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沪教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7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沪教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沪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一课时: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题包计算,探索算式之间的一些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20以内数的加减法

2、探究在题包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情趣引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神秘的古堡去,古堡中住着许多美丽的小精灵,他们在玩着好玩的游戏,我们大家一起去玩好不好?

二、破密码,闯古堡

(一)热身运动(桥板上的题)

5+4+1=

3+4+1=

4+4+2=

1+2+3+4=

学生先计算,然后说一说怎么算。

(二)做题包、找规律

1、出示题包

16―8=814―5=9

15―7=816―7=9

13―5=817―8=9

12―4=818―9=9

(1)学生先进行计算,然后小组里面相互说一说,这两组题包的规律。

(2)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结果总是8和9,题包中的规律即被减数减少(或增加),减数也作相应的减少(或增加),差不变。

做加法题包,探究规律

2、出示题包,请学生计算

1+9=9+1=

3+7=7+3=

2+8=8+2=

4+6=6+4=

(1)学生计算

(2)探究规律

通过计算这组题包,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举例说出题目中加数的变化如何引起和的变化。

(3)师小结

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增加和减少的数相等,它们的和仍是10。

3、完成练习册第1页的题1

(三)小组合作,探究算式之间的规律

1、出示7+5=7-5=7+6=7-4=

9+5=9-5=8+6=8-4=

11+5=11-5=10+6=10-4=

13+5=13-5=11+6=11-4=

学生计算

2、师,提问:

(1)通过计算,你发现每一方框中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2)从它们差的相互关系来看,你能找出算式中减数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4、汇报探究结果

当一个确定的数加上的数和减去的数之和为10,它们的结果相差10。例如,

7+5=127-5=27+6=137-4=3

12-2=1013-3=10

5+5=106+4=10

2712

6、学生举例说出一些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

例:12+7=1912-7=5

14+1=1514-9=5

(四)数砖墙,登古堡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登上了古堡的最高处了,再努力一下,我们就能和可爱的小精灵们一起游玩,我们一起来加油!

1、出示数墙,由学生完成数城

2、汇报。

3、完成练习册第2页的题4

(五)用题包来完成推算

1、出示题目

2+43+5

12+413+5

2+143+15

12+1413+15

师:你们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推算呢?

学生进行推算,并说一说推算的方法。

(六)完成长链题

0+1+2+3+4+5+0+5=

1+2+3+4+0+2+3+5=

并说说计算算式长链有什么好方法

式与数比大小

1出示题目:18-3○5

8-3○5

想一想怎样做才能保证正确。

2交流方法。

3小结:当式与数比大小时,我们可以先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来比大小。

4完成练习册第1页的题2

求减数

1出示题目20-□=15

20-□=8

2计算

3交流方法

4小结:在计算20-□=8这样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想20-8=□。

5完成练习册第2页的题3

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数学中许多知识都蕴含着小秘密,只要我们积极动脑筋,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奥秘。也会使我们越来越聪明。

总结:小朋友们,通过我们的努力,破译出了全部密码,我们终于登上了古堡,我们和可爱的小精灵可以尽情地玩耍了。

第二课时:计算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圆片、填合适的数,感受到“计算游戏”中三角形三个区域内的数与周边的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尝试、检验、修正来解决计算游戏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计算游戏”中三角形三个区域内的数与周边的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尝试、检验、修正来解决计算游戏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册第3页的题1

认识三角数图。

1、简介三角数图。

师:这是三角数图。

问:你发现这幅三角数图有什么秘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三角数图里的三部分,每部分都放有小圆片,相邻部分里的小圆片个数相加,其结果写在边上。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计算游戏”(板书课题)。

二、探究三角数图。

1、探究一

“计算三角”的3个区域都已放了小圆片或数,

探求:3个结果数。

(学生可以在计算三角草图上自己摆圆片,计算出结果。同桌合作玩“三角盘”

一人在三角盘上摆小圆片,另一人根据所摆小圆片摆数卡。)

汇报。

2、探究二

2个区域已放了小圆片或数,1个结果数也已预先给出,

探求:在1个区域里放上适当数目的圆片或数和求2个结果数。

(可以通过加减法来计算出第3个区域中圆片的数量以及其它2个结果数。)

3、探究三

1个区域已放好了圆片或数,2个结果数已预先给出,

探求:在2个区域里放上适当数目的圆片或数,并求第三个结果数。

(可以通过加减法来计算。)

完成练习册第3页的题2

4、探究四

3个区域都是空的,3个结果数预先给出,

探求:在3个区域里正确地放上圆片,使三边得到预设的结果数。

完成练习册第3页的题3。

四、总结。

师: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本领?

完成练习册第3页的题1。

第三课时:比一比1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2、能通过口算,进行式与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册第4页的题1

引导观察

师:小朋友,小丁丁、小巧和小亚到游乐场去玩,看到小丑叔叔,他们兴致勃勃地踩上高跷,和小丑比高低,比下来的结果怎样?请小朋友说说比较的结果。

我们已经学过“、=、”号,能不能用这三种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例如:小巧踩着高跷比红鼻子小丑矮,我们可以说:

小亚的高度+高跷的高度小丑叔叔的高度。

汇报:

1.生:小巧踩着高跷比小丑叔叔矮。

生:小丁丁踩着高跷和小丑叔叔一样高。

生:小亚踩着高跷比小丑叔叔高。

2.用等式或不等式表示比较的结果。

生:小丁丁踩着高跷和小丑叔叔同样高。

我们可以说:小丁丁的高度+高跷的高度=小丑叔叔的高度。

生:小亚踩着高跷比小丑叔叔高。

小亚的高度+高跷的高度小丑叔叔的高度。

揭示课题:

师:比较物体的多少、高矮、轻重等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我们可以用数字来代替这些数量:如用6表示高跷的高度,用11表示小丑叔叔的高度,那么小巧的高度就可能是几呢?

()+611(板书)。

今天,我们学习“比一比”,出示课题。

二.探究

1.解答6+()11,探究解题策略。

(1)审题,这里是谁和谁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2)思考:哪些数合适?

(3)生:我发现最小的答案是0,因为加数越小,和越小,6+011。1也可以,2也可以,3、4也行。但5却不行,因为6+5=11,不符合题意。那么,比5大的数肯定都不行。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好方法,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到符合题意的所有答案呢?

板书:6+()〈11

0、1、2、3、4

小结:

可以先想6加几等于11,6+5=11,由于和要比11小,所以加数就要比5小。

2、独立练习册第4页的题2/1

6+()〈15

师指导校对。

解答12-()6,探究解题策略。

(1)审题,这里是谁和谁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2)思考:哪些数合适?

(3)生:我发现最小的答案是0,因为减数越小,和越小差越大,12-()6。1也可以,2也可以,3、4、5也行。但6却不行,因为12-6=6,不符合题意。那么,比6大的数肯定都不行。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好方法,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到符合题意的所有答案呢?

板书:12-()6

0、1、2、3、4、5

4、独立练习册第4页的题2/2

拓展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练习的在不等式里填上合适的数,有时不能超过某一个数,有时又不能比这个数小,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最大的或最小的这个数找出来呢?

8+()128+()12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小结:要找8+()12的最大数和8+()12的最小数,

可以先算8+()=12,()里填4,要使结果小于12,加数就要比4小,比4小的的最大的数是3,要使结果大于12,加数就要比4大,比4大的的最小的数是5。

完成书第5页的4。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比一比

6+()〈11

0、1、2、3、4

第四课时:比一比2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形如a+□<b、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2、能通过口算,进行式与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在形如a+□<b、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册第5页的题3

复习

()里最大能填几

4+()<1213-()>6

学生试做。

汇报。

想:因为4+8=12,所以8不行,填的数要比8小,是0-7,最大是7。

想:因为13-7=6,所以填的数要比7小,是0-6,最大的是6。

小结:

完成练习册第5页的4。

探究

出示12-()<6

(1)审题,这里是谁和谁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2)思考:哪些数合适?

同桌讨论。

汇报交流。

因为12-6=6,结果要小于6,所以减数要大于6,但是又不能大于12,所以()里可以填7—12。

试一试

练习册第5页的题5。

练习

6+()<1214-()>611-()<6

8+()<1219-()>615-()<6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沪教版)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在计算条与位值板的帮助下进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学习,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过程能力和方法;

加强独立思考,学会与同伴的合作,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强调过程、强调算法思维,灵活掌握“个位不变,只要在十位上相加减”的算法。

教学难点:

算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复习

20+40=30+30=60+40=90+10=

50-20=40-10=80-70=70-20=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

二、探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一、两位数加整十数。

从百数图或百数表(数射线)引入。

出示18+30

师:你们能不能用学过的百数图或数射线来试一试?

学生操作,然后交流

在百数图上直观地展示18+30。

2、数射线上演示。

3、利用位值板上计算:18+30。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演示。

先把18拆成10和8,再把10+30=40,最后把40+8=48。

个位不变,只是在十位上相加。(只要在18的十位上加3。)

出示:30+18=?

师:你们认真仔细地想一想可以怎么解决?

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30+18=48,与18+30=48结论相同。

小结:在加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反馈练习。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49+1036+1053+1021+1067+10

49+2036+2053+3021+2067+20

49+3036+4053+4021+7067+30

汇报,互批。

(二)两位数减整十数。

师:请你们在数射线中,看一看37—20等于几?

操作:选择计算条或位值板摆一摆37—20。

学生汇报:

把被减数分成30与7,30—20=10,10+7=17。

个位上不变,只是在十位上相减。(只要在37的十位上减2。)

4、小结:“个位上的数不变,只是把十位上的数相减”。

反馈练习。

37—2064—1046—1055—1072—10

37—1064—2046—2055—3072—30

37—3064—5046—3055—5072—40

99—3081—2063—3075—20

99—6081—5063—4075—50

99—8081—7063—6075—70

三、练习。完成练习册

总结

师:今天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呢?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减一位数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无进退位)。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3、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无进退位)。

教学难点

探索类推得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无进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黑板、双色片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5+4=2+6=3+3=4+1=

15+4=12+6=13+3=14+1=

小组汇报答案。

观察上下两组题目,你发现什么?

小结:

只要先算出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几,然后在十位上只要写上1就可以了。

探究新知:

(一)探究加法

出示23+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谁能告诉大家23+2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交流分享成果。

方法一:

十个

在数位表上用小圆片的方法:

3个圆片加上2个圆片,共有5个圆片。

3+2=5

可以推出:

十个

先算个位上,3个圆片加上2个圆片,共有5

个小圆片,再加上十位上的两个圆片,就是

20+5=25

方法二:

3个红纸片加上2个蓝纸片,共有5

个纸片。

可以推出:

3个红纸片加上2个蓝纸片,共有5

个纸片,再加上两条各是10个的红纸片就是等于25个纸片

方法三:

从3出发,向前走了2格,是5。

就是3+2=5。

可以推出:

从23出发,向前走了2格,就是

23+2=25。

方法四:

23+2=25用分拆的方法可以得到:先算3+2

=5。然后20+5=25。

203

……

想一想,怎样用简单的算法表示呢?

黑板演示:

23+2=

3+2=5

20+5=25

小结:

一个两位数加上一位数,不进位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字照写就可以了。或者说,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只要在这个两位数的个位上进行加法就可以了。

8、小练习:

24+3=36+1=5+42=71+8=

45+2=1+36=42+5=8+71=

(二)探究减法:

出示题目:25-4=?

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汇报交流。

小结。

两位数减一位数,只要把个位上的数相减就可以,或者,用个位上的数字相减,然后十位上的数字照写。

三、巩固练习:

1、5-4=35-3=76-5=89-=81

25-4=63-0=28-3=63-=60

35-4=47-4=57-6=78-=72

65-4=89-8=49-7=36-=34

2、学生自己完成题目。

3、全体交流最后一列题目的解题心得。

4、小结。

最后一列,在计算时,只要看个位上的数相差多少就可以了。

四、拓展和应用:

请你用1、2、3、4、5中随机挑选三个数组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式,要求越多越好?如12+3、54-2等。

五、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对于你今天的表现怎样评价?对你的同组的同学呢?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创设及具体操作活动,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构造算法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数学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类推能力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双色片、计算条片、位值板、数射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口答)

看图算一算,并说计算过程

十个

●●●●●●

●●

十个

●●●●●●

●●

24+2=2624+20=44

4+2=620+20=40

20+6=2640+6=46

口算

16+30=77-6=36+3=

87-40=4+53=37-5=

2.创设情景: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母鸡生蛋的故事。

(1)这个故事中有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要求现在一共有几个蛋,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27+5=

(4)27+5=?一共有几个蛋?请你利用桌上的学具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①利用位值板和双色片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②利用计算条片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③利用数射线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2.师生共同探究不同的算法。

集体反馈:你们有几种算法?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摆学具演示,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

方法一:在位值板上进行计算:

27+5=32

7+5=12

20+12=32

个位上的7个小圆片和5个小圆片相加,得到12个;10个一换成一个十,12再加上20就得到32。

思想:先加个位,满十进一(板书)

方法二:用计算条片进行计算:教师演示

27+5=32

27+3=30

30+2=32

思想:先凑整十数(板书)

方法三:在数射线上进行计算。

从27出发,先向右跳3格,跳到30,再向右跳2格,跳到32,所以27+5=32。

先算27+3=30;再算30+2=32。

思想:先加到整十数(板书)

3.熊猫乐乐是怎么计算的呢?

27+5=32

32

先把蛋盒装满,凑成十个

所以先算27+3=30,再算30+2=32。

4.哪些方法和乐乐的算法是相同的呢?

归纳: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可以先加个位,满十进一后再加;也可以用先加到下一个整十数后再加的方法进行计算。

揭示课题:

小朋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分层练习,巩固算法

1.摆一摆、算一算

48+7=

2.圈一圈、算一算

29+5

9+5=14

20+14=34

3.比一比,看谁算得有对又快,并挑选两道说说计算过程。

46+8=35+8=32+9=56+7=

四、归纳总结,拓展提高

1.()里填几呢?

26+()=2()26+()=3()

课堂总结。小朋友,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对于你今天的表现怎样评价?对你的同组的同学呢?

完成书上练习

完成练习册

第四课时:两位数加减一位数3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创设及具体操作活动,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构造算法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数学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类推能力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复习

1.复习引入

16+30=77-6=36+9=

87-40=53-3=37-5=

说说16+30,36+9,53-2你是怎么算的?

2.创设情景: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母鸡生蛋的故事。

(1)这个故事中有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要求现在还剩下多少个鸡蛋,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2-5=

(4)32-5=?一共有几个蛋?请你利用桌上的学具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二、探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①利用位值板和双色片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②利用计算条片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③利用数射线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2.师生共同探究不同的算法。

集体反馈:你们有几种算法?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摆学具演示,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

方法一:

在位值板上进行计算:

12-5=7

20+7=27

32-5=27

先把十位上的一个小圆片移到个位上,就

是10,然后用个位上的12减去5得到7。

最后用20加上7就是27。

方法二:

用计算条进行计算:

方法和小兔同样,先把零头2减去,

再减去3,得到就是27。

方法三:

从32出发,先向后走了2格,是30。

然后再向后走3格,就是27。

所以得到32-5=27。

方法四:

32-5=27用分拆的方法可以得到:先算12-5

=7。然后20+7=27。

2012

……

小结。

两位数减一位数,可以先去掉零头,再减去剩下的数,也可以先用退下的一个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减去一位数,然后再把十位上的数和结果相加。

巩固练习:

拓展和应用:

师:请你用5、6、7、8、9中随机挑选三个数组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有进退位的算式,要求越多越好?如56-9、67+8等。

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对于你今天的表现怎样评价?对你的同组的同学呢?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加法)

――朱行小学殷其龙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P29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创设及具体操作活动,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构造算法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数学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类推能力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双色片、计算条片、位值板、数射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口答)

16+30=77-6=36+3=

87-40=4+53=37-5=

说说16+30,36+3,4+53你是怎么算的?

2.创设情景: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母鸡生蛋的故事。

(多媒体演示)

(1)这个故事中有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要求现在一共有几个蛋,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27+5=

(4)27+5=?一共有几个蛋?请你利用桌上的学具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说明:旧知复习,为学生运用类推解决问题搭建跳跃的平台;创设故事情景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解决问题的挑战氛围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①利用位值板和双色片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②利用计算条片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③利用数射线的实际操作来寻求答案。

2.师生共同探究不同的算法。

集体反馈:你们有几种算法?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摆学具演示,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

方法一:在位值板上进行计算:

十个

27+5=32

7+5=12

20+12=32

十个

个位上的7个小圆片和5个小圆片相加,得到12个;10个一换成一个十,12再加上20就得到32。

思想:先加个位,满十进一(板书)

方法二:用计算条片进行计算:

27+5=32

27+3=30

30+2=32

思想:先凑整十数(板书)

方法三:在数射线上进行计算。

从27出发,先向右跳3格,跳到30,再向右跳2格,跳到32,所以27+5=32。

先算27+3=30;再算30+2=32。

思想:先加到整十数(板书)

有可能还有其他的算法,利用展台进行展示。

3.熊猫乐乐是怎么计算的呢?

多媒体演示:(鸡蛋装盒)学生观察并思考

说说乐乐是怎么算的?

27+5=32

32

先把蛋盒装满,凑成十个

所以先算27+3=30,再算30+2=32。

4.哪些方法和乐乐的算法是相同的呢?

归纳: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可以先加个位,满十进一后再加;也可以用先加到下一个整十数后再加的方法进行计算。

揭示课题:

小朋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说明: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经历,类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构造算法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三、分层练习,巩固算法

1.比较两种算法。

(1)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出计算过程)

48+7=

展台反馈。

(2)讨论: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2.找出合适的帽子,连一连。

邮递员35+941头盔

医生26+861带有小灯的帽子

建筑工人9+3234医生帽子

煤矿工人7+5444绿色帽子

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3.比一比,看谁算得有对又快,并挑选两道说说计算过程。

展台反馈

【说明: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游戏练习采用变式,渗透加法交换律思想,帮助学生拓宽解题思路。】

四、归纳总结,拓展提高

1.()里填几呢?

26+()=2()26+()=3()

【说明:开放题的设计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梳理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插花比赛

从下面的花中选3朵组成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你们能写出多少?

26,17,9,25,34,8

【说明: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3.课堂总结。

小朋友,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对于你今天的表现怎样评价?对你的同组的同学呢?

【说明: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同伴合作交往能力。】

第五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2、鼓励算法思维和算法的多样化;

3、会简单的应用:金额的计算(元)。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进行实践和运用,加深知识的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育用品模拟图片,位值板,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谈有关奥运会的知识,说说你崇拜的奥运冠军。

2、逛逛体育用品商店,你认识它们吗?你想买什么呢?

二、尝试探索

1、妈妈给小丁丁100元,他挑选了两件喜欢的体育用品:足球和滑板。请小朋友帮他算算,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你们是怎样算的?你有几种算法?可以自己先在位值板上圈一圈,再小组交流。

怎样计算:(板书算式)37+12=?

2、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还有其他的算法吗?(教师根据学生的

其他想法在黑板上演示)用位值板和翻转片说明算理(操作多媒体)

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计算方法:

算法1:十位上30+40=70,个位上7+2=9,40+9=49。

算法2:37+10=47,47+2=49。

算法3:12+30=42,42+7=49。

算法4:37+2=39,39+10=49。

算法5:12+7=19,19+30=49。

3、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其实这些算法都是分拆为我们以前学

过的简单计算来进行的。你们发现了吗?你们可以把这些算法分类吗?

教师归类小结:第一类是十位加十位,个位加个位;第一类是拆第二个加数,第

一个加数先加个位,再加十位,或者先加十位,再加个位;第三类是拆第一个加

数,用第二个加数去加。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出示课题。

4、老师用100元钱买了喜欢的体育用品:旅行包和运动裤,请你帮我算一算。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说说算式,讲讲算理。

5、实践运用:请你任意挑选两件喜欢的体育用品,并说说算式,讲讲算理。

(小组内交流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P32练习3:

他们各买的是什么?算一算他们各需要付多少钱?

42+3721+2222+4137+21

2、口算抢答比赛:15+4132+1762+1430+3933+22

3、游戏:勇夺奖杯(完成配套练习册习题,及时反馈核对)

四、总结下课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锻炼身体,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做个学习好身体棒的孩子!

第六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2(进位、横式)

教学目标:

启用已有的口算能力,探究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描述算法思维,提炼、优化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会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算法思维、算法多样。

教学难点:描述算法思维,提炼、优化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具准备:位置表、模拟商店,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计算心理。

1、谈话激趣。

师:小朋友,你喜欢玩具吗?

师:我也喜欢玩具。(出示模拟商店)今天在我们教室的一角开了一个小小的玩具商店,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样玩具,然后写一个算式。

2、交流。(教师将算式一一板书)

师:刚才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现在我们帮选择轿车和滑板的小朋友估算一下(指28+37),大概需要多少钱?

二、自我探究、体验计算方法。

1、借助直观,产生算法。

师:到底该付多少元?请学生拿出位置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且对困难生进行指导,将进位加法转化为两为数加整十数或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去。)

2、展示交流、描述算法。

师:请学生说说28+37等于多少,然后介绍是怎么算的?

(教师将学生介绍的算式,用数学语言加以描述,如,你是采用两位数加整十数,然后再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方法来计算的,这样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及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暗示要发言的学生能用语言来描述算法。)

(为了避免方法重复,教师鼓励学生可以临时改变计算方法。)

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第一位小朋友选择的两样玩具需要付65元,与估算相比你想说什么?

师:介绍估算在生活中运用。

3、归纳、提炼、优化算法。

(1)议一议。

师: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算法?为什么?

(说明:学此内容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学生至少已掌握三种算法,因此在这时候提炼、优化算法多样,估计学生不会感到困难。)

师:假定你是老师,你想推荐拿几种算法给你的同伴?为什么?

(此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站在同伴的角度去选择、优化,学生容易接受。)

师:归纳,出示课题。

师: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你还有什么想法?

师:如果不借助位置表,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一道题呢?

(2)算一算。(写出口算过程,能写几种就写几种。)

34+16

(3)说一说。

师:请学生说说是用那几种方法算的?

三、深化探究、整合优化算法。

1、观察、描述伙伴的算法。

(1)观察小丁丁、小巧、小亚的算法。

(2)描述伙伴的算法

(3)小胖再攒多少钱,就能买到这两样玩具了?

2、整合拓展。

(1)回到模拟商店。

伙伴购物,小组合作抢答。(以下题目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我买了两样玩具,一共付了74元,我买了哪两样玩具?

我想买滑板和飞机,一共要付多少元?

我只花40元就可以买到两样玩具,我买的是什么玩具?

我带了50元,请你们帮我选两样玩具?(根据时间而定。)

(3)算一算,你自己选择的玩具需要付多少元?

四、总结评价。

你是用几种方法算出该付多少钱的?如果要你用最拿手的方法算,你选择哪一种方法?为什么?(进一步提炼、优化算法。)

第七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3(进位、竖式)

教学目标:

理解与掌握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两位数加法。

能正确地掌握竖式计算的格式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正确计算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位值板、双色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给学生提供位值板,请学生用双色片放出所要求的数,5、10、13。

请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算式,分两次在位值表上放双色片:5+8=

请学生对照两种不同摆法,说说哪种看起来更直观,为什么?

小结:在位值表上,一般个位上满十就要向十位进一。

4、请学生继续放6+10=15+7=

二、算法探究

出示38+25=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计算?(指名,教师板书)

38+25=38+25=38+25=38+25=38+25=

30+20=5038+20=5830+25=5538+2=405+25=30

8+5=1358+5=638+55=6340+23=6333+30=63

50+13=63

揭题: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各种算法,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种计算方法。

媒体演示(如书本P34)

仔细看,刚才发生了什么变化?

(关键在于个位上的10个蓝色双色片进入十位后变成1个红色双色片。)

竖式计算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竖式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笔算加法。同步在黑板上与位值板相应的位置上板书竖式的计算过程。

383838

+25+25+25

1

63

教学竖式的方法

⑴你认为竖式计算要注意些什么?(小组讨论,反馈)

⑵小结:我们可以归纳为简单的3句话:“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10进1。”

⑶为什么个位上的10进到十位上变成了1?(10个一就是1个十。)

三、竖式练习

欢欢给大家出了几题,请你们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来计算。(P35习题2)

题1集体完成,题2、3、4学生独立完成,小小组批改。

习题三:不计算,在你认为需要进位的题上标上进位的符号。

媒体演示,请学生找错。

⑴忘记进位。

⑵不应该乱进位。

⑶进位的数将十位上原有的结果挤到百位上。

⑷个位上计算结果为10,进位后漏写零,导致结果变成一位事故。

请学生任意挑2题在方格纸上用竖式计算,小组检查。(习题5)

三、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提醒小朋友的吗?

第八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1(不退位)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算法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算法多样化。

3、用语言完整、正确阐述算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的准备:磁性圆片、媒体、一些文具。

2、学生方面的准备:能熟练进行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计算。

四、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媒体出示:文具店

师:小胖和他的小伙伴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看看他们买了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小巧:一只铅笔盒8元

小丁丁:一把尺2元

小亚:一盒水彩笔20元

师(出示三人带的钱数)小巧:35元

小丁丁:50元

小亚:79元

帮忙算算他们买了东西后,各剩下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算法并核对结果。

小巧:35-8=27

小丁丁:50-2=48

小亚:79-20=59

师:小胖碰到问题了。他有58元,买了一个手提包用去25元,还剩下多少钱?算式怎样列?

学生列式:58—25

师:可他不会计算了,为什么呢?

这道算式和以前做的减法题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两位数减两位数。

师揭示课题

探究新知

算法探究

(1)学生独立在位值板上摆圆片或同桌合作

(2)自愿板演位值板上圆片的变化过程并说出计算过程。

师根据学生的板演及回答写出计算式。

38-5=33

十个

58-20=38

53-20=33

十个

十个

50-20=308-5=330+3=33

(3)师逐一媒体出示小巧、小丁丁和小亚的算法,和板演的对照。

学生尝试逐一用语言阐述算法,师再完整:

小巧的算法:先减去整十数,再减去个位数。

小丁丁的算法:先减去个位上的数,再减去整十数。

小亚的算法:整十数减整十数,个位数减个位数。

归纳算法

(1)问: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师:观察这些算法,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不管哪一种算法,都是分拆成“整十数减整十数,个位数减个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这些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

试一试

师:小巧、小丁丁和小亚用刚才买剩下的钱,又去买了文具。

(投影出示:小巧27元:一本习题本12元

小丁丁48元:一个订书机26元

小亚59元:一支钢笔35元

(1)学生任挑一人的题计算,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

全班交流算法、核对结果。

(2)学生自己再帮小胖挑一文具用品,列式计算。

巩固开拓

巧做题包

(1)48—1287—63

48—1387—53

48—1487—43

48—1587—33

师:怎样做,又快又正确?仔细观察,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题包;全班交流核对。

(2)99—=66—37=30

88—=66—37=40

77—=66—37=50

66—=66—37=60

师:现在是求减数和被减数,怎么办?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游戏:买文具

以8人为小组各自活动,组内选两生当营业员,其余生当顾客买文具。

营业员和顾客可以在活动中互换。

第九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2(退位)

教学目标:

理解与掌握十进位值制中用竖式进行两位数有退位的减法。

能正确计算退位减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个位不够减,要退位的算式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摆圆片:

1、师:在位值表里用圆片摆出“48”,

从“48”里面拿走5个圆,还剩几个?怎样列算式?

2、师:从“43”里面拿走8个圆,怎样拿?算式怎样列?

板书:43-8=35

借、合、减

3、师:从“43“里面拿走10个圆,可以怎样拿?

新授:

1、摆圆片:

师:从“43”里面拿走18个圆,怎样拿?大家讨论摆的方法。

师:43-18,个位不够拿,向十位借1作10,和个位合起来是13,从13里面拿走8个还剩5个,再从十位里面拿走1个结果是2。

列竖式:

(1)师:这道题怎样列竖式?

板:43-18=25

师:想一想,怎样将这题列成竖式来帮助我们计算?

请你们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2)师生交流:

师:列竖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作10,这个“·”就表示借1,和个位合起来是13-8=5,个位上写5,十位借1后成了3,再把十位相减,结果是25。

(3):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像这样的笔算退位减法。

练习:

书上第46页2/(1)(2)

师:让我们先一起来试做几道题。

完成2/(3)(4)(5)

判断错在哪里?

师:小朋友完成的不错,现在也请你们做小老师,判断一下这几道题是否正确?如果不对,错在哪里?

72514270

-48-28-26-25

34372855

小结:

师:在做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做10,和个位合起来再减,要注意十位借1后要先减1再减。

填□:

师:请大家动动小脑筋,□里可以填哪些数?

4545

-2□-2□

2□1□

第十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3(竖式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理解与掌握十进位值制中用竖式进行两位数有退位的减法。

2能正确计算退位减法。

3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出示:56-19

请用竖式算一算

指名板演,讲评。

小结:这就是我们昨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要用我们学习的本领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探究

(一)出示例题: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指名回答。

小胖他们各自选择了一种自己喜欢的用品,请你帮他们算一算还要找回多少钱。

小胖:买一条裤子29元,付了50元,找回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

汇报:50-29=21元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50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余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在计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二)独立解决问题

小丁丁:有84元,买了一块滑板,还剩下多少钱?

小巧:有96元,买了一双溜冰鞋后还剩下多少元?

小亚:买一个手提包和一双鞋共用去80元,一双鞋34元,一个手提包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

84-6796-7880-34

小结:求剩余和求其中的一部分我们都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册。

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第十一课时:连加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两位数的连加的计算能力。

2、能够对一些较为特殊的连加算式进行巧算。

3、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

4、通过教学让学生树立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连加的计算

2、对一些较为特殊的连加算式进行巧算。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凑整十数

T:为了学好新知识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学游戏“凑整十数”。

1、师写8,指名报数。

T:这些数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2、师写34,学生抢答。

T:小朋友说的又多又准确!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板书:个位凑十

师:对!这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10的分与合,今天我们就利用凑整十数的本领来学习连

加的巧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什么是连加?(三个以上的数相加)猜猜巧算是什么意思?

2、你们喜欢玩具吗?我们到玩具店去看看,(出示:米老鼠28元,维尼小熊42元,小白兔

16元,小狗14元)

1、你看到什么?挑一个你最喜欢的玩具。买这三个玩具一共要多少钱?会列连加横式吗?

板书:28+32+16=32+28+16=32+16+28=

28+16+32=16+28+32=16+32+28=

T:六个算式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呢?(

请你选择六个算式中的一个算式,你觉得挑哪个算式算得最快?

为什么先算28+32?(出示:一看)

T:所以算的时候看清加数,特别是加数的个位。(出示:二想)哪两个数凑成整十数,把

它们的手拉起来。这样就能算得又快又好。(出示:)三算

2、那余下的4个算式请你动动脑筋也很快算出答案?同桌挑一个算式说一说,你是怎么想

的?

42+16+2828+16+4216+28+4216+42+28

70707070

小结:做连加时看清数的特点,再想哪些数可以先凑成整十数,最后再加上另一个数算出结

果。

三、练习

1、如果你任选三个或四个玩具,怎样列横式?怎样巧算?(齐练)

师:这道题目算的好吗?巧在哪里呢?(看清数的特点找到两对数凑成整十数)

2、老师出一个数27请你再添上2个数使他们相加能巧算。

集体判断能不能巧算?

1、请你做小老师,一道连加题使它变成一道能巧算的题目(同桌交换算,互相批改,最后

评价题目出得好不好。)

小结:几个数连加,无论哪两个数先加,结果总是一样。

27+23+13+()=

能不能再加一个数,可以找到两对凑十的好朋友。(齐练)

5、是不是任意的3个数都能巧算呢?举例证明。

如:73+8+15=能巧算吗?为什么?

T:所以要看清加数。如果不能巧算,就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

变式:改其中的一个数使它变成一道能巧算的题目呢?

小结:通过学习你觉得连加巧算“巧”在哪里啊!

第十二课时:连减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收集、汇总信息,解决生活问题。

2、会用两种形式的竖式计算连减。

3、养成规范、公正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加减混合和连加,我们学会了了用两种形式的竖式计算加减混合和连加。现在老师这里有几道这样的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计算。

2、34+28+16=75-56+27=(独立完成,,交流。)

3、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和连加时,我们可以列两个分开的,或者一个连在一起的竖式进行两次计算。

4、用这两种方法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二、新授

1、小朋友,春天到了,小巧的班级也准备出去春游了,她负责买面包,在买面包的过程中她碰到了难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碰到了什么难题。(出示情景图。)

2、谁能用简单的话说说她碰到了什么难题。

(小巧到商店买面包,她买了28个巧克力面包,19个草莓面包,总共86人,需要86个面包,还缺几个面包?)

3、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计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怎样算方便简单,记录在纸上。)

4、交流比较

学生讲方法师板书:

①86-28=5858-19=39②89-28-19=39

86588658

-28-19-28-19

58395839

师:在做两位数的减法时我们要用竖式来帮忙。在计算时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退一作十”再减。

③89-28-19=39

86

28

58

19

39

④89-28-19=39

86

28

-19

39

师:小朋友算得都很好,有的小朋友是分两个算式进行2次计算,有的小朋友是列一个连减算式用两个竖式计算,还有的也是列一个连减算式但只用一个竖式计算,都行。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算法(2、3),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第三种比较简单,算式和竖式都只用一个,一样计算但方便快捷。

师:用这种方法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1、写竖式时要数位要对齐,抄写要准确。

2、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退一作十”再减。

3、横式的结果不要遗漏。

练一练:书P/41试一试,完成竖式。(生独立完成,师反馈交流。)

师:用第二种方法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第一个竖式的答案抄到第二个竖式时要注意不要抄错。

小结: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方便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用你喜欢的方法笔算:

64-7-12=87-39-28=

生独立完成,师反馈交流。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笔算连减计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第十三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2、能准确地笔算减混合运算式题。

3、能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和汇总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4、能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制定解决的策略。

5、培养学生仔细审题、演算和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学会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

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制定解决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请学生说说郊游去过的地方以及郊游的感觉。

多媒体展现一些风景,配上动听的音乐

揭示课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出示多媒体)两辆汽车缓缓驶入画面

师:两个班级的同学已经乘上大巴士出发了,大家可高兴啦!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统计

1、交流信息

师:从这幅画面上,你能等到哪些信息?

提出问题

师:看,熊猫欢欢也来参加我们的郊游活动了,它有什么问题呢?

3、解决问题

师:请你们小组相互合作,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小组讨论)

(1)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小朋友的解决方法好吗?

小组汇总交流。(多媒体适时的展现学生收集到的信息等)

一年级2班与3班一起郊游

2班29人

3班28人

2个班共有女生32人

问题:“男生有几人?”

解决的策略:必须先知道两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人,去掉两个班级女生的人数,剩下的就是两个班级男生的人数。

(2)笔算的方法

小组先讨论再交流。(多媒体演示或者黑板演示)

算式29+28-32

方法一

分两个竖式进行2次计算

方法二

一个竖式连着算2次

答:一共有25个男生。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在进行混合加减竖式计算中,你想提醒其他小朋友,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地方呢?

(二)尝试练习

师:刚才一年级2班和3班去郊游了,现在4班和5班也出发了,你们看,他们来了!

师:熊猫欢欢又遇到了一个问题?

多媒体演示

一年级4班和5班两辆汽车。4班有30人,5班有29人,共有男生27人,女生有几人?

师:请小朋友们来帮忙。

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进行练习(两种方法都可以)。

方法一、方法二、

三、巩固练习

1、书本题2

师:你想提醒好朋友们在运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2、书本题3

43-7+1638+24-1834+9-21

52-29+837+15-2749-28+18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在本子上列竖式进行计算,然后小组交流,也可以寻找自己的好朋友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游戏

师:欢欢、乐乐和小朋友们在玩碰碰车,每辆车上都有混合运算的算式。我们先要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然后把得数从小到大排列。下面是排列整齐的七辆车,车身上都有一个空格,需要我们把代表算式的“字”填上去。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和欢欢、乐乐一起边游戏边学习了数学本领。想一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第十四课时:小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竖式计算

28+4673-46

学生计算、教师指导。

小结:在列竖式时我们数位要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都是从个位算起。加法中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减法中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作10。

二、练习

1、列竖式计算

37+2043+5428+46

52-3098-4573-46

34+25+1878-16-3527+28-39

39+6+4865-38-952-29+17

小结:计算时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数字不能抄错,符号不能漏写,要按照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我们可以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

(1)一1班有39人,一2班有35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读题,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用尺把信息划出来。

列式计算:39+35=74(人)

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把两部分合起来我们用加法计算)

一3班有学生37人,男同学有18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学生读题,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用尺把信息划出来。

列式计算:37-18=19(人)

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知道男女生的总人数,和男生的人数,求女生的人数也就是求部分,我们用减法计算。)

出示3、4题,学生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己读题,并画出获得的信息然后列式解答。

汇报:指名回答如何列式,并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或者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小结: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审题,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所求的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计算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独立练习。

完成练习册。

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沪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左与右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二册P46-47

教学目标:

1.在直观情境中认识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

2.通过游戏,认识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关系,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验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以他人为参照中心的的左右位置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体验学习乐趣,培养热爱劳动、团结同学、珍爱生命等情感,感受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体验“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播放动画片《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你的一双手能干什么?

2.你怎样区别你的一双手?(左、右)

3.你身上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用左和右来说?

4.游戏:

举左手;举右手;拍拍右腿;拍拍左腿;摸摸右耳朵;指指右眼,用左手拍右肩。

5.你知道照片上小朋友的左和右吗?P46/1.我的左与右。

反馈:有什么好办法看照片上小朋友的左和右呢?(想象,观察,自己摆和照片一样的姿势,与照片上的小朋友同方向。)

小结:方向相同时,左和右的位置也是相同的。

二、玩玩做做,理解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1.介绍你的左右邻居:你的左边是谁?你的右边是谁?

2.根据要求排队。

老师的左边是灰太狼,老师的右边是美羊羊,我们三个怎么排队呢?

同桌说一说:()在()的哪一边?

小结:老师的左边是灰太狼,老师的右边是美羊羊,是把老师作为标准。

灰太狼在美羊羊的左边,美羊羊是标准;

美羊羊在灰太狼的左边,灰太狼是标准。

3.摆一摆:先摆橡皮,橡皮的左边摆铅笔,铅笔右边橡皮的左边摆铅笔盒(笔袋)。

选两样文具,同桌说一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小结:左和右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找的标准不同,用的方位词“左和右”也不同。

4.认识面对面的左和右。

同桌小朋友面对面,伸出右手握握手。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对面的小朋友伸的是右手吗?为什么?

小结:当我们面对面的时候,两人的左边和右边是相反的。我的左边是对面小朋友的右边,我的右边是对面小朋友的左边。

5.他们都是靠右走的吗?

如果上下楼梯时,有的人靠左,有的人靠右,会出现什么情况?所以,我们在上下楼或走路时都要靠右侧通行,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事故。

小结:当我们和图片上的小朋友同方向时,左右位置也一样;当我们面对面的时候,两人的左右位置是相反的。判断是否靠右走,一定要以走路的人为标准。

三、综合应用,形成空间观念。

1.说一说:

P47/3.小丁丁、小巧的左右。

(1)小丁丁向左看到什么?向右看到什么?

(2)小巧向左看到什么?向右看到什么?

(3)对面马路的两个小朋友向左看到什么?向右看到什么?和小丁丁、小巧看到的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过马路时向左看包括左前方,向右看包括右前方;两人面对面时,每个人的左和右是相反的。

2.算一算:

体育课上,小朋友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从左边数起小红在第6个,从右边数起小红在第8个,一共有多少人玩游戏?

四、总结梳理,知识系统再构。

今天又学到了什么本领?生活中,关于左与右的位置关系,我们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左与右

教学内容:一年级课本第46页、第47页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说出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及他人身体上的左右位置。

2、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左右位置。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2、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左右

1、猜一猜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喜欢猜谜语,所以今天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

两棵树,

十个杈,

不长叶,

不开花,

吃饭劳动全靠它。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多元智能非常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开始就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猜谜语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2、说一说

师: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请小朋友举举你们的左手,举举你们的右手。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

3、找一找

师:看来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很大,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很

多的事情。在我们的身体上还有许多器官也象“手”一样分为左和右。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要求边指边说。

通过说一说、找一找让学生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使学生在具体情况下体验左右的位置,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有趣,轻松愉快。举出事例,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右、左概念,树立知识来源于实践观点,使学生的各种智能得到了培养。

6、玩一玩

师:接下来我们来放松一下,玩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比一比谁反应最快:(录音)

伸伸你的左手伸伸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

左手摸摸左耳右手摸摸右耳

左手摸摸右耳右手摸摸左耳

学习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能的催化剂,能充分发挥学习者最大的潜能,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做动作的游戏,不但让学生充分体验左右,也是各种多元智能培养的综合训练。

7、想一想

师:做刚才的运动,要做的正确,关键要注意什么?板书课题:左与右

8、辨一辨

哪个是左字,哪个是右字?请小朋友记住:“左”字下面是工,“右”字下面是口。

9、看一看

师:摄影师把身体的一部分拍成了照片,你能从照片中判断出它的左与右。

二、通过实践,理解左右

1、说一说

师:我们已经分清了自己身上的左与右,那么我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下面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左边是谁,你的右边是谁?

2、数一数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数一数,在你这一排的座位中,从左往右数你是第几个?从右往左数你是第几个?

结合具体的场景,体会左、右的方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活动中来,学习身边有用的数学。

3、摆一摆

(1)按要求摆。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摆摆学习用具。听要求:先摆文具盒,再在文具盒的左边摆数学书,在文具盒的右边摆一个橡皮,在橡皮的右边摆一本口算本,在最右边摆一支铅笔。请小朋友互相看看,你摆对了吗?

师:仔细观察所摆的图形,你能说出哪些数学信息?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汇报给大家。

如:从左边数数学书是第几个?从右边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右边有什么?口算本的右边有什么?从左数橡皮排第几个?从右数呢......)

(2)自由摆。

师:请同桌合作,一学生说位置关系,另一学生摆。

师小结:请小朋友把学习用具收起来放到课桌的右边,我们要养成随时整理自己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小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概念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把操作、观察与语言表达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样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得他们眼、手、耳、脑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调动他们的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多种智能参与数学学习,不仅突破了知识的难点,也他们的数学逻辑智能也得到锻炼和发展。

3、看一看

师:接下来老师带我们小朋友到大街上去走一走,看一看。(出示课件)

师: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师:是啊,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安全最重要。这里有两行小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智能学习站策略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数学逻辑智能是多元智能结构中的一种重要智能,它的培养必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具体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小丁丁过马路时,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最后再让学生独立作业,使学生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突破知识的难点。

四、情感沟通,畅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懂得了哪些道理?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策略说明: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能够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整篇教案设计,我采用了情境分立策略中的环扣法。教学中的几个情境,环环相扣。在新课的引入部分,创设了猜谜语、找身上左右亲兄弟、玩一玩、看一看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第二部分,创设了说一说、数一数、摆一摆,做一做,把操作、观察与语言表达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样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得他们眼、手、耳、脑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调动他们的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多种智能参与数学学习,不仅突破了知识的难点,也他们的数学逻辑智能也得到锻炼和发展。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的动作智能和观察智能都得到了培养。

左与右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说出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能说出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左右

1、猜一猜

师:小朋友喜欢猜谜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猜个字谜,看看谁最厉害!

谜一:一横一撇长,工字在右下。(左)

谜二:一横一撇长,口字在右下。(右)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师:小朋友真棒!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左与右——出示课题

2、游戏:认识自身躯干左右位置关系。

1规则:听口令,做动作(全班练习)

伸伸你的右手,伸伸你的左手;双手拍拍放下来。

伸出右手指指右边;伸出左手指指左边;

伸出你的左手,拉拉你的左耳

伸出你的右手,拉拉你的右耳

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

伸出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肩

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

(全班同学向左转,全班同学向右转)

3、说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关系

(1)再选三个小朋友比赛:看谁又快又准确就是冠军。(奖励的时候,问我哪只手拿奖品)

左边的同学向左转,右边的同学向右转;左边的同学向右转,右边的同学向左转。

说一说,指名说,我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讲台上的小朋友排成一排,下面的小朋友说一说某某左边的同学是谁,右边的同学是谁?后面学生说,某某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同桌互说。

指名说。

(3)、老师站到同学中间,说说老师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三、分析辨别

1、观察实物,区分左和右。

手套:

李老师有一副手套,它是分左右手的。现在老师拿了其中的一只,请你来猜猜它是左手套还是右手套?你是怎么判断的?

脚:

看看你的左脚和右脚,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区分脚的左和右吗?

2、看图片区分左和右

师:图出示吃饭图:

看图说一说左手还是右手?为什么?

师:图出示:一双鞋,

这是一双鞋子,它是哪只脚穿的呀?

(看外侧,内侧)

师:摄影师叔叔把许多小朋友的身体部位都拍了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照片,

师:请你仔细观察,看一看都拍了图上小朋友的哪一部分?想一想是左还是右?想好了就请填一填。

四、继续学习,以其他物体为中心的左右关系

1、出示情景图:

师:小朋友表现非常棒,老师带你们去街上逛逛。街上车来人往,老师提醒大家: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出示小丁丁

师:小丁丁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同桌讨论并交流(生口述师演示)

3、出示小巧

师:小巧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小结:在判断左与右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找到参照中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摆一摆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摆摆学习用具。

1、听要求:先摆文具盒,再在文具盒的左边摆数学书,在文具盒的右边摆一个橡皮,在橡皮的右边摆一本口算本,在最右边摆一支铅笔。请小朋友互相看看,你摆对了吗?

2、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小结:请小朋友把学习用具收起来放到课桌的右边,我们要养成随时整理自己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六、总结。

第一课时:左与右(1)

教学目标:

能说出自我躯干上的左右位置。

能说出以自我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教学重点:

理解描绘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认识左与右

师:人人都有一双手,你能分别说出它俩的名称吗?(左手、右手)

在你的生活中,你有左手、右手各有什么用处?

生:右手拿筷子吃饭,右手拿铅笔写字。

左手吃饭时拿碗,写字、做题时,左手拿橡皮或尺。

师:对,左手和右手,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好多事,左、右手是我们的好伙伴,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左与右。

出示课题:左与右

师:靠右手的一边,我们把它叫做右边。

靠左手的一边,我们把它叫做左边。

找一找

在你的身上,右边还长着些什么?

左边还长着些什么?

师:大家说的真好,靠右手的一边,我们称为右边,每个人的右边有右眼,右耳朵,右手,右脚。

同样靠左手的一边,我们称为左边,左边有左眼,左耳朵、左手、左脚。

辨别左与右

根据指令做动作

(1)举起右手(3)拍拍右腿(5)抬抬左腿

(2)挥挥左手(4)摸摸左耳(6)跺跺右腿

2、比比谁的反应快

(1)右手握拳(3)右手摸右耳(5)右手指左眼

(2)左手指鼻(4)左手摸头(6)左手拍右腿

3、说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

(1)请第一排小朋友起立,

说一说,指名说,我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后面学生说,某某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4、猜一猜:

(1)老师手里有一只手套,它是左手套还是右手套?

你是怎样判断的?

(2)这是一只鞋子,它是哪只脚穿的呀?

(看内侧、外侧)

5、填一填(书上第46页)

摄影叔叔把许多小朋友的身体部位都拍下来了,我们来看看这些照片,都拍了小朋友的哪一部分,想一想,是左还是右?想好了就请填一填。

6、交流、汇报。

7、小结:当我们在同一方向时,我们的左右是一致的。我的左边是你的左边,我的右边是你的右边。

三、“我”对面的左、右

1、谁来指指老师的右手。

师:老师的右手是你的哪一边?(左边)

为什么?

得出:面对面时,我们的左右是相对的。我的左边是你右边,我的右边是你的左边。

师生同练:

师:我的右手对着你的手。

你的左手对着我的手。

同桌互练:(两人面对面)

师说口令:用你的右手,指出对方的左肩。

用你的右手,摸摸对方的左耳。

用你的左手,拍拍对方的右肩。

用你的右手,握握对手的右手。

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可以知道,由于我们每个人所坐的位置不同,所以左右也不同,左右是相对的,我的左边是你的右边,我的右边是你的左边。

想一想、填一填在里填写“左”、“右”。

小学生上楼梯应该靠边走。

小学生下楼梯应该靠边走。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上中下、左中右

教学目标:

1、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能用“上、中、下、左、中、右”等方位词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能用不同的方法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3、在学习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能用“上、中、下、左、中、右”等方位词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能用不同的方法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1、课前2分钟:《幸福拍手歌》

2、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发现每个小朋友的脸上都带着幸福与微笑(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张带有眼睛、鼻子和嘴的笑脸)

问:你能用“上、中、下”这些字说一说眼睛、鼻子和嘴的位置吗?(板书:上、中、下)

生:眼睛在鼻子的上面(上边);嘴在鼻子的下面(下边);鼻子在嘴的中间……

3、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世博会将在我们中国上海举行。上海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我们的好朋友小胖、小丁丁、小亚、小巧也都搬进了新家,住在一栋新楼里,他们邀请我们去做客呢!(出示主题图片)

4、师:真是一栋漂亮的新楼,仔细看,这栋楼共有几层?每一层有几间房子?一共住着几户人家?

二、探究新知

(一)用“上、中、下、左、中、右”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1、师:透过明亮的落地窗户,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每间房子住着谁,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问:哪几个人住在上面一层?(板书呈现问题)

生:小巧、小淘气和小丁丁住在上面一层。(板书呈现回答;图片上写“上”)

师:你能试着提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哪几个人住在下面一层?哪几个人住在中间一层?(其他学生尝试回答,图片:“中”、“下”)

2、师:老师还想提一个问题:哪几个人住在左面的房间里?(板书呈现问题)

生:小巧、小胖、小玲住在左面的房间里。(图片:“左”,板书呈现回答)

师:你能试着提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哪几个人住在中间的房间里?哪几个人住在右面的房间里?(其他学生尝试回答,图片:“中”、“右”)

3、师:刚才我们用“上、中、下、左、中、右”这些方位词说出了这九户人家的位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本领:位置上、中、下、左、中、右(补充板书:位置左、中、右)

4、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小巧、小淘气和小丁丁住在上面一层,小巧、小胖和小玲住在左面的房间里。(圈出两个“小巧”)那么小巧到底住在哪里?你能说一说吗?(同桌先相互说一说)

反馈: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一间。(板书:小巧:上面一层左面一间)

说明:确定每位小伙伴的位置需要同时说出哪一层与哪一间。

师:亮亮住在哪里?

生:亮亮住在中间一层右面一间。会说了吗?

5、同桌两人一问一答,反馈交流(3—4组)

小结:各位小伙伴所在的位置都不相同,说出位置的哪一层哪一间就不会完全相同了。

(二)学习用“上、下、左、右”表示一参照物周围的物体

1、师:小胖住在谁的上面?

师:小胖住又住在谁的下面?(板书呈现填空题)

师:看来要是对象不同,位置也不同。对小铃而言,小胖住在她的上面,而对小巧而言,小胖又住在她的下面。因此,上与下是相对的;

同样,谁来说说,外婆住在()的左面,外婆又住在()的右面。(板书呈现填空题)

师:左与右也是相对的。

谁会学着说一说。

(三)小结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上、中、下、左、中、右”这些方位词来说一说某一物体的位置,并且还知道要是参照的对象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三、巩固新知

师:小朋友们真棒!

1、请看p49题1:整栋楼简化成9个方格组成的简图,每个简图下有3个人头像,谁住在涂颜色的房间里,就圈出谁。

看第一幅图,你知道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吗?

(讲评第一题)

师:你会圈吗?完成书上第1题剩下的题目。

2、第2题:和第1题相反,告诉你一个小伙伴,把他(她)所在的房间涂上颜色。

3、贴图游戏(出示6方格的图,在相应的格子里摆小动物,给6只小动物安家)

游戏要求:小牛住在下面一层中间一间;小马住在小牛隔壁的一间;小鸡住在小牛上面的一间;小猴住在小鸡左面的一间;小兔住在上面一层;小猪住在小猴的下面一间。

学生可以先同桌商量,合作完成。

反馈。

四、全课总结

1、学会了什么本领?

2、课后延伸:请大家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新本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和爸爸、妈妈说说自己家的位置,好吗?

第四课时:长度比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理解长度概念;

2、放手让学生比较物体长度,提升出比较长度的方法——一端对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及发散思维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物体比较长度的兴趣,体会用多种方法进行物体比较长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长度比较的多种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长度不等的绸带、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的纸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1.跟我做:拍手、拍肩。2.与我相反着做:坐下——起立;伸左手——伸右手。)

一、利用经验,引入概念

1.反义词活动:长——短;高——低;厚——薄;宽——窄。

2.请学生用手势比划上述反义词。

3.出示:长度。

问:谁会解释什么叫长度?

得:上述都是表示长度的词。

学生指点比划铅笔的“长度”。能用“从一端到另一端”说出某物体的长度。

4.出示:“斜放的物体直量、弯缺的绸带(可出示绸带实物)”图,让学生判别物体长度应该从一端到另一端。

揭示课题:长度比较

问:什么是长度比较?

老师与小朋友比——老师高;老师与姚明大哥哥比——姚明大哥哥高。

老师怎么一会儿高一会儿矮了?得:比较的对象不同结果也不同。

二、自主比较,提升经验

各自取两样物体比一比,哪个长哪个短?(学生自主活动)

交流比的结果。激励学生列举出尽量与同伴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如;笔、书、尺、缎带、身高……

适时用学生资源,得出方法:一端对齐、一眼看出

三、设置障碍,探究思考

猜一猜:两端不对齐的铅笔,哪个长?(将铅笔放入信封中,故意讲短的一支笔露出的部分长而断得意之笔露出的部分短)

得:比物体的长度是一定要一端对齐。

考考你的眼力:两张纸片哪个更长?(右图)

得:有时眼睛判断会不正确,一定要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

比较三伙伴的跳绳哪个长?——多媒体演示:小胖、小桥、小亚在跳绳。

得:绳子拉直后再一端对齐,可以比出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4.完成书P502.

5.取长方形纸片:观察长与宽,哪个长?折去一部分再观察哪个长?

现在不能将长与宽都横过来比较呢?尝试操作,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

交流方法。

得:可以用折的方法也可以用量的方法(可以用尺、用书本、用绸带量)

出示格子图:比一比哪个高?

得:用数格子的方法真好,可以比较出细微的长度。

出示书上格子图:你能数出每样物体各是多少格吗?(学生数一数,写在书上)

交流:哪个物体最长、哪个物体最短?

5.男女生分别观察后交流,哪个长?

女生闭眼男生看图:男生闭眼女生看图:

然后交流。

得:量的格子应该统一。

6.用什么工具量最合理?——尺

活动:每人取一把尺子,比一比,尺子上的刻度一样吗?

老师的木尺比小朋友的塑料尺要大得多,每一格的刻度一样大吗?(课后可一比试一下)

得:制造的尺子刻度一样,才能得出一致的长度。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讨论吗?

五、小亚的问题

出示图:在透视较强的大路上,一位小朋友在近处,一棵松树在远处。

小朋友说:我比远处的松树高吗?

问:你想说什么?

度量

教学目标:

1.知道尺是用来度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并能用量数来表达物体的长度。

2.能选用自己身上的度量单位去度量物体的长度。

3.能用米尺上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去度量物体的长度。

4.认识长度单位米(m)、厘米(cm),通过具体的操作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

量感。

5、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在学习的过

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和“厘米”作度量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正方形纸、学生用尺、米尺。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设问质疑。

师:(出示一根绳子)老师想知道这根绳子的长度,可以用什么办法?(尺)

师:尺是用来度量物体长度的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度量的知识(板书课题)

师:尺是用来度量物体长度的,在我们生活中尺的种类是很多的。

2、介绍度量工具。

课件演示:(1)身上的尺。用脚步度量,用脚底板的长度量,用拃度量,用庹度量。“码”和“英尺”。

(2)常用的工具尺。软尺、卷尺、米尺……。

小结:这么多的尺,它们都是用来度量物体长度的。

二、操作实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感悟度量方法。

(一)用身上的尺度量物体的长度。

1、观察主题图。(媒体出示主题图)小胖、小巧、小丁丁和小亚他们在干什么?

四人交流,反馈意见。

师:小胖在用脚步度量教室的长与宽;小巧在用脚底度量讲台的长;小丁丁和小亚在用手度量课桌的长与宽。

小结:原来我们身上有很多的尺帮助我们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2、操作度量。

师:小朋友用自己身上的这些“尺”,量一量各物体有多长吧!小组分工合作,并把度量的结果填入表中。

操作

展示记录表

小结:度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要合理的选用不同的方法。

3、以“课桌的度量结果”为例质疑。

把“课桌的度量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师:观察同学们度量的不同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

质疑:用同样的方法度量,为什么度量的结果会不一样?

师:要想得到一样的结果,我们应该选用怎样的尺来度量?(尺)

(二)用工具尺度量物体的长度。

1、认识常用的工具尺。

师:出示尺:观察一下尺上有些什么?

师:刻度线,数字、0刻度、厘米

师:m是厘米的英文缩写,(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的单位。

2、建立1厘米的概念。

(1)感知1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概念。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尺上找一找1厘米的长度。

师:(师演示)规定从0到1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3到4之间的距离也是1厘米。

(2)操作活动,积累1厘米长度的经验。

①量一量。

②比一比。

③估一估。

小结:只要在脑中有1厘米的具体长度,我们就能估测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三、用工具尺度量,在具体的度量中积累1厘米、1米的量感。

1、用尺度量较短物体的长。

师:接下来我们用尺来度量一些物体的长。

(1)估一估。(出示度量图)先估测一下这张长方形纸的长是多少厘米?

(2)量一量。

(3)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用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呢?

小结:度量物体的时候,把“0”刻度线对准要量物体的左端点,右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2、综合应用度量方法,度量物体的具体长度。

(1)用尺量一量自己身上的一拃、大约多少厘米?

(2)怎样知道课桌面的长?(用尺量)

尝试用米尺度量课桌面的长。

交流度量的结果。

师:为什么度量的结果会是一样的?

小结:用尺去度量结果是一样的。

如果你们身边没有工具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课桌面的长是多少厘米?

用拃算一算课桌面的长。

小结:用拃量是估测的结果,用尺量是精确的结果。

3、认识米尺。

(1)出示米尺,初步建立1米的概念。

师:(出示米尺)看一看这把尺长多少厘米?

师:100厘米的长度又可以用米作单位来表达,就是1米,所以100厘米长的尺又叫作米尺。(板书:米m)

米和厘米是一对好朋友:1米=100厘米,也可以表示:1m=100cm(齐读)

(2)换算练习。

2米=()厘米300厘米=()米600厘米=()米

(3)体验1米的长度。

①一庹的长度。

师:请大家张开两手臂,用米尺量一量对方两手臂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

师:两手臂张开的距离大约是1米。

②地到肩的距离。

师:用米尺量一量你的身高,1米大约到你身体的那个部位?(肩)

小结:只要在脑中有1米的具体长度,我们就能估测较长物体的长度。

四、巩固练习,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1、选一选。

(1)课桌的长是()厘米

A6B60C600

(2)海宝的高大约3()

A厘米B米

(3)、校服的长大约是4()

A指宽B拃C庹

2、小故事:郑人买履。

五、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内容?

第五课时:度量(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测量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测量要统一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学会用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米尺等。

学具:米尺、厘米尺等。

教学建议: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图:这是什么?(猫)那这个呢?(胡子)你知道猫的胡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原来猫的胡子有测量的作用,其实我们身上也有许多器官可以用来测量)

2、操作课件: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他们是在用什么来进行测量的呢?他们测量的又是什么?

(小胖在用脚步测量教室的长与宽,小巧在用脚底测量讲台的长,小丁丁和小亚在用手测量课桌的长与宽。)

3、原来我们身上的许多器官都可以帮助我们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度量。

(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

(一)将“拃”作为度量工具引出“尺”

师:现在让我们也来学学图中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用手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好不好?

介绍:请伸出右手,打开大拇指和食指到最大的程度,这段距离叫作1“拃”(读、板书)

(师边说边演示:在测量物体的时候,我们要先将大拇指对着物体的最前端,再将食指张到最大的程度,这就是1拃。然后食指不动将大拇指收回到食指停留的地方开始量第2拃,以此类推一直测量到物体的另一端,看看我们数了几拃)

1、下面就请4个同学一组,合作量一量课桌的长有几拃,并请组长负责记录在表格里。

2、学生实际操作。

3、学生汇报,老师填表。老师也来量一下,你们看老师量出来是几拃?

4、师:为什么同样长的课桌,用拃测量出来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5、师:如果要使测量出来的结果一样有什么好办法吗?(尺)

6、介绍各种尺

师:今天,老师特地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尺。(教师分别介绍)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认识厘米尺

师:请小朋友拿出你们的尺,同桌一起找一找尺上有什么?(学生观察尺并进行互相交流。)

(1)刻度线:长短不一的线。

(2)刻度:尺上的数叫刻度。最小的是几?0表示什么?

(3)“厘米”:是个长度单位,cm是它的英文缩写。(一起读厘米、书空cm)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并感知1厘米

师:现在请你在尺上找出“0”和“1”,你知道这段表示多长吗?

师:0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1到2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出示课件)那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

小结: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师: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桌上就有一张纸它的一条边就是1cm长,你们知道是哪张纸上的哪条边吗?赶快找一找?

这条边到底是不是1cm长呢?只要将这条边放在尺上相邻的2个数之间比一比。

师: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认识并感知几厘米

(1)认识2厘米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0刻度到2刻度是几厘米?2厘米还可以是刻度几到刻度几?

(2)认识3厘米

师:3厘米在尺上可以怎样表示?

(3)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刚刚已经认识了1厘米,2厘米,3厘米,那0~8刻度是几厘米、你还能说说几到几是几厘米吗?

3)练习:看图说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了,现在我们就来看图说说物体的长度。(举手势)

(铅笔、橡皮、树叶、手机、皮夹、卡片)你是怎么看的?

(皮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品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的,为了说的更规范些我们就说大约几厘米。像这只皮夹比较接近9,我们就可以说成大约9厘米。)

3、学习厘米尺的使用方法。

1)师:刚刚我们是看着图说长度,现在想不想自己动手来量一量?接下来就请大家拿出大的这张纸条,请你用尺去试着量一量这张纸条的长,得出结果后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量出来是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测量的?(上台演示)

你能不能提醒一下大家在测量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

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用正确的方法再来量一下。

(我们要用彩条的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准数字几我们就说彩条是几厘米。)

2)辨析判断: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小朋友在测量彩条,请你判断一下哪种方法正确。(用手式表示),并说出理由。

(彩条放在刻度1与刻度7之间)这种方法对不对呢?但你们说那种方法更简便呢?

师小结:所以我们在量物体时,一般要把物体的一端和0刻度对齐。

3)测量练习:(练习纸)

4)用尺测量桌子的长: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就请大家用尺去测量一下桌子的长度。(机动)

可能1:厘米尺可能2:米尺

师:你是怎么量的?他的方法可以吗?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要用这把尺来

测量呢?

师:请大家一起看看这把尺上面的数字最小是几?最大呢?

你是怎么量的?(原来这把尺的测量方法和刚才的是一样的)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用这把尺来量一量,组长负责记录结果。(师板书)

大家发现现在的结果怎样啊?所以说尺是一种统一的度量工具。

师:这根尺可帮了我们大忙了,原来当我们要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是可以用这把尺的。那你知道这把尺叫什么吗?下节课我们就要来一起认识它。

三、巩固练习: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下面就请选择一样教室里你们想要测量的物体,去测量一下它的长度。谁来说说你想测量什么?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第六课时:度量(2)

教学目标:

认识尺,能用厘米迟上的长度单位“厘米”和“毫米”去正确测量实物。

认识厘米(cm)和毫米(mm),建立1厘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

能用量数来表达物体的长度。

4、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实践、感悟、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化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细心、缜密的作风。

5、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的愉悦和知识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断尺、环行针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小朋友,你们看,小丁丁和小巧遇到了什么困难?

(示多媒体)一支横放的铅笔和一支竖放的铅笔。

哪支铅笔长?

小丁丁说:“横放的铅笔长”。

小巧说:“竖放的铅笔长”。

师:你们觉得谁说得对?

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支铅笔的长短呢?把铅笔的一端对齐、用方格纸来帮忙(电脑演示)用尺量。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好朋友——“尺”来帮忙,用尺来“度量”。板书:度量(二)

二、新授

1、认识尺(示多媒体)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把尺,请你仔细观察手中的尺,说说尺上有些什么?

有cm、有数、有大格中格小格、一大格里有10小格(电脑演示)等。

师:cm表示什么?厘米(板书:cm厘米)也就是尺上的一大格。尺上的数从几开始?从0开始

2、认识厘米

1)师: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那么从0刻度到2刻度的长度是多少?从0刻度到3刻度呢?那4刻度到5刻度呢?从6刻度到10刻度呢?

2)师:请你们在自己的尺上找找1厘米。

3)师:根据你找到的1厘米的长度,用手指比画一下给大家看。

找找在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也是1厘米的。

3、认识毫米

师:我们知道了1大格表示1厘米,尺中间还有1小格,这一小格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板书:mm毫米)一大格里有10毫米。那么1厘米几毫米(10毫米)也可以写做1cm=1mm(板书)

4、练习

1)学生尝试量手工纸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尺,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用尺量一量?拿出手工纸量一量。(不同答案汇报)

你是怎么量的?(请对的同学2、3个上来量)

师示范方法总结:将手工纸的一端对准0刻度;

尺一定要与所测量物体对齐;

读出另一端所对的刻度。

师:用尺度量的三个步骤是:准、齐、读。(板书)

2)判断:

(没有把尺放平)(正确)(没有对准0刻度)

师:错在那里?

3)练习:

(8CM7MM)

请一个学生量量看

4)读刻度

师:最后一题的测量结果不是落在数字刻度上,而是落在两个数字刻度的中间,那它的长度到底是多少呢?

师:现在你们知道最后一题的答案了吗?8厘米7毫米

你是怎么看的的?我先找到8厘米,再往后数7小格就是8厘米7毫米;

我先找到9厘米,再往前数3小格就是8厘米7毫米;

我先找到8厘米和9厘米中间是8厘米5毫米,再往后数2小格就是8厘米7毫米。

5)练习:

6)师:现在你可以用尺量量你自己喜欢的物体。(篮子里的也可以)

三、拓展:断尺测量(量小棒)

师:小胖不小心把他的尺折断了,还能量吗?(示多媒体,小组尝试,汇报方法)

用自己的尺验证一下。

如果你的尺断了或者0刻度模糊不清,千万不要扔掉,我们可以从其他刻度数字开始测量,然后把后面的刻度数字减去前面的刻度数字就是测量的结果了。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度量(二)

cm厘米1厘米=10毫米准

mm毫米1cm=10mm齐

线段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会画线段、会量线段,会比较线段的长短。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几何的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线段,会量、会画线段。

探究线段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尺、课件

四、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认识线段

1、(1)出示:

(2)从学校去小丁丁家有3条路,你想走哪条?为什么?

(第2条,因为它最短)[电脑出示:]

2、认识线段

(1)仔细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

(2)自己说一说

(3)汇报

(4)揭示概念:象这样直直的,有2个端点的线叫做(线段)

说明:

选择生活素材引入课题,让学生从道路的选择中感悟“线段”的概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特征,更深刻地形成“线段”概念。

3、判断:哪些图形是线段?

出示:

4、联系生活

走进小丁丁的房间,看一看,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

同桌说一说

汇报

找到的这些线段,你发现它们的方向怎样?

那它们为什么都是线段呢?

说明:

创设小丁丁的房间有趣地情境,通过学生找一找、数一数等活动,活跃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在判断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线段”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身边。

二、量线段

1、(1)红线妹妹和蓝线弟弟发现了矛盾,瞧:

你们认为是红色线段长?还是蓝色线段长呢?

(2)有没有办法知道它们到底谁长呢?量一量。

你是怎么量的?在量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小结

量一量

独立完成

交流汇报

说明: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度量”的方法,所以量线段这一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着量线段,通过量的过程,提醒大家量线段的注意点,从而发现两条线段长度一样。

三、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会量线段了,想不想自己也来画一条线段呢?

(2)自己试一试

演示——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2、画指定长度线段

你能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试一试

和你的同桌交流画法。

汇报:有没有办法验证呢?

小结:通常我们是从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4”就是4厘米。

说明:

由学生尝试着画线段,再通过电脑演示规范画法,掌握画线段的方法。

在学生尝试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画长是4厘米线段的方法”,引导他们操作、展开讨论,学会归纳。

四、拓展小实践

1、(1)小胖不小心折断了一把尺,它缺少了“0”刻度,你能用它量出练习本的长吗?

(2)汇报

总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沪教版)


第一课时:十个十个地数

教学目标

1、会以十作为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会数100以内的数,并初步能正确读写。

2、初步学习10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会在位值表中正确地填写。

教学重点、难点:会十个十个地数100以内的数,并在位值表上表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那么,在汉字还没有创造出来时,人们用什么来传递信息呢?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认识了数。比如说,他养了8只羊,就在树枝上刻上8个口子,用这样的刻痕来表示羊的只数。(课件出示远古时代人们用刻痕来表示数。)

(二)探究阶段

1、出示群羊图,知道用十个十个来数数

但有时,羊有许多,用刻痕的方法是否方便呢?请你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数数呢?

学生说数数的方法:2个2个数,5个5个数……引入到十个十个地数(出示课题,出示古人数羊图)

(1)不数数,请你估计一下这里有几十只羊?

▲学生可以自行估测

(2)到底有几只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一只一只地数

▲十个一圈,再数

①为什么不2个2个或5个5个一圈,而要10只羊一圈?余下的还要圈吗?为什么?

②共有几个圈?单个的有几只?一圈有几只羊?

圈(十只)单只

26

小结:一圈10只,可看作是1个十,一圈里1只只数又有10个1,所以10个一就是1个十。我们数到了4圈也就是4个十,单个的是7只,也就是7个一,合起来是47。

2、数的读与写

①认识位值表

为了方便计数,我们对数也安排了位置: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

2个十在十位上写2,6个一个位写6。

2个十和6个一是二十六。

出示位值表:

十个

26

(板书)读作:二十六

写作:26

②及时反馈,加深认识:

指名说:26左边是,表示个十。

右边是,表示个一。

③小结:下面我们继续以十为单位来计数。

3、动手操作:

10根一捆,自己动手,数出牙签的根数

②数一数,同桌说一说

如:

●23根,捆成

说一说:

十个

个十和个一,是

20+3=

●34根,捆成

说一说:

十个

个十和个一,是

30+4=

③小结:写数时,几个十写在左边,几个一写在右边。

(三)运用阶段

数青蛙

要求:看图先估测,再10个一圈,写数,并说说几个十几个一是几。

交流反馈

2、独立练习郁金香、苹果两者选一完成

要求:“估一估,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

同桌交流,小组内反馈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来数数的?

10个一是几个十?

我们是怎样来记数的?

完成练习册第6页第7页。

第二课时:认识100(1)

教学目标

1、知道10个十是100。

2、会用100以内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能对物体进行计数并利用位值表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

用100以内数的组成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过程:

引入

1、媒体演示装面包,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装面包的。

介绍面包房面包装箱的过程。每袋10个面包,10袋面包装1箱,这就是十的捆扎。

2、看图,数一数袋中有几个面包?一共有几袋?

学生回答:每个袋中的面包数是一样的,都是10个,一共有10袋。然后将结果登入表格内:

箱、袋、个百位、十位、个位

左边的表格栏目是“箱、袋、个”,结论是:一箱面包,右边的表格栏目是“百位、十位、个位”,结论是100。

板书:10个十是1个百。

追问:谁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

讨论:如何把100这个数放到数位表中呢?

小兔具体指出:百位上写1,十位、个位上写0,表示100。百位上的1表示1个百。

引导学生概括:10个十是1个百。

二、认识百数图

1、出示百数图: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点吗?

2、让学生观察百数图,讨论自己的数法,并交流。

各种不同的观察与计数方法应该由孩子们来展示和说明。例如10+10+10+10+10...,横的(行)或竖的(列)相加;50+50横的或竖的相加;5+5+5...横的或竖的相加;25+25+25+25横的或竖的相加。所有学生都应该知道:每一行(列)都是10个点,一共是10行(列)。

练习

在百数图上表示整十数的练习(题2)

“摆出40(60,70...)个点。”

孩子们先用遮片在百数图上露出40(60,70...)个点。如左图摆出了40个点。

在百数图上做加减法

出示百数图

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做这些题目?

(学生可能会说1个十加1个十等于2个十,2个十是20。或者因为1+1=2,所以10+10=20)

2、在小组内交流50+10=?50+20=?50+30=?50+40=?

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

让学生自己讨论出解决这些题目的方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小结:这些数都是整十数,我们通过自己动脑筋学会了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4、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第4题,比一比谁的计算正确率最高。

做完后,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检查,并说说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5、完成第5题前面3栏,要求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组全对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师检查自己小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况。

第5题的后面2栏,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各部分的变化,然后自己再试试看怎么继续编下去。

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认识100(2)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知道10个十是100。

2、会用100以内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能对物体进行计数并利用位值表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

用100以内数的组成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数数十个十个数,从0数到100,在从100数到0。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100。

练习巩固

说数的组成

师问生答60里面有()个十,40里面有()个十。5个十是().

同桌合作你问我答。

独立练习:完成练习册第8页题1。

小结:几十里面就有几个十,几个十就是几十。

算一算

30+20=70+10=60-10=80-30=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小结:3个十加2个十就是5个十,所以30+20=50。

完成练习册第8页题2。

校对答案。

看百数图计算

1、80+()=100,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

从图上看80+20=100,所以填100。

8个十加2个十就是10个十,所以填20。

2、75+()=100,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

(1)从图上看:75+25=100,所以填25。

(2)先凑90,70+20=90,5+5=10,所以填25。

(3)75+20=95,95+5=100。

3、56+()=100,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从图上看:56+44=100,所以填44。

先凑90,50+40=90,6+4=10,所以填44。

完成练习册第8—9页题3。

看百数图回答。

100里面有()个50。

100里面有()个10。

100里面有()个20。

100里面有()个25。

同桌讨论。

汇报。

完成练习册第9页题4。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30+20=50

3个十加2个十等于5个十

第四课时:百以内数的表示(1)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

2、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难点

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我们上海有个著名的南汇桃花节是久富盛名。今天我们请电脑爷爷带我们去网上参观。背上我们的小背包,准备出发!

(多媒体演示、简单介绍收集的桃花节的概况)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邀请美丽的桃花姑娘和我们一起学习新本领。

出示课题:数的表示

二、尝试探索,学习体验

1、师:美丽的桃花绽开了粉红的笑脸,飘进了我们的课堂。熊猫乐乐请你猜猜这里有几朵桃花?

生:我认为这里大概有100朵桃花。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肯定不满100朵,大概有50朵左右。……

2、师:请你用以前学的本领想一想:用怎样数的方法又对又快?

(学生小组讨论)生:用10个10个数的办法。

师:(多媒体演示:10个一圈)

现在请你说说这里有几朵桃花?你是怎样看的?

生:一共有36朵桃花。我看到了3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就是36。

3、师:前两天,我们认识了百数图。思考:36朵桃花在百数图上怎样表示呢?

生:小组讨论,在百数图上动手画一画。

师:核对表示方法,提问:这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我们还可以把刚才的百数图简化成以下图形:(略)

你能看懂图的意思吗?提问:这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师:为了方便计数,我们请一个好朋友来帮忙,它的名字叫做位值图。请你看看它长得怎么样?介绍十位和个位。谁能说说这些圆点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十位上的3个圆点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6个圆点表示6个一。

5、师:你们知道吗?位值图的好兄弟位值表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仔细观察,它们兄弟俩有什么异同之处?仔细看,它是怎样表示的?

生:十位上是3,表示3个十;个位上室,表示6个一。

师:在数学上我们可以表示为写作;36。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师:青蛙呱呱要来考考你们的新本领学得怎么样。

出示位值表,请学生填出相应的数字。

(1)52:表示什么意思?

(2)70:说说个位上为什么用0来表示?

(3)7:(把刚才70十位上的7个圆点移动到个位上)

请问这是几?和刚才有什么不同?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出示数字,请学生用翻转片在位值表上摆放出来。

(1)这是几?(43)汇报:你是怎样摆的?

(2)这是几?(80)汇报:你是怎样摆的?

(3)这是几?(8)思考:在刚才的基础上,怎样移动可以摆得又对又快?

生:只要把刚才十位上的8个圆点移动到个位上就可以了,

(4)比较80和8的,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略)

完成教材P25相应的习题,教师巡视辅导,及时核对反馈。

四、拓展知识,归类提升

1、师:爱动脑筋的小猫咪咪一边走,一边在思考问题。

出示题目:用6个小圆片可以在位值表上摆出几种不同的数字?怎样摆可以不

重复也不遗漏地表示出来?

2、学生分组探究,动手操作,进行记录,及时核对。

3、小结:可以让十位上的数字从大到小,个位上的数字从小到大排列,依次得到:60、51、42、33、24、15、6。(也可以交换十位和个位的顺序)

4、猜数游戏:

师:请你猜猜我的年龄,我的年龄十位是3,个位是2,请问我今年几岁?

生:我心里想好了一个数字。它的个位是6,十位是7,请问它是谁?

……(学生兴趣高涨,表现积极)

5、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有什么疑问吗?

第五课时:百以内数的表示(2)

教学目标:

能正确地在数射线上数100以内的数,能在数射线上标数,并通过数射线找出相邻的整十数以及最邻近的整十数。

教学重点、难点

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出示:

012345678910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复习数射线,重点突出数射线上有刻度、有起点、有方向。

二、探究新知:

出示:

师:这条数射线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生:数射线上都是整十数,从0—100

生:每一大格表示10。

生:每一大格又分成10小格。

生:每一小格表示1。

板书课题:数射线上的数

出示:数射线上小青蛙跳远,数一数它跳到了几?

从0起点开始跳

集体轻声从0开始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跳到100,转身往回跳

男生:倒着十个十个数,从100数到0。

小青蛙从5开始跳依次跳到15、25、35、45、55、65、……

女生十个十个地数,从5数到95。

师:这一组数有什么特点?

生:个位上都是5,十位上每次大1。

练一练: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把得数写下来。

30+10=23+10=75–10=

60-10=46–10=52+10=

*67–30=*58+20=

出示题3的图1,在数射线上数数

20、21、22、……30:指名数

40、41、42、……50:左边数给右边听

70、71、72、……90:右边数给左边听

(通过数数,加深对数射线上连续刻度的理解与掌握。深化对100以内整十数之间数序的理解。如29到30,49到50,有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很正确地掌握,通过数数增加数感)

出示题3的图2,说说数射线上这些字母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师:仔细观察,a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怎么想的?

生:在10和20之间。

生:a左面的整十数是10,右面的整十数是20。所以在10和20之间。

小结:数a左面的整十数是10,右面的整十数是20,所以我们说数a的相邻整十数是10和20。

自己试一试,说说数射线上其他字母的相邻整十数,并记录在书上,组内交流。

集体交流

(从确定范围入手,找出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通过使用课本,增加全班学生的练习量)

出示题4图,在数射线上标出数

师:a表示什么数?怎么想的?

生:表示16,从10开始往右数6格就是16。

生:10和20中间那根刻度线表示15,15往右数1格是16。

生:从20开始往左数4格是16。

(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从不同角度叙述这个点在数射线上所表示的数,加深对连续刻度的认识。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出示:

左右互说:b是几?

汇报交流

独立完成题4。写出c、d、e···所表示的数。

校对

(两个练习既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又着重于独立思考,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出示题5图,在数射线上标出:21、29、32、38、43、72、83、94

(也可以请学生自己编八个两位数)

师:一些数宝宝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用你们今天学的本领你能帮助它们吗?

每次出示两张卡片,如:21、32

先直接口述这两个数分别在哪两个整十数之。

然后在数射线上表示出位置。

三、总结

第六课时: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借助数射线、抽象比较三个层次的活动,探索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利用有趣的情境和轻松愉快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教具和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0~9的数字卡片

学具:数字卡(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歌

师: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吗?你们想去绵羊村跟喜羊羊他们一起玩吗?

好吧,现在我们出发了!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面露难色地)可是绵羊村该怎样走呢?我们先去问问路吧!在路上,我们看到两只母鸡,(课件对话:“母鸡阿姨,请问您知道去绵羊村的路吗?”,“我们有个难题解决不了,想先请你们帮我们评评理,一会才带你们去绵羊村。”原来它们正在比较谁下的蛋多。(课件对话:“我下了9只蛋,我多。”“我下了26只蛋,我比你多。”)小朋友们,你能帮帮它们吗?

板书:26>9看位数

(二)以旧引新,提出问题

正当第二只母鸡洋洋得意的时候,又来了第三只母鸡。(课件对话:我下了28只蛋,我才是最多的。)28和26都是两位数,应该怎样比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鸡蛋图,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来比较的?

课件显示实物图

集体交流比较28和26大小的不同方法

生1:我是看图的,第一幅图是5行多3个,第二幅图是5行多1个。

生2:我也是看图的,第一幅图差2个就满了,第二幅图要差4个才满。

生3:28在26的后面(或26在28的前面)

生4:28里有2个十和8个一,26里有2个十和6个一

生5:28和26是的十位是一样的,都是2,再看个位,28的个位是8,26的个位是6。

……所以28大于26

板书:28>26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来比较大小,但是如果没有了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呢?能不能找到一个较方便的方法呢?

下面我们借助数射线来探究一下。

2.借助数射线比较数的大小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讨交流。

比较39和45,32和30的大小

请同学们认真听要求:(1)把数标在数射线上(2)轮流说说比大小的方法,看谁的方法较方便。(3)说完后,把纸放在组长的桌面上,马上安静坐好。

(学生交流时,板书39○4532○30)

师:××小组,我发现你们刚才交流时非常认真,讨论得很热烈,请你们组的这位同学来说一说吧。

全班交流,注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数射线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讨论如何比较熟的大小.(同桌合作.)

小结:位数相同,先比十位,十位上的数大就大;

十位相同,再比个位,个位上的数大就大(板书)

三、练习应用,及时反馈

母鸡齐说:我们终于知道比较的方法了,你们真厉害啊。好吧,我们带你们去绵羊村啦。

但是,聪明的喜羊羊为了防止不爱学习的灰太狼来偷袭,设置了三道机关,只有答对了题才能进入绵羊村,同学们,你们有信心过关吗?

(一)过关巩固

智慧过三关(□里可以填什么?)

第一关:25>2□(有什么要求呢,能不能随便填一个数?)

第二关:46<□6

第三关:79=□9

顺利过关了!见到喜羊羊真开心,大家一起玩游戏。

(二)乐中求学

游戏比赛,抽卡组成两位数比大小

说明游戏规则:

(1)全班分两队(男同学是喜羊羊队,女同学是美羊羊队)

(2)每队排一名代表抽数字卡片:

第一回合:第一次抽的放个位,第二次抽的放十位,数大的就赢。

第二回合:第一次抽的放十位,第二次抽的放个位,数大的就赢。

第三回合:一起抽两张,自己决定放在哪个数位上,数大的就赢。

板书:喜羊羊队(头像)美羊羊队(头像)

从这个游戏中,你学会了什么?

(三)提高练习

练习题4:

三月份是植树节,为了绿化绵羊村,它们进行了一次植树比赛,喜羊羊种了79棵,美羊羊种了60棵,沸羊羊种了98棵,慢羊羊种了38棵,懒羊羊种了58棵。请同学们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它们排排队。

()<()<()<()<()

绵羊村真美丽!我们也要向喜羊羊学习,多种树,绿化大自然,使大自然更美丽!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提高题,从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提升到比较多个两位数的大小,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比较多个两位数的大小,在这也进行了环保教育。】

四、小结

开心的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你们今天去绵羊村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实际应用

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我们要离开绵羊村了,请同学们收拾好东西,拿出喜羊羊送给我们的数字卡片,按要求从绵羊村的两个出口离开。

前门:班长高举写着“大于50的数”的牌子。

后门:副班长高举写着“小于50的数”的牌子。

学生有序离开教室。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6>9看位数

39<45位数相同,先比十位,十位上的数大就大

28>26

32>30十位相同,再比个位,个位上的数大就大

第七课时:小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每个数在“数龙”中的位置及与相邻数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2、认识百的数列,能说出百以内的一个数的邻数,会根据要求将一个数添加或减去成整十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找邻数的方法,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推算练习。

2、探究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数射线、百数表上填数。

1、出示

0102030405060708090100

510

1520

2530

3540

4550

5560

6570

7580

8590

95100

将39、83、45、97在百数表与数射线上表示出来。说一说是怎么找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二、在数龙上探究。

1、出示数龙。

(1)、问: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学生观察回答:数的排列顺序、邻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引导、补充。

(2)、在数龙上标数。

2、找邻数。

先说说65、50、85、20、35的邻数,并在数龙上找一找。

同桌交流找邻数的方法(进一格或退一格;前一个数比这个数小1,后一个数比这个数大1)。

练一练:

a、找邻数(任选一列完成)

,15,,75,,20,,80,

,35,,85,,40,,90,

,55,,95,,60,,100,

重点说清如何找100的邻数。

B、通过向前、退后找邻数。

18-1=37-1=59-1=30-1=50-1=99-1=

18+1=37+1=59+1=30+1=50-1=99-1=

小结:找一个数的邻数,不但能在数龙上找,还能通过-1和+1的方法找到。

师:刚才我们学习找邻数的方法,如果要找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你会找吗?

3、找与某数相邻的整十数。

(1)、在数龙上找一找47,63,99,16,34分别位于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小组交流找的方法。

(2)、用找到的方法说说52、76、85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4、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

(1)尝试第一列后交流方法,再完成第二、第三列。

21-=2097-=9025-=20

22-=2077-=7025-=20

23-=2057-=5025-=20

24-=2037-=3025-=20

25-=2017-=1025-=20

交流完成后的发现。

(2)小结回到整十数的方法:

一个数减去个位上的数,就可以回到整十数。

(3)进到整十数(先讨论方法,再实践练习,任选一列)

39+=4026+=3025+=30

38+=4046+=5036+=40

37+=4066+=7049+=50

36+=4076+=8064+=70

35+=4086+=9081+=90

(4)、小结进到整十数的方法:

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加上某数后得到十的数,就能进到整十数。

运用:

1、推算。

7+3=___4+6=8+2=

17+3=____24+6=28+2=

37+3=____44+6=58+2=

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

2、补充成整十数。

6+___=104+=7+=

66+=7024+=47+=

86+=9054+=77+=

理解要求、观察算式、说说想法、谈谈疑问、动手完成、在数龙上检验。

总结

说说你的最大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

第八课时: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2、会说出人民币的币值,会进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点、难点

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教学目标:

认识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会说出人民币的币值,会进行人民币的简单兑换。

进行爱惜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会进行人民币的兑换。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兑换,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模拟人民币、真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昨天,老师在网上买了一个新玩具。

媒体出示KITTY猫。

KITTY猫:“哈唉,我是KITTY猫,请大家猜猜看,我值多少钱?

那么到底谁猜得最准,待会儿再告诉大家。”

2、师:在平时生活中,除了买玩具需要用钱,还有哪些地方也要使用钱?

师:要学会使用钱,首先得认识人民币。

引出课题: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一)初步感知

1、师:你知道我们国家现在使用的人民币有哪些呢?

学生汇报,老师有序地板书。

(二)分类(媒体出示人民币)

师:看,这么多的人民币放在一起多不整齐,我们帮助它们分分类,想一想,可以按什么分?小组尝试分类、反馈交流。

(三)认识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选择你所熟悉的人民币,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模拟购物

(一)进率

1、老师这里有一只可爱的小公鸡,售价是1元,如果我们来买,你准备怎样来付一元钱?

(1)、学生各抒已见,老师总结点拨。

(2)、根据学生的付法,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

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3)、总结:不管拿几种面值的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二)互换

课本P38练习(学生尝试,反馈交流)

四、歌曲欣赏《一分钱》

五、实践运用

(一)问题提出

师:这是一家小超市,瞧,这么多东西,喜欢吗?那你想买什么东西,该怎么付钱?

(二)问题解决

(1)同桌讨论,用人民币摆一摆

(2)集体交流

(3)现在老师公布这个玩具的价钱是25元8角,

请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付?

六、总结:(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沪教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沪教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课时: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钟表。

2、充分认识钟面的构成,知道“时针”和“分针”。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钟面的构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谜语

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个谜语,请大家猜猜看!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

(电脑出示谜底:钟、表)

2、师生谈话:

师:在生活中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呢?

(可以告诉我们准确的时间)

师:所以在生活中它是一个计时工具。

二、新授

1、生活中的钟表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钟、表,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钟表,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啊?好,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钟表世界去看一下吧!

(挂钟,闹钟,怀表,手表,电子表,花坛钟,钟塔,天津的世纪钟,)

2、认识钟面

(1)时针、分针

师:刚才观看了生活中这么多的钟,他们的形状、颜色啊各不相同,那他们有相同的地方吗?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有12个数)板书:有12个数

生:有长针,有短针,也有秒针。

师:你真棒!观察得可真仔细,现在老师还想请你再看一看,你知道每一个钟面上至少有几根针呢?

(2根针,短针,长针)

师:是的,一个钟面上至少有2根针,最细最长的秒针我们以后再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2根针。

师:(指黑板)这是一个钟面,还缺了什么呢?(两根针)

师:(手拿针)现在老师把它找出来了,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时针分针)

板书:时针分针

师:那究竟哪根是时针?哪跟是分针呢?老师还不知道怎么认,你能帮帮我吗?

师:对,我们看长短就能知道了,短针就是时针,长针就是分针。

板书:短针长针

(2)认识12大格

师:(手指黑板)12和1之间是一大格,仔细观察一下,你知道钟面上有几大格吗?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来数一数吧!

(12大格)

板书:有12个大格

(3)出示时针、分针变化的过程

师:仔细观察,你知道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转的吗?

(分针转了一圈,时针转了一大格)

转的方向是什么样的呢?谁能用手势告诉大家吗?

(共同用手势表示:引导像这样的方向就叫做顺时针方向)

学生动手拨一拨,感受一下。

练习。

1、出示各种钟面,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

2、说一说从数字12走到7,走了几格,

从3走到5,走了几格。………

总结。

第二课时:几时和几时半(1)

(三)认识几时

1.师:(书上课件)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这个钟面表示的是什么时候?(12时)

请你仔细观察,(走到1时)发现了什么?

现在是1时。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听钟声;时针指着1,分针指着12,表示1时。)

教师用手势表示,学生跟着教师边说边做手势:时针指着1,分针指着12,表示1时。[黑板上贴上1时的钟面图]

分针走1圈,时针只走1格。

2.请你继续观察(走到2时)现在是什么时候?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听钟声;时针指着2,分针指着12,表示2时。)

学生齐说。[贴上2时的钟面图]

3.师:想一想:接下来是几时?钟面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听钟声;时针指着3,分针指着12,表示3时;分针走1圈,时针只走1格。)

放课件验证。[贴上3时的钟面图]

4.看黑板上1时、2时、3时的钟面图,问:几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呢?

教师边拨边引导: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5(8),表示(5时,8时),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几时〉

5.抢答练习:钟面上表示几时?(课件出示)

6.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刻,边拨边说说你是怎么拨的?(4时、7时、9时)

(四)认识几时半

1.8时半

师拨到8时:现在是8时,仔细观察,(操作,钟走到8时半)

师:现在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走了半圈,时针走了半格;分针指着6,时针指在8和9中间,是8时半)

师:时针在8和9之间,为什么是8时半而不是9时半呢?(因为时针走过了8,没过9,所以是8时半。)

教师:分针、时针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走的。这就是顺时针方向。举起手,走一走。

齐说: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8和9的中间,过了8,表示8时半。(贴8时半的钟面图)

2.1时半与5时半

(1时半)问:这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1和2的中间,过了1,就是1时半。(贴1时半的钟面图)

(5时半)问:这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5和6的中间,过了5,就是5时半。(贴5时半的钟面图)

3.交流讨论:几时半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位置?

小结:分针指着6,时针指在两个数的中间,过了几,就是几时半。〈板书:几时半〉

4.抢答练习:钟面上表示几时半?(课件:2时半,11时半,4时半,6时半,9时半)

5.不完整钟面的认识:

7时半(只标3,6,9,12),要求:同桌说一说:这是几时,你是怎么想的?

10时半(没标数)。这是几时,你是怎么想的?

6.练习活动:

(1)集体活动: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刻。(3时半.12时半)

(2)4人小组合作:从(左上角)同学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做小老师;小老师说时刻,其他三人拨一拨。

(五)12时计时法的应用

1.出示图:小巧什么时候在干什么?(10时小巧在学校阅览室看书;10时小巧在睡觉。)

问:你们发现什么问题吗?同样是10时,怎么小巧既在学校阅览室看书;又在睡觉呢?(根据回答板书:上午10时,下午10时(晚上10时))

师:为了避免搞错,一定要说清楚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

2.课本练习:小胖的一天

师:请你用这样的方法说说小胖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同桌两人说一说,然后全班反馈。)

3.问:分针走一圈是几小时?时针走一圈是几小时?为什么?

小结:像这样,12小时一个轮回计时间,分为上午和下午,时针走第一圈是上午,走第二圈是下午,就是12时计时法。〈板书:12时计时法〉

(六)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胖的一天可真丰富呀!你们想不想和小胖一样安排自己的星期天呢?不过,这里有几个钟面缺了时针和分针,请你先画一画,再安排好自己的星期天。

我的星期天

上午9时上午11时半下午3时晚上6时半晚上10时

(七)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师:今天大家都学得很认真,说明你们都很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是呀,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相信大家一定会充分利用时间,好好学习本领,将来个个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1.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2.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钟面、电子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钟表欣赏(课件展示)

让我们到钟表王国去看看吧!都有哪些钟表,你看到过吗?

2、见了那么多钟表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事先板书认识钟表拼音)

二、新授

1、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

(教师出示大钟面)你们发现钟面上有些什么?

把你的重大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

(1)两根针:那你知道又短又粗的针是谁?又细又长的针是谁?

有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板书时针、分针)

(2)有12个数字和12大格

那么上面还有什么呢?观察一下(生独立思考)

有12个数

数字的旁边还有什么?

有12大格

(板书12大格)

针是怎么走动的吗?(用手一起比划一下)

针是按顺时针走动的。

(3)、小结巩固

小朋友刚才说的非常好,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2..学习正确读出时刻

媒体演示“小胖的一天”

让我们看看小胖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

7时起床,7时吃早餐,8时上课,10时踢球,11时半吃午饭,下午1时上课,(还可以说13时)。(表扬。24小时记时法你们也会,我们下一节课上),下午3时(15时)在图书馆借书,下午5时半(17时)看电视。(生自由回答)

(师将8个钟面逐个出示在黑板上)

(渗透两纲教育)

将钟面分类

小组讨论:请根据这些钟面的特征将它们分一分,并说说你们为什么这样分?

(各个小组在垫板上分)

将学生的分类用实物投影展示,生汇报。

(一类长针指着“12”,一类长针指着“6”。)

(板书出示:长针指着“12”;长针指着“6”。)

读出“几时“时刻

钟面上的短针又有什么作用呢?

(读出时刻)

谁能再读一读这些钟面表示的时刻呢?(师指整点时刻钟面一类)

说说你是怎样看钟面的?

大家对时刻的读法是生活中的习惯用语,第一个钟面更规范的读法是“6时”(师板书:6时)

师示范: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6”,读作“6时”。(生跟读)

生试读其它3个钟面上的时刻。(师板书)

小结:象这样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一个数,(板书:短针指着一个数),都读作“几时”。(师板书:几时)⑶小结看整时的方法

(出示7时,8时钟面对比图)仔细观察一下两个钟面

大家发现了吗?我们应该怎么看时间啊?开动小脑筋,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看时间的。(单独思考,同桌互相说一说)

长长的分针指着12,短短的时针指着几,就表示几时。

⑶巩固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小男生乐乐的一天。

通过4个钟面的认识巩固看时间的方法。

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能再来说一说这是几时吗?(教师拨钟,抽生答)

读出“几时半”时刻

师:那么这些钟面应该怎么读呢?(师指整点半钟面一类)

生试读,师板书:8时半

说说你是怎样看钟面的?

师小结:长针从12开始走了半圈,短针走了半格,所以读做“8时半”。一般来说,短针在两数之间,读较小的数。

长针指着“6”,短针指着“8”和“7”中间,读作“8时半”。

生试读其它3个钟面上的时刻。(师板书)

师:你们真聪明,谁能概括一下,这样的钟面我们应该怎么读?

(长针指着“6”,短针指着两数中间,(板书:短针指着两数中间),读作“几时半”(师板书:几时半))

练习

读一读钟面上的时刻。

逐一出示4幅图片,这是蜡笔小新,这个时刻在干什么?

图1:自己轻声说一说。(9时,溜冰)

生汇报。师:为什么这样读?(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9”)

图2:与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9时半,吃西瓜)

生汇报。师:为什么这样读?(长针指着“6”,短针指着“9”和“10”中间)

图3:男生说一说。(12时半,游泳)

图4:女生说一说。(2时,喝饮料)

(二)认识整时

1、会看整时

出示小胖的一天

1、(课件出示钟面为7时,小胖起床了)

这是小胖起床的时候,你知道他是几时起床的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啊?(生独立思考,抽生答)

读出几时

我们把它读作7时,(板书7时)

迟到了老师会批评,所以我们小朋友一定不能像他一样,我们小朋友要做一个要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⑶小结看整时的方法

(出示7时,8时钟面对比图)仔细观察一下两个钟面

大家发现了吗?我们应该怎么看时间啊?开动小脑筋,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看时间的。(单独思考,同桌互相说一说)

长长的分针指着12,短短的时针指着几,就表示几时。

⑶巩固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小男生乐乐的一天。

通过4个钟面的认识巩固看时间的方法。

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能再来说一说这是几时吗?(教师拨钟,抽生答)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出示钟表图:8时、6时、3时

4、小结方法

师:看看这些钟的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针全部指着12。

生2:分针全部指着12。

师:像这样,分针指着12的这些时间,就是整时。

刚才你们用了什么巧办法一下子就认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呢?

生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归纳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三、练一练

一、小游戏:我说你拨

把指针拨到6时(师巡视)

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抽生答)

(分针要指向12,时针指向6.)

把你拨的表举起来给老师或者同学看,

你拨对了吗?

和老师一样的表扬一下自己。

我请一位小朋友到上面来拨一拨(抽3位同学展示活动过程)

请你拨一拨9时(师生对话,同桌互相检查)

我看到有同学是这样拨的,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拨的对吗?投影展示同学拨的不标准的钟面时间,6时不到,6时多点,都叫做大约6时】

二、说一说小巧下午起在做什么?

(说完整,说一说几时刻他在干什么?)

同桌活动

出示图1:小巧这个时刻在干什么?

自己轻声说一说

为什么这么读?

图2:与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读?

男生说

女生说。

三、钟面一天转2圈

(课件出示同样是10时和7时,做的事情却不一样的对比图)

你能说一说这是几时间,小朋友在做什么吗?

一天里面同样都是7时,为什么她做的事情不一样呢?(生独立思考)(抽生答)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抽生答)

五、机动

游戏题:那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是几时?(教师拨钟,生说一说这是几时)

那再过一个小时是几时?

六、作业设计——小小设计师:

运用你知道的钟面知识,设计一个你喜欢的钟面。

(二)、认识整时

1、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都认识了钟面,那怎样看时间呢?(板书:认钟面、看时间)请你观察一下,乐乐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2、讨论

师: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是7时的?

生1: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2: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3:我是这样看的,钟面上有分针和时针,而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3、练习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出示钟表图:8时、6时、3时

4、小结方法

师:看看这些钟的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针全部指着12。

生2:分针全部指着12。

师:像这样,分针指着12的这些时间,就是整时。

刚才你们用了什么巧办法一下子就认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呢?

生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归纳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

做时间的主人珍惜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比较》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比较》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比较》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黎明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体显示: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多媒体显示:

(3)练习并小结:

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层次二:例题,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1、出示多媒体主题图

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大白兔说,我们去拾贝壳吧。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子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层次三:比较 53○56

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1、多媒体显示 21○26:

21<26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比较大小时,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肯定大;都是两位数时,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相同时,再比个位上的数。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温度计的温度,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

你有什么收获?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推算》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推算》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推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推算,以及运用加减法相邻题的规律进行推算。

能力目标:在学生自主探究题组结果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归纳以及推算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索题组的结果变化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规律,会进行推算。

教学难点:掌握推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1、大家一起摆圆片,根据摆的过程,列出算式计算圆片的个数。

第一组:1、先摆5个,再摆2个。

2、先摆5个,再摆3个。

3、先摆5个,再摆3个。

第二组:1、先摆7个,再拿去5个。

2、先摆8个,再拿去5个。

3、先摆9个,再拿去5个。

第三组:1、先摆7个,再拿去2个。

2、先摆8个,再拿去3个。

3、先摆9个,再拿去4个。

2、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5+2= →5+3= →5+4= → 5+5= → 5+6=

7-5= →8-5= →9-5= →10-5= →11-5=

7-2= →8-3= →9-4= →10-5= →11-6=

二、探究规律

1、知道什么是推算:

师:观察第一组算式,在小组中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很多规律。5+2和5+3这两个算式中,5不变,2和3又是邻数,那么5+2和5+3我们就称为相邻的题,运用相邻的题可以进行推算。(板书课题)

现在你能说说5+3相邻的题是什么吗?5+4呢?那谁是5+5的相邻题呢?

2、探究加法相邻的题的规律:

小组讨论:为什么它们的和依次大1?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1,和也增加1。)

3、探究减法相邻的题的规律:

师:观察第二组算式,这是一组什么题?

小组讨论:减法相邻的题又是怎么变化的?

(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1,差也增加1。)

师:再来看第三组算式,这又是一组什么题?

差的变化规律和第二组算式一样吗?

小组讨论:这种相邻的减法题的差又是怎么变化的?

(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1,差不变。)

三、内化练习

师:你们真棒,相邻题的奥秘都被你们发现了。现在让我们用这些奥秘去打开数学宫的智慧门吧,看看里面藏了什么?

1、根据和为10的加法题推算:

(媒体出示第一扇门)

4+5= 8+1= 2+7=

4+6= 8+2= 3+7=

4+7= 8+3= 4+7=

师:观察每一组题,你准备先做哪一题?为什么这样做?

师:对了,看到一组题,先别急着做,要观察这组题有什么规律,是不是可以巧算。如果有,你就从最容易的题开始做,然后根据规律进行推算,这样你就会算得又对又快。现在你能用这个巧办法完成后面两组题吗?

2、根据加倍的题推算:

(媒体出示第二扇门)

5+5= 7+7= 4+4= 8+8=

6+5= 7+8= 5+4= 8+9=

6+6= 8+8= 5+5= 9+9=

师:仔细观察,这几组题有什么特点?(每组题的第一、三题是加倍的题)

师:你准备从哪一题推算出来?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

3、根据差为10的题推算

(媒体出示第三扇门)

13-2= 16-5= 17-6= 19-8=

13-3= 16-6= 17-7= 19-9=

13-4= 16-7= 17-8= 19-10=

师:你选哪一题先算?为什么?

(学生快速说出结果)

四、拓展深化

师:小朋友真聪明,三扇门都被你们打开了,看,你们得到了什么?

师:(出示四个宝盒)请每个小小组任选一个宝盒,完成上面的题,并说出规律,你们就会得到里面的礼物。

1、6+□=15 7+□=15 8+□=15 □+□=15

礼物: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9=13 □+8=13 □+7=13 □+□=13

礼物: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减少,另一加数增加,和不变。)

3、□-7=6 □-6=6 □-5=6 □-□=6

礼物:志士惜年,贤人昔日,圣人惜时。

4、11-□=8 12-□=8 13-□=8 □-□=8

礼物: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唯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

(在减法中,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差不变。)

五、课堂总结

师:刚才你们收到的礼物都是要大家珍惜时间,好好努力,学更多的知识。那么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游玩了数学宫,你有什么收获?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用个数上的交换来表示添加的行为

2.用加号表示添加,变换符号“+3”表示数量上增加了3个

能力目标

1.“添加”就是继续向前数

2.培养学生看图表述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添加”是“组合”之后加法的另一个实际含义

难点:能明白“添加”就是继续向前数

教学准备:教具:积木的图片、双色片

学具: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小丁丁、小巧和小亚来到儿童乐园玩电动车,仔细看看这副图,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会说吗?

二、传授新课

1、看图说故事

师:你能不能把三副图用“原来有几人,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有几人?”这几句话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原来有3人,后来又了小胖1人,现在车上有4人)

板书3 +1 4

原来 现在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摆摆小圆片。

○ ○○○

(3和1合起来是4;3往前数1就是4,所以3+1=4)

师:我们把这三副图写成这样的表达式,可以清楚的看到原来有3人,中间又添1人,现在是4人(在上面式子里补充板书)

师:谁能把这几副图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生回答后师板书)

板书:原来3 +1 4

3加1等于4

3 + 1 = 4

2、练一练(课本第25页/1)

师:每人挑选1个表达式,说不同的故事,让其他同学猜结果。

三、游戏

师: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乘车游戏。(教师组织一组同学演示课本第27页的场景,其他同学编故事,猜结果,写表达式。)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表演和解说,让我们更了解这是以前,现在是这个,中间发生的是什么。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填一填

2、算一算

3 + 6 = □ 2 + 5 = □ 2 + □ = 6 5 + □ = 8

7 + □ = 10 □ + 1 = 7 □ + 4 = 5 □ + 7 = 7

3、看图列式

作业布置:

练习册P1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讲讲算算(一)》数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讲讲算算(一)》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讲讲算算(一)》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加法练习p28、29

教学目标:

1. 将绿地中的情景上升为加法题,并得出结果,再回到情景中去

2. 知道加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含义

3. 培养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编故事,列式求和

教学难点:能看懂绿地中的情景,正确表达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 对口令:

合成10,1、1、1,1的后面藏着几?

1的后面藏着9,1+9=10

……

合成9,1、1、1,1的后面藏着几?

1的后面藏着8,1+8 =9

……

2 、出示P26、27图

同学们,上海这几年造了许多大型绿地。看!这些绿地漂亮吗?

今天我们就到其中的一个绿地去看看。

二、中心阶 段

1、示范( 课件1)5分钟

(1)这些叔叔在干什么?谁能根据事情发生的过程介绍一下图意,并出一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谁把听到的再说一说?谁也来说一下?请开火车说。(1组)

请大家一起说。

板书:原来有3只箱子,又运来了2只箱子,现在有几只箱子?

(2)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一部分添上一部分用加法进行计算。)

算式是什么?3、2、 5各表示什么意思?

3+2=5(只)

(3)师:答案是否正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可以回到图中再去数一数,看看是 不是有5箱货物。)

(4)谁知道5后面写的字在哪里看见了?我们把它叫做单位名称,也就是你们语文老师常说的量词,以后我们再看见这样的题型--应用题后,请找一找单位名称,把它圈出来写在答案的后面,并用括号括起来。

(5) 现在你能回答现在有几只箱子?

板书:答:现在有5只箱子。

(6)总结: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

2、模仿:(等车图)

(1)你能根据这副图也来编一道这样的应用题吗?请同桌两人商量一下,并试着自己编一编。(巡视指导)

(2)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谁再来说?

(3)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

(4)2、1各表示什么意思?答案4对吗?理由 是什么?

(回到情景图 中去数一数就知道了)

(5)这道题完成了吗?还缺什么?(答:现在有3个人。)

3、巩固。(汽车图)

还想讲吗?请看这副图象刚才一样讲讲算算。

谁来汇报?谁来列式解答?为什么用加法算?(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进行计算。)

4、总结:小朋友们学得真不 错!都学会了编加法题和列出算式,还知道了一部分添上一部分或把两部分合起来,都用加法进行计算。

三、练习。(父母和孩子互动)

1、还想继续讲吗?请选一幅图象刚才那样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下面请把自己编的应用题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带上你们的笔顺便请他们帮忙把你编的应用题写在图的 旁边。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3、谁愿意带上书上来汇报?

四、拓展题:(同样一个情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从而列出不同的算式。)

仔细观察这副图,你能另外编一道不同的应用题吗?(89路)

1、89路路牌旁,有3人手里拿了蛋筒,有5人没有拿,一共有几人?

2、89路路牌旁,有2个男同学,6个女同学,一共有几同学?

3、89路路牌旁,背书包的 有2人,不背书包有6人,一共有几人?

4、89路路牌旁 ,戴 帽子的有1人,不 戴帽子的 有7人,一共有几人?

五、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六、机动练习:

1、根据给你的加法算式找到相应的图片。

5+2=7 7+2=9 3+3=6 5+3=8

2、看图列式。

七、总结

师: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或一部分再添上另一部分求共有多少都用加法计算)

五、板书设计: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

2.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鼓掌的?(手。)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师:请举起你的右手。

师:左手、右手是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同学互相看看,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找找看。

要求学生摸着说,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摸一摸。

师:认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来活动活动,好吗?

先请同学看屏幕上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再让学生学着做。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你的左、右都有哪些同学呢?

4.相向左、右。

师:现在请同学举起右手。(教师面对学生也举右手)老师举的是哪一只手呢?(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争执)有说左手的,有说右手的,到底是哪只手呢?没关系,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老师举起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师:请同学看屏幕(楼梯图),这是什么?学校要求同学上、下楼梯要靠哪一边?(右边)。这里有两个小朋友,一个要上楼梯,一个要下楼梯,上楼梯要靠右行,应是靠哪边?你能帮他找找吗?(出示箭头)这个小朋友要下楼梯,他靠右行了吗?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靠右行呢?又应靠哪边呢?两个同学要同时上、下楼梯,你们看他们都靠右行了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避免相撞。)平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二、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

师:老师带来一些水果,想利用今天所学知识来摆一摆(苹果、梨、香蕉、草莓、葡萄)。

按要求摆在桌上。先放苹果,在苹果右边摆上葡萄,在苹果左边摆上香蕉,在香蕉左边摆上梨子,在葡萄右边摆上草莓。

师:一共摆上几种水果?从左往右数,香蕉排在第几个?从右往左呢?

师小结:同一种水果,从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要说清楚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

师:葡萄摆在苹果的上面,香蕉摆在苹果的下面,草莓摆在梨子的右边。

师:小朋友看看桌面上有哪些学具?(让1名学生说)。你能利用今天所学上、下、前、后、左、右来整理吗?怎么摆就怎么说。

展示摆的结果。(请3位同学介绍。)

师:文具摆放有一定位置,有助于学习,平时,小朋友整理过房间吗?你能帮助图上这位小朋友整理吗?整理之前我们来认识这些生活用具,它是……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上、下、前、后、左、右把它摆在合适的位置,同桌商量,看哪一小组摆放最妙。(交流。)

小结:老师认为各个小组都有特色,你们回家后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整理呢?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左、右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坐在汽车上,汽车是向左拐,还是向右拐呢,你要懂得判断,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个例子说说吗?学会了上、下、前、后、左、右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反思: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大多数学生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沪教版)


第六单元看拼音读课文识字

36比尾巴

[教材分析]

《比尾巴》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和课文丰富的语言环境识字,逐步学会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课文用问答的形式写,需要一一对应,才会知道什么动物的尾巴具有怎样的特点。每句句末押an韵,朗读时要有韵味,问句句末的语调上扬。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义,温故而知新。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比、尾、巴、短、伞、长、鸭、鸡”8个生字,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3.能看图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把话说完整,知道猴、兔、松鼠、鸭、公鸡和孔雀尾巴的特点,引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2、能看图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把话说完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三支长短不同的铅笔、一根可弯曲的电线、一张绘有六种小动物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森林里正举行一场比尾巴比赛,一起去看看。(板书:比尾巴)

学生字“比、尾、巴”。

“比”:打开书看看“比”的笔顺,并在书上描一描。一字开花(组词)。

“尾”:想想怎么记住这个字。(尾巴上有毛)。

“巴”:读“尾巴”这个词时,“巴”要读轻声(开火车正音、齐读),注意“巴”的笔顺,全班书空,在书上描一遍。

3、齐读课题。

学习课文

听课文录音,比尾巴比赛邀请大家来做裁判,听听有哪些选手参加比赛。

(出示投影片)

学生字“鸡、鸭”。

“鸡、鸭”:说说你还认识哪些字的右半部分是“鸟”字的?

小裁判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连线游戏。(上面一排是六个动物的样子:猴、兔、松鼠、鸭、公鸡和孔雀,下面是六个动物的名字,上下顺序不同,通过连线使上下对应起来。)

再听课文录音,说说你听到的和你看到的一样吗?

7、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学习生字“短、伞、长”。

读音注意三拼音,男女生分读,拿出三支铅笔让学生比较,让他们知道:“短”的反义词是“长”,长短是比出来的。

叫号游戏。

师生做“一问一答”的游戏。

学着老师的样,同桌之间做“一问一答”的游戏。

评选“朗读明星”。

评选标准:如能读通读顺课文,并能读出语气、语调,并加以动作就能当选“朗读明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的字词、采用游戏形式

(二)指导朗读句子

1、生自读句子,要求读通句子,努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指导朗读一问一答的句子。看清标点,读出两句话的语气。

3、同桌合作读句。师生评价。

(三)复习巩固、说话练习。

观察课本上的图,图中有哪些动物,请学生用“图中有……有……还有……”或“图上有……、……和……”的句式练习说话。

仔细看看,这些动物都有哪些特点,选一句书中的句式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外形特点,说给大家听听。

拓展练习

1、读一读。

(1.)词:扁豆扁圆弯弯弯路短小短跑

(2.)句:夏天日长夜短。冬天日短夜长。

2、给汉字选出正确读音,连一连。

1.山三伞闪

sānsǎnsànshānshǎnshàn

2.万弯玩晚

wānwánwǎnwàn

用不同颜色的笔连词成句。

1.猴子像把伞,

兔子的尾巴长长的。

松鼠短短的。

2.鸭子弯弯的。

公鸡的尾巴扁扁的。

孔雀像把扇。

你知道哪些动物具有以下的一个特点吗?

1.嘴巴尖2.耳朵大3.颈长4.头上长角

(四)写字指导

1、观察字体

2、老师范写

3、学生书写

4、师生共同评价书写情况

反思与重构:

一年级的学生尤其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赞许,这往往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因此,千万不能吝啬表扬,课堂上,学生的应变能力还不够敏捷,当学生的回答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循善诱,共同找到真正的答案,让学生学得更开心,对自己更有信心。

37荷叶圆圆

[教材分析]

《荷叶图》描写了盛夏季节池塘里边一个生动、有趣的场景:荷叶儿圆圆的,碧绿碧绿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叶上嬉戏,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小蜻蜓把荷叶当作了机场,小青蛙把荷叶当作了歌台,而池塘边的小朋友则把荷叶当作了凉帽。字里行间处处都表现出荷叶儿给小动物、小朋友带来了无比的欢乐。文章共有5节,除第一节外,其余4节的写法基本相同(先写谁说什么,再写他怎么做),想象丰富,充满童趣,读来琅琅上口,学生非常喜爱。

[学情分析]

极大多数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拼读,在识记方面也积累了一些方法,能有效地帮助识记汉字,在阅读方面,学生逐渐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能读懂一些短小、浅显、有趣的文章,初步尝到了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拼音读准“荷、绿、台、放、朋、友、还、油”8个生字的字音,尤其注意读准后鼻音的字,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里认真描摹“荷,友”。

3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感受荷叶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4看图展开想象,练习把话说完整。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为本课的重点,了解“油”的本音及在“绿油油”中的读音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荷叶、蜻蜓、青蛙、蚂蚁、小鱼等图片。

2动画设计:小水珠变魔术。

(注:这些图片及动画设计在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金仕达多媒体有限公司出版的《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第一学期》教学光碟中都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文

1(出示荷叶图)观察图画,认识荷叶,导入相关的学习内容。

(1)学习生字“荷”,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观察荷叶,说说它的形状、颜色、用处。

2朗读要出示的句子,做到读准字音,并注意轻声的读法,指导读好儿化音。

荷叶儿,圆圆的,绿绿的。

(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

3揭示课题:49荷叶圆圆生带着赞美的语气齐读。

设计意图:句子虽短,但要读好也不易。一是儿化音要重点指导。二是提醒“的”字要读轻声,不能把声音拉长。一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把词句读正确,读好,为说好普通话打基础。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并标上小节号。

小组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集体反馈自学字词情况。

(1)交流“绿”“放”的识记方法。

(2)读准后鼻音:放、朋、。

(3)了解“油”的本音,及在“绿油油”中的读音,积累ABB的词语。

齐读生字,新词。

反馈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在圆圆、绿绿的荷叶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1)交流板书:摇篮机场歌台凉帽

(2)引读句子:小水珠说——……。小蜻蜓说——……。

小青蛙说——……。小朋友说——……。

变句或说话:(谁)把荷叶当作(什么)

它们为什么这样说呢?再读课文,找找这样说的理由,划出有关的词句,交流,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围绕“在圆圆,绿绿的荷叶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这个问题,引读句子,改变句式说话,为后面的练习埋下伏笔。“划出有关词句,读一读”,目的是让学生在划划读读中体会把什么当作什么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在阅读中动动笔、动动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有帮助的。

5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读演演。

6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小朋友戴上绿油油的荷叶凉帽,脸蛋儿笑嘻嘻,红润润的,真美啊!

7、齐读课文、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的字词,开火车、叫号游戏

(二)指导读句,积累句子

1、荷叶儿分别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朋友带来了不同的快乐,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他们的快乐,大家读一读句子。

2、挑选自己觉得有趣的事,做动作读一读。

3、学生表演读。

(三)看图说话,积累语言。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那么其他小动物会把荷叶当作什么?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出示小鱼图和小蚂蚁图,让学生练习说话。

例:小鱼说:“荷叶是我的阳伞。”小鱼游过来,躲在下面。

蚂蚁说:“荷叶是我的操场。”蚂蚁爬在上面,伸伸手,弯弯腰。

看图,把句子说完整(见课后练习)

(1)蘑菇是小白兔的。

(2)是小蚂蚁的。

(3)是。

(四)巩固字词,指导描摹

1游戏:小水珠变魔术。

指导描摹“荷”“友”。

(1)出示“荷、友”,读一读,扩扩词。

(2)仔细观摩老师在田字格内书写“荷,友”。

(3)学生独立描摹,老师巡回指导。

(五)拓展练习

一、基本题

1、认读汉字:还荷绿台友朋油放

2、认读词语:

宽大展开菜篮水珠荷花日光灯摇头停车凉帽

摇篮机场笑嘻嘻

3、想一想,说一说。

圆圆的荷叶是谁的摇篮,谁的机场,谁的歌台?它们各在荷叶上干什么?小朋友又把荷叶当作什么呢?

二、拓展题

1、用不同颜色的笔将下面的词语连成句子。

小水珠歌台,躲在下面吹泡泡。

小蜻蜓屋顶,停在上面休息。

小鱼把荷叶当作机场,戴在头上遮太阳。

小朋友摇篮,躺在上面眨眼睛。

小青蛙凉帽,蹲在上面唱歌。

2、想一想,说一说。

你会把荷叶当作什么?你能仿照课文说几句话吗?

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摇篮机场歌台凉帽

小水珠说。小蜻蜓说。

小青蛙说。小朋友说。

教学反思与重构:

本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充满童趣,读来琅琅上口,学生非常喜爱。学习本课时,学生思想集中,学习积极性高,发言积极,能各抒己见,大胆练习说话,有坡度地设计说话练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由浅入深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让学生从“敢说到会说”,积累语言,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8、蝉

[教材分析]

课文《蝉》讲述了一只不肯认真学本领的蝉,拒绝了动物歌唱家教它本领的想法,结果永远只会“知了,知了”地叫的故事。课文以拟人的手法,展示了动物间充满趣味的对话,尤其是蝉“知了,知了”的叫声贯穿全文。该篇课文生动活泼,语言简单而充满童趣,文字浅显但内涵丰富。

[学情分析]

经过听录音读课文识字,读儿歌识字学拼音和看拼音读课文识字三个阶段的学习,进入读课文识字阶段学习的学生,已基本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能借助拼音读准“到、很、名、本、领、想、识、永”8个生字的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认识部首言字旁,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描摹“识、领”。

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标点正确停顿,能读出“不以为然、不耐烦”等语气。

在阅读中了解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不愿学习,结果什么本领也没有学会。

通过学习课文后,知道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不好本领的,并能用比较规范的话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问:“你们认识它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简介:蝉以吮吸植物的汁液为生。雄蝉能鸣叫,因为雄蝉的腹部有个音箱一样的鸣叫器官。

蝉也叫知了,因为它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播放蝉鸣声)这样的叫声真难听,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想来教蝉本领。

出示:许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蝉学本领。

指名读,把句子读正确。

学习生字:有名本领正音。

自由读,齐读,把句子读通顺。

5、引导学生质疑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哪些有名的歌唱家想来教蝉本领呢?蝉的表现怎样?

交流、板书:黄莺画眉云雀(可简单介绍)

学生读准字音。

开放式回答:有名的歌唱家黄莺、画眉和云雀想教蝉本领,可是蝉。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自由轻声读第2节,思考:那些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蝉什么本领?

交流:(可出示句型,填空)

黄莺想教蝉发音,画眉想教蝉识谱,云雀想教蝉唱歌。

黄莺、画眉和云雀分别想教蝉发音、识谱和唱歌。

(师板书)黄莺画眉云雀

发音识谱唱歌

蝉怎样学的,学会这些本领了吗?为什么?

交流、补充板书:不以为然摇头很不耐烦

学习:不以为然生字:以、为、然

四、复习字词、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朗读词语

2、抽读句子

3、选词说话

二、指导朗读,练习说话

1、听蝉与黄莺、画眉和云雀三次对话的录音,感受蝉的语气。

2、出示黄莺和蝉的对话:

黄莺飞来了:“我教你发音吧!”

蝉不以为然地说:“知了,知了!”

指名同桌读,把句子读正确。

自由读,想想蝉是怎样说话的?

体验朗读。

3、同桌合作,读蝉和画眉、云雀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4、分角色练读、比赛读。

过渡:蝉对教它本领的黄莺、画眉和云雀感到不以为然、不耐烦,结果怎样?

指名读,齐读课文第三节。

说话练习:

那么多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蝉学本领,可到现在为止,蝉还是只会“知了,知了”地叫。学了课文,你想对蝉说些什么?(要求句子规范、连贯,意思明确。)

三、复习巩固

双轨火车:读字组词。

欢乐蹦蹦跳:积累词语。

读句子:

蝉很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

爸爸耐心地对我说:“别着急,你能行!”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读。

你能试着也用“很不耐烦”和“耐心”说一两句话吗?

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认识“言字旁”,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了解“本”的笔顺,适时渗透笔顺规则。

学生当堂描写:识、领。

拓展练习

读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音:

一天到晚叫声有名本领不以为然摇头结果永远

哪些字中有笔画“横折提”,请用笔把这个笔画描一描:

识语纪鸠功计凯

(复习笔画:横折提)

读句子,注意读出相应的语气:

蝉很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

爸爸耐心地对我说:“别着急,你能行!”

教学反思与重构:

词语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单单地借助词典往往满足笔了学生,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作表演去理解,非常的自然,也能便于学生理解。

39小山羊和小熊

[教材分析]

《小山羊和小熊》是一篇比较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熊和小山羊的两次对话,让学生了解到小熊和小山羊各自处事的行为,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这篇课文的教学,要加强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巩固生字,在朗读中感悟。

[学情分析]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教材的快节奏,大容量,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班中优等生课文只要读两遍,就能很好地把握课文的基调,把课文的语气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而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读时疙疙瘩瘩、漏字、加字、读错字。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北、路、过、办、法、让、欢、迎”8个生字的字音,尤其是后鼻音“让、迎”,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

2、能掌握“办”的笔顺,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认识新部首“走之底”。

3、能积累词语“北风呼呼、纷纷扬扬、倾盆大雨”。

4、能体会感叹句朗读的特点;了解小熊和小山羊各自处事的行为,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5、能模仿课文中的语言续编故事,懂得互帮互助是人类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8个生字,了解小熊和小山羊各自处事的行为,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教学准备]

1、小熊和小山羊间两次对话的有关句子及课后“读”中的第二句句子。

2、让学生制作小熊和小山羊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问:画面上你看到些什么?

2、出示课题:52、小山羊和小熊

3、齐读课题。

4、质疑课题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说说小山羊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边读边圈出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小组合作,读读课后的生字,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小山羊和小熊之间发生了几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交流反馈:小山羊和小熊之间发生了几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出示句子:

一个冬天的夜晚,北风呼呼地刮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一个夏天的夜晚,下着倾盆大雨。

①理解:北风呼呼、纷纷扬扬、倾盆大雨

②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是描写天气恶劣的?

(电闪雷鸣、雷声隆隆、风雨交加、鹅毛大雪、大雪纷飞、雪花飘扬等等)。

③朗读句子。

④交流学习生字:过、让、办、法、欢、迎

⑤认识新部首“走之底”。

四、复习生字、小结

第二课时

巩固字词

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用直线划出小山羊和小熊的两次对话。

出示句子。

(1)“熊哥哥,外面风大雪大,能让我在您这儿住一夜吗?”

“不行!不行!”

(2)“山羊弟弟,外面风大雨大,让我在您这儿住一夜吧!”

“欢迎,欢迎,您睡床上,我睡地上。”

2、朗读句子,要求:不添字、不漏字、正确地按标点停顿。

3、学生自由练读,老师对朗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抽生读,老师随时指导并让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不同语气。

读小山羊和小熊说的话。体会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听了小山羊和小熊说的话,你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

齐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把文中的对话背一背,再找自己的好朋友带上头饰演一演。

三、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师:听了小山羊的话,小熊为什么会“红着脸”走进了小山羊的家?

2、以小小组为单位,续编故事:小熊走进小山羊家后,它们各说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2、抽一小小组上台表演。

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抽读字词。

2、游戏巩固。(听音找卡片,看谁又准又快。)

3、读一读课后“读”中2句句子:

4、出示“办”,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描摹“办”。

拓展训练

一、基础题:(基础题是每个孩子必须掌握的)

1、在认识的生字下的括号里打“√”,再读一读,组词。

您迎着弟让法能北吧办欢

()()()()()()()()()()()

2、读一读。

(1)把自己会读的词语圈出来

办法夜晚北风倾盆大雨欢迎外面纷纷扬扬

刮着没有夏天北风呼呼雪花冬天电闪雷鸣

(2)读句子

1)小白兔快活地说:“山羊哥哥,您累了,请到我家休息一会儿吧!”

2)小花猫热情地说:“狗弟弟,请您和我一起去钓鱼吧!”

3、写一写。

欢对北背法

二、扩展题:(若您的孩子学有余力,可完成下列习题)

1、一字开花

要求:根据所给的生字连成词语准确朗读,说说里填入什么字,才能组成适当的词语。

北欢

2、编一编,演一演。

请你模仿课文中的语言,把《小山羊和小熊》的故事续编下去,说给你的父母或好伙伴听。

教学反思与重构:

学生对动物的文章比较喜欢,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时间要控制好,舍得割爱,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

40小猫钓鱼

[教材分析]

《小猫钓鱼》是小学一年级的一篇传统课文,这个童话故事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里听过,情节比较熟悉。课文通过小猫三心二意地钓不到鱼,后来猫妈妈告诉小猫钓鱼时不能三心二意,告诉学生,做事要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全文5小节,2、3、4小节具体写了小猫三心二意钓鱼的表现,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接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在对“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的词义的理解上应具有一定的日常经验,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说话能力,学生在故事内容的把握上并无难度,重点在于道理的揭示以及注重说话能力的培养上。

[教学目标]

能借助拼音读准“钓、带、妈、边、蜻、蜓、着、空、捉、意”8个生字的字音;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描写汉字“意、捉”。

借助拼音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做到不唱读、不顿读,按标点停顿。

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到三心二意是做不好事情的。

展开想象,根据感受到的道理练习续说“小猫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做”。

[教学重点难点]

能独立运用各种方法主动识记“钓、带、妈、边、蜻、蜓、着、空、捉、意”8个生字。

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到三心二意是做不好事情的。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小猫钓鱼的图片,“小猫钓鱼”的游戏用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呈现一幅小猫钓鱼的图片说说谁在干什么?(鼓励学生回答时把话说完整)

2、根据回答出示句子“猫妈妈带着小猫在河边钓鱼”。(个别读、齐读)生字带上拼音。

3、学习句中生字“妈、带、着、边、钓”(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妈”可以换部首,“边”可理解字义,“钓”和“钩”进行区分,另外可看图识记。

4、揭题读题。

5、说说看了这幅图他们还想知道什么?(小猫钓到鱼了吗?)

6、听录音,思考小猫钓到鱼了吗?

过渡:师:小猫为什么没钓到鱼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接龙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的小朋友奖励一条小鱼粘纸。

教师在正音时可随机学习“蜻、蜓”“蝴、蝶”,(渗透虫字旁)

3、学习“女字旁”。

三、指导描写字

1、观察笔顺框,了解“路、法”的笔顺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字词

(二)学习课文,感知内容:

1、朗读课文,想想小猫为什么钓不到鱼?

2、根据回答出示词语“三心二意”。(学习生字“意”)

3、小猫钓鱼时三心二意的表现是怎样的?自由读读2、3小节,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4、个别读句子,男女生读句子,齐读句子。

5、练习说话:一只蜻蜓飞来了,小猫看见了,心想_________,就去捉蜻蜓。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看见了,心想__________,又去捉蝴蝶。

6、师总结:像小猫这样,在钓鱼的时候,一会去捉蜻蜓,一会去捉蝴蝶,这就叫做三心二意,正因为它三心二意才没能钓到鱼。

7、小花猫钓不到鱼,心情怎样?(出示第四小节)指导朗读。

8、小花猫三心二意钓不到鱼,那猫妈妈钓到鱼了吗?为什么?(引导说出“一心一意”并板书)

9、你想对小猫说些什么呢?让我们看看猫妈妈是怎么说的吧!引读第五小节。

10、师生配合读文、小组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表演读。

11、自主学习剩下生字“捉、空”,老师抽卡检测。

(三)复习巩固,拓展说话:

1、我们做事只有一心一意,才有可能成功,不知道小猫听了妈妈了的话会怎么做呢?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续说故事,小组合作,编编演演。

2、生字巩固——“小猫钓鱼”的游戏。

(四)拓展练习

一、基础题:(基础题是每个孩子必须掌握的)

读词语

蜻蜓河边空气一条一心一意钓鱼

(一)学习按要求说一句话:

()在河边钓鱼。

()在河边()。

谁干什么。

()在()()。

谁哪里干什么。

(三)读背句子。

小猫钓鱼时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我们学习的时候要一心一意。

(四)你是否平时也有三心二意的表现?从现在开始你打算怎么做?说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

二、扩展题:

选词填空

只本个片条

一()小兔五()书两()树叶四()鱼六()人

看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出示例句和图片。也可进行看图说话比赛。

教学反思与重构: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课堂上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提问,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上紧紧抓住“三心二意”词,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词义,真正做到“读书千遍,其义自现。”并自然而然地想到反义词“一心一意”。

古诗诵读

江雪

[教材分析]

《江雪》描写了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学习古诗能增强学生的古诗积累,充分挖掘诗歌的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他们阅读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雪、灭、独、寒”4个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4个生字。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能根据画面内容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背诵符合图意的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独立运用各种方法主动识记“钓、带、妈、边、蜻、蜓、着、空、捉、意”8个生字。

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到三心二意是做不好事情的。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小猫钓鱼的图片,“小猫钓鱼”的游戏用具。

[教学过程]

欣赏“江雪”图,学习“雪、寒”2个生字

出示“江雪”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用一、二句话介绍图上的景象

交流反馈,学习生字“雪、寒”

总结,板书古诗题目,学习“雨“字头

欣赏配乐古诗诵读,根据画面和老师讲解了解大概诗意

播放多媒体录音,学生赏听

再放多媒体录音,教师讲解诗意

媒体1: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纷纷扬扬,山上早已不见了小鸟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媒体2:在这冰天雪地里,有一个老翁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交流你听懂了什么?

先自己说说,在同桌交流。

指导朗读古诗

出示整首古诗,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灭、独”两个生字。

老师范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自由练习朗读,多种形式反馈朗读。

自由朗读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读

打擂台背诵古诗。

复习巩固认读生字,指导记忆。

抽读字词

叫号游戏

交流识字方法

指导描写“雪、灭”

看书观察,说说字形结构、间架结构

交流、指导

学生描写。

语文快乐宫6

[教学目标]

1、复习音节拼读,复习所认读的汉字。

2、看图识字,认识“坐、立、走、跑”4个表示动作的词,描写这4个词。

3、学习看图把句子说具体。

4、读儿歌,加上动作演一演。

5、开放识字,认一认食品包装袋上的名称。

6、认识“先外后里再封口”的笔顺规则,描写“圆与国”。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看图把句子说具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又经过了一个“看拼音读课文识字”的学习阶段,小朋友一定又学到了许多的本领。今天,我们就在语文快乐宫6里,把学到的本领展示出来。

一送拼音娃娃回家

出示“香蕉、菠萝……”等水果图片。

说说图片上水果的名称

开火车读

出示音节

在四人小组中,拼读这些音节,注意三拼音的拼法,并做到字字音准。

四人小组派出代表,拼读音节,拼对了就把音节送回家。

抽读音节卡片,集体齐读。

用“图片上有什么和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

看图识字

看看图,图上的圆圆做了哪些动作?认读生字:坐、立、走、跑

交流识字方法

描写生字,注意“走”笔顺。

这些信送给谁

出示小鸽子图,创设情景,读信。

出示孔雀散步图,师生问答:孔雀在干什么?孔雀在哪里散步?孔雀在怎么样的草地上散步?

小组活动,看图送信。

交流,读句。

你来问,我来读,加上动作演一演

出示题目,说说你会干什么?

出示鸟、马、鱼、虫图,说说他们会干什么?

仔细看图,读读演演,各种形式诵读儿歌。

拓展。选一种动物,想想它是怎么动作的,如,蛇扭扭身子,然后仿照儿歌编一节问答题。

识字活动

事前收集食品包装袋,小组交流包装袋上认识的字。

把新认识的字剪下来,贴在课本上。

评一评,谁识字的本领大。

描描写写

出示字:圆、国,读一读,自己书空一下。

交流

小结:这样的字,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先外后里再封口。

师范写

学生描描写写。

第六单元梳理课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的6个部首,积累相同部首的字。

2、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生字以及有关的词语,能尝试选词口头造句。

3、积累本单元中四字词语,熟读课文,在诵读中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建议】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1、选自己喜欢的课文背一背。

2、学生一起诵读古诗。

二、复习笔画、部首和生字

1、看拼音写出部首。

2、说说带有相同部首的字。

鸟字头、草字头、言字旁、走之底、女字旁、雨字头。

3、快速认读本单元中的生字。

4、读词语表上的词。

三、选字组词,口头造句

1、读读识字卡片中的词语。

2、选择词语造句。(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可选一个或多个词语。)

四、读读写写真快乐

1、挑战读课文后的句子,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读出不同的语气。。

2、出示最容易写错的字,学生照着在田字格中写一写。

(1)师在田字格中板书:“办、雪、长、比”,学生仔细观察后交流。

(2)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写。

(3)自己评和小组评相结合打上星数。

五、布置作业

1、读读识字表、词语表中的生字、笔画、部首和词语。

2、从写字表中选择五个字来写一写。

2、课外搜集并熟读一首儿歌,进行诵读比赛。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沪教版)


第七单元看拼音读课文识字

41、小溪生病了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童话,主要写了小动物们往小河里倒垃圾,弄脏了小河;后来在小鸟的启发下,不再往小河里倒垃圾,结果小河又变清了。小河的变化和小动物们的行为紧紧相连,由此告诉人们保护自然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人人从自己做起,我们才会有整洁、美好的家园。文章以一些小动物前后行为的变化,导致小溪水的变化作为线索,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学生刚开学就接受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环保意识教强。文章通过小溪水与小动物们前后不同的表现,让学生再次接受了一次环保的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习“病、清、扔、丢、变、黑、自、己”等8个生字。学习笔画“横折折折钩”,认识“疒”,能描写“扔、病、自、己”四个汉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顿读”。读准带有轻声的词语“清清的、绿绿的、黑黑的、臭臭的”,并积累这些词语;认识笔画——“横折折折钩”。

3、知道不随便扔垃圾是一种好习惯,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识记10个生字并认识笔画“横折折折钩”,部首“疒”。能用规范、连贯的话说说小溪病好了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生字:“生、病”,学习生字:“病”。

交流: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怎么会生病的?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童话故事:小溪生病了(出示课题后,指名读、齐读)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媒体出示配有小溪动画的课文录音。思考:你喜欢这条小溪吗?为什么?(清澈见底,清凌凌,清清的,绿绿的)

2、出示句子“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指名开火车读,齐读。

学习生字“清”。

过渡:过了些日子,小溪变成什么样了呢?

3、出示句子:“过了些日子,小溪变了。溪水黑黑的,臭臭的。”

学习生字“变、黑”。

过渡:最后,小溪又变成什么样了?

4、出示句子:“又过了些日子,小溪病好了。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它边跑边笑,笑出了串串酒窝窝……”指名读,分组读。

5、溪水怎么会发生变化的?读读课文第2、4、5节,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1)、学习生字:“扔、丢”。

(2)、认识新笔画“横折折折钩”,边读边书空。指导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小溪水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4)、“你们自己就是医生。”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后,读读这3节。

6、齐读全文。分角色读,描写小溪生病前后变化的句子。

三、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小溪的病好了,它会对小动物说些什么呢?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评一评:谁说得清楚、连贯。

四、游戏巩固,知道写字。

1、游戏巩固认读生字:听音取卡片。

2、读词语:“看病、清清的、扔下、自在、自己、变黑”。

3、写字。

在教师的知道下,描写“扔、病、自、己”。

反思与重构:

本文以简单的故事、生动的情节,揭示了我们要爱护环境的道理,由于课文篇幅较长,生字较多,采用了分散识字,各有侧重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或通过老师教,或由小老师带大家读读学学,或让学生自学,很好地达到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体作用。

42、会说话的灯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灯除了能照明外的其他作用。课文选择了人们比较熟悉的红绿灯、汽车的方向灯和灯塔来说明,采用比较形象的拟人手法,让那些灯开口说话,使课文的内容与题目紧紧相连。通过简单的描述,使小朋友知道灯的其他作用,还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灯的更多用途。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读起课文来不吃力了,好的学生甚至可以做到正确流利有语气的朗读了。随着识字方法的不断积累,学生的识字经验更加丰富了,对于学习热情高的学生,既愿意动脑又大胆说,并说得好的学生一定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更加自信的投入到学习中。

【教学目标】

1、学习“灯、往、工、作、告、诉、向、动”8个生字。

2、认识部首“双人旁”,能按正确的笔顺描和写“往、工、作、向”4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习轻声字的读法。

4、了解几种灯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描写“往、工、作、向”4个字。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提醒别人的语气。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建议】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说一说这些是什么灯?

日光灯、台灯、吊灯、红绿灯、汽车头(尾)灯、航标灯

随机学习生字“灯”。

2、你们听,这些灯会说话呢。

出示课题:42会说话的灯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灯会说什么呢?觉得奇怪吗?认真听一听,这是怎么回事。

(2)集体交流。

2、自由轻声读课文,独立学习生字。

(1)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和生字带出的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

全班交流。

随机指导:

①往:认识部首“双人旁”。

②告:可编一个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

③提醒:“诉”最后一点不要漏。

3、听录音,学习课文。

(1)边听边记:什么灯说了什么话?

(2)交流,随机出示句子,指导读出提醒别人的语气。

①马路上的红灯亮了,好像告诉大家说:“快停下来,现在不能走!”

②汽车的方向灯一闪一闪,那是在对人们说:“小心!我要拐弯啦!”

(3)朗读第2、3节。

①学着用说话的方式说说绿灯和灯塔分别会说些什么。

②出示第4节,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说话训练。

1、出示课后四幅图,认一认图上画的各是什么灯。

2、你听懂它们说的话了嘛?

(可以用叙述的语气,对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引导用说话的方式表达)

四、复习巩固。

1、一字开花。

(1)用“灯”作花心扩词。

①圈出课文中带“灯”字的词语。

②练习用“灯”扩词。

(2)用“工”作花心扩词。

2给小白兔找朋友。

(1)出示两排小白兔,每只小白兔身上写有一个字,分别为:

道到往住工公

来知房来园人

(2)请帮助小白兔找到伙伴后,再读一读伙伴的名字。

五、老师指导写字。

教学反思与重构:

总觉得课文内容和简单,没什么东西可讲,但上到最后,又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为了让学生有多一点的练习机会,不自觉地放慢了节奏。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恰当地把握好时间,值得思考。

43、小海马

【教材简析】

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童话。它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了海马从幼卵孵化成小海马的经过。第一节讲了海马幼卵很小以及进入非常独特的成长地方(雄海马的育儿袋)的过程。第2节介绍了雄海马育儿袋的环境,以及小海马的样子。从语言来看,课文通篇用了拟人的手法,如一个孩子在娓娓动听地讲述自己的成长过程,其中浓浓的亲情十分感人。第1节中两个“抱”字和两次“亲一亲”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雌海马把卵产进雄海马的育儿袋的过程;第2节里“摇篮”的比喻贴切地写出了雄海马腹部褶层构成的育儿袋的样子和幼体的感受,“做梦”的现象,一方面表现了幼卵孵化成小海马需要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又和睡在摇篮里的情景十分吻合。

【学情分析】

课文内容充满童趣,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获得有关于小海马的知识,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年龄特征中所呈现注意力容易集中,生动逼真的图像散失了课文相关语句的朗读实践中,从而使学习活动中的积累词句,感受课文蕴含的情感成了“空中楼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变的形状,激励的机制,鼓励学生参与朗读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候、亲、抱、给、丽、身、体、成”8个生字;学习部首“提手旁”;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抱、身、体、成”四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能够读出两句疑问句的语气。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说说小海马做的美丽的梦。

4、能通过读文了解海马奇特的外形和育儿方式,感受爸爸妈妈对海马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读准后鼻音“梦、等、成”的发音,以及轻声“时候”、儿化音“小花子儿”。

2、联系课文的语境,展开想象,说一个小海马在爸爸口袋里做的梦。

3、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了解海马各成长期的不同外形特征,并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语句简单介绍海马。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引入,揭示课题。

1、媒体展示海底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蔚蓝的大海中,生活着许多稀奇可爱的海洋动物。”

(逐一出示海底生物:海星、海龟、海虾、海参。)

2、猜谜语,引出“海马”。

(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谜面。“名字叫马不是马,从小爱在海中游。爱吃甲壳小动物,可以帮你来治病。”

(2)猜猜谜底。板书词语“海马”,出示海马图,并随机简介海马相关知识。(海马属于鱼类,以甲壳小动物为食,是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

3、设疑揭题。

(1)小海马生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2)齐读课题。

二、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海马各生长时期的不同外形。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根据标点停顿。

2、学习生字。

(1)正确拼读后鼻音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变成”(方法:领读、开火车读。)

(2)正确朗读轻声词语“时候”。(“候”单独出现念第四声,连成词语念轻声。)

(3)学习生字“抱”(提手旁)

3、同桌一起再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尤其是后鼻音和轻声。

(2)边读边思考,小海马生下来的时候长什么样,长大了又变成什么样了?

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设疑:“小海马生下来的时候长什么样,长大了又变成什么样了?”

(2)联系课文,同桌合作,完成填空。

“小海马生下来的时候,很小很小,像一颗小花子儿。长大了,头像马,身体像虾,变成会游水的小海马。

①儿化音正音:小花子儿

②在语境中理解“颗”。体会小海马生下来时是很小很小的语意,尽量读出句子的意思。

③男女生句子朗读比赛。

5、改变语境,训练表达:如果你是小海马,请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成长变化的过程!

三、朗读句子、想象说话,了解海马奇特的育儿方式,感受海马爸爸妈妈对海马的爱。

1、启发谈话,引发思考。

“小海马生下来时的样子和长大了的样子完全不一样,真奇怪!读了课文,你还觉得海马这种动物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2、朗读句子,学习新部首。

(1)出示、朗读句子。

“妈妈亲一亲,把我抱给爸爸。爸爸亲一亲,把我抱进他的口袋。”“爸爸的口袋像摇篮,又暖和,又舒服。”

(2)学习生字:“亲”“给”。

(3)朗读句子,注意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

3、说话练习,了解海马爸爸的育儿经过。

(1)说话训练:“读了句子,你觉得小海马的生活怎样?”

(2)利用多媒体,介绍海马爸爸的育儿经过。

4、创设语境、情境,渲染氛围,启发联想,感受亲情。

(1)多媒体展示。

①图像背景:海马随海波一起一伏的图象和轻柔的乐曲。

②语言引导:“海马爸爸的口袋是小海马成长的家。在爸爸的口袋里,小海马不用担心大海中的风暴,也不必担心凶猛的鱼类的攻击,可安全了!瞧,海马爸爸的身子随着大海的波涛一起一伏,就像摇篮。不一会儿,小海马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做起了一个个美丽的梦。它会梦见什么?”

(2)根据句式,小组讨论。

“在爸爸的口袋里,小海马梦见了……”

(3)交流,评价。

5、小结。

四、指导读好问句,巩固词语,描写生字。

1、正确朗读问句。

(1)出示问句,指导朗读。

“你知道海马小时侯长什么样吗?”

“小海马是在爸爸的口袋里长大的吗?”

(2)根据问句,联系课文内容,同桌一问一答。

2、巩固词语。“小海马的泡泡梦”

3、根据笔顺框,描写“抱、身、体、成”。

反思与重构:

围绕“小海马在爸爸的口袋里,梦见了——-”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由于农村孩子见识比较少,知识面狭窄,虽然在老师的点拨下能说出点,但是不尽人意。给出一定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可以减轻点难度。

44、小猪问路

【教材简析】

这又是一篇有趣的知识性童话。课文中的小猪因为迷路,向乌龟和象问路,虽然它很有礼貌,但是在称呼上出了问题,结果闹出了笑话。小猪是根据乌龟和象的身体大小来决定称呼的,乌龟小,它称弟弟;小象打,它称爷爷。这种思维如果用在同一种动物身上,基本上是正确的,但类推到不同的动物就错了。简单的类推,正是孩子思维的特点。

课文短小、生动,主要由小猪先后同乌龟和象的对话构成。对话中有问有答,行为规范,充满情趣。小猪先称呼后提问,非常注意礼貌,两次问尽管内容都是关于到蘑菇村去的路,但句式又有不同;乌龟和象对小猪的错误表现也不完全相同,前者为之不满,后者感到可笑。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欲比较强,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好,独立识字的能力较强,但有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记字朗读方面,速度慢,遗忘率高。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猪、迷、今、爷、认、知、关、急、”9个生字的字音。认识部首“反犬旁”。正确描写:“猪、今、认、关”。

2、正确朗读和积累8个词语。

3、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不能以身体大小来判断不同动物的年龄。在此基础上,读出动物之间对话的语气。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猪、迷、今、爷、认、知、关、急、”9个生字,并用分组学习的方法,按字形结构,分类识记。积累一些词语。

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出动物之间对话的语气。

3、初步了解有关动物的基本常识,懂得不能以身体大小来判断不同动物的年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识字卡片

【课时建议】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小猪图: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小动物,它是——小猪。

2、(学生字:猪)认识反犬旁的字。

3、交流。(适当板书)

4、知道书写:“猪”

5、出示课题:小猪问路(读课题)

6、质疑。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小猪向谁问路?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交流并板书。(乌龟、大象)

3、看书再听课文录音,识记课文中的生字。

4、自学字词。

(1)自由轻读课文,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巧记生字、词语。

(4)全班交流。

5、巩固识字,游戏。(“认认猪宝宝“)

三、朗读课文,感受内容。

1、带着问题:小猪怎么问路?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设计意图:让生字回到课文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进一步巩固复习了所学的生字。同时让学生边读边划边思,通过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

2、交流并板书,知道读句。

(1)“乌龟弟弟,到蘑菇村该走那条路?”(突出小猪疑问的语气)

(2)小猪这样称呼乌龟对吗?(不能光看乌龟个子小,就称它弟弟。)

(3)“你叫我弟弟?”“我今年98岁了,比你爷爷年纪还大呢!”(突出乌龟不高兴的语气)

(4)知道朗读小猪和象的对话。(不能光看象的个子大,就称它爷爷。)

(5)引读第6、7节,解决问题:小猪问到路了吗?

教学反思与重构:

本文篇幅不是很长,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有趣。

在生字学习的过程中,带出学生已有知识的回顾:“猫狗狐狸狮子……”“犭”的字的积累。

从识字教学入手,灌输阅读教学,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等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打下基础。

45、脚印

【教材简析】

课文写的是小鸡、小狗和小鸭在雪地上跑,留下了各自的脚印,好像在画着竹叶、梅花和枫叶。不仅蕴含着动物脚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显示出丰富的想像力。从表现形式来看,课文的前两节结构相同、语言相似,后两节又稍有变化,便于学习,又不显得呆板。

【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应该说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初步具备了一定分识字能力,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能够自主识字,但对个别学生而言,则放低要求,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识字。

【教学目标】

1、认识“脚、印、留、对、狗、齐、全”7个生字。认识“月字旁”。描写“脚、狗、齐、全”4个字。

2、背诵两句句子。

3、正确地朗读课文。

4、知道小鸡、小狗、小鸭脚印的形状是不同的,对动物的脚印感到好奇。

【教学重难点】

1、读准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体会文章的内在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仔细听,认真看,说说你听到、看到了一些什么?用一二句话说说。(媒体展示的内容:大雪纷飞→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小鸡、小狗、小鸭的脚印)

2、出示课题:45脚印(生字上标注拼音)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了解“印”的笔顺。

(4)读课题。

3、猜一猜,雪地上的脚印是谁留下的?

二、整天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字形。

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与生字相关的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脚留下、对、齐声。(生字上注拼音)

(2)交流识字的方法。

(3)读课文。(个别读)

4、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雪地上的脚印是谁留下的?除了这些你还了解什么?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受。

1、再读课文,说说故事的内容。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2)提供开头,用一小节说说课文的内容。

小鸡、小狗和小鸭在雪地上跑,雪地上留下了……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读一读。

2、读课文,你觉得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留下脚印之后,认为自己怎么样?它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3、试着用朗读的方式来表达小动物的情感。

4、媒体出示小猪、小马、小猴的脚印,说说它们的脚印像什么?在雪地上留下脚印后,它们又会说什么?学着课文的样子编编故事。

四、复习巩固,拓展阅读。

1、叫号游戏。(复习生字)

2、读一读,连起来说一说。

(1)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脚印像枫叶。

(2)雪地上小动物,个个像小画家,他们的画儿真有趣。

五、学习“月字旁”

1、还有哪些字带有月字旁,你觉得这些字一般与什么有关?(身体的某一部分)

2、示范“月”的写法。

3、描一描,写一写“脚”。

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不能贪多求全,不能拔高要求,特别是长句的朗读,分布指导,有短到长,由简到繁,由说到读,循序渐进,反复朗读,保证朗读时间,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增加学生感知的时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梅花》

【教材简析】

《梅花》能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梅、数、暗、香”4个生字,认识“木字旁”,学会描写“梅、香”两个字;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借助“注释”和“参考译文”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这首主要描写在寒冷的冬天,梅花开放了,初步体会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正确地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

2、能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梅、数、暗、香”四个生字;认识“木子旁”,学会描写“梅、香”两个字。

3、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借助“注释”和“参考译文”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这首诗主要描写在寒冷的冬天,梅花开放了;初步体会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

【课时建议】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知梅(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用粉笔画一枝梅花

问:这是什么花?(生齐说:梅花!)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梅花好吗?

欣赏各式各样的梅花。播放课件:梅花观赏图(配乐)

问:看完这些美丽的图片,现在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自由汇报。

揭题:梅花这么美,引得许多诗人为她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宋朝诗人王安石作的古诗——《梅花》。板书《梅花》,齐读课题。

老师范读诗文。梅花多美呀!你们也想这么美美地读读课文吗?请大家试试。

二、初读诗句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后圈出本课生字读一读。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读音,讨论交流一下要注意的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老师想考考大家生字认读的情况,谁想试试。

(1)先看读课件中的字词,由学生当“小老师”带读。读后评议

(2)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强调“数”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四声。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自由读)

4、指名读,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音。师生评议。(读——议——读)

5、全班齐读。

三、感悟诗意体会情感

1、平常我们看到的花一般是在什么季节开?梅花呢?(示课件图和诗)

2、描述:你们看,冬天,天气寒冷,许多花都凋谢了,只有梅花不怕冷,迎着寒风独自开放。请你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古诗,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小组交流学习)

3、汇报:

(1)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喜欢哪一句诗?

(2)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

(3)其他同学有没有也是喜欢这句诗的呢?请你们一起站起来读一读,读出你们的喜爱来。

(4)还有喜欢其他句子的同学吗?请站起来说一说。(学习方法同上)

在汇报第一句诗时,点拨“数枝”的意思:数枝就是几枝梅花的意思,老师在黑板上再添加几枝梅花把原来的一枝梅花演变成“数枝梅”。再读一读。

第二句:师点拨:噢,原来你喜欢梅花的不怕冷,很勇敢,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句:师点拨:哦,原来梅花象雪一样洁白美丽,为大自然增添了美丽。

第四句:师点拨:原来你喜欢梅花的暗香。

(通过师的点拨,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特点)

4、配乐有感情地读课文,边读边加深理解。(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语)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就是梅花,难怪我们都这么爱她。诗人写下这首梅花,也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梅花穿着雪白的衣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在寒风中傲然开放!现在你们面前就是美丽独特的梅花,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美美地吟诵一下这首诗呢?(自由练读)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来吟诵。(同桌互读)个别读,评议读。

5、熟读成诵

1、老师也很喜欢这首古诗,喜欢梅花以她洁白的花朵,给大自然增添美;喜欢梅花以不怕严寒的品格,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喜欢梅花以她的暗香,给人们送来了喜悦。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好吗?

2、师生合作对读对背、自由背、个别背、能背的站起来背。

语文快乐宫7

【教材简析】

语文快乐宫7共有六道题,主要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进行拼音拼读复习,看图识字、反义词连线、朗读《太阳》,以及识字活动——说书名这几项综合练习。还要描写两个汉字,学习“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

【教学目标】

1、复习拼音,能读准三拼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2、看图识字,认读“远、近、高、低”4个字,知道“远近、高低”是两组反义词。

3、能找到“来——去、轻——重”等意思相反的字。

4、自主阅读短文《太阳》,并扮角色演一演。

5、继续培养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

6、能按“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正确描写“水、永”两个字。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地拼读音节,积累词语。

2、能正确地书写“先中间后两边”的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病字头”、“双人旁”、“提手旁”、“反犬旁”、“月字旁”、“木字旁”这六种部首的卡片。

【课时建议】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游戏引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快乐宫7》,这个快乐宫里有六个有趣的游戏,老师看看谁能顺利地闯过这六关。

二、闯六关。

(一)、第一关——拼读音节,说一说动物表演的节目。

1、老师读题,五位小朋友带着头饰,手举带有音节的词语出场。

2、学生自由拼读音节。

3、全班交流。(拼读音节,并练习说话。)

4、小结:你们真了不起,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轻松闯过这一关的小朋友给自己添上一颗星。

(二)第二关——看图识字。

1、认读“远、近、高、低”4个字。

2、看图:能看懂图意吗?用“远近”、“高低”各说一句话。说说识字好方法。

3、全班交流。

4、小结:轻松闯过第二关的小朋友给自己再添上一颗星。

(三)第三关——找到好朋友,和他拉拉手。

1、抽读生字卡片,复习巩固所学的字。

2、看看图例,说说下面的游戏该怎么做。

3、同桌合作出字牌,找朋友。

4、全班交流。

5、小结:小小组组长给顺利过关的小朋友添上一颗星。

(四)、第四关——扮角色读读演演。

1、自读短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短文,读懂内容,了解短文讲了什么?

3、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读演演。

4、小结:对自己的朗读满意的同学给自己添上一颗星。

(五)、第五关——识字活动。

1、小组识字,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2、全班交流。

3、小结:生活是识字的大课堂,希望大家处处做一个有心人,把识字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这样才能更好地阅读文章,增长知识。刚才识字活动中每一个字都认识的同学再给自己添上一个星。

(六)、第六关——描描写写。

1、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在书写时有什么规律?

2、摆正姿势,自己练习描写。

3、小小组评议。

4、小结:请小小组长给书写规范的同学添上一颗星。

三、评选闯关小英雄。

单元梳理

一、知识梳理与积累

1、拼音

(1)复习拼音,能读准三拼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2、识字

(1)部首:“病字头”、“双人旁”、“提手旁”、“反犬旁”、“月字旁”、“木字旁”

(2)“水、永”的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3)学习生字47个,在描写的基础上正确书写26个生字。

3、句子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好轻声,读出句子的语气(提醒别人、问句)。

4、段落

背诵两句句子。一首古诗。

二、学习方法于运用

1、识字与写字

(1)总结出有些部首的规律。例如:“提手旁”的字一般和手的动作有关;“反犬旁”的字一般和四条腿的动物有关;“月字旁”的字大多和“身体”有关。如,脚、肚、腿……有时和月亮有关。如,朗、期、朝……有些可以通过形近字比较来学习。“爷”可与“爸”比较,“猴”可与“候”比较。

(2)注意田字格里的位置。

2、朗读

1、朗读课文要先让学生花时间读正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尽可能读得流利些,不唱读,不顿读。可以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它们。应该让学生多模仿、多尝试,在实践中提高朗读能力。

2、对于知识性的童话故事,根据学生还处于爱幻想的年龄特点,可以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比如,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做动作,帮助他们展开想像,再现课文的情境。在学生熟悉课文之后,再去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在读懂文章之后,还要回到课文的情景之中。

3、说话

要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要组织规范的语言来说。同时注意把话说规范,意思说明白。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墙》数学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墙》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墙》数学教案

一、教学安排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沪教版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P47第一教时

二、教材分析

《数墙》属于“数与运算”版块,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本教学内容的前继内容为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及加减法关系的初步体验。对应以上两个内容的后续内容是数域扩展后的加减法运算,及加减法关系的再认识。

此外,《数墙》这一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同时为探究加减法关系、探索规律与类推、对规律进行数学表达等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载体。

三、学生分析

刚度过幼小衔接期的一年级学生在认知特点上有着年龄段的共性,但不同的学前教育现状又形成了知识储备上的差异性。以下从两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1. 认知特点: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兴奋点保持的时间相对较短,认知 以具象思维为主;认知观察时大都是从整体观察出发,容易忽略局部的聚焦观察。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本节课将以游戏的形式、学具的辅助来进行教学设计。

2. 知识储备:不同的学前教育现状决定了本班学生在数学学习知识储备上的不同,差异明显。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在学前已经会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对加减法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是零起点,刚刚在之前的单元学习中初步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 ,对加减法的关系也只是有初步的感知。因此,解读每位学生的认知起点,分层规划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

2.探索数墙的规律,并可以运用规律将数墙填完整。

【过程与方法目标】

3.能合理运用学具,有效探究规律,运用规律,在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和说理能力。

4. 在分层教学中,同伴互助、借鉴分享、探究规律,提升数学阅读和数学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5.在游戏中发展思维,并借助“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的达成,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数墙中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及加减法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

(一)教材资源

1.选用教材P47页例题,例如右图:

2.变革教材素材,例如:

(二)媒体资源

1. PPT

2.学具“凸”字框

六、教学设计及过程

(一)情景引入

游戏:堆积木,引导观察积木上有数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经验和熟悉的学习环境,从学校数学课程资源角的游戏入手,提高学习兴趣,为探究学习作铺垫。

(二)观察探究

【环节一】观察数墙

1.动态演示数墙的堆积过程--揭题《数墙》

2.观察数墙

预期观察结果如下:

(1)层数与最底层块数间的关系

(2)发现上下、左右相邻的三块砖上的数之间的规律--此结论将延迟交流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分析结论一,通过动态演示数墙的堆积过程,用动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在汇报预期结果的过程 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为了给所有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对观察结果2做延迟交流。

【环节二】探究规律

1.探究:从下往上看

根据学生学情,给出两种方式供学生选择 ,探究“数墙”规律:

第一类:自主探究式,学生无任何辅助工具。

第二类:借助学具式,学生可以借助学具观察。

汇报规律:

(1)第一类学生汇报

预期:语言可能不规范

引导学生用加法算式来清晰表述规律。

(2)第二类学生利用学具聚焦观察

引导学生借助学 具找到上下、左右相邻三块砖间的规律,并能用两道加法算式来进行表达。

(3)规范数学语言的表达

通过“听”的方式,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总结从下往上看的规律,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理解特定数学语言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数墙的规律。

2.探究:从上往下看

通过“听”,引导学生尝试找到关键词,并对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进行体验。

借助学具理解关键词,探究数墙的规律。

汇报规律:

(1)借助学具,用两道减法算式来阐述规律。

(2)无需学具,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用两道减法算式来阐述规律,同时配合手势进一步理解规律。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分析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第一类学生的自主探究,结合第二类学生的学具聚焦研究范围,生生互动、借鉴学习,在借助学具聚焦探究的过程中,发现 规律。考虑到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听”规范的数学表述结合找关键词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数学表达的准确、简练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作准备。同时,整个探究过程将结合“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展开师生、生生间的评价,为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行之有效的评价载体。

(三)巩固运用

1.模仿练习

找一找,写一写

在数墙内选一组数,写写算式。

2.提高练习

3.拓展练习

数卡5可以放在最顶层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墙”的规律;变革的教材练习内容,为后续的“加倍”、“一半”内容作铺垫。在提高练习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思考,综合运用加减法的关系多角度解决问题。在拓展练习中运用“数墙”的规律,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的关系。

(四)梳理总结

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将结合“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展开,翻转 的四个要求将拼成学校吉祥物“丽丽”、“园园”送上大拇指,富有 学校文化寓意的评价将激励学生的学习。

七、作业设计

1.根据规律,用1-9的数卡,搭建一面数墙。

2. 进一步探究并完成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随机抽卡、随机确定数墙层数 的设计使数墙的游戏性进一步加大,作业较好地起到复习巩固、提升数学能力的作用。拓展练习的完成过程,将提供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能看图正确地说出图意。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洁的数学语言看图说图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文明乘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建构加减混合运算的模型。

教学媒体:口算卡片、实物投影、课件、双色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0的分与合

一、复习连加连减。

板书:6+1+2= 2+4+3=

6-2-3= 10-4-4=

1、直接说得数。

2、计算后先让学生说说2+4+3=和10-4-4=计算这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2+4+3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4-4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3、连加连减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二、体验感知

乘车情景:

小朋友们学得真棒,邵老师带大家去乘小火车。

看,小火车开来了。

(一)先加后减

1、车上有多少乘客?(3个)

2.小火车到站了,发生了什么? (上来了4个,又下去了2个)

3、谁能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指明2~3人说。

原来车上有3人,上来了4个,又下去了2个,现在有几个人?

(2)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会列算式?

师板书算式:3+4-2=5

3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2呢? 5呢?

5、这个算式跟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谁来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

6、揭题:对,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

板书:加减混合。 齐读。

7、这个算式你是怎么算的?

(1)同桌说一说计算过程。

(2)指名说。

(3)归纳:先把前两个数字的得数算出来,再和第三个数字相减。

(二)先减后加

1、多媒体出示:看小火车又到站了,仔细看,发生了什么?

(下去了1人,又上来了2个)

2、请你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指名2~3人说。

原来车上有6人,下去了1个,又上来了2个,现在有几个人?

(2)自己轻声地说一说。

3、谁会列算式?

师板书算式:6-1+2=7

6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呢? 7呢?

4、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1)前后说一说。

(2)指名说。

5、比较一下,这道算式和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6、归纳:无论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只要有加又有减的算式都叫做加减混合运算。

7、小组讨论:加减混合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师板书“按从左往右的次序算”

8、归纳: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一样,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应用

1、模仿练习:乘车游戏。

要求:摆学具,讲故事。

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说。

2、书P36/3

3、看卡片,说计算过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那就试试你们的新本领吧!(学生口头说说计算过程)

5-3+4 3+6-7 8-5+3 2+8-9

4、师:停车场里又出现问题了,汽车怎么开不走呢?你能帮助他们找对钥匙吗?

(1)师:汽车开走了,却留下了问题,问什么这两道算式(7―2+4、7+2―4)看上去很像,得数却不一样呢?

(2)在做题目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看清符号)

5、送信游戏:争当合格邮递员。

(1)将自己的信送到合适的邮箱。

(2)师生共同检查。

四、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计算时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3、师: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学会了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你认为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检查反馈效果的作业

看图列算式: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从左往右计算

3+4-2=5 6-1+2=7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沪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