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2第3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1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2第3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2第3单元考点复习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必修2第3单元

考点5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前自主学习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表现:

①鸦片战争后,洋纱涌入取代土纱,导致“纺”与“ 织 ”分离。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 织 ”与“ 耕 ”分离;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生产日趋 商品 化。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 自然 经济。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有何特点?

指点迷津:

①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②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③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2.洋务运动:

(1)背景: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内忧外患的窘境使一些开明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②洋务派出现: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 、 李鸿章 、左宗棠和张之洞。

(2)内容:

①19世纪60年代在“自强”旗号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19世纪7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创办民用工业;

③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10年间建成 北洋 、南洋、 福建 三支海军;

④为适应办洋务需要,创办 京师同文馆 等新式学堂,又选派 留学生 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

(3)结果: 甲午 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4)影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对外国 经济侵略 起一定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瓦解也起推动作用。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条件: 自然经济 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2)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分布区域: 东南沿海 。

(3)代表企业:上海的 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4)特点:使用机器和 雇用工人 进行生产。

如何理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指点迷津:西方的经济入侵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引进西方技术,引进西方机器,引进工厂制度。因此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西方列强对华 资本输出 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 的限制。

(2)时间: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3)特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4)影响:使 民族资产阶级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短暂的春天:

(1)时间: 1912 ~ 1919 年。

(2)原因:

① 辛亥革命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3)概况: 纺织 、面粉业发展最快。

(4)结局: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哪些特点?

指点迷津:①分布:主要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②体系: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力量: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主要是重工业方面)。

④地位:在整个国民经济比重中,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⑤时间:短暂。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就萧条下去。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曲折发展:

(1)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原因在于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鼓励措施。

(2)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 残酷打击 。原因在于日军在沦陷区破坏和掠夺以及国统区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官僚资本膨胀。

(3)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 条约》,美国商品排挤国货;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内外双重的打击,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课堂精讲精练

1.如何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方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这就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因此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它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2)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它打破了中国市场上外国商品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中国经济逐渐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同时也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

(5)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和成长起来。新的生产力的产生、新的阶级力量的形成,不仅是对封建社会的冲击和破坏,也为向近代社会迈进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也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初步基础。

(6)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7)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8)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2010海南单科)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如图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D.与洋商争利

解析:题目的指向性,问选址的主要考虑因素,铁厂的选址,从成本、利润的角度都应该选在铁矿附近,看图汉阳铁厂距离铁矿很远,可见其选址主要考虑的是官府如何有效监管。

答案:B

变式训练: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A.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说明洋务运动在客观上起到了抵制外来经济侵略的目的。

答案:C

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

(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走过一条独特的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

(3)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其原因是这些城市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

(4)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很落后的。

(5)从企业生产发展的全过程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身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这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

(2010江苏单科)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史料分析、归纳、处理的能力。根据图示反映的历史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政府通过大量发行纸币,聚敛社会财富,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答案:C

变式训练: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从材料我们无法得出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何况结合所学我们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材料明显表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而不是均衡发展。

答案:B

3.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不利因素: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是最大阻碍。

②先天不足,自它产生之日起就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③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以东南沿海为主,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⑤不平等条约直接打击了民族工业,如《马关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规定外商可以在中国设厂,洋货在中国盛销。

⑥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统治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座大山。

(2)有利因素: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历届政府的扶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2009天津文综)下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解析:A项是天津固有的自然优势,图片信息提示该企业创办于1932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应该是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D

变式训练:“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这一材料说明他所受到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解析:民族资本家到抗日首都重庆变成了小伙计,可见这个大老板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

答案:A

特别提示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的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3.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是工业化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4.民族独立和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两大革命任务,二者的关系不能颠倒,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相关阅读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3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必修3第3单元

考点6中国古代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

课前自主学习

一、辉煌灿烂的文学

时期

题材

代表

春秋

诗歌

《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战国

楚辞

屈原的《 离骚 》

汉朝

汉赋 

西汉的司马相如;东汉的张衡

唐朝

唐诗

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孟浩然、王维、 李白 、杜甫;中唐:白居易;晚唐:杜牧、李商隐

宋朝

宋词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元朝

元曲

关汉卿《 窦娥冤 》,马致远《秋思》

明清

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古代诗、词和曲有何区别。

指点迷津: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的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庄可谐,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二、书法艺术

1.汉字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总趋势:由 繁 到 简 。

2.书法艺术的发展:

(1)两个阶段:

①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

②魏晋开始进入 自觉 阶段。

(2)发展状况:

字体

基本情况

楷书

发展

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

特点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实用 价值)

成就

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欧体、颜体、柳体成为临摹范式

字体

基本情况

草书

发展

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

特点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 审美 价值)

成就

张旭、怀素都是草书大家

行书

发展

成熟于晋代

特点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成就

“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他所书《 兰亭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古代汉字为什么成为一门艺术?

指点迷津:

(1)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汉字功能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和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2)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很好的素材。

(3)随着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成,为汉字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

(4)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三、中国画的发展

1.起源: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鹳鱼石斧图》。

2.演变:

(1)夏商周以人物肖像为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

(2)秦汉,门类丰富《夫妇饮宴图》。

(3)魏晋, 士大夫 画家活跃于画坛,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4)隋唐,绘画的高峰。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

(5)两宋, 风俗画 最大亮点,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

(6)元明清,文人画成就最高,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 写意画 。元朝的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清代的郑板桥《墨兰图》。

四、京剧的出现

1.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2.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进京,形成“ 徽汉合流 ”,兼收昆曲、秦腔以及民间小调形成新剧种——“京剧”。

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 成熟 。

著名艺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

指点迷津:

(1)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

①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

②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线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

③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审美价值。

(2)中国画的特点:

①以有书法性质的墨线来表现主要物体,强调线条的变化及内涵。

②不过于强调明暗,但追求笔墨的变化韵味。

③比例与透视关系符合人的观感,不追求西洋画的精确。

④画面留白,或让主题突出,或让意境更深远、空灵。

⑤因为材料的原因,以写神为主,不以写实为能。

⑥追求诗境与超然物外之美。

⑦完整的中国画,至少盖有印章。通常的中国画,有印章、题字等画外的内容。

课堂精讲精练

1.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辉煌繁盛的原因。

(1)唐代开放的社会、繁荣的经济,促进了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特别是科举“以诗取士”,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中外之间和民族之间频繁的文化交流也是推动唐诗辉煌发展的原因。

(2)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市民数量的增加,是促使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的物质基础。句子长短不一、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因而受到市民的欢迎,这是词本身的优势。另外,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动荡,边患不断,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思想感情,这些构成了宋词辉煌的基本原因。

(3)明清政治、经济出现新的景象,社会剧变,为小说繁荣提供了沃土;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此外,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凸现,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小说本身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优势,与时俱进有契合性,因而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2010·重庆文综)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

解析: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

答案:D

变式训练:“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

①唐诗的繁荣②理学的形成

③宋词的兴盛④话本的出现

A.①③④B.①③C.③④D.②③④

解析:唐代诗歌不属于通俗文学,故跟市民阶层的扩大无关,排除①,宋明理学的出现是儒学复兴运动中二程、朱熹等人吸取道教、佛教以及阴阳家的一些合理的思想成分而形成的,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无关,故排除②。话本是说唱艺人的脚本,词是便于演唱的一种新文学体裁,都是适应市民生活需要。

答案:C

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不同时期显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民族交往给各时期的文化打上了历史烙印,从而显现出各自的特色。

时期

时代特征

先秦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秦汉

西汉儒家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魏晋

反省汉末社会危机,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

时期

时代特征

唐代

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科举取士、盛世气象、文学艺术全面辉煌,产生了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宋元

宋代重文,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明清

封建制度衰落,君主专制强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实行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2010·安徽高考)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解析: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

答案:D

变式训练:(2010·海南单科)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右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D.繁盛的社会

解析:文人画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抒发个人情感。

答案:A

3.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是从原始歌舞发展而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艺人,称为优伶。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明朝时在江苏昆山一带形成昆曲,流传甚广。

京剧的产生: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徽剧、汉剧相互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同光十三绝”。

右图所示剧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至今有着无穷魅力的瑰宝。下列关于京剧的确切表述正确的是()

A.源于昆曲和汉剧

B.京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C.形成于乾隆末期

D.同治、光绪年间日臻完善、成熟。

解析:观察图片可知是京剧服装。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这时是京剧的孕育时期,而不是形成时期。道光年间“汉剧”进京与“徽班”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元曲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答案:D

变式训练: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于2010年2月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举行,中国京剧与西方的交响乐交相辉映。中国艺术团选择京剧作为表演重点的原因是()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B.京剧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C.京剧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

D.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答案:C

特别提示

1.《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诗经》主要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

2.甲骨文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而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最成熟的文字。对秦朝的“书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而不是隶书。

3.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前者是宋代时形成的,后者既可以作为文学形式,也可以作为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来看待。宋代绘画有两种形式,文人画和风俗画。因为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不断壮大,宋代文人画进入繁荣时期;而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民间风俗画兴起。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6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6单元考点复习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修3第6单元单元总结

知识结构

单元探究

1.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决

问题民主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民族

复兴

模式走欧美式的道路从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重大

理论

实践辛亥革命,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谐社会

思想精髓爱国主义、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夺取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历史作用推翻了清政府,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人民醒过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标志性成就可概括为: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实现了三个伟大转变。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

三个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社会主义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前两个转变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完成的;后一个转变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开始的。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了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纵深发展,也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道路和根本保证。

3.中国共产党树立起的五面理论旗帜。

(1)党的一大,树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2)党的七大,树立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3)党的十五大,树立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逐渐进入小康社会。

(4)党的十六大,树立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党为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5)党的十七大,树立起“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热点关注

1.运用历史与实际相联系的方法。不同的思想理论成果必定对现今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学习历史就是为了以史为镜,反省现实。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认识与分析现实的社会问题。例如邓小平理论中改革开放的思想对中国走向国际社会,融入国际市场产生的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一国两制”的构想对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对台湾问题、对西藏问题的不同原则指导。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结合是我们训练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2.由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有鲜明的阶段特征,由于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相关的史实较多,以及相应的理论专著较多,识记较困难,需分时期分别记忆。从党的创立到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十年对峙时期: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解放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5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5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考点10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前自主学习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 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袁世凯掀起 尊孔复古 逆流(直接原因)。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

(2)代表人物: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等。

(3)运动中心: 北京大学 。

(4)指导思想:民主和 科学 。(前期)

3.内容: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 愚昧 与 专制 。

(2)提倡 新道德 ,反对 旧道德 。

(3)提倡 新文学 ,反对 旧文学 。

4.评价:

(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 启蒙 运动(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影响:

①冲击了 封建思想 的统治地位。

②为 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消极影响:

①对 传统文化 的批判有片面性。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 民族文化 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犯绝对否定的错误)

②把一切 西方文化 都看做是进步的。(犯绝对肯定的错误)

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指点迷津:①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愚昧和迷信,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②新道德是民主和科学的前提。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③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民主与科学正是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主要原因: 十月革命 和 五四运动 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2.代表人物:李大钊是举起 社会主义 大旗的第一人,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8年发表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传播的社团及刊物:北京创办了“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者》《劳动界》《劳动音》,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4.影响: 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广泛传播,促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必要性。

指点迷津:①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与科学的提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条件。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成为世界革命的潮流。

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使得人们认识到其革命理论的价值。

⑤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课堂精讲精练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评价。

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是新文学的典范。

评价:(1)进步性: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对封建文化的斗争,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的要求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是近代中国向西方探求真理的组成部分,属旧民主主义范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在当时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些主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上的酝酿和准备。

后期新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动革命的思想武器。

(2)局限性:

①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特别表现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

②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如把中国的一些优秀文化遗产当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

(2010江苏高考)“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解析:“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即国民民主意识的觉醒。

答案:D

变式训练:下列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赛先生”的主张完全一致的是()

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

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D.华老栓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病

解析:“赛先生”的意思是“科学”,即指西方自然科学。

答案:C

2.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1)国际原因: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2)国内原因:

①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得以壮大。

②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

③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李大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屡次失败的教训。

影响:

(1)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009四川文综)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919年4月”、“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理论”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A、B项反映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态度变化,排除。D项须在1921年中共成立之后。

答案:C

变式训练: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提出革命纲领

解析:1918年,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1919年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答案:C

特别提示

1.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和科学思想,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思想和文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是宣扬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斗争的新阶段。

2.维新变法思想和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孔子和儒学的不同态度。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变法的合理性,力图将西方的政治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以便在策略上减少变法的阻力。而新文化运动中则提出打倒“孔家店”,主要是针对儒家思想被袁世凯利用作为复辟帝制的理论基础。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8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3第8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必修3第8单元单元总结

知识结构

单元探究

1.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

(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2.如何结合文学艺术流派进行其背景、影响的分析?

由远(近)及近(远)、由此及彼的进行背景、影响分析。浪漫主义运动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用‘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

热点关注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基本的创作风格,二者的名称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先后出现于欧洲的,在五四时期前后开始传入我国。中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古已有之,源远流长。千古传诵的《国风》和《离骚》,就是中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开端。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弘扬传统文化。

2.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和理解。文学和艺术是社会变迁的反映,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发展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艺。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认识各种文艺流派和代表作品、代表人物,能够促进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借鉴,在交融中发挥出文化对政治和经济的反作用。

3.西方文化的发展:

(1)古代西方文化:古希腊文化辉煌灿烂,孕育着人文精神,成为西方文化的源泉;基督教的传播,天主教取得中世纪西方文化的统治权,进入一个“黑暗的中世纪”。

(2)近现代西方文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弘扬人文主义思想,并推动科学发展;17、18世纪启蒙运动倡导理性,追求“理性王国”的新古典主义文化在18世纪后期流行;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发掘人类情感,弘扬革命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化盛极一时;19世纪中后期,关注社会、批判社会的现实主义文化成为主流,其中美术在现实主义作品之外,还有追求“瞬间印象”的印象派出现;20世纪,反映人们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精神世界的现代主义文化繁荣,这一时期,电影、电视等新的艺术形式也纷纷涌现。

4.相关时期的西方政治、经济与文化:

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启蒙思想繁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在英、法、美爆发,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初步确立,追求“理性”的新古典主义文学、美术、音乐涌现,诞生一批优秀的作品。

19世纪前期的法国,革命与反革命、共和国与帝国交织,工业革命稳步前进,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美术、音乐都结出了硕果。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国家步入资本主义,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在进行中,在发展中资本主义的问题也充分暴露,社会矛盾尖锐,深刻反映现实、批判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美术得以涌现。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先后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出现,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更丰富的同时,又出现无数的迷惘、困惑,反映这个时代的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电影佳作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