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专题4酶的研究和应用

小学教案比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7

专题4酶的研究和应用。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专题4酶的研究和应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专题4酶的研究和应用

(一)基础知识回顾

1、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_______________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分别能将大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水解成小分子物质,这样洗衣粉就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3)在本课题中,我们主要探究有关加酶洗衣粉的三个问题:一是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________效果有什么不同;在探究此问题时,要控制_____________为变量,其它条件一致,同时普通洗衣粉处理污渍物与加酶洗衣粉处理污渍物形成_________实验。二是探究在什么温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效果最好;在探究此问题时,_________是变量,不同实验组之间形成______________。三是探究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其洗剂效果的区别。在探究此问题时,变量是_________,污渍应是完全相同的。(4).实验设计遵循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原则(5).普通洗衣粉中含有_______。含磷污水的排放可能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水体的污染。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量,使洗涤剂朝______________方向发展,减少__________________。2、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指利用________________将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在_________________内的技术,包括哪三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而细胞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包埋法固定化细胞是指将____________均匀地包摆在不溶于水的________________中,常用的载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固定化酶的应用实例——高果糖浆的生产:生产高果糖浆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所使用的反应柱上的孔应满足酶颗粒__________通过筛板上的小孔,而反应液却可以_______出入。生产过程中,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________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过反应柱,与________________接触,转化成___________,从反应柱_________流出。(3).固定化酶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化酶存在的实际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固定化细胞的应用实例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操作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固定化细胞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典型例题

1.下列不属于酶制剂的是A.蛋白酶B.脂肪酶C.淀粉酶D.麦芽糖酶

2.酶制剂中的酶化学本质是A.蛋白质B.有机物C.RNAD.核酸3.当前生产酶制剂所需要的酶主要来自A.动物的组织和器官B.植物组织和器官C.微生物D.基因工程4.关于使用加酶洗衣粉的好处,不正确的是A.可有效去除衣服上的油渍、汗渍、血渍B.使用加酶洗衣粉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各种加酶洗衣粉的酶制剂对人体皮肤都没有伤害作用D.水温过低时不宜使用加酶洗衣粉5.下列关于影响酶反应速率(V)因素的研究中,条件控制和预期结果的关系合理的是A.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酶浓度成正比

B.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底物浓度成反比C.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适宜的条件下——V与温度成反比D.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V与pH成正比6.某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的洗涤效果”的探究活动。对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原理是酶的高效性B.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C.水质、水量、适宜pH等属于无关变量D.因变量是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7.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需要一系列的温度梯度和一系列的pH梯度B要注意应用对照原则C要注意应用单一变量原则D在研究温度或pH时,都是温度和pH为变量,其他为常量8.酵母细胞的活化是指A.让酵母细胞恢复运动状态B.让酵母细胞在缺水状态下更容易休眠C.让酵母细胞内酶活性增强D.让处于休眠状态的酵母细胞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9.右图是应用固定化酵母进行葡萄糖发酵的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使固定化酵母可以反复使用,实验过程一定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B.加入反应液后应保持活塞1始终打开,活塞2则必须关闭

C.装置的长导管主要是为了释放CO2并防止杂菌进入反应柱

D.加入反应液的浓度不能过高以免酵母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10.(多选题)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某种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系列生化反应

B.固定化细胞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

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酶的活性迅速下降

D.固定化技术常用的方法有包埋法、交联法、吸附法

11.(多选题)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果醋时,必需向发酵装置不断地补充氧气,以保证醋酸菌的生长

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

C.固定化酵母细胞分解葡萄糖速度要比酵母细胞快D.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12.(6分)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请回答以下有关发酵的问题:(1)喝剩的葡萄酒放置时间过长后,酒味变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工业生产果酒时,为了使果酒清澈透明无沉淀,可加入___________酶。(3)某研究学习小组同学用固定化的酵母细胞发酵无菌麦芽汁制作酒,发酵条件符合操作要求,10天后检查发酵瓶发现麦芽汁几乎无酒味,请分析发酵失败可能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校学生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o-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催化效果。实验结果如下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与普通q-淀粉酶量相同)。

1号试管

2号试管

固定化淀粉酶

普通o-淀粉酶

淀粉溶液

60℃保温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沮,滴加碘液

现象

变蓝

不变蓝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②分析1号试管变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6分)(1)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2)果胶酶、蛋白酶

(3)①海藻酸钠浓度太低,固定的酵母菌数量太少

②将海藻酸钠融化时未等冷却就将活化的酵母菌液倒入。

(4)①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缺一不得分)

②因为淀粉分子太大难以通过琼脂扩散与淀粉酶接触而导致反应无法进行

13.如下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请回答:

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1)在状态下,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状态。活化前应选择足够大的容器,因为酵母细胞活化时。

(2)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

(3)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数目

(4)观察形成凝胶珠的颜色和性状,如果颜色过浅,说明;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说明。

(5)固定化细胞技术一般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原因是

(6)该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1)缺水正常的生活体积会增大(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3)少

(4)固定化酵母细胞数目较少海藻酸钠浓度偏高,制作失败

(5)细胞个体大,不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6)使胶体聚沉

(三)变式训练

1.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

B.使用加酶洗衣粉在任何条件下洗衣效果都比普通的洗衣粉好

C.凝胶色谱法是一种根据不同蛋白质对光的吸收率不同而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D.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的催化效率高,适用于所有生产过程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酶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验都可以呈现紫色反应B.酶催化的专一性表现在它对底物的选择具有专一性

C.酶催化反应产物对酶的活性不具有调节作用D.酶分子结构在高温、低温、过酸、过碱条件下均会受到破坏而使酶失去活性3.关于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在营养物质充足时、环境适宜时,依靠有性生殖进行繁殖B.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时异养厌氧型

C.酵母菌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各种的细胞器膜等膜

D.用酵母菌酿酒时,应先密封后通气4.下列关于酶的活性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的数量越多,酶的活性越高B.酶的活性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C.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D.在适宜的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5.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条件不包括A.温度B.pHC.表面活性剂D.水量

6.普通洗衣粉与加酶洗衣粉的区别正确的是A.普通洗衣粉中含磷,会污染环境B.表面活性剂只存在于普通洗衣粉中,会产生泡沫,可以将油脂分子分散开C.水软化剂只存在于普通洗衣粉中,可以分散污垢,D.加酶洗衣粉是将酶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7.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其片剂是糖衣片,这样制作的目的是A.补充体内糖类物质的供给B.防止胃液的消化C.经唾液消化后即可迅速起作用D.使其中各种酶缓慢的起作用8.下列有关固定化酶技术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技术方法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B.因为酶分子比较大,所以固定化酶技术更适合采用包埋法

C.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成本低,操作更容易D.反应物如果是大分子物质应采用固定化酶技术9.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A.用于调节溶液的pHB.用于进行离子交换C.用于胶体聚沉,使凝胶珠形成稳定结构D.用于为酵母提供Ca2+10.麦芽汁可以渗入到由海藻酸钠和啤酒酵母制成的凝胶珠中,啤酒酵母可以利用自身细胞内的一系列酶将可发酵性糖转化成乙醇。下面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生产啤酒的实验过程:步骤1:酵母细胞的活化。称取lg干酵母置于50mL烧杯中,加l0mL蒸馏水,搅拌,静置1h。步骤2: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的氯化钙(CaCl2)溶液。步骤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称取0.7g海藻酸钠置于50mI.烧杯中,加l0mL蒸馏水,由于海藻酸钠在水中溶解速度很慢,所以50mL的烧杯要放在酒精灯上用旺火持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步骤4:?步骤5:固定化酵母细胞。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氯化钙(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让凝胶珠在氯化钙(CaCl2)溶液中浸泡30分钟。步骤6: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2~3次。步骤7:将适量凝胶珠放人500mL锥形瓶中,加300mL已消毒的麦芽汁,封口于25℃下发酵。仔细阅读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4的正确操作是:。(2)找出上述步骤中的一处错误并改正。(3)步骤6用蒸馏水冲洗2~3次的目的是。(4)发酵产物酒精可用重铬酸钾进行检验,但需在性条件下才呈现灰绿色。11.某一实验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萄糖溶液发酵实验,实验材料及用具齐全。

(1)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法。

(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为:

①使干酵母与混合并搅拌,使酵母菌活化;②将无水CaCl2溶解在蒸馏水中,配成CaCl2溶液;③用酒精灯加热配制海藻酸钠溶液;④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常温再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⑤用注射器将海藻酸钠和酵母细胞的混合物缓慢滴入氯化钙溶液中。

(3)该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葡萄糖发酵:(a是固定化酵母,b是反应柱)

①从上端漏斗中加入反应液的浓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想得到较多的酒精,加入反应液后的操作是活塞1和活塞2。

③为使该实验中所用到的固定化酵母细胞可以反复利用,实验过程一定要在条件下进行。

④装置中的长导管起的作用是。

(1)包埋法

(2)蒸馏水

(3)①葡萄糖溶液的浓度过高会使酵母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②关闭关闭③无菌④释放CO2;防止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反应柱。12(6分)果胶酶能够催化果胶分解,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更容易,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请回答下列有关果胶酶的问题:

(1)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

①用搅拌器制苹果泥;

②取6个烧杯编号1、2、3、4、5、6,依次注入适量的30℃、35℃、40℃、45℃、50℃、55℃的水,恒温水浴;

③每一烧杯中放入两支试管,分别装有等量苹果泥和果胶酶,保温3min;

④向每组烧杯中的苹果泥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等量的果胶酶,振荡试管,反应一段时间;

⑤过滤,比较获得苹果汁的体积。

a.③过程中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装在不同试管中,用相同温度恒温处理然后再混合,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b.有人认为该实验缺乏对照,应补充一组果汁和蒸馏水相混合的实验,你认为有没有必要?原因是。

c.若继续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则在实验过程中温度、等因素应保持不变。(列举两例)

(2)有关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都是蛋白酶B.催化果胶酶水解的酶是淀粉酶

C.二者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构成纤维素酶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3)由酵母菌发酵生产果胶酶是食品加工业中使用量最大的酶制剂之一,若通过固定化酵母菌细胞生产果胶酶,在配置海藻酸钠溶液时,要注意,否则可能出现焦糊。固定化细胞技术一般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原因是。

(1)a.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的温度是相同的b.没有,实验的不同温度梯度之间可形成相互对照c.pH、果胶酶浓度、果泥量(至少答出两点)w.w.w.k.s.5.u.c.o.m

(2)浓度适宜加热时用小火或间断加热细胞个体大,不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13.(08江苏高考)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10

20

30

40

50

组别

清除血渍时间/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渍时间/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___。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_。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

答案:(1)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蛋白酶蛋白酶和脂肪酶(2)专一性(3)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4)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

延伸阅读

3.2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3.2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探讨酶在食品制造方面的应用

背景知识

1、未成熟果实较硬的原因:果胶含量,果肉细胞结合得很。

2、果胶酶的作用:(1)它能把果胶质分解成,使果肉细胞,因而果实由硬变软。

(2)它能使果汁中的不溶性果胶,可溶性果胶的下降,使果汁易于澄清和过滤,可以提高出汁率。

3、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因素:最适温度摄氏度,最适PH范围,金属离子Fe3+、Ca2+、Zn2+等金属离子对酶有作用。

4、果胶酶制取方法:

实践案例:不同浓度果胶酶对澄清苹果汁得率的影响

1、制备苹果汁


2、配制不同浓度的酶液: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在实验中起作用,这种对照称为。

3、降解苹果汁:此实验中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为45摄氏度,最适PH为3.5。培养24小时。


4


5、记录结果

6、在这个实验中,除了果胶酶的用量外,影响果胶酶得率的因素还有:、、、。

7、结果分析:计算澄清苹果汁的得率:R=

探究活动:

1、制作天然调味剂

小鱼、虾、鸡、鸭的下脚料含有多种,经加热变性后在酸性蛋白酶的作用下,可分解成多种,作为天然调味剂。

2、果胶酶对澄清果汁得率影响的进一步探究

在实验中,要遵循原则,分清和,温度变化

的应该一致,PH变化的也应该一致。

1、学法指导:本节课应初步学会酶的应用。学会酶解反应的具体操作,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使酶促反应应用于食品加工。本节课的酶的使用方法和酶促反应技术的知识应引起重视,在高考选择题和实验题中都有可能体现。2、疑难解析:

进行实验程序设计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单因子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平行重复原则,即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3)设置对照原则,即实验中设立对照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1.能够促使果胶酶水解的酶是()B

A.淀粉酶B.蛋白酶C.脂肪酶D.麦芽糖酶

[解析]本题考查酶的化学本质及催化的专一性,属理解层次。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果胶酶是蛋白质,因而只能受到蛋白酶的催化而水解。

[答案]B

2.将肠液和果胶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向混合液中加入果汁,结果是果汁

[解析]由于果胶酶是蛋白质,肠液中有胰蛋白酶和肠肽酶,所以二者混合后果胶酶被分解,加入果汁后果汁中的果胶也不会被分解,所以果汁仍然浑浊。

[答案]仍然浑浊

下图所示的罐类食品、真空包装的加工食品或市售酸奶的外观,哪个最有可能是变质的

罐类食品、真空包装的加工食品或市售酸奶,出厂前必须作杀菌处理,消除各种微生物的存在,以免食物腐烂变质。酸奶利用的是乳酸菌发酵的原理,产物是乳酸,上图C的包装已鼓了起来,显然里面另有其他微生物的活动而产生了气体,故是变质食品。

C

在食品制造和微生物培养的整个操作过程中无菌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杀菌以消灭菌体细胞、孢子和芽孢为标准,特别是芽孢,必须在高温下才能杀死,否则芽孢在适宜条件下苏醒而进行繁殖,会对生产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第二节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较多、紧密、小分子有机酸、相互分离、溶解、黏度、45-50、3.0-6.0、抑制、微生物发酵法、对照、相互对照、沉淀、温度、PH、反应时间、苹果泥的用量、(V1)/(V2)×100%、蛋白质、氨基酸、单一变量、实验组、对照组、梯度、梯度

酶的作用和本质


第5章酶的作用和本质
班级:姓名:

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B)。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c)
复习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复习难点: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统称为细胞代谢。
2.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它一般设置组和组。
3.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现象及理论分析:
⑴实验设计及现象分析
试管号3%
H2O2控制变量点燃的卫生香检测结果分析
实验处理气泡多少
12mL无助燃性
22mL90℃水浴加热很少有助燃性
32mL滴加3.5%FeCl32滴较多助燃性较强
42mL滴加20%肝脏研磨液2滴很多助燃性更强
(2)实验结论:。
4.分子从常态转变为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称为活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因而更高,这样细胞代谢就能在条件下快速进行。
5.巴斯德以前,许多化学家认为发酵是纯,与无关。1857年巴斯德提出发酵是由于的存在,即有的参与才能引起发酵;而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后才能发挥作用。两种观点争执不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现不含酵母细胞的与活酵母是一样的,都能引起发酵,他将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最早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是美国科学家,他用多种方法证明了酶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也有生物催化功能。
6.酶是产生的,具有作用的一类,其中绝大多数酶是,少数是。
二酶的特性
1.酶的特性有:、、。
2.酶的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倍。
3.酶的专一性是指。
4.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的条件下进行的,和
对酶的活性影响最大。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活性,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显著。
5.、或,会使酶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即酶发生了。0℃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因此,酶制剂适于在下保存。
6.“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分析
⑴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①原理:a、。
b、。
②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果预测:

④实验结论:。
⑵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①原理:a、。
b、。
②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果预测:

④实验结论:。
⑶操作提示:
①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加入酶,应先将底物与酶分别在相应的下处理至少min,确保二者一致。
②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成功的关键是确保底物在与酶混合,其已经调节好。

1.(07模拟:江苏淮安5月调查)4.下列分解糖类的速率最佳的实验样本是:
A.2mL唾液+l滴0.01mol/LNaClB.2mL胃液+l滴0.1mol/LHCl
C.2mL胃液+1滴lmol/LNaOHD.2mL十二指肠液+1滴0.1mol/LHCl
2.(07模拟:福建厦门三月质检)34.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酶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
B.激素和酶的合成都与机体中的基因有关
C.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
D.激素一般不会改变新陈代谢的速度

ATP和酶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一节ATP和酶
第1课时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

解释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一、ATP的分子结构及特点
1.ATP的全称:
2.化学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一种不稳定的____________化合物。
3.符号含义:A代表________________,P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代表,~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TP结构简式。
二、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式)。
2.相互转化的意义: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____________来源,人体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永不停息地进行着,这样既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TP与核酸的关系
失去两分子磷酸的ATP化学组成还有、、,其结构正好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2.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是可逆反应吗?
项目ATP合成ATP水解
酶酶酶
能量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
能和能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
的化学能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消耗能量的多种场所
据表比较可知: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中,是可逆的,是不可逆的,因而从整体而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
3.ATP的再生和利用
植物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和;
动物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和磷酸肌酸的转化。
4.有关能源辨析:
直接能源物质:;根本能源;
生物体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主要储能物质;
植物细胞主要储能物质:;动物细胞主要储能物质:。

1.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释放与储存能量,从结构上看,其原因是
①腺嘌呤核苷很容易吸收和释放能量
②第二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
③第三个磷酸基团容易从ATP上脱离,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使ATP转化为ADP
④ADP可以迅速地与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为ATP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2.对“ATPADP+Pi+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反应向左进行和向右进行时所需要的酶都是一样的
B.反应向右进行时释放能量,向左进行时贮存能量
C.整个反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D.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发生这个反应的生理过程一样
3.下列有关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化道吸收水分会使ADP含量增加
B.ADP转化为ATP时,只需要Pi和能量
C.细胞膜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不是由ATP水解提供的
D.ATP与ADP在活细胞中无休止的相互转化


一、选择题
1.在水深200m的深海处,光线极少,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有特殊的适应性,能通过自身发出高达5000V的生物电,击昏敌人,获得食物,保护自己。电鳗生物电的直接来源是()
A.葡萄糖彻底分解B.氨基酸彻底分解
C.丙酮酸彻底分解D.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分解
2.ATP之所以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A.ATP在细胞内数量很多
B.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
C.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
D.ATP是生物体内唯一可以储存能量的化合物
3.30个腺苷和60个磷酸基最多能组成ATP()
A.10个B.20个C.30个D.60个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虽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B.ATP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
C.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ADP在不依赖其他物质的条件下直接形成
5.下列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的是()
A.在核糖体上合成血红蛋白B.O2叶肉细胞中扩散出去
C.某些真菌产生荧光D.细胞的分裂
6.草履虫的纤毛运动和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都是由肌动蛋白利用ATP提供的能量完成的。此时能量转换成了()
A.机械能B.化学能C.渗透能D.电能
7.ATP形成ADP时最先断裂的是()
A.腺苷与磷酸的结合键B.两个高能磷酸键
C.靠近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D.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8.ATP转化为ADP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

A.H2OB.[H]C.P(磷酸基团)D.Pi(无机磷酸)
9.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由()
A.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B.由热能转变而来
C.由光能转变而来
D.由ATP转变ADP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10.下列各组元素中,能组成三磷酸腺苷的是()
A.C、H、OB.C、H、O、N、P
C.C、H、O、ND.C、H、O、N、P、S
11.如果一个ATP脱去两个磷酸基,该物质就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之一,称为()
A.腺嘌呤核苷酸B.鸟嘌呤核苷酸
C.胞嘧啶核苷酸D.尿嘧啶核苷酸
12.(多选)下列能使细胞内ADP含量增加的生理过程是()
A.氧气分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C.有机物的分解D.K+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13.(多选)ATP在细胞中能够释放能量和储存能量,从其化学结构看原因是()
A.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储存能量
B.第三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和再形成
C.第三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即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使ATP转变成ADP,同时释放能量
D.ADP可以在酶的作用下迅速与一分子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

二、非选择题
14.图一表示ATP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ATP的中文名称是。
(2)ATP的分子简式可以写为。
(3)图中的②的中文名称是。
(4)ATP的作用是。图一
15.根据反应式,回答下列问题:
⑴A代表___________,在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是指___________(填序号)。
⑵当细胞内有机物氧化释放能量时,该反应向_______进行,__________能量;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时,该反应向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能量。
⑶整个反应中物质变化是否可逆?_____________;能量变化呢?______________。
16.海洋里有一种软体动物枪乌贼,它具有巨大的神经细胞,这种神经细胞能不断吸进K+。科学家做过实验:用一种有毒物质使神经细胞中毒,泵入K+的功能就消失。如果注入一种高能化合物,神经细胞又恢复不断吸进K+的功能,直到这种物质消耗完。请分析科学家注入了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分析下列关于ATP的有关数据和实验,并回答:
(1)经测定一个成年人静止状态下24小时将40Kg的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等仅2mg~10mg。为满足能量的需要,生物体内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32P标记的磷酸加入细胞培养液,短时间内快速分离出细胞内的ATP,结果ATP浓度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却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这一事实证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你得出的结论依据是。

ATP和酶教案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一节ATP和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ATP的分子简式、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②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了解ATP的用途
③理解ATP的形成途径及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
④说出酶的本质和作用,尝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效果
⑤举例说明酶的特性,概述酶促反应的原理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本质和特征
2.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探究酶的特性的相关实验
[课时]3课时
[引入]生物体时刻在进行着复杂的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为什么能顺利进行呢?这离不开两大类物质:ATP和酶。ATP为各类生命活动直接供能,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各类生化反应顺利进行。
一、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引导自学]自学P54~P55,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ATP的全称:,这种物质是一种化合物,由、、组成。(如图)

2、ATP的结构简式:,
A代表:(由和结合而成)
T代表:
P代表:
—代表:
~代表:
3、ATP的水解:
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下,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ATP水解生成,同时释放出能量。ATP水解实际上就是高能磷酸键的水解,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J/mol。
4、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ATP的合成: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ADP转化成ATP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细胞进行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了依赖所释放的能量外,在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时,也能生成ATP。
(2)ATP和ADP相互转化也用以下图示表示:


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中是不可逆的,是可逆的。
(3)、ATP水解时释放出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
[总结]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
直接能源物质是
主要能源物质是
最终能量来源是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有
生物体的贮能物质主要是
动物细胞的贮能物质是
植物细胞的贮能物质是
例1、下列有关“①ATP→ADP+Pi+能量”、“②ADP+Pi+能量→ATP”的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①、②反应过程分别表示能量的释放利用和储存过程
B.所有生物体内的②过程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C.①和②在活细胞中永无休止地循环进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D.①反应中的“能量”一般不能用于推动②反应的进行
例2、右图表示ATP水解产生ADP过程。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A表示,P代表,
如果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后可作为物质
基本结构单位中的一种;
(2)图中①,其中蕴藏着;
(3)图中②为过程,其作用是;
(4)图示过程中未标出的另一种反应物是,催化该过程的酶与催化ATP再生时的酶同一种酶,后者在高等植物细胞中主要分布在。
[答案:(1)腺苷磷酸基RNA(2)高能磷酸键大量的化学能(3)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水不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例3、根据反应式ATPADP+Pi+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ATP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分子结构简式为,在ATP→ADP的过程中,由于断裂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反应方向向,能量来自;
(3)在绿色植物体内,发生ADP→ATP的生理过程是在细胞内的、
和中进行的。?
(4)在呼吸作用中,反应方向向,能量来自。?
(5)根吸收无机盐离子的过程,反应方向向,能量用于。
?答案(1)A—P~P~P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2)左阳光
(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4)左葡萄糖等有机物
(5)右主动运输?

[校本作业]
1、三磷酸腺苷的分子简式和18个三磷酸腺苷所含有的高能磷酸键的数目是(D)。
A.A-P—P和18个B.A-P~P~P和18个
C.A—P—P和48个D.A-P~P~P和36个
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生物体内ATP与ADP之间时刻发生相互转化
B.骨骼肌剧烈运动时收缩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ATP
C.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D.ATP中含有的元素是C、H、O、N、P
3、一个ADP中,含有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B)。
A.1,2,2B.1,2,1C.2,1,2D.2,2,1
4、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释放能量、储存能量,从结构上看,原因是(C)。①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②三个磷酸基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③远离腺苷A的磷酸基很容易从ATP上脱离,使ATP转变成ADP④ADP可以迅速与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5、.下面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ATP只能水解产生两个磷酸?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6、ATP转化为ADP可表示如下图,式中X和Y分别代表(C)。
A.H2O、[H]B.Pi、H2O
C.H2O、PiD.能量、Pi
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中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是线粒体
B.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多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
D.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可以来自化学能或光能
8、下列过程中,能使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的是(D)。
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B.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C.肠道中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D.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
9、将一些萤火虫尾部的发光器割下,其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将其等量放入甲、乙两试管中,加少量水混合,看到发出淡黄色荧光。过一段时间待荧光消失后,在甲试管放入2mL某溶液,乙试管放入2mL葡萄糖溶液,结果只有甲试管又发出荧光。请问:
(1)甲试管放入的某溶液是溶液;
(2)荧光素发光是由于某溶液中的物质发生了反应,其表示式为;
(3)设定乙试管的目的是,由此证明某物质是。
[答案(1)ATP(2)水解ATPADP+Pi+能量(3)作为对照直接能源物质]
10、人的骨骼肌细胞中ATP的含量只能维持剧烈运动3s以内的能量供应。某运动员参加短跑比赛过程中,肌肉细胞中ATP的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的变化过程,ATP被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
(2)b→c过程中,ATP含量增加,说明加强,
释放更多的能量,供ADP合成ATP,补充消耗的ATP。
(3)从整个曲线看,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说明

[答案(1)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2)细胞呼吸(3)ATP在细胞内含量虽少,但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却十分迅速,使细胞内的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构成生物体内部的稳定供能环境]
二.酶的特性
[引导自学]自学P55~P57,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酶的概念
(1)酶是产生的具有的。(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概念分析:
;作用;
本质;合成原料
作用部位:细胞内或细胞外
2、酶促反应
(1)酶的活性是指。
(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
3、酶的特性:
(1)酶具有催化性。
(2)酶具有性。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酶的高效性是细胞新陈代谢顺利进行的保证。
(3)酶具有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对一定的底物发生催化作用。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专一性保证细胞新陈代谢的有序性。
4、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酶促反应的速率与
等有密切关系。
(1)PH:在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
(2)温度:在较低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但超过一定温度后,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最高的温度称为。
低温酶的活性,温度过高会使酶。
(3)酶的浓度:在有足够底物而又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的情况下,则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关系。
(4)底物浓度:当酶浓度、温度和PH恒定时,在底物浓度很低的范围内,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关系,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所有的酶与底物结合,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
例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C?)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从体内转化而来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⑨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A.①②⑤B.③⑦⑨C.③④⑧D.④⑤⑥
例2、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后,此种化学反应的速率便慢了下来。由此可以说明(B)
A.RNA是核酸的一种B.RNA也可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C.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D.RNA是该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例3、下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可说明酶具有(B)
①专一性②高效性③催化特性④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例4、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试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试管编号12345
加入物质适量唾液锈铁钉生土豆块熟土豆块生土豆块
稀盐酸
实验结果几乎无气泡少量气泡大量气泡几乎无气泡几乎无气泡
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试管
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
C.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D.实验中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校本作业]
1、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A.酶需要在细胞内才具有催化效能B.淀粉酶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
C.多数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效能的蛋白质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2、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A)
A.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D.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3、纺织工业上的褪浆工序常用两种方法:化学法,需用NaOH 7~9克/升,在70℃~80℃条件下作用12小时,褪浆率仅为50%~60%;加酶法,用少量细菌淀粉酶,在适宜温度时只需5分钟,褪浆率达100%,这一事实说明(B)
A.酶具有多样性B.酶具有高效性C.酶具有专一性D.酶具有溶解性
4、在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C)
A.所吃食物未被消化B.胃没有排空
C.体温超过37℃,消化酶活性受到影响D.体内食物残渣没有排出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C)。

6、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量)的变化曲线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加一倍后,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7、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37℃,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
(2)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原因是。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答案(1)蛋白质(2)底物量一定,底物已被消耗尽
(3)见右图(4)不变在pH为2时酶已经失活(5)C ]

8、分析下列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内容物条件检验
12ml浆糊+2ml纯唾液37℃+10min3滴碘液
22ml浆糊+2ml清水37℃+10min3滴碘液
32ml浆糊+2ml稀释唾液37℃+10min3滴碘液
42ml浆糊+2ml纯唾液95℃+10min3滴碘液
52ml浆糊+2ml纯唾液+2ml浓HCl37℃+10min3滴碘液
62ml浆糊+2ml浓H2SO437℃+10min3滴碘液
(1)试管内容物变蓝的试管是。
(2)1号和2号试管比较,说明酶具有。
(3)1号和3号试管比较,说明酶具有。
(4)1号和4号试管比较,说明酶的活性受影响。
(5)1号和5号试管比较,说明酶具有()
A、酶的活性受PH值影响B、专一性C、高效性D、稳定性
答案(1)2、4、5、6(2)催化作用(3)高效性(4)温度(5)(A)

9、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向B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荡;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
 。?
(3)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
②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号试管。
?答案(1)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2)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3)①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②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③3?

附:[实验]认识酶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实验一]认识酶的催化性和高效性
[实验原理]
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水解成水和氧气。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酶催化特性玫催化效率的方法。
2、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材料用具]
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动物肝脏研磨液、3%的过氧化氢溶液、3.5%的FeCl溶液、
量筒、试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
[方法步骤]
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1、2、3,并各注入2mL过氧化氢溶液。
2、向1、2、3三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蒸馏水、2滴肝脏研磨液、2滴FeCl溶液。
(注意:不共用试管)
3、堵住试管口,分别振荡三支试管,使试管内物质混合均匀。
4、观察三支试试管内产生气泡的速率。
5、将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分别放入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三支试管卫生香的复燃状况。
[实验记录]
操作顺序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
1注入过氧化氢溶液2mL2mL2mL
2滴入蒸馏水2滴——
3滴入肝脏研磨液—2滴—
4滴入FeCl溶液——2滴
结果气泡产生的速率
卫生香复燃状况
结论
[讨论]
1、为什么要用新鲜的肝脏?
2、为什么要用肝脏研磨液?
3、三支试管能否共用滴管?
 [实验二]探索酶特异性实验
[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要以证明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从而探索酶是否有特异性。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2%的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3%的蔗糖溶液、
试管、量筒、烧杯、滴管、酒精灯、火柴
[方法步骤]
操作
顺序项目试管号注意事项
12
1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2注入新鲜的蔗糖溶液—2mL
3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2mL2mL轻轻振荡试管
4保温时间5min5min试管下部入水
5加入斐林试剂2mL2mL
6水浴加热煮沸1min1min试管下部入水
结果
结论

[讨论]
1、这个实验说明酶具有什么特性?
2、这个实验能否将斐林试剂改为碘液?
3、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若蔗糖溶液也出现砖红色是什么原因?

[实验三]探索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后形成蓝紫色复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生成蓝色复合物。
麦芽糖和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深沉。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探索淀粉酶活性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
[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5%的盐酸、质量分数5%的氢氧化钠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碘液、冰块
试管、量筒、酒精灯、烧杯、三脚架、温度计、火柴等
[方法步骤]
(一)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操作顺序项目试管注意事项
123
1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mL1mL1mL
2注入蒸馏水1mL——轻轻振荡试管
3注入氢氧化钠溶液—1mL—轻轻振荡试管
4注入盐酸——1mL轻轻振荡试管
5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轻轻振荡试管
660℃水浴保温5min5min5min试管下部入水7
7加入斐林试剂2mL2mL2mL轻轻振荡试管
8水浴加热煮沸1min1min1min试管下部入水
结果
结论

[讨论]
1、本实验能否把实验步骤改为:1、5、2、3、4、6、7、8的操作顺序?为什么?

(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操作步骤]
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并分加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另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3、各取一支盛有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分别置于60℃左右水浴、沸水和冰水混合物中,维持各自温度5分钟。
4、让各自温度下的淀粉酶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摇匀后再维持各自温度5分钟。
5、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匀,观察三支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情况。
[结果]

[结论]

[讨论]
1、能否将淀粉酶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后再维持在三种温度条件下?

2、本实验能否用斐林试剂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