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地理教案:《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发表时间:2021-10-30

高二地理教案:《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学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教案:《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2.掌握旅游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及设计内容,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旅游景区规划进行初步评价。

3.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2.学习难点: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空间布局。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一、查找、收集旅游资料与信息:从什么地方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旅游资源与信息呢?方法很多: 图书 、 报刊 、 广播 、 电视 、国际互联网、旅行社及亲朋好友等处都是获得旅游资料与信息的渠道。

二、选择旅游线路:

1.选择旅游线路的基本出发点,是用 最少 的时间,花 最少 的费用,获得最丰富的 旅游体验 ,达到最满意的 效果 。

2.线路选择:

(1)根据经济收入,选择合适的 交通方式 和 食宿条件 。

(2)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景区串联成 环形 或( 多边形 )线路,避免行程的重复。

(3)合理安排 时间 和活动 内容 。

(4) 突出主题 。一条成功的旅游线路必须有特色、有主题。

三、旅游安全及防范措施:

1.旅游安全及事故成因:

(1)造成旅游活动不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源于 自然环境 和 社会环境 两大方面。

(2)自然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各种自然灾害尤其是 突发性 自然灾害。

(3)社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包括 战争 、 恐怖主义 、 社会动乱、 犯罪活动 、 火灾 及 旅游设施管理不当 等。

2.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增强安全意识 ; 消除不安全因素 ; 控制不安全行为 ;

加强救援 。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

★★★1对于旅游者出游之前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课本P58—61)

★★★★2.产生旅游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有哪些?(创新设计P72)

第三部分 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旅游线路设计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只有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才有一条成功的旅行线路

B.旅游活动要有节奏感、韵律感,要有张有弛

C.设计旅游线路要从全局出发,做到“冷热”兼顾,使“热”的地方“冷”下来

D.旅游线路要避开军事禁区、保密设施

★★★2.下列关于旅游安全防范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旅游者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

B.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进行检查、维修,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维护

C.旅游警察要加强巡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D.尽量不去旅游,防止旅游事故的发生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网2009年7月6日电:4日16时左右,德化县石牛风景区内一辆旅游车辆翻下山崖,共造成9人死亡。

事故发生在石牛山风景区坂里,离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景点约几百米处。当时,旅游社的这辆旅游车总共坐了12人(包括司机),车辆从山路上直接翻下约100米高的山崖下,共造成9人死亡,其他人员还在抢救。

(1)本次事件说明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 )

A.旅游安全 B.旅游形象 C.旅游景观 D.旅游季节

(2)有关旅游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旅游安全就是保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B.旅游安全主要靠旅游管理部门来实现

C.旅游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旅游者无意识的行为

D.旅游过程中偶发的疾病不属于旅游安全问题

(3)以下说法中,属于影响旅游安全重要因素的有( D )

①交通事故 ②爆炸事件 ③自然灾害 ④水土不服 ⑤战争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旅游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D )

A.对旅游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缺乏认识 B.旅游者自身的不安全行为

C.社会文化背景对旅游环境的影响 D.旅游者自身的安全意识强烈

★★★4.为了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在旅游前必须做的工作是( A )

①了解旅游区的主要景点及分析、确定旅游线路②了解景观的形成原理

③了解景观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④了解景观的经济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景点中,属于自然景观且又是全国十大旅游胜地的是( A )

A.杭州西湖 B.江西庐山 C.苏州拙政园 D.武汉黄鹤楼

★★★6.香港成为近年来的旅游热点地区,主要原因是( C )

A.香港有众多神奇的自然景观 B.香港有众多闻名的文化古迹

C.交通便捷、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D.香港是著名的自由港,进出自由

★★★★7.旅游活动成功与否,旅游线路设计是关键之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中,属于旅游活动线路设计要求的是( D )

①符合自身特点②选择最佳路径③景观丰富多样④注意劳逸结合⑤追求最佳效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选择旅游路径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D )

A.尽可能选择最佳路径,以缩短旅途中花费的时间

B.尽可能避免重复路线

C.将沿途景点划分归类,尽量穿过不同性质的旅游景点

D.穿过尽量多的旅游景点

(3)有关旅游日程的安排,说法正确的是( B )

A.旅游日程安排尽量紧凑,以参观更多的旅游景点

B.旅游日程安排尽量有张有弛,动静结合

C.旅游日程安排要轻松,以避免疲劳

D.旅游日程安排可以随意安排,无所谓松紧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想去桂林……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一曲歌唱出了多少人对旅游的无奈和向往。

(1)要想成为一名旅游者,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个人条件:①自由支配的收入;②一定的闲暇时间;③适宜出游的身体条件;④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旅游动机(2)社会条件:①社会局势的稳定,为外出的旅游者提供了保证;②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条件。

旅游活动有哪三个基本要素? 旅游者 、 旅游资源 和 旅游业 。

(2)桂林最负盛名且被评为我国十大旅游胜地的是 桂林山水 。按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来分类,它属于 自然景观 类型;欣赏该景观时,最好采取什么方式?乘船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

(3)试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上述景观有何价值? 桂林的山水组合具有美学价值,桂林喀斯特地貌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桂林山水这一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第四部分 课堂小结

★学习评价

1.你完成“学案”的情况是(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2.你在本节课上的表现是( )A.很积极主动 B.较积极主动 C.一般 D.较差

3.列出本节知识体系:

相关知识

3.2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同步测试)


第三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3.2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有关旅游动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人的旅游动机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娱乐消遣

B.同一个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不会发生改变

C.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会影响到旅游动机

D.旅游动机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要求,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没有影响

2.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客观条件是()

A.旅游动机B.经济条件

C.旅游偏好D.年龄大小

3.有关经济距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距离即为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地的空间距离

B.经济距离随着居住地到旅游地之间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加

C.经济距离越大,对旅客的吸引力越大

D.经济距离增大,能提高旅游者的出游能力

4.下列不属于旅游活动设计内容的是()

A.了解旅游者出游的愿望和能力

B.多种渠道收集各种旅游地信息

C.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D.旅游过程中因事故中断旅游活动

5.下列不属于旅游动机的是()

A.追新求奇B.宗教朝拜

C.闲暇时间D.疗养健身

6.西安碑林和华山的游客相比()

A.年龄较大B.文化程度高

C.好奇心强D.喜欢清静

7.有关人们出游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的出游能力主要受经济条件和闲暇时间的限制

B.经济条件的差异影响旅游胜地的淡季和旺季分布

C.节假日国内著名风景区旅游高峰的形成,主要受游客经济收入的影响

D.闲暇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过程中消费水平的高低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自然景观宜在夏季开展不同的观光、健身、科考等旅游活动

B.海滨旅游区在一年四季都适合进行亲水活动

C.西藏、云南成为国内旅游的热点,主要是巨大的环境差异对游客的吸引力增加

D.经济距离与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没有直接关系

9.影响贵州黄果树瀑布和十丈硐瀑布旅游接待规模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知名度B.瀑布规模

C.区位条件D.与游客居住地的环境差异

10.有关影响旅游安全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灾害对旅游安全影响只限于山区

B.漂流活动须在水流量不超过4m3/秒时进行,方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旅游安全

C.突降暴风雪不会对游客造成威胁

D.大东海海滩地貌平缓,适合游泳,其安全程度不受季节的影响

11.一个旅游者个人应具备的条件有()

A.健康的身体和向上的追求B.有快捷的交通工具

C.有旅游动机、时间和金钱D.有拍照技能和旅行经验

12.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在建筑风格上有很大不同,其原因是()

A.地理环境不同B.风俗习惯不同

C.传统文化不同D.欣赏角度不同

13.历史文化名城曲阜近几年接待的游客中,绝大部分是工薪阶层和农民,这个现象说明()

A.旅游空间的扩大化B.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C.旅游方式的多样化D.旅游内容的丰富性

14.关于旅游业经济职能的正确叙述是()

A.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地位和作用

B.有了旅游业的发展才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C.有利于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D.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15.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的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景观美的核心是色彩美

B.桂林山水有美学价值,但缺少科学价值

C.文物古迹有助于历史研究

D.山水风景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16.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最佳时机的正确叙述是()

A.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B.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C.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宜选择公历8月18日

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17.关于旅游活动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以20世纪50年代作为划分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的分界线

B.专门为旅游服务的旅行社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旅游的开始

C.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活动的空间逐渐缩小

D.现代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18.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影响是()

A.根据长存性的特点,旅游活动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B.只有少数不文明的旅游者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C.旅游规模不超过旅游环境承载量时,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D.正常的旅游活动也会给文物古迹带来间接性损坏

19.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

A.游览、观光、购物B.娱乐、享受、拍照

C.旅游者、交通、食宿D.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

20.有关自然景观的观赏时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均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

B.我国北方的山水风景最宜春秋季观赏、南方地区则四季皆宜

C.黄山观日出,泰山观日落是旅游者必须的观赏内容

D.青海湖鸟岛等景象的观赏,必须把握其观赏时机

二、综合题

21、读甲、乙、丙三城市2003年市民参加各种旅游活动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人口(万)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旅游(万)

跨国旅游(万)

洲际旅游(万)

人均次数

30

500美元

10

0.7

0.3

0.37

50

1200美元

25

10

5

0.8

150

3500美元

110

25

30

1.1(1)三城市中人均参加旅游次数最少的是___________城市;参加跨国旅游人均最多的是___________城市,参加洲际旅游人均最少的是___________城。

(2)上表反映了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B4.D5.C

6.B7.A8.C9.A10.B

11.C12.A13.B14.D15.C

16.B17.A18.D19.D20.D

二、综合题

21.(1)甲丙甲

(2)社会经济发展旅游经济

高二地理教案:《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教案:《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目标】

1. 了解旅游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三个方面,并能举例说明。

2. 知道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

3.知道旅游景观观赏之前的准备工作,观赏建筑、园林等景观应把握怎样的节奏。

4.了解以情观景的四个阶段,理解其内涵。

5.理解人文景观建设和风土民情与自然的关系。

6.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重点难点】

1.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 以情观景

【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对抗质疑等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 选择观赏位置

1.距离

知识点三 抓住景观特色

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________________,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景观形成的?________,以及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一般分为?________、发展、________、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知识点四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____,并突出_____的作用。

2.人文景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________,用“虽由人作,____________”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________和谐相处的结果。

知识点五 以情观景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移情于景,________________。

4.登山涉水,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选择观赏位置

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效果。通过下表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景观的最适宜观赏位置的一般规律。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景观

类型

景观举例

观赏位

置选择

诗句

举例

高大雄

伟的山

庐山(赣)、黄山(皖)、泰山(鲁)、武陵源群峰(湘西北)

远眺、俯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地貌的

酷似造

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广东肇庆的七星岩、安徽黄山的石猴观海、青岛的石老人

特定的

观赏位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山中的

峡谷、

幽洞、

一线天

长江三峡(渝、鄂)、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

置身其中

近观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桂林的芦笛岩洞

一线天

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加、美两国间,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伊瓜苏瀑布(巴西、阿根廷间,伊瓜苏河与巴拉那河汇合处,世界最宽瀑布)、黄果树瀑布(贵州境内,北盘江上)

适当距离

仰视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河

湖海

洞庭湖、长江、

滇池

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岳阳楼—岳阳,黄鹤楼—武汉,滕王阁—南昌,大观楼—昆明)之上俯瞰远望

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小的湖

沼池塘

济南大明湖、北大未名湖、南京莫愁湖

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水边铺小路近观俯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水有

机组合

景观

桂林山水、长江三峡

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材料二所示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四地,可能见到这种景观的是________地。

(2)观赏该景观时,为了获得特定的形态美感,从旅游景观欣赏的角度看,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③ (2)选择观赏位置(距离或角度或观赏点)

【思路剖析】此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游景观的欣赏。该景观为风蚀景观,一般分布在风力作用显著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内,故选③地;风蚀景观一般具有一定的造型,观赏时关键在于选择观赏位置。

二、抓住景观特色

1.不同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

(1)自然景观——山有山景的特点,水有水景的特点,在欣赏时就应先了解它们的特点,如游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就要抓住它们的特点“雄、奇、险、秀、幽”。

(2)人文景观——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体,因此要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

2.欣赏园林景观要抓住园林的建筑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要抓住园林的特点,就要了解园林的构景手法,这是园林欣赏的基础。

[思维拓展] 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

构景手法

做法与效果

举例

主景

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功的关键

故宫以太和殿、孔府以大成殿为主景,其余为配景

配景

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障景法

多在园林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利用一些景物(假山、屏风、竹林等)阻碍另一些景物,达到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

《红楼梦》中大观园入园处

隔景法

利用墙、廊、树篱、殿堂等将景物分隔为不同的景区,以增加曲折、层次,丰富景观层次和旅游者的想象

苏州园林

框景

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看到的范围内,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的景观美

苏州园林

借景

借园外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

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颐和园借西山宝塔

(3)你认为青藏地区发展旅游业对本区地方文化有哪些促进作用?

【答案】(1)原始的高原雪域风光;独特的藏族文化(藏传佛教、民族风情)。

(2)①高山深谷 ②湖泊、河源风光 ③以原始森林景观为主(森林、草原垂直分异景观) ④以平视为主。

(3)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思路剖析】(1)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个方面列举。(2)川藏公路途经横断山区,山高谷深,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有多种植被景观;青藏铁路途经青藏高原,是著名的高原湖区及大河源头;青藏高原地势起伏和缓,视野开阔,景观欣赏宜平视。(3)对地方文化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促进相互了解以及加强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等方面回答。

【基础达标】

1.下图是桂林的梯田(左图)和月亮山(右图),如果要比较好地观赏它们,最佳方位是

()

①梯田:宜在适当的位置俯瞰 ②月亮山:应在视野开阔的近点平视 ③均宜在适宜的距离内平视 ④均应选择观赏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关于自然景观的观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冬季欣赏

B.庐山最宜冬季欣赏

C.钱塘江大潮的欣赏,宜选择8月18日

D.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3.为抓住景观特色要做到()

①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 ②确定旅游路线 ③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 ④了解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 ⑤保持一定的观赏节奏 ⑥综合感受 ⑦移情于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②⑤⑥⑦

4.清朝某画家的诗中写到:“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诗中反映了旅游资源的欣赏要求是()

A.领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 B.抓住景观的特点

C.把握观赏时机 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5.园林建筑中常用墙、廊、树篱等把景区分为层次丰富的各部分,这种构景手法是()

A.借景 B.框景

C.隔景 D.障景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1年5月5日,记者从黄山市旅委获悉,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该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8.71万人次,同比增长46.85%;实现旅游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44.46%。

材料2:“黄山在全国的位置图”。

材料3:黄山雄踞于安徽南部,号称五百里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受世界保护的人类自然遗产目录,2000年被评为AAAA级旅游区,已成为全人类的瑰宝。

(1)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天气应如何选择?

(2)黄山四绝之一是“怪石”,在游览时怎样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3)听松涛、看云海、赏怪石、浴温泉,从不同侧面体会黄山之美,这属于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中的________,是旅游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拓展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是()

①到庐山旅游,最好在外围仰视 ②到庐山旅游,在山中观赏无多大意义 ③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眺可得

④观赏位置的不同,会造成视野范围的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美丽的景观。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2~3题。

2.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

A.选择观赏位置  B.把握观赏时机

C.以情观景 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3.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

A.平视 B.俯视

C.远眺 D.仰视

苏东坡说,西湖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西湖有着千姿百态的美感,如何领略杭州西湖的美景、神韵、风情?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观赏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景观,选择的最佳时机应是()

A.农历初一的夜晚 B.农历十五的白天

C.农历十五的夜晚 D.农历初一的白天

5.观赏杭州西湖“曲院风荷”景观的最佳季节是()

A.深秋 B.盛夏

C.隆冬 D.初春

6.有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欣赏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能够对游人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B.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不同,但园林建筑风格却相同

C.我国人文景观的建设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D.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和谐生美”体现了两者统一的自然观。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诗句做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8.在观赏苏州园林的过程中,能满足观赏者感官和心理需要最重要的条件是()

A.掌握丰富的知识 B.把握适当的时机

C.保持一定的节奏 D.站在一定的高度

二、综合题

9.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下列旅游景观应如何欣赏,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置身其中近观的是__________。(填A、B、C、D代号,下同)

(2)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的是________。

(3)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天气的是______________。

(4)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的是____________。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五台山的寺庙同北方其他寺庙一样,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这种设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第(1)题中的意境的是()

(3)大理三塔建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而且是建在山麓湖边小山的脊线上。这种建造手法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图中不同的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共同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布局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①远观 ②近观 ③仰视 ④俯瞰 ⑤远眺 ⑥低临水面 ⑦特定观赏点 ⑧乘船(筏)沿水路 ⑨夏秋 ⑩夏 ?丰富并富有变化 ?雨过天晴 ?日出日落 ?特定的时间

?景观特色 ?原理 ?美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节奏韵律 ?序幕 高潮 因势 得体 自然美 自然 宛自天开 自然 综合感受 发挥想象 情景交融 求质求真

[基础达标]

1. C 2. D 3. A 4. D 5. C

6. (1)阴雨天后。

(2)选择好观赏位置,充分发挥想象。

(3)以情观景

[拓展提升]

1. D 2.B 3.C 4.C 5.B 6. B 7.B 8.C

9 (1)D (2)B (3)C (4)A

10. (1)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2)D

(3)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使塔成为景观中的重要构景

(4)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

高二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二地理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二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复习学案(鲁教版选修3)
 1.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分类及特点。2.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3.学会收集旅游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的状况,确定旅游地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4.知道旅游安全防范知识。


专题一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观赏距离远近、角度变化、俯仰差异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观赏效果。景观欣赏,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
1.观赏距离的选择
观赏位置旅游景观观赏效果
远望远眺峰峦雄伟、峻秀、奇特
丘陵地区的梯田高低错落、弯曲流畅,形成线与面的完美结合
俯瞰、远望江、河、大海观其旷景,体会远望情趣
近看平视城市中的湖泊湖周围的建筑物更高,湖显得更小、更美
低看较小的湖沼池塘临廊、榭观水中倒影,体验天地之美妙
2.观赏角度的选择
景观观赏位置实例
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观赏点路南石林中的阿诗玛、黄山的石猴观海、广东肇庆七星岩
面积较大的江河湖海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洞庭湖、鄱阳湖、长江、黄河
较小的湖沼池塘在低临水面的亭、榭、廊、阁观赏西湖、北大未名湖、济南大明湖

3.动态观赏
对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如游画中,心旷神怡。
专题专练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两幅图中,属于皇家私家园林图的代号是__________,属于江南私家园林图的代号是________。
(2)北方皇家园林规模______________,江南私家园林规模________。
(3)北方皇家园林建筑色彩________,多以________为主色调;江南私家园林色彩__________,多以__________为主色调。
(4)南北方园林在色调上有巨大反差,其用意各是什么?

(5)我国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的不同建筑风格,反映了________与________和谐的思想。
专题二 设计旅游线路
旅游活动成功与否,旅游线路设计是关键之一。旅游线路的设计,包括对旅游活动中游览景点、交通线路及相关的服务项目进行合理的空间组合和时序安排等。旅游线路设计须符合以下要求(见下表):
要求具体内容目的
符合自身特点考虑旅游者自身特点、旅游动机、兴趣爱好、经济条件、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使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内容更加合理、可行
选择最佳路径尽可能选择最佳旅游路径。将沿途和旅游地不同性质的旅游景点串联成环形线路,尽可能避免重复线路缩短旅途中花费的时间,降低旅游费用,减少体力消耗,满足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景观丰富多样要充分展现旅游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原则是:既做到景观丰富,富于变化,又突出重点,避免雷同在有限而集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欣赏不同的旅游景观,感受到不同的旅游特色氛围
注意劳逸结合安排游览日程时,要考虑身体条件,力求做到有张有弛,动静结合,使游程有一定的节奏性及时调节和恢复旅游者的体能,保证游览质量
追求最佳效果①形成鲜明的主题和特色;②根据景观特点,安排适宜的游览时间;③根据光照效果安排旅游线路;④充分考虑旅游者心理预期;⑤尽可能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确保旅游活动高效和安全以获得最佳的旅游效果,最愉快的身心感受,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专题专练2 暑假期间在菏泽工作的王老师打算去青岛探亲,回来时顺路游览本省,最后从省城回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为王老师设计一条自驾游的旅游线路。

(2)说明要准备的物品有哪些?

(3)沿途打算停留的旅游城市及城市主要景点有哪些?

(4)王老师这次活动准备用七天时间,应如何安排旅游日程?

专题三 旅游安全及自我防范工作
1.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造成后果主要表现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道路交通事故、航空事故、水上交通事故以及索道、缆车等景区交通事故等
犯罪威胁旅游者生命、财产安全盗窃、欺诈、暴力犯罪等
疾病影响旅游者人身安全生活环境变化与环境污染、食品卫生等问题,引起疾病或中毒
火灾与爆炸破坏旅游基础设施、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导致整个旅游系统运营紊乱自然因素引发火灾或人为因素引发爆炸等
自然灾害
及其他安
全问题伤害旅游者,影响旅游业自然灾害发生,如风灾、洪水、泥石流、地震、海啸、雪崩、沙暴等;其他如战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意外伤害、旅途迷路等
2.确保旅游安全
阶段自我防范工作
旅游前了解旅游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预先规划好旅游线路,准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旅游中出游时,尽可能选择安全的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防止旅游过程中的交通安全事故
游览时:注意观察地形,选择合适的游览线路和观景位置,避免过于冒险的旅游活动,不擅自离队,注意防火和保护旅游区环境
其他:注意饮食卫生、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的安全

专题专练3 暑假,某地理小组在下图(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读图回答(1)~(2)题。
(1)在a、b、c、d四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
 

A.aB.b
C.cD.d
(2)夜晚,学生们宿营最为安全的地点是()
A.aB.b
C.cD.d
 

1.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的原因是()
①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 ②满足尝试、体验和欣赏异地人文、自然景观的差异 ③为了节省旅游费用 ④为了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的乐山睡佛,观赏要求是()
A.把握观赏时机B.发挥想象,移情于景
C.特定位置远眺D.置身其间,求质求真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人们通过旅游,得到高层次的享受需要。据此完成3~4题。
3.读图,下列对观赏该景点的位置要求正确的是()
A.近观仰视B.远眺
C.特定角度D.俯瞰
4.下列诗句描写出“人在画中游”意境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5.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青藏高原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新热区。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是什么?

(2)旅游者进入青藏地区有多条线路。试比较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沿途自然景观和旅游观赏视角的主要差异,完成下表。
 线路
项目 川藏线青藏线
地貌景观①__________起伏和缓的雪山、高原寒漠等
水域景观以湍急的江水景观为主②__________
植被景观③__________以高寒草原、草甸、荒漠景观为主
观赏视角以仰、俯视为主④__________
(3)你认为青藏地区发展旅游业对本区地方文化有哪些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
专题专练
1.(1)甲 乙 (2)宏大 小巧 (3)浓重 红黄 素淡 黑白 (4)皇家园林显示皇权的尊荣,并与北方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南方园林主要迎合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南方水乡和湿润的气候融为一体。
(5)自然 人文
解析 本题以园林为例,考查在非自然景区中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如何协调。古代园林建筑要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标。在不同环境下,园林也表现为不同的色彩。北方皇家园林气势宏大,给人以浓重的感觉,主要以明黄和红色为主色调;江南私家园林讲究素雅,以黑瓦白墙为特色。
2.(1)旅游线路:菏泽→青岛→曲阜→泰安→济南→菏泽。(其他线路合理也可)
(2)生活用品:衣服1~2套,旅游鞋1双,雨具、个人卫生用品适量,自己喜欢的食物、水果适量,饮用水或旅行用保温瓶等。
游览用品:山东省旅游图(各旅游城市旅游图到达目的地后购买)、指南针、照相机、摄像机、望远镜等。
其他:常用药品、身份证、手机、钱、针线包等。
(3)游览的主要景点
青岛:海滨浴场、栈桥、崂山。
曲阜:孔府、孔林、孔庙。
泰安:岱庙、泰山。
济南:大明湖、千佛山。
(4)日程安排:第一天上午驾车到青岛,下午探亲访友,晚上住青岛。第二天上午登崂山,下午去海滨浴场游泳、游栈桥,晚上住青岛。第三天上午驾车去曲阜,下午游孔林、孔庙,晚上住曲阜。第四天上午游孔府,午饭后驾车去泰安,下午登泰山,晚上住山上。第五天上午下山,下午游岱庙,晚上住泰安。第六天上午驾车去济南后游大明湖,下午登千佛山,晚上住济南。第七天驾车返回菏泽。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旅游设计的相关内容。第(1)题,旅游线路的设计必须符合从菏泽去青岛探亲回来时顺游本省,最后从省城回家的条件,同时选择路径应省时、省力、省费用。第(2)题,准备的物品应包括生活用品、游览用品及其他物品。第(3)题,结合旅游行程应包括青岛、济南、泰安、曲阜等城市的著名景点。第(4)题,七日行程安排应注意结合自身特点,注意劳逸结合并追求最佳效果。
3.(1)C (2)A
解析 第(1)题,因该图为河北某地,年降水量较少,而树木的生长要有较好的水分条件,c处位于背阴坡,蒸发量少,土壤中水分含量多,林木就最茂密。第(2)题,a处于坡度平缓的山脊上,无洪水侵袭,宿营安全;b、c处于等高线密集的山坡上,坡度陡不安全;d位于山顶,不安全。
课时作业
1.A [人们为了摆脱日常事务,往往渴望了解与自己所熟悉的环境有较大差异的地方;旅游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动力。]
2.C [乐山睡佛高大雄伟,只有选择在特定位置远眺才能体会其形象美。]
3.C 4.D [第3题,观赏地貌的天然造型,需选择特定位置、特定角度观赏。第4题,对于山水组合景观,乘船在其中游走,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1)原始的高原雪域风光;独特的藏族文化(藏传佛教、民族风情)。
(2)①高山深谷 ②湖泊、河源风光 ③以原始森林景观为主(森林、草原垂直分异景观) ④以平视为主。
(3)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解析 (1)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个方面列举。(2)川藏公路途经横断山区,山高谷深,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有多种植被景观;青藏铁路途经青藏高原,是著名的高原湖区及大河源头;青藏高原地势起伏和缓,视野开阔,景观欣赏宜平视。(3)对地方文化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促进相互了解以及加强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等方面回答。

高二地理教案:《公众参与》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二地理教案:《公众参与》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学习目标】

1. 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2.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知识链接】

一、民间环境保护组织

1.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需要全人类在生产、生活、①____________等方面都发生根本的变革。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②____________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③________和使命,树立人与自然④________共处的新型文化观念,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协助⑤________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2.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

(1)优势:拥有⑥________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拥有更加单纯的⑦____________和充沛的创造力,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⑧________和支持。

(2)作用(工作方向):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⑨________;协助政府执行环境⑩________;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________及服务。

(3)“自然之友”: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群众性民间环保团体,它以开展?______________环境教育、倡导?________文明、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为宗旨。

二、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1.环境伦理是指人与自然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它可以帮助人们全面地、科学地?________和?________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有的态度与责任:尊重自然和其他?_______存在的权利。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稳定。尊重和保护?________ (克服短期行为)等。

3.环境道德主要行为准则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属于绿色消费环境伦理观;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万物共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观。

4.青年环保运动

【学习过程】

一、公众参与

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义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意义

原因

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对于环境、经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处理方法和行动方式的变革,体现人类追求效率与公平、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只有广大人民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与公众参与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真正治理好环境问题,不仅要靠政府的高效率和国民的高素质,更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推动环境保护的法则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环境保护运动

公众参与使环境保护决策更加科学

公众参与的主要目的在于制约政府的自由裁量权,确保政府公正、合理地行使行政权力。可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的环保措施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增加环保审批的透明度,能充分体现公正、公开、科学、民主的精神

2.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

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包括三个方面,相应地体现了公众参与的不同程度(层次)。

第一层面是公众参与环境宣传教育。参与环境文化建设,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努力提高公众的环境道德水平,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风气。

第二层面上升到公众自身的环境友善行为。积极参加环境建设,努力净化、绿化、美化环境;坚持做好本职工作中的环境保护,为保护环境尽职尽责;改变消费观念,做绿色消费者。

第三层面是鼓励公众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公众、团体和组织既要参与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决策过程,也要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的执法进行监督。保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杜绝以权代法、以言代法和以权谋私。特别是参与那些可能影响到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社区决策以及对决策执行的监督。

【典例 1】读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备选答案的代号填入相关的空格内。

A.气候恶化 B.水旱灾害增加 C.农业减产

D.土地肥力下降 E.威胁人类生存 F.全球变暖

①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

(2)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要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必须走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众参与是一个重要方面,下列哪些行动符合这一要求?__________(多选)。

A.实行垃圾分类存放 B.充分享受生活,购买象牙雕刻的工艺品,用野生鸟类羽毛装饰房间

C.逢年过节,给亲朋好友寄送贺卡 D.出门乘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

E.购物时,自备布袋或篮子 F.建议家人购买小汽车,提高消费档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中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参与措施。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的生存。要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成功的关键。

【答案】(1)①B ②D ③A ④F ⑤C ⑥E

(2)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DE

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

【典例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2 年 9 月 2 日,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约翰内斯堡正式开幕,包括 104 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 192个国家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全球未来可持续发展大计。

材料二:1998 年特大洪灾肆虐神州大地,2001 年春漫天的沙尘暴席卷北京城……大自然的报复让我们触目惊心,同时也唤醒了我们沉睡的环保意识。从 1994 年第一个环保组织成立以来,全国的环保社团已经发展到 2 000 多个,200 多所高校设立环境资源专业。

材料三: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政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台了行政法规30 多件,环保法律 20 多件,缔结和加入了国际公约 30 余项;资金投入从 1981 年的 25 亿元到 2001 年的 1 106 亿元。

(1)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2)我国政府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做了哪些工作?

(3)近年来,国际上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发展迅速,它们的优势及作用是什么?我国的环保 NGO 发展也非常快,它们在哪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解析】第(1)题,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的召开,归根结底,是各国共同利益的要求,符合联合国的宗旨,也符合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第(2)题,在于强调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注意坚持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策略,从国家机关的角度看.又是在履行相关环境管理职能。第(3)题。主要考查了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优势和作用,以及我国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工作。

【答案】(1)①坚持可持续发展符合联合国成员的共同利益,符合联合国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宗旨;②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及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而维护世界和平。

(2)①发展了环保社团,200 多所高校设立了环境资源专业;②出台行政法规、环保法律,缔结国际公约,体现了依法治理环境和保护资源;③通过投资治理生态环境,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3)优势: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作用: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我国环保 NGO 的工作:社会宣传、青少年普及教育、教师培训、绿色学校活动、绿色社区活动、绿色消费活动、保护野生动物、植树造林、提供法律援助、表彰优秀人物。

【基础达标】

1.有关公众参与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青年是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公民的环境权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 ③广义的公民环境权包括知情权和检举控告权两种  ④公众参与是指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为使《中国21世纪议程》的内容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最具广泛意义的是()

A.保护社会经济稳定、高速发展

B.政府制订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C.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D.提倡广泛的公众参与

3.我国环保NGO的主要工作方向不包括()

A.加强环境保护执法的强度和力度

B.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

C.协助政府执行环境保护政策

D.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

自2008年6月1日开始,我国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都实行了塑料购物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据此回答4~5题。

4.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有利于()

A.刺激人们的消费  B.减少“白色污染”

C.方便人们的生活 D.增加商品零售额

5.下列行为可减少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的是()

①使用布袋子 ②重提菜篮子 ③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是中国的环境标志。某商品带有此环境标志就意味着该商品具有______等优点。

(2)在人们的生活中,提倡“绿色消费、环保选购”,请列举一些符合此要求的行为。

(3)倡导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4)实施环境标志认证为什么能达到上述目的?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拓展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绿色住宅是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兴建的住宅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其目标是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内容符合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宅要求的是()

①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 ②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 ③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 ④公用绿地和停车场各占一半 ⑤隔音效果好,噪音低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每位中学生应当()

①树立环境意识 ②讲究环境道德  ③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 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3.回收垃圾,首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他们在垃圾房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志的垃圾箱,结果却发现仍有许多居民并没有分类放置,造成这种现象可以排除的原因是()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多

C.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我国不少城市的大街小巷分布着烧烤食品摊点,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据此完成4~5题。

4.这一现象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是()

①污染空气,使局部气候变坏 ②伐木烧炭,破坏林木资源 ③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④使鸟类失去家园,破坏生态平衡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5.既保留这种被大众接受和欢迎的烧烤饮食文化,同时又能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其正确的方法是()

A.加强城市管理,分片集中设置摊点

B.选用无污染的热源烧烤,如电烤

C.逐步淘汰或限额烧烤

D.坚决予以取缔

6.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行动的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

7.我国环境保护这一国策成功实施的基本前提是()

A.参与国际行动 B.减少污染物得排放

C.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D.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

8.下列关于环境伦理的正确说法有()

A.环境伦理强调后代人的价值和利益

B.环境伦理包括一系列的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态度、习惯、传统及善恶判断标准等

C.享用自然是人类的特权

D.尊重和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界的原始面貌

二、综合题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对我国保护臭氧层工作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履约要求,2015年前淘汰甲基溴,在2015年冻结含氢氯氟烃(HCFC)、2040年实现全面淘汰,要实现这些国际履约目标,我们的主要任务十分艰巨。

(1)《蒙特利尔议定书》主要是限制破坏臭氧层气体排放量。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为什么会对两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较严重?

(2)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我们怎样为新时代“女娲补天”尽一份力?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政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台了行政法规30多项,环保法律20多项,缔结和参加了国际公约30余项。资金投入从1981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 000亿。2011年11月24日,环保部透露,经过初步测算,“十二五”期间环保投入将加大,环保总投资将达到3.1万亿元,其中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要投入1万亿元。

(1)根据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的认识。

(2)过去,我国的环保工作主要局限于政府主管部门和环境专业工作者,公众参与的程度和意识都比较低。近年来,公众的环保意识正在不断提高,国际上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也发展迅速,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做的是(多选)()

A.树立环境意识

B.参加工作以后再接受环境教育

C.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D.学习和生活中减少消费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①思维方式 ②环境 ③责任 ④和谐 ⑤政府 ⑥专业 ⑦社会责任感 ⑧参与 ⑨研究 ⑩政策 ?产品 ?群众性 ?绿色 ?认识 ?处理 ?物种 ?环境

[基础达标]

1. D 2. D 3. A 4. B 5. D

6. (1)低毒少害,节约资源 (2)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环保电池、购买绿色食品。(3)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益于人类及其他物种的共存和安全。(4)环境标志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心目中衡量商品信誉的重要指标,而商品的信誉直接关系到商品的销售和企业的效益。所以,实施环境标志认证是保护环境,引导企业走向清洁生产的有效措施。

[拓展提升]

1. B 2. C 3. B 4.C 5.B 6. A 7. D 8. B

9. (1)南北两极气温低,对流活动弱,对流层高度低,人类排放的氟氯烃易到达平流层,破坏此层的臭氧。

(2)①购买无氟冰箱、空调等环保产品。②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周围居民的环保意识,动员公众参与。 ③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推动绿色家庭、绿色社会建设。

10. (1)“要我环保”反映的是政府的约束能力,没有发挥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我要环保”反映的是公众对参与环保的程度和意识的加强,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使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水养鱼”只重视经济价值,忽视了生态价值,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往往造成环境的破坏。“鱼养水”是一种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协助政府执行环境管理;监督企业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和服务等。

(3)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