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教学案(湘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

发表时间:2021-12-24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教学案(湘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教学案(湘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10讲 城市与环境

课时1 城市空间结构

考点一 城市及其区位分析

强化专练

1.关于城市区位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城市区位的决定性因素

B.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在不同阶段,有其主导的区位因素

C.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

D.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

答案 A

考点二 城市土地利用及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强化专练

2. 下图为“华北某小城镇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镇欲依托矿产资源,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宜在该城镇布局的工厂是 ( )

A.建筑材料厂B.化肥厂?C.冶炼厂D.电镀厂

(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若该城镇规划一处新住宅区,你认为较合理的地点是 (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A (2)B

考点三 中心地理论

3.下图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其人口的规模。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P1和P2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彼此并不重叠?

B.P1和P2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扩展?

C.P1的服务人口大于P2

D.所有运输干线都是因为城市之间高度需求而新建的?

(2)图示P1~M2高速公路的主要影响是 ( )

A.P1港腹地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B.P2港腹地范围缩小,经济衰退?

C.M1、M2城镇经济区位明显改善?D.M2将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答案 (1)C (2)A?

命题视角一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功能区的形成

(2008•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 )

A.商业用地B.工业用地C.政府机关用地D.居住用地?

答案 B

? (2)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K滨河地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答案 C

变式演练

1.(考题改造)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前的地域结构略图”,该市工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辖区内有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距市中心直线距离40多千米)。读图回答(1)~(2)题。

……

附件下载

相关阅读

必修三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案(湘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必修三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案(湘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7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课时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点一 荒漠化的含义

强化专练

1.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答案 D

考点二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强化专练

2.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原因多样,干旱本身就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据此完成(1)~(2)题。

(1)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2)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答案 (1)B (2)C

命题视角一 荒漠化的产生背景及防治

图甲、图乙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下列各题。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 ℃,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 ℃。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 ,风速日变化幅度较 。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风速比荒漠 。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风速比荒漠 。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 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 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5)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测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

气象要素: 。

课题名称: 。

答案 (1)12?5(11?5到13?5均可) 16(15到17均可)

(2)低 小 (3)高 小 低 小

(4)减小(降低) 减缓(降低)

(5)湿度(降水、气压等)

课题名称应包含:绿洲和戈壁、某一气象要素、研究方法三个方面(例:“绿洲和戈壁降水特征的对比分析”)

……

附件下载

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教学案(湘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教学案(湘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9讲 人口与环境

课时1 人口增长模式

考点一 人口增长

强化专练

1.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1)~(2)题。

(1)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2)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

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最快?D.地势平坦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答案 (1)B (2)B

考点二 人口增长模式

强化专练

2.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1)~(3)题。

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①3.83.20.6

②3.82.41.4

③2.91.71.2

④1.31.00.3

(1)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双选) ( )

A.①B.②C.③D.④

(2)对该国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再生产类型判断不正确的是 ( )

? A.①—原始型B.②—现代型?C.③—传统型 D.④—现代型

? (3)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双选) ( )

? A.国家政策B.自然环境?C.社会福利D.文化观念?

答案 (1)BC (2)B (3)CD?

命题视角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及其特点

(考题改编)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 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单项选择) ( )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2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

年龄

国家15岁以下15岁到64岁65岁及以上

A国50455

B国176518

?

图2

(4)分析图2可以看出,A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是什么??

答案 (1)30 A C (2)A?

(3)

(4)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任答三点即可)?对策: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变式演练

1.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据此回答(1)~(2)题。

……

附件下载

必修一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教学案(湘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必修一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教学案(湘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4讲 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

课时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考点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

强化专练

1.下列地质名称按组成或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岩石 ②化学元素 ③矿床 ④矿物 ⑤矿产 ⑥地壳 ⑦变质岩 ⑧沉积岩 ⑨岩浆岩?

A.②→⑤→①→⑨B.②→④→⑥→⑦

C.②→④→①→⑥D.②→④→③→⑤

答案 C

考点二 地壳的物质循环

强化专练

2.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⑤D.④⑥

(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

A.花岗岩B.砂岩C.大理岩D.板岩

(3)①类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 )

A.含有生物化石B.有较多的气孔?C.由方解石组成D.有明显的层理

答案 (1)C (2)C (3)B

命题视角一 岩石的成因分类

(2007•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1)~(2)题。

(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答案 D

(2)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上图中( )

A.火成岩1为喷出岩?B.火成岩2为喷出岩?

C.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D.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

答案 B

变式演练

1.下图为“某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地形为 ,判断依据是 。

(2)A、B、C三地中,在 地有可能找到有色金属矿,理由是 。

(3)A、B、C三地中,在 和 地之间可能有变质岩存在,理由是 。

(4)若在A地找到恐龙化石,能否在B、C两地找到鸟类化石? ,理由是 。

答案 (1)盆地 等高线闭合,而且越往里数值越小?

(2)C C处为岩浆岩,岩浆活动过程中有用的矿物质富集起来,从而形成有色金属矿?

(3)B C C为由于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已生成的B处岩石受岩浆活动影响,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有可能形成变质岩?

(4)在B地可能找到,C地不可能找到 B地岩层比A地岩层新,鸟类是由爬行类动物发展进化而成的,且B地为沉积岩;C地为岩浆岩,不可能形成化石?

命题视角二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附件下载

必修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学案(湘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必修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学案(湘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时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强化专练

1.我国一条自西向东的外流河的某处发生石油泄漏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在四个断面处观测到的污染水面分布状态如下图,其中最东部的断面是( )

A.甲B.乙C.丙D.丁

(2)这种污染通过环境自身净化最快的时间是( )

A.2月B.12月C.8月D.11月

(3)下图海域能测得这次污染最先到达的点和浓度最低的点分别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1)C (2)C (3)D

考点二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强化专练

2.下图是东汉时期的“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1)~(2)题。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与渔猎B.耕作与灌溉?C.采矿与冶炼D.建坝与筑路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答案 (1)B (2)C

命题视角一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材料二 2002年以前,爱尔兰人均每年消费328个塑料袋。2002年3月起,爱尔兰开征塑料袋增值税,购物者需要为每个塑料袋缴纳0.15欧元的税款。之后,爱尔兰人均每年塑料袋的消费量降至21个,减少约94%。

(1)“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 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下列污染物会带来“白色污染”的有(多选)( )

A.丢弃的农用薄膜?B.废弃的绿色塑料袋

C.丢弃的白纸?D.丢掉的一次性塑料袋餐具?

(2)我国以及世界上很多国家在采取措施限制甚至禁止使用塑料袋,请简要分析使用塑料袋会带来哪些危害。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经济手段”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办法。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有效办法?

答案 (1)塑料 ABD

(2)造成视觉污染;存留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水分、养分;堆积在水面影响正常抽水,威胁水电站安全;废弃塑料被动物吞食易导致动物死亡;占用土地;携带细菌,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等。(答出其中任意四条即可)

(3)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科技手段、借助媒体等。(答出其中任意三条即可)

变式演练

1.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这样周围可能会造成( )

A.有毒气体、有害废水、噪声污染?

B.有毒气体、噪声、大气粉尘污染?

C.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辐射物污染?

D.噪声、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 D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