是什么?

2.文中说:“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说明秋娃娃还写过许多信。那么,你还知道秋娃娃给谁写过信呢?(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说。)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打乱顺序,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用生字口头自由组词或说话。

3、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出生字中难记的字,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字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4、知道书写生字。

《白杨礼赞》教案1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杨礼赞》教案1”,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本文一篇是散文,散文是文学体裁一种,这篇课文,托物言志,认真地研读它,能给我们美的享受,能提高我们文学修养。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初步了解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和“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学习象征的手法,理解《白杨礼赞》的象征意义。

3.掌握朗读要领,学习朗读技巧。

4.理解排比、反问、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5.背诵五首唐宋诗,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

【指点迷津】

对于上述几个问题的掌握,建议采用诵读与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介绍一些诵读的方法,同时对文章中的一些重点难点要予以提示和解释。现以《白杨礼赞》为例

1.结合注解介绍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明白文章礼赞的实际对象和为什么不直接说的原因。

2.提问“礼赞”和“赞”有什么区别。

3.让同学诵读课文,同时提问:

句中的词语是否要重读?

就其中的一句话看,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一句中哪个词语要重读?

4.决定句中词语重读的因素有哪些?(明确:句意、思想内容、人物感情、作品的精神实质等等因素)

5.重读有哪些方法?(明确:加强音量和气势;适当延缓音节的读音;变换音色,如或高昂、或低沉、或尖细、或沙哑等)

6.一个句子要有一定的句调。句调一共有几种?(答:一般来说有四种—平直调、扬上调、曲折调、降抑调)

7.(读音和知识介绍以后,就进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问:贯穿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回答:不平凡)

8.起笔点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然而转笔却去写高原的景象,为什么?(回答:以白杨树生长的环境,衬托出它实在是不平凡的。

9.为什么写了行车时的倦怠和松懈的情绪?(回答:这既是写实感,同时又表明,在人们恹恹欲睡时使人惊叫起来的是白杨树,自然就更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10.文章是如何继续写白杨树是不平凡的?(回答:先写外形,后写内在气质)

11.请你指出外形描写的顺序。(回答:对于外形的描写是从下至上,从平视到仰视,从部分到整体)

12.对白杨树气质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手法?(回答:象征的手法)

13.文章为什么又写了“楠木”?(回答:一是用对比的手法,鄙视了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派,又换个角度,先抑后扬,反衬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14.(总结全文)文章是如何运用抑扬结合的手法的?

15.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这种手法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5.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这种手法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6.比较一下象征与拟人、比喻的异同。

通过以上的学习、提示和解析,基本上可以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请你指出四种语调的具体含义。

平直调:平直舒缓,音节拖长拉平,表示庄重、严肃等。扬上调:前低后高,整个句子的后半句明显高升,句末音节上昂,表示反问、设问、疑问、惊讶、鼓动或号召等。曲折调:高低起伏,变化较多,表示嘲讽、反语、暗示、双关等。降抑调:先高后低,表示肯定、坚决、自信或话语结束等。

如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婆娑、屈曲盘旋、好女子、伟丈夫、伟岸、正直、质朴、严肃等要读重音。前四句应读平直调,下面的四个反问、排比句,宜用扬上调。

2.文章是如何运用扬抑结合手法的?

仔细研读课文,就会看到文章写高原景色的“雄壮”、“伟大”,这是扬;而后紧接着写它的“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抑”;接着突然出现了白杨树,使人惊讶,这是扬;第七段中,写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好女子”,这是抑;而后一转笔,说他是“伟丈夫”,这是扬,由此看来,文章抑杨结合,而以先抑后扬为主,显示出一种变化的节奏美。

3.什么是象征手法?

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它往往是通过对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的描写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比较复杂而意义又比较深刻,但一时不易讲清楚,或者由于某种原因,有些意思不便于说出,于是作品中就采用了象征的手法。采用象征的手法时,要求象征的事物与被象征的事物之间有着某种相似的特点,能引起人们由此及彼的联想。

《白杨礼赞》一文中,白杨树的质朴、严肃、力争上游、不折不挠的形象,正与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的农民本质相似,所以作者对白杨树的礼赞,正是对他们的礼赞,以此表达了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4.象征与比喻、拟人有什么不同?

象征是一种写作的手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比喻和拟人是修辞的方法,是从语言的角度来说的。

象征与比喻中的借喻有其相同的地方,都是物体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的描写,而借喻是建筑在所相似的基础上,无须描绘或刻画。

象征和拟人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人格化,但象征用于文章的立意上,而拟人用于语言的表达上。

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就能更好的理解和分析课文。

6.如何理解散文的意境?

散文的感情十分丰富,具有诗歌一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通过作品所创造出来的意境显现的。所以要想准确地理解散文的感情,就应该准确地理解所创造的意境。

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交融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是属于主观的感受,“境”是指描绘的事物,是客观的对象。二者融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种意境。

分析散文作品的意境要从作品的词语入手,通对其精炼、优美、朴实、含蓄的语言的分析,来品味和欣赏作品的意境。在分析过程中,要分析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进入作品所描绘的天地,并通过感受和想像,使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这样就能更好地体会作品的意境了。

【妙文赏析】

演讲的态势语言

演讲的态势语言,人们也称无声语言或行体语言。所谓态势语言,就是指演讲者的姿态、面部表情、手势等,它不仅有一定的独立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作用,而且更主要的是它有辅助有声语言和加强有声语言的作用,协助有声语言共同完成传递信息的作用。任何想用演讲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者,必须掌握和运用态势语言的技巧,而技巧掌握在这样的演讲者手里,决不会成为目的本身,它会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帮助他有效地完成演讲任务,从而达到演讲的预期效果,所以,每位演讲者,都须谙熟、掌握并运用好态势语言。这一章,我们就演讲者的面部表情和手势来简单地谈一谈。

第一节演讲者的面部表情

在演讲中,演讲者除了通过口头语言──有声语音传达和表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外,还要借助于面部表情、姿态、手势等态势语言来补助口头语言的表达。态势语言有时还可以单独表达一种情感、一种意图,或单独传递一种信息。所谓演讲的“演”就是指面部表情、姿态和手势的运用。

国外一些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人在交际、谈话、演讲中感情浩荡荡的洪流,从而激荡听众的情感,掀起他们心中的波涛。假若演讲没有节奏,或节奏感不强,就不能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就不能有效地去宣传听众和影响听众,正如有些演讲者,他们虽已讲了一二十分钟,却还没有引起听众的一点兴趣,除其它因素之外,没有节奏不能不说是个原因。我们设想有这样一个演讲:其结构平庸、松散甚至混乱,其声音平淡、呆板甚至沙哑,其情感淡漠、单调甚至麻木,其语言平淡、乏味甚至枯燥,整个演讲没有紧张徐缓之分,没有急促轻松之别,总是一个调子,没有变化,那么,这样缺乏节奏或完全没有节奏的演讲,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给他们以教益和启示吗?刘大木魁在《论文偶记》中说:“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他说的是文章,然而演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节奏在演讲中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就应当对节奏的各种要素,认真研究一番。鉴于有些要素,我们已在不同的篇章里谈过,本文就准备从节奏的最主要因素──速度来谈一下。

演讲中的速度,是指演讲的快与慢、行与止等内容。

演讲的快与慢,决不是由演讲者随意而定的,决不能受演讲时间的长短的制约,但是,我们有些演讲者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我们一上讲台,张口就讲,一讲又如放连珠炮和机关枪,没有间歇,没有变化,三下五除二,仓促完成了自己的演讲。快则快矣,却把听众弄得晕头转向,理解不了演讲的意思,体验不了演讲者的情感,结果什么目的也达不到。也有的演讲者,慢慢走上讲台,四平八稳;一板一眼,四两棉花纺细线,慢慢来。结果平平淡淡,弄得听众心烦意乱。这样的演讲又怎么能发生效力呢?上述情况,是演讲者忽视了演讲速度所产生的问题,没有注意根据主题和情感的需要,恰当而巧妙地安排好能完满体现主题的有秩序、有拍节,有变化的速度。为了使演讲娓娓动听,内容明确、突出,必须注意节奏的轻重缓急,错落有致。比如演讲者在讲到内容重要之处,为了便于听众理解和记忆,就需要慢一些,字字千钓,深深烙印在听众的脑海里。反之,讲到一般内容时,就可以快一些。在情感激烈之际,其速度就要急骤些,或如江河倾泻,或如狂风暴雨,以激起听众心灵的波涛;当情感平静之时,其速度就要舒缓一些,或如行云流水,或如小溪淙淙,使听众恬淡入情。就在这跌宕起伏、变化有致的演讲节奏的缓冲激荡下,听众的心灵才能受到震撼,良好的效果才能获得。

关于演讲的行与止,关键是“止”的问题,止,也就是停顿。我们这里所说的停顿,其作用首先作为演讲换气的间隙,既表示上句话的结束,又可以是下一句话的前奏,以此加强语言的清晰度和表现力。有些演讲者似乎没有标点知识,不该停顿的停顿了,该停顿的则又没停顿,这就使得语句混乱,有损于意义和情感的传达,甚至引起误解。其次,这种停顿,以它的间隙大小,一定时间单位里的次数多少,形成演讲的节奏,给人以韵律美。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停顿在演讲中有时比音调表示更多的意念。无声的沉默,往往胜过千言万语。司空图在《诗品》中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我们经常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格言也有“出言不应无物,沉默不应无语”的说法,训练有素的演讲者,总是善于利用瞬间的停顿,在这短暂沉默的时间里,使听众有思索的机会,留有回味的余地,让听众体会出重要的和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决不可造成无意义的停顿。无意义的停顿,不仅不利于准确的表达出演讲的内容,而且也有损于韵律美和形式美。我们有些演讲者由于乱停顿,结果闹出了许多笑话,也是屡见不鲜的。

一些成功的演讲家,不仅善于利用停顿加强文句的清晰度,造成鲜明的节奏感,而且也善于利用停顿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如英国政治家赖白斯曾在伦敦参事会演讲劳工的情况,讲到中间,他突然停顿下来,取出了表,站在那里一声不响地眼看着听众达一分十二秒。其他参事员坐在椅子上很尴尬,互相盯视着:到底怎么回事?是赖白斯忘了讲稿吗?就在这时,赖白斯突然大声讲道:“诸位适才所感觉的的局促不安的七十二秒的长时间就是每个普通工人垒起一块砖所用的时间。”当然,这样的停顿是少有的。但是一个有经验的演讲家,总会巧妙地运用停顿,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一个演讲如果没有节奏,它是永远不会动人的。一个高超的演讲者,总是善于调动起演讲节奏的积极因素,在演讲中,忽而气势磅礴,忽而情意绵绵,忽而流畅明快、忽而婉约回荡,造成相互交错、变化有致的节奏艺术,从而震撼听众的心灵,达到演讲的目的。当然,节奏决不可滥用。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摘录郎加纳斯《论崇高》的一段,供大家参考:“节奏的滥用必然会有卖弄做作的意味”,“一个过分有节奏的章节,简直不是用言语意义来影响听众,而是用抑扬顿挫,以致听众每每预知何处顿挫要来而可以为之击节”。假若节奏运用到这种程度,恐怕就没有价值了。

【思维体操】

我国古代的诗歌非常讲究音律、对仗和炼句。下面是描写秋夜自然景物的诗句,请于选项中选出贴切的一组词,依次填入横线中。

北斗垂莽,明河太清。

风林一叶,草百虫鸣。

A.(1)莽(2)横(3)动(4)衰

B.(1)苍(2)浮(3)下(4)露

C.(1)草(2)凌(3)落(4)碧

D.(1)丛(2)隐(3)坠(4)荒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要点: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散文。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白杨礼赞》这篇散文,我们主要应俯其象征手法,也就是托义于物的表现方法,即通过某一特定的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文章紧紧抓住白杨树的特点,热情歌颂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动脑动手】

四、同步题库

1.按查字典要求,完成下表

查加点的字音序检字

第一字母所属

部首除去部首

的笔划数选出正确的义项(序号上划√)

潜滋暗长①蔓延②生长③喷射④舒服

郁郁苍苍①忧愁②树林丛生③有文采

④形容香气

赴汤蹈火①热水②温泉③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④汤药

2.将下面句子重新组成一段有条理的话

①写毫无内容的、冗长的文章,在今天来说,是一种犯罪的行为,浪费自己的时间不说,还浪费了纸张,浪费了排字工人的时间,浪费了所有读者的时间,罪过实在不少!

②所以不能用量压人,要讲求质。

③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多么长,愈长愈没有分量。

④短文章就没有力量?

⑤那不见得。

⑥文章不在长短,要看内容如何。

重新组成的顺序是(只写序号)

3.修辞

对下面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②我们要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课堂里静得很,连针掉落地上也听得见。

A.①拟人②排比③拟人④比喻

B.①比喻②排比③对偶④比喻

C.①拟人②对偶③象征④夸张

D.①比喻②排比③拟人④夸张

4.课文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它没有婆娑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质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扬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的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这段文字选自《》,作者。

(2)给下面的词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婆娑()A.pósāB.púsuōC.pósuō

②不屈()A.būqùB.bùqūC.búqū

③难道()A.nándàoB.nàndàoC.nándaò

(3)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与下边四个词意义相近的词

①屹立()②刚强()③朴素()④宛若()

(4)这段文字中的“难道你……难道你……难道你……难道你……”这句话在修辞方法上是:()

A.对偶B.排比C.对比

(5)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A.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

B.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守卫家乡的北方农民。

C.描写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6)把“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改成否定陈述句(可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7)用这段课文中的原文,回答称白杨树是“伟丈夫”的原因。

(8)这段课本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没有……,没有……”“白扬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又用转折的语气肯定,“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样写的作用是:()

A.说明白杨树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B.为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积蓄气势。

C.说明白杨树不仅是“树中的好女子”,也是“树中的伟丈夫”。

D.为揭示白杨树的心灵美作安排。

(9)四个排比反问句的作用在于逐句加深内容,各句的意思是()

A.①第一句指出白杨树不只是树,而且是“树中的伟丈夫”

②第二句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了北方农民。

③第三句指出它还象征坚强不屈的抗日军民。

④第四句指明它还象征了用血写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B.①第一句白杨树不只是树,而且是人的象征。

②第二句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了北方农民。

③第三句指出它还象征了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

④第四句指明它还象征了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C.①第一句指出白杨树不只是树,而且是光明的象征。

②第二句点明白杨树象征了中国农民,至少是北方农民。

③第三句指出它还象征了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④第四句指明象征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D.①第一句指出白杨树不只是树,而且是胜利的象征。

②第二句点明白杨树象征了所有中国人,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③第三句象征守卫家乡的哨兵。

④第四句象征今天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革命精神和战斗意志。

5.阅读下面短文,答题

骆驼蓬

骆驼蓬,你是沙漠植物中的骄子!

啊,你看上去是那么不起眼!没有(tǐng)拔的茎,翠绿的叶,(yàn)丽的花,但你一代一代倔强地生长着,把根须深深地扎进砂(lì)之中,(shè)取一星半点的水分和营养,日积月累,把它储存进自己的叶和茎里……但那不是为使自己永存,而是为他人造福。

可不是吗?当长途(bá)涉的驼队饥渴难忍之时,你无私地献出自己的茎和叶,驼队的继续前进加油出力;严寒袭击驼队的时候,你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一切,燃起熊熊(gōu)火,给辛勤的远征者光明和温暖。

骆驼蓬,你本是一种普通的、无名的蓬,但人们用“骆驼”这个美号为你美名,这是你的骄傲,也是你的光荣。

(1)给拼音处填上汉字正确的一组是:()

A.挺艳烁蹑跋沟

B.铤治铄摄拔篝

C.挺艳砾摄跋篝

D.铤治铄蹑拔沟

(2)在甲、乙、丙、丁四处填上恰当的虚字,正确的一组是:()

A.为当又以B.给在又于

C.为在却在D.给当却于

(3)文中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在内容上又起什么作用,选出分析恰当的一项()

A.在结构上起总结上文的作用;在内容上起概括段意的作用。

B.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揭示中心的作用。

C.在结构上起领起下文的作用;在内容上起揭示中心的作用。

D.在结构上起前后照应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象征中心的作用。

(4)简要分析这篇短文的寓意和写作方法。

读诗,然后做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①,润物细无声②。

野径云俱黑③,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

注释

①潜,暗中,悄悄的。

②润物,滋润花草树木等植物。

③野径,野外的道路。俱,全,都。

④花重,指雨后鲜花饱满而娇妍。锦官城指成都。

(1)读拼音在括号中填汉字。

这首诗题为《春夜喜雨》,全诗却不着一个“喜”字,而是以极为细nì()的诗笔,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了春天雨夜的景物和绵绵细雨suífēngrùyè()的情形,但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诗行间到处都tòu()出了诗人对春雨yìng

shíérjiàng()兴奋的心情。

(2)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并注上汉语拼音。

(3)这是一首[七绝()、七律()、五绝()、五律()]。除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外,诗中还有无对偶的句子?如有,请在诗中有关句子下划上浪线。

(4)“晓看红湿外”中的“红湿处,指什么?请联系上下诗句分析回答。

作文:仿《白杨礼赞》托物言志,写文章,题目自拟。

附习作。

落叶赞

伴随着飒飒的秋风,一个金色的秋天又来到了人间。她饱含着喜悦,也夹杂着悲哀。喜的是这丰收的硕果,悲的是那随风飘落的树叶……

那酱红色、橙色、绿色的片片树叶,普普通通,漫天飞舞,就象洒在新娘头上的彩纸,烘托着丰收的热烈气氛。这时,是幸福,是欢乐。可在这过后,它就被人们踩在脚下,有谁还会想到它,又有谁还会记它的“功”呢?

燕子开始北上时,它探出头来迎接着春风,衬托着万紫千红的百花,给人们带来浓浓的春意……

当人们手摇着蒲扇,口啃西瓜时,它头顶烈日,用自己娇小的身躯组合成巨伞,为人们遮荫。这时,只有蝉儿声声伴随着它……

飓风在呼啸,当人们身着大衣快步跑进屋里,暖气迎面扑来时,灶坑里闪着熊熊的火苗,这又是它把最后的躯休向人们奉献!

是它,吸收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附了大量的尘埃。它是大气的“清洁工”,气温的调节器。它是人类最可靠的朋友。它们总是默默无闻,不与百花争艳。在硕果满枝时,它却悄悄然离去。这精神、这品质多么可敬可嘉!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落叶”。他们,爬雪山,过草地;他们,参加过百团大战;他们,渡过了长江;他们守卫着老山。当然,他们也参加了祖国的工业建设、农业生产和华山抢险!他们,正象落叶一样,为了祖国,为了全人类,没有索取,只有给予,只是无私的奉献!

我们应记住、也会记住,记住它那壮丽的一生,记住这随风飘下的片片落叶以及与落叶有着共同品质的人们!

【简评】

本文以四时为序,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落叶的形象。

然而,文章的难得之处,在于作者十分善于把看到的景物,用一根真挚细腻的感情线,编织连缀起来,在描摹景物的同时,穿插以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的议论或抒情,鲜明地突现出落叶默默无闻、勤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写出了落叶的神。形与神的巧妙结合,使落叶这一景物本身具有了巨大的象征意义,作者所要赞美的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那就是“落叶”的精神。

【创新园地】

中国古代对“阴”“阳”有很多种解释,如:向日为阳,背日为阴;例如阳坡。请你仔细想一想,还有哪些解释?也要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思维体操】

D

【动脑动手】

1.滋z氵9②郁郁y阝6②汤t氵3①

2.⑥①⑤③②

3.①D

4.(1)白杨礼赞茅盾(2)①C②B③A(3)挺立坚强朴质宛然

(4)B(5)B(6)你不能只觉得它只是树(7)“它伟岸,正真,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8)B(9)B

5.(1)C(2)A(3)B(4)本文赞颂了那些默默无闻、一心为他人谋幸福的人们,暗示人民应该像骆驼蓬那样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文章用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中心的。

6.(1)腻随风入夜透应时而降(2)生shēng声shēng明míng城chéng(3)五律(√)还有对偶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4)“红湿处”指被雨水淋湿的鲜花。

【创新园地】

凸出为阳,凹出为阴,如阳文。隐蔽为阴,显露为阳,如阴沟。人世为阳,冥间为阴,如阴司。山南为阳,水北为阳,如衡阳市。水南为阴,山北为阴,如华阴县。

《长城》专题教案1


——专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能使学生引起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从而引发探究的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同题材不同观点的文章时,能继续提高他们的比较思维能力。在相关的写作评价中,能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关于长城的录象、图片、文章。

三、活动时间安排

首先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欣赏长城的录象,然后两课时用来进行比较阅读、讨论研究,最后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写作评价。这些活动最好集中在一周内举行。

四、活动步骤

1、欣赏长城的图片。

2、欣赏长城的录象。

3、阅读关于长城的文章,讨论下列论题:

长城论坛

1、观看了那么多关于长城的录象,又阅读了《万里长城的构造》,请你评价一下长城在构造上的特点。

2、《万里长城断想》的作者想到了哪些问题?

3、赵武灵王建筑长城被后人封英雄的称号,而秦始皇却因筑长城而受到老百姓的控诉,你对这两件事怎么看?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归谁?

4、《长城万里行》与《我还没见过长城》的作者在观点上有何相同点?

5、长城与都江堰能放在一起扯吗?你认为余秋雨的评价公正吗?

6、我国的普通公民刘雨田成为世界上徒步万里长城的第一人,这说明什么?刘雨田还说:“我的梦还在继续着。”你猜一猜,他继续着的梦是什么?

7、吴祖光把万里长城与北京的四合院、欧洲的古城堡相比,你认为这样比较说出了长城的什么价值?

4、写作评价

以“长城”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论,字数不限,写一篇文章。

5、活动总结与成果展示

选出佳作,举行佳作欣赏会。

《《家书》教案1》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教案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