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酶的作用和本质

小学酶教案

发表时间:2020-06-02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酶的作用和本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5章酶的作用和本质
班级:姓名:

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B)。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c)
复习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复习难点: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统称为细胞代谢。
2.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它一般设置组和组。
3.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现象及理论分析:
⑴实验设计及现象分析
试管号3%
H2O2控制变量点燃的卫生香检测结果分析
实验处理气泡多少
12mL无助燃性
22mL90℃水浴加热很少有助燃性
32mL滴加3.5%FeCl32滴较多助燃性较强
42mL滴加20%肝脏研磨液2滴很多助燃性更强
(2)实验结论:。
4.分子从常态转变为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称为活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因而更高,这样细胞代谢就能在条件下快速进行。
5.巴斯德以前,许多化学家认为发酵是纯,与无关。1857年巴斯德提出发酵是由于的存在,即有的参与才能引起发酵;而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后才能发挥作用。两种观点争执不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现不含酵母细胞的与活酵母是一样的,都能引起发酵,他将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最早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是美国科学家,他用多种方法证明了酶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也有生物催化功能。
6.酶是产生的,具有作用的一类,其中绝大多数酶是,少数是。
二酶的特性
1.酶的特性有:、、。
2.酶的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倍。
3.酶的专一性是指。
4.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的条件下进行的,和
对酶的活性影响最大。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活性,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显著。
5.、或,会使酶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即酶发生了。0℃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因此,酶制剂适于在下保存。
6.“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分析
⑴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①原理:a、。
b、。
②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果预测:

④实验结论:。
⑵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①原理:a、。
b、。
②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果预测:

④实验结论:。
⑶操作提示:
①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加入酶,应先将底物与酶分别在相应的下处理至少min,确保二者一致。
②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成功的关键是确保底物在与酶混合,其已经调节好。

1.(07模拟:江苏淮安5月调查)4.下列分解糖类的速率最佳的实验样本是:
A.2mL唾液+l滴0.01mol/LNaClB.2mL胃液+l滴0.1mol/LHCl
C.2mL胃液+1滴lmol/LNaOHD.2mL十二指肠液+1滴0.1mol/LHCl
2.(07模拟:福建厦门三月质检)34.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酶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
B.激素和酶的合成都与机体中的基因有关
C.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
D.激素一般不会改变新陈代谢的速度
WwW.jaB88.CoM

相关阅读

高中生物上册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精品教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上册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精品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上册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精品教案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部分内容。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这一节关于蛋白质的功能中提到:“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它离不开酶的催化。《酶的作用和本质》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将是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识的基础。本节从细胞代谢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引出酶在细胞代谢中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催化作用,并以此实验为依托,进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的学习。学习控制变量法,不仅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科学家对发酵现象和酶研究的相关资料分析,探索酶的本质。这些资料告诉我们,酶的研究经历了近70年的漫长过程,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揭示了酶的本质。这不只是向人们讲述了一段科学发展史,更重要的是把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呈现给我们,给我们以启迪和教益。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与酶有关的生活必须品,比如加酶洗衣粉、多酶片、含酶牙膏等,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不知道为什么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去污力更强;为什么多酶片可以促进消化……。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酶,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使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姿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和本质

(2)控制变量法的科学应用

确立依据:酶的作用和本质是本节的核心内容,因此确定为教学重点。教材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为依托,介绍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这一科学方法将贯穿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部分的始终,因此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确定为本节的第二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2.教学难点

(1)酶的作用机理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控制变量法的科学应用

确立依据:活化能是本节新接触到的一个概念,学生在理解了该概念以后,就要用这一概念理解酶的作用原理,这部分内容陌生而抽象,所以把它确立为另一个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对本节提出的具体要求是Ⅱ级要求,即“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酶的化学本质;(2)了解科学家研究酶的化学本质的历程;

(3)根据本节内容的学习对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2.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通过学习设计实验和亲自进行实验,使学生学会设置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来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而初步学会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学

会操作,观察现象、分析现象,经过推理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程的学习,认识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与争论中前进的,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学习科学家们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

(2)认识科学实验的价值,养成科学猜测的习惯。四、教学方法

这一节我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法,酶的本质放手让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酶的较完整定义,以此促进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提供给学生实验基本流程,分组探究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并找出变量学会控制变量,同时引入活化能的概念,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自己得出酶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名师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完成学案的“自主探究”部分,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学习新知识,并提交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2.课堂,“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模拟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四位科学家,并让其他同学对“科学家”进行相关的提问;而在探究酶的作用这部分教学中,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去思考实验中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深切地感受科学家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科研精神。

2.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3.通过分组模拟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

2新设计

自能教学

在新课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要实现自能教学,实现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要做到自能教学,就要从学生的主动学习出发,从学生的质疑出发,从重难点出发,有效整合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学路定教路,做到“以学定教”,变“教案”为“导学案”、“学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与学案相结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情境体验和实践体验。

在“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我在学案中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模拟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四位科学家,查阅你所模拟相关资料,结合书本上的《资料分析》总结他们的研究及成果”,在上课时,就让学生分角色演绎四位科学家,并让其他同学对“科学家”进行相关的提问。这样,同学们为了不被问倒,就会认真去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的相关情况,认真研究科学家的实验、成果,还有设身处地地去揣摩科学家的实验思路、想法,从而能更深切地感受科学家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科研精神。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更多,提高学生合作的乐趣,也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

而在探究酶的作用这部分教学中,我更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动手,能做的实验都让学生做。在学案中要求学生课前对实验原理、目的、步骤等有所了解,并设计好实验记录表格。在课上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去思考实验中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与学案相结合,真正实现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交流中碰撞,在展示中自信,在实验中探究、在指导中提高的自能教学课堂。

3学情分析

“酶”对于学生来说不算陌生,但要让学生说出酶的本质和作用并不容易。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酶的本质,从而总结出酶是什么。教材的编写的结构层次清晰,第一部分是通过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让学生通过比较实验来认识酶的催化作用以及与无机催化剂的差别;第二部分通过“资料分析”介绍了科学家是怎么样一步步通过实验揭开酶的神秘面纱,让学生认识酶的本质。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教学难点:(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问题探讨

用多媒体展示鸡肫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是鸡的什么器官。接下来介绍鸟类的消化特征:吃下去的食物靠砂囊厚实的肌肉和胃内的小石子把食物磨碎。

提出问题:鸟类的消化是否就是把食物磨碎的过程?

引出教材P78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1)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

(2)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推测?

(学生回顾初中所学消化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评价学生回答,引入研究主题: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活动2本节聚焦

(1)细胞代谢为什么离不开酶?

(2)酶是什么呢?

(3)科学家是怎样研究酶的本质的?

活动3分组合作交流,分角色模拟探究酶的本质

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模拟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四位科学家,向同学们介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及观点。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酶的本质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活动4分组实验,探究酶的作用

提问:活细胞产生了酶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从实验探究中寻求答案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是什么?

(过氧化氢在常温、加热、Fe3+、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都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实验目的是什么?

(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酶的作用和意义)

讨论:这个实验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为什么要将肝脏制成研磨液?(新鲜:放置久了,在微生物作用下,酶被分解,影响实验效果;研磨:有利于酶的释放,增大酶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3)通过分析学生在学案中设计的表格,得出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概念,介绍对照试验。

并让学生指出本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及对照组和实验组。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四人一组做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里

(实验失败的小组,总结原因)

活动5组织学生分析实验

(1)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2)为什么能加快呢?(加热给分子提供了能量)

引出活化能的概念: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3、4号试管并没有加热,与1号试管对比它的反应速度为什么也加快了呢(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加入催化剂相当于给汽车找到了一条穿山隧道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3、4两支试管,哪支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

(4号试管反应速率较快)

(5)为什么酶的催化效率会比无机催化剂更高?

用多媒体展示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图解及20摄氏度测得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活化能数据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生物催化剂酶有突出的优越性——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活动6思考

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细胞内外的环境(温和)1.常温2.常压3.水溶液环境4.pH接近中性,在这种环境状态下快速高效地进行化学反应,应该有适合的生物催化剂——酶)

介绍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引导学生总结:细胞代谢为什么离不开酶?

(细胞内的环境是一个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下化学反应却能高效有序地发生,只有酶能做到)

活动7总结酶的概念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尝试给出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酶的作用教学设计(人教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酶的作用教学设计(人教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酶的作用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版本: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二、设计内容: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
三、设计理念
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ATP和酶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一节ATP和酶
第1课时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

解释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一、ATP的分子结构及特点
1.ATP的全称:
2.化学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一种不稳定的____________化合物。
3.符号含义:A代表________________,P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代表,~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TP结构简式。
二、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式)。
2.相互转化的意义: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____________来源,人体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永不停息地进行着,这样既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TP与核酸的关系
失去两分子磷酸的ATP化学组成还有、、,其结构正好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2.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是可逆反应吗?
项目ATP合成ATP水解
酶酶酶
能量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
能和能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
的化学能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消耗能量的多种场所
据表比较可知: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中,是可逆的,是不可逆的,因而从整体而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
3.ATP的再生和利用
植物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和;
动物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和磷酸肌酸的转化。
4.有关能源辨析:
直接能源物质:;根本能源;
生物体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主要储能物质;
植物细胞主要储能物质:;动物细胞主要储能物质:。

1.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释放与储存能量,从结构上看,其原因是
①腺嘌呤核苷很容易吸收和释放能量
②第二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
③第三个磷酸基团容易从ATP上脱离,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使ATP转化为ADP
④ADP可以迅速地与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为ATP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2.对“ATPADP+Pi+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反应向左进行和向右进行时所需要的酶都是一样的
B.反应向右进行时释放能量,向左进行时贮存能量
C.整个反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D.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发生这个反应的生理过程一样
3.下列有关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化道吸收水分会使ADP含量增加
B.ADP转化为ATP时,只需要Pi和能量
C.细胞膜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不是由ATP水解提供的
D.ATP与ADP在活细胞中无休止的相互转化


一、选择题
1.在水深200m的深海处,光线极少,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有特殊的适应性,能通过自身发出高达5000V的生物电,击昏敌人,获得食物,保护自己。电鳗生物电的直接来源是()
A.葡萄糖彻底分解B.氨基酸彻底分解
C.丙酮酸彻底分解D.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分解
2.ATP之所以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A.ATP在细胞内数量很多
B.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
C.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
D.ATP是生物体内唯一可以储存能量的化合物
3.30个腺苷和60个磷酸基最多能组成ATP()
A.10个B.20个C.30个D.60个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虽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B.ATP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
C.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ADP在不依赖其他物质的条件下直接形成
5.下列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的是()
A.在核糖体上合成血红蛋白B.O2叶肉细胞中扩散出去
C.某些真菌产生荧光D.细胞的分裂
6.草履虫的纤毛运动和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都是由肌动蛋白利用ATP提供的能量完成的。此时能量转换成了()
A.机械能B.化学能C.渗透能D.电能
7.ATP形成ADP时最先断裂的是()
A.腺苷与磷酸的结合键B.两个高能磷酸键
C.靠近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D.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8.ATP转化为ADP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

A.H2OB.[H]C.P(磷酸基团)D.Pi(无机磷酸)
9.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由()
A.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B.由热能转变而来
C.由光能转变而来
D.由ATP转变ADP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10.下列各组元素中,能组成三磷酸腺苷的是()
A.C、H、OB.C、H、O、N、P
C.C、H、O、ND.C、H、O、N、P、S
11.如果一个ATP脱去两个磷酸基,该物质就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之一,称为()
A.腺嘌呤核苷酸B.鸟嘌呤核苷酸
C.胞嘧啶核苷酸D.尿嘧啶核苷酸
12.(多选)下列能使细胞内ADP含量增加的生理过程是()
A.氧气分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C.有机物的分解D.K+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13.(多选)ATP在细胞中能够释放能量和储存能量,从其化学结构看原因是()
A.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储存能量
B.第三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和再形成
C.第三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即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使ATP转变成ADP,同时释放能量
D.ADP可以在酶的作用下迅速与一分子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

二、非选择题
14.图一表示ATP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ATP的中文名称是。
(2)ATP的分子简式可以写为。
(3)图中的②的中文名称是。
(4)ATP的作用是。图一
15.根据反应式,回答下列问题:
⑴A代表___________,在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是指___________(填序号)。
⑵当细胞内有机物氧化释放能量时,该反应向_______进行,__________能量;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时,该反应向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能量。
⑶整个反应中物质变化是否可逆?_____________;能量变化呢?______________。
16.海洋里有一种软体动物枪乌贼,它具有巨大的神经细胞,这种神经细胞能不断吸进K+。科学家做过实验:用一种有毒物质使神经细胞中毒,泵入K+的功能就消失。如果注入一种高能化合物,神经细胞又恢复不断吸进K+的功能,直到这种物质消耗完。请分析科学家注入了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分析下列关于ATP的有关数据和实验,并回答:
(1)经测定一个成年人静止状态下24小时将40Kg的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等仅2mg~10mg。为满足能量的需要,生物体内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32P标记的磷酸加入细胞培养液,短时间内快速分离出细胞内的ATP,结果ATP浓度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却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这一事实证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你得出的结论依据是。

网站地图最新更新

Copyright©2006-2022 88教案网 jab88.com 湘ICP备2022004057号-5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网站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