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2专题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2

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2专题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2专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 帝国主义 长期掠夺, 国民政府 的搜刮,加上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②新中国成立后用了三年时间,到1952年,新中国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2)起步——“一五”计划:

①时间:1953~1957年。

②内容:优先发展 重工业 ;同时对农业、 手工业 、 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改造。

(3)结果: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 私有制 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2.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1956年。

①背景: 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

②主要内容:认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

③意义:对当时中国社会 主要矛盾 和 主要任务 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与失误

(2)三面红旗:

①内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之后又相继发动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认识: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严重忽视了客观 经济 规律。

③结果:导致1959~1961年严重 经济困难 的出现。

2.探索与失误

(3)经济调整:

①背景:严重经济困难。

②内容:农村工作中纠“左”;实行 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③结果:到1965年,调整基本完成,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3.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文革”的破坏。

(2)表现:1967年和1968年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

(3)调整、整顿:1971年, 周恩来 的调整和1975年 邓小平 的整顿。

第一,基础知识不过关、阅读观察能力欠缺,没有看懂材料,或者没有建立材料和课本的正确联系,答案错误百出或答非所问。第二,审题不细心或答题时紧张,没注意答题依据、限制性条件和题问的分值,照搬课本或漏答要点。第三,思维狭窄,答案集中在同一层次、同一层面、同一角度。第四,罗列史实,缺乏归纳概括能力;分析问题片面,缺乏辩证思维能力。第五,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第六,认为题问很难,无从下笔,留了“天窗”。

材料解析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1.正确认识我国的“一五”计划

(1)必要性: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不仅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残缺不全;

②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认识到大力发展自己的重工业,以增强自己的国防力量的必要性;

③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1.正确认识我国的“一五”计划

(2)编制:早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1952年初,我国就开始了“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在苏联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历时四载,五易其稿,直至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才审议并正式通过。因此,“一五”计划的编制是很慎重的,并且具有边制定、边实施的特点。

1.正确认识我国的“一五”计划

(3)特点:

①一方面,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把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

1.正确认识我国的“一五”计划

(4)成就:“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立。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正确认识我国的“一五”计划

(5)问题:

①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②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1954两年的投资额,造成国家财政紧张;

③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期留下了“后遗症”。

(2009广东)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A

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

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

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

(1)1956年至19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是巨大的,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是:

①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

②中共八大正确方针的指导;

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提出与指导;

④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适时调整国民经济;

⑤党和人民在“文革”中抵制“左”倾错误,是“文革”期间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主要原因。

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

(2)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国是封建专制存在时间很长的国家,皇权思想、封建家长制思想很容易侵蚀我们党的机体,民主法制观念的淡薄使人民又容易出现对权威的盲目服从。

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

(2)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②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党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迫切需要领导人民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状况,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具有主人翁般的很强的参与意识。在这种氛围中,大多数人易犯急躁冒进的错误,夸大主观意识的作用而忽略客观经济规律的制约作用。

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

(2)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③毛泽东在“左”倾错误发展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拥有崇高的威望和绝对权力,他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政策的执行。1957年以后,处于晚年的毛泽东在关于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方面的很多错误思想,都具有代表性。由于毛泽东成了“左”倾错误的主要代表,“左”倾错误的发展更无法遏制。

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

(2)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④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反右倾”斗争使党和国家正常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削弱和破坏。

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

(3)二十年的曲折道路,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①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矛盾和基本国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坚持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基础。

②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

(3)二十年的曲折道路,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③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

(3)二十年的曲折道路,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⑤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正确处理领袖、政党和群众关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保证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⑥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既防右又防“左”,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

右图是一幅于1958年所绘画的农民壁画。画中的文字是“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壁画体现了()

A.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左”倾错误发展严重泛滥

D.科技发展的巨大成果

C

新华网长春 2010年11月14日电 “十二五”规划建议为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东北大地的重工业蓝图如何展开?新华社调研小分队在辽宁、吉林、黑龙江进行了10多天的调研,通过20多场面对面访谈,记录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轨迹。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在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斥巨资300多亿元,把156个重点项目中的58个摆在了东北,使东三省成为国家工业化的“发动机”,在这片黑土地上发展起来的重工业,成了撑起国家建设的大梁。

右图是画家古元的作品《鞍山钢铁厂的修复》,参加1954年第一届全国版画展和新中国版画巡展,与这幅作品相关的选项是()

①我国“一五”计划的实施

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③全行业公私合营

④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A.①④ B.②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

事件特征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

十年“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A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我们热烈地向发射早稻、花生高产量“卫星”的同志们祝贺。

去年,我国水稻亩产的最高纪录,单季稻是两千四百多斤。麻城麻溪河乡建国第一社所创造的纪录,比去年增长十四倍以上。去年我国花生亩产的最高纪录是一千五百多斤,南安县所创造的最高纪

“大跃进”时期的农业战线

“大跃进”时期的农业战线

录,比去年增长了六倍。这样高的单位面积产量,这样高速度的增产,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毛泽东同志在1955年冬就说过:“将来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几倍、十几倍、以至几十倍于现在的农作物的高产量。”今年的农业丰产,完全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的预见。早稻、花生高产“卫星”的出现,同不久以前小麦高产“卫星”的出现一样,是共产主义风格的胜利,是破除迷信、彻底解放思想的胜利。湖北麻城县麻溪河乡建国第一社的同志们,在小麦高产“卫星”的鼓舞下,发扬

“大跃进”时期的农业战线

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打破了陈规,实行了高度密植及其他许多革命性的措施,终于赢得了伟大的胜利。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

──节选自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解读:1958年开展“大跃进”,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D

1.(2010天津卷)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

D

2.(2010江苏卷)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D

3.(2010山东文综)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C

相关知识

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1专题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1专题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的条件

1.地理环境:

(1)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航海和海外贸易条件优厚。

(2)山岭与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

2.城邦制度:

(1)形成:公元前8~前6世纪逐渐形成。

(2)特点: 小国寡民 和 独立自主 。

(3)性质: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 成年男子 ,才享有公民资格。

(4)影响:使 公民 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1.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1)背景:社会矛盾尖锐。

(2)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3)内容:

①根据 财产多寡 ,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

② 公民大会 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③建立 四百人议事会 ,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

④建立 公民陪审法庭 。

⑤废除 债奴制 等。

(4)意义: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

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 部落 为单位举行选举。

②建立 五百人议事会 ,由各部落轮流执政。

③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 十将军委员会 。

④继续扩大 公民大会 的权力等。

(3)意义: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

2.表现:

(1)所有 成年男性公民 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2) 五百人议事会 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

(3) 陪审法庭 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4)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 ”。

“不动笔墨不看书”是古人总结的学习方法,在今天仍然有用。边听讲或边看书的同时,在课本上边写、边做记号,可以促进注意力的集中,提高复习效率,并为以后的继续复习创造条件。写的内容包括:

“不动笔墨不看书”

①表示知识要点的词语,如原因、特点、性质、结果、意义等;

②序号,使知识要点化、有序化。写序号时,要注意序号的规范性、层次性;

③学习提示,主要指老师补充的知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相似知识的归纳和比较等。为节约时间,划记号一般使用横线、波浪线、圆圈,长短记号交替使用,以突出知识的层次、重难点。

1.古代希腊文明的三要素:城邦、公民、民主

城邦:公元前8~前4世纪古代希腊城邦主要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家,雅典是其中最强大的。城邦是孕育希腊文明的载体,其本质特征在于其社会政治结构,即它是公民的自治团体。

公民:是指父母祖籍都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包括平民和贵族两部分。公民是雅典文明的主体。

民主:在雅典既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公民权利。作为制度是指城邦中全体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行使决定国家大政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力的政治制度;作为权利是指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公民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雅典公民的权利包括:参加公民大会;参与讨论、决定本城邦各项重大问题;参加陪审法庭;监督公职人员;参加立法等。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D

D。四篇参考文章分别从地理和自然环境、城邦、宽松的社会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2.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

(1)意义:

①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②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多数人比一个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智慧,一项政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往往会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更为周全。

③民主有利于修正错误。虽然多数人也会犯错误,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但多数人自我调解的功能一般比君主个人相对有效。

④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而非君主任命,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并使其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⑤民主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2)历史局限性:

①它与现代民主不同,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而那些没有公民权的居民,例如外邦移民、奴隶和他国公民,都没有民主的权利。

②古代世界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雅典也不例外。雅典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③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

“我们的城邦这样伟大,它使全世界各地一切好的东西都充分地带给我们,使我们享受外国的东西正好像是我们本地的出产品一样。”这段话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大大地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

B.雅典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C.雅典民主政治影响到了全世界

D.雅典进行了对外掠夺

A

A。通过材料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影响的理解。从材料内容看,材料引自当时人的记述,因此,一方面要注意材料内容,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当时的雅典社会。B、C、D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也不符合当时的雅典。

3.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经历了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伯利克里改革达到顶峰。

(2)经历了民主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由血缘世袭到财产、地域为主,由财产等级限制到逐步取消,由贵族共和到公民广泛参与、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3)民主制度不断创新:抽签选举、差额选举制,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的尝试(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和十将军委员会为行政、陪审法庭为司法)。

(4)少数人的民主:以城邦制为基础,适合小国寡民,只属于雅典少数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经济条件差的男性公民则无法享受。

2010年5月1日下午,以“POLIS—充满活力的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希腊馆举行开幕式。

“POLIS”,在希腊是城市的意思,指的是“一个生活舒适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气的城市”。希腊语中,有许多单词都是以“POLIS”为词根,如“politis”(公民),“politismos”(文明),“politia”(国家),“policy”(政策)和“politics”(政治)。

今天繁荣、舒适、充满活力的希腊城市,源于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形成的城邦。古希腊城邦是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村落的地区。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城邦,不仅创立了民主政治,而且工商业发达、文化繁荣,是希腊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页。

柏拉图在评价古代雅典时指出:“人人都做自己的工作而不要作一个多管闲事的人;当商人、辅助者和卫国者各做自己的工作而不干涉别的阶级的工作时,整个城邦就是正义的。”这说明()

①古代雅典城邦制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形成

②柏拉图提倡构建公平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③古代雅典公民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集体荣誉感

④古代雅典公民大会的权力至高无上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③④

B

用排除法:①虽正确但不能从材料中得出;④不正确,公民大会的决定还需要陪审法庭核准。

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五百人议事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它的职责是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和最高司法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它包括60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

在举行公民集会的那天,所有的男性公民纷纷涌向一个公共场所,在那里选举与罢免公职人员,并决定是否判处某个公民的死刑。这样的场所应是()

A.罗马的元老院B.雅典的广场

C.美国的国会山D.英国的法院

B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权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解读:苏格拉底认为统治权力不应该交给全体公民,而应该交给有道德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的观点有一定道理,实际上也是在批评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

雅典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只适合于小国寡民的雅典,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不是理想的政治模式。

古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A.公民大会向全部居民开放

B.五百人议事会通过抽签选举产生

C.陪审法官由选举方式产生

D.向参加城邦活动的公民发津贴

A

雅典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移民不享有民主的权利,所以A的说法是错误的。

1.(2010天津卷文综)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权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D

2.(2010海南卷)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B

3.(2009上海卷)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A

4.(2009海南卷)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产生,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

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

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

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

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

C

注意材料给出的军职与其他公职的比较。军职需要更加职业和更高的军事专业水平,承担起保家卫国、对外殖民的重任。抽签并不能选出理想人选,因此雅典的军事首领通过举手表决产生,并且只要有足够的军功和军事才能,就有可能连选连任。雅典是民主国家而不是军人专政;享有崇高威望的不仅是军人;军职和公职都重要。

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3专题教案17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3专题教案17,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一、“百家争鸣”1.根本原因: 社会大变革 。(1)经济上 井田制 瓦解, 封建经济 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趋于崩溃。(3)阶级关系上“ 士 ”阶层的崛起。(4)文化上 私学 兴起。2.概念: 春秋战国 时期,涌现了许多学术旨趣不同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彼此学习、吸收,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一、“百家争鸣”

派别

代表

时间

地位

主张

儒家

孔子

春秋

儒家创始人

核心:“ 仁 ”;政治: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教育: 有教无类 ;性相近

孟子

战国

亚圣

“ 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战国

集大成者

仁义、王道;“ 君舟民水 ”论;性本恶一、“百家争鸣”

派别

代表

时间

地位

主张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家创始人

世界本原是“ 道 ”;政治:“ 无为而治 ”;朴素辩证思想

庄子

战国

世界万物是 相对的 ;消极主义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 以法治国 ”;君主专制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一、“百家争鸣”4.影响:(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 潮流。(2)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条件:(1)汉初的“ 无为而治 ”政策引发了社会危机;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政策。(2) 董仲舒 改造儒学适应当时统治者需要(最主要)。董仲舒把 道 家、 法 家和阴阳五行家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儒学体系。其主张包括:①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宣扬“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③提倡“ 三纲五常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汉武帝尊儒:(1)起用儒生。(2)把 五经 规定为国家教科书,儒学垄断教育。(3)中央兴办 太学 提高儒学地位。(4)地方郡县学,使儒学在民间开始独尊。3.结果:使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排列顺序式选择题的特点是要求学生把一些历史事件、现象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答案。在学习的时候,一方面必须牢固掌握时间、空间概念;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对历史事实、概念的分析理解,强调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避免死记硬背现象发生,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解题技巧上,此类题型可以采用“首位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然后找出选项中以这一史实的序号为首的选项,便可用“直选法”选出正确答案。除了“首位判断法”外,还有“尾端判断法”、“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先两头,后中间”的判断法等等。排列顺序式选择题的特点和解法1.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诸子学说也是政治学派的总称,这是因为其各家的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道、法。1.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孔子的“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我们可以也应该借鉴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借鉴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借鉴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借鉴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借鉴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我们还可以借鉴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思想主张相吻合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B2.汉代儒学的历史价值与影响董仲舒通过对《春秋》的解释,将先秦的儒学思想与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起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和推行“有为”政策的时代需要,因而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有利于节约民力,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总之有利于扭转汉武帝时代内外松弛的局势,因此,汉代儒学深受汉武帝的赏识。因为汉武帝的赏识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政策的实施,儒学获得统治地位,进而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汉代儒学的历史价值与影响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后,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此后历朝历代,统治者皆奉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光大了儒学的精神。但也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探索的精神,有消极之处。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黄宗羲C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2010年10月15日~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早在古代,儒家就提出了包括人与自然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政治和谐等方面在内的和谐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国古代儒家的和谐思想有很多相通、相融之处,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儒家的和谐思想有可供我们借鉴的重要价值。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孔子“仁”的思想、以德治民的主张,孟子的“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荀子强调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的思想,都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下列儒学主张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有()①“为政以德”②以道德理性指导行为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孝为“天经”“地义”⑤仁、义、礼、智、信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D儒家、法家、道家的治国思想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仁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主张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因而我国封建统治者在治国实践中往往兼采三种思想,“外儒内法,剂之以道”,不是只用其一。“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D孔子的首要原则是“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阐释了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们之间应该有的社会关系。如果各人都按自己身份行事,家庭就会有秩序;家庭有秩序时,国家就会安宁,天帝治下的一切就能和谐共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解读: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作为“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说,为君者要使自己符合于君道,为臣者要符合于臣道,为父者要符合于父道,为子者要符合于子道。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里,上下尊卑的关系是靠“礼”来维持的。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A.“仁”B.“礼”C.“德”D.“孝”B1.(2010上海历史)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B“百家争鸣”2.(2010山东卷)“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B“百家争鸣”3.(2010天津卷)《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董仲舒新儒学思想D董仲舒新儒学思想4.(2009海南卷)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 B.《论语》C.《孟子》 D.《易经》董仲舒新儒学思想A

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1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1复习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1.1792年9月法兰西 第一共和国 建立。

2.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3.1848年二月革命中,巴黎人民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兰西 第二共和国 。

4.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5.1870年9月,巴黎人民废除帝制,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一、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6. 1875 年1月,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

7. 1879 年,法国共和派赢得总统选举,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在法国最终确立。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后的七十多年间, 共和制 和 君主制 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政权在两者间反复易手。1870年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颁布: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 共和政体 。

(2)内容:

① 立法权 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 直接 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 间接 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颁布: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 共和政体 。

(2)内容:

②国家的行政大权由 总统 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 众议院 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3)意义:最终使以 共和制 为政体形式的统治得到最终确立。它为 工业资产阶级 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背景:在普鲁士邦领导下,通过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1871年, 德意志帝国 建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

(1)消极影响:普鲁士完成了统一,也把普鲁士的 专制 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2)积极影响: 国家统一 和 君主立宪政体 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此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公式记忆法。在记忆一些复杂的历史知识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一):公式记忆法

1.德意志帝国宪法特点与评价

(1)内容和特点:

①行政权: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帝国中央的普鲁士王国占有特殊地位,拥有极大行政权力;皇帝和宰相是帝国国家权力中心;议会并无实权。各邦地位不平等,各邦成为联邦政府地方自治单位,失去了独立性。法律上肯定了德国统一的事实,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1.德意志帝国宪法特点与评价

(1)内容和特点:

②立法权:联邦议会(上议院)权力巨大,议长为帝国宰相,议员由君主任命;负责法律的审批;而帝国议会(下议院)权力较小,虽有立法权,但任何法案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而且它还无行政监督权。说明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帝国议会完全处于从属地位。意味着德国资产阶级在国家机构中仅获很小一部分权力。

③宪法规定了德国的军事制度,把普鲁士军事法律施行于全国,确立了帝国的军国主义制度。

1.德意志帝国宪法特点与评价

(2)评价:德意志帝国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国会只是点缀,广大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君主制度并赋予极大行政权,全部军政要职被容克地主包揽,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这都阻碍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彻底完成。

但民族国家统一,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进入了资本主义历史新纪元。从此,在帝国政府保护下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

A.帝国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帝国的皇权高度集中

C.帝国的文官职位低于武官

D.帝国的社会制度日趋倒退

A

2.英、美、德、法四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区别英德美法

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行政权首相内阁皇帝宰相总统总统内阁

立法权议会议会国会国民议会

权力中心议会下院皇帝三权分立议会

元首、政府与议会的关系英王认可议会产生的首相,提名组成内阁,对议会负责,掌握行政大权皇帝主宰议会和内阁,宰相对皇帝负责,行政机关控制立法机关政府首脑即总统,行使行政权。行政与立法相互独立总统有权解散议会,任命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制约

2.英、美、德、法四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区别英德美法

特点君主虚位议会至上军事封建皇帝权重三权分立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

相同点法德:都具有和国内反民主实力妥协的因素英德:都是资产阶级与本国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

1.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2.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

3.都体现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4.实行政党政治

英、美、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共同点是各国()

①都颁布了法律②都经历了统一战争

③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④都实行共和制

⑤都实行君主立宪制

A.①②③B.①②③⑤

C.①③D.②④⑤

C

2010年4月2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与法国总统萨科齐举行会谈。萨科齐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西藏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自两国建交以来,法方一直奉行这一政策,没有任何改变。胡锦涛表示,中方希望同法方一道,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为此,双方应保持高层交往和对话磋商,积极推进务实合作,着力丰富人文交流,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和地区性挑战。

美萨科齐,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1792年,法国在大革命中成立了第一共和国,此后至1875年,共和制与君主制交替。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从1875年至今,法国一直是共和政体。

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总统由议会选出,任期七年,可以连选连任;总统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免总理、政府成员和其他重要官员;主持内阁会议,签署会议的决定和法令;签署和颁布法律;委派驻外使节并接受外国使节;批准国际条约;行使赦免权;在同总理和两院议长磋商后,有权解散国民议会,重新选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普法战争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国漫画家为这一历史过程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图中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德国议会、法国议会、美国国会、

英国议会的结构与权力

都是立法机构,都由两院组成。

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批准。

法国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权力大于众议院;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内阁须经众议院同意。

德国议会、法国议会、美国国会、

英国议会的结构与权力

都是立法机构,都由两院组成。

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地位和权力是同等的:立法权由两院共同行使,任何一院通过的法案必须送交另一院通过,任何一院对另一院通过的法案都拥有绝对的否决权。

英国议会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议会的主要权力属于下院,上议院对下议院通过的立法和预算案只有延搁权;上院为最高司法机关。

下列图片内容,不能恰当表现德国皇帝和议会的关系的是:(图B中对话是:“太不像话了,家务活你连手指也不动一下!”“毛茜,你看,我动了。”)()

D

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混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

——《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

解读:保罗肯尼迪评论的是1871年统一后的德国。德国统一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制定了具有民主色彩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因此说德国具有“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的特点;同时,统一战争和德意志帝国宪法,都保留了德国专制和军国主义的传统,使得德国极富侵略性,因此,保罗肯尼迪说德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

1.(2010广东文综卷)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A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2.(2010海南历史)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A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3.(2008江苏卷)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A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4.(2009北京文综卷)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

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A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英国君主专制与中国君主专制的区别

中世纪英国的君主专制并不完全同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

中国是绝对君主专制,君主大权独揽,君权至高无上,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而英国在中世纪时,王权就受到贵族的挑战。1215年,英国贵族通过斗争与国王达成协议,即《大宪章》。这份法律文件确认贵族、僧侣等人根据习惯法所享有的若干特权,并对王权作出相应的限制,如规定国王不得任意征税或非法拘捕人民。

2.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异同

相同点:

(1)都是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美国1787年宪法则是大、小州之间以及蓄奴州与非蓄奴州之间的妥协。

(2)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政治。

(3)都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性与进步性。

2.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异同

不同点:

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证。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它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明显体现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特点。1787年宪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3.近代西方国家制度创新与大国崛起

(1)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创新。西方资产阶级在建立自己的政治体制的过程中,既继承自己民族的传统,又不断创新。如英国率先建立起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现代政党制度和文官制度;美国率先在一个大国建立起联邦制民主共和体制。政治制度的创新保证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有效运转,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的楷模,为成长为世界性大国,为取得世界霸权奠定了基础。

3.近代西方国家制度创新与大国崛起

(2)符合自己的国情。各主要资本主义大国中,它们的民主政治具体运作的模式各不相同,它们在确立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自己民族的传统,结合了自己的国情。英国确立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的是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法国逐步建立起半议会制的民主共和制,德国建立的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3.近代西方国家制度创新与大国崛起

(3)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斗争改进的过程。如英国进行了几次议会改革,美国通过各时期的宪法修正案和解放黑人奴隶、人权运动改进自己的民主政治,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度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德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公开实行恐怖统治,成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黑暗的一页,20世纪中期以来进行了政治改革,走向了民主化道路。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2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2”,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

考纲要求考情分析考向预测

(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本讲在今年高考中共有6个选择题和3个主观题。命题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雅典民主的内容、运作方式、积极意义及局限性、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罗马法的案例判决等知识点上。所有试题考查的知识都来自教材之外,但其思想都在教材之中雅典民主的精神和原则仍然会是高考考试的重点,还会沿用将雅典民主与近现代民主联系起来考查的命题思路。对罗马法更多的应关注其重要条款,深刻理解其法制思想,并运用于具体案例之中

高考真题示例1(2011江苏卷)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C

解析:C。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克利斯提尼改革在制定行政选区时以地域为基础,而不是以血缘为基础,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故C项正确,A、B与材料无关,D是伯利克里改革。

题目属于不完整选择题,即题干没有明确提出问题,要与题肢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类题解答时要注意:一是构成的这个完整句子与材料信息是否相符;二是构成的这个完整句子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特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2)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3)国家最高长设行政机关是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4)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5)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职津贴制”(1)雅典民主制度体现着雅典奴隶主自由民多数人的主权。(2)同公民主权密切相联系的是公民个人的自由和平等。(3)雅典的官吏制度是民主原则的重要体现。(4)在雅典国家有一整套相当严密的制度,保证公民对国家官吏实施有效监督。(5)在雅典的政治生活中,与民主相得益彰的是雅典国家的法制

高考真题示例2(2011天津卷)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

解读“……的内涵”实际上是属于历史概念的理解,要求全面掌握历史概念的知识部分和理论部分。知识部分就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概括和评价,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内容、经过、结果、影响等,即“事件本身+前因后果”。历史概念的理论部分就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共同特征的理论概括,重在对规律、特征、本质的总结。

高考真题示例3(2010福建卷)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解析:C。此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的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协调的是罗马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贵族和平民属于公民内部之间的关系,故选C。

C

三项标准推敲四个备选项:

一辨: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正确);

二辨:是否与题干内容相关(是否有关系);

三辨:是否与题干要求有密切的联系(关系是否密切)。

在辨析中排除;过了一辨看二辨,过了二辨用三辨。

时间适用范围及地位

习惯法前6世纪末~前5世纪中期法律和习惯无明显界限,贵族随意解释法律,为贵族特权提供方便

成文法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特权、保护平民利益

公民法前3世纪中期之前法律限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万民法前3世纪中期之后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自由民

民法大全前3世纪末~6世纪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高考真题示例4(2011全国新课标卷)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B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信息“唤醒、说服……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而不是强调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材料和他捍卫思想自由的原则教材均未出现,但此题并未超“纲”,也不“怪异”,因为其精神还是来源于教材。对这种“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试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此类型题要得到高分的途径有二:一是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二是准确提炼信息。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的认识,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是“民众的统治”,是应该大力弘扬提倡的。第二种观点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是“贵族和富人或者奴隶主阶级的寡头统治”,不应过高估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既非“民众的统治”,也不是“贵族和富人或者奴隶主阶级的寡头统治”,而是民众与政治领袖的共治,民主政治权力为民众和政治领袖所共享。

——黄洋《雅典民主政治新论》

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背景,民主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民主政治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是经历了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形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图中政权结构模式反映了两种政治制度的何种差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你认为这两种政治制度各有何利弊?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雅典公民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民主政治有何认识?

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本题主要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考查雅典民主与中国古代专制、现代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含义,从而认识到民主的多样性、时代性、阶级性和逐步发展完善。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要正确把握题中涉及的三种政治文明的本质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其共性和个性。

(1)差异: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人民主权,民主政治。利:中国——有利于国力增强,政局稳定,促进大一统的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雅典——有利于提高公民积极性,激发创造力,从而创造辉煌的精神、文化,同时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宝贵借鉴。弊:中国——君权至上容易引起独裁与腐败,压制全体民众的民主意识和创造力,从而阻碍社会进步;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往往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辉煌一时的希腊文明湮没在历史的尘封中。

(2)不同: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专政。

(3)认识:各地区的民主存在着差异;民主具有时代性、阶段性;民主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才是真正的人民民主。

答案及解析

A。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可以看出这样的判决很难保证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同时说明这种司法程序还有缺陷,故排除C、D项。

“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可以避免事先有人说情、贿赂等,说明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的,排除B项。

这种运作方式既体现民主也有不足之处,但确实是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这符合史实,故选A项。

B。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学者的观点是强调古代雅典政治的局限性,然后结合选项分析;另外要抓住时间提示“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

A、C项都是雅典政治的民主性,而D项是克利斯提尼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确立时期)。故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说明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D。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历史常识的积累。一百年为一世纪,如公元前1世纪指的是公元前100年~公元前1年,故公元前509年为公元前6世纪末。答案为D。

B。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及材料解读能力。“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强调重视道德和知识的作用,这与苏格拉底的观点和哲学地位一致,因此答案选择B项。

D。从材料可以分析出,罗马法对于借贷关系进行规范,保护借贷人的利益,限制高利贷等。A、B、C三项说法,材料没有直接反映。

A。材料强调的是不诉不理、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