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Ⅲ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4

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Ⅲ。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Ⅲ”,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Ⅲ

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单运用

综合运用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①“两弹一星”和“神舟”飞船飞行成功的意义

②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及其意义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①“双百”方针

②“文革”结束后,我国文艺学术繁荣的原因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①新中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②“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邓小平的“三个面向”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简单运用:“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成就:

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相继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导弹: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第一颗人造地球“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第5个国家),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2、意义:

打破了美苏等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二、简单运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

1999年起长征2号火箭进行4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试验;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神6”(费俊龙、聂海胜)

2007年神7(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三、简单运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及意义

1973年,他和助手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意义: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国际上甚至把杂水稻当作中国及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识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强调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二、理解:文革结束后,我国文艺学术繁荣的原因

1、“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

2、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3、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识记:新中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理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三个面向”

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三个面向”:1983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

相关知识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Ⅲ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Ⅲ”,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Ⅲ

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单运用

综合运用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意义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及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老子和韩非子的学派及思想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一、简单运用:“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弱,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起来;教育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主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综合运用: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和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至圣”

创立的儒家学说(代表奴隶主利益)

政治思想:仁:核心思想,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伦理观:性相近

整理古籍:“六经”

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儒学成为蔚然大宗)

(1)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民本思想: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伦理观:“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本性。

(2)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民本思想: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

伦理观:“性恶论”,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三、识记:老子和韩非子的学派及思想主张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

思想主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其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朴素辨证法)

2、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战国)

思想主张:主张君主要依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理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主张:

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巩固君权,提出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影响: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此后,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根本原因: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第3课宋明理学

一、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1、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其中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突出,所以理学被称为“程朱理学”。

2、代表人物:

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心学:南宋陆九渊和明朝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二、识记:“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客观唯心主义)

内容: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核心)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方法论:“格物致知”

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理解: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主观唯心主义)

陆九渊(南宋时期)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王守仁(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

更多的吸收了佛教禅宗思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认识论上,主张“至良知”和“知行合一”。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识记:明清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1、“离经叛道”的李贽(明朝)

①自称“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标准为标准。

②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学说,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①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腐朽,对君主专制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

②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言。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①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②认识论: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③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Ⅰ-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Ⅰ-”,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Ⅰ

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单运用

综合运用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①“冷战”的含义及其表现

②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①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②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③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和影响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①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②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理解:冷战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表现:

美国:

政治: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经济:“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

军事: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定《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苏联:

经济: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至此,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二、识记

朝鲜战争:1950年爆发。结果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越南战争:1961-1973年,美国发起。结果美国被迫撤出越南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简单运用:欧共体形成

1、背景:

二战后,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西欧各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摆脱美国的经济、军事控制,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合作提供了条件

2、过程:

1951年,《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大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意义:

随着实力的增强,欧共体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在政治上,欧共体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

二、理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1、原因:

推行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美国的扶植;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

日本政府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战略方针;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与教育。

2、表现: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三、简单运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标志和影响

1、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2、影响: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识记:

苏联解体的标志: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

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二、简单运用: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欧盟:西欧开始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迈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日本:极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力量。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

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单运用

综合运用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早期农业耕作方式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中国古代冶铸技术、丝织技术、制瓷技术

√古代商业的发展

商人、交子、商帮

√北宋城市发展的表现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一、识记:中国古代早期农业耕作方式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二、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第2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一、识记:中国古代冶铸技术、丝织技术、制瓷技术成就

1.原始社会已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司母戊鼎)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2.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青瓷;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五大名窑;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3.距今五六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西周斜纹提花织物;唐朝吸收波斯的织法和风格;宋朝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识记:商人、交子、商帮

商人: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交子: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四川)。

商帮: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称“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二、识记:北宋城市发展的表现

城市中市坊的界限被打破

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市镇增加,四大名镇形成:汉口、佛山、景德、朱仙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简单运用: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井田制

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着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奴隶和庶民在贵族土地上集体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私田大量增加

过程: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发展趋势:土地兼并加剧(抑制兼并:均田制)

二.综合运用:“重农抑商”

首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目的: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消极后果:强化了自然经济,但妨碍了国内市场扩大,自由劳动力形成和资金的积累,阻碍了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三、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

积极:具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消极: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Ⅲ

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课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综合运用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①伽利略、牛顿在经典力学方面的主要贡献

②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③量子论的代表人物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①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①瓦特改制蒸汽机及蒸汽机的影响

②法拉第的贡献和电气革命的影响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理解:伽利略、牛顿在经典力学方面的主要贡献

1、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

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者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二、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20世纪初)

1、内容:

(1)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

(2)广义相对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也取决于物质本身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2、意义:

(1)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识记:量子论的代表人物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一、识记: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提出两个著名的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二、简单应用:达尔文的进化论

1、创立: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2、内容:

(1)进化规律: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经历了由低级向低级向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物种有共同的原始起源,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 的结果

(3)“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普遍规律(优胜劣汰)。(核心)

3、意义:

(1)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

(2)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3)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4)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5)对近代中国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识记:瓦特改制蒸汽机及蒸汽机的影响

1、过程

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80年代,瓦特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能够使用不同工厂的需要

2、影响

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应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_;

促使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生产逐渐形成;

形成许工业城市多,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国家;

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轮船和火车),使得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识记:法拉第的贡献和电气革命的影响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影响:

(1)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2)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