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ATP和酶

小学酶教案

发表时间:2020-06-08

ATP和酶。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ATP和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一节ATP和酶
第1课时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

解释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一、ATP的分子结构及特点
1.ATP的全称:
2.化学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一种不稳定的____________化合物。
3.符号含义:A代表________________,P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代表,~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TP结构简式。
二、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式)。
2.相互转化的意义: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____________来源,人体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永不停息地进行着,这样既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TP与核酸的关系
失去两分子磷酸的ATP化学组成还有、、,其结构正好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2.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是可逆反应吗?
项目ATP合成ATP水解
酶酶酶
能量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
能和能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
的化学能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消耗能量的多种场所
据表比较可知: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中,是可逆的,是不可逆的,因而从整体而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
3.ATP的再生和利用
植物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和;
动物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和磷酸肌酸的转化。
4.有关能源辨析:
直接能源物质:;根本能源;
生物体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主要储能物质;
植物细胞主要储能物质:;动物细胞主要储能物质:。

1.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释放与储存能量,从结构上看,其原因是
①腺嘌呤核苷很容易吸收和释放能量
②第二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
③第三个磷酸基团容易从ATP上脱离,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使ATP转化为ADP
④ADP可以迅速地与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为ATP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2.对“ATPADP+Pi+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反应向左进行和向右进行时所需要的酶都是一样的
B.反应向右进行时释放能量,向左进行时贮存能量
C.整个反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D.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发生这个反应的生理过程一样
3.下列有关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化道吸收水分会使ADP含量增加
B.ADP转化为ATP时,只需要Pi和能量
C.细胞膜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不是由ATP水解提供的
D.ATP与ADP在活细胞中无休止的相互转化


一、选择题
1.在水深200m的深海处,光线极少,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有特殊的适应性,能通过自身发出高达5000V的生物电,击昏敌人,获得食物,保护自己。电鳗生物电的直接来源是()
A.葡萄糖彻底分解B.氨基酸彻底分解
C.丙酮酸彻底分解D.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分解
2.ATP之所以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A.ATP在细胞内数量很多
B.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
C.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
D.ATP是生物体内唯一可以储存能量的化合物
3.30个腺苷和60个磷酸基最多能组成ATP()
A.10个B.20个C.30个D.60个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虽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B.ATP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
C.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ADP在不依赖其他物质的条件下直接形成
5.下列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的是()
A.在核糖体上合成血红蛋白B.O2叶肉细胞中扩散出去
C.某些真菌产生荧光D.细胞的分裂
6.草履虫的纤毛运动和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都是由肌动蛋白利用ATP提供的能量完成的。此时能量转换成了()
A.机械能B.化学能C.渗透能D.电能
7.ATP形成ADP时最先断裂的是()
A.腺苷与磷酸的结合键B.两个高能磷酸键
C.靠近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D.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8.ATP转化为ADP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
WWW.jAB88.cOm

A.H2OB.[H]C.P(磷酸基团)D.Pi(无机磷酸)
9.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由()
A.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B.由热能转变而来
C.由光能转变而来
D.由ATP转变ADP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10.下列各组元素中,能组成三磷酸腺苷的是()
A.C、H、OB.C、H、O、N、P
C.C、H、O、ND.C、H、O、N、P、S
11.如果一个ATP脱去两个磷酸基,该物质就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之一,称为()
A.腺嘌呤核苷酸B.鸟嘌呤核苷酸
C.胞嘧啶核苷酸D.尿嘧啶核苷酸
12.(多选)下列能使细胞内ADP含量增加的生理过程是()
A.氧气分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C.有机物的分解D.K+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13.(多选)ATP在细胞中能够释放能量和储存能量,从其化学结构看原因是()
A.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储存能量
B.第三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和再形成
C.第三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即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使ATP转变成ADP,同时释放能量
D.ADP可以在酶的作用下迅速与一分子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

二、非选择题
14.图一表示ATP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ATP的中文名称是。
(2)ATP的分子简式可以写为。
(3)图中的②的中文名称是。
(4)ATP的作用是。图一
15.根据反应式,回答下列问题:
⑴A代表___________,在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是指___________(填序号)。
⑵当细胞内有机物氧化释放能量时,该反应向_______进行,__________能量;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时,该反应向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能量。
⑶整个反应中物质变化是否可逆?_____________;能量变化呢?______________。
16.海洋里有一种软体动物枪乌贼,它具有巨大的神经细胞,这种神经细胞能不断吸进K+。科学家做过实验:用一种有毒物质使神经细胞中毒,泵入K+的功能就消失。如果注入一种高能化合物,神经细胞又恢复不断吸进K+的功能,直到这种物质消耗完。请分析科学家注入了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分析下列关于ATP的有关数据和实验,并回答:
(1)经测定一个成年人静止状态下24小时将40Kg的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等仅2mg~10mg。为满足能量的需要,生物体内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32P标记的磷酸加入细胞培养液,短时间内快速分离出细胞内的ATP,结果ATP浓度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却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这一事实证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你得出的结论依据是。

扩展阅读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名师讲义


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1.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

 × 分析:协助扩散为被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

2.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 分析: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变性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能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其结构。

3.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自由扩散。()

 × 分析:血浆中的碘含量很低,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的碘含量很高,因此碘以离子状态经主动运输进入其内。

4.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 分析:红细胞从外界吸水膨胀,使红细胞破裂。

5.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 分析: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6.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 分析:酶不提供能量,而是降低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7.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 分析: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8.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 分析: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核膜上的核孔有选择地让蛋白质和RNA进出,而不是“自由”进出。

渗透作用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013江苏高考)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___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实验试剂: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________(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________,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________,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

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和质壁分离与复原。

(1)起始浓度应该是S1>S2,渗透平衡时,压力平衡:

S1的渗透压-Δh的压强=S2的渗透压,因此最终浓度大小关系还是S1>S2。

(2)成熟的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图中半透膜是物理性膜,没有选择透过性,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3)①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会存在液面差;KNO3溶液中的K+、NO-3能够透过半透膜,不存在液面差。

②对照实验需要标号,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需要滴加蒸馏水以保持细胞活性。

③由于外界溶液浓度较大,植物细胞失水,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4)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而KNO3溶液中的K+、NO-3能够透过原生质层,则放在蔗糖溶液中的细胞保持质壁分离状态,放在KNO3溶液中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1)S1>S2

(2)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①X ②标号 蒸馏水 ③质壁分离

(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1)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两点知识:

①半透膜对物质的透过性:其中________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________分子不能透过。

②KNO3溶液的特性:KNO3电离出K+和NO-3,能被细胞________吸收透过原生质层,使细胞液浓度增大。

(2)依据图获得信息:

Δh不能继续增大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提示:①小 大 ②主动

(2)提示:S1的渗透压-Δh的压强=S2的渗透压

渗透装置成立的条件

如图是演示渗透现象的实验装置。该装置要完成最后的渗透过程,使得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

(1)漏斗内外溶液要有浓度差,漏斗内的液体(图中2)浓度要高于漏斗外的液体(图中1)浓度;

(2)封闭漏斗口的膜须是半透膜(图中3)。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渗透装置中漏斗内的液面才会上升。

另外装置高度差如果要保持,还需要一个隐含条件,漏斗内溶液的溶质分子要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

物质的运输方式

 (2014课标Ⅱ)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通过图示可以看出,a组和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都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导致细条变长;由于a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小于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说明a组吸水较多,b组吸水较少,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分析柱状图可知,f组细胞失水,而b组细胞吸水,因此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的。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根据柱状图可知,在浓度为0.4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c组细胞吸水,而在浓度为0.5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d组细胞失水,所以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D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1)内部因素:生物膜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部因素:由于主动运输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因此凡是影响________的因素都影响主动运输,如图为环境因素影响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示意图。

分析三图如下:

①分析图甲可知:A点时,________为离子吸收提供能量,AB段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氧气增多,______________加强,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速率加快,BC段限制离子吸收速率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图乙可知:________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离子的吸收速率。

③分析图丙可知:AB段,________未饱和,随离子浓度增大,离子吸收速率加快;BC段,限制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CD段,离子浓度过高,根细胞________,影响了根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离子吸收速率下降。

 (1)提示: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2)提示:细胞呼吸 ①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载体蛋白数量

②温度或pH 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 ③载体蛋白 载体蛋白的数量 渗透失水

物质运输方式比较

酶活性曲线分析

 (2014开封模拟)下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O2的最大释放量只与H2O2量有关,与酶的活性无关。与pH=b时相比,pH=a时尽管酶的活性下降,e点不变,d点右移;H2O2不稳定,在无H2O2酶时,H2O2仍然能分解产生O2;温度降低也只能使酶的活性降低,e点不动,但H2O2完全分解所用的时间延长,d点右移;增加H2O2的量,e点上移,d点右移。

 C

(1)正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①甲图中b点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图中e点的含义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点的值与________有关。

(2)酶的活性和酶促反应速率的辨析。

①概念辨析:

酶的活性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促反应速率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者之间的差别:

 (1)提示:①最适pH ②H2O2分解产生的O2的最大值 反应底物的量

(2)提示:①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单位时间内反应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酶的相关实验设计和分析

 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1234

1%NaCl溶液(mL)1

1%CuSO4溶液(mL)1

1%Na2SO4溶液(mL)1

蒸馏水(mL)1

pH6.8缓冲液(mL)1111

1%淀粉溶液(mL)1111

唾液淀粉酶溶液(mL)1111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

观察结果无色深蓝色浅蓝色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号试管是空白对照,颜色为浅蓝色,说明淀粉未完全水解;2号试管为深蓝色,说明淀粉几乎未被分解;1号试管为无色,说明淀粉完全水解。结合试管3可知Cl-促进淀粉酶活性,而Cu2+抑制淀粉酶活性。

 (1)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对照 确定Na+和SO2-4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

(3)Cl-和Cu2+ Cu2+ Cl-

(4)深砖红色 无砖红色 浅砖红色 浅砖红色 斐林试剂中有Cu2+,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解答实验题的常规思路:

(1)明确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准自变量和因变量。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无关变量。

至少写出本题中的两个无关变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提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提示:无机盐的种类 淀粉的分解程度

(3)提示:pH、温度、各种溶液的量、试管的大小等

酶相关实验设计要点

(1)探究酶的高效性:应合理设计对照实验,严格控制实验变量。

(2)探究酶的专一性:设计实验首先确认变量。淀粉、蔗糖水解的产物,水解的速率等为变化的结果,即因变量,从因变量入手我们将推知自变量即淀粉酶对其影响的程度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淀粉、蔗糖在实验过程中的浓度、用量,淀粉酶的浓度、用量、水解过程的温度等都为无关变量,需遵循等量原则加以控制,以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通过研究某一因素,如温度(自变量)对某一特定反应的影响时,要在其他因素(无关变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察不同的自变量(如不同的温度)对特定反应的影响结果(因变量),以便对实验结果(实验变量与因变量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

1.(2014滨州模拟)据报道,一种称作“瘦素穿肠蛋白”的药物治疗肥胖,可口服使用,以减轻肥胖症患者肌肉注射的痛苦。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最可能的方式为()

A.渗透作用B.胞吞

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

 瘦素穿肠蛋白是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最可能的方式为胞吞。

 B

2.(2014北京理综)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观察图像,除了甘油、O2和CO2以外,其余物质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均比在人工膜上的通透性大,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运输某些物质的物质;由于K+、Na+、Cl-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有差异,所以能够体现选择性;图像中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膜对其通透性也不同,说明分子大小影响跨膜运输的速率;图像中没有信息证明离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是否消耗ATP,因此不能判断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C

3.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底物浓度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B.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

C.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曲线①比曲线②先达到反应平衡

 由曲线①比曲线②的酶促反应速率快可知,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曲线①比曲线②先达到反应平衡;在反应达到平衡之前底物浓度是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由于酶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当超过最适温度后,随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开始下降。

 B

4.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量)的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由于酶的浓度影响酶的催化反应,因此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图②虚线达到平衡时生成物的量不变,而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因此可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由于酶的高效性,则虚线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随着底物的逐渐消耗,单位时间内参与反应的物质越来越少,反应速率也越来越小。

 C

5.下表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试管编号①②③④⑤⑥

2mL3%淀粉溶液+++---

2mL3%蔗糖溶液---+++

1mL2%的新鲜淀

粉酶溶液++++++

反应温度(℃)406080406080

2mL斐林试剂++++++

砖红色深浅++++++---

据表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和温度

B.本实验的因变量是砖红色的深浅程度

C.可用于探究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组合有①④或②⑤

D.本实验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结果的检测

 A错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酶作用的底物和温度;因变量为淀粉酶作用后产生的还原糖量,以斐林试剂检测所产生的砖红色的深浅程度为指标。一个典型的对照实验只确认一个实验变量,其他条件应保持适宜且相等。①与④(或②与⑤)的区别是所提供的底物不同,通过“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③⑥组合由于反应温度过高,可能导致酶活性丧失,因此不能用做探究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组合。淀粉遇碘液变蓝,可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被分解,但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故本实验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

 C

6.(2013重庆高考)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分组生长状态

L-天冬酰胺含量

培养液细胞内

实验组①缺乏缺乏

对照组正常缺乏正常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________特性;表中①应为________;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专一性 抑制 能合成L-天冬酰胺(有合成L-天冬酰胺的酶)

(2)免疫(拮抗) 酶被分解失活

(3)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高三生物教案:《酶和ATP专题导学复习》教学设计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三生物教案:《酶和ATP专题导学复习》教学设计”,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生物教案:酶和ATP专题导学复习

【考纲要求】

1.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Ⅱ

2. ATP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Ⅱ

【课前回顾区】

1.请从酶的本质、作用、机理、特性,ATP的结构、转化、再生途径、意义等方面尝试构建知识网络。

2.以下几种对酶的理解是否正确?

①只有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 )

②酶可以自身合成,也可以从外界食物中获取 ( )

③酶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均可发挥作用 ( )

④酶只起催化作用 ( )

⑤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平衡点 ( )

3.请用图示的方式表示酶、激素、载体、抗体与蛋白质的关系。

4. 请正确说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O”内符号所对应的含义

5.写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式,并说明两者之间的转化是否属于可逆反应。

【课堂探究区】

探究一: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典型例题1】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的影响,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 =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

A、pH=a 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 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对位练习一】右图表示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某酶促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则处理条件不可能是 ( )

A.温度不同 B.酶制剂的量不同

C.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D.pH不同

探究二:酶特性的实验探究

【典型例题2 】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

(一)实验原理:

A.___ __

B.

(二)材料用具: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鲜唾液稀释液、碘液等。

(三)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各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将1号、2号、3号试管分别同时放入37℃、沸水、冰块中保温5min;

③ ;

④ 。

请回答下面问题:

(1)在上面的空白处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并补全实验步骤。

(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 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 _

(至少写出二点)。

(3)步骤②与步骤③能否调换顺序?请说明理由______ ______ _

(4)该同学所设计的实验中, 号试管起对照实验的作用;该实验一般不用斐林试剂检测,因为斐林试剂的检测需要 ,这将干扰实验的 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对位练习二】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 ②温度设置不合理 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①和②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探究三:ATP与能量的关系及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典型例题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动物细胞内ATP生成量与氧气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是( )

【对位练习三】反应式“ADP+Pi+能量 ATP”是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发生的反应,下列与反应式中“能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所释放的能量

B.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向左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叶绿体中H2O的分解或CO2固定

D.向左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人体对所有营养成分的吸收

谈谈你的收获:

说说你的疑问:

【课后检测】

1.(2011新课标.2) 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 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2. 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 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3.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中, 有ATP的分解,但不能合成ATP的部位只有叶绿体基质

B.在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CO2的固定、蛋白质的合成等生化反应中,一定是在细胞器中完成的是蛋白质的合成

C.在mRNA、ATP合成酶和RNA聚合酶等物质中,不能通过核孔的是ATP合成酶

D.在细胞的吸能反应、放能反应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中,能使ADPATP的比值增大的是放能反应

4.下图表示人体肝细胞内的某种生化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都是反应的底物  B.丙、丁的分子量之和小于乙

C.该反应过程一定发生于细胞外 D.甲、乙、丙可能都不是蛋白质

5. 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与ATP、酶有密切关系。下面甲图表示了细胞某些代谢过程与ATP的关系;乙图表示酶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若生物体为蓝藻,细胞消耗ADP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而在玉米体内,叶肉细胞通过生理过程①产生ATP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太阳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的能量,需要依次经过甲图中________(填数字)过程。

(3)乙图中,若表示过氧化氢酶作用于一定量的H2O2(温度和pH等条件都保持最适宜),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d min后曲线变成水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请在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

(4)过氧化氢酶之所以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因为它能__________________。Fe3+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但与过氧化氢酶相比,要达到生成物量的最大值,反应时间一般________d min。

专题5 酶和ATP

【典型例题1】 C 【对位练习一】 C

【典型例题2】(1)实验原理:

A: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显色;

B: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量,滴加碘液根据是否有蓝色出现及蓝色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实验步骤:

③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唾液,摇匀后放置在各自的温度下保温5mi

④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碘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酶的活性 淀粉溶液的浓度和体积、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PH、反应时间、实验操作顺序等

(3)不能。 因为调换顺序后,2号与3 号试管中的淀粉也会被水解

(4)1号试管 水浴加热 自变量

【对位练习二】 D

【典型例题3】 B

【对位练习三】B

【课后检测】

1-4 BCDD

5.(1)细胞质(基质) 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2)①②③④

(3)底物已完全被消耗尽 如图虚线所示

(4)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大于(长于)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酶和ATP专题导学复习


专题5酶和ATP

使用时间:2012.3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2.ATP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1.请从酶的本质、作用、机理、特性,ATP的结构、转化、再生途径、意义等方面尝试构建知识网络。

2.以下几种对酶的理解是否正确?

①只有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②酶可以自身合成,也可以从外界食物中获取()

③酶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均可发挥作用()

④酶只起催化作用()

⑤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平衡点()

3.请用图示的方式表示酶、激素、载体、抗体与蛋白质的关系。

4.请正确说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O”内符号所对应的含义

5.写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式,并说明两者之间的转化是否属于可逆反应。

探究一: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的影响,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右图表示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某酶促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则处理条件不可能是()

A.温度不同B.酶制剂的量不同

C.反应底物的量不同D.pH不同

探究二:酶特性的实验探究

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

(一)实验原理:

A._____

B.

(二)材料用具: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鲜唾液稀释液、碘液等。

(三)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各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将1号、2号、3号试管分别同时放入37℃、沸水、冰块中保温5min;

③;

④。

请回答下面问题:

(1)在上面的空白处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并补全实验步骤。

(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_

(至少写出二点)。

(3)步骤②与步骤③能否调换顺序?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4)该同学所设计的实验中,号试管起对照实验的作用;该实验一般不用斐林试剂检测,因为斐林试剂的检测需要,这将干扰实验的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①和②正确D.①②③都正确

探究三:ATP与能量的关系及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动物细胞内ATP生成量与氧气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是()

反应式“ADP+Pi+能量ATP”是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发生的反应,下列与反应式中“能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所释放的能量

B.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向左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叶绿体中H2O的分解或CO2固定

D.向左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人体对所有营养成分的吸收

谈谈你的收获:

说说你的疑问:

1.(2011新课标.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2.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3.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中,有ATP的分解,但不能合成ATP的部位只有叶绿体基质

B.在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CO2的固定、蛋白质的合成等生化反应中,一定是在细胞器中完成的是蛋白质的合成

C.在mRNA、ATP合成酶和RNA聚合酶等物质中,不能通过核孔的是ATP合成酶

D.在细胞的吸能反应、放能反应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中,能使ADPATP的比值增大的是放能反应

4.下图表示人体肝细胞内的某种生化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都是反应的底物 B.丙、丁的分子量之和小于乙

C.该反应过程一定发生于细胞外D.甲、乙、丙可能都不是蛋白质

5.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与ATP、酶有密切关系。下面甲图表示了细胞某些代谢过程与ATP的关系;乙图表示酶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若生物体为蓝藻,细胞消耗ADP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而在玉米体内,叶肉细胞通过生理过程①产生ATP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太阳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的能量,需要依次经过甲图中________(填数字)过程。

(3)乙图中,若表示过氧化氢酶作用于一定量的H2O2(温度和pH等条件都保持最适宜),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dmin后曲线变成水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请在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

(4)过氧化氢酶之所以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因为它能__________________。Fe3+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但与过氧化氢酶相比,要达到生成物量的最大值,反应时间一般________dmin。

专题5酶和ATP

CC

(1)实验原理:

A: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显色;

B: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量,滴加碘液根据是否有蓝色出现及蓝色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实验步骤:

③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唾液,摇匀后放置在各自的温度下保温5mi

④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碘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酶的活性淀粉溶液的浓度和体积、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PH、反应时间、实验操作顺序等

(3)不能。因为调换顺序后,2号与3号试管中的淀粉也会被水解

(4)1号试管水浴加热自变量

D

B

B

1-4BCDD

5.(1)细胞质(基质) 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2)①②③④

(3)底物已完全被消耗尽 如图虚线所示

(4)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大于(长于)

酶的作用和本质


第5章酶的作用和本质
班级:姓名:

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B)。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c)
复习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复习难点: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统称为细胞代谢。
2.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它一般设置组和组。
3.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现象及理论分析:
⑴实验设计及现象分析
试管号3%
H2O2控制变量点燃的卫生香检测结果分析
实验处理气泡多少
12mL无助燃性
22mL90℃水浴加热很少有助燃性
32mL滴加3.5%FeCl32滴较多助燃性较强
42mL滴加20%肝脏研磨液2滴很多助燃性更强
(2)实验结论:。
4.分子从常态转变为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称为活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因而更高,这样细胞代谢就能在条件下快速进行。
5.巴斯德以前,许多化学家认为发酵是纯,与无关。1857年巴斯德提出发酵是由于的存在,即有的参与才能引起发酵;而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后才能发挥作用。两种观点争执不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现不含酵母细胞的与活酵母是一样的,都能引起发酵,他将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最早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是美国科学家,他用多种方法证明了酶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也有生物催化功能。
6.酶是产生的,具有作用的一类,其中绝大多数酶是,少数是。
二酶的特性
1.酶的特性有:、、。
2.酶的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倍。
3.酶的专一性是指。
4.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的条件下进行的,和
对酶的活性影响最大。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活性,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显著。
5.、或,会使酶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即酶发生了。0℃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因此,酶制剂适于在下保存。
6.“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分析
⑴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①原理:a、。
b、。
②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果预测:

④实验结论:。
⑵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①原理:a、。
b、。
②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果预测:

④实验结论:。
⑶操作提示:
①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加入酶,应先将底物与酶分别在相应的下处理至少min,确保二者一致。
②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成功的关键是确保底物在与酶混合,其已经调节好。

1.(07模拟:江苏淮安5月调查)4.下列分解糖类的速率最佳的实验样本是:
A.2mL唾液+l滴0.01mol/LNaClB.2mL胃液+l滴0.1mol/LHCl
C.2mL胃液+1滴lmol/LNaOHD.2mL十二指肠液+1滴0.1mol/LHCl
2.(07模拟:福建厦门三月质检)34.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酶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
B.激素和酶的合成都与机体中的基因有关
C.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
D.激素一般不会改变新陈代谢的速度