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历史教案:改革的后果

高中历史教案

发表时间:2021-11-20

高二历史教案:改革的后果。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二历史教案:改革的后果》,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归纳与总结

本单元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一,改革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二,改革的主要内容;三,改革的影响与历史地位。

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落后的埃及先后遭到法国和英国的殖民侵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斗争中崛起了穆罕默德·阿里。为巩固政权、实现民族复兴的雄心,阿里进行了伊斯兰世界中第一次有利于阿拉伯民族近代化的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其突出的进步之处在于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本民族的社会经济。但改革未能涉及对政治体制的根本性改造,所以改革的性质可认定为有利于埃及近代化发展的封建改革。

由于改革自身的缺陷,更由于西方势力的镇压,改革失败了,但它改变了埃及的社会面貌,拉开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1843

相关知识

高二历史教案: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识结构

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魏统治者开始参照汉族的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从而成为以后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基础与思想基础。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冯太后掌权促使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对他后来推行的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

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

阶级矛盾尖锐原因: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政权的基层统治方式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赋税制度上"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影响:导致各地人民起义不断。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1850

高二历史教案:改革迫在眉睫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重要改革。学习孝文帝改革,对于我们了解认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中国历史的发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改革开放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二是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三是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学习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有助于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学习先进、迎头赶上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正视问题、找出办法、想出对策的意识,有助于让学生认识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本课引言由文字和图片两部分组成,是在学生全面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之前,通过形象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来,提示学生本课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和要掌握的重要概念。教学时,建议教师由图片入手,提出问题:从"北魏骑马武士俑"图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这和北魏迅速崛起有什么关系?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北魏骑马武士俑"的抬头挺胸、威武健壮的形象,引入分析北魏骑兵通过纵横驰骋、骁勇杀敌而迅速崛起、一统北方的原因。然后再提出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能够马背上得天下,能不能够马背上治天下?为什么?从而得出结论:孝文帝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再提出两个问题:①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北魏当时有哪些社会矛盾?②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用这两个问题将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1842

高二历史教案:宗教改革


识记理解运用

"九十五条论纲"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1.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2.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问题探究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历史比较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新教问题探究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1936

高二历史教案:欧洲的宗教改革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