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练习答案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26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练习答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练习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练习题

参考答案

1.C

2.(1)D(2)C(3)D

3.(1)B(2)T小(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S小(土壤肥力差,土质不好)

W小(降水较少,较干燥)T小(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3)T大(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W大(降水较多,较为湿润)S大(土质好,土壤肥力高)

(4)发展灌溉农业;进行生态建设,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发展节水农业。

4.(1)种植业乳畜业(2)奶牛市场饲料供应(3)①温带海洋性夏季凉爽,冬季温暖,降水季节分配均匀②温带大陆性高山③经济发达,城市众多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5.(1)"四季如春",降水丰沛(2)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低(3)技术创新(或技术开发、引进技术)(4)C、DjAB88.COm

延伸阅读

3.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4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理清重要的相关知识

1、明确各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和海陆位置,成因和特点,相应的自然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

主要成因

自然带及动物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0之间

全年高温多雨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带;

猩猩、河马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干季湿季交替分明

夏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冬季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热带草原带;长颈鹿、羚羊

热带季风带

南、北纬10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一年中风向随季节转变明显,分旱雨两季

夏季风(西南风)带来大量降雨,冬季风(东北风)影响,降水明显减少

热带季雨林带;大象、孔雀

热带沙漠气候

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常年干旱少雨

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荒漠带

单峰驼

3.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2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一、单元知识框架的构建:

从本单元开始,高中地理转入到人文地理内容,讲述人类的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人类最基本的两类生产活动方式就是农业和工业。因此本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作为下册的开篇,是本册书最重要的学习单元。本单元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1-4节为农业生产活动,第5-10节为工业生产活动。我们来构建一下本单元的知识框架:

从上面知识框架可以看出: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是农业和工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是本单元的概述部分,属于基础知识,主要是相关的概念、特点、生产的投入与产出、生产部门的分类和发展等基本知识;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形成,是区位选择的现实结果,也是区位选择原理的实践应用;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工业的自身发展和空间变化过程,属于中间环节。首先,我们一起归纳一下第一部分也就是有关农业生产的重点学习内容。

二、重点知识的分析、归纳:

§5.1农业生产活动

这是农业生产的概述部分,目的是为后面讲农业区位选择和地域类型内容作知识准备。

3.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3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考纲要求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重点难点分析

1.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巨大的,且是早期农业进行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扩大农作物的区域范围,或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从而削弱了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主要是侧重于研究农业区位的变化,即农民随着各地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重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如商品生产的类型和规模要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城市的新兴工矿区周围会出现郊区农业。再如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使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2011届高考地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考点专项复习8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1届高考地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考点专项复习8”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举例

件气候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农业产量主要受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种植方式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一般不能发展农业世界农业发达地区位于光热与降水配合好的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水田、旱田、灌溉农业的分布

地形平原——耕作业,地平土厚,有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山区——林业、牧业、副业、立体农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能发展种植业平原地区农业发达,如成都平源、三江平原;山地的立体农业

土壤土壤的肥沃程度和类型温带草原和肥沃的平原农业发达;江南丘陵的茶树

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降水不足,需要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灌溉——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

特别提醒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从优劣两方面分析):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含城市的发展及分布)、劳动力的数量、科技水平(包括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及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方面),机械化水平、国家政策(含贸易壁垒及绿色壁垒)、传统耕作经验、饮食习惯、工业的发展(工业为农业提供农业机械、化肥及电力)、人口与土地的关系(人少地多、土地租金低、机械化水平高、人多地少、种植单产高的农作物)。

(2)上海郊区农民人均收入距市区越远反而越小的原因为:距市区越远,交通通达性越差,农产品运输费用越高。

(3)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气候特征共同点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变化大及年际变化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降水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大容易产生旱涝灾害。

(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区位因素发生改变的因素是:①市场需求量大大增加(消费市场);②交通运输大大改善(交通运输);③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及农产品保鲜冷藏条件的发展(科技水平);④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国家政策);⑤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

(5)一个国家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是:①耕地面积(多、少);②地形、土壤;③气候、灌溉水源。

1.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特点原 因

地域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不同的生物要求不同的自然条件;世界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

季节性和周期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2.农业投入—产出的一般模式是:

特别提醒

(1)WTO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农业劳动率水平比较低、农业综合生产力不高的现实,只有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发挥人多的优势,克服地少的劣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适应加入WTO后农业生产所面临的新形势,抓住农业发展的新机遇。具体做法为:

①调整农业结构,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入WTO后,我国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将受到冲击,油料和蔬菜等生产将更具竞争优势,养殖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各地农业在发展中,要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国农业灾害比较频繁,抗灾能力较差。我国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③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我国农产品优质化程度还不高,与国际市场的要求不适应,必须加快品种的改良和科技推广,实现无公害生产,使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④加强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加快专业化经营的步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各地要因地制宜,适度集中,在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加强协作,充分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⑤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实现农产品增值。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另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各地应当注意加快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增强农业生产的针对性;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冷藏保鲜技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切实保护耕地。

(2)河南省连续几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的原因为:①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②加大了科技投入,利用生物技术,培育了优良品种,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③实现了产业化经营(粮食规模扩大);④加强了农田基本建设,减少了旱涝灾害的威胁。

(3)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水平的三分之一,为保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我国应采取的措施为:①继续搞好计划生育,维持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②切实保护耕地,非农业用地尽量不占耕地,少占耕地;③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⑤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减灾防灾;⑥实现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

 (2009浙江温州5月)一浙商,早期是从乙地贩运蔬菜销往甲地;第二阶段是自己到乙地承包土地种菜销往甲地。完成(1)~(2)题。

(1)第二阶段浙商收益增多,主要得益于()

A.技术优势 B.运输优势

C.成本优势D.劳动力优势

(2)如果每年7月该浙商经营的是反季节蔬菜(与正常季节的蔬菜生产比较,其栽培和上市期比正常生长期及供应期提前或延后),则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A.上海、东北平原B.上海、云南

C.上海、江苏D.上海、海南

 本题组考查运用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分析具体问题能力,难度中等。第(1)题,第二阶段,浙商直接承包土地种菜,可以减少购买别人菜的交易费用,占有了种菜到销售的全部利润,也可以通过规模生产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受益增多。第(2)题,7月能发展反季节蔬菜,说明该产地在7月气温不会太高,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夏季由于地势高而气温不高,符合条件。

 (1)C (2)B

 (2009唐山5月)下图为2002年亚洲、欧洲、北美洲(除墨西哥)的谷物进、出口量和生产量占世界的比例。据此读图并结合下表完成(1)~(2)题。

(1)与①、②、③三幅图所示内容相符的是()

A.①进口量②出口量③生产量

B.①生产量②出口量③进口量

C.①出口量②生产量③进口量

D.①生产量②进口量③出口量

干湿程度极旱年干旱年平年湿润年极湿年

发生概率0.10.20.40.20.1

农作物

收益水稻100126180200220

小麦25021017012080

大豆120170230170110

燕麦118130170190210

(2)上表为亚洲某地干、湿年份出现的概率及农作物收益的统计。表中显示收益受干湿变化影响最小的农作物是()

A.水稻B.小麦C.大豆D.燕麦

(3)依上表也可知该地区经营者首选种植的农作物应是()

A.水稻B.小麦C.大豆D.燕麦

 第(1)题亚洲人多地广,粮食总产量较多但人均量不多,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北美洲主要包括美国和加拿大,这两国是世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每年出口量占的比重较大,进口量自然很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分别表示生产量、出口量和进口量。第(2)、(3)两题的关键是要以发生概率最高的平年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从数据中可看出燕麦波动最小、大豆正常年景收益最高。

 (1)B (2)D (3)C

 (2009山东青岛5月)读下面我国小麦分布区图,回答(1)~(3)题。

(1)①②③地小麦品种不一样,主要原因是()

A.居民的生产习惯差异B.国家政策的差异

C.地形的差异D.气候条件的差异

(2)③④两地纬度相当,但小麦品种却不一样,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远近不一样导致降水量不一样

B.天气状况差异导致光热条件不一样

C.海拔差异导致温度条件不一样

D.主导产业差异导致生产方式不一样

 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冬季十分寒冷,小麦品种为春小麦;华北地区热量条件与南方地区不一样,使得冬小麦品种也不一样。青藏地区具有高寒的自然地理特点,由于地势高,终年气温较低,冬小麦无法生长,所以这里的粮食作物以青稞、春小麦为主。

 (1)D (2)C

 (2009上海)迎着金融风暴挑战,2009年3月浙江海宁某村农民在村干部带领下,共同集资参股购买某国土地种植大豆。村干部介绍说:“该国一半国土位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可耕地开垦面积不到50%,该国政府鼓励外资从事土地开发……”据此回答(1)~(2)题。

(1)浙江海宁农民海外创业所去的国家是()

A.智利B.巴西C.阿根延D.秘鲁

(2)与该国相比,浙江农业区位条件不利的是()

A.耕地资源不足B.市场需求量不大

C.水热资源贫乏D.农业劳力短缺

 第(1)题,世界最大的高原为巴西高原,一半国土位于这个高原的国家为巴西。第(2)题,浙江多山,耕地少。巴西地形主要为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可开垦的耕地资源丰富。浙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虽然比不上巴西,但亦较丰富。

 (1)B (2)A

 (2009广东)农作物栽培布局与距离农村居民点的远近有一定联系。某村位于我国平原地形区,主要种植蔬菜和春小麦。下图为以该村居民点为中心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为()

A.蔬菜带、混作带、粮食带

B.粮食带、蔬菜带、混作带

C.蔬菜带、粮食带、混作带

D.粮食带、混作带、蔬菜带

(2)该村最可能位于()

A.成都平原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1)题,蔬菜的单位面积产值高,要求靠近市场以保持新鲜,所以其空间布局最适宜靠近居民点;而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值低,可以距离居民点稍远。第(2)题,本地种植春小麦,所以中温带的气候特征明显,故该村居民点位于东北平原。

 (1)A (2)B

 (2009全国Ⅱ)阅读分析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下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第(1)题,地理位置应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大洲位置等来阐述;地形的特征应从地形的类型和地势特征等来描述;从该地区经纬度和图例判断地理位置,而地理位置和图例是地形特征判读依据。第(2)题,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需要气候温和,水量适宜等,该地区位于赤道地区,且地势海拔高,气候温暖,年温差小,蒸发较小,雨量较充沛,光照相对充足,适宜花卉生长。

第(3)题,花卉生产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广阔市场,该地自身市场较小,只能利用航空运输;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广阔;该地劳动力廉价,成本较低;政府政策的扶持,有力地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北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3)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